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02/2010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王成华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中心小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从“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说话;解题思路多样化,允许“同中求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交往,善于与别人合作;开放教学内容,体验生活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学生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

新意识的主阵地。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呢?

一、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说话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

阔,敢于开口说话,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所以我认为,“师道尊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老师就是老师,你说了算,当学生就得听老师的话,师生永不能处在一个台阶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生

及其学习为教学中心的观念,拉近师生关系,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

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去,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发言,敢

于发问,敢于创新。

如有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特别是那些成绩差,人缘差的同学,总以为

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老师这束“温暖”的阳光是不会光顾“我”的。但

以我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学生有“劲”,脑瓜灵着呢!课下发言压倒

一片,课上“机器”停止转,为啥?这劲不知往哪使啊!所以呢,我上课大部

分“心思”都用在这些学生身上,我就“见缝扎针”,只要一些特别浅显的、

字面上的、后进生也肯定领会的问题,我就走下讲台,指名回答。因为他们

已经习惯被“冷落”,手也不举了。通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先是不举手,等

着老师指名,渐渐地,我也忘了哪天,我高兴了,因为我的心思没白费,只要

是问题简单些,我肯定只要他们会,他们就会举起一只只“高贵”的手。他

们口齿灵利了,敢举手了,敢说话了,就连作业速度也敢充当先锋了。那课

堂气氛,确实是活跃。

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加强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思想

的交流;提高了师生交流信息的覆盖面和信息量;又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温

暖、体贴、理解和宽容。宽松、自由、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消除了学生的

“恐惧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心向和合作精神。

二、解题思路多样化,允许“同中求异”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

的指导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他们喜欢与

众不同,哪怕是毫无道理的也要试一试,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数学开放题的求解,既

没有现成的算法,也没有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充分联想,勇于创新,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有关的各知识点上。并且,小学生具

有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容易激发和推动他们自我创造的兴趣。

如“张红抄写一份稿件,需要5小时抄完,这份稿件已由别人抄了

13,剩下的交给张红抄,还要几小时抄完?”看似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师的“看谁的解题方法多”一句话激发下,学生思维非常积极,从不同角度思考:(1-13)÷15;5×(1-13);1÷15×(1-13);5÷3×(3-1)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敏捷性将会提高。在有些情况下,我甚至只列出例题当中的条件,不出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添加问题。这个时候,问题就不只一个了。既有知识横的发展,又有纵的延伸,学

生“忙”得不亦乐乎!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创新的火花会时时闪现。长期坚持下去,将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将会得到加强,

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反之,如果硬把课本往学生脑瓜里灌,就会完全落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满头大汗,学生听的没头没脑,昏昏欲睡”的老俗套。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性培养无从谈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适时、适度,有趣有利。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交往,善于与别人合作现在的小学生一般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并且不善于与人交往合作,在开放教学中,创新不是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教学中应尽量压缩教师讲解的时间,放手让学生面对面地共同解决知识疑难,论辩是非。学数学的过程,也就是学交往、学合作的过程。人只有在自由的创新中,在与同龄人的竞赛中,才能焕发创新的动力和豪情。如我把我们班学生按坐位,纵行分成了8组,每桌的同位两人不是一组,避免学生在做题时同位商量。平时做实验,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分数,按高低排列在黑板上。小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若自己所在的组名列前茅,那高兴劲,顿时溢于颜表;反之,就唉声叹气。这样时间一长,就能让每个学生确定自己在本组里,在全班的位置。学习优劣,老师已是一览无余。组里的组长为了不让自己的组成绩落伍,就自觉、主动地给成绩差的组员补习功课。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认为,课堂教学就应该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就应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在固定的教学课堂中学习“活”的数学。四、开放教学内容,体验生活实践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在不违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实践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圆的认识”一节中,首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自行车的简笔画: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几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未学)。根据生活实践提问学生:“同学们肯定都骑过自行车,那你知道自行车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吗?前后两个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吗?其实,这里面有一定的科学性。”这样,数学变成了可以看得见、想得着的“事实”,概念的表象在头脑中更加清晰了,把单调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融入了生活情境之中,从而在过程中不断“暴露”数学问题。创新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教育肩负着从小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任务。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关键是老师要放下“架子”,要相信学生,成为学生创新的指导者、合作者。将思维的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时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45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课堂教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