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的壮志与柔情

陆游诗的壮志与柔情

朱净容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09级教育班 20091103818)

指导教师石海光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伟大诗人陆游的部分诗歌的赏析,展示了陆游诗歌精湛多彩的艺术手法。在南宋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以诗歌为武器,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投降主义方面,赋予了爱国主义以特殊的内容。他在坎坷仕途中不忘为国尽忠,展现了投笔从戎的凌云壮志。但是在他铁骨铮铮的干云豪气中,还有着微波叠涌的一腔柔情。他与前妻唐婉缠绵悱恻的生死恋情,更是完美地回答了人世间情为何物。陆游的侠骨柔情,提升了其人格魅力。

关键词:陆游;诗歌;壮志;柔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深受祖父陆佃、父亲陆宰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应礼部试,因名列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被黜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山阴。他是宋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号称“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集中存诗九千三百余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应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山村风光、清新之作。词作量虽不及诗篇量巨大,但也一样在其中

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之情。一曲《钗头凤》更是唱绝古今,让后人对其与唐婉的爱情传奇慨叹千年。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这评价当真是恰如其分;梁启超赞其“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也是有据可循的。陆游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一、陆游诗的壮志

(一)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南北分裂

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兵攻陷了汴京,南下进攻中原。幼年的颠沛流离,人民涂炭,国土沦陷,使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更加强烈,形成他创作的生活基础。“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三山杜门歌》)这种逃难情景,正是当时广大人民苦难的写照。

陆游可以说是生于爱国世家中。祖父和父亲都是爱国人士。届时他们以“《春秋》大义”作为抗金理论,耳濡目染,陆游也从中汲取了“国仇比复,夷夏之变,天王正统”等大义,从而成为陆游抗金复土、统一祖国的理论武器。

看其《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此诗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在此之前,陆游一直在南郑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与军机要事。同年九月,王炎这位积极北进、力图复国的将领被调回临安,陆游也怀着失忆和悲怆的心情离开前线,南下成都。当他在细雨蒙蒙之中骑着毛驴经过剑门关时,不禁感从中来,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此诗描绘了一个骑驴入蜀的诗人形象,其实这正是以杀敌报国自期的作者最不情愿给自己画下的一幅画像。我们从他一路上借酒浇愁,见大好江山反而“销魂”,就不难窥见他当时的遭遇与心情。后两句,诗人有意设问,表示自己志在卫国杀敌,收复失地,而不甘心以诗人终老。壮志未酬,处处伤心的悲愤抑郁爱国者形象跃然纸上。清朝陈衍《石遗室诗话》云:“剑南七绝,宋人中最占上峰者,直摩唐贤之垒。”

衣服上,远征沙场,保家卫国的尘土还在,杀敌报国志士却不得不因为朝廷召回而不得为国收复失地。抑郁不得志的爱国战士,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消愁。

美酒洒在衣服上,尘土酒痕交杂,骑着小毛驴的诗人看着大好江山,却魂不守舍,这样的颓态更加显示了诗人的壮志难酬,不禁让我也沉入那种浓浓的愁郁之中。

而后,诗人故意设问曰:我这身子难道只是诗人吗?不能投笔从戎,仗刀倚剑杀敌报国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志在沙场的感情,而不愿只是以诗人的身份终老。最后一句“细雨骑驴入剑门”,是怎样的画面呢?提壶饮酒的诗人在绵绵细雨中,骑着小毛驴,未戴雨具,衣发微湿,缓缓进入剑门关的背影。而作者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政治抱负,人生价值和理想已然在我们心中。

若说陆游一生所作是诗词中最能表现他的抗战壮志与拳拳爱国之心,非《示儿》莫属!“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首诗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陆游的爱国之情的执着浓烈以及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成的无穷遗憾,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不仅总结了诗人战斗的一生,更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诗人给儿子的遗嘱,也是他一生政治抱负的总结,爱国思想的结晶。

(二)反对投降,坚持抗金

坚持抗金,就要和投降派不屈不挠的斗争。陆游在没有成为驰骋疆场的英雄时,就以诗歌作武器,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投降派,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的罪行。

南宋时期,投降和抗战两派的斗争十分激烈。主战派反对割地求和,坚持的抗金斗争,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是,投降派掌握着朝政大权,他们唯金人命是听,镇压抗金活动,迫害主战派代表人物,制造了一桩桩“爱国有罪”的惨剧。陆游此时以诗歌为匕首和投枪,掷向投降派,“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皆沾衣。”(《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

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追感往事》)这两首诗,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南宋初年统治集团内结党营私,排斥主战派宗泽,陷害民族英雄岳飞,出卖中原河山的罪行。诗人痛斥道:投降派不止秦桧一人,而是一个集团。这些“公卿”为虎作伥,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自己却逃到西湖的花天酒地中寻欢作乐去了。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首诗写于乾道九年(1173)十月,当时陆游四十九岁,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任上。诗借咏刀以言志,抒发了作者抗金复国的斗志豪情。由赞美宝刀起笔,接着由刀及人,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五十尚未建功立业,只能独自提刀而立,环顾四野八荒。昔日在京城里结交的朋友都是些志同道合、同生共死的“奇士”。都怀有报效国家、留名史册的强烈愿望。从戎南郑,在汉水之滨登高眺望白雪覆盖的终南山,激起抗金豪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中原之国宋朝,被金的铁马金戈践踏摧残,国家领导人有自己的考量,忽而抗金,忽而谈和。然而中原人有如此之多的壮志之士,愿以身报国,收复故土,挥师北上,为报效天子,也为青史留名。陆游五十岁,依然未能建功立业,因而急切的想要投笔从戎,在战场上为国杀敌,抗金复国。陆游气势恢宏,信心十足,豪气万丈。看到他如此豪情,我也不禁对于抗击金朝恢复宋朝信心百倍,只是本已知道结局了,再看他如此,略显心痛无力。不论结局何如,但是陆游的诗中表现出的壮志,却是我们现在奇缺的,思古及今,越发感概欣赏他的豪情壮志,拳拳爱国之心!

陆游的一生,是与投降派斗争的一生,因此,他屡遭排斥和打击。淳熙三年三月,陆游因受谗言被免官。他主张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对当时朝野上下士气萎靡,不敢言战,“以谈兵为讳”的情形深感痛心。他进一步认识到妥协投降派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敌,在此情形下,诗人满怀愤激之情写下了著名诗篇《关山月》,揭露自“隆兴和议”以来,南宋政府妥协投降派的罪恶。“和戎诏下

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陆游的晚年,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党国伐异,互相倾轧。但陆游此时不计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从有利于抗金,有利于祖国统一这一观点出发,积极北伐。但是由于北伐工作准备不当,出师不久就遭挫败,于是投降派重掌大权。凡支持北伐的人都遭到贬斥和迫害,陆游也因此受到无端的攻击和诬蔑。但诗人至死和投降派作斗争的决心不改。“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古意》)“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感事六言》)这些,为诗人一生与投降派作战斗作了最好的诠释。

二、陆游诗的柔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他诗里的慷慨义气,令人血脉贲张、感奋不已,“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的诗剑生涯,同样激扬从容。就是这样一位豪气冲天的诗人,心底却有情感上难言的隐痛,那就是他与唐琬的婚姻悲剧,这一悲剧始终成为他心头不可平复的创伤。他对早逝的唐琬魂牵梦萦,他写给唐琬的爱情诗词数量虽不多,但却真实地描写了至情至性的爱。这些诗感情浑沉凄枪, 低回哀怨, 千载之下读之,犹使人一掬同情之泪。正是这些一往情深的爱情诗, 使我们看到了伟大诗人高尚人格的另一面, 看到了他的“全人”——一个血肉丰满, 有情有义的诗人。准确地说, 陆游的爱倩诗, 是指那些悼念前妻唐瑰的诗歌。

(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关于陆游与唐琬的故事,宋人笔记有简要交代。最早是陆游之后不久南阳人陈鹄的《耆旧续闻》。书中记载汴京故实及宋室南渡后名人言行极多,其中就有“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并且记叙了陆游离婚后不久在沈园与唐琬邂逅,唐琬“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陆游悲怅交集,写了《钗头凤》一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

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容量极大,夫妻恩爱、家母相逼、劳燕分飞和沈园邂逅无一不写到。词中充满刻骨铭心的眷恋与相思,也充满不堪回首的无奈与绝望,真是荡气回肠。想当年,春风送暖,杨柳依依,伉俪相随,闺情脉脉;而如今,虽然春风依旧,然而已是各有家室,人事皆非了。原本是举案齐眉的恩爱夫妻,现在却泪流潸潸,相对无言,当年的山盟海誓至今犹铭刻心头,但这种矢志不渝的情意却无法托书信表达。只有对封建礼教愤怒的谴责“错!错!错!”只有对残酷现实绝望无奈的呐喊:“莫!莫!莫!”全词委婉哀怨,缠绵悱侧,迂回跌宕,字字血,声声泪,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这里还有对“世情薄, 人情恶”的控诉, 也有对自己不幸遭遇的不平和悲愤。这是心灵与心灵的撞击, 这是感情与感清的宣泄, 满腔的哀怨和愤慈, 多年郁积于心的痛苦, 终于找到了一个闸门, 一下子喷薄而出, 真是字字读来都是血, 是蘸着心血与泪水写成的。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所以那次沈园邂逅不知是老天的眷顾还是错误。因为她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恋情和回忆。

从此,沈园成了陆游永远的隐痛,成了陆游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不久之后,陆游刻意远走他乡忙于抗金大业,然而即使夜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军旅生活,塞上关楼的风刀霜剑,也不能消磨他心底那属于江南的一缕缠绵隐痛。沈园之会所掀起的感情波澜以及唐琬之死所带来的沉重打击,使陆游心灵的创伤一生都无法平复愈合。虽然宦海浮沉,戎马倥偬,但他对唐琬始终不能忘情。(二)香消梦断,幽梦匆匆

四十年后, 年逾古稀的陆游故地重游, 又来到沈园, 他睹物思人, 触景伤情, 分外伤感,又题诗一首:“枫叶初丹懈叶黄, 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 泉路凭谁说断肠。壁醉题尘漠漠, 断云幽梦事茫茫。年年忘念消除尽, 回向蒲完一烃香。”时令是秋天, 枫叶初丹, 椒叶已黄, 两鬓斑白的诗人脚踏秋霜,

来到当年题词的沈园壁前, 无限哀伤之情涌上心头。“林亭感旧空回首, 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 断云幽梦事茫茫。”这四句, 与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立意相似, 具有同样感动人心的力量。如泣如诉,不忍卒读。东坡“年年断肠处”是千里之外的“短松岗” , 而陆游断肠之处, 则是近在咫尺的、作为爱情见证的沈园。这沈园, 象山一样压在诗人心头, 象丝一样萦结着诗人的思绪, 以致剪不断, 理还乱。这人世间的悔恨, 这无尽止的悲伤何以消除呢。

晚年陆游退居山阴, 居槛湖之三山, 每入城, 必登寺眺望, 不能自已。1199年春,75岁的陆游重游沈园,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写了《沈园》二首: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在沈园(二首)里, 既构建了一个时间的沈园, 也构建了一个空间沈园, 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去领略诗人眼中沈园的凄美, 但不论是哪一个沈园, 最终都不是诗人真实看到的沈园, 而是凝结在诗人记忆之中的诗意的沈园。这个诗意的沈园是超越一切时间与空间的存在, 它只存在于诗人主体化的心灵之中, 虽然我们可以从文字中去领略沈园的美丽、凄冷, 去感受诗人的欢乐、痛苦, 但是我们却永远无法真正与它融为一体, 因为我们只是这出爱情悲剧中的旁观者。诗人陆游却是这场爱情悲剧的主角, 他所记忆的沈园注定是独特的、唯一的。究竟沈园对于他有着怎样的情感体验, 最真实、最隐秘的内涵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这个意义上, 沈园(二首)中所构建的诗意的沈园只属于诗人陆游。诗意的沈园在陆游心中也许就是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爱情之梦, 这个梦也许会断 , 但不会终结, 所以诗人一做就是四十年之久。在诗人晚年再次回到故园后, 他又想到了自己一直在做的这个梦, 梦妻子, 梦青春, 梦爱情, 也梦沈园, 一切在梦中都是那么的真切和温暖。很难想象, 如果诗人没有了这种种的梦想, 那么他还能用什么来保持自己对妻子、爱情和沈园的最真实的记忆呢? 诗意的沈园只存在于诗人的内心深处, 它已经是特定时空的历史凝结了, 所以这个沈园是永不褪色、恒久常新的沈园, 这是诗人和妻子永远的爱情伊甸园。

沈园之所以是诗意的, 更因为在诗人陆游心中还珍藏着妻子那美丽的身影,

这影是翩若惊鸿的身姿, 它已经深深地镌刻在诗人的心灵之上。沈园在一般人眼中也许只是普通的建筑, 平常的住宅, 但是在陆游心中, 这是自己和妻子相恋相爱、相依相守的家园, 在这园中所有地方都留下了诗人难以忘怀的遗踪, 妻子美丽的身影更是与那小桥之下荡漾的碧水为伴, 等待着诗人的归来。陆游对妻子的爱情是深沉的、真挚的, 他对妻子和自己的每一份共同的记忆都是那么的铭心刻骨, 在他的心中妻子美丽的影总是荡漾其间, 也总是激起他的想象的无穷涟漪。在这种凄美的爱情幻境之中, 陆游作为诗人终于实现了自己最大的梦想: 永远和妻子在一起, 再也不分开! 影是诗意的沈园不可缺少的组成, 因为它寄托着诗人心中的爱情之神, 没有了唐琬的影, 也就没有了陆游的神, 而沈园的诗意也会烟云一般的消散了。梦与影, 这是最能寄托陆游在沈园( 二首) 中所表达人生意味的概念, 也最能显现出他的爱情悲剧的内在情韵。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封建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想往和歌唱。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泄在于事无补的词中。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

于千年之后,我们在此思其一生,也曾红红火火,繁繁郁郁,春风得意;也曾风风雨雨,凄凄楚楚,惨淡经营。但他却在诗中留给我们这样的形象——一个为国为民而拔三尺之剑的侠者;一个为情为爱而书百年之诗的情圣。所谓“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每当人们面对着他那万首诗词时,仿佛总觉时光尚未流走,往事仍在眼前。那字里行间的侠骨柔情似乎不断地向我们倾述那曾经的执着与眷恋……

【参考文献】

[1]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8月版

[3]朱东润. 陆游选集[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4]蔡义江. 陆游诗词选评[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5]朱光潜. 诗论[ M] .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5.

[5]李元洛,沈园悲歌[J]名作欣赏.太原:名作欣赏出版社,2004,(2).

[7]陆游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石海光对我的论文进行了多次的精心辅导,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和观点,使我的写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