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活起来(1)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46481159.html,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作者:李玉梅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3年第11期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语言,细致分析,创新讲解,调整教法,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历史课堂才能活起来。

【关键词】创设氛围激活思维活跃课堂

在历史课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听起课来就觉得枯燥无味。尽管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学生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让学生产生愉悦、获得知识呢?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让课堂活起来”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巧用语言,创设氛围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感情的交流主要是靠语言来实现的。教师创设语言氛围起了很大的作用,好的语言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接受新知识。那么,怎样讲课才能使学生觉得有趣,更好地融入课堂呢?例如,在教《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时,先在黑板上挂一幅清朝疆域地图,指着新疆的地理位置问:“…新疆?是指新开拓的疆土,对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对”。我说:“在60年代,中苏论战时期,苏联认为新疆就是

新开辟的地方,是中国侵占苏联的疆土而来的;其实,在清朝乾隆年间便有了…新疆?这个地名。同学们可以根据已学的知识另找时间来论证一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驳苏联的谬论。”这番话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为本课的学习作铺垫,加深了学生对清朝政府反对准葛尔贵族分裂势力的斗争,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重新统一新疆地区正义性、合法性的理解。

二、细致分析,回味无穷

“细”是相对而言的。一堂历史课,如果粗细不分,没有重点,不抓落实,那必然会导致失败。所谓“细”,不是指教师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中的点点滴滴内容,而是对重点的关键知识分析透彻、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和把握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细”可以体现在教法和学风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养成缜密细致的学风。

“细”也应有尺度,不能细到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细到连56个民族18个行省的名称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于学生已经掌握和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作简要说明,点到即可。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则要反复强调,配以各种训练加强巩固,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