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EE企业级应用架构

Java EE企业级应用架构
Java EE企业级应用架构

Java EE企业级应用架构

一.Java EE是什么?

Java EE(Java Enterprise Edition)是一种企业级应用的软件架构,同时是一种思想,一套规范。

二.Java EE的发展史

Java Enterprise Edition的发展不知不觉已经12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没留意,一开始,Java Enterprise Edition简称“J2EE”,直到版本5才改名为Java EE,而现在最新的版本则是Java EE 6。

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套Java EE规范?这些版本的差别是什么?

1.J2EE1.2的出现,主要是将之前各个单独的规范绑定到一起。

2.J2EE1.3,则是继续完善J2EE体系结构。

3.J2EE1.4,主要是加入了一个重要主题:Web Service

4.而Java EE 5,主题则是“简化”,简化之前复杂的J2EE思想,改善开发体验。

三.Java EE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1.Java EE解决什么问题?

从Java EE发展背景看,它与“分布式应用”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关系密不可分,而这两者也正是Java EE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分布式应用随着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逐渐开始普及。在90年代中,各种分布式应用标准逐渐诞生,如:OMG的CORBA,MS的DCOM等,而Sun在推出Java的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后,便以RMI作为通信基础构建了Java EE。我认为,Java EE最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布式应用”。而在接下来的竞争中,Java EE也不负所托,逐渐取代了CORBA,DCOM 的地位。

2.分布式应用与RPC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在聊到分布式应用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它。所谓RPC,就是远程调用一个服务,但效果和本地调用一样。在最初的时候,RPC很类似C语言的函数调用,但随着编程语言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面向对象和面向组件技术的广泛应用,便出现了“远程对象/方法调用”。所谓“远程对象/方法调用”其实就是把调用远程对象和本地对象的区别隐藏起来,让调用者可以像使用本地对象那样调用远程对象。从本质上说,最初的

RPC和后来的“远程对象/方法调用”稍有不同,在“远程对象/方法调用”中,被调的服务还需要考虑如:对象生命周期管理,事务处理……这些问题。但笼统地说,最初的RPC和“远程对象/方法调用”都称为:RPC,所以之前提到的如:DCOM,CORBA,JAVA的RMI,.NET 的Remoting都称为RPC。而我认为,RPC的本质就是:应用协议+ 传输协议。而各种不同的RPC实现之间的区别亦在此。

而所谓的“分布式应用”,实际上可以说是用RPC方式,把各个分布在不同机器的应用模块联合成一个系统。可以说RPC是“分布式应用”的基础,所以就有“以RMI作为通信基础构建了Java EE”这一说了。

四.Java EE体系结构

这里,我打算从分析“企业级应用”入手,并藉此逐步建立整个Java EE体系。

1.概述Java EE体系结构

为了有印象,我们先来个最简单Java EE架构图看看:

从上图看到,Java EE一般分为4层:

(1)客户端

(2)web层

(3)业务逻辑层

(4)企业信息层(EIS: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呵呵,不要以为Java EE只是描述服务端规范,实际上,它还是包含了一些客户端相关东东,比如:Applet...不过,Java EE的重点还是在服务端这方面,而本文重点也是介绍Java EE在服务端这方面的内容。

2.“企业级应用”分析

(1)分布式应用

首先从总的来看,一个“企业级应用”代表着,这个系统肯定是“非常大型的”,这么大型的系统,这么多的应用,是不可能把应用都部署在一台机器上的,所以“分布式应用”这个需求便顺理成章地出现。理想的“企业级应用”中,各种功能模块应该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

在需要某功能的时候,我们可以动态地进行调用。

(2)系统分层

企业应用中,业务的功能会非常复杂。此时,模块间的解耦以及系统的分层开始显得重要,解耦与分层会使得系统结构清晰,并且健壮。而传统的分层模式是一般是:接入层,逻辑层,数据层。

(3)异步

设计分布式应用时,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等待…..在企业级应用中,业务的处理时复杂的。如果把子模块部署到不同机器后,要处理一个业务,很可能需要到多台机器上进行调用;另外,子模块的运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等待”就出现了。由于你无法预计这个复杂的业务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完,所以,“异步”这个概念也顺理成章地被引入。(其实,这也体现了软件设计中“快慢分离”的原则)

(4)事务,安全

关于事务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安全,一般指对某个模块的授权,身份验证等等,在企业级应用中,安全绝对是重要的一块。

(5)Java EE平台与其他已有资源、服务、系统的整合

在Java EE出来之前,很多公司很可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EIS),显然,和这些已有的系统整合,在企业级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3.Java EE体系结构详述

OK,现在让我们来逐步了解,Java EE每个部件的作用吧。

(1)Servlet,JSP

JSP,Servlet同属“web层”,并都属于“动态网页技术”。所谓“动态网页技术”和传统的“静态网页技术”不一样,传统的“静态网页技术”说白就是把做好的html文件直接上传到服务器并直接供客户浏览,而“动态网页技术”则是每次都根据用户请求,动态生成响应页面并返回。“动态网页技术”的好处不言自明,无论从灵活性,数据保密性…等方面说都是“静态网页”所无法媲美的。但“动态网页技术”也是有缺点的,就是相对较慢,现在的解决方案一般是:把“动态网页”中相对固定的部分做缓存,即所谓“静态页面”。(额.…..“静态网页”和“静态页面”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静态页面,但思想上却有很大区别。而现在的程序员一般会对“静态”这个词赋予一个新的含义:“缓存”)

【1】Servlet

Servlet实际上就是按照Servlet规范编写的一个java类,与传统的命令行启动的Java应用程序不同,Servlet位于Web服务器内部,并由Web服务器加载并调用。

【2】JSP

JSP全称是:JavaServer Page。这项技术的推出目的其实很简单,为了弥补Servlet一个很重要的缺陷:“麻烦”。

先看看Servlet到底什么地方让人觉得麻烦,下面是一个Servlet处理Get请求例子:

从上面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已经发现问题了,Servlet主要是把动态内容混合到静态内容中以产生html,这导致Servlet代码中将会输出大量的html标识,哇,地狱,简直就是地狱,同时,这也非常不利于程序员和UI美工的配合(不要指望美工人员会和你一起写html标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JSP诞生了。

JSP是一种建立在Servlet规范之上的动态网页技术,通常做法是:在html页面中嵌入JSP标记和脚本代码。JSP把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的分离,实现了内容和表示的分离。

【3】Servlet与JSP的关系

上图描述得比较清楚了,JSP文件先是转换为Servlet类,然后编译,并启动Servlet实例响应客户端请求。为什么说JSP是建立在Servlet上的动态网页技术,从这里可以看出来。

Web层主要就是JSP以及Sevlet这两项技术。

(2)EJB(Enterprise JavaBean)

之前说过,分布式应用是Java EE一个基础的需求,额……那在不同机器上的“分布式”的应用到底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呢?答案就是:EJB。EJB属于业务逻辑层上的东东。所谓Bean,其实是“组件”的意思。EJB可以让你像搭积木一样,通过本地/分布式调用组装不同应用到大型应用中,使你能集中精力来处理企业的业务逻辑,而像事务、网络、安全等等这些底层服务则统统留给EJB服务器开发商来解决。

利用基于组件的开发,可以把代码重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利用面向对象开发,重用的是类,而基于组件时,重用的则是更大的功能块。

【1】EJB vs Java Bean

我个人认为,Java Bean相当于是数据存储类(不涉及具体业务逻辑),专门用来存数数据,提供getter,setter方法,并且在JVM上可直接运行。EJB则相当于一个功能模块,提供业务逻辑的服务,而运行时,则需要EJB容器的帮助。

EJB是业务逻辑层最重要的技术哦!

(3)Container(容器)

Container这个概念经常在Java EE中出现,所谓Container,在Java EE 5 Tutorial中有这样一段解释:“Containers are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component and the low-level platform-specific functionality that supports the component.”,而Container的作用,我个人的认为是: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环境,使其可以不必须关注某些问题,如:系统环境变量,事务,生命周期…….通俗地说,Container就像“秘书”,帮“应用程序”管理着各种杂乱的问题,为其提供运行时支持。

其中,Java EE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容器:Web容器和EJB容器

【1】Web容器

Web容器是用于托管“Web应用程序”的J2EE容器,主要负责管理“Servlet”和“JSP”运行。

【2】Servlet容器

其实,上图中的Servlet指的就是Servlet容器。而Servlet的设计初衷,实际是基于线程池的更好的线程容器,见下图:

【3】EJB容器

EJB容器主要负责管理“EJB”的运行。

而EJB的设计实际上是基于对象池的思想,你可以认为EJB=对象池+远程对象池。见下图:

【4】Servlet与EJB

其实,根据Servlet和EJB的设计初衷,我们已经可以看出Java EE对两者角色的定义了。线程的本质决定了Servlet只适合一些比较简单的轻量级应用;一旦问题复杂了,最好的就是使用EJB。

(4)RMI

RMI全称:Java Remote Method Invocation,就是利用Java对象序列化的机制,实现远程类对象的实例化以及调用的方法。

RMI在Java EE中的主要是负责解决通信问题,特别是不同的EJB容器之间的通信。大家知道,在分布式应用中,各个功能模块(EJB)之间通信需要有统一的RPC协议,否则没法通信,而RMI就是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1】RMI 与CORB

可以说,RMI就是CORBA的Java版实现。

【2】再谈“远程调用”

现在主流的远程调用方式,不管是com/com+,soap,webservice,rmi,.net remoting,说白了都一样的,就是序列化,网络传输,反序列化。

序列化方式:同种runtime的,可以native的二进制序列化,序列化的效率高。文本的序列化(xml/json/自定义格式)的方式,可以跨平台和语言,一般基于中间类型。但此序列化方式的效率低,数据量也偏大。

网络传输:则可以使socket/http或是自定义协议的。socket数据冗余最小,效率最高。RMI 其实是socket上的自定义协议。http要走http的报文,文本的方式最合适,实现最简单,开发和部署方便。

(5)JMS

JMS:Java Message Service。JMS提供一种消息机制,主要作用是提供异步通信的支持,是Java EE的重要基础模块。值得注意,异步通信,一般都采用消息机制,这种情况在Windows 中最常见。

(6)JTA

JTA:Java Transaction API,主要提供事务服务和分布式事务管理功能,保证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是Java EE的重要的基础模块。

(7)JAAS

JAAS:Java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Service(Java认证于授权服务),提供了对Java 组件的安全保护,如哪些Servelt,JSP能被哪些用户访问,哪些EJB能被调用等。但需要注意的是,JAAS只提供了对JAVAEE组件的保护,对于企业应用业务的权限,它是做不到的。(8)Connector

Connector主要作用就是把其他已有的资源、服务、系统整合到Java EE系统中。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和Java EE平台会定义不同的协议,而Connector就是指这些协议的实现。

至此为止,Java EE的核心模块介绍完毕,让我们来看看J2EE 1.3的架构图(当时的J2EE架构还是比较简单的):

4.J2EE 1.4 以及Java EE 5体系结构

(1)J2EE 1.4 体系结构

J2EE 1.4加入了一个重要的主题:“Web Service”,包括:JAX-RPC,SAAJ,Web Srvcs,JAXR 都属于这一块的东西。

(2)Java EE 5体系结构

关于Java EE 5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Java EE Tutorial 5》。

后记

这篇文章写了我3天,同时也翻了N多资料,希望本文确实对各位初学者有所帮助,同时本文包含很多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指出:>

关于Java EE 5,如果后续有时间我会继续整理。

重要参考资料

【1】《JAVA EE 5 的发展史》

【2】《Java程序员上班那点儿事》

【3】《Java EE Tutorial 5》

【4】《J2EE到底是什么?》

基于云架构的4A系统在移动业务支撑网中的应用

基于云架构的4A系统在移动业务支撑网中的应用 摘要:首先分析了基于云架构的业务支撑网技术方案及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目前云安全的常用技术,提出了云架构4A认证系统和移动业务支撑网相结合的云安全技术方案以及实现流程,总结了这种方案的优点。 关键词:云计算;4A系统;业务支撑网 1 云计算现状 云计算[1]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云计算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也不容忽视:2011年4月22日,Amazon的云计算服务器再次出现大面积的岩机;2009年2月24日,Google Mail邮箱爆发全球性故障,服务中断长达4小时;同年3月17

日,Microsoft的云计算平台Azure停止运行约22小时;众多的案例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安全的思考,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云计算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势在必行。

2 基于云架构的业务支撑网技术方案 目前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包括BOSS系统、经营分析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等子系统,云架构的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平台,通过采用iaas私有云技术,把BOSS系统的众多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等设备组成“云端”基础设施服务提供给维护人员[2]。并将CPU计算能力、内存、I/O设备和存储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为BOSS业务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服务。经营分析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则通过采用SaaS技术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业务支撑网云平台上,营业厅、客服、渠道、市场部门的营业人员、客服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及集团客户经理等用户根据需求通过互联网使用软件服务[3]。 这种模式在为业务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业务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不容忽视。采用传统4A系统和业务支撑系统相结合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但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账号管理变更频繁,每天营业员、集团客户的权限都有大量的变更需求,不能建立岗位权限互斥的安全模型。(2)随着业务支撑网内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各自独立的缺乏关联分析(以自然人为核心进行关联的统一集中的系统登录、登出、正常维护、异常操作)

企业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结构图

--WORD格式--可编辑-- 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体系表 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的编排结构 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结构图,如图所示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一览表,见表 A.1 。 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 1 标准化 2 经济 3 安全 4 环境 5 质量 6 计量 7 电力建设 8 电力生产 9 信息化10 其他 1.1标准 2.1经济 3.1安全 4.1环境 5.1质量 6.1计量 7.1 电力建设 8.1 电力生产 9.1信息化10.1其他化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 1.2标准 2.2经济 3.2安全 4.2环境 5.2质量 6.2计量 7.2 电力建设 8.2 电力生产 9.2信息化10.2其他化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 1.3标准 2.3经济 3.3安全 4.3环境 5.3质量 6.3计量 7.3 电力建设 8.3 电力生产 9.3信息化10.3其他化行政行政规行政规行政规行政规行政规行政规章行政规章行政规章行政规章 规章章章章章章7.4 电力建设8.4 电力生产9.4信息化10.4其他1.4标准 2.4经济 3.4安全 4.4环境 5.4质量 6.4计量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规范性文化规范化规范规范性规范性规范性规范性7.5 电力建设8.5 电力生产件件 性文件性文件文件文件文件文件方针政策文方针政策文9.5信息化10.5其他1.5标准 2.5经济 3.5安全 4.5环境 5.5质量 6.5计量件件方针政策方针政策化方针方针政方针政方针政方针政方针政文件文件 政策文策文件策文件策文件策文件策文件 件 图 A.1 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结构图

完整的项目总结报告

完整的项目总结报告 篇一:建筑工程竣工总结报告全 石家庄通用航空产业制造基地 533号试飞检测综合厂房工程 竣 工 报 告 河北科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533号试飞检测综合厂房工程 竣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由我单位承建的533号试飞检测综合厂房工程自从XX年4月10日开工以来,经过三年多的精心施工,在质监站、设计、勘察、建设、监理单位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下现已完成了该工程,现我代表施工单位就工程的施工情况,向各位领导和验收专家组作简要汇报: 1.工程概况 总体概况 533号试飞检测综合厂房工程位于石家庄市东南部栾城县城西北新厂区内,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南附楼层数

为二层,北附楼层数为一层。建筑面积为 6295 m。 建设单位: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质监单位:栾城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设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勘察设计院 监理单位:河北冀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河北科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结构设计概况 结构概况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采用独立混凝土基础,基础垫层为100厚C15素混凝土,主体结构为C30混凝土,砌体采用MU10页岩多孔砖,水泥砂浆砌筑。 2 2.工程施工情况 本工程从XX年4月 10日开工,XX年6月5日基础完成,并于6月8日通过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核定等级合格。于XX年5月5日主体封项,并经业主、设计、质监、监理、施工等单位于11月30共同 验收,核定主体分部工程为合格,通过项目部全体职工的精心施工,工程于XX年11月30日顺利竣工,并于12月20日经业主、监理、施工等单位进行竣工初验。 该工程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全体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心组织施工,按设计文件和现行的标准、规范来约束自己的

Android移动应用架构设计

Android 移动应用架构设计

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及编写原生Android 代码的技能不断提升,我们开始思索如何去解锁移动应用新架构,也就是Growth 5.0。 我们尝试使用了Kotlin + React Native + Dore + WebView 搭建了一个简单的Android 移动应用模板。为了尝试解决Growth 3.0+ 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启动速度慢、架构复杂等等的问题。 作为Architecture 练习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将采用规范一些的叙述方式来展开。 1.业务架构 2.技术远景 3.方案对比 4.架构设计方案 5.持续集成设计 6.测试策略 7.架构实施 即下图:

技术架构设计之路 业务架构 技术是为了解决业务的问题而产生的。 脱离了业务,技术就没有了存在的前提。脱离了业务的架构不叫“架构”,而叫刷流氓,又或者是画大饼。业务由于其本身拥有其特定的技术场景,往往是对技术决策影响最大的部分。 因此,开始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些业务,这里以Growth 为例。 Growth 的价值定位是:带你成为顶尖开发者。

复杂一点的说明就是:Growth提供编程学习服务使用Web开发路线帮助新手Web 程序员解决Web 学习路径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下,更复杂一些的说明(电梯演讲): 在原有的业务架构下,我们拥有Growth、探索、社区、练习四个核心业务,以及用户中心的功能。 o Growth(首页),即带有详细介绍的Web 应用的生命周期,能帮助开发者理解Web 应用的构建流程。

o探索,以辅助开发者了解Web 应用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常用工具、练手项目、技能测验、读书路线等等。 o练习,通过这些练习项目,来帮助开发者更好的掌握知识。 o社区,一个简易的论坛。 o用户中心,一些用户的收藏数据、应用相关的设置等等。 这就是业务上的主要架构,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技术上的事务。 技术远景 远景,即想象中未来的远大景象。技术远景,即想象中未来的技术方面的远大景象。 在上一节中,我们介绍的是项目的业务远景。而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在一个项目里,我们也已经创建自己的技术远景。一来,我们可以创建出可持续演进的架构;二来,可以满足个人的技能需求。 以Growth 为例,我的最基本的技术需求是:提升自身的能力。然后才是一个跨平台的技术设施——减少构建时间。 从Growth 1.0、Growth 2.0 采用的Ionic,到Growth 3.0 采用的React Native,它都优先采用新的技术来帮助自己成长,并使用了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框架。而这几个不同的版本里,也拥有其对应的不同技术问题 o Growth 1.0 主要是Angular 1.x 的跳崖式升级,使之变成不可维护的系统。 o Growth 2.0 则是Angular 2.x 那庞大的构建体积,带来了启动时间慢的问题。 o Growth 3.0 则是,React Native 生成的 index.android.bundle 文件有3.1M,这个体积相当的大,以至于即使在高通的骁龙835 处理器上,也需要4~5 秒的打开时间。

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

GB/T 15496-2003(2003-09-15发布,2003-10-01实施)代替 GB/T 15496-1995 前言 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是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代替GB/T 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本标准在修门"过程中考虑了与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的有关要求,以便企业在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时能够更好地与这些管理体系相结合。 本标准包括了企业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和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与GB/T 15496-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标准名称的变化 将原标准名称《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更改为《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b) 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第4章将原标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改为“企业标准化工 作的基本要求”,并增加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和“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三条要求: ——第5章“企业标准体系”是原标准的第7章,增加了“图1 企业标准 体系组成形式”;在5.2中增加了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的要求; ——增加了第6章“机构、人员及培训”,将原标准第12章中的培训内容移到第6章中。删去了“企业标准化专兼职机构设置形式内容; ——增加了第8章“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和规划、计划”,这是将原标准第12章中的相关内容调整而来; ——增加了第9章“企业标准化信息”一章,并增加了“标准的网络服务系统”等内容; ——删去原标准的附录A,并将其有关内容制定为单独的标准——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尔集团、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分局、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华南、陈渭、高清火、张庆华、宋丰华、刘晓刚、赵祖明、吴楠、杨敏强、贾自力、徐新忠。 本标准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项目阶段总结框架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 定义 (1) 1.4 参考资料 (1) 2实际开发结果 (1) 2.1 产品 (1) 2.2 主要功能和性能 (1) 2.3 基本流程 (1) 2.4 进度 (1) 2.5 费用 (2) 3开发工作评价 (2) 3.1 对生产效率的评价 (2) 3.2 对产品质量的评价 (2) 3.3 对技术方法的评价 (2) 3.4 出错原因的分析 (2) 4经验与教训 (2)

项目阶段性总结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阅读范围。 1.2背景 说明: a.本项目的名称和所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此软件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安装此软件的计算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已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所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实际开发结果 2.1产品 说明最终制成的产品,包括: a.程序系统中各个程序的名字,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千字节为单位的各个程序的程序量、存储媒体的形式和数量; b.程序系统共有哪几个版本,各自的版本号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c.每个文件的名称; d.所建立的每个数据库。 如果开发中制订过配置管理计划,要同这个计划相比较。 2.2主要功能和性能 逐项列出本软件产品所实际具有的主要功能和性能,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功能需求说明书的有关内容,说明原定的开发目标是达到了、未完全达到、或超过了。 2.3基本流程 用图给出本程序系统的实际的基本的处理流程。 2.4进度 列出原定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明确说明,实际进度是提前了、还是延迟

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历史上著名的统计学家蒲丰(Buffon)和皮尔逊(Pearson)曾进行过大量抛硬币的试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总次数出现正面次数出现正面的频率 德-摩根 2048 1061 0.5181 蒲丰 4040 2048 0.5069 皮尔逊 12000 6019 0.5016 皮尔逊 24000 12012 0.5005 可见出现正面的频率总是在0.5附近摆动。并且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它会逐渐稳定于0.5这个数字。 人们发现在做大量重复随机实验时,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的频率就会在一个固定数的附件摆动,有一定的稳定性。A.H.柯尔莫哥洛夫在1933年给出了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每个中小学生都对投硬币实验十分感兴趣,有着亲手尝试的愿望,但是苦于实验的枯燥性和耗时性,亲手实验的愿望未能如愿。 自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开始数学实验以来,数学实验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是可以借助计算机去探索和发现的。近十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的数学实验教材和一些好的数学实验范例,但是这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如mathematica编程,matlab编程等,才能实现人机对话,因此数学实验只能在具有一定数学知识和较高计算机编程能力的特定人群中使用,不能“飞入寻常巷陌家”。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多种学科和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为工具,通过虚拟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的一门综合技术。计算机仿真(模拟)早期称为蒙特卡洛方法,是一门利用随机试验解决随机问题的方法。其原理可追溯到1773年法国数学家G.L.L.Buffon为估计圆周率值所进行的物理实验。现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船舶工程、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军事模拟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一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研究目的 研发《单机版投硬币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光盘储存,携带方便,能在PC机上实验,并给出统计数据,用以说明:实验总次数越多,就越能说明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合理性。 (三)研究意义 (1)研发的《单机版投硬币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不要求实验操作者具备任何计算机编程能力,真正做到了数学实验“飞入寻常巷陌家”。 (2)研发的《单机版投硬币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可作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中学)课程的配套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发表了1篇科研论文《经典概率事件的计算机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拟刊发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CN43—1453/Z,ISSN167—0313)2012年第3期,2012年6月出刊,论文版面费400元已于2011年12月汇出。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五日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电子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表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过程 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高新区等区域内企业的调查分析,电子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产品装配、电子工艺操作、电子生产管理等为主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以生产质检、产品维修为主的产品检测维护岗位群和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售后服务

为主的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岗位群。 课程体系的建构:结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学交替、产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项目化课程,构建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 (一)微控制器应用系统开发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能力为本,工学结合,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本课程的设计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兼顾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项目内容的选择以实际应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参照电子产品装接工、维修电工、微控制器设计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七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选取与整合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前言 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是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代替GB/T 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考虑了与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的有关要求,以便企业在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时能够更好地与这些管理体系相结合。 本标准包括了企业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和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与GB/T 15496-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标准名称的变化 将原标准名称《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更改为《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b) 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第4章将原标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改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增加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和“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三条要求: ——第5章“企业标准体系”是原标准的第7章,增加了“图1 企业标准体系组成形式”;在5.2中增加了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的要求; ——增加了第6章“机构、人员及培训”,将原标准第12章中的培训内容移到第6章中。删去了“企业标准化专兼职机构设置形式内容; ——增加了第8章“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和规划、计划”,这是将原标准第12章中的相关内容调整而来; ——增加了第9章“企业标准化信息”一章,并增加了“标准的网络服务系统”等内容; ——删去原标准的附录A,并将其有关内容制定为单独的标准——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尔集团、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分局、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华南、陈渭、高清火、张庆华、宋丰华、刘晓刚、赵祖明、吴楠、杨敏强、贾自力、徐新忠。 本标准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浅谈移动应用软件的架构

浅谈移动应用软件的架构 16软工吴文超 1.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是指在一定的设计原则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组成系统的各部分进行搭配和安排,形成系统的多个结构而组成架构,它包括该系统的各个组件,组件的外部可见属性及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组件的外部可见属性是指其他组件对该组件所做的假设。软件架构设计就是从宏观上说明一套软件系统的组成与特性。软件架构设计是一系列有层次的决策,比如:功能与展现的决策;技术架构的决策;自主研发还是合作;商业软件还是开源软件。 2.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架构? 2.1软件架构的目的 对于外包业务类型的项目,软件架构设计的目的与产品类型的项目有所不同,在这里主要讨论外包类型项目的软件架构设计目的。 1、为大规模开发提供基础和规范,并提供可重用的资产,软件系统 的大规模开发,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和遵循一定的规范,这既是软件工程本身的要求,也是客户的要求。架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公共部分抽象提取出来,形成公共类和工具类,以达到重用的目的。 2、一定程度上缩短项目的周期,利用软件架构提供的框架或重用组 件,缩短项目开发的周期。 3、降低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大量的重用和抽象,可以提取出一些开 发人员不用关心的公共部分,这样便可以使开发人员仅仅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从而减少了很多工作量,提高了开发效率。 4、提高产品的质量,好的软件架构设计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特别是 对于客户常常提出的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 与其他复杂结构一样,软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不考虑关键情况,不考虑通用问题的设计,或者不考虑关键决策的长期后果,都将置

应用于险地。现代工具和平台有助于简化搭建应用的任务,但是他们并不能代替针对特定情景和需求的细心应用设计。质量低下的架构带来的风险包括不稳定的软件,无法支持现有或者将来的业务需求,或者难以在生产环境中进行部署和管理。 系统设计应当考虑用户,系统本身(IT基础设施),以及业务目标。在每个方面,都该描绘出关键性案例,并以此找出重要的质量属性(比如,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以及重点满足或忽视的方面。可能的话,最好找到衡量在不同方面成功的方法和指标。 用户,业务,以及系统目标有关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可能相互矛盾,因此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妥协也是经常地事情。比如说,一个解决方案的用户体验大都关乎业务和IT基础设施上的一个功能,其中任何一个改变了也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同样的,用户体验的改变也会极大影响业务和IT底层设施需求。性能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用户和业务目标,但是系统管理员可能无法为了百分百满足用户一次性投资那么多到硬件上,刚开始可能就是80%差不多。 架构关注于应用内的关键元素和组件彼此之间的调用和交互。单个组件的数据结构,算法或者实现细节是设计的事情。架构和设计的关注点通常相互覆盖。与其硬性区别架构和设计,不如索性放在一起考虑。一些场合下,架构用的多一些。另外一些场合下,就更在乎设计上与架构有关的事情。考虑以下有关软件架构的high-level关注点:用户如何使用本应用?如

(技术规范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讲稿)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一、概述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依据1.从标准化发展阶段看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a)第一阶段1949~1979年主要搞技术标准 b)第二阶段~1981年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1986年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c)第三阶段~2004.2. 体系 2.从企业标准化实践看,最重要的是技术标准。 二、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1.没有矛盾相辅相成 (1)GB/T15497前言考虑了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的要求(P226第7行) (2)GB/T15497第5章 5.1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中都应严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5.4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19001对技术文件内容的要求。 5.5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28001和GB/T24001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对应关系 3.管理标准有质量方面的要求,还有能源、健康、职业安全、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 所以,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仅仅是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 4.质量程序文件——质量管理标准 作业规范——技术标准 质量手册——企业方针目标、企业标准化法规、企业 适用的国家法规 表格、报告、记录、单据——工作标准的一部分 三、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两项工作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性文件)做支撑,质量管理体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企业适用

iOS移动平台架构设计说明

低耦合企业级系统架构设计 我们往往称JavaEE或.Net 开发的产品为“系统”,而移动平台(主要是:Android、iOS和Window Phone)开发的产品为“应用”。“系统”比较复杂,需要架构设计,而“应用”相对比较简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考虑架构问题呢?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企业级系统架构设计。软件设计的原则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层次划分方式,这些层次之间是松耦合的,层次的部是高聚的。降低耦合是软件设计的目标,能够设计出低耦合的系统,就意味着我们的系统具有“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通用低耦合 JavaEE和.Net企业级系统架构图。 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组件集合,用户通过这一层向系统提交请求或发出指令,系统通过这一层接收用户请求或指令,然后,将指令消化吸收后调用下一层,再将调用的结果展现到这一层。表示层应该是轻薄的不应该具有业务逻辑。 业务层是系统的核心业务处理层,负责接收表示层的指令和数据,消化吸收后,进行组织业务逻辑的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数据持久层是服务层用于访问数据库层,从设计规上讲为了降低耦合度,服务层不应该具有访问数据库的代码,访问数据库的代码应该放到数据持久层中。 信息系统层,是系统的数据来源,可以是数据库、文件、遗留系统和网络数据。 移动平台的分层架构设计

移动平台的应用是缩小版本的系统,它也需要架构设计,但并非所有的应用都一定基于通用低耦合企业级系统架构,一般而言主要是涉及信息处理的应用才使用这种架构设计模式,例如:一些游戏有自己的游戏引擎,引擎也属于架构设计。iOS平台一般信息处理应用分层架构设计图。 表示层,iOS中的表示层是由UIKit Framework构成的,它包括我们前面学习的视图、控制器、控件和事件处理等容; 业务逻辑层,采用什么框架要据具体的业务而定,但一般是具有一定业务处理功能的Objective-C和C++封装的类,或者是C封装的函数。中国返利网www.chinafanli. 艺尚网www.artzhu. 数据持久层,提供本地或网络数据访问,它可能是访问SQLite数据API函数,也可能是CoreData技术,或是访问文件的NSFileManager,或是网络通信等技术,采用什么方式要看信息系统层是什么。 信息系统层,就iOS而言它的信息来源分为:本地和网络。本地数据可以放入文件中也可以放在数据库中,目前iOS 本地数据库采用SQLite3。网络可以是某个云服务,也可以是一般的Web服务。 基于同一工程的分层 架构对于我们iPhone和iPad开发有着很现实的意义。如果我们要编写一个基于iOS(iPhone和iPad两个平台)“My 备忘录”应用,它具有:增加、删除和查询备忘录的基本功能,“备忘录”应用用例图,分层设计之后,表示层可以有不同iPhone版和iPad版本,而且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信息系统层都可以公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工作量,这就是分层设计的好处。

项目总结报告范文

项目总结报告范文(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在山大实习生活就结束了 四周的时间能够和山大的同学一起工作、学习、生活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同时也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从事软件开发感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我们还是和山大大三的学生一起,在初来时自己就有一些不自信,但随着项目的进展,我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目标,虽然自己与好的同学还有差距,这也给了我很大压力,但是我相信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所以整个实训过程中我都在不断地努力。 实训期间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不仅在理论上让我对it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真正的学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特别是利用周六上午的时间山大为我们安排的讲座让我们了解it领域一些新的发展动态以及一些领先的技术,让我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少,这激励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不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信息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技术。 除此之外,我还学到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和人跟好的交流,我们组成一个团队大家一起开发一个项目,大家的交流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清楚明白的告诉队友,如何提出自己想法的同时又不伤害其他的队友的面子,这些在我的实训生活中都有一些体会。可是说,第一次亲身体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学习的一个初审吧,相信这次实训多我以后的学习、工作也将会有很很大的影响,在短短的二十几天里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会成为我以后工作的基石。作为大二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对程序设计有了一些基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在校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的学习,没有机会也没有经验来参与我们项目的开发,所以在实习之前软件按开发对我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一个完整的项目要怎么来分工以及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基本步骤也不明确,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一个完整项目的完成必须团队分工合作,并在每个阶段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检查。在我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项目的步骤:详细设计、详细设计review、编码、编码review、单体测试。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详细设计对一个项目开发有明确的指引作用,它可以使开发人员对这个项目所要实现的功能在总体上有具体的认识,并能减少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脱节。经过二十多天的obbligato信息安全管理的java开发,是我对java软件开发平台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nec公司的obbligato平台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次实训是对我们两年学习的一个检验,虽然项目中很多知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都没有遇到,这同时提醒我: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就有具备一种自学能力,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从未接触过的问题,当有了问题时要去解决,在你不断努力,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的提升。有时遇到问题时可能有很多想法但却不知道那个正确,这就让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尝试。这次实训也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和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先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认得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已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从一起做项目的同学身上我看到了谦虚谨慎、细心努力的态度,在以后我的生活中我还会留意身边同学的优点,从他们身上找寻我所缺少的品质,不断学习。从老师那里我看到了企业人的生活面貌,没有事情可以不劳而获,今天老师们能够领导我们是他们之前努力的结果,虽然老师没有和我们讲很多公司里的事情,可是他们的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都是比我们要严谨的多的对工作的态度。 在此次的实训中我感觉到我们最大的不足就是动手的能力太差,在项目组中山大的同学也给我提出一些建议,让我有机会自己多动手,不是我们缺乏知识,而是我们没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二十多天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我自己也认识到虽然我们的理论知识没有山大同学那么全面,但是如果在学校认真学习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并不比他们差,所以以后的日子,如果

移动端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移动端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这篇文章对于对架构一词不是很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的朋友来讲,梳理一下大局观;并且同样的作为移动开发,IOS与Android的架构差异化并不是很大。 从移动端谈架构,其实有点夸大了。因为移动端的项目往往不是很大,或者模块不是很大。一般架构这个词,可能用在Web端比较好一点,也更有效点,架构好了,意味这更稳健的运行效率,更大体量。从移动端来谈架构,无非是让代码可以优雅一点,解决一下常见的耦合等问题。 从Android诞生至今,移动端的架构变更了很多次,从最初的MVC到MVP, 从冷门的Flutter(由RN引入到移动端)到Google的AAC/MVVM;好像架构的思想一直在变,但是大抵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MVC MVP MVVM Flutter AAC 以上的架构中MVX系列先不说,剩下的两个是什么?先来解释一下。

Flutter 此Flutter非目前炒得火热的Flutter, 而是由React Native衍生而来的,适用于移动端的框架。是的,这也是一种框架思想。Flutter的元素分为3种:View(不必多说),Model(也不必解释吧), Store(这个要说一下,用于处理Action的核心类,类似Presenter的作用),Dispatcher(Action路由),Action(事件)。该框架类似于MVP, 只是通信模块由接口,改为路由系统。 AAC([Android Architecture components] 不知道的可以查看一下官网: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f6059746.html,/topic/libraries/architecture/guide.html

项目总结报告模板

文件编号: 版本号:1.0 <项目名称> 项目总结报告 部门: 编写: 审核: 批准: 日期:YYYY.MM.DD

公司

文件修订记录

目录 1 ......................................................................................................................................................................... 引言 3 1.1 目的 (3) 1.2 项目背景 (3) 1.3 参考资料 (3) 2 项目基本情况 (3) 2.1 项目基本信息 (3) 2.2 项目特征 (3) 2.3 项目目标 (4) 3 项目执行结果 (4) 3.1 交付产品 (4) 3.2 主要功能和性能 (4) 3.3 项目遗留问题 (5) 3.4 项目性能数据 (5) 3.5 可推行复用的软件技术成果 (7) 4 项目开发工作评价 (7) 4.1 产品质量评价 (7) 4.2 技术方法评价 (7) 5 项目管理工作评价 (8) 5.1 需求管理 (8) 5.2 计划管理 (9) 6 经验教训 (9) 6.1 项目成功经验 (9) 6.2 项目失败教训 (9)

6.3 项目组建议 (9)

1引言 1.1目的 [阐明编写本总结报告的目的,指出读者对象。] 1.2项目背景 [可包括本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等。] 1.3参考资料 2项目基本情况 2.1项目基本信息 2.2项目特征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与项目实战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与项 目实战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及项目实战 1、机器学习课程大纲 第一课:Python基础与科学计算库numpy 语言基础

数据结构(列表,字典,元组) 3.科学计算库Numpy基础 数组操作 矩阵基本操作 矩阵初始化与创建 排序与索引 第二课:数据分析处理库与数据可视化库数据读取与现实 样本数值计算与排序 数据预处理与透视表 自定义函数 核心数据结构Series详解 数据索引 7. Matplotlib绘制第一个折线图 8. Matplotlib条形图,直方图,四分图绘制

9. 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分析 第三课:回归算法 1.机器学习要解决的任务 2.有监督与无监督问题 3.线性回归算法原理推导 4.实现简易回归算法 5.逻辑回归算法原题 6.实战梯度下降算法 第四课:案例实战信用卡欺诈检测 1.数据与算法简介 2.样本不平衡问题解决思路 3.下采样解决方案 4.正则化参数选择 5.逻辑回归建模 6.过采样与SMOTE算法

第五课: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1.熵原理,信息增益 2.决策树构造原理推导 ,算法 4.决策树剪枝策略 5.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6.基于随机森林的特征重要性选择 第六课:Kaggle机器学习案例实战 1.泰坦尼克船员获救预测 2.使用pandas库进行数据读取与缺失值预处理 3.使用scikit-learn库对比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构造原理 5.特征的选择与重要性衡量指标 6.机器学习中的级联模型 7.使用级联模型再战泰坦尼克

移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No.13 July,2019 第13期 2019年7月 移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 董春利",王莉1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88;2.上海剑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051)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集中式云计算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例如高延迟、低频谱效率和非自适应机器类型的通信。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新技术正在推动将集中式云计算功能转移到网络边缘设备。移动边缘计算被认为是物联网和任务关键型、垂直解决方案的关键推动因素,被公认为是一种关键的架构概念和技术之一。文章讨论分析了移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移动边缘计算;虚拟机;计算卸载;VM迁移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被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定义为一种新技术,在移动网络边缘、无线接入网络内以及移动用户附近,提供IT服务环境和云计算能力ETSI发布了一份关于移动边缘计算的白皮书,移动边缘计算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新兴技术,成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低延迟、近距离和高带宽等先进特性,以及实时洞察无线网络信息和位置感知功能,移动边缘计算为多个行业(如消费者、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应用和服务。特别地,MEC被认为是智能城市中处理视频流服务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来自监视设备的视频流在MEC服务器上进行本地处理和分析,从视频流中提取有意义的数据。可以将有价值的数据传输到应用服务器,以减少核心网络流量。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移动应用在上行链路中的数据收集、边缘计算和下行链路中的数据传递方面,具有固有的协作属性。增强现实数据需要低延迟和髙速率的数据处理,以便根据用户的位置提供正确的信息。数据处理可以在本地MEC服务器上执行,而不是在集中式服务器上执行,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物联网在电信网络上生成额外的消息,要求网关聚合消息并确保低延迟和安全性。引入利用MEC收集,分类和分析物联网数据流的新架构,MEC服务器负责管理各种协议、消息分发和分析处理。MEC环境创造了一个新的价值链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从而为移动运营商、应用和内容提供商创造了新的机会。 1MEC的系统架构 ETSI描述的MEC参考架构使MEC应用程序能够实现为在MEC主机上运行的纯软件实体⑵。移动边缘平台提供运行MEC应用程序所需的基本环境和功能。MEC应用程序在虚拟化基础架构之上作为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运行,并且可以与移动边缘平台交互以执行与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相关的某些支持过程。此外,虚拟化基础设施包括一个执行由移动边缘平台接收的流量规则的数据平面,并路由在应用本地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流量。MEC主机级管理包括移动边缘平台管理器和虚拟化基础架构管理器。前者管理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以及应用程序规则和要求,包括服务授权、流量规则、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DNS)配置和解决冲突。后者负责分配、管理和发布虚拟化基础架构的可视化(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操作支持系统通过生命周期管理代理商或运营商的第三方客户,通过面向客户的服务门户接收用户应用程序的请求,操作支持系统决定是否授予请求。授权请求将转发给MEC协调器进行下一步处理。MEC协调器是核心功能,因为它根据部署的MEC主机、可用资源、可用MEC服务和拓扑,维护一个整体视图。出于性能、成本、可扩展性、运营商首选部署的原因,MEC支持不同的部署方案叫例如在蜂窝宏基站演进型Node B站点(Evolved Node B,eNodeB)、在3G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站点、在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小区聚合站点,和聚合点(其也可以位于核心网络的边缘,例如在分布式数据中心中),探讨了一个网络规划问题,该讨论决定了在可用站点中安装MEC 服务器的最佳位置,以便在安装成本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之间进行权衡。 2MEC的关键技术 MEC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卸载和移动性管理。 计算卸载是一个将资源密集型计算从移动设备迁移到资源丰富的附近基础设施的过程画。虽然移动设备受到计算能力、电池寿命和散热的限制,但是通过将能量消耗的应用程序计算卸载到MEC服务器,MEC可以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上运行新的复杂应用程序。计算卸载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决定是否卸载、是否适用全部或部分卸载、卸载什么以及如何卸载。卸载决策取决于根据3个标准分类的应用程序模型。第1个标准是应用程序是否包含不能卸载的用户等不可卸载部分(例如用户输入、摄像或需要在UEs处 基金项目: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40105001o 作者简介:董春利(1964—),男,山东青岛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无线电网络,下一代无线泛在网络。 -131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