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研究

唐山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研究
唐山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研究

第24卷第1期唐山学院学报

Vo l.24No.1

2011年01月Jo ur nal of T ang shan Colleg e Jan.2011

收稿日期:2010-12-22

基金项目:唐山市社科联2010年立项课题(ts skl2010-049)

作者简介:潘彩霞(1975-),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教学的研究。

唐山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研究

潘彩霞1,高晓春1,张彦国2

(1.唐山学院社科部,河北唐山063000;2.滦县县委宣传部,河北唐山063700)

摘要:针对唐山滦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滦县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任务,提出了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方面的保障措施。关键词:唐山滦县;文化产业;业态;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11)01-0011-06

Research on Tangshan Luanxian s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of Cultural Industry Innovation

PAN C ai xia 1

,GAO Xiao chu n 1

,ZHAN G Yan guo

2

(1.Div isio n of Social Sciences,T angshan Colleg e,T angshan 063000,China;2.P ublicity Department,L uanx ian

Co unty ,T ang shan 063700,China)

Abstract :T his paper,based on the the status,challeng 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Luanx ian county and com bining w ith the ideas and task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 f char ac

teristic cultur al industry,pr opo ses the m easures to safeguar d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 vatio n of Luanx ian s char 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Luanxian co unty;cultural industry ;status;innov ation

1 滦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特色文化产业的形成发展及文化产业业态的创新,将对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和 软实力 的提升起到重大作用。近几年来,在滦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滦县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图书音像、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广播电视、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群体,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产业尤其是特色文化产业开始成为滦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1)文化基础设施日臻改善。文化是城市精神的灵魂。近年来,滦县相继建成了时代广场、人民广场、火车站广场,以及森林公园、栗香园、福至园、文化公园、龙山生态公园等既有现代气息又彰显文化底蕴的 三场五园 ,有效提升了滦县县城的文化品味和城市精神。2009年9月,投资500多万元、总面积1981平方米的滦县文博馆正式开馆,内设历史文物展厅、大事名人展厅、民俗风情展厅和现代成就展厅四个展厅,集中展示了滦县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此外,基层

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截止2009年底,全县14个镇(街道办)均成立了文化活动室,全县506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村民中心,其中有191个村建成专门文体活动广场,村民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以这些文化基础设施为依托,全县企业文化、机关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节日文化等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为文化产业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2)文化服务业焕发活力。滦县文化服务业主要以演艺、文艺、传媒、影视、皮影、评剧、秧歌、舞蹈等表现形式为主。每逢节假日,彩色周末、消夏晚会、节日群众文化展演等各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与此相关的文化服务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到2009年底,滦县文化服务业共有经营单位100多家:其中网吧31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24家,K T V 歌舞厅13家,演出剧团6家,从事文化经营的从业人员1000多人。2009年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20万元。此外,县内还有 滦州视野 滦河文艺 滦州商报 冀东车市 等多种刊物出版发行,读者群日益扩大。与此同时,滦县不断强

唐山学院学报第24卷

化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奇石协会、诗词学会八大协会的管理,提高其自身水平,不断开展书画笔会、摄影大赛(展)等系列文化活动,民间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繁荣。

(3)广播电视服务水平逐步增强。近年来,滦县以市场运作方式大力发展城区有线和数字电视,积极推进农村有线电视 村村通 工程。2009年共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一万户,城区有线932户,数字用户228户,进一步扩大了有线电视覆盖面,安全优质播出3600小时,实现财政创收300万元。2009年调整划转了电影公司行政职能,现有从业人员23人,总资产20余万元,组织成立了21个放映队,负责全县12个镇、506个行政村的公益电影放映。2009年,在全县农村放映公益电影1500余场,受惠群众达30多万人。

(4)文化旅游业异军突起。依托滦县的旅游资源,围绕将滦县打造成冀东旅游 新驿站 的目标,滦县已逐步形成了滦县旅游热线。谋划启动了滦河开发、古城改造、青龙山旅游开发3个龙头旅游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其中:滦河开发项目投资20亿元,主要打造濒水文化旅游景观;古城改造项目投资30亿元,由专营 古城置业 的云南楚雄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力争5年内将其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商业会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北方古城和国家5A 级景区。青龙山旅游开发项目总投资4.1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道教圣地。此外,汽车文化城已完成规划设计,现已开工建设,温泉文化城也正在招商引资之中。真正实现文化搭桥树研山骨、聚滦水魂、传人文韵、盘古城根、通绿林脉,将这条滦河生态文化产业带真正打造成特色文化旅游带。

2 滦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产业是指为人们提供文化服务的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产品,包括文化用品、文化设备及文化相关产品。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文化用品业等。文化产业具有在经济萧条时逆势而上的显著特点,既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切入点,也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的重要路径。

2.1 滦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的具体措施之一;2009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被称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上的元年。 规划 明确国家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动漫),这为推动文化产业战略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对滦县而言,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2.6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14亿元,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30

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 跨越赶超 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发展在整个经济建设中作为 木桶效应 的短板得到空前重视,聚集的文化能效得到集中释放的空间。由此可见,滦县发展文化产业必将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必将大有可为。

(1)文化产业成为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文化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文化本身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软实力。文化经济机遇期的提出,说明文化产业已成为群众消费的重要增长点,与此相关的传媒业、出版业、文化娱乐业等 朝阳产业 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滦县有3000年文化积淀、1000年文化风流,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赋予滦州传统文化以新的人文内涵,为打造文化产业这个重要增长极提供了先天条件。

(2)新兴文化业态的崛起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新时代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化业态,新技术引发了新兴文化业态的崛起。依托科技创新、数字化技术创造了很多切合时代特征的新的文化业态,在滦县突出显现为数字内容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这势必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3)滦县文化产业消费市场呈现出巨大潜力。滦县先后被评为 国家级卫生县城 国家级园林县城 和 全国文明县城 ,城乡环境不断改善,人们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渴求也日益高涨。同时,现代科技广泛运用于文化产业的生产和营销,极大地刺激了文化产业消费市场,使之呈现出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为滦县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2.2 滦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滦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业态创新方面还存在更大的挑战:

(1)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文化市场经营不够规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滦县文化市场培育仍处于自生自灭阶段,产业集中度不高,文化市场经营不够规范,主要体现为文化经营单位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经营主体缺乏自主经营意识、自主创新意识和经营开发能力;经营的文化产品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演出市场发育不健全,演员素质、节目质量较低;网吧等少数文化经营单位一定程度的存在违法经营现象。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和艺术品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链不全,文化产业体系尚不完善。

12

第1期潘彩霞,高晓春,张彦国:唐山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研究

(2)文化产业缺乏品牌支撑和精品特色产业。目前,滦县文化产业整体缺乏具有震撼力、吸引力的品牌项目,缺乏具有轰动效应和吸引力的活动策划。滦县县内龙头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产品少、影响带动力不强,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品牌。而有实力的大企业或外资还没有进入滦县经营文化产业,没有形成精品特色文化产业。如滦县的影艺、剪纸等文化产品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特色文化产业。旅游业刚刚起步,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3)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文化产业项目综合性强,工程量大,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致使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举步维艰。而特色文化产业越不发达,对财政的依赖程度就越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就越多。

(4)文化产业体制和机制缺乏活力。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文化部门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色彩较浓,大多强调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事业属性,忽略了其市场属性,这就造成文化部门自身缺乏改革动力。再加上历史的原因,一些弱势文化单位无力支付改革成本,改革难以推动。文化单位的内部人员结构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加之针对文化艺术从业人员职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这些单位内部机制僵化,冗员过多,包袱过重,给文化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滦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不少,但一直处于分散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特色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亟待建立。

(5)滦县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滦县精通文化行业特性、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人才紧缺,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企业家或带头人几乎没有。现有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存在缺乏现代管理经验、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其营销理论修养、素质、能力、职业化程度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任务艰巨。

3 滦县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任务3.1 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滦县地理位置优越,资源充沛富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具备四大优势:

(1)区位优势。滦县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距天津港136公里、秦皇岛港82公里、京唐港76公里、曹妃甸港70公里,境内有京哈、京秦、迁曹等六条铁路穿越,205国道、102国道、平青大省级干线公路以及京沈高速公路贯穿全县。

(2)资源优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其中铁矿储量23.3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五分之一)、石灰岩储量2.5亿吨、石英砂岩储量6000万吨。滦河流经滦县41公里,县内有22万伏变电站2座、11万伏变电站5座,水、电等资源充足。

(3)生态优势。从滦县城西拐头山顶远眺东南,龙山、研山、横山、紫金山等12座山峦和一带滦河水绵延起伏,形成一个天然大氧吧,对滦县新城、老城、响堂镇三点联动大县城格局构成了生态合围。

(4)文化优势。滦县古称 滦州 ,于辽天赞二年(923年)设州。 夷齐让贤 老马识途 的典故出自于此,家喻户晓;闪耀着现代文明的评剧、皮影艺术诞生于滦州,璀璨瑰丽。2006年,滦县被命名为 千年古县 。滦州 尚节义,勤稼穑 的平民文化、以 夷齐让国 为代表的圣贤文化、以 关学东来 为载体的儒家文化、以 冀东大暴动 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因 开放包容 而诞生的商贾文化等世代传承。

2010年10月滦县举办了以 文化传承与科学发展 为主题的滦河文化艺术节,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参加。滦河文化艺术节包括文艺演出、文化论坛及文化旅游产业研讨、文化展示三部分。文艺演出邀请了刘秉义等知名演员登台献艺,将滦州特色文化与地方风情融为了一体。滦河文化论坛、滦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围绕滦河的文化内涵和滦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等课题进行了座谈研讨,对滦县坚持文化传承与科学发展相结合,依托丰富的滦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滦州历史,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做法予以肯定。滦县以这次艺术节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滦河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 滦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

根据中央和省、市精神,结合滦县地域特色和优势,确定滦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打造滦河文化生态产业带,促进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突出两个重点:突出改革创新和打造品牌;实施三大工程:深入实施精品旅游工程、文艺繁荣工程和文化创意工程。着力将滦县建成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环渤海文化名城。

(1)围绕一条主线。以滦河文化生态产业带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滦县特色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围绕打造滦河生态文化产业带,在滦河改造、古城开发等项目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用文化搭桥树研山骨、聚滦水魂、传人文韵、盘古城根、通绿林脉,谋划建设5A级旅游景区,力争将这条带真正打造成生态文化产业带。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改革创新,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将文化产业全面推向市场,是滦县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的关键。为此,滦县正在谋划组建滦州演艺传媒中心,以此打开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二是突出打造品牌,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滦县把引进和培育品牌、打造精品作为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2010年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四个品牌:滦河生态文化产业品牌、古城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温泉文化城品牌、汽车文化城品牌。

13

唐山学院学报第24卷

(3)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精品旅游工程。重新整合滦县的旅游资源,逐步构建滦县 一带两轴 、 三区四线 大旅游格局。一带是滦河生态文化产业带。两轴是以京沈高速为北轴,以滦古路为南轴。三区是以滦河景观带内的研山文峰塔、滦州古县衙、滦河大铁桥为主要景点的滦州历史文化旅游区;以北轴内青龙山、小龙潭、华山峰等为主要景点的休闲体验旅游区;以南轴内邢各庄、晒甲坨、李兴庄为主要目的地的绿色农业生态采摘区。四线是沿汽车文化城、创意岛和温泉城连接起创意文化观光线;沿森林公园、龙山生态公园、拐子山绿化带等连接起县城绿化观光线;沿研山新村、大司营村、司营铁矿生态修复公园连接起新农村建设观光线;沿中赵新村、东赵七星山庄、华山峰等连接起农家乐旅游观光线。二是实施文艺繁荣工程。立足挖掘滦州历史文化,展示现代建设成果,进一步整合资源,谋划组建滦州演艺传媒中心,创作一批富有滦县风情,体现滦县特色的影视、舞台文艺作品;谋划组织滦州文化论坛,邀请国内有关学者教授、省市领导、各大新闻媒体围绕 文化传承与科学发展 主题进行座谈研讨,突出传承滦州历史,凝练新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滦县知名度和美誉度;谋划举办 激情滦州、拥抱北京 文产项目招商暨非物质文化展演,为滦河开发、古城改造和其他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搭建平台,并将滦县特色地域文化在全国唱响。滦县将做好已编纂的滦州历史文化丛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并组织专门力量,挖掘、搜集、整理口头传承的、非物质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人文轶事、诗词歌赋等,形成全面的、系统的本土历史文化和滦州记忆文化,为滦河开发、古城改造增添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奇石协会、诗词学会八大协会的管理,不断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大力繁荣民间文化艺术。三是实施文化创意工程。按照 依托大项目、挖掘大文化、营造大环境、促进大发展 的思路,将文化元素注入企业内涵,积极参与汽车文化城、啤酒文化城、温泉文化城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汽车文化、啤酒文化、温泉文化。同时,立足为工农产品、影艺产品、剪纸产品、影视产品进行文化创意,包装推介 北极熊特种水泥 东路花生 喜哈哈 绿色农产品、 滦河红鲤鱼 等产品,将产品注入文化元素,努力将地方特色产品提升为驰名品牌。注册开发 评剧 皮影 剪纸 系列工艺产品,形成以 评剧 皮影 剪纸 为核心内容的旅游创意产品,进一步延长文化创意产业链条。

4 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方面的保障措施

2006年9月,李长春同志在吉林出版集团、长影世纪城调研时强调,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文化观念、文化体制机制、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业态和文化科技的创新,以改革激发创新,以创新推进改革,形成推动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十七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后,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竞相发展的局面。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提出 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第一次提出要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说明中央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和竞争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提高,我国目前已进人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需求总量日益增大,需求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热切希望有更多高品位、高质量的优秀特色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

4.1 加强领导,创造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环境

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要求,高度重视,有力推进,具体扶持。

(1)把特色文化产业摆上重要位置。滦县在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 进位全省十强、建设中等城市 。因此,更要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要像研究经济工作一样研究文化建设,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产业发展,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滦县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特别是滦县特有的、不可再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仅要将它们建成为滦县文化产业的品牌和象征,更要为滦县特色文化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的强有力的支撑,带动滦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滦县各级党政领导也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特色文化产业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发展。

(2)对特色文化产业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要集中组织各有关部门,根据滦县 十二五 规划纲要,制定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尤其要充分利用滦县特色文化产业的四大优势,切实实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指导全县文化产业快速协调有序发展。力争到 十二五 末形成以文化骨干企业为主导、若干竞争力强的文化中小企业为配套、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使特色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3)对特色文化产业强化政策推动。滦县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研究制定一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鼓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政策,特别是对经过认定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在园区准入、财政投入、税收、投融资、土地、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以政策的牵引,助推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滦县通过促进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文化项目的产业化。滦县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

14

第1期潘彩霞,高晓春,张彦国:唐山滦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研究

源,地域历史文化、革命文化资源优势,围绕环境、区位、资源、政策等因素,打造滦州古城和文明新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地域特色品牌。2010年10月举办的以 滦河水 滦州情 为主题的滦河文化艺术节就是对滦县悠久深厚的滦州历史文化的一次集中推介。尤其是把滦河生态文化产业带做强,就可以通过内涵型发展,提高滦县文化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档次。

(4)设立专门领导小组,为文化产业营造舆论强势。滦县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滦县已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委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调动全民创业激情,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思想舆论支持。各成员单位切实承担起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各种文产项目的组织实施。

(5)要重视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人兴文,强化人才支撑。要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为现有文化专业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人才的内育外引力度,要坚持引进优秀文化人才与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结合起来,谋划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和造就出大批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文化专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人才,为滦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4.2 提高认识,树立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新理念

滦县正处于跨越发展、全面崛起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探索一条文化科学发展之路。滦县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做到与时俱进,在认识上提升高度,在改革上增加深度,在发展上加快进度,在投入上增强力度,在运作上提高市场化程度,使特色文化产业在加快滦县跨越赶超发展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1)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生产经营质量的升级点。滦县按照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的思路,围绕在北方城市群中打造文化名城,促进滦县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主线,强化项目载体,推动招商引资。经过对项目进行客观、科学分析,全方面、多角度支持项目的开发和发展,并开展了区域竞争研究、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发策略研究、产业定位研究、产业市场研究等。滦县举办了文产项目招商暨非物质文化研讨会和文化艺术节,这为滦河开发、古城改造和其他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搭建平台,逐渐形成滦县特色地域文化产业。

(2)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加速经济隆起的新增长点。特色文化产业具有资本积聚快、循环回报快、价值创造快、发展增长快的特点,能够涵养财源、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对于实现滦县 跨越赶超 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切入点。当前文化消费正成为广大群众新的消费点,一个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滦县顺应当前发展趋势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自觉地重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通过积极培育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产品、文化市场和文化服务来引导群众,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滦县。

4.3 改革创新,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

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是文化创新的中心环节,也是促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滦县当前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超前思维,通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重塑文化市场主体,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在产权关系上,坚持股份化和民营化。要区分事业与企业、公益与经营等不同情况,明晰产权,积聚发展资本。要实现盘活国资、启动民资、吸引外资多元并进,以股份制和民营的形式来改善产权、改善管理、改善人才、改善运行、改善效益。围绕提高滦县演艺、传媒、影视、皮影、评剧制作等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谋划组建滦州演艺传媒中心,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在发展价值取向上,坚持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进入市场,只有占领市场才能占领阵地,只有进入市场才能贴近群众、产生效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是放手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放宽市场准入。按照 非禁即入 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特别是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投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因而,特色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市场取向,接受市场检验,更要以需求思维、价值思维、效益思维,研究市场、占领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构建适应市场取向的特色文化生产机制。

(3)在组织形式上,坚持集群化和连锁化。提高特色文化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滦县地域特点,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把其作为促进和推动滦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利用产业集聚能够带来创新、外部性、社会资本和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等效应,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在产业园区内引导传统文化产业与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物等传播载体以及创意设计产业有机结合,推动并提升社会认知和市场影响力。在滦县县域内,要加大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要深入挖掘传统的优势文化娱乐资源,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休闲和娱乐需求,使之成为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形成优势产业 皓月当空 ,其他产业 满天星斗 的文化产业集群,增强自我发展

15

唐山学院学报第24卷

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的活力;在县域外,要立足现有资源,面向市场,引导促成同全国、全省、全市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加盟、连锁,加速特色文化产业的集约,形成规模效应和支柱效应。

通过改革,逐步形成面向市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功能完备、设施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渠道、多形式、规范灵活的特色文化产业运行机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辐射力较强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4.4 创新文化产业业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滦县各级部门应认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社会发展变革的趋势,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各种要求,健全政府各项体制和机制,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培养创新人才,利用创意整合资源,促进滦县特色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业态的创新,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宣传和推介滦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创新文化产业业态,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中,文化产业的规模和边界将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内涵将不断丰富,新兴文化业态将不断涌现,这既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文化生产传播领域不断革命的重要表现。创新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生命力。催生文化业态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现代社会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文化消费地急剧转型与文化传播的技术日益革新。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滦县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需求,要关注和重视新的文化业态,在注重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同时,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兴特色文化产业,这是培育滦县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将有利于更好地塑造适应县域发展的时代精神,使县域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推动滦县的文化繁荣和文化创新。

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带来了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重大革命。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打通了通讯、传媒、娱乐等多个领域,融合了影视、报刊、图书、移动通讯设备等多种载体,不断催生出新兴文化业态。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对接,衍生出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出版、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广播、网络杂志、网络电视、博客等文化新业态;文化产业与移动通讯网融合、对接,衍生出手机短信和彩信、手机广播电视、手机出版、手机报刊、手机动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文化新业态;文化产业与广播电视网融合、对接,衍生出车载移动电视、有线数字电视等文化新业态

[1]

。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在提到文化产

业振兴的指导思想时强调,应 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这也是第一次把手机这种传播载体纳入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领域[2]。随着3G 网络的推动、手机3G 业务的普及,滦县要发挥与其相关的应用服务功能,在多元社会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造,不断为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催生新的品种[3]。

(2)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保障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可持续性。

首先,滦县要提高特色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力争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同时要加快文化产业相关法律与政策的研究与出台,以确保数字化过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合理制定网上传播版税的分配比例,使著作权人、制作者、网络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得到公平分配。注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前沿性,尤其要重视数字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延伸文化产业链,使文化产业向新业态、高层次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增长极。

其次,鼓励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开发文化数据处理、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远程教育及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推动滦县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滦县要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向创意产业转化。通过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发挥科技创新对创意产品内容的启发效应和对产品形式创新的带动作用,把县域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成果转换成数字文化产品,在丰富网络文化内容的同时缓解科技进步与文化内容的落差,实现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动文化创意元素、文化创造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消费,使潜在的文化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蒯大申.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J].上

海人大,2009(10):11.

[2] 刘雅琼.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元年[EB/O L ].新浪

网,中国财经报,2009 08 20.

[3] 肖荣莲.新兴文化业态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J].学术

交流,2010(3):184.

(责任编校:李聪明)

16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

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内容是根本的、核心的要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进行创作生产,增强文化产品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要注重提升文化创意,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表达、符合广大受众心理的情感抒发来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

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

áá á 自1992年政府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1]以来,文化产业在大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原生态1.0时代,与“文化事业”概念划分模糊,虽然提出“文化经济”,但对文化商品属性的认识仍属初步,其业态主要表现为工艺美术、传统印刷、音像制品、广告出版、影视及相关产品的低端复制,规模小,质量低,盲目性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二是21世纪前十年的2.0时代,文化产业由自发向自觉转变。从2000年“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到2009年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互联网普及、数字信息技术发展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业态变化明显。以新媒体、数字技术产业为主,出现了一批新的文化产业和产品形态,产业、行业之间跨界渗透现象明显。三是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和协同创新正在推动文化产业进入3.0时代,其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愈演愈烈,基于新一代移动互联终端和数字技术而成长起来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一、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呈现的形态 文化产业的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因其出发点和集聚形式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形态。 (一)新创模式———新兴文化业态 早期关于新兴文化业态的探索是在互联网、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尤其是依托高速宽带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最早的新兴业态,逐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一个较快的增长点,引起决策层和专家学者关注。2007年4月,新兴文化业态刚刚在中国学术文献标题中出现(赵志立在《成都大学学报》发表《 文化产业 2015年第1期 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 李凤亮宗祖盼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11&ZD02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与路径研究”(GD13CZW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主任;宗祖盼,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交叉融 合不断深化,文化航母日益强大,其诱因包括科技革命的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社会消费结构和心理变化、产业要素集聚等。文化产业的业态裂变和跨界融合导致业态重组加速,行业分工或会更加细密,将进一步诱发市场规则的确立;新兴文化业态可望成为价值传播的利器,得到政府重视;传统业态会在业态裂变中获得重生机遇;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对体制政策、技术平台、人才培育等提出新需求。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科技业态裂变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5)01-0137-05

【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抓新兴业态】文化产业新业态有哪些

【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抓新兴业态】文化产业新业态有哪些 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涌现的网络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展动力。我国要想高效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水平,就必须紧抓新兴文化产业,在世界新兴文化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从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绩与经验来看,以网络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业态是现代经济中增长最快、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符合当前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产值高、容纳劳动人口多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网络游戏、网络电视、手机动漫、手机电视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我国正在形成融网络游戏产品研发、新媒体影视制作、人才培养、产品运营、产品展示、产品出口、电子竞技等于一体的新兴产业链,而且效益越来越可观,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影视传媒娱乐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它能创造新的就业市场,容纳数量庞大的劳动就业人口,并且在较小的土地上,创造出比传统产业更高的产值。随着网络和手机的迅速发展,网络、手机与影视传媒娱乐相互结合,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打造数字影视传媒娱乐业,实现提升文化形象,推动经济的转型,已经成为许多政府、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纵观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难发现,电信业(Telephone)、因特网

(Internet)、传媒业(Media)、娱乐业(Entertainment)相互融合而形成的“TIME”生态正在成型。这种产业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经济活力和创造财富的契机,孕育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目前,这种“TIME”生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我国今后特别要注重这种生态的发展动向,发展以信息服务业、广播影视娱乐业为龙头的产业群,特别是要发展数字影视传媒娱乐业,打造数字文化产业。未来十年,我国要紧抓新兴业态,打造融电讯、手机、内容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和影视娱乐业,实现文化强国,提升软实力等目标。 我国具备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条件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数字信息业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2%,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互联网产业保持了用户和市场规模的双增长。2009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达743亿元,相比2008年的569亿元增长30.6%,远远高于2009年中国经济8.7%左右的增速。在网游产业方面,产业规模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扩张。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67.6亿元,同比增长36.9%。 在手机方面,我国用户数量超过7亿,且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对影视娱乐作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形成了具有亮丽前景的新兴文化产业。研究数据显示,手机上网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而这一代恰恰是社会最活跃的一群人。他们追求时尚,思想活跃,信息需求量大,注重影视娱乐,为数字文化产业提供了大量的消费人群。2009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有相当规模的用户把网络视频当做视频消费的唯一渠道。电影、电视剧是网络视频用户最为喜爱的内容类型,分别以77%和70.5%的比例位居前列。这些数据反映出数字、网络影视将成为今后人们主要索取的信息,说明数字影视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于2010年6月25日出台了有关三网融合的政策,并公布了一批试点单位,这意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中国的战略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中国的战略选择 金元浦 《人民日报》(2006-12-29 第14版)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以进入小康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最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科技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它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以知识资本的运作为手段,统摄生产、传播、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复合概念;是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集群。与创新、创意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创意者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充分条件。发达国家版权经济的发展着力于知识产权保护,这种保护首先保证了创意者的利益,推动了创意群体的形成,维护了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保证了对外文化贸易的国家利益,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文化利益。创意者的基本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就会形成创新创意的市场环境和普遍的社会氛围,以吸引和推动创意人才源源不断地成长,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潮流。它和“文化经济”、“内容产业”、“版权产业”、“休闲体验产业”等概念相交错,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模式。创意产业的概念是英国布莱尔政府1997年提出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具有产业升级、发展模式创新的意义。进入新世纪,美国、欧盟各国如德国、荷兰、丹麦,以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新加坡等都致力于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形成了全球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总体态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我国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按照中央部署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中国,大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内容创新能力、艺术文化原创能力,集成融合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创意中国,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按照中央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部署,国内一些省市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范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适应当代全球城市竞争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以粗放型、资源型、投资型为主的阶段。随着国内一部分中心城市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文化需求不断升级收入函数持续变化,这就带来了新的巨大需求。这种需求,要求变革和调整增长方式、供给内容和消费结构。这些省市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其核心是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的转变,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的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我国像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选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选择了一条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高端发展路线,以保证其在未来建设国际化都市中,始终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体原因和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当前的创意产业推动在社会生活中发生重要影响的一些新生的产业类别的发生、发展和壮大,并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变革。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适应一批新兴的文化产业类别的崛起而应运而生的产业形态。它不再简单地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观念和类别,而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像英国提出的13类创意产业部类,就首先包含了一些在社会生活中发生重要影响的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甚至软件设计、手机增值等文化产品,也包括虽然仍沿用过去分类的电影、电视、服装设计等部类,但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

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

新兴文化产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01

新兴文化产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韩骏伟 内容摘要:本文从新兴科技对文化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影响出发,探讨科学技术给文化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阐述了新兴文化产业的特点、地位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科技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 李长春同志在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为加快我国文化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极好机遇。”“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要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中注重培育文化创新产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深入分析新兴文化产业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技术带来文化产业的深刻变革 新兴文化产业是与传统文化产业相对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① (一)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种类、形式、格局始终产生着极为深刻、从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文化作为商品进行生产和消费古已有之。但文化产品成为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文化产业的业态、种类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革,则往往有赖于科技进步之功。1877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标志着音响业的诞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于是诞生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电影业。1901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随后无线电广播业开始兴起。1936年,英国伦敦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电子电视系统的公开广播,预示着电视时代的来临。 ①笔者认为,新兴文化产业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兴文化产业是指近些年兴起的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二是指基于新的文化理念、新的消费观念我国出现的新的文化消费形式,如探险旅游、嘉年华、艺术品拍卖市场等。狭义的新兴文化产业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本文是从狭义的角度谈新兴文化产业。

深圳市“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深圳市“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训班学 习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有幸参加在深圳市举办的“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 一、深圳产城融合的先进经验, (一)逐步实现了全城一体化发展, (二)产业高度聚集,行业领军企业众多, (三)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逐步趋于完善, 二、我区目前产城融合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工业园区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员工不满,人才难留,(二)交通不便,无休闲场地, (三)企业有心办社会,但政策、资金方面有困难, (四)规划设计、产业布局不合理, (五)园区建设方面存在重建设轻管理, 三、做好我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招商工作要加大力度,做到招大引强, (二)调整园区规划设计,推进产城融合, (三)完善园区交通设施,方便工业园区来往市区。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有幸参加在深圳市举办的“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在培训期间,听取了《产城融合的规划与实践》及《新经济形态下的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等讲座,参观了前海自贸区、深圳科技园、比亚迪公司、天安云谷等地方和企业,深刻的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城市在产城融合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圳从改革开放前的一座小渔村,用30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了一座领跑全国的现代化大都市,其中有非常多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开发区去学习借鉴。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什么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会选择到深圳发展?这里面除了深圳包容开放的环境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圳成功实现了产城融合,将各种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融为了一体,拥有大量优秀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每个来到深圳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深圳产城融合的先进经验 (一)逐步实现了全城一体化发展。熟悉深圳的人知道,以前的深圳分为关内和关外,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属于经济特区,俗称“关内”,约占深圳面积的四分之一,宝安和龙岗两个区不属于经济特区,俗称“关外”,约占深圳面积的四分之三。从关外进入关内要通过海关检查站,直观的感受就是关外遍地是工厂,治安也比较差,城市建设也比较落后,关内遍地高楼大厦,秩序井然,环境优美。除了地理上的明显界限外,在政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精)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 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性增长期,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由量变到生产方式出现质变;第二个阶段是协调期,慢慢形成适应新技术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目前,“互联网+”这一轮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仍然处于爆发性增长期,这个时期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了产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一、“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迭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决策关注的重心转向非物质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客户价值、私人订制、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既是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也描摹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图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大都跻身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2004年,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是51.05亿元,2008年增加到192.66亿元,截止2013年末已经达到1941.12亿元,增长超过10倍。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明显,贡献也逐渐增加,同时也揭示了新兴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限于将传统产业的内容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更多的作用在于将从业者的思维引入互联网世界,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文化产品是精神和物质生产高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载体和工具,可以在不改变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整甚至更优化的呈现,将资源转化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形态。比如,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经过高新技术动态化处理的《清明上河图》,将原本静态的古画生动并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另外,需要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使文化遗产获得一种现代发展方式,能够巧妙的融入现代人的意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文化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武汉市文化强市建设(2003-2012)纲要》,2003年制定了《武汉市文化产 业发展计划》(2003-2007年)。这表明武汉市政府已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影响整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度。本文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借鉴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从武汉市的市情出发,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一、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20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由贫穷走向经济起飞,国民经济规模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产生一个强烈凸起的现象。此时,人们在获得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将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上的满足。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使得文化产品在传播速度、覆盖面和对公众的影响力上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此时,对文化、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定位,对文化领域进行改革,出台 1 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就历史性地成为一个重 大课题。武汉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性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2002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492.74亿元,人均GDP达19560元,折合2365美元,按现在的增长速度10.7%计算,再过两年,既可达到3000美元。这说明武汉市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方面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实力。另外,按照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分析方法,当居民收入越过温饱线开始走向小康水平时,居民收入除了生活基本支出外,开始有了剩余,精神文化消费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就具备了条件。一般公认的是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时,就标志着人民生活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化体制改革,促进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化产业园区和进驻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化艺术中介、旅游化服务、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

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殷;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剧、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四、简化审批程序。属市级或市以下审批事项并需要观场勘验的,在公示期满、听证会通过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审批;对不需要现场勘验的,全部变承诺审批为即办即批。属省级以上审批事项的,市化行政主营部门代企业办理申办手续,受理申办件材料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报省有关审批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申办企业提交件材料齐备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五、设立化有限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约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脾、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六、在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企业所得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2年后按15%税率征收。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办的化企业:

文化产业发展的六个新态势_范周

中国国情国力|ZGGQGL 6 Ⅰ2016/12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从整体水平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平均值呈正增长态势,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逐年上升,文化生产、文化贸易、文化消费、文化出口和文化创新等各项指标均取得长足进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六个趋向性特点,这六个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映射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政策体制方面 中央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领域健康良性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一是政策保障型,如《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等;二是产业指导型,如《艺术品经济管理办法》(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国办)、《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广电总局)、《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广电总局)等;三是规范管理型,如《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国家知识产权 文化产业发展的六个新态势 ◎范周 摘要:今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在政策体制、产业结构、文化贸易、产业形态、产业内容和文化消费六方面。这六个新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映射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 A 局)、《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文化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中办、国办)、《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宣部、财政部)等。 产业结构方面 文化产业在科技的引领和倒逼下,自发自觉地进行产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当前大数据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互联网+文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不仅表现为互联网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应用,而且意味着信息科技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产业链中得到全面应用。 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2015年实现增加值2858亿元,增速达16.3%,占文化产业比重的10.5%;到今年上半年,该行业收入为2502亿元,已接近2015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9.7%。如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数字在线出版,重构了传统出版流程和发行方式;艺术品业、表演业、新闻出版业和电影业等传统文化业态也以崭新形式与互联网发生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从领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多项相关文件的出台以及各级地方媒体系统的积极响应均表明,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应对新媒体的

2020国考申论范文:文化产业创新

2020国考申论范文:文化产业创新 【范文主题】 文化产业创新 【背景材料】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向实 体经济蔓延。我国文化产业界也在认真地评估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 业发展的影响,认为短期内会对我国文化产业产生一些冲击和影响, 但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将推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改善文化产业发 展的宏观环境。我们应该抓住这次经济转型的机会,推动文化产业实 现新的发展。 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对产业发体现状的挑 战蕴含着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甚至向新的产业方向发展的可能,所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清发展趋势,以创新 谋出路,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促使可能的机遇尽快变为现实。 【习题示例】 结合我国实际,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就如何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字数很多于800字。 【参考范文】 借一股自主创新的劲风打造文化产业强国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 我国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了

文化产业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表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 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 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 高且发展不平衡,而且普遍存有自主创新水平差的现象。这都显示出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不成熟,文化品牌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当前金融风暴席卷世界的背景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打 造文化产业强国,以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发展势在必行。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因素众多,其中以自主创新水平低下尤为突出。 当前,我国部分文化企业以“贴牌”为生。据文化部门的资料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减少,以“贴牌” 为主的文化企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此要振兴和发展我国文化产 业就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自主创新的水平,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靠“贴牌”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为了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 面努力。从政府角度来讲,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并确定发展目标,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增大投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设施、资金等支持;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规范文化市场发展;从 经济和政策方面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扶植一批有特色 和自主创新水平强的企业,以此作为典范,带动新型文化企业快速发 展壮大;另外,还应鼓励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在地 域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实行发展和创新,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文 化产业。 从文化企业角度来讲,应制定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文 化创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建立自主创新发展机制,把 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理念,鼓励员工开拓思路,持续提升创新水平和创 新水平;增大投资,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创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原文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104 【原刊页号】322~326 【分类号】F9 【分类名】旅游管理 【复印期号】201007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XJY03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9ZDB01);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湘财教[200870])。 【作者】张海燕/王忠云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0-),女,甘肃省兰州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王忠云,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内容提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四个层面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通过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题】本期关注 【英文摘要】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wa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industry boundari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ed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n, it fromed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xplained from four aspects(technology, products,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pat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lead the market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convergence 【正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融合

2019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二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三篇: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四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第五篇: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 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 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 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 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 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 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 文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服务性与营利性 文化产业是将人类的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的商品,文化产业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的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改善自身的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 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在于将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的传播性也就体现的越明显。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治国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的电影的内容的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的政策思想是保持一致的。同时,经过审

核也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的传播。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知识性与创造性 文化产业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定蕴含有文化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化内容被称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又是文化内容产生的关键,所谓的创造性既是指“创新、原创”。一个成功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但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他人的东西。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15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但是经过创作者的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当时的创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那场海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 4.文化产品可复制性 虽然没有谁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但是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发展,也在于它的可复制性。这里的复制并非是对前人创作的抄袭,而是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原创文化进行重新编码,然后制造出具有同样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