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SF_6气体局部放电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

检测SF_6气体局部放电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
检测SF_6气体局部放电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

第29卷第16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29 No.16 Jun. 5, 2009

114 2009年6月5日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9 Chin.Soc.for Elec.Eng. 文章编号:0258-8013 (2009) 16-0114-05 中图分类号:TM 83 文献标志码:A 学科分类号:470·40

检测SF6气体局部放电的

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

张晓星1,任江波1,肖鹏2,唐炬1,姚尧1

(1.输变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市沙坪坝区 400044;

2. 重庆大学数理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 400044)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Films Sensor Applied to SF6 PD Detection

ZHANG Xiao-xing1, REN Jiang-bo1, XIAO Peng2, TANG Ju1, YAO Yao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 System Security and New Technology(Chongqing University),

Shapingba District,Chongqing 400044,China; 2.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Chongqing University,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400044, China)

ABSTRACT: The detection of partial discharge (PD) and analysis of SF6 gas components in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 is significant for the diagnosis and operating state assessment of power equipment. A new PD gas decom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of SF6 is presented. The mixed acid chemical modification method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was introduced and the function modification has been obtained, both treated CNTs and untreated ones were analyzed by infrared spectru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n the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NTs) film gas sensor were developed. Tests were conducted for MWNTs film sensor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SF6 gas decomposition component testing devic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MWNTs sensor has more defects, contains activity functional groups and with strong absorption capacity for SF6 decomposition components, which exhibits good sensitivity and fas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reflect the overall condition of gas decomposition components.

KEY WORDS: SF6; partial discharge; carbon nanotubes; chemical modification; sensor

摘要: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的局部放电检测和气体组分分析,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诊断和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出一种新的SF6气体中局部放电产生的分解气体检测方法,并研制用于检测SF6局部放电的多壁碳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 (2009CB724506);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2007AC2041)。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2009CB724506). 纳米管薄膜传感器。采用一种混酸修饰方法实现了对碳纳米管的官能化修饰,对修饰前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在实验室采用SF6气体分解组分试验装置,对研制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进行了分解气体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MWNTs传感器缺陷多,并含有活性官能团,对SF6气体分解组分吸附能力强,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能反映出分解气体组分的总体情况。

关键词:六氟化硫;局部放电;碳纳米管;化学修饰;传感器0 引言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绝缘结构紧凑,可靠性较高,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1-4]。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留下一些不易被发现的潜伏性绝缘缺陷常引起GIS 内部不同程度的局部放电,放电产生的能量使SF6气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SF4、SF3、SF2、和S2F10等多种低氟硫化物,与SF6气体中的微量水分、氧气发生反应生成SOF2、SOF4、SO2F2、SO2、HF、H2S等化合物[5-9]。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产生的活性气体会加速绝缘老化和腐蚀金属表面,可能最终引发GIS故障。因此,国际上提出通过气体组分监测来控制腐蚀性气体含量、判断局放总体水平和推断局部放电原因[10-12]。

常用SF6局部放电分解气体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气相色谱法,可检测SOF2、SO2F2、SO2和CF4,检测精度达到μL/L级,但色谱进样的特性决定了检测时间较长,不可能做到连续在线监测,色谱柱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洗等特性决定了色

第16期张晓星等:检测SF6气体局部放电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 115

谱技术对环境要求高,不适于现场在线监测应用;2)检测管法,目前国内外实用的仅有HF,SO2检测管,检测精度可达1μL/L,但其稳定度易受温/湿度影响,存在交叉干扰问题,且不适合作为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3)红外吸收光谱法,可以对多种组分进行检测,精度达到μL/L级,但SF6会影响其他组分的吸收峰,有交叉干扰现象;红外光源强度低,导致定量精度不足。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是由类似石墨结构的六边形网格卷绕而成的、中空的“微管”,分为单壁管(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WNT)和多壁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NTs),如图1所示。碳纳米管的外径一般在几到几十nm,而长度一般在μm量级,相对其直径而言较长。因此,碳纳米管被视为一种典型的一维纳米材料。

端部

(a) 单壁碳纳米管

(b) 多壁碳纳米管

图1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

Fig. 1 Structure sketch of CNTs

由于直径和螺旋角不同,CNT既可呈金属导电性,也可呈半导体特性,同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吸附性能,对气相化学组分有很强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由于CNT的电子特性主要由原子结构决定,化学吸附会对导电率产生强大影响,其变化值可由电流信号来检测。这些特性使得CNT可作为微型气体传感器,具有常规传感器不可比拟的优点:1)灵敏度高;2)降低了传感器的工作温度;3)缩小了传感器的尺寸;4)气敏选择性强。近年来,用CNT制作气体传感器已成为国内外新的研究热点[13-19]。

本文介绍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修饰方法,并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发现了碳纳米管修饰前后形貌和结构的一些变化。研制了MWNTs薄膜气体传感器,并在实验室内采用SF6放电分解试验装置进行了局部放电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MWNTs薄膜传感器

1.1 MWNTs的化学修饰

本文所用碳纳米管由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而成,管直径为20~30nm,长度为5~10μm,纯度>95%,多壁结构。

首先将浓度为98%的浓硫酸和78%的浓硝酸按体积比3:1的比例配制为混酸溶液。将MWNTs 置于250mL烧杯内,加入50mL混酸溶液,室温下将烧杯置于超声波振荡器中降解30min,然后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再经孔径为0.2μm的过滤膜过滤。如此反复几次,直至稀释溶液呈中性,收集MWNTs,作为修饰后的样品。同时将未修饰的MWNTs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波分散30min,作为未经化学修饰的样品。

1.2 MWNTs的形貌分析

1.2.1 MWNTs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为充分了解碳纳米管的形貌和结构,对碳纳米管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析,并对化学处理前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图2为未经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的TEM图,由图2(a)可以看出,纯MWNTs试样直径为10~50nm,夹杂在试样管束中的黑色片状或絮状物为非晶碳。由图2(b)可以看出,未修饰的MWNTs 其端头带有催化剂颗粒。

200mm

200mm

图2未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的TEM图

Fig. 2 TEM images of the raw MWNTs

图3为混酸修饰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的TEM图,可以看出,MWNTs长度变短,端口打开,在管壁上有被撕裂的情况,产生了更大的缺陷。这主要是由于浓酸分解释放的自由氧原子,浸蚀了碳纳米管的管壁。自由氧原子首先从五边形碳环或七边形碳环聚集的碳纳米管曲率较大的部位开始氧化。氧化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碳纳米管就会从曲率较大的部位被打断,从缠绕的团簇分散成较短、曲率较小且

116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29卷

末端开口的碳纳米管。此外,非晶碳具有不稳定结构,其与自由氧原子的反应活性高于具有石墨层片管壁结构的碳纳米管与氧原子的反应活性,非晶碳会以更快的速率被浸蚀,导致其从碳纳米管管束中剥离。夹杂在管束中的非晶碳被剥离以及弯曲的管被打断,使得由碳纳米管缠绕而成的管团的内部结合力削弱,管团解体、分散。

200 mm 200 mm

图3 混酸修饰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的TEM 图

Fig. 3 TEM images of MWNTs after H 2SO 4/HNO 3

modification

1.2.2 碳纳米管官能团分析

为检验碳纳米管经混酸处理之后是否接上了活性官能团,对化学处理前后的碳纳米管样品做了红外吸收波谱分析试验,所用红外光谱仪为尼高力6 700。

图4为混酸处理前后的碳纳米管红外光谱,可以看出,当在某一波数出现强烈吸收时,曲线峰端朝上。化学修饰前后的碳纳米管均在波数为1 642 cm ?1处有吸收峰,该吸收峰为碳环平面的 C =C 伸缩振动峰;在2 500~2 000 cm ?1间又各有1个尖峰,此为样品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所造成的背景影响;在3 430 cm ?1附近也都有一个强峰,这是羟基(—OH)的吸收峰;在2 800~2 900 cm ?1附近出现的是羧基(—COOH)振动峰,化学修饰后的CNTs 的羧基峰明显增强。在未修饰的碳纳米管的谱图上也存在羟基和羧基的吸收峰,是因为碳纳米管在提纯过程中使用酸,引入了羟基和羧基;但经过化学修饰后碳纳米管上所接的羟基和羧基明显增多。不同的是,经过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在波数为1 711 cm ?1附近出现一较强的吸收峰,对应为羰基(—C =H),

经化学修饰

未修饰 4 000 3 000 2 000 1 000

?0.10

波数/cm ?1

?0.08

?0.06?0.04?0.02吸光度

图4 多壁碳纳米管红外光谱 Fig. 4 Infrared spectrum of MWNTs 而未修饰碳纳米管则没有,这表明混酸处理引入了新的官能团。

1.3 MWNTs 薄膜传感器的制备

修饰后的MWNTs 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波分散30 min ,将含有MWNTs 的乙醇溶液喷涂在玻璃衬底上,红外烘干。如此反复多次,制备出均匀致密、表面平整光滑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膜厚约为10 μm 。未修饰MWNTs 薄膜的制备方法相同。

在薄膜上以一定间距用导电胶固定铜电极,120 ℃下烘烤15 min ,冷却至室温后用环氧树脂将导电胶覆盖,避免检测气体与其接触。制备好的样品如图5所示,其尺寸大致为4 mm(宽)×4 mm(长)。

图5 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

Fig. 5 Sketch of MWNTs thin film sensor

2 MWNTs 薄膜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试验及分析

2.1 SF 6气体分解试验系统

作者采用SF 6气体分解组分试验装置进行SF 6局部放电分解放电试验,试验接线如图6所示。

试验采用针–板电极模型,电极间距为10 mm ,将试验装置抽真空后充以3个大气压的SF 6气体;施加电压20 kV 。由脉冲电流检测系统检测到的局放信号波形如图7所示。

2.2 MWNTs 薄膜传感器阻抗特性

2.2.1 MWNTs 薄膜电阻随吸附时间变化的特性

持续放电一段时间后,通过采气袋采集SF 6气体,并注入放置有MWNTs 薄膜传感器的密闭金属

检测阻抗接口

真空泵

进气口

真空表与压力表

套管

采气阀

缸体

电极

传感器室

图6 SF 6气体分解组分试验装置

Fig. 6 Test device of SF 6 discharge decomposition

第16期

张晓星等: 检测SF 6气体局部放电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 117

t (10 ns/格)

电压 (10 m V /格)

图7 固定金属突出物缺陷下局放脉冲波形

Fig. 7 Waveform of PD pulse under needle-plane defect

容器,传感器通过直流电压源和一个检测阻抗R L 构成回路,进行传感器的阻抗特性检测,检测回路如图8所示。

采气袋

图8 MWNTs 薄膜传感器检测SF 6分解气体装置 Fig. 8 Detection test device for the MWNTs sensor response measurement of SF 6 decomposed components

图9为图8装置注入放电24 h 后的SF 6气体后,修饰与未经修饰的MWNTs 传感器的电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看出,未经化学修饰的MWNTs 薄膜样品电阻随时间变化很小,仅5 Ω;而经化学修饰的样品电阻随时间变化较大,达到24 Ω。由此可见,化学修饰对于MWNTs 薄膜有很大的影响。

t /min 765

795775785阻抗/Ω

图9 MWNTs 薄膜电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Fig. 9 Variation of MWNTs thin films resistance with time

分析认为,化学修饰使碳纳米管的长度变短,端口打开,端口数目增加,同时在端口及其内外表产生很多缺陷,为碳纳米管薄膜提供了更多的气体分子吸附位置;更主要的原因是,有缺陷的地方接上羟基、羧基和羰基,这些活性基团是物理吸附气体分子的中心(活性点),气体分子与基团之间通常以弱氢键的形式吸附[20]。这些都使得气体吸附量增大,碳纳米管和气体分子间的吸附能量增加,容易产生电荷转移和键能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膜的导电性。

经过修饰后的MWNTs 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灵

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能在几min 内达到稳定状态。 2.2.2 MWNTs 薄膜电阻随放电时间变化的特性

每隔12 h 采集1次气体样本,直到放电72 h 为止,MWNTs 传感器电阻变化的趋势如图10所示。

传感器阻值/Ω

放电时间/h

图10 MWNTs 薄膜电阻随放电时间变化的曲线 Fig. 10 Variation of MWNTs thin films resistance with

discharge time

采用瓦里安CP-3800型气相色谱仪对分解气体进行了几种主要组分的浓度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固定金属突出物缺陷不同放电时段的组分含量 Tab. 1 Concentration of components under needle-plane

defect after different discharge time

组分气体含量/(mL/m 3)

放电时间/h

SOF 2 SO 2 CF 4

0 0

0 0 12 20.35 0 11.85 24 37.32 0 32.96 36 62.21 0 31.69 48 65.37 0 32.12 60 74.74 0 35.21 72 87.45

33.95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SOF 2和CF 4等分解气体组分的浓度也越来越大(其中SO 2由SOF 2水解得到,如果SF 6中微水含量少,其浓度基本检测不到),且随放电时间的增长,含量变化减缓并有饱和的趋势。

由图10可见,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碳纳米管传感器的阻值呈下降趋势,且其变化量也有饱和趋势。因此,通过MWNTs 传感器的阻值变化趋势可知模拟试验装置内部气体组分的总体情况。

3 结论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的准一维纳米材料,其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能,为其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它的电学性能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SF 6局部放电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碳纳米管经过混酸修饰后,其长度变短,端口打开,比表面积增大;红外

118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第29卷

光谱分析表明,在端口或有缺陷的地方,接上了羟基、羧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

2)试验结果表明,未经化学修饰的MWNTs 传感器的电阻对分解气体不敏感;化学修饰的MWNTs传感器缺陷多,并含有活性官能团,对SF6气体分解组分吸附能力强,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

3)碳纳米管传感器的阻值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气相色谱检测结果一致,表明通过MWNTs传感器的阻值变化趋势能反映出模拟试验装置内部气体组分的总体情况。

制备的碳纳米管传感器能反映总体的气体组分情况,但不能体现SF6分解气体各组分的细微含量,必须采用不同工作机理,不同敏感材料的传感器,或者控制材料细微结构,选择新的添加剂来获得不同性能的传感器,并构造传感器阵列,否则难以体现气敏的差异及实现气体的组分识别及浓度定量。

参考文献

[1] 成永红,谢小军,陈玉,等.气体绝缘系统中典型缺陷的超宽频

带放电信号的分形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8):

99-102.

Cheng Yonghong,Xie Xiaojun,Chen Yu,et al.Study on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wide band partial discharge in GIS with typical defect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4,24(8):99-102(in Chinese).

[2] 孙才新,许高峰,唐炬,等.以盒维数和信息维数为识别特征量

的GIS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3):100-104.

Sun Caixin,Xu Gaofeng,Tang Ju,et al.PD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using box dimension and information dimension as discrimination features in GI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

25(3):100-104(in Chinese).

[3] 李信,李成榕,李亚莎,等.有限时域差分法对GIS局部放电传

播的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7):150-155.

Li Xin,Li Chengrong,Li Yasha,et al.Analysis on partial discharge in GIS by FDTD method[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17):150-155(in Chinese).

[4] 唐炬,周倩,许中荣,等.GIS超高频局放信号的数学建模[J].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9):106-110.

Tang Ju,Zhou Qian,Xu Zhongrong,et al.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artial discharge in GIS using UHF method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19):106-110(in Chinese).[5] Piemontesi M,Niemeyer L.Sorption of SF6 and SF6 decomposition

products by activated alumina and molecular sieve 13X[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Montreal,Quebec,Canada,1996.

[6] Beyer C,Jenett H,Klockow D.Influence of reactive SFx gases on

electrode surfaces after electrical discharges under SF6 atmosphere [J].IEEE Tra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2000,7(2):234-240.

[7] 张仲旗,连鸿松.通过检测SO2发现SF6电气设备故障[J].中国

电力,2001,34(1):77-80.

Zhang Zhongqi,Lian Hongsong.Using SO2 detection for failure checking of SF6 electricity equipment[J].Elecric Power,2001,34(1):77-80(in Chinese).

[8] Qiu Y,Kuffel E.Comparison of SF6/N2 and SF6/CO2 gas mixtures as

alternatives to SF6 gas[J].IEEE Tra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1999,6(6):892-895.

[9] Van Brunt R J,Herron I T.Plasma chemical model for decomposition

of SF6 in a negative glow corona discharge[J].Physica Scripta,1994,53(2):9-29.

[10] IEC.IEC 60480—2004,Guidelines for the checking and treatment of

sulfur hexafluoride (SF6) taken from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specification for its re-use[S].New York: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2004.

[11]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IEEE Std C37.122.1—1993,IEEE

guide for gas-insulated substations[S].New York: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1993.

[12] Bargigia A,Koltunowicz W,Pigini A.Detection of partial discharges

in gas insulated substations[J].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1992,7(3):1239-1249.

[13] Stail C,Chen M,Gelperin A,et al.Dna-decorated carbon nanotubes

for chemically sensing [J].Nano Letters,2005(5):1774-1781.[14] 白玉峰,张云怀,肖鹏,等.碳纳米管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材

料导报,2006,20(5):109-111.

Bai Yufeng,Zhang Yunhuai,Xiao Peng,et al.Development of carbon nanotubes-based sensor[J].Materials Review,2006,20(5):109-111 (in Chinese).

[15] Bekyarova E,Davis M,Burch T,et al.Chemically functionaliz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s ammonia sensors[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4,108(51):19717-19720.

[16] Suehiro J,Zhou G,Hara M.Detection of partial discharge in SF6 gas

using a carbon nanotube-based gas sensor[J].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05,105(2):164-169.

[17] Zhang B,Fu R W,Zhang M Q,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as-sensitive composites from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polystyrene[J].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05,109(2):323-328.[18] Qi P,Vermesh O,Grecu M,et al.Toward large arrays of multiplex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 sensors for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molecular detection[J].Nano Letters,2003 (3):347-351.[19] 张云怀,肖鹏,王新强,等.多壁碳纳米管薄膜离子敏特性的研

究[J].材料导报,2006,20(5):120-121.

Zhang Yunhuai,Xiao Peng,Wang Xinqiang,et al.Study on ion sensitive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film[J].Materials Review,2006,20(5):120-121(in Chinese).

[20] Kaiser A B,Dusberg G,Roth S.Heterogeneous model for conduction

in carbon nanotubes[J].Physical Review B,1998,57(3):1418-1421.

收稿日期:2008-09-24。

作者简介:

张晓星(1972—),男,湖北潜江人,博士,副

教授,主要从事高压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和故障

诊断技术研究工作,zhxx@https://www.360docs.net/doc/945079266.html,;

肖鹏(1971—),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副

教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xp6510@ https://www.360docs.net/doc/945079266.html,。

张晓星

(责任编辑马晓华)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实施方案1

自考“机电一体化”专业衔接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 实验环节实施方案 一、实验要求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实验环节应要求完成3个实验项目。考虑到自考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院实验室的条件,经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和我院学术委员会认真讨论,确定开设3个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详见我院编制的《传感器》课程实验大纲。 二、实验环境 目前,我院根据编制的《传感器》课程实验大纲,实验环境基本能满足开设的实验项目。实验环境主要设备为: 1、486微机配置 2、ZY13Sens12BB型传感器技术实验仪 三、实验报告要求与成绩评定 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要求独立认真的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态度和表现,结合填写的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成绩的评定按百分制评分。 四、实验考试 学生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再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项目,综合出3套考试题,由学生任选一套独立完成。教师给出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实验成绩上报。 五、附件

附件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大纲 附件2 实验报告册样式 以上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妥否,请贵校批示。 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 2009年4月14日

附件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负责人:段莉开课学期:本学期 实验类别:专业课程实验类型:应用性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课程总学时:15 学时课程总学分: 1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二、 实验内容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用测微头实现) 三、 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电压表、主、副电源。 四、 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R Ku R ?=式中 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 u 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 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 O EKu U = 。 五、 实验注意事项 1、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 档,电压表打到2V 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2、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3、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六、 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压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拆去实验连线。 3、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 X =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 档,电压表置20V 档。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然后将电压表置2V 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可燃气体探测器原理

可燃气体探测器原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前,可燃气体探测器常用的传感器有:催化燃烧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有毒气体检测仪常用的传感器有:电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PID光离子传感器。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着几种传感器各自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催化燃烧传感器 催化燃烧式传感器是可燃气体探测器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一个惠斯通电桥的结构。在它的测量桥上涂有催化物质,它在整个的测量过程中是不被消耗的。即使在空气中气体和蒸气浓度远远低于LEL(爆炸浓度下限)时,它们也会在这个桥上发生催化燃烧反应。测量时,要在参比和测量电桥上施加电压使之加热从而发生催化反应,这个温度大约是500℃或者更高。正常情况下,电桥是平衡的,V1 = V2,输出为零。如果有可燃气体存在,它的氧化过程(无焰燃烧)会使测量桥被加热,温度增加,而此时参比桥温度不变。电路会测出它们之间的电阻变化,V2 > V1,输出的电压同待测气体的浓度成正比。 催化燃烧式传感器的优点: 寿命较长(一般3年)、线性度好、温度范围宽、适用于LEL(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之下的检测。 催化燃烧式传感器的缺点: 需有氧检测、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中毒或抑制),需定期校正。 半导体传感器 半导体传感器也是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测仪常用的传感器。它的全称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MOS)”,它既可以用于检测PPM级的有毒气体也可以用于检测百分比浓度的易燃易爆气体。MOS传感器由一个金属半导体(比如SnO2)构成,在清洁空气中,它的电导很低,而遇到还原性气体,比如一氧化碳或可燃性气体,传感元件的电导会增加,从而引起电流变化触发报警电路。通过控制传感元件的温度,可以对不同的物质有一定的选择性。 半导体传感器的优点: 价格便宜、灵敏度高、能检测到ppm。 半导体传感器的缺点: 线性度差,只能作为定性的检测;受温湿度影响较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913110200229 姓名:杨薛磊 序号: 83

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 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 2 四、实验步骤: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Ω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的报告.doc

精品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名称 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2 电感式传感器实验 学号: 3 电容传感器实验913110200229 姓名:杨薛磊 序号:83

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 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 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 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 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 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 2V ~± 10V (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直 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 12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 +5V 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 板中的 R1( 传感器的左下 )、R2( 传感器的右下 )、R3( 传感器的右上 )、R4( 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 5 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 4 个电阻 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 6、R7是 350 Ω固定电阻, 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 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 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 1、将托盘安装到传感器上,如图 1 —4 所示。

特高频局部放电测试仪的检测步骤

电力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测试仪一般由高频电流传感器、相位信息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数据处理终端和显示交互单元等构成。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器应经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校验合格,并按规定粘贴合格标志。 a)按照设备接线图连接测试仪各部件,将传感器固定在盆式绝缘子非金属封闭处,传感器应与盆式绝缘子紧密接触并在测量过程保持相对静止,并避开紧固绝缘盆子螺栓,将检测仪相关部件正确接地,电脑、检测仪主机连接电源,开机。 b)开机后,运行检测软件,检查仪器通信状况、同步状态、相位偏移等参数。 c)进行系统自检,确认各检测通道工作正常。 d)设置变电站名称、检测位置并做好标注。对于GIS 设备,利用外露的盆式绝缘子处或内置式传感器,在断路器断口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导体连接部件等处均应设置测试点。一般每个GIS间隔取2~3点,对于较长的母线气室,可5~10米左右取一点,应保持每次测试点的位置一致,以便于进行比较分析。e)将传感器放置在空气中,检测并记录为背景噪声,根据现场噪声水平设定各通道信号检测阈值。 f)打开连接传感器的检测通道,观察检测到的信号,测试时间不少于30秒。如果发现信号无异常,保存数据,退出并改变检测位置继续下一点检测。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延长检测时间并记录多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接入信号放大器。测量时应尽可能保持传感器与盆式绝缘子的相对静止,避免因为传感器移动引起的信号而干扰正确判断。 g)记录三维检测图谱,在必要时进行二维图谱记录。每个位置检测时间要求30s,若存在异常,应出具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A)。

h)如果特高频信号较大,影响GIS 本体的测试,则需采取干扰抑制措施,排除干扰信号,干扰信号的抑制可采用关闭干扰源、屏蔽外部干扰、软硬件滤波、避开干扰较大时间、抑制噪声、定位干扰源、比对典型干扰图谱等方法。

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部分课后作业答案

部分课后作业答案 2-8. 标称电阻为100Ω的应变计贴在弹性试件上。设试件的截面积 S=1×10-5m 2,弹性模量E=2×1011 N /m 2,若由1.0×104N 的拉力作用,使应变计的电阻相对变化为1%,试求此应变计的灵敏度系数。 解:∵灵敏度系数ε R R K /?= ,又已知 %1=?R R ,F=1.0×104 N ,S=1×10-5m 2, ∴ )/(101101100.129254m N m N S F ?=??==-σ 由εσ?=E ,可得3 2 1129105) /(102)/(101-?=??==m N m N E σ ε 所以,灵敏度系数2105% 1/3 =?= ?= -ε R R K 2-9. 将4片相同的金属丝应变片贴在实心圆柱形测力弹性元件上,如题2.9图所示。设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K=2,作用力F=1 000kg 。圆柱形横截面半径r=1cm ,弹性元件的杨氏模量E=2×107N /cm 2,泊松比μ=0.285。求: (1)画出应变片贴在圆柱上的位置图及相应测量电桥的原理图; (2)各应变片的应变ε; (3)若测量电路采用电桥电路,设供电桥电压E =6V ,桥路输出电压U o 为多少? (4)这种测量方法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能否具有补偿作用?试说明原因。 解:⑴将R 1~R 4四片应变片按图2-9(a )所示粘贴,其中R 1、R 3沿轴向粘贴,测量轴向应变,R 2、R 4沿径向粘贴,测量径向应变。 测量电桥为全桥测量电路, R 1与R 3置于电桥的一对角线上,R 2与R 4置于电桥的另一对角线上,如右图2-9(b )所示。 题2.9 图 ⑵∵ ) (1500105.1) /(102)01.0(14.3/8.9100032 722 μεπσ ε=?=???=== = -cm N m N E r F E A F E

几种重要的气体检测仪详细功能说明与使用

气体检测仪中重要的部分是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成份和浓度的传感器都称作气体传感器,不管它是用物理方法,还是用化学方法。比如,检测气体流量的传感器不被看作气体传感器,但是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却属于重要的气体传感器,尽管它们有时使用大体一致的检测原理。 市场上目前流行的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有如下种类: 一、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选择性地检测可燃性气体:凡是可以燃烧的,都能够检测到;凡是不能燃烧的,传感器都没有任何响应。 这种传感器是在白金电阻的表面制备耐高温的催化剂层,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性气体在其表面催化燃烧,燃烧是白金电阻温度升高,电阻变化,变化值是可燃性气体浓度的函数。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计量准确,响应快速,寿命较长。传感器的输出与环境的爆炸危险直接相关,在安全检测领域是一类主导地位的传感器。 缺点:在可燃性气体范围内,无选择性。暗火工作,有引燃爆炸的危险。大部分元素有机蒸汽对传感器都有中毒作用。 目前这种传感器的主要供应商在中国、日本、英国(发明国)。目前中国是这种传感器的最大用户(煤矿行业),也拥有最佳的传感器生产技术。 二、热导池式气体传感器 每一种气体,都有自己特定的热导率,当两个和多个气体的热导率差别较大时,可以利用热导元件,分辨其中一个组分的含量。这种传感器已经传感器地用于氢气的检测、二氧化碳的检测、高浓度甲烷的检测。 三、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 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可以有效地用于:甲烷、乙烷、丙烷、丁烷、酒精、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烯、乙炔、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等很多气体地检测。尤其是,这种传感器成本低廉,适宜于民用气体检测的需求。 它是利用一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电导率随着环境气体成份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造的。比如,酒精传感器,就是利用二氧化锡在高温下遇到酒精气体时,电阻会急剧减小的原理制备的。 缺点:稳定性较差,受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每一种传感器的选择性都不是唯一的,输出参数也不能确定。因此,不宜应用于计量准确要求的场所。 目前这种传感器的主要供应商在日本(发明者),其次是中国,韩国及美国等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产品,但是始终没有汇入主流。中国在这个领域投入的人力和时间都不亚于日本,但是由于多年来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社会信息闭塞等原因,我国流行于市场的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性能质量都远逊于日本产品,随着市场进步,中国产的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达到和超越日本水平已经指日可待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验 指导书 张毅李学勤编著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2004年9月

目录 C S 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单臂单桥) (3)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交流全桥) (6) 实验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 (9) 实验四热敏电阻测温实验 (12)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 (14) 实验六霍尔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17) 实验七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21)

CS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本仪器是专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验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热电偶、电容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光纤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加速度计、压变式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传感器件,以及低频振荡器、音频震荡器、差动放大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等信号和变换器件,可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大量的相关实验。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仪器,必须对实验中使用涉及到的传感器、处理电路、激励源有一定了解,并对仪器本身结构、功能有明确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1、必须在确保接线正确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 2、迭插式插头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拉扯,防止插头折断。 3、对从各电源、振荡器引出的线应特别注意,防止它们通过机壳造成短路,并 禁止将这些引出线到处乱插,否则很可能引起一起损坏。 4、使用激振器时注意低频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不要开得太大,尤其是在梁的自振 频率附近,以免梁振幅过大或发生共振,引起损坏。 5、尽管各电路单元都有保护措施,但也应避免长时间的短路。 6、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双平行梁用附件支撑好,并将实验台上不用的附件撤 去。 7、本仪器如作为稳压电源使用时,±15V和0~±10V两组电源的输出电流之和 不能超过1.5A,否则内部保护电路将起作用,电源将不再稳定。 8、音频振荡器接小于100Ω的低阻负载时,应从LV插口输出,不能从另外两个 电压输出插口输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 一、填空:(20分) 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2分) 2.霍尔元件灵敏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在单位磁感应强度相单位控制电流时的霍尔电势大小。 4.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是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势组成的,其表达式为Eab (T ,To )=T B A T T B A 0d )(N N ln )T T (e k 0σ-σ?+-。在热电偶温度补偿中补偿导线法(即冷端延长线法)是在连接导线和热电偶之间,接入延长线,它的作用是将热电偶的参考端移至离热源较远并且环境温度较稳定的地方,以减小冷端温度变化的影响。 5.压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其内部产生机械压力,从而引起极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相反,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负压电效应。(2分) 6.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感量(①增加②减小③不变)(2分) 7.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 相对误差 ② 绝对误差 ③ 引用误差)来表示的(2分) 8. 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间的关系,除(① 变面积型 ② 变极距型 ③ 变介电常数型)外是线性的。(2分) 1、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当衔铁移动使磁路中空气缝隙的面积 增大时,铁心上线圈的电感量(①增大,②减小,③不变)。 2、在平行极板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电容值之间的关 系中,(①变面积型,②变极距型,③变介电常数型)是线性的关系。 3、在变压器式传感器中,原方和副方互感M 的大小与原方线圈 的匝数成(①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与副方线圈的匝数成(①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与回路中磁阻成(①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 4、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 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复习题

《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是(B)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调理电路 2、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D) A.幅频特性 B.阻尼比 C.相频特性 D.灵敏度 3、属于传感器时域动态特性指标的是(A) A.阶跃响应 B.固有频率 C.临界频率 D.阻尼比 4、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C) A.量程 B.灵敏度 C.阻尼比 D.重复性 5、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D) A.线性度越好 B.迟滞越小 C.重复性越好 D.分辨力越高 6、衡量在同一工作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不一致程度的指标是(A) A.重复性 B.稳定性 C.线性度 D.灵敏度 7、一般以室温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后,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输出的差异来表示传感器的(C) A.灵敏度 B.线性度 C.稳定性 D.重复性 8、传感器的线性围愈宽,表明传感器工作在线性区域且传感器的(A) A.工作量程愈大 B.工作量程愈小 C.精确度愈高 D.精确度愈低 9、表示传感器或传感检测系统对被测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的量为(B) A.线性度 B.灵敏度 C.重复性 D.稳定性 10、在明确传感器输入/输出变换关系的前提下,利用某种标准器具产生已知的标准非电量输入,确定其输出电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称为(C) A.校准 B.测量 C.标定 D.审核 11、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以下传感器不属于能量转换型的是(D) A.压电式传感器 B.热电式传感器 C.光电式传感器 D.压阻式传感器 12、某温度计测量围是-20℃~+200℃,其量程为(B) A. 200℃ B. 220℃ C. 180℃ D. 240℃ 13、某温度测量仪的输入—输出特性为线性,被测温度为20℃时,输出电压为10mV,被测温度为25℃时,输出电压为15mV,则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D) A. 5mv/℃ B. 10mv/℃ C. 2mv/℃ D. 1mv//℃ 14、热电偶的T端称为(C) A.参考端 B.自由端 C.工作端 D.冷端 15、随着温度的升高,NTC型热敏电阻的电阻率会(B) A.迅速增加 B.迅速减小 C.缓慢增加 D.缓慢减小 16、有一温度计,测量围为0~200o C,精度为0.5级,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A) A.1 o C B.0.5 o C C.10 o C D.200 o C 17、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B) A.压电效应 B.热电效应 C.应变效应 D.光电效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南.

实验一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实验第一部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单晶硅的基片上扩散出P型或N型电阻条,接成电桥。在压力作用下根据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基片产生应力,电阻条的电阻率产生很大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我们把这一变化引入测量电路,则其输出电压的变化反映了所受到的压力变化。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压力源(已在主控箱)、压力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流量计、三通连接导管、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4V、±15V。 四、实验步骤: 1、这里选用的差压传感器两只气咀中,一只为高压咀,另一只为低压咀。本实验模板连接见图1-1,压力传感器有4端:3端接+2V电源,1端接地线,2端为U0+,4端为U0-。1、 2、 3、4端顺序排列见图1-1。端接线颜色通过观察传感器引脚号码判别。 2、实验模板上R w2用于调节零位,R w2可调放大倍数,按图1-1接线,模板的放大器输出V02引到主控箱数显表的V i插座。将显示选择开关拨到合适档位,反复调节R w2(R w1旋到满度的1/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3、先松开流量计下端进气口调气阀的旋钮,开通流量计。 图1-1 压力传感器压力实验接线图 4、合上主控箱上的气源开关K3,启动压缩泵,此时可看到流量计中的滚珠

浮起悬于玻璃管中。 5、逐步关小流量计旋钮,使标准压力表指示某一刻度。 6、仔细地逐步由小到大调节流量计旋钮,使在4~14KP之间每上升1KP 分别读取压力表读数,记下相应的数显表值列于表(1-1) 表(1-1)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与输入压力值 思考题 1、计算本系统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2、如果本实验装置要成为一个压力计,则必须对电路进行标定,方法如下:输入4KPa气压,调节R w2(低限调节)使数显表显示0.400V,当输入12KPa气压,调节R w1(高限调节),使数显表显示1.200V这个过程反复调节直到足够的精度即可。 3、利用本系统如何进行真空度测量? 第二部分: 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差压测量 一、实验目的:了解利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进行差压测量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硅膜片受到两个压力P1和P2作用时由于它们对膜片产生的应力正好相反,因此作用在压力膜片上是ΔP=P1-P2,从而可以进行差压测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实验八所用器件和单元、压力气囊。 四、实验步骤: 请同学们自拟一个差压测量的方法,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3章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第三章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目录 第1节特高频局放检测技术概述 (2) 1.1 发展历程 (2) 1.2 技术特点 (4) 1.2.1 技术优势 (4) 1.2.2 局限性 (5) 1.2.3 适用范围 (6) 1.2.4 技术难点 (6) 1.3 应用情况 (8) 1.3.1 国外应用情况 (8) 1.3.2 国内应用情况 (8) 第2节特高频局放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10) 2.1 特高频局放电磁波信号基本知识 (10) 2.1 GIS内部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10) 2.3 特高频局放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12) 2.3 特高频局放检测装置组成及原理 (13) 第3节特高频局放检测及诊断方法 (16) 3.1 检测方法 (16) 3.1.1 操作流程 (16) 3.1.2 注意事项 (18) 3.2 诊断方法 (19) 3.2.1 诊断流程 (19) 3.2.2 现场常见干扰及排除方法 (20) 3.2.3 放电缺陷类型识别与诊断 (22) 3.2.4 放电源定位 (25) 3.2.5 局部放电严重程度判定 (26) 第4节典型案例分析 (27) 4.1 220kV GIS盆式绝缘子内部气隙缺陷检测 (27) 4.2 110kV电缆-GIS终端绝缘内部气隙缺陷检测 (29) 4.3 220kV GIS内部刀闸放电缺陷检测 (34) 参考文献 (39)

第1节特高频局放检测技术概述 1.1 发展历程 电力设备内发生局部放电时的电流脉冲(上升沿为ns级)能在内部激励频率高达数GHz的电磁波,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就是通过检测这种电磁波信号实现局部放电检测的目的。特高频法检测频段高(通常为300M~3000MHz),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类缺陷的检测、定位和故障类型识别[1]。特高频法过去曾被称为“超高频法”。但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300MHz~3000MHz频带划分为特高频,因此该检测方法的正式名称为特高频法。 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英国中央电力局(Central Electricity Generating Board,CEGB)首先提出来的,该方法由Scottish Power于1986年最先引进并应用于英国的Torness 420kV的GIS设备上[2]。Torness电站的多年运行经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随后UHF法也被用于变压器等其他电力设备的局部放电检测中。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该方法逐渐成熟,相关的技术标准也相继形成。期间英国Strathclyde大学、德国Stuttgart 大学、荷兰Delft大学和日本Nagoya大学的研究工作最为突出[3]。此外,英国的Rolls Royce工业电力集团、QualitrolDMS,德国的Siemens AG、Doble-Lemke,瑞士的ABB,荷兰的KEMA,法国的ALSTOM T&D,日本的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东京电力、三菱、东芝、日立、AEPower Systems,韩国的Power System Diagnosis Tech、HYOSUNGCorporation,澳大利亚的New South Wales大学、Powerlink Queensland Ltd作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的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公司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基本从2006年以来,UHF局放检测技术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国内电力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ion Switchgear, GIS)的绝缘缺陷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由Judd和Hampton等人对局放电磁波的激励特性及其传播特性做了研究,对电磁波的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分析。此外,还提出采用分析电磁场的有限时域差分(FDTD)方法对GIS 局放的激励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德国

几种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几种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新世联科技有限公司为你分享:几种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包含以下几种气体传感器: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 定电位电解式气体传感器\ 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PID光离子气体传感器 \ 检测气体的浓度依赖于气体检测变送器,传感器是其核心部分,按照检测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定电位电解式气体传感器、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红外式传感器、PID光离子化传感器等,以下简单阐述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及特点。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利用被测气体的吸附作用,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通过电流变化的比较,激发报警电路。由于半导体式传感器测量时受环境影响较大,输出线形不稳定。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因其反应十分灵敏,故目前广泛使用的领域为测量气体的微漏现象。 催化燃烧式传感器 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原理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检测可燃气体的原理之一,具有输出信号线形好、指数可靠、价格便宜、无与其他非可燃气体的交叉干扰等特点。催化燃烧式传感器采用惠斯通电桥原理,感应电阻与环境中的可燃气体发生无焰燃烧,使温度使感应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打破电桥平衡,使之输出稳定的电流信号,再经过后期电路的放大、稳定和处理最终显示可靠的数值。 定电位电解式气体传感器 定电位电解式传感器是目前测毒类现场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在此方面国外技术领先,因此此类传感器大都依赖进口。定电位电解式气体传感器的结构:在一个塑料制成的筒状池体内,安装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在电极之间充满电解液,由多孔四氟乙烯做成的隔膜,在顶部封装。前置放大器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在电极之间施加了一定的电位,使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气体与的电解质内的工作电极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在对电极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电极的平衡电位发生变化,变化值与气体浓度成正比。 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 隔膜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的结构:在塑料容器的一面装有对氧气透过性良好的、厚10~30μm的聚四氟乙烯透气膜,在其容器内侧紧粘着贵金属(铂、黄金、银等)阴电极,在容器的另一面内侧或容器的空余部分形成阳极(用铅、镉等离子化倾向大的金属)。用氢氧化钾。氧气在通过电解质时在阴阳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阳极金属离子化,释放出电子,电流的大小与氧气的多少成正比,由于整个反应中阳极金属有消耗,所以传感器需要定期更换。目前国内技术已日趋成熟,完全可以国产化此类传感器。 红外式传感器 红外式传感器利用各种元素对某个特定波长的吸收原理,具有抗中毒性好,反应灵敏,对大多数碳氢化合物都有反应。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解: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解:(1)开发新的敏感、传感材料:在发现力、热、光、磁、气体等物理量都会使半导体硅材料的性能改变,从而制成力敏、热敏、光敏、磁敏和气敏等敏感元件后,寻找发现具有新原理、新效应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 (2)开发研制新型传感器及组成新型测试系统 ①MEMS技术要求研制微型传感器。如用于微型侦察机的CCD传感器、用于管道爬壁机器人的力敏、视觉传感器。 ②研制仿生传感器 ③研制海洋探测用传感器 ④研制成分分析用传感器 ⑤研制微弱信号检测传感器 (3)研究新一代的智能化传感器及测试系统:如电子血压计,智能水、电、煤气、热量表。它们的特点是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有机结合,构成智能传感器。系统功能最大程度地用软件实现。 (4)传感器发展集成化:固体功能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传感器集成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5)多功能与多参数传感器的研究:如同时检测压力、温度和液位的传感器已逐步走向市场。 3.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 解: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要对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就要求传感器能感受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变换成相应的电量,这取决于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输出—输入特性。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 2)传感器的灵敏度S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Δy与引起输出量增量Δy的输入量增量Δx 的比值; 3)传感器的迟滞是指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专升本)

河南工程学院 2017年秋《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试卷 批次专业:2016年春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课程: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专升本)总时长:180分钟 1.( 单选题)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 )来表示的。(本题 2.0分) A、相对误差 B、绝对误差 C、引用误差 D、使用误差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2.( 单选题) 下列不是电感式传感器的是( )。(本题2.0分) A、变磁阻式自感传感器 B、电涡流式传感器 C、差动变压器式互感传感器 D、霍尔元件式传感器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3.( 单选题) 常用于制作超声波探头的材料是( )(本题2.0分) A、应变片 B、热电偶 C、压电晶体 D、霍尔元件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4.( 单选题) 下列不可以直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是( )。(本题2.0分) A、金属应变片式传感器 B、红外线传感器 C、光纤传感器 D、热电偶传感器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5.( 单选题) 压电式传感器目前多用于测量( )。(本题2.0分) A、静态的力或压力 B、动态的力或压力 C、速度 D、加速度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6.( 单选题)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感量( )。(本题2.0分)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能判断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7.( 单选题) 在车间用带微机的数字式测温仪表测量炉膛的温度时,应采用( ) 较为妥当。(本题2.0分) A、计算修正法 B、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 C、冰浴法 D、冷端补偿器法(电桥补偿法)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8.( 单选题) 下列几种误差中,属于随机误差的有( )。(本题2.0分) A、仪表未校零所引起的误差 B、测频时的量化误差 C、测频时的标准频率误差 D、读数错误

常见传感器原理介绍

Pellistoren Pellistors使用催化燃烧来测量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的含量直到达到该气体的LEL*。 标准传感器包括一对元件,主要指典型地指探测器和平衡器(参照元件)。探测器包括一颗催化材料的小珠子和其中埋置的铂金导线卷。平衡器和探测器很类似,但小珠子不具有催化作用所以是惰性的。 Figure 1 - Pellistors 两个元件通常被管理在Wheatstone桥梁电路中,如果探测器的阻力与平衡器不同,将导致产品只有输出。 500-550°C的恒定直流电压通过搭桥对元件加热,只有在探测器元件上可燃气体才被氧化,增加的热量会加大电阻,产生的信号与可燃气体的浓度成比例。平衡器帮助平衡四周温度、压力和湿度。 大多数pellistors中的元件被分开放置在金属罐中。在一台完整的气体探测器中(被用于可能爆炸的大气),金属罐通常被放在耐火封套中,这种耐火封套通常由金属多孔状淀土和外套组成。这种封套可以保证气体能到达传感器,但热的传感器元件不会点燃该易爆的气体混合物。因为这种设计十分重要,所以这种封套通常经符合国家标准的特许测试机构检验合格。在不同的国家,这种检测很可能费时及相当昂贵的过程。作为另一种选择,我们提供的完整的探测器将两个元件放入了耐火封套,并符合最新的欧洲(ATEX)并且北美(CSA & UL)标准。 对易爆大气的测量依赖于对可燃气体低于LEL浓度的精确测量。所以在该安全应用中,通常不考虑气体浓度。该测量通常被表示为气体LEL浓度的百分比(%LEL)。

多数可燃气体检测技术用于检测多种气体,理想化的传感器应该是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测量结果。但实际上不同的化学形态影响了测量的结果,催化氧化传感器也没有例外。因此,pellistor对不同气体的相同浓度做出的判断是不同的,但当暴露在相同%LEL 浓度的不同气体中时,输出信号的变化相对小于其它检测技术。但因为此安全应用重视%LEL测量也使其成为主要优势。 我们将不同气体产生同样%LEL浓度命名为“相对敏感性”。我们进行了许多实验为CiTipeLs确定一定范围内可燃气体“相对敏感性”的实验价值。 催化毒 某些物质对催化传感器负面影响,有两种可能性: 毒 一些化合物会分解在催化剂并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坚实的屏障,这种分解是逐渐形成的,而长时期的曝光会导致传感器的敏感性发生无法恢复的减退。典型的毒物是有机铅和硅化合物。 被抑制 某些其他化合物,特别是硫化氢和被卤化的碳氢化合物,会被被吸收、或形成由催化剂吸收的化合物。这种吸收作用很强大,会使得催化剂的反应点被封闭而造成正常反应被迫停止。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传感器敏感性损失是暂时的,大多数情况下放在干净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传感器将恢复工作。 大多数化合物属于上述两类中的一个,可能有些表现出更大或更小的程度。在毒化或被抑制可能存在的应用中,CiTipeLs产品应该被避免暴露于它们不能抵抗的所有化合物中。 LEL说明 * 气体的LEL是指用火源使空气中的该气体爆炸的最低气体浓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913110200229 姓名:杨薛磊 序号:83

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 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 2 四、实验步骤: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Ω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 1、将托盘安装到传感器上,如图1—4所示。 图1—4 传感器托盘安装示意图

传感器原理与测试技术大作业

2015春机械智能专业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题试卷号7550 1.测量是借助专用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和,取得被测对象的某个量的大小和符号。 2.电阻应变片的初始电阻R0是指应变片未粘贴时,在室温下测得的电阻。 3.工业和计量部门常用的热电阻,我国统一设计的定型产品是热电阻和 热电阻。 4.闭磁路变隙式单线圈电感传感器与灵敏度及线性度式相矛盾的。 5.所谓光栅,从它的功能上看,就是刻线间距很小的。 6.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中,零点残余电压是评定差动变压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的存在造成传感器在附近灵敏度降低、测量大等。 7.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利用两者之间的耦合来完成测量任务。 8.电容式传感器中,变面积式常用于较大的测量。 9.振筒式传感器用薄壁圆筒将被测气体或密度的变化转换成频率的变化。10.光敏三极管可以看成普通三极管的集电结用代替的结果。通常基极不引出,只有两个电极。 11.热电偶中,接触电势是由互相接触的两种金属导体内造成的;温差电势是由金属两端温度不同引起造成的。 12.硅光电池的结构是在N型硅片上渗入P型杂质形成一个大面积而成。13.对某种物体产生有一个的限制,称为红限。 14.电位器是一种将机械转换成电阻或电压的机电传感元件。

1.单线圈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广泛用于测量()。 A.大量程角位移 B.小量程角位移 C.大量程直线位移 D.小量程直线位移 2.用热电阻测温时,热电阻在电桥中采用三线制接法的目的是()。 A.接线方便 B.减小引线电阻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 C.减小桥路中其它电阻对热电阻的影响 D.减小桥路中电源对热电阻的影响 3. 压电石英晶体表面上产生的电荷密度与()。 A.晶体厚度成反比 B.晶体面积成正比 C.作用在晶片上的压力成正比 D.剩余极化强度成正比 4.当一定波长入射光照射物体时,反映该物体光电灵敏度的物理量是()。 A. 红限 B. 量子效率 C. 逸出功 D. 普朗克常数 5. 通常用振弦式传感器测量()。 A. 压力 B. 扭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