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惩罚孩子, 不用打也见效!

美国惩罚孩子, 不用打也见效!
美国惩罚孩子, 不用打也见效!

美国惩罚孩子, 不用打也见效!

在美国,严重的打骂孩子都属于违法。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别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送到福利院收养,而你也可能会因虐童罪而被送进监狱。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随口说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类的话,警察也会马上找上门来。在广州的小巷里常常见到的父母拿着鸡毛扫打孩子的现象,在美国的公共场合是不可能见到的。

中国有两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离不开“打”字。的确,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让父母气愤难耐甚至束手无策的时候。

教育孩子需要奖励与惩罚手段并行,惩罚也是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错误必须的一种手段。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国,父母们是用什么手段进行惩罚教育的? 在这几年接触了很多美国家长和他们的教育方式,我总结了他们的惩罚方法,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两点:“Time Out”和“Time Limit”,也就是“独

处”和“限时”。我这翻译可能不够传神,且看我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惩罚手段。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带宽宽到好友梅丽莎家里玩,梅丽莎有三个孩子,分别是4岁、两岁半和一岁。两岁半的女儿汉娜正处于第一阶段的叛逆期,在美国被称为“TerribleTwo”(“糟糕的两岁”),常常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或者在争抢玩具时咬人。

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汉娜把要过来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还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梅丽莎闻讯从厨房出来,一看汉娜咬了妹妹,二话没说把她抱起来,把她放到楼梯上去并说:“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独处了/你不能再玩了)。 汉娜在楼梯上坐着,也哇哇大哭。其实她可以自己下来继续玩,但她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一直坐在那里哭,而梅丽莎则继续在厨房忙碌,并没有理会大哭的汉娜。 哭了约十分钟,汉娜终于不哭了,这时候梅丽莎才走过来,问汉娜知不知道自己什么事做错了,汉娜点点头说不应该咬妹妹,梅丽莎表扬她勇于承认错误,然后给她讲了一通道理,便把她从楼梯上抱下来亲吻了一下,汉娜便又欢天喜地地跟妹妹玩去了。

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男孩凯德,长得不但俊俏,且彬彬有礼十分懂事,对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顾,常常牵着宽宽的手带着宽宽玩。有时凯德想把宽宽抱起来,他会先跑过来问我是否允许他抱宽宽,征得我的同意后才去抱宽宽玩各种游戏。 我非常喜欢凯德,一直想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把他教育得这么好的。有一次去小区游泳池游泳,刚好凯德的父母也在,我向凯德的妈妈征询她是如何培养凯德的,她说她对孩子向来是说一不二。 其时正好凯德在与朋友玩水,兴奋起来他直接就从不允许跳水的区域往水里插进去。凯德的妈妈看见了,提醒了他一句,结果没几分钟凯德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凯德的妈妈把脸一黑,让凯德马上上

岸来。 凯德上岸后,妈妈指着旁边的一棵树,要求他坐在树下10分钟不允许再到水里去。凯德虽有不快,但也乖乖地坐在树下,等10分钟过去后,妈妈才允许他重新到水里去,且凯德也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场常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会玩得很高兴,该到回家的时间了也不愿意回家,无论家长怎样催促也不肯离开。

美国妈妈大多不会不断地唠叨催促,而是直接跟孩子们说:“孩子们,再玩五分钟就回家!”通常这时孩子们会赶紧找自己喜欢的项目玩,五分钟过后,妈妈一声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着回家了。

我开始觉得很惊讶想知道这些妈妈是如何做到让孩子这么听话的,因为有时我让宽宽回家,他也会要求继续玩而不愿意离开。后来我也会跟宽宽商量说“再玩5分钟就回家好吗?”宽宽没有时间观念,通常会满口答应。 但等5分钟过后,他就会耍赖说“还要玩”。我想要让孩子说话算数首先得自己说话算数,于是不管他如何哭闹扯着他就走,即便他乱踢乱蹬哭成泪人也不理会。 结果就这样两三次后,以后我每次给宽宽做什么事情限时,如洗澡玩水限时,该去睡觉限时等,他都会乖乖地在我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从此不再用哭闹跟我对抗了。

玩是孩子最热爱的事,剥夺玩的权利来作为惩罚手段,的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下次也容易吸取教训。

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孩子总是会跟大人对抗的,且孩子总是很会察言观色,如果他一直哭闹家长就心软下来,或者嫌烦而满足孩子的要求,又或者因为孩子不理会自己的斥责而作罢,破坏了自己订立的规则,那孩子下次遇事就会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家长。要有效做到“Time out”和“Time Limit”,必须要从婴儿期做起。

美国很多妈妈一人撑起照顾孩子和家务事的重任,很多家庭还常常是有几个孩子,但看起来美国妈妈似乎带孩子比中国人更轻松:把孩子往玩具房一放,便可以安心做家务; 把孩子往床上一放,孩子便乖乖睡到大天亮;把孩子往高椅上一放,孩子便乖乖自己吃饭……有很多中国妈妈常常感叹家里几代同堂五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却都会累趴下,晚上需要抱着摇着睡觉,出门需要轮流抱着,吃饭需要追着喂,做作业需要陪着做……这种差别就在于孩子从小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力度是否强硬。

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常常一玩起来几小时都不停歇,父母常常为此而骂骂咧咧孩子却当做耳边风。有一次我到他们家作客,他的儿子对客人视若无睹,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电脑屏幕上。 他的妈妈说:“你已经玩了很久了,再玩15分钟不要玩了。”孩子没吭声。15分钟过去后,妈妈并没有任何说法,几乎是把这事给忘了。 等到差不多又过去了30分钟,妈妈做好饭端出来,看孩子还在玩游戏,她开始大喊:“你这眼睛还想不想要啊,都玩一上午了!快来吃饭啦!”孩子还是没有反应,妈妈端了一碗汤放到儿子的电脑桌旁,说:“喝掉!”然后开始向书房里的爸爸吼叫:“你就不能管管你这儿子,都玩一上午了!”

爸爸应声出来,摸着儿子的头说:“不玩啦,吃完饭我们去游乐场玩怎样?”儿子闻说,哦了一声咕噜噜把汤喝掉,眼睛仍然死死盯着电脑屏幕,然后又赶命似地玩了几分钟,才不情愿地跑到餐桌上来吃饭。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其母亲从小并没有为儿子订立一些规则,或者是自己没有按照订立的规则严格执行,致使孩子钻了空子。其父亲则是没有采取任何惩罚手段,而只是以满足孩子其它的愿望来中止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孩子霸道无礼,只会一味放纵自己并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当然。

纵观美国妈妈带孩子,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方法。总的来说是她们比我们更狠心。有时我们逛超市,会看见一些妈妈在专心为自己挑衣服,而一两个月大的宝宝却在篮子里哭个不停,妈妈就好像没听见一样。

那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哭了这些妈妈不去抱。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美国妈妈称之为“哭就放下随便哭,笑就抱起陪他玩”的道理,其实也是对婴儿哭闹“Time Out”的一种惩罚方法。如很多美国夫妻为了不影响夫妻生活,孩子三四个月大便让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并让孩子睡整觉。如果你问她们是如何做到的,孩子那么小不会哭着要喝奶吗?

她们会说,婴儿哭是对肺部呼吸的锻炼,只要控制不哭超过45分钟就不会有问题,而宝宝通常哭15分钟左右就会自动睡着了,下次她知道哭也不会有人来抱就不会再哭了,而是会一放到床上便乖乖睡觉。也因为知道晚上不会有奶喝,白天自然会多喝奶。而其它方面,如吃饭问题,美国妈妈通常是安排宝宝坐到高椅上吃饭,孩子爱吃就吃,不爱吃就算。只要离开高椅,便不会再给孩子吃了。

这样便养成了孩子坐在高椅上吃饭的习惯,如果不乖乖坐在高椅上,那就没得吃要饿肚子了。孩子尝过饿肚子的苦,自然便会乖乖在规定的地方吃饭了。

而等到孩子能自己吃饭时,美国妈妈通常也不喂了,随便孩子自己吃,很多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都会吃得一塌煳涂,妈妈们也无所谓,只要他们能自己动手吃就好了,再加以一些如何用勺子叉子之类的引导,慢慢地孩子便能掌握吃饭技巧,一两岁便能自己吃饭不需要家长喂了。

中国人总是很重视孩子吃的问题,担心孩子吃不多吃不饱长得不够好,所以孩子不想吃了还要追着喂,或者吐出来了还要塞回去,其实这样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厌食。其实孩子饿了自然便会吃,孩子不想吃的时候表明他还不饿,强迫孩子吃只会有反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宝宝通常婴幼儿时期很多都比美国宝宝长得胖长得壮,但从五六岁开始,中国孩子就长不过美国孩子了。这虽然跟食物类型不同有关,中国人给宝宝吃大量淀粉类食物如米饭面条容易肥胖,而美国人给宝宝吃大量奶制品以长高长壮,同时也有跟饮食习惯有关。

很多中国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到四五岁便开始厌食偏食,而美国孩子则因为养成了好的习惯,到四五岁时开始胃口大开成为杂食动物。因此,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比多长几斤肉还是要重要得多。其它方面都是同样道理,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玩不像胶水一样粘着妈妈,就得把孩子关在玩具房里哭上几次。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睡觉,就得把孩子关到房间里哭几次。

正如孩子上幼儿园必定会有一个哭的过程,哭过几次后他便知道了放学后妈妈会来接,同时也会被幼儿园的游戏吸引,从此也就不会再哭了,且会爱上幼儿园天天嚷嚷着去。

而如果刚开始几天看着孩子哭得那么惨而不忍心,从此不让孩子上幼儿园了,那孩子便永远学不会独立自主,永远对父母依赖并无法长大。“Time out”和“Time Limit”其实也就是一个狠心的训练总结,只要够狠心,孩子没有培养不好的。

各国父母惩罚孩子的不同方式

各国父母惩罚孩子的不同方式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新西兰 Bernny 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 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儿子耍赖,Bernny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给孩子留下尊严 日本TsukuBa 儿子2岁半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

各国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

各国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 中国父母借鉴:各国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资料图)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新西兰父母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新西兰Bernny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

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儿子耍赖,Bernny 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日本父母避免当众处罚:给孩子留下尊严 日本TsukuBa儿子2岁半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 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 TsukuBa像大多数的日本父母一样,她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 韩国家长惩罚有新招:没收孩子的手机! 对于那些任性不听话的孩子们,作为惩罚,父母如果不希望使用体罚或者把他们和活章鱼一起关进衣橱的话,可以考虑没收孩子们的手机。 韩国一家广告公司的研究表明,手机现在已成为韩国青少年最钟爱的私人用品,没收他们的手机无异于让他们抬不起头来。 Cheil Communication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13到15岁的青少年,有77.5%认为手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装备,对16到18岁的年龄阶段,这一数字是76.7%。 调查表明如果失去手机,青少年会感到孤独无助。没收他们的手机,将是一种很有效的惩罚。 罚。

体罚孩子的好处_家庭教育

体罚孩子的好处_家庭教育 体罚孩子的好处有哪些 1,适当的体罚,让学生长记性; 2,适当的体罚,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3,适当的体罚,可以防止孩子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4,适当的体罚,能让孩子对错误的事情起到警醒作用; 家长体罚孩子的初衷 一、是用体罚体现自己的正确。 父母体罚孩子的最初根由,都是有道理的,肯定都是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父母一气之下,认为只有体罚,才能体现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反对。 二、是用体罚体现自己的权威。 受体罚孩子所犯的错误,往往是父母以前曾经告诫过,但孩子没有注意、或者没有记住而重犯的。由此有的父母认为,

这是孩子故意违犯的,是挑战自己的权威,“不打不长记性”,不打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权威。 三、是用体罚来让孩子纠正错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打就难以改正错误,或者不能很快改正错误。 体罚孩子遵循的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原来的一个同事,他儿子成天逃学,整天沉溺于网吧,还会和一些不良少年打架斗殴。同事气得没有办法,隔三差五就会痛打一顿。可是不仅不起作用,还使孩子变本加厉,据同事气愤地说,孩子不仅在挨打时一动不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还会恶狠狠地看着他。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也不得而知,但我想他也许不会成为心理很健康的人吧。 家长如果真要教训孩子,一定不要使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几下孩子的屁股就行了。

家长期望完全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一味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第二:及时原则 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所以惩罚应及时,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 第三:隐蔽原则 “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胡适的母亲就是教育孩子的典范,从不在人前打孩子。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惩罚与体罚的区别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惩罚与体罚的区别 一、什么是惩罚: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背于伦理道德。 二、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合理而恰当的惩罚教育(也就是今天人们广义的"挫折教育")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常言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古人尚未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先饿其体肤,乏其筋骨......",实质上就是我们说的"挫折教育"。众所周知,系统的教育是离不开"挫折教育",它对于培养受教育者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健全心理,加大其受挫的承受量,提高其耐挫能力,帮助其健康成长是大有补益的。但实施"挫折教育"应当警惕慎重和认真严肃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副主任的话,非常中肯。我们知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就是让孩子负担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接受惩罚。这其实也就是教育孩子养成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责任心,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1、惩罚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是非。要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可以通过说教、示范等方式。但不可否认纪律和惩罚也是达到行为目的的途径,惩罚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了解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关于体罚孩子

“瑞文有约”家长学校记录 2016-3-12 瑞文支招:如何体罚孩子 能不能体罚孩子,如何体罚,体罚效果如何,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上,在中西方教育理念中,均无定论。早在1979年,瑞典成为第一个全面立法禁止体罚儿童的国家。瑞典社会普遍认为,儿童也是完整的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能侵犯孩子的权利。不仅是瑞典,西方很多国家都奉行“零体罚式育儿”。芬兰、挪威、德国、西班牙、丹麦、荷兰、希腊等20多个国家先后立法禁止体罚儿童。实际上,部分发达国家在“打孩子是否犯法”的问题上,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009年8月,新西兰通过“全民公决”,推翻了两年前通过的《反体罚法》。据了解,《反体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虐待儿童的效果,却引发了大部分新西兰家长的不满。我国则无法律禁止。 长时期研究发现,暴力下长大的孩子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类发展相当优秀,成为社会精英;一类则沦落到社会最底层,成为垃圾。另一项研究发现,人生中没有被体罚经历的孩子,其成就不如有体罚经历的孩子高。 从经验角度讲,体罚孩子是父母不可放弃的权利,恰如一支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孩子成年前,家长维护权威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能常用多用,要注意其效用与使用效率成反比。若经常体罚孩子,孩子会发现,体罚就是家长发泄其情绪而已,撑下来就行了。当孩子反映不记得被打过多少次时,家长该反省,体罚这种方法失效了,该换种方法了。 什么情况下才能体罚孩子?孩子失误,不能打,即使打了也不能减轻孩子的失误率。学习等技术型方面的,越打孩子越没有兴趣。当孩子故意做违反家庭教育原则的事,故意挑衅家庭家规底线时,家长可以出手。家长责罚孩子,要保持理性,不发火,因为在气头上打孩子容易导致失控。要让孩子受到教训,保证不能再有类似事情发生。至于布置劳动任务等变相体罚的效果,不能一概而论。 家长反馈一:孩子休学在家第四周,前一阶段的极端情绪消失了,但是每天除了吃东西就是玩手机玩游戏,担心孩子沉迷手机的状态,问怎么样才能更好安排孩子的时间,使其学习生活步入正规。 王瑞文:家长要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休息在家,就让孩子主导安排家庭生活,而不是被动听从家长安排,真正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家长反馈二:参加家长学校四个月了,以前一直纠缠于孩子的内向易紧张的性格及从小的教养方式,现在逐渐意识到家长教育方式问题更大。总结出两点: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大家做。(此刻赢得了在场家长一致的掌声) 家长反馈三:女孩,十岁,念三年级,聪明,学得快,逆反心强,年轻父母缺少耐心,体罚孩子,现在打骂也无所谓。上次王主任给了建议:问题很多,要找出关键点来突破。家长周末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孩子表现进步明显,渐渐好管了。 家长反馈四:男孩,高一,对学习缺少兴趣,,平时主要时间花在玩手机上,作业拖到最后时间才做,甚至上学前一个通宵赶作业,家长按照王主任的指导,只提醒他注意身体,其他未作干预。并准备与孩子商量逐步调整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时间。 家长提问一:男孩,六年级,现在经常故意漏做不做作业,在学校经常违反纪律,由此多次受到家长体罚,如今体罚也不奏效了,刚打完,十分钟半小时就忘了,“油盐不进”。 专家支招:孩子在家未养成好习惯,到学校里不适应,经常挨批评受体罚,家校均不受待见,负性的心理压力大,慢慢就疲沓了。建议列家庭教育清单,孩子的哪些行为是要体罚

世间百态看各国父母是怎么惩罚自己孩子

世间百态看各国父母是怎么惩罚自己孩子 新西兰:把小孩当成人随他意愿,教他学会承担责任约束自己 新西兰Bernny 亲小孩2岁半,女儿半岁 在新西兰,打小孩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样都可不能体罚小孩。假如亲小孩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阻碍到别人,Bernny一样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小孩,比如随他闹去。假如阻碍到别人,Bernny会将小孩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点,让他连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小孩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假如小孩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成效,他自然会选择舍弃。 有段时刻,老大总喜爱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同时屡教不改。Bernny会对亲小孩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亲小孩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亲小孩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假如亲小孩耍赖,Bernny一样可不能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亲小孩看。假如正好碰上亲小孩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亲小孩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刻陪你玩。”这时候,亲小孩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因此,他会明白,他确实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小孩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明白事,他只是操纵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小孩当成人看,从小孩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日本:不要当众批判小孩,给他留下威严 日本TsukuBa 亲小孩2岁半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适应了服从,因此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假如小孩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处小孩。比如取消小孩外出玩的打算,甚至让小孩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 然而,假如小孩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样可不能当众处罚小孩。 TsukuBa像大多数的日本父母一样,她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小孩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小孩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小孩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小孩一些惩处。 英国:也许惩处能够让小孩获得更多 英国Echo 女儿5岁半亲小孩2岁 英国父母差不多是爱小孩的典范。他们对小孩的爱表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又绝对不溺爱小孩。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对小孩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小孩一样也会比较绅士,专门少在父母面前撒泼。每当小孩显现不良行为,英国父母也会采取一些惩处措施。然而他们的惩处十分耐人寻味。 Echo描述了一件专门有意思的情况。女儿4岁那天,Echo给她买回一只会学多种小动物叫声的专门漂亮的玩具小闹钟。小女孩对那只小闹钟爱不释手,为闹明白闹钟“肚子”里的隐秘,她将闹钟拆了个稀巴烂。无法妙手回春的女儿急得大哭起来。Echo安静地对女儿说:“你把闹钟弄坏了,你能够自己把它修好。假如需要关心,你能够找妈妈。”小女孩确实动手开始“修理”小闹钟。尽管最终她没有把她的小闹钟修理好,然而整个修闹钟的过程给了她许多专门专门的体验与锤炼,并从中学到专门多知识,同时也让她明白了,她必须对她所有的行为负责任的道理。

正确惩罚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正确惩罚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宝宝正确、健康的成长。但是,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才最有效、孩子最易接受?七种新鲜、有效的惩戒方式帮您培育优秀宝宝。 1、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 每次6岁的依依和她的朋友楠楠一起玩之前,依依的妈妈都会告诉她,如果她们两个有一个人哭闹耍赖,或者两人发生争执,就不能再一起玩了。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她的妈妈也会事先告诉她,如果在娱乐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就必须离开游乐场。这种方式对依依来说非常有效,每次她都会按照妈妈的规定去做。她的妈妈认为这是因为依依知道妈妈肯定会说到做到。 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 2、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3岁的乐乐非常喜欢看书,他的妈妈说,如果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觉前把故事书拿走,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他妈妈的经验是:每天晚上睡觉时间一到,她就把乐乐喜欢看和想让妈妈讲的那几本书堆放在一起,告诉乐乐:“如果你按时刷完牙,洗漱完毕,按时上床,那你就可以看这些书。”如果乐乐一次不合作,他的妈妈就拿走一本书。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可以剥夺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处罚时间不宜过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几天过后就心慈手软了,这就会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过三 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也有人尝试过对于3到6岁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张纸上画3个笑脸,然后把它贴在墙上显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够经常看见的地方。当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为,就在一个笑脸上画个'X',并且在下面

体罚观后感

看孽待儿童视频心得体会 有一位哲人说过“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仁慈,在皮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仇恨。体罚只能使孩子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体罚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如果不顾及学生的感想,学生的身心就会严重地受到伤害。针对孩子的不听话、调皮我觉得某校陈老师的“软方法”处理行之有效。我于本周五观看了学生园教师孽待儿童视频,让我重新开始认识关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个问题。一些教师在对所谓“麻烦学生”、“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感到束手无策。看后心中颇有几分酸楚。 在和学生发生某些不适当的矛盾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不仅可以避免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可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当某些学生调皮时,自己有时脾气比较大,在学生不听的情况下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让他到一边去冷静,去“暂停休息”一下,听上去很友好,没有恶意。毕竟小孩子没有被体罚,也没有人被训斥,他只是被制止,被带离现场不难看出这是为什么。作为大人你可以想象出,如果有人因为你说的话或你做的事而迫使你一个人孤立,你会感到多么的愤怒和羞辱。然而,或许很难想象,一个孩子被“暂停休息”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时,他心里会怎么想。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来试一试:假设你自己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想象你对班里一个学生非常生气(他或者是推了你一把,或者是打了你一下,或者是从你那儿抢走什么东西),因为生气,你或者踢他、打他、骂他。 孩子调皮是他的天性,对这么小的孩子这么做,不是一个老师所应该有的行为作为学生教师,应该为人之师,教书育人,杜绝发生体罚或是变相体罚的事件。 ??但有时教师的一些话语也等于一种变相体罚,例如威胁。某学生不愿意睡午觉,教师拿出一个小棒吓唬。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比如说什么,“以后再这样我们就不要你了!”“让你爸爸妈妈来,告诉他们你在学校里干的好事!”……这种威胁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生园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有时就听见学生模仿老师“你真烦?”“吵什么吵”连语气都很真,是那种有力带生气的时候说的。由此看出经常体罚学生,将来就会使他变成性格暴躁的人。 因此,要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老师必须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执教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老师。 “一张笑脸相迎、一颗爱心相送、一腔真诚相待、一个满意相伴”。 让孽待学生的事件在我们这个国度消失吧!把孽待和仇恨变成对学生的爱,用爱鼓励自己,有勇气的在教育路上前行。

惩罚(体罚)教育在各国

反弹琵琶——教育过程中不能缺少惩罚 焦作市许衡实验学校郜卫军 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焦作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再次强调的时候,我斗胆提出这样的观点有些不合时宜了。可是回顾参与教育几十年来的见闻,我感觉惩罚(记忆更深的是体罚)总是存在于教育的角角落落,甚至对为师者的处罚乃至刑罚都未能使之决断。究其原因,还是大家(注:精通教育之大家)都未能静下心来、深入进去揣度一下教育到底该怎样做?惩罚教育到底应不应该存在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当然,“惩罚”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活灵活现的体现在实施“惩罚”的犯了错的教师身上。 ——写在前面的话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刑罚中对罪犯的惩罚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注重对肉体的报复逐渐转变为对灵魂的改造。当今教育领域以学生人权为中心,对惩罚方式进行的改革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变化的影子。但教育的这次改革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类教育理念进步的同时,废除了教育者的惩罚权。 面对当今教育领域中对惩罚改革的矫枉过正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尊重学生人权的同时又能恰当地实施惩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教育领域并不存在是否需惩罚的问题,惩罚的存在对维护规范、建立秩序还是很有必要的,教育惩罚是符合教育心理学原则的。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称之为“负强化”。教育惩罚分精神类和行为类两类。精神类有扣品德操行分、责令做公开检讨、警告、记过等。行为类就更多,针对不同的具体事件会有不同的具体行为:罚面壁思过,罚做体力活,罚抄写单词…… 合理的惩罚既是天经地义的伦理常情,也是教育常规手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力,而且是一种义务。”没有惩罚的教育势必滋长恶的本性,同时也就削弱了善的力量。惩罚会让学生知道是非曲直,让学生知道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让学生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的教育,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培养正义感和抵抗恶的诱惑

惩罚学生的方式

惩罚学生的方式

惩罚学生的方式 1、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在讲故事当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改进。 2、上课不守纪律时,相互打骂者。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后效果如果不好,就要求学生背诵。每周评比礼仪星,这方面做不好,就不能争取到这颗星了。 3、自身卫生意识缺乏,罚在校园里拾捡一袋纸屑。在此不能评比环保星。 4、作业字迹潦草者罚临帖两页。有进步了,可以被评为进步星。如果能坚持练习,则马上可以被评为勤奋星。 5、爱站起来的孩子,奖励你站立2分钟。进步了奖励进步星。 6、课堂乱插嘴,课后奖励他把学习内容重读几遍。能在课堂上发表独特的见解,马上被评为智慧星。 7、不爱护公物和花草树木者,罚他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造一幅美术作品,或者罚他

在课间的时间站在那儿维护自己校园的一草一木。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就只能像“正义的卫士”一样时刻记得保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 8、对于经常迟到的孩子,罚他每天管理班级的钥匙,他当心同学和老师进不了教室,他会早早的到校。 9、经常忘佩带徽巾的孩子,叫他每天检查班上孩子的佩带情况,对于孩子来说,他很乐意接受。 二年级的孩子的行为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为权威的他律阶段。但可以在现在的他律中慢慢渗透我们要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比如,“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孩子是最棒的”等等。 对学生要张弛有度的进行管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现在的孩子都讨厌说教,却喜欢你跟他说一些和他们生活相贴近的事情,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对于学生喜欢的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果孩子们的想法过于偏激,作为一名

谈家长体罚对孩子身体、心理、行为3方面的影响

谈体罚对孩子身体心理行为3方面的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那到底孩子能不能体罚呢?体罚当然是不对的。尽管在32个国家都禁止体罚,但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都至少部分存在。尤其我们农村的很多家长还在始终坚持“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的观点。关于为什么打孩子我搜集了以下几种原因: 1.传统教育方式的延续。因为我们很多家长就是被打大的,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也习惯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没去想或者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2.拿孩子出气。有的家长因为和配偶吵架了或者其他原因心情不好就拿孩子出气打孩子。 3.报复。日本哲学家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岸见一郎认为体罚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的理由。甚至还说批评即使是没有动手,某种意义上,也等同于体罚。报复什么呢?你把我气成这样,我得报复你,就是要发泄心里的火。 那体罚到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身体方面 虽然轻微的体罚在很多教育领域里边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打手心、打屁股。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认为不能体罚孩子。因为体罚经常会出问题,大量的父母在体罚的时候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有家长失手打死孩子。 二、心理方面

1.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焦虑不安。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不是细心帮助孩子找原因,而是简单地痛打一顿,使孩子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记不住英语单字,担心背不出算术口诀,担心……。他们担心自己不能使父母满意而又挨打,异常紧张、焦虑不安。结果,离父母的要求反而更远美国杜克大学儿童与家庭计划研究中心学者在意大利、泰国、肯尼亚等6个国家询问了336名家长与他们的孩子关于体罚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孩子中,那些经常被体罚的孩子比其他儿童更具有攻击性,同时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2自卑、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父母的拳打脚踢,时间一久,这种孩子一见到父母,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幺,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是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而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当这

关于教育中的体罚

关于教育中的“体罚” 一、什么叫做教育中的“体罚” 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刮脸、打撕嘴巴等行为。 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变相体罚指对身体不进行直接的伤害,但对心理、对人的功能进行摧残. 二、常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分析 1、殴打(打耳光、刮脸、下蹲等)。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如果说谩骂、侮辱不足以体现教师地位优越的话,那么对学生打耳光,就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 例如某地一所完全初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教师在上课时,有位调皮的学生自由讲话,这位教师走到该同学的前面,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本想来个“杀鸡儆猴”。使其他同学望而生畏,偏偏这位同学不是等闲之辈,他也回敬了老师一个耳光,这可激怒了这位教师,他又给学生来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更有力度的耳光,直到学生跪地求饶为止。此时,教室一片混乱,喧闹异常。这个教师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学生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不料不仅没达到这种效果,还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罚站他。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王某是某小学的一位年轻教师,他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后进生在玩小游戏机,于是大吼一声:“你要打游戏就站到教室外面去打!”学生无奈,在教室外站着,过了半小时,其家长来校送衣服,发现其儿子站在外面。于是怒气冲冲地闯进校长室,发问道:“我儿子是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学校站岗放哨的,我儿

2020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

2020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适度原则、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及时原则、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等,具体材料详见: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孩子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到底该不该打呢?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簇拥下的“小皇帝”,“小太阳”。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不分五谷。是在各种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大人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一根指头?孩子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气不过想打孩子,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而却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在提倡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树,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

美国父母如何惩罚孩子外国父母打骂孩子吗

美国父母如何惩罚孩子?外国父母打骂孩 子吗? 在美国,严重的打骂孩子都属于违法。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被别人知道了,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送到福利院收养,而你也可能会因虐童罪而被送进监狱。下面就是jk3721网为大家整理的美 国父母如何惩罚孩子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美国父母如何惩罚孩子不打不骂效果更好? 在美国,严重的打骂孩子都属于违法。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别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送到福利院收养,而你也可能会因虐童罪而被送进监狱。 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随口说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类的话,警察也会马上找上门来。在广州的小巷里常常见到的父母拿着鸡毛扫打孩子的现象,在美国的公共场合是不可能见到的。 中国有两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离不开“打”字。的确,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让父母气愤难耐甚至束手无策的时候。 教育孩子需要奖励与惩罚手段并行,惩罚也是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错误必须的一种手段。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国,父母们是用什么手段进行惩罚教育的? 在这几年接触了很多美国家长和他们的教育方式,我总结

了他们的惩罚方法,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两点:“Time Out”和“Time Limit”,也就是“独处”和“限时”。我这翻译可能不够传神,且看我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惩罚手段。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带宽宽到好友梅丽莎家里玩,梅丽莎有三个孩子,分别是4岁、两岁半和一岁。两岁半的女儿汉娜正处于第一阶段的叛逆期,在美国被称为“TerribleTwo”(“糟糕的两岁”),常常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或者在争抢玩具时 咬人。 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汉娜把要过来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还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梅丽莎闻讯从厨房出来,一看汉娜咬了妹妹,二话没说把她抱起来,把她放到楼梯上去并说:“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独处了/你不能再玩了)。 汉娜在楼梯上坐着,也哇哇大哭。其实她可以自己下来继续玩,但她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一直坐在那里哭,而梅丽莎则继续在厨房忙碌,并没有理会大哭的汉娜。 哭了约十分钟,汉娜终于不哭了,这时候梅丽莎才走过来,问汉娜知不知道自己什么事做错了,汉娜点点头说不应该咬妹妹,梅丽莎表扬她勇于承认错误,然后给她讲了一通道理,便把她从楼梯上抱下来亲吻了一下,汉娜便又欢天喜地地跟妹妹玩去了。 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男孩凯德,长得不但俊俏,且彬彬 有礼十分懂事,对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顾,常常牵着宽宽的手带着宽宽玩。有时凯德想把宽宽抱起来,他会先跑过来问我是否允许他抱宽宽,征得我的同意后才去抱宽宽玩各种游戏。 我非常喜欢凯德,一直想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把他教育得这么好的。有一次去小区游泳池游泳,刚好凯德的父母也在,

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新航标教育认为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一.新西兰父母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新西兰 Bernny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 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可也会耍赖, 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儿子耍赖,Bernny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 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力差一点而已, 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二.日本父母避免当众处罚:给孩子留下尊严 日本 TsukuBa儿子2岁半。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 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 TsukuBa像大多数的日本父母一样,她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罚。 三.韩国家长惩罚有新招:没收孩子的手机!

体罚与惩戒

二、什么是体罚 何谓体罚,我们认为,体罚从狭义上理解就是打学生,而广义的理解是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行为。 有人认为,如果学生身体没有受伤害,就算不上体罚,这种观点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学生的身体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灵更不能伤害,对学生进行辱骂,直接伤害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身体的伤害是短暂的,而心灵的伤害则是长久的。心罚比一般的体罚更可怕,因此,心罚实质上是更严重的体罚。 还有人认为,剥夺性处罚既不是打学生,也不是骂学生,它应不属于体罚范畴。比如,上课时学生讲话,教师让学生走出教室,不让他听课;学生迟到,教师不让他进教室,学生只能站在门口;学生学习成绩差,班主任不准他参与班干部的竞选等等,这是对学生合法权利的不正当剥夺,教师的行为实质上是违法行为,我们应该往往把它们划入到广义的“体罚”之中。 三、体罚与惩戒的区别 体罚与惩戒区别不在于是否打了学生,而在于是否伤害了学生。合理的惩戒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戒权,也应该合理利用惩戒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掌握惩戒的“度”,合理的惩戒是教育,不合理的惩戒就是体罚。超越一定的“度”,合理的惩戒也会变成体罚,因为,它伤害了学生,而不是教育了学生。比如,对学生迟到、早退、上课开小差、不参与集体活动等行为,它们够不上行政处罚,而在教师教育无效的前提下,适量地罚学生打扫卫生、罚学生跑步、罚学生抄写单词等,不应属于体罚范畴。例如:如果说学生没有履行值日的职责,本来要扫教室一天,现罚扫教室二天,这就是合理的惩戒,如果罚扫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就属体罚。 对学生不能进行体罚,这是教育走向文明的标志,是学校管理体现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对学生进行体罚自古有之,在专制的社会,在缺乏人文关怀的时代,没有体罚是不合情理的。可是,到了民主的社会,在弘扬主体精神的时代,如果依然实施体罚,就是教育的倒退。文明的教育是无体罚的教育,它应成为我们追求的方向。 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抱着一心一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这么一个宗旨,对于违纪学生,就一定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处理。 所谓良好的心态,就是要宽容,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能动辄处罚、责骂,要多教育,多引导。因为学生毕竟只是成长中的人,他们的身心还没有完全健康地成长起来,犯错误、违反纪律也是难免的。 一位名人说过:“生气发火,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老师,请记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一、惩戒与体罚的辨析

惩罚孩子的十个科学方法及智慧

惩罚孩子的十个科学方法及智慧 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3、罚坐。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 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4、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5、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罚站。 案例: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清楚处罚的原因,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7、看书、写字。 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情绪。 建议:当不能马上放下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