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光的传播教案 教学设计

2.1光的传播教案 教学设计
2.1光的传播教案 教学设计

2.1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3、建立光线模型,理解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向;

4、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气体中和液体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体会建立模型来表示抽象概念的过程;

3、通过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和光线模型的建立。

【教具】

激光笔、蚊香、火柴、大矿泉水瓶;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玻璃砖。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播放视频,(1)小孔成像;(2)镜子中的多个像;(3)冰能取火。教学设计进行改进:改进后只用一个视频即可,3个有重复的问题,就像《改变内能的方式》一课中教师用很多实验说明一个问题,有重复的现象。

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现象吧!

二、新课

1、光源 4分钟

声音的产生需要声源,那么光的产生也需要光源。请同学们说出教室中的光源。(学生答灯,太阳)。

师归纳: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例:太阳、点燃的蜡烛、电视屏幕、萤火虫。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5分钟

(学生讨论演示实验)

那么光怎样传播呢?(生回答沿直线传播)。

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真空、空气、液体、透明固体。

那么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用怎样的实验能够证明光的直线传播?2分钟后请同学来回答?

(经过整体讨论,5分钟后演示实验)

根据同学的想法,老师准备了几个类似的实验。

(1)气体

将一段蚊香点燃,用矿泉水瓶收集蚊香的烟,激光从瓶口射入。

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液体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形成白色沉淀后摇匀,激光射入溶液中。

观察到光在该溶液中沿直线传播。

(3)固体

激光入射到玻璃砖中。

观察到光在玻璃砖中沿直线传播。

(3)不均匀介质(照片、)

往烧杯里放盐,向烧杯中加水(不要搅拌),激光入射到溶液中,由于每层溶液的浓度不同,因而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偏折。

以上3个实验都证明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速

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速度最快,是3×108米/秒。

3、光线 5分钟

(因为光线模型比较抽象,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准直性比较好,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建立模型)

甲同学你来回答一下,激光笔可以作为光源吗?为什么?激光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

(同学回答)

师:这是用语言描述。

那么除了用语言描述光的传播方向,乙同学我们还可以怎样形象的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呢?

(师用例子提示“太阳”“○”)

师生归纳出: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4、应用 10分钟

下面我们一起解释一下一些常见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包括影子长度的变化);

(2)小孔成像----树林里地面上的圆斑;

(3)日食;

(4)在纸板上插几枚大头针,使后一枚总是遮住前几枚

针。然后用直尺测一测,发现他们的针尖插孔在一条直线上的,如图所示,这

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点燃的蜡烛、电视屏幕、萤火虫是光源;

黑板、镜子、月亮、课本不是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介质包括真空和透明物质。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3、光线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4、应用

影子形成的光路图小孔成像的光路图

日食的光路图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思想目标: (1)利用对人造光源发展过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2)结合讲解日、月食的成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科学教育。 (3)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难点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方法】 猜想、实验、讨论等综合式启发教学法。 【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皮球、微机、电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 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章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讨论光源 师: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太阳、闪电、萤火虫……。 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 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师:为了使用的方使,人们又研究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请看(图片展示):原始人用往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造。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师: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生: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他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吗? 生:见过,比如穿过树林的阳光就是直的,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也是直的。 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师: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学生踊跃上前表演) 生1: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生2.光可以在水中传播。 生3.光可以在果冻中传播。 师: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透明的。 师:我们把空气、水、玻璃、果冻等这些透明物质也叫光的传播介质。 师:光在这些介质中传播时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沿直线传播。 师: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是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重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光的直线传播,二是光速。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的必备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能解释影、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 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手电筒的光,汽车头灯发出的光,夜晚灯塔上发出的光柱等,但学生的这些认识和结论毕竟是浅显的,教师需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进一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限制的。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了解光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X 108m^s。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 的一些应用。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 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互动率达95%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习光学的乐

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1、人看见物体是有光进入眼睛,光如何进入眼睛?光在空间如何传播呢? 2、影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光的传播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找出规律。 (1)将一束光射到装有烟的可乐瓶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 2)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光的传播颜色

光的传播颜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 学生用: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PBL教学模式案例光的传播

P B L教学模式案例光的 传播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PBL教学模式案例 案例一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此案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学习实现问题解决,是一种典型的PBL教学模式案例,可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PBL模式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该案例内容注重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两方面出发,赋予课堂教学新的特点。从信息技术方面看,本节注重联系生活,比如多媒体演示布达拉官夜景,手影游戏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从新课程理念方面看,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STS教育。 本案例中关于光的传播等相关内容的得出,都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学习小组的不同实验探究、动手操作最终获得的。以学习小组作为学习单位,并且以确定的不同问题为解决任务,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过程,既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物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明确了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尤其对于学生探究方法的掌握和探究思想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另外本案例的设计也充分地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适过课件演示模拟了生活场景,创设了学习情境。又帮助学生从实践获取知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分组实现学习任务、PBL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使本案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xxx,xxxx中学物理教师 学生:xx中学八年级 教材: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 教学设计指导者:杨薇,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及光速。 2.教材编写特点 光的直线传播不仅是本章的基础,也是几何光学的基础,进一步学习反射、折射都要用到这节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是以后学习的必备知识。 3.教材内容的物理核心思想 在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特意安排了几组可观性强,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便于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关注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对学生进行STS教育。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光学开篇的第一节,涉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其中光的传播包括传播规律、直线传播的应用、传播速度等方面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必备的基础知识。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通过光线教学,可以初步培养、训练学生利用物理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光这个名词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但由于缺乏切身感受和直接经验,他们对光的传播规律的印象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性和片面的认识,认为光要么沿直线传播,要么发生反射,而对于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不容易理解。为此,教学中应设计好相关实验,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在体验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为学生挑战难关,获得成功喜悦创造了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小组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 (2)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果冻等介质中的传播,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演示“影子”“小孔成像”等实验,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光现象。 (2)有将光的传播规律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如何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自主构建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 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小组反馈、动态评价相结合。

光的传播颜色教案示例一

第一节光的传播颜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4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1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探究式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设想 1 重点、难点、疑点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m/s。 (3)探究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规律。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这节课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讨论,从而分析概括,光的直线传播和色光、颜料的混合规律。 三、教具学具准备 霓虹灯、蜡烛、小灯泡、篮球、乒乓球、水槽、牛奶、厚玻璃、三棱镜、手电筒、彩色透明胶片、彩色陀螺、极光图片、雨后彩虹图片、颜料、画板。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彩灯,在优美的舞曲声中欣赏变幻的七色光。 2.漆黑的夜晚会伸手不见五指,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通过观察讨论,认识各种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真空中的光速最大,通常取c=3×108m/s。 白光能分解成各种色光,其中把红、绿、蓝三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2.教学互动 互动1:你知道哪些光源?它们有什么特点? 明确观看实物、图片资料,认识各种光源,所谓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萤火虫……。启发大家归类出光源可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互动2:体育课上随着老师的口令,同学们总能很快地排好各种队形,为什么? 明确猜想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从而归纳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互动3:日食、月食是怎么回事?真有天狗吞月吗? 明确利用小灯泡,乒乓球,篮球演示日食、月食现象,显然日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影子等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互动3:打靶的时候,怎样才能瞄准? 明确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打靶瞄准时只要把枪上的缺口、准星、射击目标三点放在一直线上就行了。其实排队、挖掘隧道、激光引导方向等都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互动4:打雷时,雷声与闪电同时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明确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光在水中的速度

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光的传播

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光的传播 初中物理实行新的课程标准以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于激发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上都融入了每一堂课,使学生通过身边的物理现象,探究发现了一系列物理规律。使物理课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研究课,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以下以《光的传播》一节教案为例介绍我们实行新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做法。 [引入新课] 教师设计,班长主持为班内某一位同学(最好是特困生,单亲家庭或有特殊表现的学生)过生日,点燃生日蜡烛,小焰火,有光有声的热烈气氛,引导学生观察“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异口同生回答:有声音,有光现象。 教师给出主题“声现象前面已研究过了,今天开始研究光现象,同时板书: 第二章光现象 [提出问题] 1、你看到哪些发光物体?(可以扩大到室外) 学生举例;太阳、电灯、萤火虫、水母、霓虹灯、手电灯、夜明珠,点燃蜡烛和烟火,月亮、星星...... 引导学生分类; ①把不是光源的月亮去掉

②星星发光更正为恒星 ③由各种不同的观点把上述光源分为不同的类型 太阳电灯萤火虫水母霓虹灯手电筒夜明珠点燃的蜡烛月亮恒星以上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都能发光,教师引导认识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引导学生分类; (A)人造光源,天然光源 (B)生物光源,非生物光源 (C)冷光源,热光源...... 2、盲人能看到光吗?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 3、你最想知道有关光的哪些知识? 由学生充分发言: ①光的传播速度;②光的传播路径 ③光有几种颜色;④光有危害吗 ⑤人类如何利用光;⑥声有声波,光有光波吗? 教师引导指出:本节课先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同时要了解光的传播速度的大小。 [猜想假设]: 由学生讨论猜想;①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折线;②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曲线;③光是直线传播的 [设计实验] 1、设计能看到光线传播路径的实验

光的传播教案

光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的确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等归纳得出光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法建议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3)适当设疑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具: 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笔、浇花用喷雾器、方木板、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1.光的传播》优秀教案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1.光的传播》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3. 动手制作简易“照相机”。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能力。 3. 运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设计意图: 1.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课主要以学生身边的事例:太阳透过密林射入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光是如何传播”进行讨论,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动手实验,通过交流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3.本课以一个“光是如何传播”的研讨活动引入主题。因此,除了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外,重点是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引导他们分析、讨论,找出光直线传播的特点,以及知道小孔成像的原理。 (三)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动手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迁移应用。 (四)重点难点: 以“光是如何传播”的研讨活动引入主题。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讨论的能力,找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特点,以及知道小也成像的原理。 (五)教学准备: 1.任务驱动页图片、视频;塑料水管、吸管;“光线打靶”的演示及分组材料;“小孔成像”演示的分组材料;照相机的内部结构图片;自制简易“照相机”的材料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活动指引 通过一幅阳光透过树林照射到地上的情景,以及主题人物的对话,引起学生之间对“阳光是如何传播”的问题,开展有关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研究光的传播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导入 出示小朋友在树林间玩耍的图片。 3.提问 孩子们在树林间玩耍,发现叶子缝隙间射下来的一缕缕阳光,他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缕缕阳光像一条条线,阳光是直直地照过来的吗?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doc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学生实验器材 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粉笔末)、果冻。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课前启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

夜景。 2、导入新课 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欣赏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此情此景,同学们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谈感受)是的,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城市才被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3、新授 (一)光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那么,这些把城市点缀的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 生:结合图2.1-1天然光源和图2.1-2常见的人造光源,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师:是的,是从光源发出来的。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 生:讨论交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好多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把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2018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光的传播》word教案

2018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光的传播》word教案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及本节内容,本节课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由于光线比较抽象,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续教学。因此,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课在教学中首先设置了三个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本节课在教学中设置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通过亲历探究过程,使学生知道射击瞄准、整队看齐、激光测距、激光准直、日晷、手影游戏、皮影戏、日食月食、无影灯、小孔成像等的原理,从而可以判断日食、月食等的成因,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从本节开始,学生进入光学知识的学习。本节课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整队看齐、射击瞄准、日晷、手影、皮影戏、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无影灯等。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知道光线,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2.学生情况分析 首先,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不长,对物理知识有兴趣,学习物理有积极性。光在学生的认知中是一个具体而又模糊的存在,学生知道光但不知道光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学生很有兴趣去了解有关光的知识。第三,本节课都是生活中的实例,更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第四,本节课的实例基本上是学生平时接触过、看到过、听说过的现象,对于这些知识,学生有的了解、有的了解不深,所以学生更加急于解惑。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及知识的掌握是水到渠成的。 3.教学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等现象。 2. 了解光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激光测距的原理。 3. 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 1.2过程与方法 4. 通过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自然现象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2 教学难点 培养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问】上手影、日偏食时,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墙上成像、日食与月食,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 【生答】这些现象都与我们这一届学习的内容有关。 【目的】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学生了解到的现象,通过提问究因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2 新知介绍 1、光源 【师问】通过图片展示,请问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答】都可以发光。 【师归纳】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师问】月亮是光源吗? 【生答】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而已,并不是月亮本身发光的,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2、光的直线传播 1) 【师问】怎样表示光线? 【生答】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师问】是否看到了一条条光线? 【生答】没有。光线是看不到的。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 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 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 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的确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 现象: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等归纳得出光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 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 度不同. 教法建议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 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 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 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3)适当设疑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具: 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笔、浇花用喷雾器、方木板、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本章的引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说明人看清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 引起视觉.然后简介人类很早就不仅使用自然光源,而且还研究和使用人造光源了.接着 按书上图5-1简介人造光源的发展,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从而引 入新课.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劳动创造人类文明观点的教育. 方法2:由学生活动实践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物理实际活动内容“调查光源发展史”,并要求学生上课时带来自己准备的 光源,上课开始请几位同学简介光源发展(其余同学的资料课下交流展示),展示各自准

最新4.1光源 光的传播教案课时练

4.1 光源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影子形成等。 2.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2.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了解当前在光学研究上的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课前准备 多媒体、玻璃砖、光具座、带有小孔的屏、光屏、蜡烛、火柴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观察实验法 2、启发式教学 3、达标练习法 4、学生实验 5、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丽的城市夜景视频 教师:是谁将城市的夜晚装点的如此美丽多彩?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探索光的奥秘!(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激发求知的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1、光源 师:我们生活中除灯光外还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利用多媒体展示预设的发光体的图片(如:烟花、极光等学生不易想到的)。 师:通过分析上述发光体的特点来定义光源: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师:发挥你的智慧,你能将它们进行分类吗?(学生根据光源实例分析并回答) 学生至少能说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教师补充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生物光源和

《光的折射》优质课教学案例

《光的折射》优质课教学案例 易县高陌初级中学孙建新 一、设计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从生活中来,走到社会中去。对学生来讲,就是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仔细观察皆学问。终极目标就是学物理有用。这里有用决不只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过程,观察能力,甚至是生活技能。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要求,本人有一些教学设想。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完光学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后所学的又一光学内容,学生对光的传播已有一个定势型的思维,所以本节知识既要对上一节知识有所沿传又要有所突变,才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更明白光的又一传播规律-----折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光的折射的现象。 2、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讨论法。 六、选用教具作为主要媒体借以课件作为次要媒体: 教具准备:激光笔、水槽、白塑料光屏。碗、筷子、硬币、适量水、茶杯。 七、教学程序及教学评价设计: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师:上述实验中,学生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发生了一种光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现象。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及支架、能弯曲的粗吸管、香、大饮料瓶、弯管、激光笔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问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光源?(灯光、太阳光……)课件 (教师适时贴出太阳和手电筒的图。) 2、这些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照亮了周围的物体,你觉得这些光线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呢? (学生猜想直线、曲线) 3、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课件出示探究问题(板书课题) 二、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根据刚才的猜想谁能来画出光的传播路线。以手电筒和太阳发出的光为例,光是怎样照亮草地上的呢?(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2、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光传播的景象可以证实你的猜想。 (舞台上的灯光、透过云缝的阳光,透过树林的阳光、车灯、透过门缝的光) 三、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刚才我们对光的传播进行了猜想,要得出结论,科学家们往往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得到结论,下面我们就像科学家们那样设计一些实验验证我们猜想是否正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实验材料)吸管、白纸、弯管,小孔成像的材料。 2、任选其中一种或两种,根据材料的特点,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法验证光是怎

光源 光的传播 教学设计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2)知道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 (3)了解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8 3.010/C m s =?。 (4)了解光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曾经在电视或者是生活中看过的城市夜景 问:城市夜景美丽吗? 学生回答:美丽。 教师:城市夜景原本没有那么光亮、美丽,但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给城市黑夜带来了光明与美丽。 问:城市夜景中的光来自于哪里呢? 学生回答:光源。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光源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光源?------能自行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 2.在太阳、月亮、地球、萤火虫、镜子、宝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投影仪屏幕这些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有哪些?------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 3.这些光源能按什么规律分类呢?------人造(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与自然(太阳、萤火虫) 教师:城市夜景主要就是靠各种人造光源来亮化的。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1.创设情境:(回忆)晚上汽车灯射出的光,手电筒射出的光。(动手做一做)教师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一下。 提出问题:光从光源发出后,是怎样传播的呢? 学生回答:光沿直线传播 2.“实验探究”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1)将激光束斜射到光滑的桌面上,观察光束的传播径迹有什么变化。【学生实验】(2)将激光束射向水中,观察光束的传播径迹。【教师演示】 提出问题: ①光在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其表面会怎样? ②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光射到光滑桌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桌面反射出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由空气射向水,在与水的交界面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进入水中,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注意: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 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由于光在空气及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之一是“同种介质”。 (3)光可以在空气、水等透明介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做光的介质。 提出问题: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观察教材图4-1-4(将激光束射进密度不均匀的糖水时光的传播径迹),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刚才的实验和图片资料,关于光的传播径迹,你有什么什么认识?和同桌讨论交流。

《光的传播》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什么是光线,会画光线。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4、列举光沿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会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5、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多彩多姿的光的世界里,天天沐浴着太阳的光辉长大。这一节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光。 二、预习新课 1、请同学们自主看书34页到35页,完成预习导学案上的学点一和学点二。时间10分钟。 2、学生讨论:光源和光的传播两个学点。 3、教师点拨:光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f7946095.html,/view/56137.htm的关键点是自身能够发光。有些物体不发光我们也能看见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的:学生举例说明。 下雨的时候看到打开的车灯,雾天看到开着的车灯 https://www.360docs.net/doc/9f7946095.html,/view/48013.htm,有灰尘的时候看到的灯光,夜晚看到的手电筒的光。 光线https://www.360docs.net/doc/9f7946095.html,/view/48013.htm:理想模型法。 三、学生探究: 1、学点一:光源 。由于光源较为简单,所以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点拨一下就可以过去了,不再做详细讲解。 2、学点二:光的传播。 通过学生的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看到的这些光线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情况下看到的,为什么在白天或是晴天的时候我们看不见这些光线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何才能在透明的空气和透明的水中能更清晰的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呢?从而让学生想到用牛奶和香来观察光的路径。 3、学生合作探究实验: 结论: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砖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教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光的传播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I )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Ⅱ)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Ⅱ) 光导纤维、棱镜、光的色散。(I ) 二、命题落点 1.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如例1。 2.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和临界角的应用。如例2。 3.光导纤维的应用。如例3。 4.分析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情况。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如图图14—1—1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 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 vt ,竖直位移是h=21 gt2,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t t v gl x ∝=2,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例2.直角三棱镜的顶角α=15°,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1.5,一细束单色光如图图 14—1—2所示垂直于左侧面射入,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入射光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光线。 解析:由n=1.5知临界角大于30°小于45°,边画边算可知该光线在射到A 、B 、C 、D 各点时的入射角依次是75°、60°、 45°、30°,因此在A 、B 、C 均发生全反射,到D 点入射角才第一次小于临界角,所以才第一次有光线从棱镜射出。 图14—1—2

用心 爱心 专心 例 3.如图图14—1—3所示,一条长度为 L=5.0m 的光导纤维用折射率为n=2的材 料制成。一细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α = 45°的入射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求:⑴该激光 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v 是多大?⑵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多 少? 解析:⑴由n=c/v 可得v=2.1×108m/s ⑵如图图14—1—4所示。由n=sin α/sinr 可得光线从左端面射入后的折射角为 30°,射到侧面时的入射角为60°,大于 临界角45°,因此发生全反射,同理光线 每次在侧面都将发生全反射,直到光线达到右端面。由三角关系可以求出光线在光 纤中通过的总路程为s=2L/3,因此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 t=s/v=2.7×10-8s 。 例4.如图图14—1—5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 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 ,若用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1n2,a 为红光,b 为蓝光 D.n1>n2,a 为蓝光,b 为红光 解析:由图可知,b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答案:B 【常见误区】 1.不能确定不同单色光的反射、全反射情况;不能深入分析不同单色光的折射情况。 2.对于光的可逆性不能灵活的应用;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频率保持不变认识不 清。 3.数学几何知识的利用不灵活。 【基础演练】 1.(03年江苏)如图图14—1—7,一玻璃柱体的横截 面为半 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 圆 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 图14—1— 4 图14—1—5 图14—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