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_邱金英

文化视点

【文化视点】

摘要中国拥有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庞大的海外华文网络和华文媒体资源、良

好的国家形象和较为灵活的外交政策、“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的吸引力等文化软实力资源。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国际文化传播逆差严重、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存在文化认同危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等。究其原因是全球化的深入、大众消费文化迅速崛起、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利益主体多样化。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资源;国家形象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25(2010)06-0018-08

收稿日期

2010-09-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项目编号:09BZX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邱金英(1978-),女,黑龙江绥芬河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

邱金英

(大连海洋大学学生处,辽宁

大连116024)

2010年11月

第6期

November.2010

No.6

文化学刊

Culture Journal

一、中国拥有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分析

(一)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

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厚的文化积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世界古代的几大文明,如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印加文明等都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下,唯有中国文明长盛不衰,从远古洪荒一直延续到现代。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演化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文化瑰宝,这些珍奇的文化遗存从上古时代一直排列到现代的整个中国文明史序列,而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从漠河到海南的山山水水之间,谱写着中华大地上勤劳的人们从石器时代走到网络时代的壮丽诗篇。辉煌的故宫、巍巍的长城、谜一样的秦皇陵、神秘的三星堆、神圣而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不胜枚举的古迹如星斗一样闪烁在中华大地。[1]中国的文化是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因素,汉唐文化孕育了辉煌的汉唐盛世,形成了汉唐帝国,其辉煌的文化辐射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华文化圈,不但对中国的统一,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到今天还有不少亚

洲国家甚至已经将其作为本国的民族文化加以传承。北宋时期佛学东渡,与中国文化融合,中国文化形成了儒、释、道三大体系并存的文化景观。贯通西方的丝绸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作用。明清时期中国的绘画、园林艺术、瓷器源源传入欧洲,中国的经籍从明末清初开始西传,中国功夫、书法、绘画、传统服饰、京剧、中医等在世界上都很有吸引力。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为各国人民所喜爱。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热”在一些国家出现,我国自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成立首家孔子学院以来,目前全球已成立上百家孔子学院。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甚至第二语言。美国《时代周刊》曾专题报道了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地的非华语人苦学汉语的现状。在很多地方苦学汉语的非华人学生数以50%以上的幅度增长,懂得汉语成了毕业生履历表上时髦的亮点。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各种文化节、文化年陆续在美国、英国、韩国、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上演。这种以传统文化为沟通桥梁的“文化外交”打破了西方的信息封闭,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市场和影响力,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和建立普遍信任,对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和风俗的差异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而且内含普世价值,可以作为文化吸引力的基础发挥作用。

(二)拥有庞大的海外华文网络和华文媒体资源

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勤劳、勇敢,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走出国门的华人越来越多,海外的华文媒体也迅速发展起来。纽约市区的许多报摊都有各种华文报纸出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中餐馆里,你可以在等着上菜的同时,阅读当地出版的华文小报,看华文电视已经成为海外许多华裔家庭每晚的固定“节目”……如果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于马来半岛的马六甲)的1815年算起,到这个世纪之交,海外华文媒体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其间海外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华文、华文与其他文字合刊的报刊,累计总数约4000种。20世纪30年代,华语广播电台出现,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开办了华语电视台。它们挟新科技手段后来居上,形成了蓬勃的发展势头。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兴起,海外华文传媒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一大批华文报纸进入网络,出版传统媒体的电子版,从而使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目前仍在出版的印刷媒体有500多种,其中固定出版的日报有100多家,华语广播电台70多家。一般来说,海外华文媒体大致分为三大块:一块是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发行量较大的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二是老华人办的报纸,像《金山时报》、加拿大早期的《龙报》等,其中的一些报纸已经停刊,能支撑到现在的仍以老华人为主要读者;第三大块就是近年来新办的各类报纸,大多是新华人办的,比如俄罗斯、东欧各国、毛里求斯、南非等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华文报纸。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美、西欧和东南亚已经逐步形成了3个华语电视中心。中央电视台的英文国际频道CCTV-9积极与CNN、BBC接轨,完全用英语24小时向世界播送中国的新闻、商务、旅行和文化。[3]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华文文学作品被译成外文,有配音的中国电影经常在亚洲和西方的戏院上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华人华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华人教育的发展,华人社会捐资助学、兴办华人教育的热情高涨,使全球华文教育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海外华文媒体在抨击“中国威胁论”和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邱金英

文化视点

(三)良好的国家形象和较为灵活的外交政策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现与象征,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国际公众在心理、行为上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会产生比经济、军事更加显著的效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国家形象问题,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自强不息、开放进取、和平发展的中国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支持。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形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形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统一的国际形象思想体系,即独立自主的民族形象、维护和平的外交形象、改革开放的发展形象、文明进步的精神形象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形象。

中国加入WTO以来,依照该组织规则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尤其是1997年,中国顾全大局,为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恐怖主义,先后加入12个反恐公约,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在维护妇女和儿童权益、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促进人权自由的宗旨,尊重和肯定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德黑兰宣言》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所确认的人权准则,已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21项主要国际人权公约,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4]全国各地举办国际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长安雅集大型国际文化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浙江省国际茶文化活动、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山东国际文化节等使人印象深刻。

文化外交已经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按照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要求,提出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秩序,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发展观,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持久和平的新安全观,以及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新文明观。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和开展文化交流,不仅宣传了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也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心理距离,文化交流还促进了港、澳、台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以参与者、合作者、建设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国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明显提高,话语权明显增强。尤其是2007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中国在俄罗斯成功举办了“中国年”活动,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两国领导人确定的“中韩交流年”。中法文化交流之春、西班牙文化年等都红红火火。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迄今已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举办奥运主题活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2010年通过申办和举行上海世博会,“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切实地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同时,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继续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与孔子学院类似,还有已经国际化了的少林寺,比如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武术、中医、“风水”兴趣浓厚。在阿拉伯国家,人们对日本在经济上的依赖远远大于中国,日本的汽车、电器已经深入到阿拉伯人的千家万户,但阿拉伯人仍对日本缺乏像对中国人那样的好感,因为阿拉伯人更看重中国的文化和外交。

(四)“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的吸引力

自2004年上半年以来,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4月2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说,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中国迅速崛起,这种发展经验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至少提供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5月11日,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拉莫的一篇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的论文,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或叫“中国模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发展道路不同于其他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中国模式”实质上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

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

中国模式的关键是按照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在改革的道路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承认文化的多元主义,既不盲目排斥外来思想,也不盲目照搬外来思想,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中国模式体现为以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和平共处为出发点,既不要求别国按照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走,也不屈从于大国的压力,而是探求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的成功为后现代化国家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经验,无论这种模式成熟与否、普适与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加大,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以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来华的留学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累计接收来华留学生146万人次。2008年度来华留学人数首次突破20万,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14.32%。不仅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增幅明显,来华留学教育层次也进一步提高。2008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为80005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5.8%,同比增长17.29%,这个速度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速度。其中,韩国、美国、日本位列来华留学生人数前三甲。[5]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和天津。据统计,从2001年至今,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年增长率超过了20%。目前,中国接收留学生的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已经达到了610所。而就在2009年,中国已经拥有来自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3.8万名留学生。可见中国的吸引力之大。中国教育部即将出台新的《留学中国计划》,初步确定到2020年,接收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6] 2001年,我国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巨大成就,树立了中国人愿意融入国际社会、“负责任”、“合作”的国家形象。2008年,全球聚焦中国。承载着13亿国人奥运梦,百年的梦想在这一刻实现。数字信息时代,数字奥运、科技奥运的风潮扑面而来。本届奥运会是历届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次,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派代表团参加。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也会随着奥运会的举办而加深。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再次向全球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和中国形象,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伴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学者对“软权力”和中国“软权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已经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有的学者指出:“作为后起的大国,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军事实力,而是各种软力量。这些软力量包括内部软力量如制度创新、人力资源、文化辐射力、凝聚力和亲和力、高科技研发能力和外部软力量如国家形象、国际机制和控制力、国际规则的创制力和国际义务的承担能力等。[7]

从硬实力方面说,中国有着辽阔的土地、丰富的宝藏、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矿产、雄厚的经济实力。从软实力方面讲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糟粕正逐步予以重构,具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和旺盛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继续保持文化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成功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国力的主要发展指标在世界的比重并不理想。例如在人均受教育年龄方面,中国为7.11年(2000年数据),低于日本的9.47年、俄罗斯的10.0年和美国的12.11年;在科学论文数占世界的比重方面,中国为2.21%,低于日本的9.05%、俄罗斯的2.96%和美国的30.93%;在本国居民申请专利占世界的比重方面,中国为2.82%,大大低于日本的42.83%和美国的19.34%,略高于俄罗斯的2.61%。[8]中国文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邱金英

文化视点

化发展的现状限制了它对世界的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主要局限在自己的周边地区,如,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汉语热持续高涨,中国文化在参与建设亚洲价值观上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等等。但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不及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的影响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转型和重构,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如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处于“发展中”的进程,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文化传播逆差严重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贴着美国商标的商品、电影大片、各类碟片、乡村音乐、摇滚乐、变形金刚、唐老鸭、米老鼠等一系列无不反映大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东西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即使是意识形态相对淡薄的纯粹娱乐性节目,也因有意无意间展示、倡导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其高科技、工业创新的优势下,生产大量品质精美的商品,并以物质文化的形式打入其他国家。现在麦当劳、肯德基的生意越来越火;XO人头马、威士忌的销售势头日盛一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更是中国饮料市场上的“大哥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更是深得年轻人的青睐,《泰坦尼克号》、《指环王》都在中国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可是中国的电影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却很难得到有效传播,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种文化渗透比用导弹、飞机发动的战争更有效。当麦当劳、《大长今》、奥特曼、史努比等席卷我们的视野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面临巨大“文化逆差”的尴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2006年和2007年3年连续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报告显示,中国在主要的文化产品贸易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逆差。图书、报纸、期刊等平面媒体产品,3年的进出口比例情况是,2005年和2006年基本持平,大约在5∶1之内,但2007年却超出了这一比例,达到5.57∶1。这表明,贸易逆差在扩大,特别是期刊的逆差最大,最高时进口竟然是出口的近50倍。同样,在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方面,进出口的比例也在扩大,2005年是9.16倍,2006年上升到10.87倍,2007年进一步攀升到20倍。在2003年时,版权进出口贸易比例是10∶1,最近3年来,虽然逆差有所下降,2005年的进出口比例是7.18∶1,2006年是6.02∶1,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4.28∶1,但逆差仍然相当大。从贸易额来看,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额逆差是14853.16万美元,2006年上升到17256.39万美元,2007年则跃升到21477.73万美元。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额的逆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9]据世界经理人数据网公布的各国互联网服务器数量部分国家排名中,美国第一,日本第二,而中国则排在第44位。中国网民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很快就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还无法和这个世界第一相称,难怪中国的网民要抱怨网速慢、不稳定、服务差、价格贵。同时中文网页数量在英文网页为主的世界互联网中仍只能占据很小的席位,中国网民很大程度上仍是外界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互联网信息的创造者。

(二)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传统。但是中国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在西方国家层出不穷地推出他们的文化标志的时候,我们却难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形象和强势语势。尽管大熊猫很可爱,长城也很宏伟,但是我们并没有将它们提升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强有力的象征,像美国的M TV、施瓦辛格、米老鼠、可口可乐和微软那样在全球无处不在、无人不晓的文化人物、电影或商标品牌,在中国总是难以找寻。在创建世界知名企业和塑造流行音乐偶像方面,同是受儒家文明影响的韩国和日本比我们遥遥领先。韩国在世界上的形象通过奥运会、世博会、亚洲足球赛等国际活动发生了转变,而韩国在中国的形象则是通过韩国产品、韩国人及韩国影视作品抽象出来的。我国学者朴海光引用一位外交官的话说:“几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邱金英

十名外交官通过数十年努力取得的成果,还不及一部电视剧。”尽管中国的针灸术和功夫在西方存在了几十年,却至今默默无闻,而日本寿司、卡拉OK以及精细管理技术风靡西方。而源于中国的端午节,被韩国人以“江陵端午祭”的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已经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文化被他人利用的现象就频频发生。《孙子兵法》是CAI谍报人员的必读书,日本企业最早将《三国演义》引用到企业管理。可是与外国人有心利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忽视。为了巨额的商业利润,许多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都成为开发商获取暴利的祭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开发的尚不足万分之一,其中的古迹、文物、旅游、生活艺术、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中国的膳食、医药、服饰、曲艺、瓷器、绘画、词赋……都具有伟大的文化魅力,我们如何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将我们灿烂的文明展示给世人,让外国人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是时代的呼唤。

(三)存在文化认同危机

文化认同是由共同的语言、民族血统、宗教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体系、历史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是民族国家确立其存在正当性的重要依据,民族国家的凝聚力是建立在全民认同的国家利益、文化传统和相对一致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目前中国文化认同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些群体和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我们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的怀疑。

近年来,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西方社会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使得广大民众、部分党员干部对主流文化的固有认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中国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与教育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必然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特别是西方道德价值观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的强大优势把非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其价值体系,在对发展中国家大量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在价值观上进行“强制认同”,还以互联网为媒介,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价值观层面的“引诱认同”。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各国对外贸易能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文化产业化的步伐。中国也认识到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仅在资金投入上给予了很大支持,而且制定了比较优惠的经济政策,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差、规模小、发展慢,国家在文化产业资金上的总体投入不够。西部地区文化企业发展资金紧张,供需矛盾突出。从公民文化消费的系数来看低于世界同类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我国文化消费总量约为4685亿元。我国是一个人均GDP 达到2000美元以上的13亿人口的大国,文化消费总量在4000亿元至5000亿元之间,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数字。根据国际经验,一定的GDP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以及一定的文化消费支出的相关性,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恩格尔系数应该是44%,文化消费应该在个人消费中占18%,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10]可见我国文化产业的状况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文化市场还很不完善,一些低级、庸俗甚至宣扬封建迷信的东西还四处泛滥,影响居民的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我国文化产业的数量、从业人数和占有资产的地区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基本相同,表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态势,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加快我国文化的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与世界大国相称的文化国力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全球化的深入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这个客观历史进程是一个多维度齐头并进、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与融合并存的过程。全球化打破了时空的壁垒,使原本处于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价值观念退去了隐秘性而混杂在一起,所有相同的、相近的、不同的观念都在全球化风暴

文化视点

的作用下在流动中变更,在变更中流动,文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以及生产、销售、金融和科技的全球互动,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国民品性和审美趣味,无疑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随着劳工移民、国际旅游、现代传媒、教育合作、文化渗透等跨国界的广泛交流,对我们的社会结构和规范秩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影响易受到这种力量冲击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等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加大西方文化的输出力度,极力向他国尤其向社会主义中国输出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体制,由经济领域逐步进入到思想领域进行全面渗透,传播其意识形态,扩大其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全球化必然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以致断裂,使传统文化离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渐行渐远,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使传统文化的保存意识越来越淡薄。西方经济模式和规则的蔓延,西方产品的涌入,西方意识的广泛传播,以及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念,使得一些人在接受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过程中不辨良莠,对其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终依赖这种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从而只看到本民族文化的劣根性、落后性,看不到传统文化的优势,忽略了民族精神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动摇了一些人本来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根基。

(二)大众消费文化迅速崛起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媒介的发展,使文化传播突破了传统的领土疆域,制造一种越来越一致的全球意识和全球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大众消费文化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全球大众消费文化中,西方尤其是美国大众消费文化产品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事实上,大众消费文化具备经济本位的同时,也向人们灌输西方的社会理想、感情色彩和消费观念,以至于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行为特征和生活风格。发达国家借助硬实力的强大,利用全球化,将消费主义文化推广成一种普世价值,消解着穷国的民族文化。西方的物质生活方式,尤其是美国式的

大众消费文化,正成为当今世界的时尚,其中所表达的文化信息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不无忧虑地指出:“互联网强化了青少年地球村村民意识的同时,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新人类’的身上本来就带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而互联网的使用更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但另一方面,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随的是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渐消解。”[11]美国文化借助商业机制和高科技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市场几乎被美国电影所垄断。文化产品是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甚至超过航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美国文化产品的输出在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的同时,还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不断受到侵蚀,对本土文化、民族传统造成缓慢的然而是重大的影响,许多民族语言、艺术品种濒临灭绝,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接受一定的文化往往就会引起心理和感情的向往,理性的认同。凡是来自这种文化圈的东西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宣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的终结,中国告别了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时代。经济活动的多样化促使了单一文化结构的解体,新马克思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尼采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等西方文化思潮以及兴起于民间的价值观念,逐渐在同一时空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传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它使主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合法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繁变幻。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一些错误的、消极的、颓废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邱金英

失、道德失范。

(四)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美国以其很强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高科技实力向世界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美国文化借助商业机制和高科技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至70%,有的占到80%以上。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站点中,有94个设在美国境内。美国电影占据世界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中国从战国时代到“文化大革命”的数千年中,中国的古老传统一直得以保存,但是现在,洋快餐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火,麦当劳、肯德基把中国当成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不仅是洋快餐、好莱坞影片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英语对汉语的冲击也很明显。在升学、晋职、晋级、就业等方面,存在着重英语轻汉语的政策规定或心理倾向,在中学、大学实行双语教学,报纸等媒体中夹杂的英语缩写的情况越来越多,开会、谈话不管是否必须,也喜欢夹杂几句英语。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利益主体多样化

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带来利益主体多样化,带来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群体在竞争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而解决这些矛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价值真空和信念淡化的现象凸现,通过意识形态积聚起来的强大凝聚力受到削弱。人们的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必然呈现多元化和差异性趋势。同时必然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文化离我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远。在思想文化已经多样化的今天,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扩大我们主导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

力和吸引力,使它最大程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是一个异常严峻而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书文,尹作升.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J].社会科学研究,2004,(3).

[2]程曼丽.关于海外华文传媒的战略性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01,(3).

[3]丁刚.海外华文媒体面临整合[EB/OL].人民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9a4802135.html,/GB/paper68/ 10254/937927.html,2003-09-24.

[4]大力提升中国软实力恰逢其时[EB/OL].新华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9a4802135.html,/world/2007-12/ 11/content_7227780.htm,2007-12-11.

[5]数据统计:2008年出国留学人数达17.98万人[EB/OL].搜狐: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9a4802135.html,/ 20090326/n263026952.shtml,2009-03-26.

[6]中国教育部计划到2020年接收留学生扩至50万[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

https://www.360docs.net/doc/9a4802135.html,/edu/news/2010/06-18/2350788.shtml,2010-06-18.

[7]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7).

[8]门洪华.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4-89.

[9]从文化贸易逆差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艰巨性[EB/OL].新民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9a4802135.html,/ rollnews/2009/04/25/1870426.html,2009-04-25.[10]王颖,王登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改革与战略,2008,(1).

[11]郭海燕,刘艳军.全球化与当代青年价值观——

—全球化视域下当代青年民族认同感弱化的原因探析[J].教育艺术,2003,(10).

【责任编辑:刘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