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Woodpile Structure via Two Photon Absorption Polymerization

Nano Woodpile Structure via Two Photon Absorption Polymerization
Nano Woodpile Structure via Two Photon Absorption Polymerization

Nano Woodpile Structure via Two Photon Absorption

Polymerization

Boyoung Kang , Jeong Weon Wu (a) , Kwang-Sup Lee (b) , Bum Ku Rhee (c)

a: Division of nano sciences, Ewha Womans Univ., 11-1 Daehyun-dong, Sodaemun-gu, Seoul, Korea,

b : Dept.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nnam Univ., Korea.

c: Dept. of physics, Sogang Univ., Korea.

bobo@https://www.360docs.net/doc/915484644.html,

Abstract Woodpile structures for three 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 were fabricated via two photon

polymerization. Resins with high two-photon crosssection undergoes a polymerization and forms the

woodpile structure upon irradiation of a 780nm Ti:Sapphire femtosecond laser. The bandgap of woodpile

depends on the parameters of woodpile, which can be varied by nano-positioning system.

1. Introduction

The woodpile structure is an attractive 3D photonic crystal possessing the photonic band gap coming from its 3D periodicity. The woodpile structures have layers of one-dimensional rods with a stacking sequence that repeats itself every four layers with a repeat distance of c. Each layer consists of the parallel rod whose width is w with a distance d between them. The orientations of the axes are rotated by 90° and the rods are shift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by d/2 between adjacent layers. Especially when (c/d) 2 =2, the lattice can be derived from a face-centred-cubic unit cell with a basis of two rods [1]. And these parameters of woodpile structure change the character of photonic bandgap of woodpile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the woodpile structures were fabricated by two-photon absorption (TPA) polymerization that allows a direct-writing inside the polymeric materials as well as 3D sub-diffractive manufacturing [2].

2. Experiment

For the TPA process, the fine-positioning devices such as the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P.Z.T.) and picomotor (New Focus) were adopted to control the position of focal point in the resin which responds to the high photon-flux density near the vicinity of the focal spot. The infrared light source was a 780 nm mode-locked Ti:sapphire laser with pulse width of 80 fs operating at the repetition rate of 82 MHz. The beam intensity and exposure time was controlled by use of a ND filter set and an electric shutter, respectively.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spatial resolution, we adopted an oil immersed objective lens with a magnification of ×100 and N.A. = 1.25.

The nano positioning system was composed of the “focus-positioning” and “resin-positioning,” which identify the position of the focal point inside the polymer and to achieve high resolution nano woodpile structures [3, 4].

Figure 1 (a) The FE-SEM image of woodpile structure with d = 1.0μm and c = 1.2μm. (b) The calculated photonic bandgap.

The TPA photopolymer resin with a two-photon cross section of δ = 4.7 × 10-48 cm 4sec/photon at 780 nm and a peak wavelength of linear absorption at 423 nm undergoes two-photon absorption and polymerization upon irradiation with 780nm from a Ti:Sapphire femtosecond laser.

3. Result

The laser power of the incident beam at the resin was fixed at 5 mW. The woodpile structures were formed in the two photon resin upon irradiation. The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JEOL 6460) image of experimental result is shown in figure 1 (a).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rods is d = 1.0μm, the rod width is w = 300nm and the repeat distance c = 1.2μm. Figure 1(b) shows the calculated photonic bandgap when refractive index n = 1.52 and number of total layers N = 8 by plane-wave method. In this case, the gap center wavelength is located at 1.651 μm.

5. Conclusions

Nano woodpile structures, important in phot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were fabiracted by a TPA photo-polymerization. The high resolution 3D structures are built up inside the IR transparent resins through a TPA polymerization.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woodpile structures determined the center wavelength and the width of bandgap. Using the mechanical nano positing systems which identify the focal position, various woodpile structures with photonic band gap can be manufactured.

4. References

[1] Y . Lin, J. G . Fleming, D. L. Hetherington, B. K. Smith, R. Biswas, K. M. Ho, M. M. Sigalas, W. Zubrzycki, S. R. Kurtz, and J. Bur, “A thre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 operating at infrared wavelengths”, Nature, 394, 251 (1998).

[2] H.B. Sun, S. Matsuo and H. Misawa, “Thre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 structures achieved with twophoton-absorption photopolymerization of resin,” Appl. Phys. Lett. 74, 786 (1999).

[3] Bo Young Kang, Jeong Weon Wu, Kwang-Sub Lee, Bum Ku Rhee, and S. H. Han, “Fabrication of 3D nano-structures by using two-photon absorption polymerization,” J. Korean Phys. Soc. 45, 1154 (2004).

[4] Bo Young Kang, Jeong Weon Wu, Kwang-Sub Lee, Bum Ku Rhee, “Fabrication of nano woodpile structure”, in Proc. of SPI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2006), 63520O-1.

基于单片机的网络通信模块设计.

前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以太网的迅速发展, 基于以太网的设备控制越来越多。加之电子技术的飞快发展,各种工业过程数字仪表应运而生。以太网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它具有丰富而完善的通讯协议,支持现场设备的热拔插, 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安装、维护成本低。 用以太网实现嵌入式系统的网络连接有多种方案,传统的多器件以太网连接解决方案,是通过MCU扩展以太网控制器来实现的,必要时还需要扩展外部RAM和ROM,虽然这个计划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困难,但有大量的外部元件,系统开销较大, 它以ATmega16单片机和带芯片ENC28J60和集成网络变压器的接口模块HR91105为核心。分析了ATmega16的功能和特点,介绍ENC28J60芯片的结构特性和主要性能,并给出了接口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这个方案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实现500Kbps以上的传输速率,满足了嵌入式系统的Internet 控制要求。但设计师在为远程控制或监控系统提供以太网接入时,可选的以太网控制器均是专为个人计算系统设计的,那些超过80引脚封装的以太网控制器大量运用于上述情况,这些器件不仅结构复杂, 面积庞大, 且系统开销较大。无法很好地满足嵌入式网络应用系统。在测控领域,以单片机为核心 符合IEEE802.3协议的ENC28J60只有28引脚,却具有早期器件相应的功能,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ENC28J60以太网控制器采用业界标准的RJ45串行接口,只需4条连线即可与主控单片机连接,使得嵌入式应用系统的以太网接口变得极其简便。不过到目前为止,基ENC28J60以太网应用却不是很多。在测控领域,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各种智能监控、测试系统因其高性价比等原因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要利用ENC28J60在ATmega16+ENC28J60平台上实现以太网通信。对于没有开放总线的单片机,虽然有可能是其他以太网控制器连接模拟并行总线,但不管从效率还是性能上来看,都不如用RJ45接口或采用一个通用I/O口模拟RJ45接口连接ENC28J60的方案。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硬件、软件也迅猛发展,网络用户的发展已成倍增长。利用廉价的AVR单片机来控制ENC28J60实现以太网通讯这一做法,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互联的各种家用电器及设备,仪器仪表,工业生产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逐步地走向网络化,以共享网络中巨大的信息资源的大背景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适用于现有的网络传输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数据采集、数据传输领域。

基于STC89C51的CAN总线点对点通信模块设计

基于STC89C51的CAN总线点对点通信模块设计 [导读]随着人们对总线对总线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总线上的系统数量越来越多,继而出现电路的复杂性提高、可靠性下降、成本增加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阐述了基于SJAl000的CAN总线通信模块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以PCA82C250作为通信模块的总线收发器,以SITA-l000作为网络控制器。并以STCSTC89C5l单片机来完成基于STC89C5l的CAN通信硬件设计。文章还就平台的初始化、模块的发送和接收进行了设计和分析。通过测试分析证明,该系统可以达到CAN的通信要求,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 引言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最底层的一种总线型拓扑网络,是可用做现场控制系统直接与所有受控设备节点串行相连的通信网络。在工业自动化方面,其控制的现场范围可以从一台家电设备到一个车间、一个工厂。一般情况下,受控设备和网络所处的环境可能很特殊,对信号的干扰往往也是多方面的。但要求控制则必须实时性很强,这就决定了现场总线有别于一般的网络特点。此外,由于现场总线的设备通常是标准化和功能模块化,因而还具有设计简单、易于重构等特点。 1 CAN总线概述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络,最初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汽车检测和控制系统而设计的。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其良好的性能及独特的设计,使CAN总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CAN总线本身的特点,其应用范围目前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向自动控制、航空航天、航海、过程工业、机械工业、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及传感器等领域发展。目前,CAN已经形成国际标准,并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它的直线通信距离最大可以达到l Mbps/30m.其它的节点数目取决于总线驱动电路,目前可以达到110个。 2 CAN系统硬件设计 图1所示是基于CAN2.0B协议的CAN系统硬件框图,该系统包括电源模块、MCU部分、CAN控制器、光电耦合器、CAN收发器和RS232接口。硬件系统MCU采用STC89C5l,CAN控制器采用SJAl000,CAN收发器采用PCA82C250,光耦隔离采用6N137。

浅析通信射频模块控制电路设计.docx

浅析通信射频模块控制电路设计引言 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射频模块和基带之间的数据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通信射频模块中的基带信号包含了自动增益、自动功率和自动频率等调节信息,这些调节信息都是通信系统的基础。对误码率进行解决的话,传统方法有FEC(前向纠错码)或者ARQ(自动重传请求算法),FEC算法带宽较大,ARQ算法带宽较小。但是两种算法在实际的计算中会因为数据重传请求以及相应过程为其带来较大的延迟,除了这两种算法,还有CRC校验算法也在通信射频模块控制电路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1无线终端系统设计 无线终端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CBM:通信基带模块;CRMCC:射频模块控制电路;CRM:通信射频模块。通信基带模块主要负责信源编码和解码;射频模块控制电路主要接收来自通信射频模块的基带控制信号,并将其生成射频模块控制信号(RFCS),通过射频模块控制信号对通信射频模块进行控制,并向通信射频模块返回信号接收回馈信息(SRCFM)。射频模块会在射频模块信号控制下,接收来自基带传输的通信数据。 2常见的纠错算法 一个标准的时序信号会显示正常的信号示意,DATA信号是最高有效位,可以对信号进行优先传输,原始的DATA信号所传输的信号是二进制,相对于其他质量的DATA信号,CLK信号的最高位并没有

被采样,DATA信号可以在其他的时间保持高电平,并将最后的采样结果表示为8位的二进制。如果该数据用于控制信号功率,对于功率信号而言,增加的倍数较多,对通信系统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移动通信会随着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距离而随时发生变换,AGC和AFC 参数需要进行修正设置,对于出现的传输错误以及数据跳变等操作,通信射频模块控制电路需要对其作出正确的反应。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基带和射频模块之间存在的误码问题,可以采用FEC(前向纠错码)或者ARQ(自动重传请求算法)。ARQ(自动重传请求算法)有几种典型的技术方式,比如停止等待、回退N步以及选择重传等方式,其中回退N步方式与选择重选方式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性能,但是应用到射频控制模块中,存在无法实现等待回传数据的问题,限制了自动重传请求算法的实际应用。FEC(前向纠错码)算法在实际的使用中,误码率为1/2或3/4,原始码率能够达到200%,但是占用的额外带宽较大,对于信道有限的通信射频控制模块而言无法得到更好的实现效果。 3自适应滤波器 自适应滤波器与普通的滤波器不同,自适应滤波器会根据外部的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通过改变自身的冲激响应来获取最佳的滤波效果;同时,自适应滤波器还包含了普通滤波器的硬件电路。滤波器的自适应算法可以根据上一个阶段的滤波参数适应来自外界的信号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性能要求,自适应滤波器是线性变化的过程。自适应滤波器包含了数字滤波器和自适应滤波算法两部分,数字滤波器

RS-232通信模块设计教程

RS-232通信模块 4.1 5.1设计目的及任务 设计目的:理解 MCS-51 串口的工作原理;理解 RS-232 总线的逻辑电平与 TTL 电平相互转换的方式;理解 PC 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方式;熟悉RS-232 串口的特点和数据传输方式;熟悉 KEIL uv2、uv3 环境下的程序调试。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单片机与PC 机通过 RS-232 通信的接口电路。功能指标: 1. 能完成单片机逻辑电平与 RS-232 逻辑电平的转换; 2. 通信速率:2400Bit/s,N.8.1 方式; 3. 具备双工通信功能。 设计要求:所设计的接口电路应满足E DP 实 验仪系统设计要求,并能与整个系统有效结合。以下是一个设计范例及其相应电路的讲解,仅供 参考。 4.1 5.2 RS-232串行总线通信的基本原理 单片机和PC 机的串行通信一般采用RS-232、RS-422 或RS-485 总线标准接口,也有采用非标准的20mA 电流环的。为保证通信的可靠,在选择接口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通信的最高速率; ●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距离; ●因线路干扰带来的影响,因此单片机系统 的抗干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组网方式,即可以保证正常通信下的最大通信端口数量;

●通信协议,包括数据格式(如常用的 N 8 1)、校验格式(累加和校验、奇偶校验、CRC 冗余码校验等)、通信方式的等等。 1 . RS-232串行总线接口 RS-232 是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四十年前为公用电话网络数据通信而制定的标准,由于 RS232 的发送和接收是“对地”而言的,采用非平衡模式传输,存在共地 1

基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通信是指不同的独立系统利用线路互相交换数据,它的主要目的是将数据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实现数据的交换。在现代工业控制中,通常采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与下层的实时控制与监测设备进行通讯。现场数据必须通过一个数据收集器传给上位机,同样上位机向现场设备发命令也必须通过数据收集器。串行通信因其结构简单、执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等领域。 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基本的通信方式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串行通信是指一条信息额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要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传送速度快,串行通信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单片微型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单片机来对一些工业控制系统中如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PC机具有强大的监控和管理能力,而单片机则具有快速及灵和的控制特点,通过PC 机的RS-232串行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是许多测控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解决方案。而随着USB接口技术的成熟和使用的普及,由于USB 接口有着 RS-232(DB-9)串口无法比拟的优点,RS-232(DB-9)串口正在逐步地为USB 接口所替代。而在现在的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中,出于节省物理空间和用处不大等原因,RS-232(DB-9)串口已不再设置,这就约束了基于RS-232(DB-9)串口与PC 机联络的单片机设备的使用围。当前USB接口逐步取代RS-232(DB-9)串口已是大势所趋,单片机同计算机的USB通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围也将越来越广。本文所介

GSM通信模块

4.4 GPRS无线传输数据终端硬件设计 GPRS模块主要包括模数转换、数据处理和通信模块等。GPRS传输模块选择的是索尼爱立信的GR64。GR64是索尼爱立信新推出的一款内嵌TCP/IP协议栈的GSM/GPRS模块,支持GPRS CLASS 10,内嵌的ARM9微控制器可以开放给用户。GR64具有丰富的存储资源;256KB的脚本空间可同时容纳2个脚本,可用于CSD 方式下脚本远程升级,至少50KB的数据NVM空间和100KB RAM;丰富的功能库涵盖所有的底层驱动,用户只须编写自己的应用程序。为开发基于GPRS网络的TCP/IP应用,索尼爱立信提供了一套完整工具,其机对机通信商业解决方案(M2mpower Business Solution)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环境,专为促进提高成本效益比率的无线机对机应用的研发而设计。M2mpower使开发者通过运用特定的开发工具,能够更容易地将无线应用直接嵌入兼容的索尼爱立信机对机产品中。GR64提供丰富的接口:对外有2个自适应波特率和帧格式的串口,其中UARTI 用于AT命令控制或本地脚本下载,UART3为通用串口;另外,还有USB2.0、SPI、I2C、天线、音频接口,12根I/O线(8根复用),AD/DA转换器,蜂鸣器和实时时钟等内置外设。 4.4.1 GR64模块 本设计选用Sony/Ericsson的GR64做为远程传输的GPRS模块。GR64是Sony/Ericsson公司2006年4月上市的新一代可编程无线通信模块,它带有GSM/GPRS全套语音和数据功能。 GR64模块具有超小的体积,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块集成的芯片内;较低的功耗,工作电压范围是3.2~4.5 V,数据传输时平均电流330mA,功率为2W,休眠状态时平均电流约为1.6 mA;内嵌TCP/IP协议栈且支持数据透明传输,这使得GR64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变得非常便捷,同时又有利于用户的二次开发。

【开题报告】基于以太网的智能家居通信模块设计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基于以太网的智能家居通信模块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智能家电远程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网络通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家电控制系统。智能家电远程控制系统的出现可以减少人们对保姆的依赖,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灵活性,大大减少家用电器的使用对人们在时间上、空间上造成的束缚,从而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总而言之,智能家电远程控制是未来家电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际智能家电如:家庭局域网、电话小交换、电视分配、灯光控制系统、家电远程控制系统、电动窗帘等。 现代家庭有多种家用电器,分布于一套房子的各个角落。要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必须建立一个小型的控制网络来集中进行控制。 以太网技术已经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智能家居系统。本设计目标通过以太网接口,实现上位机与通信模块的数据传输。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完成通过上位机与通信模块的数据传输。该课题涉及C语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PCB综合布线等方面知识。 基本内容: 1、掌握TCP/IP协议相关技术。 2、选用合适的芯片,能有效地实现以太网数据的收发。 3、编写WEB程序,通过WEB服务访问接口。通过浏览器键入IP地址,网页直观显示部分功能。 三、设计的总体方框图 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方案 3.1器件选择: 3.1.1太网控制器的选择和分析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以太网控制器都是专为个人计算系统设计的,既复杂、又占空间,封装均超过80 引脚,本方案以太网控制器采用Microchip 的ENC28J60 芯片,其为嵌入式应用提供一种低引脚数、低成本且高效易用的远程通讯解决方案。ENC28J6符合IEEE802.3 协议,且只有28 引脚,这样可以大大简化相关设计,并可以减小板空间。此外,ENC28J60 以太网控制器采用业界标准的SPI 串行接口,只需4 线便可与主控单片机进行通讯,ENC28J60 以太网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符合IEEE 802.3 协议,集成10 Mb/s 以太网物理层器件(PHY)及媒介接入控制器(MAC可按业界标准的以太网协议可靠地收发信息包数据; ②支持单播、组播和广播数据包,可编程数据包过滤,并在以下事件的逻辑“与”和“或”结果为真时唤醒主机,减轻主控单片机的处理负荷; ③10 Mb/s SPI 接口:业界标准的串行通讯端口,低至18 引脚的8 位单片机也具有网络连接功能; ④可编程8 KB 双端口SRAM 缓冲器:以高效的方式进行信息包的存储、检索和修改,以减轻主控单片机的内存负荷。该缓冲存储器提供了灵活可靠的数据管理机制。 封装类型:

手机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手机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参考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15484644.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915484644.html,/news/htmlnew/2010-11/30397.htm 随着嵌入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手机领域,智能手机已成为手机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在智能手机领域,从处理器选型、操作系统选择以及应用程序开发都是研究的热点。在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中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智能手机的相关内容,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都投入到智能手机的学习和开发阵营中来。因此,为这些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设备显得很必要。本文提出基于三星S3C2410芯片为核心构建智能手机硬件实验平台,并结合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智能手机电话短消息功能。为学生进行智能手机相关的实验提供了平台,通过本平台,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完成智能手机设计时的各种软件开发,改变了传统的验证式的实验平台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智能手机软硬件实验平台设计 手机的硬件实现方式主要有3种: (1)只用基带芯片,通常称作功能手机; (2)基带芯片加协处理器,这类产品是在功能手机的基础上增强了多媒体处理功能; (3)基带处理器加应用处理器。这是智能手机所采用的设计,基带处理器用于通信,应用处理器用于多媒体和其他应用。 在设计智能手机硬件平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处理器应具有足够高的主频用以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使各种应用能够运行畅通; (2)系统应有足够的内存空间用以保存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 (3)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基带处理器性能稳定,保证用户实时通信。 1.1 硬件平台设计 硬件主要包括调试接口、存储系统、GSM/GPRS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核心控制器芯片采用三星公司的S3C2410处理器,频率稳定运行在203 MHz。作为实验平台,完成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不要求大量数据处理,因而203 MHz的主频能够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系统采用64 MB SDRAM和64 MB NANDFLASH作为存储系统,从而保证系统和用户的存储空间。通信上,应用处理器通过UART2连接基带处理器即GSM/GPRS通信模块,GSM /GPRS模块采用SIMCOM公司的SIM300模块,该模块具备完善的GSM/GPRS三频/四频解决方案,支持GSM通话及短消息收发和GPRS数据传输,可以方便地通过A T命令进行控制。系统通过LCD显示图形操作界面,采用触摸屏代替传统键盘操作,界面更友好,操作更方便。同时提供扩展接口用于学生扩展智能手机的其他功能,如利用以太网接口实现网页浏览等。整个系统的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

基于51单片机蓝牙模块传输数据毕业设计作品

基于51单片机的蓝牙模块数据传输设计(修订版) 摘要 本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经蓝牙模块实现无线连接,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通过LCD1602显示接收的数据和编辑发送的数据,两个单片机通过内部程序实现实时接收、发送和显示,从而完成相关要求。 1方案设定 1-1电路设计框图 图4-1 注:由于STC89C52芯片串口寄存器的容量限制,每次收发只能一个字节。 1-2功能叙述 本作品通过HC-05主从机一体蓝牙模块实现与带蓝牙的设备先通过OPP蓝牙协议来实现配对连接,实现连接配对可通过电路板上的数字按键来实现输入,经

STC89C52单片机处理后通过HC-05蓝牙无线传送到另一方单片机上,通过STC89C52单片机处理后可在LCD1602液晶显示所接受到的数据! 1-3使用说明 在接通电源前,先把蓝牙模块插到单片机上,紧接着启动电源。观察蓝牙模块的指示灯,等待两个单片机之间的连接匹配,待指示灯出现双闪后就匹配连接成功。接下来可根据自己想要发送数据在单片机的按键区域(0~9)按下,按下后显示屏便出现你所要发送的数据,确认无误之后就按下单片机上的发送按钮即马上发送到另一方单片机上(两个单片机可以互相发送)!

2系统硬件设计 2-1主控制模块 图6-1

2-2蓝牙收发模块 图8-1 2-3液晶显示模块 图9-1 LCD1602资料: 1602采用标准的16脚接口,其中:

第1脚:GND为电源地 第2脚:VCC接5V电源正极 第3脚: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1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0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1)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0)时进行写操作。第6脚:E(或EN)端为使能(enable)端,高电平(1)时读取信息,负跳 变时执行指令。 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端。第15~16脚:空脚或背灯电 源。 15脚背光正极。 16脚背光负极。 特性: 3.3V或5V工作电压,对比度可调内含复位电路提供各种控制命令,如:清屏、字符闪烁、光标闪烁、显示移位等多种功能有80字节显示数据存储器DDRAM 内建有192个5X7点阵的字型的字符发生器CGROM8个可由用户自定义的5X7的字符发生器CGRAM特征应用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常用在袖珍式仪表和低功耗应用系统中。操作控制 注:关于E=H脉冲——开始时初始化E为0,然后置E为1。 2-4矩阵键盘模块

手机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手机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参考网址:: 随着嵌入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手机领域,智能手机已成为手机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在智能手机领域,从处理器选型、操作系统选择以及应用程序开发都是研究的热点。在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中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智能手机的相关内容,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都投入到智能手机的学习和开发阵营中来。因此,为这些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设备显得很必要。本文提出基于三星芯片为核心构建智能手机硬件实验平台,并结合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智能手机电话短消息功能。为学生进行智能手机相关的实验提供了平台,通过本平台,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完成智能手机设计时的各种软件开发,改变了传统的验证式的实验平台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智能手机软硬件实验平台设计 手机的硬件实现方式主要有种: ()只用基带芯片,通常称作功能手机; ()基带芯片加协处理器,这类产品是在功能手机的基础上增强了多媒体处理功能; ()基带处理器加应用处理器。这是智能手机所采用的设计,基带处理器用于通信,应用处理器用于多媒体和其他应用。 在设计智能手机硬件平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处理器应具有足够高的主频用以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使各种应用能够运行畅通;()系统应有足够的内存空间用以保存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 ()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基带处理器性能稳定,保证用户实时通信。 .硬件平台设计 硬件主要包括调试接口、存储系统、/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核心控制器芯片采用三星公司的处理器,频率稳定运行在。作为实验平台,完成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不要求大量数据处理,因而的主频能够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系统采用和作为存储系统,从而保证系统和用户的存储空间。通信上,应用处理器通过连接基带处理器即/通信模块,/模块采用公司的模块,该模块具备完善的/三频/四频解决方案,支持通话及短消息收发和数据传输,可以方便地通过命令进行控制。系统通过显示图形操作界面,采用触摸屏代替传统键盘操作,界面更友好,操作更方便。同时提供扩展接口用于学生扩展智能手机的其他功能,如利用以太网接口实现网页浏览等。整个系统的硬件框图如图所示。

基于单片机无线网络通信模块设计

前言 无线方案适用于布线繁杂或者不允许布线的场合,目前在遥控遥测、门禁系统、无线抄表、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无线遥控系统、无线鼠标键盘等应用领域,都采用了无线方式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目前,蓝牙技术和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应用在无线数据传输领域,形成了相应的标准。然而,这些芯片相对昂贵,同时在应用中,需要做很多设计和测试工作来确保与标准的兼容性,如果目标应用是点到点的专用链路,如无线鼠标到键盘,这个代价就显得毫无必要。 本无线数据传输系统采用挪威公司推出的工作于2.4频段的24L01射频芯片。与蓝牙和相比,24L01射频芯片没有复杂的通信协议,它完全对用户透明,同种产品之间可以自由通信。更重要的是,24L01射频芯片比蓝牙和所用芯片更便宜。系统由单片机32F103控制无线数字传输芯片24L01,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双向远程传输,两端采用全双工方式通信,该系统具有成本低,功耗低,软件设计简单以及通信可靠等优点。

1. 总体设计方案 无线通信技术迅速发展,有多种通讯方案可供选择,这里从实用,经济和实现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选出合适的设计方案。 1.1 无线通信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方案一:采用模块进行通信,模块需要借助移动卫星或者手机卡,虽说能够远距离传输,但是其成本较大、且需要内置卡,通信过程中需要收费,后期成本较高。 方案二:采用公司2430无线通信模块,此模块采用总线模式,传输速率可达250,且内部集成高性能8051内核。但是此模块价格较贵,且协议相对较为复杂。 方案三:采用24L01无线射频模块进行通信,24L01是一款高速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模块。他能传输上千米的距离(加),而且价格较便宜,采用总线通信模式电路简单,操作方便。 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和程序的复杂度,我们采用方案三作为本系统的通信模块。 1.2 微控制器的比较和选择 方案一:采用传统的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此芯片价格便宜、操作简便,低功耗,比较经济实惠,但是应用很局限,且要求较高时传统的89S52单片机达不到要求。 方案二:采用公司生产的430F149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此单片机是一款高性能的低功耗的16位单片机,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且内置高速12位。但其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是贴片封装,不利于焊接,需要制板,大大增加了成本和开发周期。 方案三:基于公司3内核的32F103系列处理器,采用串行单线调试和,通过调试器你可以直接从获取调试信息,从而使产品设计大大简化,主要应用于要求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产品。 根据系统需要,从性能和价格上综合考虑我们选择方案三,即用32F103作为本系统的主控芯片。 1.3 串行通信方式比较和选择 485串行通信:该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噪声干扰性好。具有多机通信能力,这样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的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设备网络。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信号线,所以它的接口均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数据信

基于51单片机的多机通信系统设计

单片机多机通信系统 一、引言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的应用已经从单机向多机互联化方向发展。单片机在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面,有着成本低、能满足一般要求、开发周期短等优点,其在智能家居、计算机的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工业控制自动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系统是面向智能家居应用而设计的。在初期,采用红外无线通信方式,其传输距离短,适于一般家庭应用,且成本相对较低;待方案成熟、成本允许,可以改用GSM无线通信方式。 二、系统原理及方案设计 1 、系统框架介绍 本系统为基于51单片机的多机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由三个51单片机模块组成。其中一个作为主机(即上位机),负责接收来自从机1(即下位机)采集的数据信息,以及向从机2(即下位机)发送控制信息。从机1是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温度、光强等室内数据,并将其发送给主机。主机经分析处理,作出相应判断,并给从机2发送控制信息,使由从机2控制的电机作出相应反应,调节室内环境状况。 系统总体框图如下图1所示,图2为红外收发模块简图:

图1 系统总体框图 图2 红外收发模块简图 2 、多机通信原理介绍 在多机通信系统中,要保证主机与从机间可靠的通信,必须要让通信接口具有识别功能,51单片机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中的控制位SM2正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而设置的。当串行口以方式2或方式3工作时,发送或接收的每一帧信息都是11位的,其中除了包含SBUF 寄存器传送的8位数据之外,还包含一个可编程的第9位数据TB8或RB8。主机可以通过对TB8赋予1或0,来区别发送的是数据帧还是地址帧。 根据串行口接收有效条件可知,若从机的SCON控制位SM2为1,则当接收的是地址帧时,接收数据将被装入SBUF并将RI标志置1,

Socket通信模块详细设计

密级:秘密 文件编号:D0000-PPCMT012 Socket通信模块详细设计 版本:0.8.0-0.0.0 2010-9-9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才实训中心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控制

文档编号: D0000-PPC-项目编号-PDD-年份 目录 1 文档概述 (4) 1.1 文档目的和范围 (4) 1.2 术语/缩略语 (4) 1.3 参考文档 (4) 2 模块功能描述 (4) 2.1 数据结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数据类型定义 (5) 2.1.2 全局变量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常量定义 (5) 2.2 类模块功能实现 (5) 2.2.1 类数据成员 (7) 2.2.2 类成员函数 (7)

1文档概述 1.1 文档目的和范围 本文描述了使用Socket通信模块类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如何进行交互 1.2 术语/缩略语 1.3 参考文档 2Socket通信模块功能描述 此Socket通信模块旨在通过用户给定的IP地址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基于对话框的链接界面进行上传工作。

2.1 自定义数据类型-结构体、联合体、枚举2.1.1类型定义 2.1.1.1 XXXXEnum CClientDlg enum { IDD = IDD_CLIENT_DIALOG };AFX_DATA(CCLientDlg) 枚举CClient类型对象; CServer enum { IDD = IDD_SERVER_DIALOG };AFX_DATA(CServerDlg 枚举CSverver类型对象。 2.1.2常量定义 Client: #define IDD_CLIENT_DIALOG 102 #define IDR_MAINFRAME 128 #define IDC_IPADDRESS1 1000 #define IDC_EDIT_NPORT 1001 #define IDC_EDIT_FILE 1002 #define IDC_BUTTON_BROWSER 1003 #define IDC_PROGRESS1 1004 #define IDC_STATIC_STATE 1005

网络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xx学院综合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使用Altium Designer设计一个基于ENC28j60的网络通信模块。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1.一台计算机。 2.Altium Designer软件。 三、总体设计 (一)新建工程 (二)元件的制作 2.1.制作ENC28j60芯片的封状 2.2.制作HR911105模块的封装 (三)绘制电路原理图 3.1.系统供电电路 3.2.ENC28j60通信电路 3.3.HR911105网络接口电路

(四)电路原理图的后续操作 4.3.元件的标注 4.4.更改元器件的PCB封装 4.5.原理图的编译与查错 4.6.生成元器件报表 4.7.生成网络报表 (五)绘制PCB电路板 5.1.规划电路板 5.2.装入网络表和元件封装 5.3.元件的布局 5.4.自动布线 5.5.手工修改布线 (六)PCB设计的后续操作 6.1.重新定义电路板形状 6.2.覆铜 6.3.字符串信息整理 6.4.DRC检查 6.5.打印电路图 6.6.打印PDF文档 四、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

执行【File】|【New】|【Project】|【PCB Project】命令,新建一个空白的工程文件,并将其保存在网络通信文件夹下,重新命名为“ENC28j60.PrjPCB”。 执行【File】|【New】|【Schematic】命令,新建一个空白的原理图设计文件,命名为“ENC28j60.SchDoc”。 2.元件的制作 2.1 制作ENC28j60芯片的封状 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Library】|【Schematic Library】,新建库文件,命名为“ENC28j60.SchLib”并保存; ?执行菜单命令【Tools】|【New Componen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新建的元件命名为 ENC28j60; 图 2 添加元件 ?执行菜单命令【Place】|【Rectangle】在绘图区绘制一个大小合适的矩形; ?执行菜单命令【Place】|【Pin】放置管脚,ENC28j60 共有 28 个管脚。

(完整版)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 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 文) 题目基于单片机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的设计 教学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11级 姓名吴敏 指导教师贾俊霞 定稿日期:2014年4月25 日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 名吴敏 专业班 级 通信工程ZB821101 设计(论文) 题目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的设计 接受任务日期2013年12月18 日 完成任务 日期 2014年4月25日 指导教师(签名) 贾俊 霞 指导教师 单位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设计 (论 文 )内 容目标 内容: (1)针对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2)根据选择的器件设计外围电路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3)编写控制无线数据传输器件进行数据。 目标: (1)单片机系统:通过串口传输向上位机发送数据,同时,控制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2)外围电路: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和单片机之间的接口电路 (3)程序:编写单片机控制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实现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传输的程序

设计 (论 文 )要 求(1)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总体方案 (2)要求用AT98S51单片机设计软硬件 (3)信息的发射与接收,单片机具有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 参考资料 (1)《数据传输原理》清华大学通信教材编写小组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红外技术基础与应用》记红北京科技出版社 (3)《单片机原理及其嵌入式应用教程》王一怀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后发给学生,学生按此表要求开展毕业设计(论 文)工作。

通信电源风扇电路设计模块

通信电源风扇电路 设计规范 2000-12-30发布 2000-12-30实施深圳市华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邮电部标准《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设备进网质量认证检验实施细则》等系列标准编制而成。 本规范于2000年12月30日首次发布。 本规范起草单位:一次电源研究部、研究管理部技术管理处 本规范执笔人:史立生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史立生李洪文方旺林张强沈楚春 本规范标准化审查人:余海清 本规范批准人:方强 本规范修改记录:

更改信息登记表

目录 摘要 (1) 缩写词/关键词/解释 (1) 1.来源 (1) 2.适用范围 (1) 3.规范满足的技术指标(特征指标) (1) 4.详细电路图 (1) 5.工作原理简介 (1) 6.设计、调试要点 (1) 7.LC网络仿真设计 (1) 8.元器件明细表(详见附录) (1) 9.附录 (1) 附录1.元器件明细表 (1)

摘要 本规范介绍了公司20A/25A、50A、30A/50A、100A/100A-2、老200A、优化200A整流模块中的风扇电路,包括原理电路、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参数选择、设计注意事项、不同电路的特点等。用以指导相关产品风扇电路的设计。 缩写词/关键词/解释 FAN:风扇 1.来源 本规范中的电路来源于H1412Z/H2412Z、H1415Z、H2415Z、H141AZ、H241AZ、H141KZ、H241KZ产品的相关单板,已经在以上产品中得到的批量使用验证。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通信电源、电力操作电源、UPS等需要用风扇进行强迫冷却的场合. 3.规范满足的技术指标(特征指标) 风扇正常工作时,整流模块内部温度不超过规定限值。 风扇正常工作时,整流模块噪音不超过50dB。 风扇故障时,根据需要可提供故障报警。 4.详细电路图

通信管理机和IED通信规约及通信管理机通信程序模块设计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通信管理机和IED通信规约及通信管理机通信程序模块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设计内容与要求1.背景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普遍采用分布式的监视和控制系统。各类IED装置和通信管理机进行通信。通信管理机实现IED信息集结和控制命令的下达。 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一种重要的校验方式。编码简单且误判概率很低,在电力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用于实现IED和通信管理机的通信规约,规约采用召唤式应答规约,实现YC、YX、YK及SOE和越限信息的传送。用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校验。每个IED YC量≤12个,YX量≤20。设计IED的通信程序 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功能要求,确定传输的内容(命令)编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 帧结构。 2)设计出每一类信息的传送帧格式。 3)根据信息的传送重要性确定信息的传送原则。, 4)校验方式选用CRC-16校验方式。生成多项式g(x)=x16+x15+x5+1 5)设计通信管理机传输和接收数据的程序流程,并画出流程图。 6)设计CRC-16校验码生成和校验流程图。 7)撰写设计报告。 起止时间 2015 年 12 月 14 至 2015 年12月 25 日指导教师签名 2015 年12 月 20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 名 年月日学生签名 2015 年 12 月 20 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内容和设计思路 (4)

三、通信规约设计 (6) 四、程序流程图设计 (10) 五、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 一、前言 1、设计背景 电力系统:是由大量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负荷等设备有机的构成,由生产、传输、分配、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按照一定方式连接的整体。也即: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户五个部分构成。而本课程设计就是配电网系统里所研究的内容里的一个方面,即:站控通信规约和IED通信程序设计。 IED智能电子设备:由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成,完成特定的功能,能向外部装置发送信息,并能接受外部指令的装置。特征:微处理器和,具有通信接口,具有独立时钟。现代自动化系统普遍采用现场分布式的结构,IED设备是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实现现场信息的采集、命令执行、当地功能。 数据通信是各类智慧设备之间的通信,为了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和其它通信方式一样,应该在通信系统中规定一个统一的通信标准,即通信的内容是什么、如何通信、何时通信,都必须在通信的实体之间达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协议,这些协议就被称为通信协议,规约。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分为两层:变电站层和现场层。低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保护和监控合二为一,而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通信网路之间的通信规约和IED的信息采集和控制命令的下达,对于一个网络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网络若是通信规约出现了错误,将会混乱不堪。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设计用于通信管理机和IED通信的规约来熟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信息的通信方式的原理。通过对规约中队通信信息的流的帧结构和信息字(遥测信息字、遥信信息字、遥控信息字、SOE)的结构的设计、以及根据信息的传送重要性确定信息的传送原则、校验方式的选择和程序流程图的设计。

KQ-330载波模块与51系列单片机构建双向载波通信设计实现.doc

KQ-330载波模块与51系列单构建双向载波通信 KQ-330是单向接收模块,只能作接收解调。如果用同一单片机构建一套发送电路,则可节省成本,便于低价位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接收部分请参考KQ-330的资料,下面介绍用51系列单片机组成载波发送电路的软硬件设计方法。21B44HC 上图中,TVS1和TVS2瞬变抑制二级管,可用P6KE47V或 P6KE51V,视用户使用要求而定。 VAA可选5-18V,电压越高,输出功率越大,距离越远;单片机如采用89C51或89C2051等12 钟方式,则石英晶体宜采用22.1184MHz,如采用87LPC76系列或89C51X2系列用6 时钟方

式则可采用11.0592MHz。 发送“1”时产生122.8KHz频率方波,发送“0”时产生131.64KHz频率方波 以下是用89C2051单片机编制的300bps异步串行CDT发送程序,一个起始位,八个数据位,一个停止位。已在大量实际应用项目中运行, PIC,HT,EMC系列等单片机可采用7.3728M晶体一样可实现载波发送,以上晶体和外围套件我公司可提供。 ORG 0 JMP MAIN MAIN: CLR EA 关中断,进入发送状态, SETB P1.2 在发送所有数据时必须关闭所有中断。 MOV A , #0FFH 否则无法正确接收数据 CALL FSBY MOV R7, #3 LOP1: MOV A , #5AH CALL FSBY DJNZ R7 , LOP1 MOV R0 , #50H MOV R7 , #3 LOP2: MOV A , @R0 CALL FSBY INC R0 DJNZ R7 , LOP2 SETB EA 。。。。。。。。 。。。。。。。。。。 。。。。。。。。。

基于蓝牙芯片的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与开发

技术创新 《微计算机信息》(嵌入式与SOC)2009年第25卷第10-2期蓝牙技术应用 基于蓝牙芯片的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与开发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Based on Bluetooth Chip (重庆邮电大学)付蔚童世华唐铭王蓉 FU Wei TONG Shi-hua TANG Ming WANG Rong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BlueCore2-External蓝牙芯片、FB2520带通滤波器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LTCC陶瓷天线等设计了一款蓝牙无线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能够代替电缆,有效地应用于环境复杂多变的工业现场,实现现场设备、接入点、手操器等设备的无线通信。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无线通信模块运行稳定,工作可靠。 关键词:蓝牙;BlueCore2-External;无线通信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y a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BlueCore2-External Bluetooth chip,FB2520band-pass filter and balanced imbalance converters,LTCC ceramic antenna and so on,an industrial-grade Bluetoo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is designed.The commu-nications module can be used to instead of cable,effectively applied to complex and variable industrial field,realiz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mong field device,access point and Transcription Machine.The result of tests indicated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has been running steadily and working reliability. Key words:Bluetooth;BlueCore2-External;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文章编号:1008-0570(2009)10-2-0178-02 1引言 蓝牙技术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它工 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频段,采用跳频扩频技术,可以用 于近距离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设备以及移动设备之 间的网络互连,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实现灵活、安全、低成本、小 功耗的数据和语音通信,实现全方位的数据传输。 工业现场环境恶劣,有些地方工作人员甚至难以接近,特别 是一些工业环境禁止使用电缆(如超净或真空封闭的房间)或者 很难使用电缆来传送数据(如高速旋转的设备、高空设备、不适 于布线的强腐蚀恶劣环境),这时采用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代替 电缆来实现现场设备与监控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就能有效解决 上述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工业现场设备、接入点、手操器等设计 蓝牙无线通信模块,该模块具有体积小、完全嵌入蓝牙协议、性 能可靠和组网灵活等特点。验证了蓝牙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系 统的可行性。 2蓝牙模块的硬件设计 图1蓝牙模块硬件框图 蓝牙模块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BlueCore2-Ex- ternal(BC212015)蓝牙芯片、SST39VF800FLASH芯片、FB2520 带通滤波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LTCC陶瓷天线等。电源由配 套主设备引入,经过电源模块电平转换,为蓝牙主芯片、存储器、 带通滤波器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等提供所需的+3.3V和+1.8V 电源。下面将对各个模块分别介绍。 2.1BlueCore2芯片介绍 蓝牙模块采用了BlueCore2-External(BC212015)芯片, BlueCore2是英国CSR公司推出的一款工作在2.4GHz的ISM (工业、科学、医学)频段集成基带和射频的单芯片蓝牙芯片。 BlueCore2-External芯片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芯片内部主要 集成有32Kbyte片上RAM、DSP、MCU、射频前端以及各种I/O 口。各种I/O口包括SPI、UART、USB、PIO、PCM、I2C等接口。其 中SPI、UART、USB接口主要用来传输数据;I2C总线用于链接 EEPROM;PIO接口为可编程接口;PCM接口用来传输语音;在 BlueCore2中UART接口的最大传输数率为1.5Mbps,能够达到 蓝牙标准中规定的723.2kbps的数据传输数率。 2.2储存电路 由于蓝牙芯片并不自带协议栈,需要外拓一块Flash用来 储存协议栈和应用软件。本设计中选用了Silicon存储科技公司 (SST)的SST39VF系列中的一款,闪存型号为SST39VF800。 SST39VF800是SST多用途高精度CMOS闪存技术的成功典范, 它采用了分立门电路的元件设计方式和氧化通道喷射技术,使 得其存储可靠性大大提高,工艺和性能都远优于其它竞争对手。 此外SST还专门为便携式设备进行了SST39VF800的性能优 化,使得它在运行中的能耗更小,程序执行速度更快,更加适合便 携式设备使用。根据蓝牙协议栈的大小采用8Mbit的 SST39VF800,读取时间为70ns,工作电压为2.7~3.6V,为了适应 工业现场苛刻的要求选用了支持-20℃~+85℃工业级温度范围 的型号。 付蔚:助教 基金项目:基金申请人:王恒付蔚;项目名称:基于802.15.4 的测量与控制用无线通信模块;基金颁发部门:国家科学技术 部,国家863项目(2006AA040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