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2.中兴四大家

3.正衬法

4.王孟

5.象征

6.网状结构

7.七绝圣手

8.化用典故

9.限知视角 10.少陵野老 11.套数 12.双线结构13.时空对举 14.小李杜 15.线性结构 16.左传 17.二谢 18.咏史诗

二、判断题:

1.《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曷至哉”一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回到家呢”。 [ ]

2.古诗十九首成就极高,分别被钟嵘和刘勰称为“一字千金”“五言之冠冕”。 [ ]

3.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以对陶渊明事迹的暗指来表达对于友人的赞美。[ ]

4.《左传》被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评为“叙事之最”。 [ ]

5.王安石《明妃曲》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大胆作翻案文章,以“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句来凸显王昭君的美丽,为王昭君未被君王赏识提出了新的解释。 [ ] 6.《三国志演义》是由罗贯中一人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原创作品,它的问世标识着中国长篇小说的正式诞

生。 [ ]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渭川田家》诗中的名句。 [ ]

8.成语“雪泥鸿爪”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 [ ]

9.《金瓶梅》的创作年代迄今并无定论,研究者一般认为该书成书于明代成化年间。 [ ]

10.杨炯《从军行》记录了自己投笔从军、戍边卫国的真实经历,以其激扬的情怀与凝练的表达成为唐代

诗歌中的名篇。 [ ]

1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作于与丈夫分隔两地不得团聚之时,因而饱含孤独与哀怨之情。[ ]

12.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源于唐代元稹文言短篇小说《莺莺传》。 [ ]

13.《离骚》中有一句“畦留夷与揭车兮”,“留夷”与“揭车”是两种香草的名称。 [ ]

14.谢灵运和谢玄是晋宋之交山水诗兴起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 ]

15.白居易《长恨歌》对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寄予同情,而袁枚的《马嵬》(其四)则对白居易的态度

不予赞同。 [ ]

1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为送别而作,表达了对友人在河北施展抱负的期许。 [ ]

17.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是比喻锦瑟上镶嵌的珍珠光洁如同明月,晶莹如同泪珠。[ ]

18.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古诗名词句的典范。 [ ]

三、简答题:

1.请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一篇为例说明“情景交融”手法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2.请以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为例说明元散曲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基本特点。

3.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在说理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4.《三国志演义》中《三顾草庐》一节通过哪些手段来渲染诸葛亮将在故事情节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5.杜牧的咏史诗《赤壁》在描写历史事件时采用了怎样的技巧?

6.《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一节在情节设置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7.屈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较之于《诗经》有什么特点?

8.《金瓶梅》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9.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10.《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体现出了明代社会怎样的金钱观念?

11.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一诗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12.请以《长相思》(山一程)为例分析纳兰性德边塞词相较于此前边塞题材诗词所具有的特色。

四、论述题:

1.请以《三国志演义》中《三顾草庐》一节和《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一节的比较分析两部小说在

人物塑造的手段方面有何区别?

2.请结合苏轼、黄庭坚、陆游的诗作分析宋诗的基本特点。

3.请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诗为例描述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请与其他唐代边塞诗人的作

品作适当比较)。

4.【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请结合课程所学内容分析这首诗的主要特色。

5.请以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一诗为例说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6.请以《山居秋暝》为例分析王维诗“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是四位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的著名诗人。据《旧唐书?杨炯传》记载,杨炯与王勃、卢照

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初唐四杰以他们重刚健、重气质的创作实践,在诗坛上起到了解放诗歌的作用,促进了唐诗高潮的到来。

2.中兴四大家:陆游与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并称南宋中兴四大家,是南宋中期的重要诗人。

3.正衬法:小说刻画人物的一种技巧,是以描写其他人物或事物的某些特点,衬托主角更出色的同类型

特点。如《三国志演义》中借助于徐庶和司马徽的赞美显示诸葛亮的不凡。

4.王孟:王维、孟浩然的合称,二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5.象征:又称“寄托”,是一种借托客观事物,以隐喻构成艺术形象,从而诱发读者产生超越艺术形象表

层意义的更深刻的想象和联想,指向更普遍、更本质的深层意蕴的特殊表现手法。

6.网状结构:小说的情节由两对以上的矛盾的冲突过程所构成,矛盾一方的愿望和行动不仅受到矛盾另

一方的阻碍,而且受到同时交错存在的其他矛盾的制约,而冲突的结果是多方面力量的相互制约妥协。

7.七绝圣手:唐代诗人王昌龄以七绝著称,其七绝被后人视为唐代七绝中的最高成就,故称为“七绝圣

手”。

8.化用典故:在使用时不受典故固有意义的约束,仅关注典故中与诗歌主旨有关联的局部,以多个典故

的组合来暗示所要表达之情感。李商隐是这种用典技法的开创者。

9.限知视角:小说叙事中采用的一种技巧,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有意将部分情节预先隐藏,读者如同事件

中的当事人一样不知道世态将如何发展。

10.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11.套数: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数。小令通常是单只曲,套数则是多只曲的组合,套数内的多只曲子分别属

于同一宫调内的若干个曲牌,套数内的曲子都押同一部的韵,结尾通常有“尾声”。

12.双线结构:写作的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分叙两件事,彼此映照、对比、交叉、重合,从而更好地传

情达意写作方法。

13.时空对举:在古典诗词中,前后相连的上下两句分别嵌入时间和空间元素,而且时间和空间元素彼此

呼应对照,这一句法称为“时空对举”。

14.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二人生于同时,诗歌各有特点,而共同代表晚唐诗歌的最高

成就。

15.线性结构:小说中的情节情节由一对矛盾的冲突过程构成,矛盾一方的愿望和行动仅受矛盾另一方的

阻碍,情节表现为线性的因果链条。

16.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先秦史传中的重要作品。旧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

官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著,今人多不取此说,认为此书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乃是战国初年由一批儒家学者杂取各国史料及传闻编撰而成,而且该书是独立的编年体史书,其内容虽确实与《春秋》有关,却并不是解释经文之作。

17.二谢:晋宋之交山水诗的大量出现,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大变化。而在山水诗兴起早期过程中的

关键人物就是南朝的谢灵运和谢朓,二人合称“二谢”。

18.咏史诗:是将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议论点评作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咏史诗可以直接对事件或人物发表

评论。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简答题:

1.答:《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描绘暮色时分牛羊归圈的情景,渲染对于丈夫远行不归的思念和惆怅。场

景刻画与情感抒发交替更迭,情感因场景的描绘而得到深化。

2.答:散曲的“散”代表了灵活、随意、不受约束等文体特征。如《南吕?一枝花》句式与字数灵活,大

量加入衬字。语言方面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包括“恁”、“天哪”之类的语气词。句法大都比较完整,较少省略虚词语助,句子衔接比较连贯,不讲究精炼含蓄。内容方面全是抒发人生感怀之外的男女风情,直白而少含蓄。

3.答:诗以雪泥鸿爪的比喻表达对人生不定的感慨,比喻精到,含义隽永,充分体现了宋诗善于思辨的

特点。

4.答:作者通过渲染和烘托对比的手法为诸葛亮的出场进行了充分的铺垫,使得这位全书中最为重要的

人物在最初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答: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使短小篇幅容纳下深厚内容。全诗展现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但对这

种具有无限丰富性的可能仅以典型的片段截取来加以表现,使读者在片段中可以想见其后的丰富内容。

6.答:《智取生辰纲》在情节设置上采用了双线结构,即在写作的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分叙两件事,

同时关注事件的双方,一方是杨志的准备,一方是晁盖吴用的安排,两条线索彼此映照、对比、交叉、重合,从而更好地展现故事的全景。

7.答:屈原的诗歌继承和《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尤其在“比兴”方面有重大发展,屈原常常将比

喻成片连用,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从而构成博大恢弘的意境。

8.答:小说《金瓶梅》采用网状结构,小说中的情节常常由两对以上的矛盾的冲突过程所构成,矛盾一

方的愿望和行动不仅受到矛盾另一方的阻碍,而且受到同时交错存在的其他矛盾的制约,而冲突的结果是多方面力量的相互制约妥协。

9.答:这首诗写鸿雁在雪泥中留下些微印记,旋即湮灭无踪。苏轼以此比喻人生经历的种种偶然与无奈,

而正视这种偶然和无奈,平和坦然地面对人生波澜荣辱,正是苏轼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

10.答:这部小说清楚地体现出了时代特征,即金钱在故事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金钱帮助杜十

娘获得自由,使杜十娘遭到背叛,最终又帮助杜十娘实现了复仇。这是此前文学作品中极为少见的内容,它充分显示出商业观念在明代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11.答:《书愤》一诗结构特殊,采用的是“包裹”式格局。二三四句意气飞扬、激情澎湃,然而诗的第一

句却如一瓢冷水浇下,将壮怀英风尽归之于“哪知世事艰”,两者构成巨大的反差,令人清晰感受到陆游的嗟叹与感伤。诗的后半部分又重新返回当下的情境,遂完成了以现在的“回忆”对往事的包容。

12.答:纳兰性德《如梦令》实现了在边塞词中的千古壮观与儿女情的对应。在状观的天幕之下呈现的却

是深婉甚至有些柔弱的情绪,在这种壮观的衬托之下,这种伤感又显得清晰和真切。传统边塞题材作品往往是以壮观的边塞风光作为壮志豪情的抒发背景,是为二者之间的不同。

四、论述题:

1.答:《三国志演义》人物形象塑造常常通过侧面描写方式来呈现。如《三顾草庐》一节诸葛亮的出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