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由于红外辐射是人眼不可见的,要察觉其存在,测量其强弱,就必须首先利用红外探测器将其转换为某种便于测量的信号。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或成像系统中的核心,也是红外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红外技术的发展水平,通常是以红外探测器的发展水平为主要标志的。

1.红外探测器分类

对于品种繁多的红外探测器,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响应波长,可以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探测器;根据工作温度和致冷需求,可以分为低温致冷和室温非致冷红外探测器;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元、线阵和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就探测机理而言,又可分为光子和热敏红外探测器,下面主要就这两类红外探测器予以简单介绍。

1.1光子红外探测器

光子红外探测器是利用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光信息转换为电信息的红外敏感器件。材料的电学性质通常取决于材料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当光束入射至材料表面时,入射光子如果直接与材料中的电子起作用,引起电子运动状态改变,则材料的电学性质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类现象统称为材料的光电效应。这里强调“直接”两字。如果光子不是直接与电子作用,而是能量被固体晶格振动吸收引起固体的温度升高,导致材料电学性质的改变,这种情况不能称为光电效应,而是热电效应。光子探测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光电导红外探测器

某些半导体材料,当受到红外线照射时,其电导率将明显改变,这种物理现象就是光电导效应。利用具有光电导效应的材料制成的红外探测器就称为光电导型探测器。常用的这种类型的探测器有:硫化铅(PbS)、硒化铅(PbSe)、锑化铟(InSb)、碲镉汞(Hg1-xCdxTe)和锗(Ge)掺杂红外探测器。

光电导探测器的缺点是:光电导效应只有在红外辐射照射一段时间后,其电导率才会达到稳定值,而当停止照射后,载流子不能立即全部复合消失,因此,电导率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回复。这种现象称为弛豫现象,这就造成了光电导型红外探测器响应速度较慢的缺点。

(2)光伏红外探测器

如果在固体内部存在一个电场,而且条件适当,则本征光吸收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会趋向两个部分,在两部分间产生电势差,接通外电路就可以输出电流。这就是半导体PN结的光伏效应。利用具有光伏效应的材料制成的红外探测器称为光伏红外探测用的光伏红外探测器有:砷化铟(InAs)、碲镉汞

(Hg1-xCdxTe)和锑化铟(InSb)探测器等。

与光电导效应相反,光伏效应是一种少数载流子效应。少数载流子的寿命通常短于多数载流子的寿命,当少数载流子复合消失时,光伏信号就终止了。由于这个原因,光伏红外探测器的响应速度一般快于光电导红外探测器,有利于作高速检测,另外其结构也有利于排成二维阵列制作焦平面。

(3)光电子发射红外探测器

当频率为v的光束照射至固体材料表面时,由于光的量子效应,光能总是以单个光子能量hv起作用,固体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后动能增大。在向表面运动的电子中有一部分能量较大,除了在途中由于与晶格或其它电子碰撞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外,尚有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固体表面的势垒,逸出固体表面而向真空发射光电子,这种效应称为光电子发射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制成的红外探测器称为光电子发射红外探测器。

由于光子探测器是依赖材料内部电子直接吸收入射红外辐射,无需经过物体加热的中间过程,因而具有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可靠性高、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不过在室温附近,由于材料固有的热激发将增大探测器的暗电流,降低器件性能,因此,光子探测器需要在低温致冷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这就增加了红外探测或者成像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造成系统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仅在对灵敏度要求很苛刻的军事领域和部分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而很难进入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民用领域。

1.2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热敏红外探测器

与光子探测器将光子能量直接转换为光电子的光电效应不同,热敏红外探测器是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通过热与其他物理量的变换来探测红外辐射的。物质的某些性质随入射光的加热作用引起的温度升高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热敏效应。热敏效应的特点是入射光与材料的晶格相互作用,晶格因吸收光能而振动能量增加,材料温度上升,从而引起与温度有关的物理,化学或者电学参量发生变化。这些效应主要包括:塞贝克效应、热敏电阻效应、热释电效应、热弹性效应、隧道效应、液晶色变和气体压力改变等效应。

热敏红外探测器的响应信号取决于辐射功率或者其变化率,与红外辐射的光谱成分无关。由于探测器的加热和冷却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与光子探测器相比,热探测器的响应速度较慢。一般情况下,光子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为微秒级,而热探测响应时间为毫秒级。热敏红外探测器主要包括热释电、温差电堆和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三种类型。

(1)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研究发现,部分晶体(如硫酸三甘肽、铌酸锶钡等)沿某一特定的方向切割成薄片,并在两表面制作电极形成平板电容后,当晶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电容两端将产生电压。这种当材料表面温度发生变化后,因材料自发极化而在材料表面释放出电荷的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6]。如果将该电容器上接上负载电阻,则会产生热释电电流根据热释电效应设计的红外探测器就是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热释电材料仅在温度变化时才产生响应电流,这是热释电探测器区别于其他热敏红外探测器(如微测辐射热计、热电堆)的重要标志。这个特点也决定了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必须在斩波器协助下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使用斩波器,除非场景中有活动目标,否则热释电电荷将自动消散,场景图像将渐隐。不过增加斩波器后,整个红外成像系统结构将变得复杂。

热释电材料可分为三类:单晶热释电、陶瓷热释电和薄膜热释电。在众多热释电材料中,BST(钛酸锶钡,BaxSr1-xTiO3)陶瓷材料是目前研究得最成熟也是最成功的一种热释电陶瓷材料。TI(后并入Raytheon)公司推出的245×328BST铁电陶瓷焦平面已形成产品,像元尺寸48.5μm×48.5μm,NETD(噪声等效温差,NoiseEquivalentTemperature Difference)优于0.8K,展示样品的NETD优于47 mK。

不过,由于铁电陶瓷焦平面的制作工艺与标准大规模硅集成电路工艺不兼容,因此焦平面制造成本较高。此外,陶瓷混合集成热释电焦平面的性能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国防预研局的资助下,Raython公司转而研究单片集成式薄膜热释电红外焦平面阵列,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Raytheon公司利用PLZT(锆钛酸铅镧,Pb1-xLax(ZryTi1-y)O3)热释电薄膜已经成功制造出320×240单片式热释电焦平面阵列,阵列的NETD优于90mK。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是目前热探测器中的佼佼者,这种探测器除具有一般热探测器点,如宽光谱响应、室温工作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殊优点:

1)探测器输出信号与灵敏元温度变化率成正比,而与绝对温度无关,因而无需自身的热平衡,响应速度较快;2)热释电探测元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滤波器,可以将一定量的噪声旁路分离掉,噪声较小;3)电荷存储具有积分特性,能存储由瞬时信号释放的总电荷,此时电

荷的测量取决于瞬时的总量;4)无需加偏压,读出电路设计简单。不过由于热释电红外探测器需要斩波器协助才能正常工作,因此与热电堆、测辐射热计比较而言,成像系统结构复杂。

(2)温差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温差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是利用材料的塞贝克(Seebeck)效应工作的。塞贝克效应是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现象,当两种金属或者半导体材料一端欧姆接触而另两端开路时,如果接触端与开路端形成温度差,则在两开路端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电势差,这种由于温度梯度使得材料内部的载流子由热端向冷端移动而在冷端形成电荷积累的现象,就称为塞贝克效应。这种结构就称为热电偶。若干热电偶串连起来就形成热电堆,与单个热电偶相比,热电堆由于电势叠加,便于获得相当可观的电信号。如果将热电堆的接触端与一吸收红外辐射的小黑体连接在一起,则当小黑体吸收红外辐射能量后,加热接触端温度升高,依据塞贝克效应,在分离端将产生温差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入射的红外辐射能量间存在一个确定的关系,依据这种原理制成的红外探测器称为温差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用于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常用热偶对材料有多晶硅和金、多晶硅和铝、P型(Bi1-xSbx)2Te3和N型Bi1-xSbx薄膜材料对以及N型和P型多晶硅材料对。其中N型和P型多晶硅材料对由于具有较高的赛贝尔系数和优值,制作工艺与集成电路工艺兼容等优点,是当前研究得比较深入也是最有前途的热偶探测材料。日本防卫厅和日本电气公司(NEC)利用N型和P型多晶硅作为热电材料制作了128×128元单片式热电堆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响应灵敏度约为1,550V/W。与其他热敏型红外探测器相比,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响应灵敏度不高,热响应时间较长,因此在器件性能方面并不具有竞争优势。不过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制作容易与集成电路工艺兼容,信号后处理电路也比较简单,具有低成本的潜力,在对红外成像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社区保安、安全监控,汽车辅助驾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3)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

微测辐射热计是利用热敏材料的电阻率对温度的敏感特性进行红外探测的。常用的热敏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薄膜。当温度增加时,金属薄膜电子迁移率下降,薄阻增加,TCR(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Coefficient ofResistance)为正值,一般在量级[16~19]。由于金属薄膜的TCR较低,因此该

类薄膜仅在原型器件开发中得到应用。与金属薄膜相比,以氧化钒和非晶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的TCR一般要高一个数量级,是目前最常用的热敏材料。当温度升高时,半导体材料的电荷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增大,电阻率随着材料温度升高而减小,显示出负的TCR。

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具有无需斩波、制作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兼容,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性能最好和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一种热敏型红外探测器。

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热敏红外探测器外,还有基于其他物理热效应的红外热探测器,

主要包括:

1)利用物理的热胀冷缩效应,如水银温度计,气体高莱瓶等;

2)共振频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如石英晶振非致冷红外探测器;

3)双材料微悬梁悬臂弯曲与温度的相关性,如基于双材料微悬臂的电容读出和光学读出的非致冷红外探测器;

4)热光效应。利用材料的折射率-温度相关性研制的红外探测器。

2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红外探测器发展简史自1800年赫胥尔利用涂黑的水银温度计发现红外辐射后,水银温度计作为红外探

测器,一直沿用到1830年。

1821年Seebeck发现了温差电效应,研制出第一个热电偶。

1829年Nobili将几个热电偶串连起来,制作了首个热电堆。

1833年梅罗里(Melloni)利用锑化铋作为热电堆材料,大幅提高了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它比当时最好的水银温度计至少灵敏40倍。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又发明了一些高灵敏的新型红外探测器,其中最具有代表意

义的是Langley发明的测辐射热计,它比热电堆的灵敏度约高30倍。

1886年Langley采用两条细长的铂条作为惠斯顿电桥的两个桥腿,研制成功首个测辐射热计,在随后的20年内,Langley不断改进微测辐射热计的性能。

早期研制的红外探测器都是基于材料的热电效应,光子探测器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才出现的。

1917年,Gase首次利用红外线的光电导效应,研制成功亚硫酸铊光子探测器。光子红外探测器比以前使用的任何探测器都灵敏得多,而且响应也快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光子探测器发展相当迅速,并成为之后一段时间内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主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PbSi、InSb和HgCdTe等三类探测器。致冷型光测器是公认灵敏度最高的红外探测器。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红外探测器都以光子单元探测器为主,构成第一代红外探测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致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迄今为止,332×240元HgCdTe、InSb、InGaAs 和PtSi凝视焦平面阵列技术已经成熟并投入生产,640×480元正在迈向成熟阶段,部分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中/长波(3~5μm和8~12μm)HgCdTe红外焦平面阵列已发展到1024×1024、2048×2048和4096×4096

元,中波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已经发展至2048×2048元。这些焦平面阵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要求低温致冷,成为当时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主流,称为第二代红外探测器技术。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外技术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以微测辐射热计和热释电探测器为代表的非致冷红外成像技术获得了重要突破并达到实用化。它不仅解决了红外摄像技术中最为突出的要求低温(~77K)冷却工作的要求,而且还可像光子半导体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一样实现同读出电路的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实现了高密度、小型化、便携和易于操作的红外热像仪,同时这种技术也适合采用目前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技术批量生产,使红外热摄像仪成本低廉化,去除了红外热摄像系统长期以来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搬去了阻碍红外热摄像仪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特别是进入广阔民用市场的障碍,成为当今红外成像技术最引人瞩目的突破之一。

3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高性能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主要有热释电和微测辐射热计两种。与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相比,微测辐射热计具有以下优点:

(1)制作工艺与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工艺兼容,有利于采用半导体工艺大批次集成制作,成本更低;

(2)工作时无需斩波,成像系统无活动部件,使用寿命长,可以做成便携式产品,操作与维护简单方便;

(3)极低串音,由于采用了热绝缘微桥结构,焦平面阵列中每个像元同邻近的像元几乎完全热隔离,因而无图像拖影或模糊现象;

(4)响应速度快,较快的帧速可以将在全景拍摄期间由快速拍摄所造成的图像劣化现象减少至最低限度;

(5)响应动态范围宽,线性度好;

(6)具有潜在的低灵敏度特性,基于微桥绝热结构的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能够实现潜在最大的热灵敏度,其NETD极限低于5 mK。

尽管微测辐射热计自1886年就开始出现,但早期的器件研究都是围绕辐射计量开展的,将其应用于红外成像是近几十年的事情。Putley于1966年全面描述了薄膜式测辐射热计的红外探测原理,建立了响应度和噪声极限的理论模型[35]。不过在1979年之前,由于微加工技术的限制,测辐射热计的尺寸较大,因此无法制成阵列器件。1979年,Johnson提出了利用体硅加工工艺制做氮化硅薄膜微桥结构用于热探测器绝热结构的设想,Johnson和Higashi随后验证了这一设想。随后Kruse于1982年从理论上证明了具有良好绝热结构的微测辐射热计可以达到热探测器的探测极限,他的预测同年被Arch和Heisler所证实。1983年,Wood演示了测辐射热计阵列制造的可能性。

在1981~1992年间,在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和军方的支持下,HTC(霍尼韦尔研究中心,HoneywellTechnologyCenter)秘密开展了微测辐射热计非致冷红外成像的研究,直到1992年,研究全部完成后,才将技术方案部分公开。HTC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成功,主要依靠两项关键技术:一是优良的热敏材料,二是探测器与衬底间的绝热结构。在热敏材料方面,HTC利用混合相氧化钒(VOx)薄膜作为微测辐射热计的热敏材料,该薄膜在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为-2%K-1,为金属薄膜的5~10倍,且淀积温度较低,与读出电路兼容。在器件结构方面,HTC研制了双层微桥结构以减少探测器与衬底间的热导,获得了接近辐射极限的低热导,大幅度提高了器件性能。

氧化矾VOx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的研究成果引起世界瞩目。目前,320×240元VOx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的制作工艺已经成熟并批量生产,更大面阵规模的如640×480VOx红外焦平面也已经开发成功并投入市场,像元尺寸也由50μm×50μm逐步减小至25μm×25μm,平均噪声等效温差达到8.6mK,在军事和民用诸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4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HTC在经历十多年秘密研究后,终于研制成功了336×240元非致冷VOx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阵列,随后将该项技术授权转让给了日本NEC公司等。NEC公司经过技术改进,近年来陆续开发了一系列高灵敏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

DRS(原Boeing)公司已成为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阵列的批发供应商,其典型产品的型号为U3000和U4000,工作波段为8~14μm,320×240像元,像素大小为51μm×5lμm,填充因子约为65%,补偿校正后NETD<0.03K。

目前,尽管美国在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技术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产品。法国微测辐射热计多利用非晶硅薄膜作为热敏材料。与氧化钒相比,非晶硅具有低热导率和高机械强度的优点,便于研制自悬浮支撑结构的探测器。

法国ULIS公司以CEA/LETI(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微电子研究院,Atomic

EnergyCommission/Electronics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Laboratory)开发的非晶硅微测辐射热计技术为基础,在2001~2004年相继推出了UL01011、UL01021E、UL02051和UL03041等红外焦平面阵列产品,芯片价格仅有其他同种类型产品的1/3~1/4。2004年,ULIS推出了基于第二代非晶硅微加工工艺的焦平面产品(UL0381),阵列规模384×288,像元尺寸35μm×35μm,NETD<43mK,芯片功耗130 mW。

加拿大INO(国家光学研究所,NationalOpticsInstitute)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利用一种准VO2薄膜作为热敏电阻材料,研制成功了单片式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焦平面制作在CMOS信号处理和读出电路之上,阵列规模为128×128、160×120、256×1和512×3。160×120系列焦平面像元尺寸为

52μm×52μm,光敏区面积8.3×6.4mm,NETD(f/1,300K,8~12μm)约为150~250 mK。

1996年日本NEC(电气株式会社,Nippon Electronic Company)利用金属Ti作为热

敏薄膜,研制了128×128面阵的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阵列,像元尺寸为50μm×50μm,

NETD约90mK。2002年,NEC获得了美国HTC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的专利授权,并在2003年推出了阵列规模为320×240的红外焦平面,像元尺寸37μm×37μm,红外吸收率80%,工作波长8~12μm,填充系数72%,NETD小于0.1K。

大班数学:帽子分类.doc

大班数学:帽子分类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 2、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点数8以内的事物。 3、在活动过程中,能听清楚要求进行操作和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方向盘,反面有颜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点卡,投影仪。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层,每层有数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个“车库”里面有两种颜色,大小不同,数目不同的汽车。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游戏:开汽车。 有一家帽子店开张了,我们开着汽车去参观一下。这是什么?(方向盘),开汽车要注意交通安全,老师做交通警察,拍三下铃鼓表示绿灯,拍四下铃鼓表示红灯。 2、你的方向盘上有什么?(点子卡),请你数数你的方向盘上有几个点子。请你将你的汽车停到停车位上。 二、基本活动。 1、帽子柜有许多帽子,(出示操作卡)帽子柜有几层,管理员不知道每一层有几顶帽子,请你们帮助他,数一数每层楼有几顶,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讲评幼儿操作方法。 谁愿意介绍你的作品?1)、2排,从左往右数,数了一排又一排。2)、2堆,先数一堆,再数一堆。3)、1排,从左往右数。4)一堆。5)、圆圈,请小手指帮忙,将第一个数的用手指按住它。6)、重叠,被挡住的半辆车也要数。 4、再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和刚才的答案是否一样?(幼儿再次操作)。 三、出示操作卡,这里有什么帽子?(红色和绿色且大小不同的帽子,)请你数一数,红色的帽子有几顶,绿色的帽子有几顶?大的、小的有几顶,请你根据标记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幼儿操作。 四、结束活动。开汽车到外面去玩一玩。 2019-05-05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 2、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点数8以内的事物。 3、在活动过程中,能听清楚要求进行操作和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方向盘,反面有颜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点卡,投影仪。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层,每层有数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个“车库”里面有两种颜色,大小不同,数目不同的汽车。数字卡片。

红外传感器分类

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红外线光电传感器原理) 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的。 光电传感器在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 发送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及红外发射二极管。光束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池组成。在接收器的前面,装有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光圈等。在其后面是检测电路,它能滤出有效信号和应用该信号。 此外,光电开关的结构元件中还有发射板和光导纤维。 三角反射板是结构牢固的发射装置。它由很小的三角锥体反射材料组成,能够使光束准确地从反射板中返回,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在与光轴0到25的范围改变发射角,使光束几乎是从一根发射线,经过反射后,还是从这根反射线返回。 分类和工作方式 ⑴槽型光电传感器 把一个光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面对面地装在一个槽的两侧的是槽形光电。发光器能发出红外光或可见光,在无阻情况下光接收器能收到光。但当被检测物体从槽中通过时,光被遮挡,光电开关便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切断或接通负载电流,从而完成一次控制动作。槽形开关的检测距离因为受整体结构的限制一般只有几厘米。 ⑵对射型光电传感器 若把发光器和收光器分离开,就可使检测距离加大。由一个发光器和一个收光器组成的光电开关就称为对射分离式光电开关,简称对射式光电开关。它的检测距离可达几米乃至几十米。使用时把发光器和收光器分别装在检测物通过路径的两侧,检测物通过时阻挡光路,收光器就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⑶反光板型光电开关 把发光器和收光器装入同一个装置内,在它的前方装一块反光板,利用反射原理完成光电控制作用的称为反光板反射式(或反射镜反射式)光电开关。正常情况下,发光器发出的光被反光板反射回来被收光器收到;一旦光路被检测物挡住,收光器收不到光时,光电开关就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⑷扩散反射型光电开关 它的检测头里也装有一个发光器和一个收光器,但前方没有反光板。正常情况下发光器发出的光收光器是找不到的。当检测物通过时挡住了光,并把光部分反射回来,收光器就收到光信号,输出一个开关信号。

04分帽子(实验版)

分帽子 活动目标 根据帽子的不同属性特征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 在分帽子的活动中感受分类的作用。 活动准备 收集若干颜色、款式、材质不同的帽子。 操作材料:6张颜色、款式、材质不同的帽子的图片(电子图稿),每人一份。空白分类卡、笔。 两个收纳箱。 《数学》第1页;Flash。 活动过程 一、帽子的特点 ——依次出示帽子,幼儿分别描述每顶帽子的特征。 教师:这里有6顶帽子,请你们看看、摸摸,说说这些帽子的颜色、款式和材质。 小结:刚刚小朋友都认真观察,并发现这些帽子的颜色各不相同,帽子的款式也不同,有的是鸭舌帽,有的是礼帽,有的是遮阳帽,等等。它们的材质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用布做的,有的是用草做的,有的是用毛线织成的。每顶帽子的特征都不相同。 ——幼儿两两分组,每组6张颜色、款式、材质不同的帽子的图片,玩“你说我找”的游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个小朋友描述帽子的特征,另一个小朋友从6顶帽子里快速找到该顶帽子。比如:请你找到红色帆布的鸭舌帽。也可以交换角色。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二、帽子分类 ——引导幼儿观察帽子,按颜色、款式、材质等某一维度进行分类。 教师:请你仔细看一看,如果把这6顶帽子分成几组,你觉得可以怎么分?比如,我把6顶帽子按颜色分成三组,分别是2顶黄帽子、2顶红帽子和2顶黑帽子。 ——幼儿自主操作,并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分类结果。 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按照帽子的哪个特点进行分类的?分类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小结:大家刚刚都给帽子分了类,有的小朋友是按照帽子的颜色进行分类的,黑的一组,红的一组,黄的一组,分了三组;有的小朋友是按照帽子的样子分的,遮阳帽一组,鸭舌帽一组,礼帽一组,也分成了三组;有的小朋友按照帽子的材料分成了四组,草帽、布帽、毡帽和毛线帽……大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都很好。 三、帽子收纳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根据分类的结果,设计分类标记符号。 教师:这里有两个收纳箱,请你把这些帽子分成两组,分别放进收纳箱中,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幼儿完成一种分类之后,再尝试另一种分类方式并设计标记符号。 教师:分类的种类有很多,都请记录下来,根据分类标记卡说说自己用了几种分类方式。 教师:你尝试了几种分类?你设计了什么符号来区别? 小结:刚刚小朋友都进行了帽子收纳,有的小朋友发现了好的办法,比如黑色的一组,其他不是黑色的一组;还有的小朋友把草帽放在一个箱子里,不是草帽的放在一起;还有的小朋友把鸭舌帽放在一起,不是鸭舌帽的放在一起,这样都可以分成两组。

光电开关分类与特点

光电开关分类与特点 光电开关(光电传感器)是光电接近开关的简称,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选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有无的。物体不限于金属,所有能反射光线的物体均可被检测。光电开关将输入电流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射出,接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或有无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安防系统中常见的光电开关烟雾报警器,工业中经常用它来记数机械臂的运动次数。 光电开关的分类 1 按检测方式分 常用光电开关的分类方法:按检测方式可分为反射式、对射式和镜面反射式三种类型。对射式检测距 槽型光电开关(9张)离远,可检测半透明物体的密度(透光度)。反射式的工作距离被限定在光束的交点附近,以避免背景影响。镜面反射式的反射距离较远,适宜作远距离检测,也可检测透明或半透明物体。 2 按结构分类 光电开关按结构可分为放大器分离型、放大器内藏型和电源内藏型三类。放大器分离型是将放大器与传感器分离,并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和混合安装工艺制成,由于传感器具有超小型和多品种的特点,而放大器的功能较多。因此,该类型采用端子台连接方式,并可交、直流电源通用。具有接通和断开延时功能,可设置亮、音动切换开关,能控制6种输出状态,兼光电开关 有接点和电平两种输出方式。 放大器内藏型是将放大器与传感一体化,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和表面安装工艺制成,使用直流电源工作。其响应速度局面(有0.1ms和1ms两种),能检测狭小和高速运动的物体。改变电源极性可转换亮、暗动,并可设置自诊断稳定工作区指示灯。兼有电压和电流两种输出方式,能防止相互干扰,在系统安装中十分方便。 电源内藏型是将放大器、传感器与电源装置一体化,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和表面安装工艺制成。它一般使用交流电源,适用于在生产现场取代接触式行程开关,可直接用于强电控制电路。也可自行设置自诊断稳定工作区指示灯,输出备有SSR固态继电器或继电器常开、常闭接点,可防止相互干扰,并可紧密安装在系统中。 光电开关的特点 MGK系列光电开关是现代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产物,是HGK系列红外光电开关的升级换代产品。与以往的光电开关相比具有自己显着的特点: ●具有自诊断稳定工作区指示功能,可及时对射式光电开关 告知工作状态是否可靠; ●对射式、反射式、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都有防止相互干扰功能,安装方便; ●对ES外同步(外诊断)控制端的进行设置可在运行前预检光电开关是否正常工作。并可随时接受计算机或可编程控制器的中断或检测指令,外诊断与自诊断的适当组合可使光电开关智能化; ●响应速度快,高速光电开关的响应速度可达到0.1ms,每分钟可进行30万次检测操作,能检出高速移动的微小物体; ●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和先进的SMT表面安装工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体积小(最小仅20×31×12mm)、重量轻,安装调试简单,并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光电传感器介绍

光电式传感器 1.概述 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光电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光电传感器是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它是把光信号(红外、可见及紫外光辐射)转变成为电信号的器件。 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电器件作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工作状态的识别等。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新的光电器件不断涌现,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的诞生,为光电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开创了新的一页。 2.物理特性 2.1外光电效应 2.1.1光子假设 1887年,赫兹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根据普朗克量子假说而进一步提出的光量子,即光子概念,对光电效应研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核心思想是:表面上看起来连续的光波是量子化的。单色光由大量不连续的光子组成。若单色光频率为n,那么每个 光子的能量为E=hv, 动量为。 由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发展成现代光子论(photon theory)的两个基本点是:

(1) 光是由一颗一颗的光子组成的光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 hv,动量 为。由N个光子组成的光子流,能量为N hv。 (2)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即是每个光子与物质中的微观粒子相互作用。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约束得最不紧的电子在离开金属面时具有最大的初动 能,所以对于电子应有: 2.2 内光电效应 光电传感器通常是指能敏感到由紫外线到红外线光的光能量,并能将光能转化成电信号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一些物质的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当具有一定能量E的光子投射到某些物质的表面时,具有辐射能量的微粒将透过受光的表面层,赋予这些物质的电子以附加能量,或者改变物质的电阻大小,或者使其产生电动势,导致与其相连接的闭合回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光—电转换过程。在光线作用下能使物体电阻率改变的称为内光电效应。属于内光电效应的光电转换元件有光敏电阻以及由光敏电阻制成的光导管等。 2.2.1光电导效应 光照变化引起半导体材料电导变化的现象称光电导效应(又称为光电效应、光敏效应),即光电导效应是光照射到某些物体上后,引起其电性能变化的一类光致电改变现象的总称。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时,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使非传导态电子变为传导态电子,引起载流子浓度增大,因而导致材料电导率增大。在光线作用下,对于半导体材料吸收了入射光子能量,若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就激发出电子-空穴对,使载流子浓度增加,半导体的导电性增加,阻值减低,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导效应。光敏电阻就是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

幼儿园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

幼儿园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 幼儿园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 1、结合已有经验,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的认识,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2、能积极观察比较,了解帽子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并能根据帽子的不同尝试设计分类标记。 3、萌发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分类操作作业纸各一。 学具准备: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人手一册,分类操作作业纸、铅笔、油画棒、师幼一起收集的幼儿园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绒线帽、草帽、太阳帽、头盔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展示的帽子,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名称的认识。 师提示语: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活动室里多了些什么东西? 你们认识这些帽子吗?谁认识的最多?这里有你不认识的帽子吗?(一起认认说说) 二、观察感知帽子的不同质地,了解其功用并尝试分类。 1、师: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那让我们赶快选个自己喜欢的帽子,找个舒服的位子坐下来。 提问:你选的是什么帽子?为什么喜欢它?(自由交流)

你喜欢的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鼓励幼儿先和好朋友一起相互比比说说,然后在集体面前讲述) 2、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老师基本用孩子的原话进行小结:小朋友发现帽子有很多的用处……小朋友还知道制作帽子的材料也很不一样……原来帽子还有这么多的不同,那小朋友想不想把这些帽子根据他们的不同来分一分呢? 帽子还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分? 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并把自己想法设计相应的标记记录在操作纸上。 3、鼓励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 扩展有关帽子的知识和经验。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不错!那除了这些帽子,你还知道那些帽子呢?(幼儿自由表达) 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图片:你们看,这些是谁?他们戴的是什么帽子? 请小朋友阅读操作材料相应画面,师幼一起阅读、讲述,进一步拓展孩子对帽子的认识。 四、激发思维,启发幼儿创造设计的欲望。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帽子,你最喜欢什么帽子? 那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顶帽子,你想让你的帽子有什么特殊功能呢?(鼓励幼儿自由到动手区去设计、创造)

帽子分类和品牌

帽子分类和品牌推荐 帽子不仅遮阳防晒、御寒保暖,还有修饰脸型、隐形增高的效果,堪称配饰中的神器。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帽子来装扮自己!。 选帽子,脸型还是很重要滴,大致原则就是扬长避短:圆脸要让选能拉长脸型显得更立体的帽子,方脸就选显柔化脸型的帽子,长脸就稍微遮住一下额头显得没有那么长,鹅蛋脸就没什么说的了天生百搭。 帽子最好和穿衣风格一致,可以大胆撞色,但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否则会给人很混乱的感觉。 1棒球帽 休闲帽非常百搭,无论男女都合适。所有男士帽子里面,最百搭的就是棒球帽。佩戴棒球帽的男生显得运动感十足,自然吸引很多小迷妹。 牛俊峰穿了牛仔衬衫和侧边流苏饰裤子,配上一顶HSPM字母棒球帽,有点西部牛仔风格但又不会很狂野,挺符合时尚。HSPM是目前在Instagram上很火的一个新品牌,很多95后明星都佩戴这个品牌的,可能是新品牌,还没有烂大街,觉得挺好看的。 推荐品牌: -New Era -HSPM -Supreme 2贝雷帽 贝雷帽特别显气质,这也是很多外国明星和贵妇都特别青睐贝雷帽的原因。贝雷帽源自法国,很多奢侈品牌都会推出自家的贝雷帽。赵丽颖佩戴的Dior的黑色皮质贝雷帽,除了显气质之外,还有点可爱,短发的小仙女也能驾驭。 推荐品牌:

-Dior -优衣库 -HATer(潮牌HATer,他们家贝雷帽经常受到热捧。) 3针织帽 冬天,一顶针织帽是必不可少的,既可以保暖,有个性的针织帽还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冬天出门把自己裹得厚厚的,不好凹造型)。杨幂就特别喜欢针织帽,她的很多街拍都能看到戴着不同的针织帽,戴上Supreme瞬间减龄。 不走潮人路线的话,Zara有不少好看的针织帽,像这顶粉红色的针织帽,少女心都被满足了。冒顶的设计,拉长了脸型,显得脸特别好看。 推荐品牌: -Superme -Zara

帽子文化研究

帽子文化研究 摘要:本文以帽子为研讨对象,介绍了古代帽子的来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浅析了帽子在不同时期的品种和样式演变;另外还从与帽子有关的成语入手,简要探讨了帽子在古代语言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帽子;象征意义;历史发展;相关成语 现如今,每当我们走在大街小巷,都会看见老人、成人、小孩等各个年龄段的人佩戴不同样式,不同颜色的帽子。于是笔者思索,古代的人们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佩戴帽子呢?如果戴的话,他们的帽子和我们的有什么相同之处或者差异呢?如果不戴的话,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能使用在我们看来如此重要的保暖配饰和装饰品呢?那他们又是戴什么呢? 一帽子的产生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衣冠之国”著称,6000年前就开始制帽、戴帽。帽子简称“帽”或“冒”。在中国,据说是华夏始祖黄帝首先发明了帽子。奴隶社会时期帽子一开始只是在官僚统治阶层普遍使用,不是为了防热御热,而是它的装饰和标识作用,标志着统治者无上的统治权力和尊贵的社会地位,体现的是它的象征价值。帽子因此成为政治观念的载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它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精神需要。因此可以说,帽子从一发明就是跟权力和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化中,“冠”与“官”同音,因此成为官的标志。 古代的头顶饰品主要是“冕”和“冠”。"冕"比"冠"出现要早,最初的时候封建帝王专用的叫“冕”,在皇子继承皇位时加"冕";士大夫戴的叫“冠”,后来互用。皇帝戴的一律叫“通天冠”,当然还有其他细化的规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帝王和文武大臣都可以戴帽子。但帽子的款式、色彩、质地根据权力与地位的大小或高低各有不同,并且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形成一种科层官僚秩序,成为阶级权力划分的标识,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古代冠冕制度。冠产生之后,冠帽之间有了贵贱等级之分,贫贱无身份的人不准戴冠。每一个朝代的冠式、冠制与前代相比都有不同。 古代冠制是中国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女人一般是不戴帽子的,戴帽子的主要是男人。男子20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男子二十,冠而字。”《释名》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带帽子,其他平民百姓都没有戴帽子的权利。劳动者只能戴头巾,主要用来揩汗,以后当作帽子裹头。古代男子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异族人和罪犯。平民不戴冠,发髻上覆以巾,这就是帻。 从帽子的起源和演变,完全体现的是男权社会权力和地位,以及这种历史发展和逐渐瓦解的历史。 二从历史发展看帽子象征意义的变化 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士以上的尊者可以戴冠,普通庶民只裹一块头巾,因此以头巾称呼庶民。“黎”与“黔”指黑色,“黔首”就是黑色头巾,由此称百姓为“黔首”和“黎民”。 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学者也不能戴帽子,而是用“帕头”裹头,而且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类型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类型 光电传感器的测量届于非接触式测量,g6V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广L厂:的各个领域。冈光 源对光电元件作用力式个向心确定的光学装置是多种多样的。按其输出量件旧,可分 为模拟输 川型光电传感器和数字输比型光电传感器购大类。元论足Mp一种。依被测物与光电 元件和光 源之间/6关系。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可分为1种从小类型,如图l 2—9所尔。 ([)光辐射本身是被洲物,山被钽电容测物发11lrb光通虽到达光吧7I件上。光kh,G什的输出反映 J”几源的从些物理参数,如光电比龟温度计和光照度计等。 (2)佃允源发出的光通量穿过被测物。部分被吸收后到达光电元件广。吸收虽决定1被测 物的茶华参数.训测液体、气体透明度和浑浊度的光电比包汁等。 (3)但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到达被测物.内从被测物体反射出来投射到光电元件上。光电元 件的输汽反映了被测物的某些参数,如测量表血抓糙度、纸张白度等。 (4)从恒光源发射到光电元件的光通量遇到被测彻被遮挡f一‘部分。由此收受丁照射到光 电元件上的光通量,光电元件的输出反映了被测物Jt—J等参数,如振动测员、工件尺寸测量等。 以L提到的“恒光源”持指辐射强度和波诺分布均不随时间变化的光源。光电传感 器的应 用柏当广泛,已行专门的光电检测方凹的专著出版。间一光路系统可用十木向物现丝 的检测, 个闹光路系统呵用厂同一物邓量的检测,但一般总dJ归结为以上1种类型。在下面介绍的光电

传感器应蝴举例中,请读者故意由于背景光频谱及强度等因素对光电元件的影响较大,在模拟 呈的检测小一般有参比信号和温度补偿斯麦迪电子措施,用来削弱或消除这些出素的 影响。cjmc%ddz

(新)帽子的种类大全(DOC)

帽子的种类大全 帽子做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需品,它的各类也非常多,大致如下:按用途分: 有风雪帽、雨帽、太阳帽、安全帽、防尘帽、睡帽、工作帽、旅游帽、礼帽等;按使用对象和样式分: 有男帽、女帽、童帽、少数民族帽、情侣帽、牛仔帽、水手帽、军帽、警帽、职业帽等;按制作材料分,有皮帽、毡帽、毛呢帽、长毛绂帽、绒绒帽、草帽、竹斗笠等;按款式特点分,有贝蕾帽、鸭舌帽、钟型帽、三角尖帽、前进帽、青年帽、披巾帽、无边女帽、龙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头帽等等。 帽子的大小以“号”来表示。 帽子的标号部位是帽下口内圈,用皮尺测量帽下口内圈周长,所得数据即为帽号。 “号”是以头围尺寸为基础制定的。 帽的取号方法是用皮尺围量头部(过前额和头后部最突出部位)一周,皮尺稍能转动,此时的头部周长为头围尺寸。 根据头围尺寸确定帽号。我国帽子的规格从46号开始,46~56号为童帽,55~60号为成人帽,60号以上为特大号帽。号间等差为1cm,组成系列。

帽子的质量一般从规格、造型、用料、制作几方面来反映。具体地说,规格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造型应美观大方,结构合理,各部位对称或协调;用料应符合要求。 单色帽各部位应色泽一致,花色帽各部位应色泽协调;经纬纱无错向、偏斜、面料元明显残疵;皮面毛整齐、无掉毛、虫蛀现象;辅件齐全;帽沿有一定硬度。帽子各部件位置应符合要求,缝线整齐,与面料配色合理,无开线、松线和连续跳针现象;绱帽口无明显偏头凹腰,绱檐端正,卡住适合;织帽表面不允许有凹凸不匀,松紧不均,花纹不齐;棉帽内的棉花应铺匀,纳线疏密合适;帽上装饰件应端正、协调;绣花花型不走型,不起皱;整烫平服、美观,帽里无拧赶现象;帽子整体洁净,无污渍,无折痕,无破损等

光电传感器分类有哪些

(1)对射型 检测方式 为了使投光器发出的光能进入受光器,对向设置投光器与受光器。 如果检测物体进入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间遮蔽了光线,进入受光器的光量将减少。 掌握这种减少后便可进行检测。 此外,检测方式与对射型相同,在传感器形状方面,也有投光受光部一体化,称为槽形的种类。 特长: 动作的稳定度高,检测距离长。(数cm~数十m) 即使检测物体的通过线路变化,检测位置也不变。 检测物体的光泽颜色倾斜等的影响很少。 (2)扩散反射型 检测方式 在投受光器一体型中,通常光线不会返回受光部。如果投光部发出的光线碰到检测物体,检 测物体反射的光线将进入受光部,受光量将增加。掌握这种增加后,便可进行检测。 特长: 检测距离为数cm~数m。 便于安装调整。 在检测物体的表面状态(颜色、凹凸)中光的反射光量会变化,检测稳定性也变化。 (3)回归反射型 检测方式 在投受光器一体型中,通常投光部发出的光线将反射到相对设置的反射板上,回到受光部。如果检测物体遮蔽光线,进入受光部的光量将减少。 掌握这种减少后,便可进行检测。 特长 检测距离为数cm~数m。 布线.光轴调整方便(可节省工时)。 检测物体的颜色、倾斜等的影响很少。 光线通过检测物体2次,所以适合透明体的检测。 检测物体的表面为镜面体的情况下,根据表面反射光的受光不同,有时会与无检测物体的状 态相同,无法检测。这种影响可通过MSR功能来防止。 (4) 距离设定型 检测方式 作为传感器的受光元件,使用2比例光电二极管或位置检测元件。通过检测物体反

射的投 光光束将在受光元件上成像。这一成像位置以根据检测物体距离不同而差异的三角测距原理为检测原理。 下图所示的是使用2比例光电二极管的检测方式。2比例光电二极管的一端(接近外壳的 一侧)称为N(Near)侧,而另一端称为F(Far)侧。检测物体存在于已设定距离的位置上的情况下,反射光将在N侧和F侧的中间点成像,两侧的二极管将受到同等的光量。此外,相 对于设定距离,检测物体存在于靠近传感器的位置的情况下,反射光将在N侧成像。相反的, 相对于设定距离,检测物体存在于较远的位置的情况下,反射光将在F侧成像。传感器可通过 计算N侧与F侧的受光量差来判断检测物体的位置。 距离设定型的特长 受检测物体的表面状态颜色的影响少。 不易受背景物体的影响。 BGS(Background Suppression)和FGS(Foreground Suppression) 在E3Z-LS61/-66/-81/-86中,检测传输带上物体的情况下,可选择BGS和FGS两种功能中的任 何一个。 BGS是不会对比设定距离更远的背景(传输带)进行检测的功能。 FG是不会对比设定距离更近的物体,以及回到受光器的光量少于规定的物体进行检测的功能,反言之,是只对传输带进行检测的功能。回到受光器光量少的物体是指: ①检测物体的反射率极低,比黑画纸更黑的物体。 ②反射光几乎都回到投光侧,如镜子等物体。 ③反射光量大,但向随机方向发散,有凹凸的光泽面等物体。 注:③的情况下,根据检测物体的移动,有时反射光会暂时回到受光侧,所以有时需要通过OFF延迟定时器来防止高速颤动。 特长 可对微小的段差进行检测(BGS、FGS)。 不易受检测物体的颜色影响(BGS、FGS)。 不易受背景物体的影响(BGS)。 有时会受检测物体的斑点影响(BGS、FGS)。 (5)限定反射型 检测方式 与扩散反射型相同,接受从检测物体发出的反射光进行检测。设置为在投光器和受光器上仅入射

光纤与光电传感器类型

光纤与光电传感器类型分析 一、光纤传感器 1、分类: 如图1所示。 图1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说明:(1)、平行光纤:红色是发射,绿色是接收 (2)、同轴光纤:中间红色的是发射,四周8个绿色的是接收 (3)、分离型:红色是发射,绿色是接收。和平行光纤区别是每个发射和接收都是由若干个发射点和接收点组成的。 2、问题 同轴型光纤传感器可以检测细微的物体,如发丝等。但有一个问题,当传感器的光缆发生弯曲时,由于入光率减少,传感器同样认为检测到了物体,有输出,这样,就会产生误输出。 解决方案:使用PSC(自动追踪补偿功能)功能,当光缆发生弯曲时,传感器的设定值和实际值(光强度)同时改变,这样,就不会发生误动作了。此功能也叫自动跟踪功能。

3、组成: ◇放大器 ◇光纤 ◇镜头(可选) 二、光电传感器 1、分类 图2 光电传感器分类(1) 回归反射型 影响检测的因素: 被测物的光主亮度。

图4 回归反射型传感器(2)、漫反射型 影响检测的因素: ◎ 安装角度 ◎ 测量物体的颜色 ◎ 振动 优点: 安装最简单,方便

图3 漫反射型传感器 缺点: 漫反射光电传感器是检测最不稳定的。 ◎ 反光镜的安装角度 97年前,以上两方面确实是回归型传感器存在的影响因素。 但后来该类型传感器增加了P.R.O功能:即 该功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反光镜可以把纵波转换为横波。发射器发射的是纵波,而接收器只能接收横波。发射器发射的纵波经过反光镜把纵波转变成横波,由接收器接收。由于物体没有把纵波转变为横波的功能,因此,无论物体光亮度如何,只能把发射器发射的纵波返回,接收器不能接收到横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检测物体的有无。

光电传感器分类有哪些

光电传感器分类有哪些? (1)对射型 检测方式 为了使投光器发出的光能进入受光器,对向设置投光器与受光器。 如果检测物体进入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间遮蔽了光线,进入受光器的光量将减少。 掌握这种减少后便可进行检测。 此外,检测方式与对射型相同,在传感器形状方面,也有投光受光部一体化,称为槽形的种类。 特长: 动作的稳定度高,检测距离长。(数cm~数十m) 即使检测物体的通过线路变化,检测位置也不变。 检测物体的光泽?颜色?倾斜等的影响很少。 (2)扩散反射型 检测方式 在投受光器一体型中,通常光线不会返回受光部。如果投光部发出的光线碰到检测物体,检 测物体反射的光线将进入受光部,受光量将增加。掌握这种增加后,便可进行检测。 特长: 检测距离为数cm~数m。 便于安装调整。 在检测物体的表面状态(颜色、凹凸)中光的反射光量会变化,检测稳定性也变化。 (3)回归反射型 检测方式 在投受光器一体型中,通常投光部发出的光线将反射到相对设置的反射板上,回到受光部。如果检测物体遮蔽光线,进入受光部的光量将减少。

掌握这种减少后,便可进行检测。 特长 检测距离为数cm~数m。 布线.光轴调整方便(可节省工时)。 检测物体的颜色、倾斜等的影响很少。 光线通过检测物体2次,所以适合透明体的检测。 检测物体的表面为镜面体的情况下,根据表面反射光的受光不同,有时会与无检测物体的状 态相同,无法检测。这种影响可通过MSR功能来防止。 (4) 距离设定型 检测方式 作为传感器的受光元件,使用2比例光电二极管或位置检测元件。通过检测物体反射的投 光光束将在受光元件上成像。这一成像位置以根据检测物体距离不同而差异的三角测距原理为检测原理。 下图所示的是使用2比例光电二极管的检测方式。2比例光电二极管的一端(接近外壳的 一侧)称为N(Near)侧,而另一端称为F(Far)侧。检测物体存在于已设定距离的位置上的情况下,反射光将在N侧和F侧的中间点成像,两侧的二极管将受到同等的光量。此外,相 对于设定距离,检测物体存在于靠近传感器的位置的情况下,反射光将在N侧成像。相反的, 相对于设定距离,检测物体存在于较远的位置的情况下,反射光将在F侧成像。传感器可通过 计算N侧与F侧的受光量差来判断检测物体的位置。 距离设定型的特长 受检测物体的表面状态?颜色的影响少。 不易受背景物体的影响。 BGS(Background Suppression)和FGS(Foreground Suppression) 在E3Z-LS61/-66/-81/-86中,检测传输带上物体的情况下,可选择BGS和FGS两种功能中的任 何一个。

帽子的发展史

帽子的发展史 【摘要】 服装为人类的诞生书写着一部耐人寻味的罗曼史。在这部罗曼史中,配件是必不可少的: 香水,是看不见的衣服,穿着者总是希望通过它来强化性的吸引力向人们兜售着梦想和希望;手包,扮演着是一件普通衣服化平常为神奇的角色;而我们的帽子呢,它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关键词】 中国西方帽子 【正文】 帽子的风尚在中国,相对于西方来说视乎弱了很多。在中国,古代女人可以说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岁便束发戴笄,用“巾帼”在后面挽头发或者把头发包扎定型。当然除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时戴帽子,但那只是一种装饰品。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两种一时皇后贵妃和公主之类的贵族妇女,有戴“凤冠”“花冠”之类的特权。还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唐朝时曾在上层贵族妇女中流行过从胡人那儿传过来经过改进的帽子叫“帷帽”,四周有纱缦围绕,用来防沙,“遮脸”,防止陌生男人偷看自己的“女人”,相当于今天的伊斯兰地区妇女的黑纱。中国女人普遍带帽子的传统是从清末开始的,是学习西洋女性的,各种凉帽,挡风帽,起初也可以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后来体现的便是彻底的装饰品和实用价值。 从帽子的历史演变来看,中国最初的冠冕不能算作是“帽子”,帽子是从胡人那儿传入中原以后,经过改进才流行起来的。现代帽子则是从西洋直接传入的。 在京剧艺术中,冒子还是一种脸谱化的标志,他在参与人物心理描绘时有着自己的形象语言——文官头戴方形帽翅的乌纱帽,而丑角戴圆形的乌纱帽,从帽子上可以直接看出人物的性格与社会地位。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分界,在西方则是直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不可或缺的日常服饰。在西方,帽子是一

种权利与地位的象征。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奴隶们只能头戴破草帽遮阳。到了中世纪,帽子的等级观念更加明晰,国王戴金制皇冠,囚犯戴纸帽子等等。十六世纪后期,宫廷中官员、王后、公主和仕女的帽子有了特别的设计。甚至到了二十世纪初,人们仍然可以从一顶帽子上判断一个女人是良家妇女还是青楼娼妓,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所以,夏奈尔说,“帽子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是因为她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胆敢不戴帽子出门,就等于向路人宣布“我是下贱的女人”;而另一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夏奈尔本人就是靠做帽子起家的,出于对帽子的敬意,她甚至认为“赤身裸体的模特戴上宽边帽子,便与文明画上了等号”。 十八世纪中叶,矫情的巴黎贵妇们喜欢将各种鲜花、水果以及做成标本的禽兽顶在头上,那时的帽子就像是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篮子。在那个时代,头发被认为是个人的隐私,必须用帽子遮起来。即使在家里,也要挽起端庄的发髻,而不能披下来——这样的发型居然被认为于裸体无异,头发变只能在卧室里与睡衣相慰了。以隐蔽的长发相对应的,是无限夸张的帽子,以及在帽子上张牙舞爪的羽毛。作为当时最时髦的装饰,女人对羽毛的喜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些美丽的、关键是能够自然裸露的“毛发”,他们之所以被人疯狂的“嫁接”,很难说究竟是是出于羡慕,还是出于嫉妒。但不管答案如何其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一些鸟类因此而几近灭绝!以至于在美国,一些人成立了专门的协会,以阻止更多的鸟被杀。 第一次世纪大战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女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这意味着她们的衣着和发式都必须尽量地实用和便捷。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三种,一种是传统的齐耳短发,一种是多层次紧贴头皮的板式短发,还有一种是很短而且很男性化的发式。在这种情况下,一向离心离德的制帽商和发型设计师之间开始了心照不宣的合作。“制帽商”在英语里的字面意思是“米兰人”,早在十八世纪,就有了“Milliner”即“女帽制造商”一词,它来自于意大利米兰,因为在这个时期,米兰能够生产出最优质的帽子。女帽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女性职业,女帽制造商不但负责设计,还要负责选料和制作。在那时,一位女士与制帽商的关系常常是很固定的,就像今天的一些女人和发型师的关系一样。 1952年,钟形帽开始盛行,这种帽檐挡住一只眼睛的设计是由卡罗琳·勒布发明的,如果那个女人舍不得剪掉自己的长发,钟形帽可以把她的头发变成一

帽子的历史

帽子的历史 人为什么要戴帽子?帽子的实用意义于在御寒、防暑、防风沙,后来才是装饰和标识以及象征意义。关于帽子的实用意义和装饰意义我们很清楚,今天主要来谈帽子的象征意义,在漫长的现代社会以前帽子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社会期间。在中国据说是华夏始祖黄帝首先发明了帽子。奴隶社会时期帽子一开始只是在官僚统治阶层普遍使用,不是为了防热御热,而是它的装饰和标识作用。象征着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这时的帽子应该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戴帽子,标示其地位和权力的大小,形成一种科层官僚秩序,就是所谓的中国古代冠冕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学者也不能戴帽子,而是用“帕头”裹头。 当然还有各色象征性的帽子,比如:“乌纱帽”、帽和警帽和医生护士戴的白帽子,学位帽,宗教人士带的帽子等。 安全头盔则是专业护头用的。 另外足球场上还有“帽子戏法”的说法。在现代足球中,一个球员在一场比赛中独中三元被称作Hat-trick,就是帽子戏法。这个说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广为流行的板球比赛。板球和美国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掷的速度越快越好,对方击球越远越好。自有板球以来,凡进板球场观赛的球球迷都严格遵守着一条规矩:一迈进球场大门便须脱帽,这意味着对球场上所有球员、裁判和观众的尊

重。在这里,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说来,板球投手能用连续3个球得分,是件相当牛的事。 早在19世纪,板球俱乐部碰到这样牛的事,便授予那个投手一顶帽子,作为一种至上的荣誉象征,而且观看比赛的观众也会脱下帽子向选手致意。这叫叫作”帽子戏法”,简言之,帽子戏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连续用3个球得分而获得一顶帽子鼓励的游戏. 帽子歇后语小秃脱帽子——头名拿尿盆当帽子——走到哪里臭到哪里半夜摸帽子——早着呢帽子烂了边——顶好

中国帽子的发展史之欧阳家百创编

帽子的起源与发展 1. 欧阳家百(2021.03.07) 2.一.帽子的起源: 帽子是由巾演变而来的,据南朝梁陈之间的顾野王所撰《玉篇》载:“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在古代,巾是用来裹头的,女性用的称之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头”,到了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原来是人们在劳动时围在颈部用于擦汗的布,相当于现在的毛巾,人类在田地里劳作,由于大自然的风、沙、日光对人类的袭击,于是人们便将巾从颈部向上发展而裹到头上,用来防风沙、避严寒、免日晒,由此渐渐演变成各种帽子。 总体来看帽子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基于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气候、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自然、社会条件的影响,都在客观上推动了帽子发展的过程。 1.二.帽子的发展: ●旧石器时代“衣毛而冒(帽)皮” 中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帽饰样式,常散见于一些陶器绘画遗存中。《后汉书·舆服志》有云:“上古衣毛而冒(帽)皮”,即用皮缝合制帽于头上以避沙暴和风雪。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盆上的图案(图1),头顶绘有鱼尾形尖帽,可提供

五千年前着帽人物的具体形象。(图1)●夏、商、周“恶衣服而致美冕”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奴隶制社会从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完整阶段。夏、商用冠、冕来表现礼仪之制,到周朝日趋详尽完善。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心地域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论语》中“子曰:禹吾无间矣,恶衣服而致美冕。”冕是古代的一种礼仪首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夏禹时不重视平日的衣着,而对祭祀天地、祖先和关于社稷大事的服装却设计华美而考究。 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巩固和发展的阶段。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批雕刻玉石人像可以看到三四种不同的帽饰样式: 图(2),跪坐的玉人戴卷筒式冠巾、着华丽服装。 图(3),是在河南安阳四盘磨村出土,头顶饰物很像汉代“平巾帻”式的帽箍边饰,质地很可能是提花的织物制成。 图(4),是美国哈佛大学佛格美术馆藏有的一个头着高巾帽的商代玉人。我们清晰可见他头上的裹巾样式,其缠裹方法还可在今日的少数民族头饰中找到它的痕迹。 图(2)图 (3)图(4) 周朝是奴隶社会在各方面走向鼎盛的时期,服装纺织都有较大发展。人们在生活的探索中取得较多的经验,麻布上已经出现涂漆的痕迹。涂薄漆,可制成防水避雨的漆布,可制作帽、鞋、蓬盖

光电传感器的功能、工作原理、分类简述

光电传感器的功能、工作原理、分类简述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它主要是利用光的各种性质,检测物体的有无和表面状态的变化等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 光电式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电器件作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物理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工作状态的识别等。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光电传感器的分类: 放大器分离型:放大器部分与传感头分离,实现小型化,便于调节的光电传感器。 放大器内置型:放大器内置型光电传感器。 电源内置型:实现低成本,AC/DC自由电源的光电传感器。 区域传感器:实现通过多光轴进行大范围检测的光电传感器。 外围设备:光电传感器安装用调节器,金属支架,狭缝,反射板及手持检测器等。

光电式传感器按照检测分类: 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光电传感器按检测方式分为漫反射型、反射板型、对射型: 对射型:它的检测距离可达几米乃至几十米。使用时把发光器和收光器分别装在检测物通过路径的两侧,检测物通过时阻挡光路,收光器就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反光板型:正常情况下,发光器发出的光被反光板反射回来被收光器收到;一旦光路被检测物挡住,收光器收不到光时,光电开关就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漫反射型它的检测头里也装有一个发光器和一个收光器,但前方没有反光板。正常情况下发光器发出的光收光器是找不到的。当检测物通过时挡住了光,并把光部分反射回来,收光器就收到光信号,输出一个开关信号。

中国帽子的发展史

帽子的起源与发展 1.一.帽子的起源: 帽子是由巾演变而来的,据南朝梁陈之间的顾野王所撰《玉篇》载:“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在古代,巾是用来裹头的,女性用的称之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头”,到了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原来是人们在劳动时围在颈部用于擦汗的布,相当于现在的毛巾,人类在田地里劳作,由于大自然的风、沙、日光对人类的袭击,于是人们便将巾从颈部向上发展而裹到头上,用来防风沙、避严寒、免日晒,由此渐渐演变成各种帽子。 总体来看帽子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基于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气候、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自然、社会条件的影响,都在客观上推动了帽子发展的过程。 1.二.帽子的发展: ●旧石器时代“衣毛而冒(帽)皮” 中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帽饰样式,常散见于一些陶器绘画遗存中。《后汉书·舆服志》有云:“上古衣毛而冒(帽)皮”,即用皮缝合制帽于头上以避沙暴和风雪。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盆上的图案(图1),头顶绘有鱼尾形尖帽,可提供五千年前着帽人物的具体形象。 (图1) ●夏、商、周“恶衣服而致美冕”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奴隶制社会从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完整阶段。夏、商用冠、冕来表现礼仪之制,到周朝日趋详尽完善。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心地域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论语》中“子曰:禹吾

无间矣,恶衣服而致美冕。”冕是古代的一种礼仪首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夏禹时不重视平日的衣着,而对祭祀天地、祖先和关于社稷大事的服装却设计华美而考究。 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巩固和发展的阶段。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批雕刻玉石人像可以看到三四种不同的帽饰样式: 图(2),跪坐的玉人戴卷筒式冠巾、着华丽服装。 图(3),是在河南安阳四盘磨村出土,头顶饰物很像汉代“平巾帻”式的帽箍边饰,质地很可能是提花的织物制成。 图(4),是美国哈佛大学佛格美术馆藏有的一个头着高巾帽的商代玉人。我们清晰可见他头上的裹巾样式,其缠裹方法还可在今日的少数民族头饰中找到它的痕迹。 图(2)图(3)图(4) 周朝是奴隶社会在各方面走向鼎盛的时期,服装纺织都有较大发展。人们在生活的探索中取得较多的经验,麻布上已经出现涂漆的痕迹。涂薄漆,可制成防水避雨的漆布,可制作帽、鞋、蓬盖或隔潮坐垫等用途。 华夏人十分注重冠的标识作用,许多正式服装都是以所戴的冠名来做服装的名称,并世代延续着这种理念性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戴什么款式的帽子穿什么款式的服装,且有冠与衣有同色的习尚。现代词汇中的冠军、领袖,都是古代服装款式的主题中心和重点的装饰部位。弁服是仅次于冕服的常用礼服。天子、诸侯十二而冠,普通人满二十加冠称弁。 弁有爵弁、皮弁和冠弁之分。图(5)是战国时武士弁帽。文官戴冠弁,一种黑红相配的帽饰,武官戴皮弁。弁帽为奶白色翻毛麂皮制。晋制改成黑衣素裳,隋唐有乌色皮弁,后改乌纱,一直沿用至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