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学考研备考经验

人大法学考研备考经验
人大法学考研备考经验

人大法学考研备考经验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的经验并不适用于大多人。所以踏踏实实复习才是王道。

情况说明

人大属于自主划线,所以分数线出来的比较早,复试也很早。所以如果感觉自己无望的,在分数线出来之后就可以联系其他自主划线的学校进行调剂面试了。我们今年是2月底出的成绩,三月8号出的线好像,然后11号还是12号出的复试名单和复试方式。3月24日复试,4月1日出的复试结果和录取名单。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人大不像我们学校分专业划线,而是统一划线,线上的都可以进复试,所以每个专业进复试的比例每年都会有变动,而且复试比例也相对来说比较大。人大的政策是保证复试比例在1.2以上,上不封顶的那种。我们今年的分数线是350,意思就是过了这个线的,都有资格参加复试。但是因为各个专业进入复试的人数不一样,招录的人数不一样,所以比例是不一样的。我们诉讼法专业今年进了22个,据说只招10个,达到往年极值。

人大的单科分数线一般都比较高。尤其是法学院的英语和政治的线历来都很高,好像有一年还飙到了70分,不过一般都在60和65。所以得好好学习英语和政治呀。

今年诉讼法算是大热吧,然后民商持续大热,

再一个要说明的是,我呢没有什么内部渠道,所以所有的消息都来自官方发布的信息。因为人大呢,录取的人数和复试的排名什么的都是不对外公布的,所以这些我到最后都不知道。至于复试,则是上午专业课和英语笔试,下午专业课和英语面试,分值分别是100 50 150 50,成绩比重是40%。最终的成绩是初试成绩/初试总成绩*100*权重(60%)+复试成绩/复试总成绩*100*权重算出来的。然后根据这个加权结果从高到低录取。

考研心路历程

这一点,我在给师弟师妹传授经验的时候总是很强调。虽然说轻装上阵,但是若是没有一种坚定地信念,中间的过程中很容易懈怠。

所以,说这么多废话,重点只有一个,当你下定决心了,那就一往无前地去努力,去实现它吧。只有坚定的人才能走完全程。

至于初试完之后,本来想在学校搜集复试资料,然后好好复习复习的,可惜完全没有实现,然后说早点回来复习的,也完全没有实现。所以说寒假这段时间,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好好玩吧,也别想那么多事了。李大钊曾经说过,学就踏踏实实地学,玩就高高兴兴地玩(应该没有篡改吧),假期结束再好好学习也是不晚的。弦总是绷得太紧容易断。

所以在这里,我还想说一下学习强度的问题。一些人在某个阶段复习的时候容易用力过猛,于是之后可能有一段时间根本就提不起精神学习。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那种很早就准备考研的人或是那种司考进行了高强度复习的人。

这种情况,因为我也参加了司考,说实话司考结束有种虚脱的感觉,根本就吃不下饭的那种感觉。算是后遗症吧。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司考结束之后,我火速回家休养去了。在家待了一周多,然后回来考研的报名,十月份开始马不停蹄地复习。我个人觉得,对于这种用力过猛的情形,我觉得首先一个是要注意张弛有度吧。毕竟如果要参加司考,高强度的复习在所难免,所以我会建议说司考完之后可以彻底地给自己放个假,放松一下。一周应该差不多了。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然后下面三个月就提起精神学习吧。

而对于那些很早就准备考研的,战线拉得太长,可能更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到后面会懈怠。首先声明,这种情况我自己没有经历,所以说得可能有些泛。我个人建议两种方式吧,看大家觉得哪种适合吧。

一是坚持,就像长跑,我们可能在某个点的时候觉得很难受,也就是传说中的脚像灌铅的阶段,喘不上气,这个时候,你慢慢调整自己的呼吸,坚持下去自然就能熬过这段,然后进入呼吸较为顺畅的阶段,这样你的耐受力就提升了。所以,我觉得如果你先期的复习强度并不是像司考那样紧张的话,完全可以坚持的。

而第二种方法就是我之前建议的那种痛痛快快地玩,把一天空出来,痛痛快快地玩,不要想学习,只是能够放松自己。这样的方式我肯定是建议户外的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才是王道,若是宅着看电视什么的估计会更颓,切忌切忌呀。就像汽车停下来做一次保养和加油吧,这样估计才能跑得更远。

这样的话,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能够保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是很重要的。

时间安排

前面也交代过,我开始准备的时间很晚。所以时间真的是非常紧张。

作息的话,我大概每天6:20起床吧。然后去法渊阁自习,大概7:05左右去吃早饭。然后中午11:30中饭,然后回图书馆继续学习,中间累了就在桌上趴一小会儿。晚上图书馆关门之后再去教室自习。晚上11:30就睡了。差不多每天就是这样吧。坚持了三个多月。

我最初是按照上午英语,下午政治,然后晚上专业课的模式进行复习的。在这样的情形下,英语把真题都做了一遍,政治也看了一遍,并做了一次笔记。(小小自豪一下,效率还是不错的)。可是大概半个月吧,我发现我专业课的教材只看了一又二分之一本的时候,我着急了。这样算下来,到初试的时候专业课我连第一遍都可能看不完。所以,我改变了计划。可以说接下来的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早上看单词之外,其他的时间我全都安排给了专业课。中间,我给自己拟了个计划,预计花多长时间看完一门专业课,并做出相应的笔记,主要是把书本的主干抽取出来。掐着时间算,在12月15号左右,我终于把专业课看完了,并做了第一遍的笔记。计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要太赶,但也不要让自己有太大的空挡,差不多每次自己努力一下就能完成的量应该是刚好的。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我差不多是主攻英语和政治,这个时候主要集中在训练上,把之前的

问题都串起来,查漏补缺。

至于专业课,则是根据笔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把一些知识点串起来。然后做了第二遍的笔记,这一遍主要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自己的思考大致写下答题的要点。

就这样到了1月6号晚上呀。

至于复试这一块,我又要忏悔一下了。因为没有太大信心进复试,也是等到分数出来了之后,大致能过线了才开始复习的。中间又花了一个多星期完成论文初稿和修改的,那个赶啦。当时差点崩溃了。所以对于论文,我个人觉得还是放完寒假早点回来写吧。要不然真的太赶了。复试我大概用了半个月时间吧,太赶了,要不然还能好点。

资料

这个我实在惭愧,我专业课真的只是自己把书看了三遍,一遍仔细地看,一遍有重点地看,最后一遍大致看了一下。其他的资料真的没有。

至于公共课,就是任汝芬和星火的单词书和黄宝书了。其他的就真的没有时间看了。

如果各位真的需要资料,倒是有好几个人大的考研的网站,上面其实有蛮多资料分享的。大家可以去看看。我听说人大的学生自己都是看的启航龙图(非广告呀)。或者说期望今年咱们学校其他考上的同学可以分享了。我是真的没有,真是对不起。

初试复习策略

首先,我自己真的也不是说投机取巧,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通过捷径取得成绩的。

对于公共课,我个人经验是多看看报纸吧。在中间那段看专业课的时间里,我差不多每天也会抽时间上楼去扫一眼人民日报,看看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至于英语则是会仔细看看CHINA DAIL Y上的COMMENTS那个栏目,上面的文章其实对词汇和写作都蛮有帮助的。这个其实真的不花多少时间,关键在于积累。所以我一直建议师弟师妹,尤其是现在就开始准备的,人民日报和CHINA DAIL Y 这两份报纸我希望你每天可以抽个空去图书馆看看。如果有条件看看题源性的报纸肯定是最好不过了。现在的话其实上微盘或是什么资料分享网站,一般也都能找着经济学人什么的书籍,所以资源并不是没有的。

至于其他的则是研究真题吧,毕竟这个才是出题的趋势和重点。

尤其是黄宝书那本真题解析还是什么名的,我觉得可以认真看看,上面有非常详细的解读,有陷阱设置的说明和复习的指导。我觉得应该认真消化吧。再一个就是在练习的深度吧。其实如果复习的早多做题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对于那些基础不是很好的,或者说复习的比较晚的,我真心觉得好好总结自己的错误才是重点,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专项训练。仅在量上下功夫,不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改正的,迟早得吃亏。

至于政治,我只能说我真的大部分靠的是我作为一个文科生的记忆了。我主要是按照任汝芬的方式学习的。不过,我倒是觉得可以上个辅导班。毕竟老师会进行脉络的梳理和解题思路的指导。这些我觉得对于那些对死记硬背比较反感的同学应该会蛮有效果的。

至于专业课,人大其实主要的在于考查基础。所以基础扎实是最重要的。我个人之前也说过是看了三遍,第一遍仔细看,提炼内容,第二遍挑重点看,进行相应的记忆,第三遍则是进行整体的概括,梳理出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自己进行解题思路的整理。但是对于有时间的同学,我还是建议各位第一遍对照着资料看,毕竟那些东西经过这么多年,可以相对有效地总结出那些较为常见的重点,也指导我们如何看书。至于第二遍吧,我觉得可以挑重点看,进行相应的记忆。尤其是可以进行相应的背诵了,对一些基本概念需要有非常清晰的概念。毕竟人大考试时重基础,没有考得那么深。答得全绝对比在一点上答得深来得有用些。所以,对于那些基础的概念最好有准确的记忆,如无因管理呀。今年初试的时候,刑法就考了个国家工作人员的名词解释,我愣是磕磕巴巴才答完,还没答好。所以准确记忆

是很重要的。

在初试的时候,如果真的能够把课本读透了其实就已经够了。增加别的阅读资料更多地只是加深问题的理解,对于初试并不见得有太大的帮助。所以抓基础吧。要不然是干不过那些强记的早起的鸟儿的。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理解人大老师的思路。你仔细看他们的书会发现,他们给出一个概念之后,之后分析这个名词的特征的时候,多半是把概念进行多项分解而来的。比如说今年民法的简答考的就是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其实课本上担保物权的特征就差不多是把概念给拆分了。所以碰上这种情况,真的是需要理解解题的思路。其他的我也不是太清楚。大家多看看课本,差不多也能看出来这些老师思考问题的方式。

复试复习技巧

时间得保证呀,所以论文得提早搞定呀。

专业课这块,我首先是把课本又进行了一遍梳理,唤醒记忆,并根据课本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再说一个教训吧,诉讼法这东西重法条,所以对民诉法、刑诉法和他们的司法解释都是要认真看的。我复试面试的时候就在这上面跌了一跤。教训啦!

诉讼法这块对基础性概念和原则应该有一个较深的认识,尤其是原则类的,特别容易出论述题,所以这一块应该加深自己的理解和阅读。建议多看看论文和专著。民诉这块从诉的目的到诉讼标的、受案范围、既判力理论和再审事由等这些问题其实本质上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从诉的目的决定法院的受案范围,也对诉讼标的的理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既判力的范围。这些都可以从解决纠纷和保护权利的方面来进行理解。自然从这个角度而言,民诉这块其实诉的目的是一个基本概念。应该有着自己清晰和较为深刻的观点。而对于这种问题自然是很容易衍生出论述题。而对于刑诉其基础出发点则在于保障人权,因此对于此类的规定如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辩护的完善自然是重点。因此,这些内容自然也是论述题的重点。所以应该着重进行研究。

专业课差不多就是这些吧。复试的比试很大一部分都考到了今年新修改的一些概念。面试也有考到。所以还是要关注时事的。另外一个取巧的方法,当时是关注人大那些专业课老师的博客什么的,看他们最近的研究重点呀什么的,投其所好嘛!

专业课复试笔试也是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考得也相对基础呀。但是对于论述题,诚如上述,对基础问题和原则应该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研究。所以呀,也不用太担心。面试呢,反正我是不到十分钟就面完了,比之前那些一面就是20、25分钟的短得多。面试首先是老师让自我介绍,然后呢,问了我的初试成绩,司考成绩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问到了司考成绩,难道是怕那些没考过司考的研究生再考司考占用研究时间,个人猜测而已)。之后就闲聊了一分多钟。再之后抽了个序号,老师报了两个题,让我作答,答完就走了。答得还成吧,反正我个人觉得我是娱乐到那些老师了。专业课面试之前,我是真心看不进去书呀。等待面试的过程永远比面试要紧张地多。所以呢,我就在那儿跟人聊天去了。我个人意见呢,聊天也可以,看书也可以的。把知识点熟悉一下是有必要的。主要看个人情况吧。

取巧固然是好的,但是也有风险,有时候老师出题确实反其道而行之,大家慎重对待。然后一点就是注重整体联系吧,把握重点吧。

至于我个人,我估计是两场面试都成功的娱乐到了那些面试老师,面试成绩倒反而比预想中要好。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面试要么中规中矩,要么就另辟蹊径,但是不要标新立异,

也是要有的放矢的。要不然就惨了。

心态

最后,很多人都说北大、人大、清华这些学校排外,有暗箱操作什么的,我想说的是,首先这些学校招的人少,所以竞争那是异常的激烈,所以没考上不代表就必然有歧视,有黑幕。再一个来说,在同等条件下,倾向于本校学生其实在各个学校都存在,这个如果一定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觉得根本就无理可说。所以呢,我们能做的只是,比别人更优秀。你要是比别人优秀,自然不存在在同等条件下,偏好于谁的问题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没有可供操作的手段,还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吧,宁愿抱着这是个公平的竞争的想法去准备,而不要既想走捷径,又因为自己无捷径可走而痛恨那些走捷径的人。所以呢,心态健康还是很重要的。

去学习吧,就像不存在黑幕和歧视一样。

关于学习方法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大家从上学到现在寒窗十年不为过,所以每个人都肯定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学习习惯。若一味套用他人的成功模式不见得是经济的方式。而我个人意见自然首先是挖掘自己的潜力。各位可以对自己多年来的学习习惯进行归纳整合,选择出适合自己最高效的方式。

关于如何有效记忆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考外校的同学而言。在短时间内准确记忆八门学科的确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在这里我分享一下个人的一个学习心得。但正如前述,并见得适合每个人,大家自己斟酌。

怎么说呢,在我们进行记忆的时候,其实很容易陷入一个功利化的记忆模式。即一种为了记住而记住的模式。这种情形下可以形成较为牢固的短期记忆。但是时间一长,而又没有进行加强记忆的情形下,自然也就忘记了。这种情形其实很容易出现在战线拉得较长的同学身上,如果还准备了司考的情况下更容易混乱和不得要领。

我的一个记忆秘诀就是把知识当常识进行记忆。抱着一种平常心去记忆,效果自然更好。我有些同学有时就因为这个很“痛恨”我。因为很多时候在说到一个纯粹记忆性的问题时,她们问我怎么记住的时候,我就会说这不是常识吗?于是就被批判了。比如说萨乐门诉萨乐门确立了商法上的什么规则,累计投票制下如何确保至少能有一个己方董事,BJR规则是用于判断什么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有多少个会员国等等。这些基本问题当你当作常识来记忆的时候,你的记忆很难消除也不会紊乱。所以,个人觉得,此方法适用于平日的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道的东西多了之后,这些知识自然就沉淀成为你认为的常识而不会容易遗忘了。

另外一个方法自然就是系统记忆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遗忘是因为我们在进行记忆的时候是按点记忆的,而没有形成相应的系统。如此自然容易遗漏。这种情形主要适用于专业课的记忆。怎么说呢,大陆法系的一大特征就是理论性强,理论逻辑严密,试图将现实中的情形都纳入已有的理论体系中。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每个学科本身都有着自身的逻辑体系,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主线。对于合同这一块,自然就是合同的生灭变更了,即合同的成立到合同的变更,合同的消灭。合同的成立则包括了要约、承诺,以及当事人,同时也包

括了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的问题。合同的变更则涉及到合同权利的转让、义务的承受、概括的转移。合同的消灭则包括合同的解除、合同的履行。在合同的各个阶段又有各种不同的违约或其他损害他人利益的形态,如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等。之后再往下细分。可以看出,整个合同法部分都是有着其内在逻辑的。因此,当我们把握主线之后,这个时候自然能更好的理解各个知识点。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记忆,自然也是事半功倍。而像诉讼法这一块,从理论上来讲,其基础在于诉讼目的,如前述。但是亦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诉讼进行的角度。如从立案到开庭到判决再到二审、再审、执行。各个阶段都会涉及到相应的问题。不管从理论还是实务的角度,它本身都是存在于一个有序的体系中的。因此,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方能更好地把握住重点,进行相应的记忆。

更重要的自然是学以致用。能够用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肯定能让记忆更深刻。这个自然毋庸置疑。不管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离不开日常的使用。学习不只在于弄得玄之又玄,也在于运用。在这个时候来点中国人传统的实用主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