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习题

黄帝内经习题
黄帝内经习题

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

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针灸甲乙经D史记E脉经2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E)

A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黄甫谧针灸甲乙经C史记扁鹊传D王叔和脉经E七略

3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D)

A黄帝素问直解B读素问钞C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素问吴注

4素问直解得作者是D

A全元起B张志聪C王冰D高世栻E滑寿

5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B

A李中梓B马蒔C高世宗D张志聪E张介宾

6灵枢集注的作者E

A高士宗B李中梓C张介宾D马蒔E张志聪

7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D

A吴坤B王冰C马蒔D杨善上E张介宾

8类经的作者D

A王冰B高志聪C高士宗D张介宾E马蒔

9最早全面注释内经的古代医家E

A李中梓B张志聪C张介宾D王冰E马蒔

10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A

A马蒔B张志聪C李中梓D高士宗E张介宾

1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著作C

A黄帝内经素问B黄帝素问直解C类经D素问吴注E黄帝内经太素

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名为E

A类经B黄帝内经太素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素问E素问训解

1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水谷的摄入B肾气的充盛C三焦的气化D天癸的形成E五脏之气的充盛

14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处主水是指E

A主水液代谢B生殖之精C主藏精的功能D主天癸E主骨15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六七面皆焦的原因是E

A肾气虚B阳明脉衰C肾精亏D血不足E三阳脉衰于上

16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C

A肾气虚B肾精亏C阳明脉衰D血不足E三阳脉衰于上

17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面始焦,发始堕的原因E

A肾气虚B血不足C三阳脉衰于上D肾精亏E阳明脉衰

18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四七则A

A筋骨坚B筋骨隆盛C肾气实D肾气平均E阳明脉衰

19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C

A本B标C基D楯E根

20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D

A根B标C基D楯E本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瞋胀的机理是D

A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B以上均不是C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D 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E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B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以上均不是D 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E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2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的清阳E

A津液B卫气C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D营血E饮食化生的水谷精气

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得清阳指D

A津液B饮食化生的水谷精气C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D卫气E营血

2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的清阳实指E

A津液B卫气C饮食化生的水谷精气D营血E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E

A饮食化生的水谷精气B营血C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D津液E二便等污秽之物

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藏,浊阴是指B

A二便等污秽之物B精血津液C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D卫气E饮食化生的阴阳

2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D

A阴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阳D阳中之阴E少火

2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C

A阳中之阴B阴中之阴C阳中之阳D少火E阴中之阳

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薄者为E

A阳中之阴B少火C阴中之阴D阳中之阳E阴中之阳

3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为C

A阳中之阳B少火C阴中之阴D阳中之阴E阴中之阳

3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E

A宣通肺气B涌泄属阴C补虚D固表发汗E发散属阳

3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酸苦药物的性能是E

A发散属阳B固表发汗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

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的功能是E

A发泄B发热C发散D涌E泄

3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薄者的功能是A

A通B发泄C泄D发散E发热

3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的功能是C

A泄B通C发泄D发热E发散

3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的功能是A

A发热B发散C通D泄E发泄

3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E

A濡泄B飧泄C咳嗽D温病E核疟

3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述春伤于风,到秋引起的病变是B

A温病B飧泄C咳嗽D濡泄

4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述秋伤于湿,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

A咳嗽B濡泄C飧泄D温病

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述冬伤于寒,到秋引起的病变是D

A咳嗽B飧泄C濡泄D温病

42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D

A一元B气C离合D一阴一阳E一致

43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这句经文说明了B

A阴阳的对立性B阴阳的可分性C阴阳的运动性D阴阳的统一性E阴阳的物质性

44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C

A化生营气B以上均不是C分清泌浊D化生水谷精气E主传导糟粕

45素问灵兰秘典中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D

A三焦B脾C命门D肾E肝

4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A

A封藏之本B先天之本C阴精之本D罢极之本E阳气之本4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C

A先天之本B封藏之本C罢极之本D阳气之本E阴精之本4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肺为A

A气之本B阴精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先天之本49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脾为E

A罢极之本B仓禀之本C封藏之本D阳气之本E仓禀之本50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心为E

A阳气之本B先天之本C罢极之本D阴精之本E生之本51素问五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E

A视B步C握D行E摄

52素问五脏生成曰:足受血而能D

A握B行C视D步E摄

53素问五脏生成曰:掌受血而能C

A摄B视C握D步E行

54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A

A摄B行C握D步E视

55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的是D

A髓B女子胞C脑D魄门E脉

56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功能特点是B

A满而不能实B实而不能满C泻而不藏D藏精气而不泻也E 传化物而不藏

57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的功能特点是E

A实而不能满B泻而不藏C藏精气而不泻也D传化物而不藏E满而不能实

58据素问五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D

A脉B女人胞C脑D魄门E髓

59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B

A腹痛B四肢不用C泄泻D饥不受食E水肿

60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A

A水谷精微B汗液C尿液D水湿E水液

61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E

A脾主四时B脾主长夏C以上均不是D脾不主时E脾主四时末十八日

62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D

A腹胀B耳鸣C腰膝酸软D手足厥冷E五脏不安

63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实的症状是C

A腰膝酸软B恐C五脏不安D手足厥冷E耳鸣

64据灵枢本神篇描述,肝气实的症状是C

A笑不休B腹胀经溲不利C怒D恐E四肢不用,五脏不安65据灵枢本神篇描述,肝气虚的症状是E

A怒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笑不休E恐

66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心气虚的症状是E

A笑不休B怒C心悸D恐E悲

67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心气实的症状是C

A悲B怒C笑不休D恐E心悸

68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实的症状是C

A四肢不用,五脏不安B腹胀经溲不利C喘喝,胸盈仰息D笑不休E鼻塞不利少气

6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E

A笑不休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喘喝,胸盈仰息D腹胀经溲不利E鼻塞不利少气

7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D

A喘喝,胸盈仰息B鼻塞不利少气C笑不休D腹胀经溲不利E 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7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A

A四肢不用,五脏不安B笑不休C鼻塞不利少气D腹胀经溲不利E喘喝,胸盈仰息

72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阳主外的太阳是指E

A足少阴肾经B手太阴肺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足太阳膀胱经

73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的太阴是指E

A足少阴肾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阴脾经D足太阳膀胱经E 手太阴肺经

74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夜半后为D

A阴阳俱衰B阳陇C阴陇D阴衰E阳衰

75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B

A体内与体表B营气与卫气C白天与晚上D气与血E阴经与阳经

76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少壮之人表现为B

A不夜瞑B夜瞑C夜昼不瞑D昼瞑E昼不精,夜不瞑

77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表现为E

A夜瞑B昼精C夜昼不瞑D不昼瞑E昼不精,夜不瞑

78灵枢营卫生会中血者,神气也的含义E

A神气是血产生的物质基础B血受神气支配C血是心神所化D 血就是神气E血是中焦化生的精汁奉心神化赤而成

79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五十而复大会的部位在C

A足太阳膀胱经B足太阴脾经C手太阴肺经D足阳明胃经E 足少阴肾经

80据灵枢决气篇,属于津的功能是D

A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B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路之溉C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D腠理发泄,汗出溱溱

E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81据灵枢决气篇,属于液的功能的是E

A腠理发泄,汗出溱溱

B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C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D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路之溉E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82据灵枢决气篇,属于脉的功能的是D

A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路之溉B腠理发泄,汗出溱溱

C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D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E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83据灵枢决气篇,属于气的功能的是C

A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B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C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路之溉D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E腠理发泄,汗出溱溱

84据灵枢决气篇,属于血的功能的是D

A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B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路之溉C腠理发泄,汗出溱溱

D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E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85据灵枢决气篇,属于精的功能的是A

A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上

B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C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D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路之溉

E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上

86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A

A熏肤,充身,泽毛

B泄泽补益脑髓

C淖泽注于骨

D皮肤润泽

E骨属屈伸

87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D

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88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风雨所伤的部位是D

A五脏B下部C经脉D上部E络脉

89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清湿所伤的部位B 是

A五脏B下部C上部D络脉E经脉

90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喜怒所伤的部位E 是

A上部B下部C络脉D经脉E五脏

9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B

A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B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

C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D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9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C

A寒邪束表B湿邪困表C暑热熏蒸D湿邪蕴蒸E风邪袭表9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首如裹是由于B

A湿邪蕴蒸B湿邪困表C寒邪束表D风邪袭表E暑热熏蒸94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为肿是由于D

A湿邪蕴蒸B暑热熏蒸C湿邪困表D风邪袭表E寒邪束表9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大筋软短,小筋弛长是由于A

A湿邪蕴蒸B暑热熏蒸C湿邪困表D寒邪束表E风邪袭表96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C

A风疟B偏枯C痤疿D水肿E大疔

97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偏沮会进一步恶化为E

A痤疿B水肿C风疟D大疔E偏枯

98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高粱之变会酿生E

A偏枯B痤疿C水肿D风疟E大疔

99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的清静是指D

A人体经神清静不乱

B人体阴阳平衡协调

C天气清静正常

D人体阳气清静正常

E四时气候清静正常

10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C

A传精神,服天气B阴气固守于内C阳气致密于外D阴精充足E精神清静

10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C

A感受六淫B情志所伤残C五味失调D劳倦所伤E阳热耗伤10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B

A诸逆冲上B诸湿肿满C诸胀腹大D诸躁狂越E诸厥固泄10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心的原文是D

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逆冲上D诸痛痒疮E诸躁狂越10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肝的原文是A

A诸风掉眩B诸痛痒疮C诸躁狂越D诸逆冲上E诸逆冲上10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肺的原文是D

A诸厥固泄B诸湿肿满C诸逆冲上D诸气膹郁E诸风掉眩10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肾的原文是C

A诸气膹郁B诸厥固泄C诸寒收引D诸胀腹大E诸湿肿满10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E

A诸躁狂越B诸厥固泄C诸胀腹大D诸逆冲上E诸痿喘呕10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寒的原文是E

A诸痿喘呕B诸厥固泄C诸躁狂越D诸逆冲上E诸病水液澄澈清冷

10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C

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厥固泄D诸躁狂越E诸痿喘呕11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湿的原文是E

A诸胀腹大B诸暴强直C诸痿喘呕D诸厥固泄E诸痉项强11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风的原文是D

A诸厥固泄B诸胀腹大C诸痿喘呕D诸暴强直E诸痉项强1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的病机是A

A皆属于热B皆属于寒C皆属于心D皆属于风E皆属于火11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的病机是D

A皆属于寒B皆属于火C皆属于风D皆属于热E皆属于心11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的病机是B

A皆属于寒B皆属于热C皆属于风D皆属于心E皆属于火1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胀腹大的病机是A

A皆属于热B皆属于火C皆属于寒D皆属于心E皆属于风

11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热瞀契的病机是D

A皆属于热B皆属于风C皆属于寒D皆属于心E皆属于火11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的病机是B

A皆属于心B皆属于火C皆属于热D皆属于风E皆属于寒11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逆冲上的病机是C

A皆属于风B皆属于寒C皆属于火D皆属于热E皆属于心11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躁狂越的病机是C

A皆属于风B皆属于心C皆属于火D皆属于热E皆属于寒12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的病机是D

A皆属于寒B皆属于热C皆属于风D皆属于火E皆属于心12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的病机是E

A皆属于心B皆属于火C皆属于热D皆属于风E皆属于寒12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暴强直的病机是D

A皆属于热B皆属于心C皆属于寒D皆属于风E皆属于火12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痉项强的病机是E

A皆属于热B皆属于风C皆属于寒D皆属于火E皆属于湿12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气膹郁的病机是C

A皆属于脾B皆属于肾C皆属于肺D皆属于肝E皆属于心12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风掉眩的病机是A

A皆属于肝B皆属于肺C皆属于心D皆属于肾E皆属于脾12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寒收引的病机是E

A皆属于脾B皆属于心C皆属于肺D皆属于肝E皆属于肾

12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湿肿满的病机是A

A皆属于脾B皆属于肺C皆属于肾D皆属于心E皆属于肝12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痛痒疮的病机是C

A皆属于肝B皆属于肾C皆属于心D皆属于脾E皆属于肺129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的主气,是因其脉连于B

A百会B风府C大椎D阳维脉E风池

130据素问热论,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则C

A易已B病愈C必不免于死D病其E病重

131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当禁D

A风湿B房事C七情D肉食E劳作

132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当禁E

A劳作B七情C房事D风湿E多食

133据素问热论,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C

A复感热邪B热其而忧思C热甚而强食D热甚而再感E热甚而热食

134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成温者,后复至日者E

A病热B病温C病寒D病湿E病暑

135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成温者,先复至日者为A

A病温B病湿C病暑D病热E病寒

136素问评热病论认为劳风病的病位在于E

A少阴B太阳C厥阴D太阴E肺下

137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伤肺是沿A

A肾脉而行B肺脉而行C心脉而行D脾脉而行E胃脉而行138据素问咳论,胆咳者常见A

A咳呕胆汁B咳而腹满C咳而胁痛D胁痛E咳而遗失139据素问咳论,大肠咳者常见D

A咳呕胆汁B咳而胁痛C咳而腹满D咳而遗失E胁痛140据素问咳论,小肠咳者常见C

A咳而胁痛B咳而腹满C咳而失气D咳呕胆汁E咳而遗失141据素问咳论,膀胱咳者常见A

A咳而遗溺B咳而胁痛C咳而遗失D咳而腹满E咳呕胆汁142据素问咳论,胃咳者常见A

A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B咳而遗失

C咳呕胆汁

D胁痛

E咳而腹满

143据素问咳论,三焦咳者常见D

A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B咳呕胆汁

C咳而腹满

D咳而腹满,不欲饮食

E胁痛

144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腹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E

A痛不可按B按之无益C腰与背相引而痛D得炅则痛立止E 按之痛止

145据素问举痛论,疼痛而喘动应手者,是由于寒气客于C

A厥阴之脉B背俞之脉C冲脉D阴股E五脏

146据素问举痛论,疼痛按之无益,是由于寒气客于E

A五脏B冲脉C厥阴之脉D阴股E侠脊之脉

147据素问举痛论,卒然痛死不知人,是由于寒气客于E

A厥阴之脉B背俞之脉C阴股D冲脉E五脏

148据素问举痛论,胁肋与少腹相引痛,是由于寒气客于A

A厥阴之脉B冲脉C背俞之脉D阴股E五脏

149据素问举痛论,腹痛而后泄者,是由于寒气客于D

A三焦B阴股C厥阴之脉D小肠E背俞之脉

150据素问举痛论,疼痛日久而成积者,是由于寒气客于B

A小肠B小肠膜原之间C侠脊之脉D肠胃之间,膜原之间E 背俞之脉

151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

A骨痹B筋痹C痛痹D著痹E行痹

152据素问痹论春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D

A痛痹B行痹C著痹D筋痹E骨痹

153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C

A痛痹B骨痹C皮痹D筋痹E著痹

154据素问痹论长夏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E

A筋痹B骨痹C行痹D著痹E肌痹

155据素问痹论,夏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E A筋痹B骨痹C行痹D痛痹E脉痹

156据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A

A烦满喘而呕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D四肢解堕,发咳呕汗

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157据素问痹论,肾痹的症状B

A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B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E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158据素问痹论,肝痹的症状B

A善胀,以代踵,脊以代头

B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E烦满喘而呕

159据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B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C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D烦满喘而呕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60据素问痹论,脾痹的症状B

A烦满喘而呕

B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C善胀,以代踵,脊以代头

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161据素问痹论,肺痹的症状D

A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B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C烦满喘而呕

D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162据素问痹论,胞痹的症状A

A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B善胀,以代踵,脊以代头

C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D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 药大学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

《内经》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10.《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智慧树知到《黄帝内经》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下列哪两部书构成了《黄帝内经》 A. 脉学和素问 B. 灵枢和脉学 C. 素问和灵枢 D. 针经和难经 E. 道藏经和脉经 正确答案:素问和灵枢 2.【单选题】《灵枢经》之名最早出自于 A. 晋朝皇甫谧 B. 唐朝王冰 C. 东汉张仲景 D. 西汉刘向 E. 南朝全元起 正确答案:唐朝王冰 3.【多选题】下列哪些西汉文化特征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黄老之学 B. “天论”观点 C. ”重土“思想 D. ”重阳“思想 E. 气化理论 正确答案:“天论”观点###”重土“思想###”重阳“思想

4.【单选题】《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何书 A. 伤寒杂病论 B. 针炙甲乙经 C. 神农本草经 D. 脉经 E. 史记 正确答案:伤寒杂病论 5.【单选题】《黄帝内经》认为,学习经典的方法可概括为 A. 诵 B. 解 C. 别 D. 明 E. 彰 正确答案:诵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此处“本”指 A. 阴阳 B. 五行 C. 精气 D. 五脏 E. 病机 正确答案:阴阳

2.【多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的走向是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实四肢 正确答案: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 3.【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 A. 阴虚阳亢 B. 气血上冲 C. 风中经络 D. 痰迷心窍 E. 热闭心包 正确答案:阴虚阳亢 4.【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生肝”的含义是 A. 髓生血 B. 肝内多髓 C. 肾生肝 D. 髓养肝 E. 髓赖肝养 正确答案:髓养肝 5.【单选题】在五行相克理论中,“土”的“所胜”之“子”是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

精心整理经筋第十三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_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沙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 上乘_ 于右, _ 命曰季秋痹也。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其支者,绕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17-18国医通中医选修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素问五藏别论》指出六腑总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实而不满 据《素问五藏别》五藏的功能是 A.藏精而不泻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特点是A面始焦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年老有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肾气有余 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全元起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谈虚无的含义是指: A、思想安静乐观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B、太冲脉盛 素问明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应了 B、阴阳的制约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天真"与下列哪-项有关? B、肾气 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 B、胆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B、《针灸甲乙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 C、月真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飧泄是指: C、大便完谷不化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 C、史崧校正家藏本 以下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壮火食气理解正确的是 C、附子之类药物会消蚀元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 D、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D、西汉中后期 内经》对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的主要原则是: D、以表知里、司外揣内 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E、养生 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E、寒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气"指 E、正气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E、以上都不是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B、《针灸甲乙经》 现在所见的(《素问》其版本来源于: E、林亿等的校本 根据《素问五藏别论》内容,六腑的病理特点是: A.多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其气是指 C、药食之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的含义是 E、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据《素问: 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 C、气口

黄帝内经大赛试题库汇总修订版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习题 诸君,加油哦!为中医药而战! 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 A阴虚阳亢B气血上冲C风中经络D痰迷心窍E热闭心包 2.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当以何种药味治之A(题干是否正确?)(原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A酸B苦C甘D辛E咸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肝病的特点为B(答案错了,应该是A) A握B哕C忧D咳E粟 4.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A 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 5.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A A王冰B杨上善C张介宾D吴昆E马莳 6.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C A《素问集注》B《内经释义》C《内经知要》D《内经注证发微》E《素问直解》 7.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C A马莳B吴昆C王冰D张志聪E张琦 8.《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这里阴、阳的本义是A A脏腑与体表B阴经与阳经C内伤与外感D有形之血与无形之气E卫气与

营气 9.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B(答案应该是C史崧) A马莳B吴昆C史崧D张琦 10.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B(答案是A,因为《太素》比其它的注释本都早) A《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集注》C《素问吴注》D《类经》F《素问经注节解》 11.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 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12.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D(我觉得是B林亿,因为林亿版本是目前的通行版本) A于?B林亿C张琦D胡澍E王冰 13.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年代是?B 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 1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C A竭绝而失生B迷惑而不治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E神荡惮而不收 15《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D A黄帝所作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D委托示重E黄帝后人之作 16《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答案应该是宋·刘温舒) 17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

灵枢·卫气...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灵枢·卫气 【原文】 灵枢·卫气 【内容】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别本作:入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窃(别本作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知)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实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 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俞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腧与舌本也。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医部全录》:当作实)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

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10.28整理 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主传导糟粕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 A、耳鸣 B、形寒 C、手足厥冷? D、面白 E、腰膝痠软 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脉 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王冰 C、高世栻 D、全元起 E、滑寿 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 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筋痿 B、骨痿 C、脉痿 D、肉痿 E、痿躄 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 A、肠蕈 B、石瘕 C、石水 D、鼓胀 E、皮水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2学时) ●素问·上古天真论(2学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导自学) ●灵枢·天年(指导自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即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 宝命,珍惜生命之意;全形,保全形体之意。 宝命全形,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养生、摄生、道生。 本单元主要讨论《内经》的养生思想和方法等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养生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熟悉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和肾气的作用。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老的意义;调理冲任与生殖机能的关系。 2.熟悉“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及违背四时阴阳所产生的病变;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3.熟悉古人对生命形成的认识;掌握人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了解人之生长壮老的过程。 【教学内容】 1.上古之人长寿及《内经》时代人早衰的基本原因。 2.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3.人体生长壮老的自然过程,肾气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4.“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医学思想。 6.“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7.人始生的物质基础。 8.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9.脏腑功能活动与人之生长壮老及寿夭的关系。 一、原文导读 《素问·上古天真论》 [篇解] 上古:即远古,指人类生活的早期时代。以周代而言,上古指史前的远古时期。王冰注:“玄古也。”玄,远也。 天真:有三说,即: 1、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素问直解》注:“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人欲之杂 也。”

最新最全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习题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 1【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D)著作。 ?A、《史记》 ?B、《七略》 ?C、《脉经》 ?D、《汉书·艺文志》 2【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C)。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3【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4【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黄帝内经》概论二 1【单选题】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C)卷。

?A、224 ?B、220 ?C、216 ?D、196 2【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C)。?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旁篇》 ?D、《温病》 3【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4【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概论(三) 1【单选题】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C)。 ?A、《素问》 ?B、《八十一难经》 ?C、《黄帝内经》 ?D、《九卷》

2【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C) ?A、北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D、农业民族地区 3【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4【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黄帝内经》概论(四) 1【单选题】日本汉学家山田庆儿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认为(D)是古代解剖学派的代表。? A黄帝学派 ? B少师学派 ? C少俞学派 ? D伯高学派 2【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A)。 ? A哲学观 ? B养生观 ? C诊法 ? D脏腑经络学说 3【判断题】《黄帝内经》是一本论文集,不同篇章的观点有矛盾之处。(√) 4【判断题】在现行流行的《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一)待做

灵枢·经筋...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灵枢·经筋 【原文】 灵枢·经筋 【内容】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医部全录》:当作纲,下同),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趾,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当作纲),阳明为目下网(当作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趾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内,();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内经》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 《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10.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 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E. 阴气衰,天癸竭 14.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 ) C. 咳嗽 D. 痎疟 E. 寒热 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 A. 发散 B. 发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 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 )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 17.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 )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18.《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 ) A.宗筋弛纵 B.骨枯髓虚 C.胞络阻绝 D.肺热叶焦 E.肌肉濡渍 (二)B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黄帝内经哲学部分试题

哲学部分 一、名词术语 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麤,粗的异体字。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尺,尺肤部。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A、阳生阴长 B、阳杀阴藏 C、阴静阳躁 D、阳化气,阴成形 E、水为阴,火为阳 (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 (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 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 (B)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 E、寒伤气 (D)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 E、寒伤气 (C)

黄帝内经练习题与答案

黄帝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灵枢·卫气行...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灵枢·卫气行 【原文】 灵枢·卫气行 【内容】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 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别本作端)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于身)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别本作二),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 一、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 A.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症状特点是() A.烦满喘而呕 B.烦则心下鼓 C.多饮数小便 D.善胀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

灵枢·百病始生...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灵枢·百病始生 【原文】 灵枢·百病始生 【内容】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 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 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故痛之时息,大经(乃)代去(别本此句,加乃字删去字)。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俞,在俞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俞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 岐伯曰:其着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甲乙》经作擘乎)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别本作腹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答案:1.E 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 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命门 E. 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答案:8.E 9. 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灵枢·阴阳系日月...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灵枢·阴阳系日月 【原文】 灵枢·阴阳系日月 【内容】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 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 黄帝曰:合之于脉,奈何? 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阴。 甲主左手之少阳,己主右手之少阳。乙主左手之太阳,戊主右手之太阳。丙主左手之阳明,丁主右手之阳明,此两火并合,故为阳明。庚主右手之少阴,癸主左手之少阴。辛主右手之太阴,壬主左手之太阴。 故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黄帝曰:以治之奈何?

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黄帝曰:五行以东方为甲乙木,主春,春者苍色,主肝,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 岐伯曰: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 最新问题答案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我的答案:√ 4 【判断题】《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旁篇》 D、 《温病》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 B、《扁鹊外经》 C、《白氏内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阴阳大论》 D、《胎胪药录》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素问》 B、 《八十一难经》 C、 《黄帝内经》 D、 《九卷》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我的答案:×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A、哲学观 B、养生观 C、诊法 D、脏腑经络学说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日本汉学家山田庆儿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认为()是古代解剖学派的代表。 A、黄帝学派 B、少师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