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尚在,故人可归--评电影《山河故人》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

136

山河尚在,故人可归

——评电影《山河故人》

吴伟祺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电影《山河故人》是由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执导的充满人

文情怀和现实主义的家庭剧情片。讲述了从1999年到2025年,以沈涛为主线讲述她周遭的故事。

关键词:贾樟柯;第六代导演;电影;山河故人;时代

《山河故人》的叙事结构是按照顺序结构进行的,1999年、2014年和2025年。这三个时间点分别叙述了那个时代里主人公沈涛、晋生和梁子等人的故事。通过电影画幅改变来表现时间的变化,在1999年是4:3的画幅,2014年以后就是16:9的画幅。这两次画幅变换并没有带给观众很大的不适应,反而给观众一种很舒适的感觉。因为那时候的电影本就是4:3的画幅,还原画幅更能贴近真实,并富有很强年代感。

一、画面造型语言的特色

《山河故人》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画面造型语言,和很多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一样,影片的主要语言是山西地方的方言,方言的运用突出影片的魅力,创造导演的艺术风格。同时,方言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在特定的环境中,方言的最本质的作用就是丰富人物的性格。试想一下,在影片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不是山西汾阳的方言,那么影片当中的人物还会有这么强的塑造力吗?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然画面语言还包括了影片的用光、构图和色彩这三大方面。在用光方面,影片开头处过新年放烟花的晚上,整个画面充满着灰蒙蒙的冷光,这种光的运用与往常新年的气氛并不相同。在1999年的这个时间点以前的画面,色调也是冷色调,而这种冷并不是悬疑片那一种恐怖的冷,而是一种明亮的冷,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预示着新世纪、新开始。在构图方面,沈涛、晋生和梁子三人是三角关系,在去黄河边上放烟花的时候,一个全景将三人的三角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三角形构图——晋生和沈涛是三角形里面的两个底角,而梁子就是突出来的那一个角,预示着梁子是他们三角关系中多出来的一员。一个是“高端人士”煤老板,另一个是底层工人梁子,最后沈涛和世俗的人们一样选择了前者,这就是现实。在色彩方面,影片开头沈涛看到的舞狮子的红,那是代表喜庆的红色,迈向新世纪的喜悦。以及晋生车子的颜色都是红色的,他在影片中说:“咱也要走近新时代了嘛!”,新时代、新开始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此外,在河边放烟花的时候,全片是一种灰蒙蒙的感觉,只有沈涛红色的外套特别亮眼,这也是代表了一种希望。从头到尾,沈涛红色的外套经常出现,即使是最后和老公离婚,儿子远在他乡,她一个人带着一只狗也可以活得很自在。

二、声画关系与情感主线

《山河故人》另一个过人之处是镜头的运用和声画关系。

镜头中人物对话大多运用了固定长镜头。梁子与沈涛分离、梁子得病后向好友韩三明借钱等等。这一系列的人物对话的长镜头保持了人物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给观众一种真实可信的效果,同时也更好地让观众看到人物在对话时的神情,刻画当时人物的心理。梁子与沈涛分别,这一个长镜头很好地表达出梁子在赌气,他把钥匙抛掉,也表现了他与沈涛再也不见的决心。当韩三明提起两个故友时,他若有所思的头总会抬起来给对方一些回应,但是很快又低下头陷入沉思,韩三明比不过张晋生,他也不再关心张晋生。对于沈涛他也不好意思去见她去求她,毕竟当年自己是那么决绝。这一些长镜头,导演给我们传达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与那点滴细节背后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首90年代叶倩文唱的《珍重》串联起整部影片,这一首歌在影片中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客人试碟,这一次出现仅仅引出了下文。第二次出现是张晋生要求沈涛不再搭理梁子时,沈涛独自一人走在街上思考,画面切到热闹的大街,沈涛站在城楼上的背影和这一首歌呈现出声画合一,这一首《珍重》在这里是送给梁子和沈涛的,她知道无论选择哪方,对方都会离自己远去。第三次出现是沈涛和到乐在火车站的场景,这一个火车站是姥爷去世的火车站,沈涛和到乐在火车站闭着眼睛时响起了《珍重》,这是他们对姥爷的一种悼念和祝福。最后一次,是沈涛和到乐在火车上听的歌,这是最后一次母子相见了,到乐要出国了,可能再也见不到了。《珍重》这一首歌每一次出现,都有它的含义,三十年过去,物是人非。《山河故人》全篇都在写离合的故事,沈涛他们一家以及沈涛和身边朋友的离合。每一次离合是那么的痛苦,“可能痛过才知道是爱吧”这一声珍重,这一首《珍重》包含了多少痛,只有他们才知道。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山河故人》有底层人士、有高收入阶层更有海外华侨。这一些人的分离,无疑是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这一些展示在观众面前,除了引起观众的共鸣,还带给观众无尽的思考。在离开山河出外打拼,你有你的故人在远方吗?他们会是怎样呢?你们还会相见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观众面前。但影片落幕,只想告诉自己,“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责任编辑:付晓琳)

作者简介:吴伟祺(1994-),男,汉族,籍贯广东省中山市,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专业2017级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电影电视研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