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十一

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十一
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十一

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十一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答:(1)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

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在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资本家让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但是,资本家生产商品,目的也不是价值,而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②价值增值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

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2017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考研专业课题型历年真题讲解

2017年北大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考研报考复习指导(2) ——初试题型、专业真题 本文目录 一、北大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考研专业课初试题型及说明 二、北大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考研考试内容、报考统计 三、2017年北大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新攻略/一本通(内部资料) 四、北大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考研真题——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真题汇总 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举例 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状元笔记 正文部分 一、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考研专业课初试题型及说明(育明教育陈老师)专业一“政治学概论” 分值:满分150分 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第二大题简答题,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第三大题论述题,2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 试题构成: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制度、国际政治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政治学概论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考研的统考科目,由于这门课涵盖量大、内容较为抽象、记忆内容多,因此一直是北大国关院考研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专业二“国际政治经济学” 分值:满分150分 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第二大题简答题,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第三大题论述题,2小题每题35分共70分 试题构成:命题侧重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与中国重大国际经济战略(时政热点内容近年有增加) 育明教育的专业课辅导课程由北大各专业博士领衔,能够全面系统的搭建知识体系,深度的挖掘出题导师相关信息,精确掌握考试的最新动态和热点,为学员的考研成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近5年来考入北大国关的考生中有三分之一出自育明的相关辅导课程。(北大国

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很多高校经济学专业考试包含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今天凯程考研晶晶老师就为大家整理了政治经济学的部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1.经济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又被称为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2.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运行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它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 3.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4.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 5.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到共产主义阶段,其会消亡。 6.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7.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8.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③产品分配形式。 10.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浅析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浅析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摘要:通过审视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着重分析了 其在定量分析、方法引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得出了应当从推进研究方法 多元化、推动行为主义革命和激励方法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的结论。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价值取向;方法缺陷;绩效体制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180-0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从 翻译、介绍、述评西方相关著作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 的进步,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它们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 了重要依据。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当前还存在诸多 缺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尚未真正出现。因此,归纳分析当前学科 研究方法的不足,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趋势 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研究自建国之初即有学者有所涉及,但是,当时的研 究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以政治立场为取向,政治色彩和意志形态色彩比较浓厚, 研究方法也基本采用传统的政治、历史研究方法。六七十年代,西方国际关系理 论界掀起了科学行为主义革命,大批属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模 型等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这次革命带来的方法论革命极大地丰富了作为社会科 学的国际关系的方法论范畴。而到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 国际关系中分离出来时,方法论革命带来的成果已经体现在其研究成果中。金德 尔伯格、吉尔平等提出的霸权稳定论即运用经济学和数学方法,从货币、价格等 角度论述了霸权国制定的价格体系、提供的公益等与世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在其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基本延续了这一研究方法,纷纷将统计分析、博弈论、公共选择等理论引入其研究,力图使之定量化、 精确化、可验证化。 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之后,在翻译引进述评西 方相关著作的同时,已经有学者意志到了革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随着与西方学 术界交流的日益密切,加上我国跨专业互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数学 研究方法被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范畴,研究成果的定量化、精确性日益受到学者 的重视和推崇。 二、当前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只有短短30多年的时间,而在我国的发展更是只有20多年,因而与其他成熟学科相比,在本体论、认志论、方法论、范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科研 究相比,在学科的独立性、方法的多元性、研究绩效激励体制方面则存在着明显 的差距。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实际上是经济学与国际政治因素的结合,而其 诞生时日又适逢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影响举足轻重的第二次论战,即传统主义 与科学行为主义的论战,这次论战在国际关系学科中掀起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大 量自然科学与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等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得益于此, 国际政治经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即具有研究方法多元化的优势,例如作为其诞生 标志的“霸权稳定论”,其提出者金德尔伯格和吉尔平即应用经济学范畴的“公益”、“价格”、“搭车”等理论论述霸权与国际体系特别是国际经济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

政治经济学考研试题.doc

人大 2001 政治经济学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含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考试时间: 1 月 14 下午 考题编号: 409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 分) 1.商品拜物教 2.无形磨损 3.金融资本 4.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5.国内生产总值 二、简答题(每题8 分,共 32 分) 1.简述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简述马克思的竞争理论。 3.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和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4 分,共 48 分) 1.目前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几种主要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一种观点认为,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否定劳动价值论,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答案部分 人大 2001 政治经济学考研试题 招生专业:政治经常学 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含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考试时间: 1 月 14 下午 考题编号: 409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商品拜物教:指人的社会关系被物的关系所掩盖,人的关系被颠覆地表现为物的关系并 反过来支配人们的命运的现象。商品的神秘性质是由商品形式本身所引起的。因为随着劳动产品取得了商品形式,人类劳动的同一性质便表现为商品的价值;用时间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便表现为商品的价值量;而人们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则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物的关系。这样一来,商品形式就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为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反映成为存在于他们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东西,本来是人们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却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关系。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世界的这种拜物教性质,是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及其矛盾。 2.无形磨损: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包括 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明高性能新设备而使原固定资本贬值。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与价值规律有关。与之对应的概念为有形磨损,有形磨损也称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及自然力作用而形成的磨损。有形磨损与价值规律无关,而与自然规律有关。有形磨损与无形磨损是固定资产磨损的两种方式。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 析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凯程考研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在2015考研政治试卷中,政治经济学共考查三道选择题,总共5分,题号为3、20、21,但可惜的是,任性的命题人让全拿5分变得异常艰辛,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单选题第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题目关键词是“机器换人”,我们要明白的是机器是生产资料,人是劳动力,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那么如此一来A项就可以直接选出;剩余价值的知2015年多选题第20题考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发展,而在剩余价值来源的知识点上,问题很简单,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剩余劳动,并不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受个别劳动生产率影响,C项错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是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D项错误。 多选题第20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化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题干有可能没有读懂,但那不是关键,关键是同学们抓到题目的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只要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有变,资本积累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就不可避免,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也就客观存在;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ABCD皆为正确选项。 多选题第2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A.社会经济规制B.公共亊业规制 C.公众生活规制D.反托拉斯法。

经济转轨研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经济转轨研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摘要]经济转轨研究存在多种理论范式,但研究目标多指向经济转轨中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国际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综合考量这些因素,通过利益-制度这一对核心概念来研究国际-国内、国家-社会框架内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从此视角来看,经济转轨是处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政府整合国内社会行为体利益偏好,从而形成新的国家经济制度的过程。在经济转轨发生以后的若干年里,转轨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依然是对于国内结构的把握。在实践中,国家偏好与社会行为体利益偏好的整合受到多种国际力量的冲击,政府面临对偏好来源的界定与整合的双重任务,政府协调利益体矛盾的能力受到考验。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转轨;国内政治;社会行为体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0)09-0022-05 经济转轨是原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变。西方主流经济学以其一般理论为基础把经济转轨作为经济事件加以阐释,遇到了转轨实践中的难题:有意想不到的俄罗斯的失败,却也有出人意料的中国的成功。新政治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等各理论流派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对影响经济转轨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经济转轨研究越来越指向一种政策的出台过程,成为一种政策选择的政治事件。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转轨经济日益受到国际力量的冲击,于是,国内转轨政策的出台被置于国际体系当中加以考察,已经成为一种理论上的诉求,也是转轨经济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经济转轨及经济转轨理论的问题指向 从经济转轨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来看,影响经济转轨的各种因素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经济转轨中的政治因素 新古典经济学以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以效用价值论和均衡分析为主要工具,强调自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策主张是建立市场制度。然而在俄罗斯经济转轨出现无序状态时,新古典经济学陷入理论困境。于是,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研究框架之中,出现了多种理论逻辑对经济转轨的解释。如: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式强调在发达的市场中强大的政府的作用。科尔奈用软预算约束造成短缺经济来解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斯蒂格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 笔记(经典) 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④ 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创造 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 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1、2是基本职能。 6,货币流通规律(二)★★

电大世界政治经济学复习整理(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 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C 70年代) 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4,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D.雅尔塔体制) 5,冷战结束以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关系是(D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 6,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力量对比的改变) 7,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B.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8,“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A.杜勒斯) 9,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B.法国) 10,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11,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指(A.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12,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B.“布雷顿森林协定”)1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C.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 14,战后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C.“第四点计划”) 15,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于(C.尼克松政府时期) 16,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A.最大限度地追求国际高额垄断利润)1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D.世界贸易组织)

18,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D.地区经济论坛) 19,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20,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 21.(A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3.(A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24.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D新经济)的旗帜 25.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冷战和遏制政策的是:(B杜鲁门主义) 26.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待第三世界的立场与政策最为开明积极的西方国家是:(C西欧) 27.提出超越遏制的是以下哪一位总统:(B布什) 28.标志着美苏军备竞赛出现质的升级的是(D星球大战计划) 29.(B 2001年)年9月11日,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30.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的对外关系政策是(C政治大国战略) 31.二战后日美签订了(D《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日本获得真正的独立。 3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第二经济强国是(A日本) 33.(B1955年体制的形成)标志着欧美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得以确立。

2018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暑期备考战役不容小觑,对2017考研的众多学子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掌握暑期提分的关键时期,犹如一匹黑马在千军万马的考研独木桥上闪现,相信会走出惊人的矫健步伐。暑期备考,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是强者。 ●暑期备考打起消夏战役 Tip1用午睡躲过最热时间 炎炎夏日,骄阳炙烤着大地,午间更是夏天中最难熬的时间。许多研苞认为,暑期备考黄金期,时间紧任务重正值提分的好时节,午睡环节可以省去。但都教授提醒各位考生,想要打赢消夏战役,午睡必不可少。据权威调查显示,午睡可以储备精力,让全天精神满满,同时午睡有利于心脏和大脑的健康,如果考生觉得回宿舍睡午觉实在有些折腾,考生不妨直接在自习室趴上一会儿,也能够解决燃眉之急。 Tip2暑期备考科学进食 暑期备考科学进食,需本着“少食多餐,补充水分”的原则进行,少食多餐,一方面解决“苦夏”没有食欲的烦恼,另一方面能够及时补充所需营养,注意少进食油腻食物,新鲜的瓜果蔬菜必不可少,要注意营养均衡。 补充水分,是保持夏季健康的重要一环,夏季汗液分泌旺盛,对水分的需求格外多,因此补充水分十分重要,绿豆汤、酸梅汁清凉解暑良方哦。 ●熟知定律必不可少 手表定律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30个定律之一,该定律是说,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判断的准则,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都教授认为,些手表就好似2017考研人的目标院校,在几个目标院校之间徘徊的考生就如同获得了几块时间不一的手表,向考生的备考指出了不同的方向,难免让考生无所适从。都教授提醒研苞们,虽然选择可以多元化,但最终结果只能被一所院校录取,终究要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否则将无法顺利抵达成功的终点。 ●好自己的照顾睡眠 俗话说“得暑期者,得天下”,备考黄金期处在各位研苞的期末考试节点之后,都教授认为,在经历期末备考大战与考研战役同时打响的“双备考”过后,考生们一定都有些疲倦了,在此提分关键期,虽然备考刻不容缓,但是也要懂得照顾好自己的睡眠,列宁曾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规律的睡眠,能让学习效率翻倍。 Life is a promise. Fulfill it.(生命是一个承诺,实现它。)心怀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它,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特色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首先出现的新兴学科,而且是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994年起为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成为国内最早开设该课的院系之一。1999年,该课程入选北京大学主干基础课;2004年又入选骨干基础课建设项目。 教学组在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争取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积极向国际一流水平努力。在具体工作中力争体现该课程的三大特点:(1)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和交叉研究方法;(2)提倡综合视角和使用多元方法的研究特色;(3)注重解答现实问题,鼓励政策、对策研究。 二、教学内容 经过多年努力,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完善的课程框架。授课的核心思路是全面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沿革发展和主要内容,继而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凭依,讨论和分析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追述国际体系的变迁。 课程一般分为六个版块。第一部分是主要的理论部分,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的产生过程、关注重点、主要流派、研究方法。集中分析和讨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世界市场与民族国家的相互作用。 第二和第三部分的重点是考察世界市场体系,分析它如何依靠经济与科技的力量不断扩展,又如何为国际政治环境所左右。其中第二部分介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分析方法,回顾两次相互依存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历史,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做出对比分析。第三部分介绍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讨论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体系等国际货币制度的优势

考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20XX年考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生产力最活跃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 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 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

IPE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李斯特等。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有:生产力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关税是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的经济政策主张包括货币即财富、国际干预经济两大点。 2.相互依存: 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联系加强,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相互依存理论应运而生。它是指跨国界的货币、商品、人员和信息流动所导致的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相互依存并不意味着互利、“非零和”和完全平等。其主要特性是敏感性与脆弱性。相互依存是自由主义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提出的有广泛影响的三种学说之一。 3.国际机制:指导国际行为的明示的和含蓄的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国际机制在某个国际关系领域内,行为体围绕机制形成相互预期。这里面的行为体是指国际关系中各种政府和非政府行为主体。它们既是机制的创造者,也受到机制的制约。机制中的原则反映了行为体的观念和信仰。规范是指以权利和义务方式确立的行为标准,规则是指对某些行为的专门禁止,决策程序是指决定和执行共同政策的习惯做法。 4.结构性权力和联系性权力: 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分析法”把权力分为结构性和联系性两种。联系性权力是指甲国依靠权力让乙国去做本来不愿做的事情的能力,经典现实主义主要集中在对这种权

力的研究上。结构性权力比联系性权力更加重要,结构性权力的核心是国家,它包括四个方面: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生产结构、知识结构。 5.新依附P205 二战后,出现了以跨国公司投资为基础的“新依附”。代表人是多斯桑托斯。特征是:(1)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出口产业,因为出口能赚取外汇来购买资本货物。(2)工业发展为国际收支的波动所左右,这往往导致附属国在国际收支上出现赤字。(3)工业发展受帝国主义中心国家的技术垄断所左右。 6.汇率政治的三难P327 汇率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国家自主与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各国努力维持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通过促进资本流动进而促进本国的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避免由于各国的互相恶性竞争而导致的世界经济衰退。然而,自从固定汇率制崩溃以来,全球不但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相反,金融危机不断。究竟是采取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策决策者,褒贬不一,理由各异,这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最大困惑。汇率政治三难(P305):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任何单个国家是在追求三个政策目标:稳定的汇率、自主的国家货币政策和资本流动。但是研究者发现,任何一个国家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政策目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实现三个政策目标。任何国家,只要实行开放经济,如果这个国家要保持资本的流动和固定汇率,它就必须放弃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假如一个国家为了促进资本的流动而实行独立的货币扩张政策,那么结果必然是资本外流,国内利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高利率,同时放弃开始的货币政策,才能维持固定汇率。如果政府坚持扩张的货币政策,那政府只能是要么控制资本流动,要么采取浮动汇率,从而牺牲其他两个目标政策中的一个。这是浮动汇率制施行以来任何国家都难以解决的难题。

2021北京大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考研的相关经验。 我的政治考得很烂,只有六十几分,这里只能简单说点,以免误人子弟。政治是一门复习早了没用的科目,所以建议加紧复习,用李凡的《政治新时器》。虽然很多人建议看5遍,但个人认为一两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巩固。最后几天多花点时间在政治上,政治的冲刺阶段很重要。其实我前面复习做到位了,但最后几天的复习实在是太没章法,20天20题到考前那晚都只背了一半,不然的话以我的文科基础和胡扯能力不会考那么低。行百里者半九十,诸位引以为戒。 这里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补习班。我报了一个学府的冲刺班,由于没有暑期强化班的基础,所以感觉没有太好的效果。炎炎夏日,补习期间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需要权衡的问题,想听的话可以考虑下载强化班视频。不过,报班也能让你心里踏实一点吧。 英语在学习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的知识,学习的重点集中在如何把所学知识的关节点找到,着重于表面上看似无关,而实际上有着深层次联系的东西,以及为了找寻对某门科目的切入点,我们应该快速的整体的去看书。详细方法是: 蜻蜓点水式背单词: 1)每个单词只要知道它的一个汉语意思,就马上看下一个单词,越快越好。此法对于初背单词者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增长你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你所选的单词书的难度要求:90%以上的见过,40%以上至少熟知一种汉语意思,20% 会拼写。蜻蜓点水式英语泛读书:只要知道文章中的70% 左右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速度越快越好。选择泛读的文章生词率不要超过2%,大家可以背《一本单词》。 蜻蜓点水式看习题:此法只用于入门时使用,为从总体上把握某一门学科(例如专业课)将一本入门书的所有习题从头往后看,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看教材,看教材还不理解,就在书上做标记,继承往下看,一定要快。看到后边与前面有联系的习题,就把前后这两道有联系的习题抄一遍。真题用《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然后我还关注了“蛋核英语”的微信。 蜻蜓点水式看英语精读书:一篇特别好的英语文章, 1)读懂之后,专看它的连词和介词,并记一下,目的是练习完形填空;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历年考研试题汇编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历年考研试题汇编 简要索引 一、简答题 1、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2、简要说明“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论述题 1、在应对本轮国际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2009年出现超预期反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采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优势。 一、简答题 1、简述影响利润率和平均率润率的因素。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二、论述题 1、论述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影响。

一、简答题 1、简述虚拟资本积累的特点和经济影响。 2、简述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二、论述题 1、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简答题 1、试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及其影响。 二、《中共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重要决定》中提到:经济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为什么要更加注重公平? (2)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论述,要更加注重公平应从哪方面入手? (3)注重公平和提高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一、简述题 1、什么是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2、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什么是价格?生产价格是如何调节资本主义资源配置的? 2、试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论述题 1、货币与资本有什么区别?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 2、说明部门内竞争和部门间竞争的区别与联系。 3、有一种观点认为、商品是在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生产出来的,因此,价值是由这些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4、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说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意义。 5、试论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本经济制度的方向与内容。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国际政治经济学备考重点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也可以说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探讨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关系的一门学问。(定义) 核心概念的三层含义: 1.基本组织形式:(1)市场:16、17世纪之前,市场经济和这些经济形式(原始村舍经济、奴隶经济、封建经济、帝国统治经济)并存,而且影响范围相对狭小。工业革命前后,市场经济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逐步取代了其他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变成组织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亚当·斯密(Adam Smith):1.人是一种经济动物 2.贸易买卖和交换是人的天性 3.市场是为了满足人的这种天性而存在的 4.市场是最基本、最有活力的组织形式。优点:交易成本降低,有效率,开放性,竞争性。(2)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标志着民族国家的出现,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利。优点:国家成为控制财富和权力的最有效方式,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最重要的行为体。 2.国际关系的动力: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是国家与市场的相互作用。(1)民族国家、世界市场与现代国际体系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巧合。(2)国家与市场相互作用推动现代国际关系发展。 3.国家与市场的紧张关系:(1)交织:国家影响市场运行 ;市场决定国家实力(2)对立:国家提供安全防线,市场提倡优胜劣汰;国家是利益集团妥协的产物,市场提倡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扩张倾向,民族国家则以固定的领土边界作为存在的前提。 市场的逻辑:自由、变革、脱离控制、无限扩张 国家的逻辑:安定、平衡、内外有别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流派: 1.自由主义: 三个基本假设:(1)市场据偶内在的稳定性,可以自动校正波动、实现自我平衡(2)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根本利益是协调一致的(3)经济增长的自然规律是渐进、连续、线性的。 主要IPE观点:经济增长的目的:民富(个体福利)>国强(国家实力)。国家不应该干预经济过程(守夜人),“权力不应该干预财富”国际关系的发展:市场力量塑造世界体系,国家不再独占世界事务的核心,(“市场战胜国家”“国家的退却”)国际合作的未来:绝对获益>相对获益。 三种学说:(1)互相依存理论:库珀提出,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他们指出世界市场的扩张使货币、商品、人员、信息的跨国界流通急剧增加,各国的利益交错、难以割裂,事实上处于相互依存的网络当中。相互依存=“彼此之间的依赖”,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2)贸易和平理论:观点: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密切,他们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越小。简单逻辑:贸易促进民主,民主保障和平。(3)国际机制理论:约翰·鲁杰:国际机制:国家间正式的制度安排+非正式的行为规则观点:国际机制可以影响国家的行为模式。 2.现实主义: 最核心的假设:也是和自由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强调相对获益的重要性超过绝对获益。 观点:1.现实主义则坚持国家的核心地位,关注相对收益;2.而现实主义则认为这种贸易关系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3.现实主义则强调国强,认为经济政策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 三种学说:(1)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时间:16、17世纪人物:美国国父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观点:1、多出口、少进口——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国内市场2、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扶植有竞争力的出口工业,建立专营海外贸易公司(2)生产力理论(Theory of the Powers of Production)时间:1840s人物: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观点:抨击了英国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政策,认为它忽视了国家的作用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应采取保护性关税政策(3)战略贸易学说:时间:1980s。当时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对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观点:提出战略性部门存在的可能性。在一些产业,资本或劳动有时会获得比其他产业高得多的回报,即“租”的存在,政府不介入则难以获取。手段:鼓励对技术研究发展的投资,扶植运用高技术的产业部门。 3. 激进主义: 核心假设:民族国家:并不是自主的,它们受统治阶级利益的趋势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资本主义是扩张性的,它对新市场和更大利润的追逐永无止境 主要观点:1.既不支持民族国家也不支持世界市场;2.既不支持相对获益也不赞成绝对获益;3.强调创建一种更公正的分配制度:无论是在自由市场,还是在民族国家当中,都存在着导致自己灭亡的重大缺陷。只有向更完善的人类组织过度才能建立公正、稳定的国际体系。 两种学说:(1)依附论:人物:萨米尔·阿明观点:第三世界贫穷的根源在于国际结构,而不是自身因素;农村—>外围地区的中心—>发达的宗主国;世界市场越进步,不发达国家越难发展。(2)世界体系论: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观点:经济剩余由外围区转移到核心区;重视在中心国家中争夺统治地位的斗争,认为它对整个体系的影响最大。 现实主义VS激进主义:联系:国家为财富和实力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国家力量的不均衡发展,都是国际冲突和政治动乱的关键所在。区别:激进主义认为国家、国家间的斗争都是资本主义的邪恶表现,所有这一切只有靠共产主义革命才能彻底铲除;现实主义则把这些看作为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国际政治体系的必然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