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系统的安全原理

it系统的安全原理
it系统的安全原理

it系统的安全原理

图IT系统安全原理

(a)示意图(b)等效电路图

(图中虚线为有保护接地的情况)

如图所示的在不接地配电网中,当一相碰壳时,接地电流IE通过人体和配电网对地绝缘阻抗构成回路。如各相对地绝缘阻抗对称,即Z1=Z2=Z3=Z,则运用戴维南定理可以比较简单地求出人体承受的电压和流经人体的电流。

运用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图3-7b所示的等值电路。等值电路中的电动势为网络二端开路,即没有人触电时该相对地电压。因为对

称,该电压即相电压U,该阻抗即Z/3。根据等值电路,不难求得人体承受的电压和流过人体的电流分别为:

式中,U——相电压;Up,Ip——人体电压和人体电流;Rp——人体电阻;Z——各相对地绝缘阻抗。

对于对地绝缘电阻较低,对地分布电容又很小的情况,由于绝缘阻抗中的容抗比电阻大得多,可以不考虑电容。这时,可简化为下面两式,求得人体电压和人体电流分别为:

对于对地分布电容较大,对地绝缘电阻很高的的情况,由于绝缘阻抗中的电阻比容抗大得多,可以不考虑电阻。这时,也可简化复数运算,求得人体电压和人体电流分别为:

由左各式不难知道,在不接地配电网中,单相电击的危险性决定于配电网电压、配电网对地绝缘电阻和人体电阻等因素。一般情况下RE≤Rp,漏电设备故障对地电压(即人体可能承受低压的极限)可表示为

因为RE≤|Z|,所以漏电设备故障对地电压大大降低。只要适当控制RE的大小,即可限制该故障电压在安全范围之内。例如,流过人体的电流就是在没有保护接地情况下得到的,其大小为79.2mA,如有保护接地,且接地电阻RE=4Ω,则人体电流减小为

2.3mA。

由此可见,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的做法就称为保护接地。在不接地配电网中采用接地保护的系统称为IT系统。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 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只有在不接地配电网中,由于其对地绝缘阻抗较高,单相接地电流较小,才有可能通过保护接地把漏电设备故障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涉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涉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建立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安全规划体系、信息安全组织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包括路由器、防火墙、VPN)等。要求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 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标准要求,覆盖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建设满足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管理安全体系,确保智慧园区项目系统的安全保密。 安全管理需求:自主访问控制、轻质访问控制、标记、身份鉴别、审计、数据完整性。 安全体系设计要求:根据安全体系规划,整个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内容包括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终端安全和管理安全等方面。 (2)信息安全保护系统: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三级要求的连接云计算平台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1.2设计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全方位的,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有必要建立或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保证智慧城市的正常运行。

1.2.1安全体系建设依据 根据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等标准,“平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的信息安全产品,包括:防专业VPN设备、WEB防火墙、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终端杀毒软件网络版、网络防病毒服务器端等。 1.2.2安全体系编制原则 为实现本项目的总体目标,结合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现有网络与应用系统和未来发展需求,总体应贯彻以下项目原则。 保密原则: 确保各委办局的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用户或实体。 项目组成员在为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任何用户信息均属保密信息,不得泄露给第三方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这些信息损害用户利益。 完整性原则: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非授权用户篡改,同时还要防止授权用户对系统及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持信息内、外部表示的一致性。 可用性原则:确保授权用户或实体对信息及资源的正常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靠而及时地访问信息及资源 规范性原则:信息安全的实施必须由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人员依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要有相应的记录,提供完整的服务报告。 质量保障原则:在整个信息安全实施过程之中,将特别重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流程进行,并由项目协调小组从中监督、控制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1.2.3体系建设内容 (1)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IEC简介 姓名王文博 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控制工程1314 学号13125108 指导教师周达天

一、IEC协会简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2013年已有107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1.1IEC协会的产生 1887-1900年召开的6次国际电工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以解决用电安全和电工产品标准化问题。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召开的国际电工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永久性机构的决议。1906年6月,13个国家的代表集会伦敦,起草了IEC章程和议事规则,正式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1947年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来。 目前有超过130个国家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其中67个国家是成员,另外69个国家则是非正式成员的身份加入其分支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总部最初位于伦敦,1948年搬到了位于瑞士日内瓦的现总部处。 我国1957年参加IEC,1988年起改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现在是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中国是IEC的95个技术委员会和80个分委员会的P成员。目前,我国是IEC理事局、执委会和合格评定局的成员。 1.2 IEC协会的宗旨 IEC的宗旨是,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为实现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国际标准在内的各种出版物,并希望各成员在本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本国的标准化工作中使用这些标准。近20年来,IEC的工作领域和组织规模均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今天IEC成员国已从1960年的35个增加到60个。他们拥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电能占全球消耗量的95%。目前IEC的工作领域已由单纯研究电气设备、电机的名词术语和功率等问题扩展到电子、电力、微电子及其应用、通讯、视听、机器人、信息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和核仪表等电工技术的各个方面。IEC标准已涉及了世界市场中的35%的产品,到本世纪末,这个数字可达50%。 1.3 IEC协会标准 IEC标准的权威性是世界公认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开一百多次国际标准会议,世界各国的近10万名专家在参与IEC的标准制订、修订工作。IEC现在有技术委员会(TC)89个;分技术委员会(SC)107个。IEC标准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个标准,截止到2000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4885个国际标准。

软件系统安全规范

一、引言 1.1目的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安全已成为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机系统安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各种非故意的错误与损坏;二是防止系统及数据被非法利用或破坏。两者虽有很大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截然分开,因此,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本规范对涉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各主要环节做了具体的说明,以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及监察部门有一个衡量系统安全的依据。 1.2范围 本规范是一份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国家各部门的计算机系统。 在弓I用本规范时,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范围,不强求全面采用。 二、安全组织与管理 2.1安全机构 2.1.1单位最高领导必须主管计算机安全工作。 2.1.2建立安全组织: 2.1.2.1安全组织由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不能隶属于计算机运行或应用部门。 2.1.2.2安全组织由管理、系统分析、软件、硬件、保卫、审计、人事、通信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 2.1.2.3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组织的具体工作。 2.1.2.4安全组织的任务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做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监督实施。 2.1.3安全负责人制: 2.1.3.I确定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计算机安全负全部责任。 2.1.3.2只有安全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人才有权存取和修改系统授权表及系统特权口令。 2.1.3.3安全负责人要审阅每天的违章报告,控制台操作记录、系统日志、系统报警记录、系统活动统计、警卫报告、加班报表及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材料。2.1.3.4安全负责人负责制定安全培训计划。 2.1.3.5若终端分布在不同地点,则各地都应有地区安全负责人,可设专职,也可以兼任,并接受中心安全负责人的领导。 2.1.3.6各部门发现违章行为,应向中心安全负责人报告,系统中发现违章行为要通知各地有关安全负责人。 2.1.4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应与计算机安全工作同步进行。 2.2人事管理 2.2.1人员审查:必须根据计算机系统所定的密级确定审查标准。如:处理机要信息的系统,接触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机要人员的标准进行审查。

安全系统工程题培训讲学

安全系统工程题

第一章概论 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2、安全系统工程: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 3、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系统具有如下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5、系统工程: 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6、可靠性: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8、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人—机—环境”系统) 9、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10、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 1、危险源辩识。 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起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3、设计、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 4、安全决策的措施与实施。 5、对措施的效果作出总体评价。 6、不断改进,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11、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特点:系统性、预测性、层序性、择优性、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 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 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安全检查表(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事件树分析(ETA) 6、事故树分析(FTA) 7、因果分析(CCA) 2、进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以下问题:

系统安全理论答案

1 安全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 (三、安全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并简述这些原理的具体内容。) 答:安全评价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都遵循如下基本原理: 1.安全评价是系统工程,因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全局的观点、更大的范围、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来考虑系统安全评价问题,并把系统中影响安全的因素用集合性、相关性和阶层性协调起来。 2.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如果已经知道两个不同事件的发展趋势,这就算所谓的类推评价。可以看出,这实际是一种预测技术。 根据小概率事件推断准则,若某系统评价结果是其发生事故的概率为小概率事件,则推断该系统是安全的;反之,若其概率很大,则认为系统是不安全的。 3.惯性原理。对于同一个事物,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都带有一定的延续性,即所谓惯性,来推断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所以,惯性原理也可以称为趋势外推原理。应该注意的是,应用此原理进行安全评价是有条件的,它是以系统稳定性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系统稳定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基本特征才有可能延续下去。但是,绝对稳定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根据系统某些因素的偏离程度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改。 2 预先危险性分析与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异同;以及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答(1)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用于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选址阶段进行。 特点: (1)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该系统详细资料的时候,用来分析、辩识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在付诸实施之前找出预防、改正、补救措施,达到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的目的。(2)用最小的代价消除或减少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从而为制定整个寿命期间的安全操作规程提出依据。 缺点:分析系统资料不足.不过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已有的类似系统进行研究..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选址阶段. (2)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是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 于1974年开发的,用于热力-水利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 特点:它应用系统的审查方法审查设计或已有工厂的生产工艺和工程总图,以评价因装置、设备的个别部分的误操作或机械故障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其对整个工厂的影响. 适用范围:尤其适用于类似化学工业系统的安全分析。 3系统安全评价作为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核心内容,在进行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的评价程序。 答:安全评价定义,它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等。 4请根据自己对系统安全分析和安全评价的综合认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

信息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公司

版本信息 当前版本: 最新更新日期: 最新更新作者: 作者: 创建日期: 审批人: 审批日期: 修订历史 版本号更新日期修订作者主要修订摘要

Table of Contents(目录) 1. 公司信息安全要求 (5) 1.1信息安全方针 (5) 1.2信息安全工作准则 (5) 1.3职责 (6) 1.4信息资产的分类规定 (6) 1.5信息资产的分级(保密级别)规定 (7) 1.6现行保密级别与原有保密级别对照表 (7) 1.7信息标识与处置中的角色与职责 (8) 1.8信息资产标注管理规定 (9) 1.9允许的信息交换方式 (9) 1.10信息资产处理和保护要求对应表 (9) 1.11口令使用策略 (11) 1.12桌面、屏幕清空策略 (11) 1.13远程工作安全策略 (12) 1.14移动办公策略 (12) 1.15介质的申请、使用、挂失、报废要求 (13) 1.16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流程 (14) 1.17电子邮件安全使用规范 (16) 1.18设备报废信息安全要求 (17) 1.19用户注册与权限管理策略 (17) 1.20用户口令管理 (18) 1.21终端网络接入准则 (18) 1.22终端使用安全准则 (18) 1.23出口防火墙的日常管理规定 (19) 1.24局域网的日常管理规定 (19) 1.25集线器、交换机、无线AP的日常管理规定 (19) 1.26网络专线的日常管理规定 (20) 1.27信息安全惩戒 (20) 2. 信息安全知识 (21) 2.1什么是信息? (21) 2.2什么是信息安全? (21)

安全学——安全系统学原理

安全学——安全系统学原理 安全系统学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三级学科。安全系统学是在系统科学的基础上,从安全系统工程的方向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学不仅研究安全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即常说的安全系统工程(也有称系统安全工程的),更重要的内容是研究安全系统的理论和科学问题。 50年代系统科学的发展首先在理论和科学背景上为发展安全系统学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同时,由于工业技术安全发展的需要,如航天安全、飞行安全的需要,安全工程技术领域逐步发展了一些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由于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所具有的完整性及定量的科学性,其理论和方法引入了整个工业安全领域,同时,理论界不满足于一般的分析方法,而要研究安全系统的理论,如安全系统理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事故突变论、安全协调学等,由此,推进了安全系统学的发展。 安全系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安全系统论。是研究安全系统的系统要素、关系、组织、功能及结构优化等的理论和方法。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人类的安全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从安全系统的静态特性看,安全科学涉及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涉及

的因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但是是重要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认识事故系统因素,使我们对防范事故有了基本的目标和对象。重要和更具现实意义的系统对象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或设备、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生产过程能量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安全控制论。安全控制论是最终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根本。如何实现安全控制?怎样才能实现高效的安全控制?安全控制论原理为我们回答上述问题。安全管理是生产或技术系统安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管理中,要遵循如下的控制原则:闭环控制原则;分层控制原则;分级控制原则;动态控制性原则;等同原则:反馈原则等。预防事故的能量控制理论也是安全控制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安全信息论。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安全信息原理要研究安全信息定义、类型,研究安全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安全信息类型分为一次安全信息和二次安全信息。一次安全信

信息安全相关理论技术

? 信息安全架构 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法则 ? ? 安全组织框架

? 如何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 (1) ? ?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通常通过这样的标准来划分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 可用性---------------主要通过信息的使用率来划分: ? 1 非常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25% ? 2 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50% ? 3 中等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100% ? 4 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95%以上。 ? 5 非常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以上。 ? 完整性----------------通过信息应为修改对公司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 ? 1 非常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忽略 ? 2 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轻微 ? 3 中等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已对信息系统造成影响或对业务有明显冲击 ? 4 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严重 ? 5 非常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且导致严重的业务中断 ? 机密性---------------通过信息使用的权限来划分: ?

网络安全体系方法论

网络安全体系方法论 这一年来,网络安全行业兴奋异常。各种会议、攻防大赛、黑客秀,马不停蹄。随着物联网大潮的到来,在这个到处都是安全漏洞的世界,似乎黑客才是安全行业的主宰。然而,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自己的世界,正如医生看到的都是病人,警察看到的都是罪犯,唯有跳出自己的角色去看待世界,世界才还原给你它真实的面貌。网络安全从来都不只是漏洞,安全必须要融合企业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安全必须要进行体系化的建设。网络安全,任重而道远。 安全牛整合多位资深安全顾问的一线咨询经验,首次公开发布《网络安全体系 方法论》,旨在给企业或机构提供一个最佳实践的参考,以帮助企业真正提升对网络安全工作的认识,并在安全建设和运营中不断成长。 本架构方法论参考了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SABSAIS027000, Gartner 等报告资料,并与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相结合。 、企业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总体思路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是面向企业未来网络安全建设与发展而设计。 ?■ BB! 3■ 冋弗liUf Off f V ■ k Vffi. /j 社耳# -T 匸卫主二J讣二二p I

点击可看大图 企业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总体思路:针对企业防护对象框架,通过企业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企业风险识别能力、安全防御能力、安全检测能力、安全响应能力与安全恢复能力,最终实现风险可见化,防御主动化,运行自动化的安全目标,保障企业业务的安全。 二、网络安全体系的驱动力 任何企业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总体战略保持一致。在制定具体网络安全体系规划时,需要考虑如下内容: 1.业务发展规划 网络安全体系设计需要与企业业务的发展保持一致,要充分了解企业未来3-5 年的业务规划,并根据业务特点,分析未来业务的安全需求。 2.信息技术规划 网络安全体系是企业的信息技术体系的一部分,需要根据企业总体的信息技术规划来设计安全体系 3.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安全体系设计和建设的基础,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业务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推荐)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 1、系统安全性要求 系统安全性要求是指对整个系统(包括系统硬件、软件、使用、保障及有关人员)和系统全寿命期的各阶段(包括论证、设计、研制、使用、维护及报废)的所有活动,都要贯彻安全方面的需求,逐项、全面地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害,采取保证安全的工程和管理措施,达到消防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 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是采取科学和工程的方法进行符合任务要求的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使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从设计的源头就作为重要指标,按预先计划和措施,逐项落实到系统总体工程中去,一方面保证系统安全性;另一方面,为系统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安全评估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了做好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工作,应考虑如下要求: (1)吸收已有的或类似系统及分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经验、教训、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相关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作为安全性设计和分析的根据。 (2)识别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各种状态下,尤其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并消除和控制与之相关危险。此项工作要有专门的文字记录,并且要让有关人员知道,这种文件可以是规范或手册、说明书。 (3)当采用新的设计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或者进行技术改造时,应寻求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最小的风险。

(4)在论证、研制及订购系统及其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指标,同时要避免在使用或运行时,为改善安全性而进行改装、改造,还必须考虑到系统报废时的回收及处理主法,做到简便、无害、经济。 (5)在设计时,要尽最大努力将安全方面的需求与其他方面的需求作整体考虑,从而达到设计上的优化。

安全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ocx

安全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一、引言 在石化、化工等相对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生产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以往国内一般会将过程控制中与安全相关的部分与一般的DCS或PLC系统整合在一起,但现在从安全至上的角度出发,自动化供应商和最终用户本身都意识到了采用相对独立的、应用于安全相关的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基于此,安全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二、与安全控制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 2000年5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IEC-61508标准,名为“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该标准共计七个部分,涉及到1000多个规范。该标准针对起安全作用的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E/E/PE)提出了一个基础、合理的技术方案,并建立一个相应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如传感器、通信系统、控制装置、执行器等元器件与安全系统组合的问题。 根据该标准规定,安全控制系统的最终设计目标可以概括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事故或系统本身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系统能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反应并输出到现场,以防止危险的发生或减轻已发生危险所导致的后果。根据这一原则,IEC-61508规定了一项重要的可定量化要求:安全整体性要求等级SIL(SafetyIntegrityLevel),它是指在一定时

间内、所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安全控制系统达到所要求安全功能的一个指标。SIL共分为SIL1、SIL2、SIL3和SIL4四个等级,等级越高,相应的要求也越高。 2003年1月,在IEC-61508的基础上,IEC又发布了IEC-61511“过程土业部门仪表型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这是专门针对流程工业领域安全控制系统的安全功能标准。IEC-61511规定了控制器单元在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需采用的基本原则,构成安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最终执行元件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并提出达到最低标准的安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对过程工业领域中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并对应用和安全整体级别的确定方面提供指导。 通俗点来说,两者间的关系和区别可以这样来理解:IEC-61508适用于设备制造商和供货商,而IEC-61511提供了一个在流程工业可实际应用和便于理解的IEC-61508版本且较为适用于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者、集成商和最终用户。 除了以上两大标准,其他主要的国际通用安全标准有:美国国家标准ANSI/ISA-S84.01,关于测量及控制设备安全的德国国家标准 DIN-19250以及针对机械设备的IEC-62061。现今国际上权威的安全标准认证机构包括德国的TUV组织,欧洲的BGIA认证,美国的EXIDA 组织和FactowMutual组织。 三、安全控制系统定义及概述 所谓安全控制系统,指的是能提供一种高度可靠的安全保护手段,最

信息安全相关理论技术

信息安全架构 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法则 安全组织框架

如何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 (1)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通常通过这样的标准来划分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可用性---------------主要通过信息的使用率来划分: 1 非常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25% 2 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50% 3 中等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100% 4 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95%以上。 5 非常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99.9%以上。 完整性----------------通过信息应为修改对公司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 1 非常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忽略 2 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轻微 3 中等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已对信息系统造成影响或对业务有明显冲击 4 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严重 5 非常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且导致严重的业务中断 机密性---------------通过信息使用的权限来划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案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案 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为信息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以保证系统连续正常运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案是为发布、管理和保护敏感的信息资源而制定的一级法律、法规和措施的总和,是对信息资源使用、管理规则的正式描述,是院内所有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规则。信息系统的受到的安全威胁有:操作系统的不安全性、防火墙的不安全性、来自内部人员的安全威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手段、系统不能对病毒有效控制等。 一、机房设备的物理安全 硬件设备事故对信息系统危害极大,如电源事故引起的火灾,机房通风散热不好引起烧毁硬件等,严重的可使系统业务停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轻的也会使相应业务混乱,无法正常运转。对系统的管理、看护不善,可使一些不法分子盗窃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设备,从中牟利,使企业和国家财产遭受损失,还破坏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信息系统安全首先要保证机房和硬件设备的安全。要制定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和保卫制度,注意防火、防盗、防雷击等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采用隔离、防辐射措施实现系统安全运行。 二、管理制度 在制定安全策略的同时,要制定相关的信息与网络安全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技术标准着重从技术方面规定与规范实现安全策略的技术、机

制与安全产品的功能指标要求。管理规范是从政策组织、人力与流程方面对安全策略的实施进行规划。这些标准与规范是安全策略的技术保障与管理基础,没有一定政策法规制度保障的安全策略形同一堆废纸。 要备好国家有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等,做到有据可查。同时,要制定信息系统及其环境安全管理的规则,规则应包含下列内容: 1、岗位职责:包括门卫在内的值班制度与职责,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2、信息系统的使用规则,包括各用户的使用权限,建立与维护完整的网络用户数据库,严格对系统日志进行管理,对公共机房实行精确到人、到机位的登记制度,实现对网络客户、IP地址、MAC地址、服务帐号的精确管理; 3、软件管理制度; 4、机房设备(包括电源、空调)管理制度; 5、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6、硬件维护制度; 7、软件维护制度; 8、定期安全检查与教育制度;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47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版)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系统安全性要求 系统安全性要求是指对整个系统(包括系统硬 件、软件、使用、保障及有关人员)和系统全寿命期 的各阶段(包括论证、设计、研制、使用、维护及报 废)的所有活动,都要贯彻安全方面的需求,逐项、 全面地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害,采取保证安全的工程 和管理措施,达到消防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到可以接 受的水平,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

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是采取科学和工程的方法进行符合任务要求的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使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从设计的源头就作为重要指标,按预先计划和措施,逐项落实到系统总体工程中去,一方面保证系统安全性;另一方面,为系统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安全评估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了做好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工作,应考虑如下要求: (1)吸收已有的或类似系统及分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经验、教训、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相关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作为安全性设计和分析的根据。 (2)识别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各种状态下,尤其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并消除和控制与之相关危险。此项工作要有专门的文字记录,并且要让有关人员知道,这种文件可以是规范或手册、说明书。

安全系统生产基本知识理论试题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考试题 一、判断题: 1、安全是与危险、威胁、事故等状态和结果相对应的。(√) 2、事故泛指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3、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 4、建筑电工可以从事建筑工程电气安装作业。(×) 5、普通脚手架人员一般不得从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装、升降、维护和拆卸以及物料提升机(井架、龙门架)、高处作业吊篮的搭设、拆除等作业。(√) 6、附着升降脚手架人员一般不能从事普通脚手架的施工作业。(√) 7、建筑起重机械司机(施工升降机):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升降机的驾驶操作,不包括塔式起重机的驾驶操作。(√) 8、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可从事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和物料提升机的安装拆卸作业。(×) 9、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物料提升机):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物料提升机的安装和拆卸作业,一般不能从事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的安装拆卸作业。(√) 10、行业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及年号组成。(√) 11、获得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的权利,是作业人员最基本权利。(√) 12、安全技术理论考核不合格的,仍可参加安全操作技能考核。(×) 13、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应严格在其资格证书的操作范围内作业。(√) 14、两年内违章操作记录达3次(含3次)以上者,延期复审视为不合格。(√) 15、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工程项目部部门实施。(×) 16、项目级安全教育由公司安全教育组织实施。(×) 17、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 18、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推荐)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二)人本原理1.能级原则 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这就是能级原则。 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能级原则确定了系统建立组织结构和安排使用人才的原则。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经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四个层次能级不同,使命各异,必须划分清楚,不可混淆。 有最大的稳定性;二是人才的配备必须对应,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三是责、权、利应做到能级对等,在赋予责任的 2.动力原则

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精神动力是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动力则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动机。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正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则应掌握好各种刺激量的阈值。只有这样,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效3.激励原则 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动力指人本身具有的奋斗精神,外部压力指外部施加于人的某种力量,工作吸引力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运用激励原则,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个手段,并且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安全 原理,是指人们在管理工作中,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 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

军队通用计算机系统使用安全要求

国家标准--军队通用计算机系统使用安全要求(G1295-91) Operation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military general-purpose puter system 中华人民XX国国家军用标准G 1295-91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1991年12月23日发布1992年9月1日实施) 1 X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军队通用计算机系统在使用中的实体(场地、设备、人身、媒体)的安全管理与技术要求;预防病毒及防止信息泄漏的措施;安全审计、安全风险分析的内容、应急计划的制定等。 1.2 适用X围 本标准适用于军队各类通用计算机系统。其它计算机系统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文件 GB2887-82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要求 GB4943-85 数据处理设备的安全 GB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151-86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152-86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G322-87 军用小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G900-90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511-88 军用微型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3 定义 3.1 计算机系统puter system 按人的要求收集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并输出结果信息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它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3.2 计算机机房puter room 计算机系统及有关附属设备的安装使用场所。 3.3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 鉴别风险及确定其可能达到的限度,判定潜在的损失,并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依据的过程。 3.4 特定终端设备specific-terminal unit 用于系统管理或对重要数据存取处理的终端? 4 一般要求 4.1 军队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场地及设备应符合GB2887、GB4943、GB9361中的要求。 4.2 对所有媒体的保护和管理应按照本标准执行。 4.3 军队通用计算机系统应具备开通运行条件,并按照本标准进行管理,确保运行安全。 4.4 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应按照本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 4.5 军队通用计算机系统设备应符合GB151、GB152的有关要求;对信息泄露发射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6 对计算机安全风险分析应适时地组织专家进行,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4.7 军队通用计算机系统应具备安全应急计划,并有相应的设备及软件备份。 4.8 计算机系统一般应有安全审计制度。安全要求高的计算机系统,必须具有安全审计制度,并按本标准执行。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 OHS18001与安全管理2010-08-16 20:04:34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安全系统理论 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一般规律、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优化的科学,它对于管理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因此,系统科学最最本的理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了具有基本的理论指导意义。从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出发,用系统论来指导认识安全管理的要素、关系和方向;用控制论来论证安全管理的对象、本质、目标和方法;用信息论来指导安全管理的过程、方式和策略。通过安全系统理论和原理的认识和研究,将能提高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3.1安全系统论原理 系统原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系统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对提高管理效能有重大作用。掌握和运用系统原理必须把握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 3.1.1系统基本理论 系统理论是指把对象视为系统进行研究的一般理论。其基本概念是系统、要素。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与目的的有机整体。系统按其组成性质,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等,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具有六方面的特性: 整体性。是指充分发挥系统与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制约作用,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效应。 稳定性。即系统由于内部子系统或要素的运动,总是使整个系统趋向某一个稳定状态。其表现是在外界相对微小的干扰下,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状态和系统的内部秩序(即结构)保持不变,或经过调节控制而保持不变的性质。 有机联系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目的性。即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必然具有的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的全过程。 动态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时间的函数,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 结构决定功能的特性。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但一个系统的属性并不只由要素决定,它还依赖于系统的结构。 3.1.2系统基本分析 系统分析是就如何确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使系统达到最优化而对系统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六个方面:了解系统的要素,分析系统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分析系统的结构,研究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弄清系统的功能;研究系统的联系;把握系统历史;探讨系统的改进。 3.1.3安全系统的构成 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人类的安全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无论从社会的局部还是整体来看,人类的安全生产与生存需要多因素的协调与组织才能实现。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动要以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的。为此,安全活动首先应与社会发展基础、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条件相适应和相协调。安全活动的进行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资源的支持,安全活动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为生命与健康安全为目的),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以保障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为目的)。 从安全系统的静态特性看,安全系统论原理要研究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见图3-1),二是安全系统(见图3-2)。

【推荐】软件系统安全规范

软件系统安全规范 一、引言 1.1目的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安全已成为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机系统安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各种非故意的错误与损坏;二是防止系统及数据被非法利用或破坏。两者虽有很大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截然分开,因此,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本规范对涉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各主要环节做了具体的说明,以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及监察部门有一个衡量系统安全的依据。 1.2范围 本规范是一份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国家各部门的计算机系统。 在弓I用本规范时,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范围,不强求全面采用。 二、安全组织与管理 2.1安全机构 2.1.1单位最高领导必须主管计算机安全工作。

2.1.2建立安全组织: 2.1.2.1安全组织由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不能隶属于计算机运行或应用部门。 2.1.2.2安全组织由管理、系统分析、软件、硬件、保卫、审计、人事、通信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 2.1.2.3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组织的具体工作。 2.1.2.4安全组织的任务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做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监督实施。 2.1.3安全负责人制: 2.1.3.I确定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计算机安全负全部责任。2.1.3.2只有安全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人才有权存取和修改系统授权表及系统特权口令。 2.1.3.3安全负责人要审阅每天的违章报告,控制台操作记录、系统日志、系统报警记录、系统活动统计、警卫报告、加班报表及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材料。2.1.3.4安全负责人负责制定安全培训计划。 2.1.3.5若终端分布在不同地点,则各地都应有地区安全负责人,可设专职,也可以兼任,并接受中心安全负责人的领导。 2.1.3.6各部门发现违章行为,应向中心安全负责人报告,系统中发现违章行为要通知各地有关安全负责人。 2.1.4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应与计算机安全工作同步进行。 2.2人事管理 2.2.1人员审查:必须根据计算机系统所定的密级确定审查标准。如:处理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