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基于目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指出本世纪中叶煤炭仍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论文分析了当前煤炭利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阐述了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煤炭燃前分选的必要性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坑口热—电联产是煤炭资源配置最优化、最经济和最清洁的能源战略。

关键词:洁净煤技术;坑口电站;选煤;脱硫降灰

1 背景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炭保有储量约一万亿吨,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储量有限。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约占70%,从资源量分析,煤炭具有中长期保证能力。

本世纪前二十年中国的能源结构将是多种能源的组合;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将加速发展,但份额(水电除外)不会很大;核能(裂变)乐观估计不超过5%,争议较大;电煤的需求量将会达到煤炭产量的70%以上,工业和民用液体、气体燃料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煤的转化;仍有相当大部分的化工原料来源于煤。因此,尽管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但根据中国的国情,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

未来20年我国不仅将遭遇十分严重的能源“瓶颈”,而且还将面临因煤炭非洁净利用而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形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洁净煤技术是解决中国能源的必然选择,突破“瓶颈”,解决矛盾的出路之一是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坑口热—电联产战略。

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CCT)名词源于美国,1980年列入能源词典,它是针对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的技术对策,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煤炭加工、转化、燃烧和污染控制技术的总称,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城。CCT 计划的目标是:确保可靠的电力供应、实现最低水平的污染物排放、实现煤的高

效能量转换和确保2010年商业应用的可靠性;CCT计划的意义:满足电力增长的需要和加强污染物(SOX、NOX、温室效应气体、其它有害气体、固体与液体废料以及其它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实施洁净煤技术是中国能源的战略选择,它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2)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3)提高利用效率。

洁净煤技术的构成:洁净开采技术、燃前加工与转化技术、燃中处理及集成技术和燃后处理技术。

洁净开采技术: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矿区和周边环境保护等;

燃前加工与转化技术:选煤、水煤浆、型煤、动力煤配煤;煤炭焦化、煤炭气化(含煤炭地下气化)、煤炭液化等;

燃中处理及集成技术:低污染燃烧、燃烧中固硫、流化床燃烧、循环流化床燃烧、增压流化床燃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多联产、燃料电池等技术。如:法国大型的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锅炉电站,锅炉效率90.5%,脱硫率93%,NOx排放低于250mg/Nm3。

燃后处理技术:烟气净化、灰渣处理等。如:静电除尘的除尘效率高达99.9%;电子束烟气脱硫率>90%。

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约占四分之一,仅次于石油,而在我国却占65%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煤炭都用来发电。截至2005年底,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08亿千瓦,其中,煤电机组占71%,燃煤发电量占79%。洁净煤技术在燃煤发电企业中的应用,对提高环境质量、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对于主要煤炭消费国来说,今后几十年内,从煤炭中提取的合成气体、液体和氢将是重要的长期能源供应来源。该报告预测说,到2030年,全球约72%的发电将使用洁净煤技术。美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一半以上的电力来自煤炭发电。因此,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据美国能源基金会的专家介绍,美国政府制定了“洁净煤发电计划”,其目的是到2018年使燃煤发电厂排放的硫、氮和汞减少近70%。2004年,美国能源部已选定8个项目作为该计划的支持对象。目前西方的能源公司最感兴趣的是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气化技术是将煤炭转化为清洁的燃气,再用于发电和其他用途。煤炭气化技术特别是“集成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今后会得到广泛应用,“集成气化联合循环”技术是把煤炭转化为燃气并经-过去污设备过滤后再使用,从而提高燃气的能效并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汞的排放量。目前美国已有7个大规模的煤炭气化项目在运营。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是我国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据统计,90%的二氧化硫、60%的氮氧化物和70%的粉尘,都是由于燃烧煤炭造成的。而通过洁净煤技术,一般可以除去烟气中92%以上的二氧化硫,9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99%以上的粉尘颗粒。

在脱硫方面,燃中处理是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就是把生石灰(CaCO3)磨成细粉,与炉膛中的煤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当锅炉工作时,炉膛内的煤粒和石灰粉上下翻滚,在温度为摄氏800度左右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内,这种技术可以除去煤炭中80%左右的硫,效果显著且成本相对较低。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在锅炉排放尾气端,安装一个特别的脱硫装置。在这个装置里,水雾状碱性的熟石灰水由上往下喷出,与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反应达到脱硫的目的。湿法脱硫不仅是一种高效的脱硫方式,可以除去尾气中95%的二氧化硫,而且生成的硫酸钙也能收集提纯,成为有用的化工原料。不过,这两种技术都有一定局限性。前者目前还不能适用大型电站锅炉,脱硫效率相对较低。而后者成本较大,不仅需要专门建设一个“洗涤器”,整个装置的运行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和电能。

在除硝方面,空气分段燃烧技术在国内已成功运用。它就是在燃烧初期阶段通过缺氧燃烧,煤炭中的氮元素会转化为无害的氮气,而不会变成氮氧化物。然后才在炉膛内补入氧气,使煤炭得到充分燃烧,藉此可以降低尾气中30%至40%的氮氧化物含量。目前这种方法已在苏州望亭电厂和镇江谏壁电厂成功应用,降低了40%的氮氧化物排放。上海外高桥电厂一台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还将在空气分段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控制。与空气分段燃烧技术有着除硝作用的是燃料

再燃技术。在炉膛上部注入天然气、石油气、超细煤粉甚至生物质,也可将氮氧化物分解成无害的氮气,这种方法正处于实验阶段,可以减少尾气中近70%的氮氧化物含量。脱硝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利用具有还原性的氨气与具有氧化性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最后得到无害的氮气。这种技术可以降低90%以上的氮氧化物含量,但非常昂贵,运用这种技术脱硝需要专门建造设备,尤其是采用昂贵的催化剂,投资成本大。而且催化装置一般三年内就要更换一次,维护费用也相当高。

静电除尘是目前利用最为广泛的除尘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除去烟气中95%的粉尘颗粒,但它对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就无法除去。湿法烟气脱硫可以去除这些细小烟尘,对于静电除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燃煤电站一般由备煤、蒸汽锅炉、发电机组、脱硫及烟气净化装置组成。煤质改善对电站生产能力、开工率与效率均有提高,降低发电成本,减少SO2和有毒痕量元素排放量。这方面的实例国内外都有。

燃煤技术方面超临界火电机组是常规蒸汽动力火电机组的自然发展和延伸。提高蒸汽初参数一直是提高这类火电厂效率的主要措施。当蒸汽压力提到高于22.1MPa时就称为超临界机组,如果蒸汽初压力超过27MPa,则称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中,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巳是火电结构中的主导机组或是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比例。超临界燃煤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减少使用量,由此产生的污染物也相对减少,从而达到了煤的高效洁净利用。亚临界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汽温度是摄氏540度左右,而目前超超临界燃煤技术产生的水蒸汽温度可以达到摄氏600度,在这种温度和压力下的水蒸汽通过蒸汽轮机,可以显著提高转换效率。以超临界化为特点的对火电结构的更新换代早在20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超临界化可以说是火电发展的一种模式,是被多国实践证明的成功模式。亚临界煤电转换效率一般达到36%至38%,超临界可提高近10%。未来的10至15年内,通过更优化的设计和新材料的运用,转换效率将达到近58%。如果全国燃煤电厂都采用该技术发电,每年可节约原煤2亿多吨。200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明确要求,在缺乏煤炭资源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规划建设发电煤耗不高于27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燃煤电站,这是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政策要求。因此,超超临界机组将会在东部得到快速发展。当然,这项燃煤技术是一项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的技术,国家需要结合国情逐步地积极开展起来。

2 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 1 国外洁净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6年3月美国率先推出“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DP)”,将有效地控制SOX、NOX、温室效应气体、其它有害气体、固体和液体废料以及其它污染排放物,示范计划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常压和增压流化床燃烧、燃料电池、磁流体、烟气燃气轮机);

(2)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装置(先进的烟气脱硫技术、先进的NOX 与SOX联合脱除系统、低NOX 燃烧器、催化和非催化脱除NOX 系统、燃气和煤的再燃技术、吸附射流系统);(3)煤炭加工成洁净能源技术(选煤、煤加工、温和气化、气化、液化); (4)工业应用(冶金、水泥及造纸行业控制硫、氮、灰尘排放和烟气回收洗涤等)。该计划已有13项取得初步商业化成果。

欧共体国家的“兆卡计划”正在研究开发的项目有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煤和生物质及废弃物联合气化(或燃烧),循环流化床燃烧,固体燃料气化与燃料电池联合循环技术等。

日本的“新阳光计划”和“21世纪煤炭技术战略”近年来开始较大幅度的增加煤炭的消费量,发展洁净煤技术成为热点。正在开发的项目包括:(1)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技术,如IGCC、CFBC和PFBC;(2)脱硫、脱氮技术,如先进的煤炭分选技术,氧燃烧技术,先进的废烟处理技术,先进的焦炭生产技术等;(3)煤炭转化技术,如煤炭直接液化,加氢气化,煤气化联合燃料电池和煤的热解等;

(4) 粉煤灰的有效利用技术。

2.2 国内洁净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围绕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减轻对环境污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转变,洁净煤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两

个根本转变的战略措施之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1995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洁净煤技术推广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并于1997年6月获国务院批准。

中国洁净煤技术计划框架涉及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包括十四项技术,即:煤炭分选、型煤、水煤浆;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增压流化床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烟气净化、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煤层甲烷的开发利用、煤矸石和煤泥水的综合利用、工业锅炉和窑炉。

煤炭加工——选煤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清洁煤生产技术,应当作为洁净煤技术全过程的一个基础,通过对原煤的分选,脱除大部分灰分和硫分,对不同质量的产品分别利用,对脱除的尾矿集中治理。但是,我国原煤入选比例较低,2005年我国原煤入选比例约30%,而动力煤入选比例约14%,发达国家原煤入选比例为60~100%。

国外选煤概况是:跳汰、重介、浮选等传统的选煤方法经过研究改进,向着大型、高效、自动化发展。近几年,美国、日本、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对煤炭的深度降灰脱硫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微细磁铁矿重介旋流器、静电选、高梯度磁选、浮选柱、油团选、选择性絮凝等。美国在微泡浮选柱和油团选方面已投入工业应用。在化学选煤和微生物脱硫方面,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也取得进展,但大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国内选煤概况是:我国动力煤的平均灰份在25~27%,硫份在0.95~1.0%。采用物理选煤方法,可降低60~80%的灰分和50~70%的黄铁矿硫。化学选煤实验研究表明:可将>90%的全硫(包括有机硫)和灰分脱除;微生物选煤实验研究表明:可脱除>80%的无机硫,>30%的有机硫,>90%的灰分。它们都是选煤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研究先进物理选煤方法的同时应加强化学脱硫和微生物脱硫的基础研究工作。近年来,国有大中型选煤厂的建设和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已由过去单纯的注重降灰转为降灰与脱硫并举及回收洗矸中的黄铁矿。选煤生产技术快速发展,如:直径为1400mm的大型三产品无压重介质旋流器、直径为6000mm

大型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和矮柱微泡浮选柱、FGX—48A型(处理能力为480t/h)大型复合式干选机等都已应用在工业生产并形成产业化。但选煤基础研究落后于生产的发展实际,目前需要研究的煤炭燃前加工科学问题主要有:重介质旋流器流场中的颗粒流体动力学、高效干法分选理论、微泡浮选机理、水煤浆制备过程的优化等。

煤炭转化——经过热加工或化学加工转变成新的物质(或热能)的各种工艺过程。煤炭液化技术对解决石油资源不足、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因此煤炭液化将作为煤炭高效洁净转化的新产业化技术得到重点发展。在连续装置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神华煤采用直接液化,油收率可达50~70%。煤炭气化是配合煤炭液化、化工合成、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发展多联产系统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研究或工业化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该重点研究开发具有国内知识产权的大型气流床气化技术。

在煤化工方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低温浆态床FT合成技术,已开始建设16万吨/年工业示范工厂。兖矿集团的低温浆态床FT合成技术,已建成5000吨油品/年中试装置,并正在进行100万吨/年的间接液化示范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在煤基多联产方面,我国企业也已开始积极推进。2005年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提出发展以发电为主的煤基多联产系统——“绿色煤电”,目标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以煤气化制氢和氢能发电为主、并进行CO2分离和处理的煤基能源系统。

煤炭转化过程使用选后精煤将有利于煤炭的燃烧和气化。对于气化,降灰可提高气化效率,减少灰渣排放。在化工合成中对原料煤气也有很高的要求,使用选后精煤气化,可以降低脱除原料气中硫化物的运行成本。

3 大型坑口电站的建设

洁净煤技术分燃前、燃中和燃后的技术,根据中国的国情最有效和经济的技术是燃前对煤炭的净化(成为洁净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坑口热—电联产电站——采用燃前两段高效干法选煤技术将是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配置最优

化的选择,煤炭不需远距离输送,在坑口就地把煤炭加工成低灰、低硫、高热值的煤粉供锅炉燃烧,发电输送,达到高效率、低污染、低成本的目的。将洁净能源输送给用户,而矿区不受污染。

大型坑口热—电联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即:高效采煤→高效干法选煤→粉碎<74μm(煤粉电厂必备环节)→摩擦电选→燃烧→热电联产。

坑口电站采用干法选煤,不用水,节省水资源和选后产品复杂庞大的脱水和煤泥水处理系统。在我国块煤(50~6mm)干法选煤技术有两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适用于分选各种煤种,分选密度宽( 1.3~2.2g/cm3),分选精度高(E= 0.05g/cm3左右);复合式干法选煤技术仅用于排矸和易选煤的分选。微粉煤干法分选技术即摩擦静电分选技术可生产低灰、低硫、高热值燃料,供电厂锅炉燃烧或炼铁高炉喷吹,或生产超低灰煤用来制备优质活性炭等炭素材料。摩擦电选的精煤质量可根据入选煤性质和电站锅炉的需求进行调整,技术上可达到:灰分≤ 8%,硫分<0.5%,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该技术适合新厂建设和老厂改造,若入选煤中含有机硫高(So, d>1%)时,则可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或烟气脱硫配合处理。

大型坑口电站采用燃前两段高效干法选煤技术是煤炭脱硫降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燃中加入固硫添加剂会影响燃煤的热值,增加煤耗,在高温下易于分解为二氧化硫。燃后烟气脱硫工艺的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费用高,根据我国600MKW广东省黄浦电厂近期新建进口的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装置,每年削减二氧化硫16770吨,工程预计投资2.97亿元,脱除一吨二氧化硫预计基建投资17,710元,产生的次石膏造成二次环境污染,而采用燃前两段高效干法选煤工艺脱除一吨二氧化硫基建投资仅1200元,约相当烟气脱硫工艺的1/15。虽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几次下达通知对全国燃用高硫煤的火电厂必须安装烟气脱硫装置,但是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而2005年SO2排放量达到2550万吨。煤炭经分选加工后可以脱除大量的灰分,一般情况下,煤的灰分或水分每降低1%,其燃煤低位发热量增加约0.37MJ/kg ,而燃煤低位发热量增加1MJ/kg , 发电煤耗约降低20g/KW?h , 厂用电率下降0.5%。

2003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3.91亿千瓦,人均仅0.3千瓦, 火电装机容量2.90亿千瓦,占总量的74.2%。2003年全年发电量为:19052.08亿千瓦?时, 火电占82.88%。至2020年我国必须新增5亿千瓦以上的发电装机容量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电力总装机容量达9亿千瓦,人均达0.6千瓦。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有70%以上是煤电,新增煤电装机容量至少需3.5亿千瓦。2020年我国将有70%以上煤炭产量供给火力发电,即大于15亿吨煤炭。

2002年美国发电煤耗占煤炭消费的91.83%,灰分﹤8%,2003年我国为

53.51%,灰分﹤28%。我国发电厂大多远离煤矿,供应电厂的煤炭是不经加工的原煤,需经长距离输送。现在铁路每年运煤大约8.5亿吨,运距平均为560公里,其中约5亿吨未经分选,含矸石0.75~1亿吨,浪费运力420~560亿吨公里,加剧了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

“西电东送”是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洁净能源送往东部,矿区无污染,也是我国煤炭能源布局的长远格局。实践证明:输电比输煤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低、建设周期短。以山西阳城电厂至江苏淮阴500千伏送电工程为例,工程建设1840公里,静态投资36亿元(1993年价),输电无需再进行投资。若以国标京九铁路估算,每公里投资1千万元,1840公里应至少投资184亿元,而煤炭运输的费用需另计算。

电站燃用洁净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着的,表现在:1.减少燃料消耗;2.降低烟气中的飞灰浓度,提高锅炉运营经济和安全性;3.减少SO2排放量;4.减少有毒痕量元素的排放;5.减少制粉系统的磨煤电耗。

应用洁净煤对电站运营的优越性表现在:煤质改善对电站生产能力、开工率与效率均有提高。降低了设备的磨损和烟气净化能力的要求,降低发电成本。

资料表明,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我国以能源的翻一番保证了经济的翻两番,能源的主体是煤炭。在新世纪的前20年,我国的基本情况还是要以能源的翻一番保证经济的翻两番。而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2006年上半年GDP的能耗不降反升,能源紧张形势进一步加剧,节能形势也变得更加严峻。

4.结论和建议

1. 21世纪前20 年中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目前我国煤炭开发和利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还很严重。

2. 实施洁净煤技术是中国能源的战略选择,它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2)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3)提高利用效率。

3. 实施中国洁净煤战略(即煤炭加工与转化)能够最经济、有效地解决煤炭利用中的低效率、高污染和替代石油的问题。为使煤炭工业适应国民经济的需求,国家应积极致力于中国洁净煤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煤炭加工与转化的迅速发展;

4. 进一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大型坑口热—电联产和高效干法选煤技术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进行工业示范,以达到我国煤炭能源清洁、高效、经济、稳定的供应。

参考文献

[1] 2003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能源报告编辑委员会.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2] 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历年环境状况公报.北京,1995—2005.

[3] 中国工程院.“十五”高技术产业发展咨询报告——先进能源技术领域. 2001.

[4] Maulbetsch J S. Progress and plans in IEC. In: Proceedings of 2nd Symposium o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Controls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s. Feb. 15-18, 1983. Denver, Colorado, 5-7.

[5] Joos D W, Morgan W E, Martinez A L. Economic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and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Design. In: Proceedings of 2nd Symposium o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Controls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s. Feb. 15-18, 1983.Denver, Colorado, 13-28.

[6] 郑楚光.洁净煤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1996.12.

[7] 孙学信.燃煤锅炉燃烧试验技术与方法.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 2002.1, P 410~412.

[8] 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中国西部煤炭的合理加工和利用,2002.

[9] 俞珠峰.洁净煤技术发展与应用.化工工业出版社2004.5.

[10] 陈清如. 中国洁净煤战略思考——洁净煤炭能源.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14卷. P 261~264.

[11] 陈清如.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坑口电站——燃前高效两段干法选煤,中国煤炭

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

目录 1 总论 (1) 1.1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 (1) 1.2工作制度 (1) 1.3矿区及厂址概况 (1) 1.4原料煤矿井概况 (1) 1.4.1交通位置 (1) 1.4.2 地形地貌 (1) 1.4.3 水系 (1) 1.4.4 气象 (2) 1.4.5 地震情况 (2) 1.4.6 工程地质概况 (2) 1.4.7 煤质特征 (2) 1.5选煤工艺 (3) 1.6产品品种和用途 (3) 1.7供水、供电 (3) 1.7.1 供水 (3) 1.7.2 供电 (4) 1.8选煤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2 选煤工艺 (6) 2.1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研究 (6) 2.1.1煤质资料的审查及分析 (7) 2.1.2两矿井原煤可选性研究及分组分级讨论 (14) 2.1.3 煤质资料综合校正 (21) 2.2选煤工艺的初定和技术经济比较 (27) 2.2.1 初步选定的方案分析 (27) 2.2.2 方案的预测 (28) 2.2.3 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39) 2.3选定流程的介绍及流程计算 (42) 2.3.1 三产品旋流器混合入选—粗煤泥回收—直接浮选联合工艺的论述 (42) 2.3.2 设计工艺流程的整体描述 (44) 2.4流程计算 (45) 2.4.1 数质量流程计算 (45) 2.4.2 介质流程计算 (45) 2.5设备选型及计算 (56) 2.5.1 选型与计算的原则和规定 (56) 2.5.2 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 (57) 2.6选煤工艺布置 (64) 2.6.1 总平面布置 (64) 2.6.2 原煤受煤 (64)

2.6.4 主厂房 (64) 2.6.5 产品仓 (66) 2.6.6 煤泥压滤车间 (66) 2.7生产技术检查 (66) 2.7.1检查的内容与项目 (66) 2.7.2 技术检查取样设置 (68) 2.7.3 检查室 (69) 3 建筑物和构筑物 (69) 3.1概述 (69) 3.2气象及地震资料 (69) 3.3工程地质概况 (70) 3.4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 (70) 3.4.1 设计遵循的有关国家标准 (70) 3.4.2 建筑设计 (70) 3.4.3 结构设计 (71) 4 给水排水 (71) 4.1给水水源 (71) 4.2用水量和水压 (71) 4.3给水系统 (71) 4.4排水 (72) 5 生产辅助设施 (72) 5.1机电修理车间 (72) 5.2介质制备车间 (73) 5.3压缩空气供应 (73) 6 电气 (73) 6.1供配电 (73) 6.1.1 电源及供电方式 (73) 6.1.2电力负荷 (74) 6.1.3 供配电系统 (74) 6.1.4 照明 (74) 6.1.5 防雷及接地 (74) 6.2集中控制及自动化系统 (75) 6.2.1 概况 (75) 6.2.2集中控制方式 (75) 6.2.3 自动化控制网络 (75) 6.2.4 控制系统及设备 (75) 6.2.5 自动化系统 (76) 6.3监测、保护、计量 (76) 6.3.1 检测装置 (76)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宁波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宁波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可以说,物业行业为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宁波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宁波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宁波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宁波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宁波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 宁波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 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宁波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及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二)、服务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尚佳,员工的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现状与高端物业相比仍有差距: 1、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园区除接管较早的新时代、聚金家园、慈溪清水湾和紫郡花

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万方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班)级:15计科升-1班 学号:1516353029 姓名:闫建勋 指导教师:马永强 完成日期:2015-12-1

摘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 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 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趋势、意见

Abstract Computer software is a computer system to perform a certain task required procedures, dat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it is the soul of computer system. Look from the function, the computer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software and support software basic software, it is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computing services. Therefore,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mo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knowledge inten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o pollution, high growth, high added value, high accel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and broa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erunner sex, strategical burgeoning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洁净煤技术发展综述

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 传统意义上的洁净煤技术主要是指煤炭的净化技术及一些加工转换技术,即煤炭的洗选、配煤、型煤以及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技术,国外煤炭的洗选及配煤技术相当成熟,已被广泛采用;目前意义上洁净煤技术是指高技术含量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煤炭的气化、液化、煤炭高效燃烧与发电技术等等。它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新技术的总称,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新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我国国情,洁净技术包括: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火力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 《洁净煤技术》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经国家科委与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技术刊物。主要刊载煤炭加工(洗选、型煤、水煤浆、配煤、煤泥利用),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流化床技术、粉煤燃烧、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矸石发电),煤炭转化(气化、液化、焦化、燃料电池),污染控制与废弃物管理(土地复垦、烟气净化、粉煤灰综合利用、矿井水处理、矿区污染治理)等洁净煤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国外技术动态和政策法规等文章。 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煤炭系统著名的技术类期刊。 《洁净煤技术》杂志社主营业务:①编辑、出版《洁净煤技术》期刊;编辑、出版书籍、增刊、专刊;②为矿山设备提供科学研究、设备选型、专题调研、专家咨询等咨询服务;为矿山设备、技术应用提供广告策划宣传、企业产品鉴定、推介(策划与发布)服务;③举办专业或专题技术培训、学术研讨会;承办、宣传、协办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相关领域展会;④承包各类系统数据集成信息化项目;承担循环经济、企业管理、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经济咨询业务;⑤承担煤炭企业技术咨询课题及技术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煤炭企业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等。 编辑本段技术工艺 洁净煤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直接烧煤洁净技术 这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①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主要是洗选、型煤加工和水煤浆技术。原煤洗选采用筛分、物理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小的是美的,大的是强的,两者差不多上不可缺少的。一个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源于那个国家中小企业的进展程度。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 1、中小企业差不多情形 截止2006年底,中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香港、台湾不包括在内),个体工商户口4242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其中95%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制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出口创汇占68、3%,上缴税收占48、2%,占社会销售额58、9%,解决了75%城镇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66%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差不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了40%的中间产品和配套服务。2004年近50%的高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 2、中小企业的作用 一是振兴区域经济,缓解区域经济进展不平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稳固进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中小企业满足了人民多种多样的需求,扩大了内需,增加了购买力,搞活了城乡市场,加快了生产力的进展。 三是中小企业的进展使产权分散化、社会化、普遍化,显现了大量创业者,增加了社会资本,提升了人的素养,开发了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四是中小企业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同样是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是中小企业的进展解决了众多工作岗位,缓解了社会的压力,为社会的稳固做出了奉献。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国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各种管理理论与学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到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多种管理理论与学派并存的局面,包括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管理学派、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及权变理论学派和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到的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在企业管理实践方面,20世纪30年代国外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和兼并、收购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更大的经济实力去占领市场,降低经营风险,到6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规模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随后,又在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子测量论文 题目: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研究开发,阐述了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对策。特别是由于测试技术的突破带来的电子测量仪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针对业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业界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标准.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测量仪器厂商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技术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LXI ATE 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虚拟技术总线接口技术VXI

目录 摘要................................................................................................I 前言 (1) 第一章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 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2) (一)总线接口技 术 (2) (二)软件平台技 术 (3) (三)专家系统技 术 (3) (四)虚拟测试技 术 (3) 第三章展望未来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

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支持7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著名的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度日本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兆日元。 在重视发展科技的印度,大数据技术也已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目前,不仅印度的小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市场淘金,一些外包行业巨头也开始进军大数据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预计,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到12亿美元,是当前规模的6倍,同时还是全球大数据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印度毫无疑问是美国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在数据开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个一站式政府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35508741.html,.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数据集中起来,包括全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 我国大数据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目前大数据企业所获融资数量不断上涨,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市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研究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有到无,克服了先天不足和发展基础薄弱的缺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现有阶段汇集民间资本、促进就业、加快城镇化脚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力量。 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一系列的体制和制度上的阻碍,这是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得重要推动力量

2.民营经济产业的分布趋势 业,特别是高附加值农业和采掘业转移的倾向,但还未形成气候。第二产业中的民营经济成分增长速度虽不算低,但比重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中国经济从低收入迅速转向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以及民营企业本身发展水平不高决定的。 第三产业中的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不高,注册资本金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投资人数和雇工人数所占比重则有所上升。 因此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不仅立足国内,而且已经走出国门。 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融资困难是目前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衡。目前我国民营经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票或者债券市场筹集资金。二是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主要服务于大企业。地方小银行数量少,存贷业务比例也比较低。三是融资成本过高,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无论通过贷款还是民间借贷融资,都要付出过高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沉重负担。 财税政策有差异,税费负担过重 一是税种过多税率过高,导致企业负担过重。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到25%,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税负,但企业所得税只是企业税费负担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另一个税负是增值税,企业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02这对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其获取的利润根本抵不了增值税,增值税税率依然偏高。同时小企业大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范畴,这导致一些小企业的实际税负高于一般纳税外费用支出税人。二是收费名目繁多,比较大,诸如城建费、教育附加费、防洪工程费、绿化费、环保费等,不胜枚举。据调查,有的民营企业每天要对付各种检查、摊派、罚款等事项,实际支出费用很多,而且收费缺乏明晰标准,随意性很大,民营企业的创业积极性受到打击。 政策支持不够,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国内外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叙述了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各行业模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强调指出了两个关键问题——模具材料和模具标准——是持续发展 模具技术的重大策略。中国模具技术,则是依据着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趋势, 转变着模具品牌产品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提高着模具设计水平,迎合着模具企 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也会进一步的推动着模具技术发展。 关键词:发展趋势、现状、模具技术、塑料模具、模具CAD/CAM Abstract:This paper was nar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It was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ll trade and professions on the mould and die.It was indicated emphatically two questions of the crux一一mould materials and mould standard——developing continuous ly the great tactics on the progress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China mol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ld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rket, the brand product change mould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die design,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the mould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一、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拄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发展与之相适应。目前,模具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模具标准件、软件、材料供应等服务模式更为人性化,为企业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服务模式开始出现,这无疑对模具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我国的模具品种仍然不丰富,模具行业的平衡发展亟需重视。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生产、研发和创新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10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均以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模具行业保持产销两旺、持续高速发展,模具产量、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中国的模具市场十分广阔,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和IT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对模具的需求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同时精良的模具制造装备为模具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2007年模具销售额870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21%,模具出口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5.7%,模具进口仍保持在20亿美元。数据显示着我国模具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朱孔村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石油”资源,如何利用好这种“新石油”资源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概括了当前国内外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大数据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数据;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1-0115-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Abstract: Data is the “new petroleum” re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new petroleum” resource needs the suppor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big data; current situation; trend 1 大数据技术概述 1.1大数据技术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社会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全球已经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数据处理的问题,人类需要不停的面对来自数据的挑战。为满足商业结构化数据存储的需求而产生了关系型数据库,为满足互联网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需求而产生了NoSQL技术,而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大型数据集分析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总体而言,其关键在于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维基百科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将大数据定义为一个超大的、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国际数据公司(IDC)给出的报告指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构架,以很经济的方式、以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1]。 少量的数据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呈现出一种规律和秩序。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最终为辅助决策服务。《大数据时代》的作者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指出大数据将带来巨大的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商业模式,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等各个层面。 1.2大数据发展历程 1.2.1萌芽阶段 20世纪90年代,“大数据”这个术语开始出现。1998年SGI首席科学家John Masey在USENIX大会上提出大数据的概念,他当时发表了一篇名为Big Data and the Next Wave of Infrastress的论文,使用了大数据来描述数据爆炸的现象。但是那时的大数据只表示“大量的数据或数据集”这样的字面含义,还没有涵盖到相关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等技术方法与特征内涵 1.2.2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是大数据的发展期,在这一阶段中大数据逐渐为学术界的研究者所关注,相关的定义、内涵、特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2003至2006年,Google 发布的GFS、MapReduce和BigTable三篇论文对大数据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6至2009年,大数据技术形成并行运算与分布式系统。2009年,Jeff Dean在BigTable基础上开发了Spanner数据库。随着数据挖掘理论和数据库技术的逐步成熟,一批商业智能工具和知识管理技术如数据仓库、专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开始被应用。 1.2.3成熟阶段 2011年至今,是大数据发展的成熟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大数据的认识从技术概念丰富到了信息资产与思维变革等多个维度,一些国家、社会组织、企业开始将大数据上升为 总第21卷233期大众科技Vol.21 No.1 2019年1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Jan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11-06 【作者简介】朱孔村(1985-),男,山东临沂人,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从事电子政务相关工作。 - 115 -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