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我国水土流失分析

【独家】我国水土流失分析
【独家】我国水土流失分析

1.1.2分布广

水土流失遍布全国各地,不论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还是农村、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2]。在内蒙古河口镇到龙门之间,面积达10万km[2]的晋陕陕谷地带,年平均水土流失模数达1万t/km[2],最严重的地区达5万~6万t/km[2]。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73.94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1.1%,水土流失区土壤年侵蚀总量约22.4t。在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km[2],占黑土地总面积的42.8%。目前沿我国北方地区约有沙化土地面积20万km[2],潜在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万km[2]。

1.2趋势

第2次遥感普查结果表明,经过近年来的综合防治,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程度有所减轻,但从全国来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来看,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目前,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沙漠化也呈扩展趋势。据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片显示,在我国的北方,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一条东西长约4500km,南北宽约600km的黄色带正在扩展。从治理上看,全国367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中,亟待治理的有220万km[2],还有2666.67万hm[2]坡耕地要改造。长江上游、黄河中游、风沙地区、黑土地等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如果按照现在的治理速度和技术水平,要半个世纪才能初步治理一遍。更为严重的是,在土石山区、石灰岩地区、黑土地以及一些人口密集的水土流失区,如果不能尽快治理,人们就有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2危害

2.1导致耕地减少,质量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约266.67万hm[2],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100亿元以上。每年流失的土壤,相当于在流失的耕地上刮去1cm厚的沃土。在自然状态下形成1cm厚的土层需要120~400年,这也就意味着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400倍。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日渐贫瘠,土地生产力大大下降。资料显示,全国4200万hm[2]坡耕地和666.67万hm[2]风蚀耕地,平均每年要流失土壤30~150t/hm[2],全国每年至少有50亿t沃土付之东流,上亿t氮、磷、钾养分随之流失,超过了全国一年的化肥用量。在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由于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鄂尔多斯草原沙漠化面积由50年代初的66.67万hm[2]扩展到80年代初的400万hm[2],已占到该草原面积的一半以上。据统计,目前我国北方沙化面积已扩展到20万km[2],潜在沙化面积达16万km[2]。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对耕地资源的破坏,直接造成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和粮食单产的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粮食总产量的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2.2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水旱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淤积河床,降低江河防洪能力。黄河年输沙量达16亿t,成为世界河流输沙之冠,其中4亿t淤积在下游,形成千里悬河。长江也日益混浊,每年进入中下游的泥沙达5.3亿t

之多。湖南洞庭湖每年游积泥沙约1.2亿t,湖面已由50年代的4350km[2]减少到2690km[2]。湖北省的湖泊面积20世纪80年代比50年代减少61%,50年代初期湖北有332个面积在333hm[2]以上的湖泊,现在只有125个,总面积为2520km[2]。建国以来,泥沙淤积水库、塘堰达220亿m[3],等于损失上百个大型水库,影响农田灌溉和城乡供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元。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自然灾害的种类多、频次高、强度大、影响广。建国以来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约25000多亿元。年均灾害损失约占年均GDP的3%~6%,

占财政收入的33%左右,高出发达国家几十倍。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灾害是最严重的。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因灾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总损失的40%以上。

目前,我国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国民生产总值处于江河的洪水水位之下,泥沙淤积造成“悬河”增多,有20余万km江河堤坝一旦遇到大的洪水灾害其后果不堪设想。

2.3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贫困,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86年的9790.06万hm[2]减少到1999年的8953.57万hm[2],减少0.7%,10多年来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时起时落。目前西部的生态环境

正呈现出由系统结构破坏向整体功能紊乱演变的态势。

目前,全国4200万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国家扶持的贫困县307个,农村贫困人口达2300万,一些地区已形成“越垦越究,越究越垦”的恶性循环。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沙漠化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和边疆区,水土流失在加深贫困程度的同时,也扩大了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据调查,沙漠化危害严重的西部地区1995年农村人均产值101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2%,为东部地区的1/5。在水土流失地区,尽管国家已为扶贫工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恶劣的生态环境很容易使扶贫的成果丧失,一场旱灾就会使许多刚摆脱贫困的群众再次陷入困境,一场不太剧烈的山洪就可以将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30年间流沙压埋房屋2200多间,棚圈3300多间,有近700户村民被迫迁移他乡。宁夏由于沙漠化导致搬迁的生态难民就有100多万,青海已搬迁了20多万生态难民。

据中科院的研究表明,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排序中,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的云、贵、川、青、甘、陕、鄂七省(区),除湖北排在第15位外,其他

6个省全部排在倒数10名之列。

2.4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统计,全国有60余座市镇常年受到滑坡、崩塌的侵扰,50余座市镇受到泥石流的侵扰。1998年,全国发生各种不同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约18万处,其中规模较大的477处,死亡1573人,受伤1万多人,毁坏房屋5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70亿元。2000年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暴风雨集中,引发大量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死亡人数达1080人。西部地区最为严重,死亡787人,占全国的73%。西藏易贡藏布扎木弄沟发生

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大山体滑坡,历时10mim,滑程约8km,高差3330m。滑坡造成交通中断,4000多人被困,1万群众遭受洪水威胁,经济损失达1.3亿元以上。

2.5严重影响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我国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和国防要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北方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大中城市,受风沙危害严重。北京北部的坝上地区,近9年来流沙面积增加了39.9%,浑善达克沙地近7年来流沙面积增加了93.3%,风沙仍在紧逼北京城。全国有1300多km铁路、3万km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km长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全国

有2.4万多个村庄和许多城镇经常受到沙漠化危害。建在沙化地区的榆林城,曾因风沙而三迁城址;湖北三峡秭归县城,也因滑坡而三迁城址。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皮山、民丰2县城,因风沙危害2次搬迁,策勒县城3次搬迁。

3原因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因素。

3.1自然因素

3.1.1土壤条件

纵观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土壤都是极易被冲刷的土壤类型。黄土高原的黄土为粉沙质土壤,土体疏松,易被水分散,抗冲刷能力极弱;西南地区的紫色土由紫色页岩、砂岩和砂页岩形成,易于分化,土体疏松,侵蚀严重;南方的红壤、黄壤地区及赣、湘、浙等省的土壤主要为红色粘土和石灰质土,土质粘重,透水性能差;鄂、闽、粤等地的土壤主要是由花岗岩、片麻岩分化而成的岩石土,土质粗糙,易于侵蚀。

3.1.2降雨强度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季风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降水多,强度大,易于形成暴雨,这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条件。据对江西兴国县的观测资料表明:在降雨量(20.5mm)和坡度(33°)相同的条件下,降雨强度为82mm/h的径流量与冲刷量分别为降雨强度4.2mm/h的32倍和17倍,即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水土流失量也在增加。我国黄土高原地区,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90%。

3.1.3地形地貌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地形地貌条件比较差。据对陕西城固县的测试表明:大于35°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模数为每年1.4~2.6t/km[2],是30~35°水土流失模数的2.9倍,25~30°的4倍,25°以下的7.5倍。可见,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加剧。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沟深坡陡,缓平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5。据不完全统计,黄土高原地区长度为500m以上的沟谷达27万条之多。长江流域则更是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层瘠薄。这些特殊的地形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3.2人为因素

3.2.1植被破坏

在正常条件下,植被如果不受到外力的破坏,一般多生长茂密,植被覆盖率可以很高,即使在50~60°以上的极陡坡地和抗冲刷能力很弱的土壤上,在暴雨时也很少形成强水土流失。一般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模数相当于林地的10倍,相当于荒山和其他用地类型的3~6倍。植被覆盖率低,则径流系数就大,水土流失就强。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砍伐,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仅为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5。

3.2.2过度放牧

草场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植被,但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场资源的严重退化,由此也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万头(只)。据统计,北方部分地区草场超载率高达50%~120%,有的甚至高达300%。目前我国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1/3,其中,内蒙古6359万hm[2]可利用草地中,退化面积已达3867万hm[2],占可利用草原的60%。内蒙古草原的牧草平均高度由70年代的70cm下降到目前的25cm,产量由60年代的1635kg/hm[2]下降到80年代的645kg/hm[2]。新疆和甘肃的草场因过度放牧导致退化的面积已分别达63.6%和87.8%。

3.2.3陡坡开垦

由于人口和粮食的压力,以增加粮食为目的而开发陡坡所形成的坡耕地在我国大量存在,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进入长江的泥沙约5万t,其中1/3来自坡耕地。长江支流乌江流域44个县,每生产1kg粮食要流失23.5kg泥沙;四川省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地区每生产1kg粮食要损失26.5kg泥沙。

3.2.4工程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每年搬动岩土总量达380亿t。工程活动因缺乏有效水土保护措施和存在不良行为等,经常导致或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

4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了重大损失,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认为发展中不可避免地要造成水土流失,先发展、再治理等思想的存在和水土保持法治观念淡薄等原因,造成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在局部地区甚至仍存在扩展的趋势。水土流失的治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4.1积极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关方针政策,将坡耕地等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加强生态建设,从源头上治理水土流失。据测定,在黄土高原地区,同样坡度的陡坡地,耕地土壤流失量是草地的5~20倍,水的流失量是草地的2~8倍。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既可以治理水土流失,取得生态效益,又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据对陕西米脂县泉家沟的实验分析:在大于20°的坡耕地上,粮食单产750kg/hm[2],盈利150元/hm[2]以下,且水土流失严重;种草则可达11250~15000kg/hm[2],养牛收益达1917元/hm[2]。

4.2加大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力度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多种措施,重点加大对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风沙区综合治理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力求取得突破。同时,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开发,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认真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把防治水土流失与提高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4.3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水土流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加强监测,才能及时作出决策,采取相应措施。为适应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的要求,要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特别是对水土流失扩展严重、水土流失易发地区实行重点监测,及时掌握变化情况。要争取做到将各地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的成效每年反映在监测数据上,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又可以作为对各地工作成效做出量化考核的客观标准。

因此,一方面要采取最严厉措施,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力度,制止毁林、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有效降低人为不良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要加大对生态效益的评估,要像经济效益一样,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4.4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国家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并确保资金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形成稳定、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银行要增加贷款额度,并适当延长偿还年限。

4.5开展水土保持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建立稳定的水土保持科研队伍,加强高新技术的攻关、推广和应用工作,注重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水平。

4.6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比较长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国家来看,基本对策的共同点有:制定《水土保持法》,依法防治;建立比较完整的水土保持行政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并且建立多层次的水土保持协调机构和民间水土保持组织,大力宣传,从各方面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制定一些吸引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积极治理的政策;国家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第七章 水土流失预测

第七章水土流失预测 7.1 预测目的 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数量和危害进行预测,进一步明确新增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为此次亚泰山语湖项目的方案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7.2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 亚泰山语湖项目处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沿江街道东至蓝海路,南至侨康路,西至永固路,北至永新路地块。项目建设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在项目工程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貌并造成水土流失。项目建设场地的平整、建筑物基础的开挖等施工活动,将破坏原有地貌和扰动原有地表,这样便使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土地水土流失加剧。项目工程生产建设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及土石方挖填。 7.3 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 根据本次项目地区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将水土流失区划分为建(构)筑物区、道路广场区、水域景观及绿化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区5个分区进行预测,具体分区情况见表7-1。 表7-1 分区情况

7.4 预测范围和时段 7.4.1预测范围 (1)预测范围 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建(构)筑物区、道路广场区、水域景观及绿化区、临时堆土区等占地区域。 (2)预测面积 项目建设施工期预测,本项目区实际扰动面积为70100㎡;其中建(构)筑物区21000㎡,道路广场区13600m2,水域景观及绿化区28100㎡,施工生产生活区1900㎡,临时堆土区5500㎡。

本工程预测范围及面积详见表7-2。 表7-2 预测区的水土流失预测面积统计表 7.4.2预测时段 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按一般原则可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三个阶段。由于本次亚泰山语湖建设项目的施工期较长,且施工准备期扰动形式与施工期相近,故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主要按施工期进行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按具体项目施工经历雨季的时间,以最不利时段进行预测。经调查,本次亚泰山语湖项目所处地区江苏省南京市的雨季集中在6月~8月份(3个月),为水土流失最不利时段。因此,预测时段根据施工时段占整个雨季的比例计算,超过雨季长度不足一年的按全年计算,未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依据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及雨季的分布,确定水土流失预测计算时间。预测时段见表7-3。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报告2篇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报告2篇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土保持工作总结报告2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近几年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点做法 (一)以国家重点工程为龙头,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农、林、水、等部门各司其职,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近几年来我市蓟县被列为全国生态县建设重点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县。我们以国家 重点工程为龙头,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农、林、水、等部门各司其职,分进合击,协同 作战。 县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几个部门为成员各司其职。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部门协作共同制定一个规划。水土保持作为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由行业职能走向政府职能是历史的必然,但生态建设在治理措施上必须遵循自 然规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协调农、林、水、牧等部门各司其职,分进合击,协同 作战。将国家投资捆在一起完成一个规划。五年来我市治理水土流失148.27平方公里, 小流域治理14条,实施新保护面积120平方公里。各项治理措施:基本农田1.05万亩,水保林3.74万亩,经济林2.6万亩,谷坊坝6508条、塘坝3座,建微蓄水水窖1085座。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提高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治理的速度是“八五”期间的两倍。企业科学发展观心得 (二)把防治水土流失作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 农业生产条件 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近几年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加 快了蓟县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我市连年出现干旱,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水土保持综合 治理,建节水抗旱型小流域,在有水保林和经济林的小流域内,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建小型集雨微蓄水工程、(小水窖)、使水保林木的成活率达到了60∽70%。当年就达到综 合治理的宏观效果,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提高了治理标准。几条重点治理精品小流域,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特别是受益村的干部群众能够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同当地群众 的脱贫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起来,修建的梯(条)田,建设的 集雨蓄水工程发展了高标准的果园及葡萄园。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其效益非常可观。据水保站调查和测算,经过综合治理整修梯田、坝地、滩地,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姓名石孟杰 学号2012213271 序号39 摘要:近几十年来, 洪涝不断, 旱灾无常,这些与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息息相关。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系统, 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容易形成荒漠化现象,我国是遭受荒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荒漠化类型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林、牧业生产,威胁着城乡人民生活。可见,水土流失若不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不妥善治理将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不仅仅阻碍国家经济建设, 而且也不利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全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荒漠化;现状;危害;解决措施 1. 引言 目前,全国约37%的国土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各类生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肆意开山炸石, 任意弃渣,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2. 水土流失的概述 水土流失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水力、重、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在国外叫土壤侵蚀,美国土壤保持学会关于土壤侵蚀的解释是:“水、风、冰或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面的磨损。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英国学者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就其本质而言,土壤侵蚀是一种夷平过程,使土壤和岩石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运、滚动或流失。风和水是使颗粒变松和破坏的主要营力。”由此可见,国外水土流失的定义也包括了风蚀。而生态学认为,水土流失是指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

————————————————————————————————作者:————————————————————————————————日期: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 第一部分水土流失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类型 第三部分水土流失预测 第一部分水土流失基础知识 一、土壤侵蚀类型 二、术语 一、土壤侵蚀类型 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 1、水力侵蚀 2、风力侵蚀 3、重力侵蚀 4、冻融侵蚀 5、冰川侵蚀 6、混合侵蚀 7、化学侵蚀 8、生物侵蚀 1、水力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力侵蚀的主要形式包括: 雨滴击溅侵蚀 面蚀: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细沟状面蚀(深、宽均不超过20cm) 沟蚀:(1)黄土地区的侵蚀沟 浅沟—深度达1m左右,宽深比接近1。 切沟:深度可达5~50m,沟宽远小于沟深,一般3~10m。 冲沟:沟道横断面为“U”字型。 河沟:沟头接近分水岭,沟道横断面为“U”字型或复“U”字型。 沟蚀:(2)土石山区的侵蚀沟 荒沟:受基岩限制,侵蚀沟宽而浅。 山洪侵蚀 波浪侵蚀 2、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系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行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风力侵蚀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积。 风蚀形式: 吹蚀:风将地面的松散沉积物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 磨蚀:风沙流以其所含沙粒作为工具对地表物质进行冲击、磨蚀的作用。 风积作用: 风沙流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力减缓或地面障碍等原因,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堆积时称为风积作用。经风力搬运、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 风沙流中沙粒运动的3种形式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水土流失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完整版)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一、 (1)地区: 黄土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区从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成因: 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 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 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 水土的越强.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过度开垦 ③开矿 二、 (1)地区: 东北丘陵地区:随着近年植被的破坏,黑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凸显(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东北,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丘陵地区,大河众多,流水侵蚀严重

④冬季漫长、寒冷,树木成材慢,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放牧,破坏丘陵植被 ③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④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⑤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三、 (1)地区: 华北丘陵地区:石质性山丘,表面风积和冲积黄土极易流失,加之华北地区开发过度,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宜忽视 (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黄河流经,流水侵蚀严重 ④缺乏植被,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③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④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四、 (1)地区: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表侵蚀情况严重。 (2)成因: 自然因素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山西省黄河流域地区水土流失及治理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农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省内属山地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差悬殊(最高3058米、最低245米),大部分地区在1000米以上。黄土覆盖厚度一般为8一13米,部分地区为70一80米。植被覆盖率低,森林占12.7%,草地约占20%。但由于受不良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晋西是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达3.4万平方公里,占晋西土地总面积东8万平方公里的71%。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岩石裸露,土壤疥薄,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流域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给山西黄河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导致黄河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暴雨,土壤、植被四大因子,在没有人类的干扰下,自然因索造成的水土流失称为正常侵蚀,是地质大循环的一部分,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势必会加速水土流失的发展,产生非正常侵蚀,恶化流域的生态环境。可见,自然因素只是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客观条件,人为因素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 (一)自然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很多,但关系最密切的只有三个: 地形:全省地形以山脉为主体,呈东北向西南方向扩展,北高南低,海拔高差2833米。地形坡度在10o以下的占10%,10一20o的占30%,20一30o的占30%,30一40o的占20%,40o以上的10%。晋西地区坡度在15o以上的达70一80%。坡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肥力越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3一0.8%,全氮含量为0.03一0.075%[2]。 2.土壤:全省土壤从地带性来讲,中、南部为森林草原褐土地带,恒山以北为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吕梁山以西是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灰褐土地带。从土壤类型来讲,东部多为棕壤,西部多为灰褐土,其它的大部分地区为粉沙质壤土。粉沙土结构松散,粘聚力差,抗蚀力低,遇水易流失。西部地区由于

湘教版 高二地理 必修三 21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附答案

2.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地区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1.曾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B ②植被覆盖率低①地表多疏松的沉积物 ④河流的流量更大,流速更快③地壳活动更活跃①④ D. C. ②③ B. ③④ A. ①② )2.C地区曾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②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①河道弯曲,支流多 ④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减轻洪涝③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①④D. ②③ B. ③④ C. A. ①②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闽东南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降雨侵蚀力是该地区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外在驱动力。下图为闽东南月均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年内题。分布图。读图回答3-5 )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3.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 B. A. D.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月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6月降雨侵蚀力较4.7.

A. 东南风势力较往年弱 B. 雨带已经推移到北方 C. 受信风控制时间较长 D. 该月植被覆盖率极高 ) 5.引起图中降雨侵蚀力最大的降水类型是( 锋面雨 D. C. 台风雨 B. 地形雨 A. 对流雨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题。6-7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完成 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关于坡度与侵蚀强 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6. A. 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B. 坡度在 C. 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D. 7.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 因是()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B. A.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D.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C. 坡面径流流速小 题。.湖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区之一,结合湖南省地图,回答8-9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与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与成因 移动信息工程学院1319 陆明珠13354238 【摘要】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又由于各种人为因素,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本文就我国水土流失地区和成因进行探讨,并就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给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水土流失分布地区成因解决途径 【正文】水土流失是指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的现象。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势西 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 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t,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t 和4.91亿t。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 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

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且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三)土壤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最直接的表现是土壤的被侵蚀流失。据统计,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 109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2.4× 109t,其中上游地区达 1.56× 109t,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 1.6× 109t。 (四)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减弱, 土壤大量“石化”、“沙化”,沙尘暴加剧。同时,由于土层变薄,地力下降,群众贫困程度加深。中国 9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水土流失预测

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 7.1预测的目的原则 7.1.1预测目的 根据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调查和计算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表植被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进行调查评价,为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保障项目将来的安全运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1.2预测原则 根据本工程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预测的原则如下。 (1)本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且已近完工,应对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进行调查,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每个预测(调查)单元的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2)本方案所有的预测(调查)方法、预测(调查)内容和预测(调查)结果等,均是以“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为前提进行的预测分析。 (3)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将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本方案将主要对因项目建设而扰动破坏原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结合土壤侵蚀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7.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堆放等,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土体结构疏松,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

丧失,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该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土方开挖及搬运量大 本项目产生废弃土石方22935m3,废弃土石方堆放在渠道两侧边坡,土体松散,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地表扰动范围呈线状分布 本工程所扰动地表面积较其它项目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区钦北区及灵东区,扰动区域线状分布。 (3)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4)水土流失时段集中 工程施工期为旱季,时间较短(4个月),因此工程沿线堆放土石方未发现重大水土流失现象。 7.3水土流失预测(调查)范围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不涉及到地表的扰动问题。因此本方案将对施工期间和自然恢复期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土流失量、弃渣量等进行实地调查。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包括灵东北干渠、灵东南干渠、吉隆西干渠、吉隆总干渠、九百垌干渠、京塘总干渠及各渠段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 7.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施工建设期已近尾声,本方案将调查项目施工期间、自然恢复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特点,本项目调查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_刘宝元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刘宝元1,阎百兴2,沈波3,王志强1,魏欣1 (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北京;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30012,3.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130021:长春) 摘要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 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0个野外调查点资料,推算研究区农地面积为1727.40万hm 2。通过径流小区和137Cs 监测资料,估算该地区农地水土流失强度。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流失量与坡度的关系为A =0.7379θ。利用美国SRTM 90m ×90m 地面高程资料,得出研究区总体地形平缓,坡度1°以下面积占72.25%,1°~5°面积占27.05%,5°以上面积仅占0.70%;但由于坡面较长,观测与计算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339.45万h m 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64.40%,占研究区农地面积的77.5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开展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监测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关键词 黑土;黑钙土;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监测;东北黑土区 收稿日期:20071109 修回日期:20071224 项目名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2007CB407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维持 可持续土地生产力的定量标准:容许土壤流失量”(4067111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专题“东北黑土区考察”(2005SB KK01) 第一作者简介:刘宝元(195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侵蚀。E -mail :baoyuan @bn u .edu .cn Current statu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ies of soil erosion for cultivated land in the Northeastern black soil area of China Liu Baoyuan 1,Yan Baixing 2,Shen Bo 3,Wang Zhiqiang 1,Wei Xin 1 (1.Beijing Normal Univers 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 ource Ec ology ,School of Geography ,100875, Beijing ;2.Northeast Ins 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 ology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 ,130012,Changchun ; 3.Songliao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 on ,Minis try of Water Res ources ,130021,Changchun :China ) Abstract Northeastern black soil area is one of important regions for crop production and commodity grains in China ,which takes the key role in stabilizing national grain markets and keep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he long ter m cultivation with less soil conservation has caused serious soil erosion and threatened food pr oduction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black soil region in Songhuajiang -Nenjiang plain ,which is about 20.8million hm 2,and estimated soil loss from the cultivated land by using 950point survey data and soil loss data measured from plots and 137 Cs .The cultivated land is about 17.274million hm 2in the study area .The soil loss pr ediction equation for cr op land is A =0.7379θ.Th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has rolling hill topography by using SRTM elevation data with resolution of 90m ×90m .The percentage is 72.25%of the total area for slope steepness less than 1°,27.05%for slop ranges of 1°-5°,and only 0.70%for slope steeper than 5°.But the large slope length caused serious soil erosion for the crop land .Soil loss calculated fr om both plot and 137Cs measured data sho wed that the area of soil er osion is about 13.3949million hm 2,which is 64.40%of the study area and 77.54%of the crop land in the study region .It is urgent to take practices for soil conservation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 the soil loss rate for the northeastern China ,   2008年2月6(1):18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 .6 No .1Feb .2008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⑴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修路、采石等。 地域比较

黄土高原: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流水侵蚀为主】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区域经济得以发展。 南方丘陵: 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开发,樵采)。【降水侵蚀为主】 整顿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等(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才是能封住山林的基本保障)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一从经济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更高 每寸土地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二从生态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为石质山地,土层薄,一旦表土蚀去,容易形成石漠化,而且恢复起来更难。 三从社会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在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 社会影响更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南方: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北方: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公司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的形成、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三部分内容。 1.水土流失的形成。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形象描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每年失去大量的肥沃土壤。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入人类社会以后,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教材从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的破坏。 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在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就要设法去治理流失,进行水土保持。这部分教材按一般规律分析了黄土高原进行水土保持应采取的措施。 3.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不仅要关注其普遍性,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此,这部分教材又介绍了黄土高原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课文首先通过图6.5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措施,接着通过实例印证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三项措施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们在开发利用黄土高原的过程中,若注意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必将得到改观,农、林、牧业将不断发展。 教学思路设计 以布鲁纳、林格伦、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彻底改变“先生讲、学生听”的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多发表意见,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同时也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尝到丰收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特别是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的破坏,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2.理解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及相应的措施。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成效。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土地的情感。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摘要: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遍布各地,不但发生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存在。经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可从宏观上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80年代开始,水利部先后在黄河中游、长江上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工程。98年以来,国家又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

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效果十分明显。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建成淤地坝、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近1.5亿人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从宏观上可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1水土保持发展总体思路 以保持水土、整治国土为基础,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大江大河泥沙。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2 水土保持发展发展目标 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