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曲五首》复习提纲

25《诗词曲五首》复习提纲
25《诗词曲五首》复习提纲

《诗词曲五首》复习提纲

一、填空。

(一)文学常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诗人。

2.《赤壁》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晚唐诗人,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3.《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南宋抗元将领。

4.《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全元散曲》,作者张养浩,元朝朝散曲家。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5.《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二)默写填空。

1.《赤壁》中借折戟来兴起对前朝的人和事的慨叹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从反面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名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概括被捕前的科举入仕、起兵抗元的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比喻国破家亡的悲哀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写国家形式险恶和自己处境孤苦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拟人手法写出潼关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作者所见所感的句子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明主旨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水调歌头》中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明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的句子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明夜深而离情正浓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遭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自己归来的感触的句子是:怀旧空吟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蕴含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点名酬赠题意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解释加点词。

长.精神:增长,振作自将.磨洗:拿起

干戈寥落

..:荒凉冷落把.酒:执,持

不.胜.寒:经受不住何似

..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何事

../长.向别时圆:为什么/通“常”,常常婵娟

..:月亮

山河表里

....潼关路: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叹零丁

..: 孤苦无依的样子

铁未销.:销蚀酬.乐天: 以诗相答

丹心

..:红心,比喻衷心汗青

..:史册

三、赏析问答。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中“凄凉地”和“弃置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遭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引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和“烂柯人”。

“闻笛赋”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老友已故的悲痛和对他们无尽怀念之情。

“烂柯人”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或无限怅惘)。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本意: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自己,以“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比喻义: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前景无限美好。

4、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用比喻和对偶修辞手法,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前景无限美好。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5、赏析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

观精神。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二)《赤壁》

1、诗歌开头从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借折戟来兴起对前朝的人和事的慨叹。

2、“二乔”的命运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3、你是如何理解诗歌中最后两句诗的?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赤壁之战取胜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可见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透露了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过零丁洋》(10分)

1、首联诗人回顾了怎样的人生经历?

① 21岁,因科举入仕。②在国家危难关头,起兵抗元。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事危亡如风中柳絮。

“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深层含义?

二词一语双关:一指地名惶恐滩和零丁洋;二指诗人当时的心情。“惶恐”“零丁”二词写出了国势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孤苦。

4、从抒情方式

....上赏析诗歌的尾联。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决心。(四)《山坡羊.潼关怀古》1、你认为写潼关雄伟气势的语句中那些字词用得好?说明理由。

“聚”:化静为动,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写出了黄河水的汹涌澎湃,也透露出作者极不平静的思绪。“聚”“怒”二字用拟人手法,从视觉、听觉角度,突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一个朝代兴起了,则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则会兵荒马乱,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老百姓。不论国家兴亡,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这句话总写感慨,点明主旨。表现了对百姓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3、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感情。

4、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怎样亘古不变的历史主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五)《水调歌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上下阕的内容。

上阕:望月问天;下阕:对月怀人。

2、本文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①上天说“归去”是因为在人间,作者感受到的只是政治失意的苦闷和手足别离的惆怅,在他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阕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3、请说明“人有悲欢离合,与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蕴含的哲理。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别离;这正如月亮有圆时也有缺时一样,本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是说,只希望(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课标八年级下)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25课诗词曲五首

白沙中心学校“预研+分层+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学科:___语文_________设计人:肖岚备课组:八年级审核: 25课《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五首诗词曲,掌握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学(第一课时) (1)注音 闻笛赋()烂柯人()折戟()销() 干戈()絮()寥落()惶恐() 宫阙()绮()婵娟()踌躇()(2)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千里共婵娟()伤心秦汉经行处()

二、课堂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________抒发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______________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 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后两句发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我自信我成功我学习我快乐 2 / 7 第二课时 一、默写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弊病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 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精选题库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初中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 五、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一首是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疑问探究: 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

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它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四、学生自主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1、《赤壁》中运用的曲笔有哪几层含义 《赤壁》是杜牧的一首咏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尤其巧妙,不是承接上句,去感叹赤壁之战的壮观,也不是直接去赞叹前代英雄人物功业的宏伟,而是假想赤壁之战的另一个结局。这是极妙的曲笔。从中可以体会到这样的含义: 第一,诗人从反面落笔来写,推想如果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则整个历史态势就要发生变化,它强调了这次大战的重要性; 第二,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间接地描写战争胜负的转换和历史形势的变化,用东吴两个美女受侮辱的命运来暗示东吴失败的结局,生动形象而意味深长; 第三,这两句诗颇有调侃的意味,诗人似乎过于强调东吴取胜的偶然性,周瑜不正是借助东风,才出尽了风头,成为一代风流吗其实,诗人在这里只是曲折地表达出自己那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尽在不言中了; 第四,它似乎还包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意思。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诗的首联叙述了自己被起用以来历经的百般磨难,颔联进一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境遇,颈联则将颔联所表达的意思进一步加以渲染,这样,在前三联充分渲染的基础上,诗人在尾联将诗意推向了高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如果说前三联气氛是悲愤的话,尾联就可谓雄壮;如果说前三联的基调是沉郁的话,尾联就可谓高昂;如果说前三联读来令人怆然生悲的话,尾联则感人肺腑,气贯长虹,催人奋进。 五、小结: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表达了他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赤壁》虽为咏史诗,也是借题发挥,反映出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解。 3、《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诗歌。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师生共同品读诗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2.解题。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曲五首翻译

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曲五首》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参考译文】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赤壁 【参考译文】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过零丁洋 【参考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水调歌头 【参考译文】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

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山坡羊·潼关怀古 【参考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è)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25诗词曲五首.doc

.诗词曲五首 25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教案

24.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反复朗

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弊病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

25 诗词曲五首

25 诗词曲五首 一、整体感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诗的颈联,紧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诗的尾联,似乎写得很平淡,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其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意志坚定,精神乐观,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 2.赤壁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读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上一学期,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据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合作探讨,解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学生根据课下注解,以及手中所掌握的辅助材料,解读诗句。 (2)交流探讨。 (3)明确: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明确: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4、小结:

【语文8 下】学案:25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5 诗词曲五首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 2.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第一课时 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 1.读准字音 课时要点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烂柯kē人侧畔pàn 长zhǎng精神折戟jǐ寥liáo落 惶huáng恐宫阙què婵chán娟juān绮qǐ户踌chóu躇chú 2.了解作者及背景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与白居易于扬州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2)《赤壁》: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熟读这两首诗,感知内容及主题。 合作探究

一、品读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概述诗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赏析诗句。 ①“巴山……置身。”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②“怀旧……柯人。”此处作者借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③“沉舟……木春。”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④“今日……精神。”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3.归纳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下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标准练

二十五、诗词曲五首 〔积累与巩固〕 一、填空题。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有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的诗句是: 。 2、《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主旨句是 二、将下列作品按要求归类填空。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B.《赤壁》C.《过零丁洋》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E.《山坡羊·潼关怀古》 1.作品的作者分别是: 2.属唐代作品的有:;属宋代作品的有:;属元代作品的有。 3.属绝句的有:;属律诗的有:;属词的有:;属曲的有:。 三、解释加点的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暂凭杯酒长.精神() 折戟沉沙铁未销.()留取丹心照汗青 ..() 高处不胜 ..()..寒()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望西都,意踌躇 ..() 四、选择题。 1.对《赤壁》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赤壁”,三国时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处,在今湖北蒲圻西北,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B.“折戟沉沙”写出了曹军丢盔弃甲的惨状。 C.“周郎”指周瑜。周郎让人想到周瑜当年英姿勃发,年少有为的风采。“东风”指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之事。 D.最后一句是说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 2.对《过零丁洋》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追述记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B.颈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世事难为。 C.颔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学习·点拨 (一)学习《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1、齐读古诗 2、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其节奏,重音。 3、回顾刘禹锡作品特点:《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秋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见刘禹锡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4、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5、再读本诗,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置身。”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怀旧……柯人。”此处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木春。”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表达的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初二 下) 教学目标: 1、明白得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一辈子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存咏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差不多途径。 教学重点: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一辈子感触。教学难点:阅读对话的差不多途径及方法。教学方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课前观赏邓丽君歌曲?但愿人长久?〕 一、导入;示标。师:大伙儿觉得刚才观赏的歌曲优美吗? 生:优美。 师:就让我们在这首歌曲的引领下解读宋词?水调歌头?,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在初一时学过苏东坡的?浣溪沙?,还能记得词中的一些句子吗? 生:谁道人一辈子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东坡的词,境域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专门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平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判:〝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配乐朗读全词。〔音乐声中,师范读全词一遍,然后生自由朗读全词一遍。〕 三、开展阅读对话。 师:有一句话讲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确实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能够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 师:初读课文后,我们了解了词的大致内容。现在开展小组讨论,请大伙儿将自己觉得难以明白得的词句提出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应该如何样明白得? 生2:在清冷的月宫中起舞,赏玩自己孤单的影子,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啊! 生3:我是如此明白得的:我在清亮的月光下起舞,赏玩着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师:两位的明白得都有道理。 生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不时圆。〞也不太好明白得。 师:这句话是在责咨询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什么缘故偏偏在人们离不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想念。 …… 师: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要紧内容――上阕:望月-思归;下阕:责月-怀人。 师: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观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讲讲你的理由。 生1:我喜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个短句专门有节奏地描画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想念弟弟难以入眠。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第25课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重点】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知识链接】 1、文体简介 诗歌是个大概念,包括诗、词、曲三个大类。 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新诗三类。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均可,句数也不限定,没有严格的律格,用韵灵活。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定要明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扩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都叫古体诗,也就是说不仅唐代以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体诗。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新诗,兴起于“五四运动”。是一种在押韵、字数、平仄等方面比古体诗还要自由的白话诗。 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兴起于唐代中叶,盛行于宋。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

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只是多数词调已经失传,我们今天只能看到词牌了。如词牌“渔家傲”所管62字,上阙31字,下阙31字。后人填“渔家傲”的词,就只能按这个规则办(伟大的词作家创新改变另当别论)。例如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在格式上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方面只是内容、风格、表现手法等。 曲与词大体相同,也是歌唱的文学,格式上严格,也有曲调,叫曲牌,但押韵、平仄都要宽松一些,并且多用口语。只要把《窦娥冤》中的唱词与宋词比一比,差别就一目了然了。 2、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谣》、《百舌吟》等。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在哲学、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天人感应”说。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杰出的诗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