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F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目录

F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F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F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4)

F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开封高中等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D1 F1 J3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下图)。

材料三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下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3分),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4分)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东段水文特点的最主要差异以及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4分)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6分)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水文,自然带,农业流程分析。

【答案解析】(1)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或东为鄂尔多斯高原、中为宁夏平原、西为贺兰山) (3分);断裂下陷带(2分);经河流(黄河)冲积(或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2分)。

解析:描述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只表达是什么还不行,还要表达在哪里;而宁夏平原是断裂下陷后,经黄河冲积而成。

(2)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黄河的)水源。(每点2分,共4分)

解析: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因为中游经过了黄土高原,所以含沙量大增;黄河水源是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因素。

(3)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西坡比东坡多了沙漠带;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原因:(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东坡比西坡降水多。(每点2分,共6分)

解析: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所以判定东坡降水较多;而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也说明东坡是迎风坡。

(4) 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葡萄加工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每点2分,共6分)

解析: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可以从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延长葡萄产业、增加附加值、实现葡萄加工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等方面叙述。

【思路点拨】描述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只表达是什么还不行,还要表达在哪里;迎风坡一般自然带较低,而产业链的经济意义是高考的常见考点,要熟练掌握。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201412)】F1 J3 K2 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地图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

材料一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

材料二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桔生产国,所产柑橘大部用于加工橙汁。目前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贸易量占世界的80% 。

材料三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或者生产和使用中污染较小的能源,例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和核能等。

(1)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一分析潘塔纳尔湿地形成原因。(4分)

(2)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二指出巴西橙汁加工工业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的原因。(8分)

(3)结合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和材料三归纳巴西能源构成特点,并分析其意义。(10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湿地形成的原因、工业生产、能源问题。

【答案解析】(1)(4分)降水丰富,河水泛滥,水源补给丰富(2分);地形平坦,排水不畅(2分);

解析:湿地形成与降水丰富,河水泛滥,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有关。

(2)(8分)东南沿海(2分)

①柑橘面积广②橙汁加工工业发达③海运便利④离欧美市场较近(每点2分,任答3点满分6分)

解析:出口离不开原材料丰富,海运便利,市场广阔。

(3)(10分)新能源比重大 (2分)清洁能源比重大 (2分)

经济意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2分)

社会意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节能源危机(2分)

环境意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的改善(2分)

解析:意义类习题要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方面分析。

【思路点拨】理解出口所需的条件,学会分析意义类习题是解本题应该提高的能力要求。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201412)】F1 F2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上两列山脉上的某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6题。

6.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山脉为阴山,B山脉为贺兰山

B.两山脉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C.造成两山垂直带谱中基带相同的地理要素为水分

D.造成B山比A山垂直带谱少的地理要素为纬度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带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6.C

解析:贺兰山是200mm等降水量线,所以西坡降水较少,是荒漠,所以B山脉为贺兰山,A 错误;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B错误;造成B山比A山垂直带谱少的地理要素为水分和海拔,所以D错误。只有C正确。

【思路点拨】正确运用已知知识点进行区域信息的判定需要较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补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12月月考(期中)(201412)】B3 E2 F1下图6为某农村聚落M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OP实际水平距离为425米。图7为沿PQ一线所做地质剖面示意图。M聚落分布于两边山脊对称的宽谷中,当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与甲坡坡度相等,且该日M聚落的日照时间从北京时间8:10至17:50,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已知:tan30°=0.58 tan35°=0.7 tan40°=0.84)

3.该地的纬度约是

A.31°N B.36°N C.31°S D.36°S

4.下列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7所示地形为背斜山 B.图7森林为常绿阔叶林

C.乙处草坡因地处背风坡,降水少 D.M聚落居民发现,该日昼长夜短

【知识点】本题考查太阳高度角和区域特征判定。

【答案解析】3.A 4.B

解析:3题,根据材料中信息,OP实际水平距离为425米。根据等高线图,可以判断OP 的高差是300米。利用正切值tan35°=0.7,可以计算出OP坡的坡度是35°。当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与甲坡坡度相等,即冬至日时,M 聚落正午太阳高度是3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纬度差,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纬度约是31.5°,所以A正确,B、C、D错。

4题,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乙地形为向斜山,A错;结合前面分析,该地纬度判断,

位于亚热带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对;根据图甲中的指向标,结合图中坡度、字母等信息,可以判断乙处是迎风坡,降水多,C错;根据材料,该地位于我国,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

【思路点拨】本题难度较大,要综合调动各个因素,变繁为简。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F1 I229.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渎“我国东部M市的等高线图(单位:m)”和“M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地理野外考察中发现,图中3、4处上覆土层较1、2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据图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这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影响?(4分)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中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工业发展问题、工业区位比较评价。

【答案解析】(1)1、2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2分)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快,水土流失较重(2分),土层较薄;3、4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2分)水流速度较缓,泥沙沉

积(侵蚀较弱),(2分)土层较厚。

解析: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比较问题是常考的知识点。

(2)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下降,(2分)1998年到2003年比重下降最快;(2分)高新技术产值比重上升,(2分)2003年到2008年比重上升最快;(2分)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2分)。

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因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就有所提高。

(3)(任选一个回答)

①化工产业区:位于郊区,地势较低(2分),对市区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较小(2分),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2分)

但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对市区、高新区污染较重(2分)。

②高新技术产业区:地势较高,城市水污染不会影响该区域(2分);交通便利(2分);但距市区较远或距化工产业区近(2分);东部坡陡,易发生地质灾害等(2分)。(8分)

解析: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回答时候要根据我们所学的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回答即可。

【思路点拨】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一种能力的要求,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问题要根据我们所学的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回答。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F1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据此完成19~21题。

19.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20.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阳坡和背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21.实际调查发现,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可能是由于北坡A.降水丰富B.热量充足

C.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D.流水堆积,土层条件好

【知识点】本题考查雪线影响因素和植被。

【答案解析】19.D 20.A 21.C

解析:19题,由于甲、丁两地气温相同,甲乙两地位于同一侧山坡,乙处的海拔高度高于甲处,故判断乙地气温低于甲地;而丙丁位于同一侧山坡,丙地海拔高度低于丁地,故判

断丙地气温高于丁,即丙高于甲地,所以D正确。

20题,由于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而丁地的海拔高度明显高于甲地,故判断丁地(南坡)位于向阳坡;根据图示山顶积雪的分布状况,南坡雪线较低,而南坡又是向阳坡,故判断南坡应为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故雪线较低,A正确。

21题,结合上题结论,北坡为背阳坡和背风坡,故降水量、热量条件不如南坡;而由于气温较低,故蒸发较弱,故水分条件较好,C正确。

【思路点拨】掌握坡向和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降水量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向阳坡和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热条件的差异分析。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D1 F1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16.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 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答案解析】15.C 16.B

解析:15题,结合图乙中E岸堆积(即左岸),F岸侵蚀(即右岸)判断,此图甲中地区位于北半球,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图乙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离河岸越远,岩石年龄越新,A错误;根据指向标及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B错误;④处为凹岸以侵蚀为主,C正确;②为凸岸以堆积为主,①④处侵蚀作用强,水深利于建港,所以D错误。

16题,由上题分析知该地位于北半球,A错误;该河流流经温带地区,且由较低纬流向较

高纬度,故可能会发生凌汛,B正确;该河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故该河流全年流量变化大,C错误;地下水由高潜水位流向低潜水位,且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故图中地下水的流向背离河流,河水补给地下水,D错误。

【思路点拨】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F1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与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读图回答7~8题。

7.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海拔是

A.800~l 400 m B.1 400~2 200 m C.2 200~3 200 m D.3 200~3 800 m 8.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B.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C.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D.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

【知识点】本题考查聚落分布分析。

【答案解析】7.C8.B

解析:7题,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2200~3200m,C正确。

8题,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是汉族,主要从事种植业;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发布一些少数民族,他们多从事畜牧业,所以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B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对图的解读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三校高三联考(201411)】F1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D.④

23.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B.⑥

C.⑦ D.⑧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解析】22.A 23.B

解析:22题,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最大差异是松花江有结冰期,珠江没有结冰期,这是由两地气候差异造成的,所以关键是①箭头,A正确。

2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水文对地貌的影响对应图中的⑥,B正确。而⑦是地貌对水文的影响,其它与地貌沟壑纵横状态形成

【思路点拨】熟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411)】E2 F1 F2 M132.(14分)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被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4分)

(2)简述图示地区西部多高山、地势崎岖的内力作用及R河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3)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水文、土壤、生物三方面的影响。(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植被带分布、内外力作用、自然环境整体性。

【答案解析】(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2分)。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2分)解析:本题实质考查降水因素分析,大峡谷两侧及谷底植被带景观不同主要是降水多少造成的,结合影响降水因素可知,位置及地形是其最主要因素。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该大峡谷盛行西南风,所以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而南壁为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 图示地区的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碰撞、挤压)频繁(2分);流水侵蚀作用(2分)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地区为落基山脉,主要是其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地壳运动频繁,导致其多高山、地势崎岖。大峡谷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3)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水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6分)

解析:本题要主要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抓住相互影响的关系来分析。对水文:R河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对土壤:R河径流量减少会导致水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对生物:R河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入海口的营养物质减少,从而使得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减少;海水倒灌和河流径流量减少会导致湿地减少,进而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对气候: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及熟悉影响降水因素、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F1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32~33题。

32.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3.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本题考查湿地形成的原因和湿地的作用。

【答案解析】32.A 33.D

解析:32题,扎龙湿地形成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等有关,而湿地一般地下水位高,所以A正确。

33题,扎龙湿地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所以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思路点拨】湿地与大量的水的富集有关,分析湿地要分析为什么水多是解题的关键。

【地理卷·2015届安徽省安庆一中等江淮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01411)word版】D1 F1 G1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图18)和湖南省等高线地形图(图19)

材料二洞庭湖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约6000平方千米骤减到如今的约2625平方千米,也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为了第二大淡水湖。

(1)说明湖南省降水最高值中心的位置(省内空间方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对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气温、降水、生物方面分析)(8分)

(3)根据图19简要说明湖南省不同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降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答案解析】(1)分布在湖南省的东南部地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6分)解析:考虑迎风坡降水多即可。

(2)对周围地区气温调节能力下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湖水蒸发量减少,周围地区湿度下降,降水减少;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破坏(渔业资源下降),水生生物变为陆生生物。(8分)

解析: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会对周围地区气温调节,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蒸发量、湿

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

(3)平原地形平坦,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道路较密集;山区地形起伏大,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道路较稀疏。(6分)

解析:比较山区和平原的不同即可。

【思路点拨】学会知识的迁移,把握基本的理论进行叙述。

F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开封高中等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D2 F2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下图),回答4-6题。

4.该大陆是

A.南美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非洲大陆D.亚欧大陆

5.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6.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B.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定位、特征、洋流。

【答案解析】4.A5.C6.D

解析:4题,该大陆位于10°S~50°S,只有南美大陆符合,所以A正确。或从30~40°西岸是地中海气候,6月降水多于12月,判定是南半球,再据纬度判定是南美大陆。

5题,纬度10°~20°南美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所以C正确。

6题,纬度10°~30°地区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地貌较少,A错误;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所以B错误;纬度40°~60°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误;纬度30°~40°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区,所以冬季水循环更强烈,D正确。【思路点拨】分布纬度较高,可以判定是南美大陆,而其西岸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所以应该结合区域因子进行联系。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201412)】F1 F2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上两列山脉上的某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6题。

6.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山脉为阴山,B山脉为贺兰山

B.两山脉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C.造成两山垂直带谱中基带相同的地理要素为水分

D.造成B山比A山垂直带谱少的地理要素为纬度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带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6.C

解析:贺兰山是200mm等降水量线,所以西坡降水较少,是荒漠,所以B山脉为贺兰山,A 错误;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B错误;造成B山比A山垂直带谱少的地理要素为水分和海拔,所以D错误。只有C正确。

【思路点拨】正确运用已知知识点进行区域信息的判定需要较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补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文综地理卷·2015届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F2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

9.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10.在图乙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最可能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源丰富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知识点】本题考查非地带性。

【答案解析】9.B 10.C

解析:9题,从图中看到,A处附近是亚寒带针叶林,,而A却出现苔原植被,所以判定A 处由于海拔较高,热量不足,所以出现苔原植被,判定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B正确。

10题,D处在大陆内部,所以应该是荒漠,但却是草原,所以当地肯定有较丰富的水源,所以最可能是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源丰富,C正确。

【思路点拨】不符合地带性规律的就是非地带性。

【文综地理卷·2015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01412)】C4 F2 G1 J1

J3 M140.(30分)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非开普敦位置图、矿产资源图和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南非外国资本主要来自欧美,尤以欧洲为主。对南非累计投资额欧洲占近70%,美洲占近20%。在南非拥有资产的外国公司投资大多集中于采矿、制造、金融、石油加工和销售等部门。

材料三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以及人口激增等多种因素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威胁粮食供应与安全,威胁环境可持续性。很多国家想到了绿化沙漠的方法。在南非北开普省的沙漠中,葡萄园显得尤为突出。翠绿的葡萄藤缠绕于南非北开普省的沙漠岩壁上。这些葡萄园和果园大都位于肥沃的奥林奇河沿岸,那里也是极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1)南非开普敦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与西风带交替控制。(6分)

(2)好望角地区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该地区航运特别繁忙,被称为西方国家的海上生命线,其中运输的能源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4分)

(3)简述南非荒漠地区种植葡萄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4)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6分)

(5)分析南非成为外国资本重要投资地的原因。(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植被带、交通运输方式、农业区位、地形地势特征描述、工业区位。

【答案解析】(1)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6分)

解析:开普敦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石油(4分)

解析:好望角地区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其植被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该航线主要是西欧国家从阿拉伯半岛地区进口石油,所以该地区航运特别繁忙,被称为西方国家的海上

生命线。

(3)该地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位于河谷,满足葡萄灌溉用水;昼夜温差大;土壤透气性好,矿物质丰富。(每点2分,共计6分)

解析:南非荒漠地区种植葡萄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日照、温差、热量、降水等)、地形、土壤、河流等方面来分析。

(4)地形以高原为主(2分),高原内部起伏小(平坦),高原边(沿海)缘坡度大(2分),海岸线平直(2分)。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区整体海拔在1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区域内部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其高原内部起伏小;在高原边(沿海)缘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其坡度大。海岸线整体比较平直。本题很多同学往往忽略对海岸线的描述,此知识点要注意。

(5)南非的煤、铁、金刚石等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工业基础良好;土地、工人工资低廉;欧美等国际市场广阔;临近海洋海运等交通运输发达;国家政策扶持。(每点2分,共计8分)

解析:南非成为外国资本重要投资地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资源分布状况;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劳动力、交通、市场、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分析。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都是核心骨干知识点,设问中规中矩,整体难度不大。

【文综地理卷·2015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201412)】F2下图为“某山体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山地热量条件最好的是

A.南坡

B.北坡

C.东坡

D.西坡

9.该地盛行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知识点】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8.A 9.C

解析: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南坡分布位置最高,说明南坡在较高的海拔地区还能够提供落叶阔叶林生长的热量,故而可以推断该山地热量条件最好的是南坡,A正确。

9题,南坡热量条件好,融雪量最大,但其雪线位置最低,说明其降水量更大,因此可以推断南坡为迎风坡,所以该地盛行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412)】C4 F2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草原→荒漠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带性分异规律、气候。

【答案解析】7.B

解析:7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大陆为澳大利亚西部地区,X为地中海气候,Y为热带草原气候,Z为热带沙漠气候,所以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B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的区域定位及熟悉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F244、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0分)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5分)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分)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1)差异:①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5分)

解析: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主要从带谱数量、基带、分布高度等来分析。根据“山脉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带谱一致”规律可以推断山脉纬度高低。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3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山脉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该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分类汇编---三角函数(含答案)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分类汇编---三角函 数(含答案) 一、选择、填空题题 1、(佛山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设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最大值为,则 A ., B . , C ., D ., 答案:C 2、(广州市2014届高三1月调研测试).函数(,, )的部分图象如图1所示,则函数对应的解 析式为 A . B . C . D . 答案:A 3、(增城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已知,则 (A ) (B ) (C ) (D ) 答案:A 4、(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函数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A B. C. D. 答案:B 5、(江门市2014届高三调研考试)在中,,, . 答案: sin 2y x x =T A T π=A =T π=2A =2T π=A =2T π=2A =()()sin f x A x ω?=+0A >0ω>2 π ?< ()y f x =sin 26y x π? ? =+ ?? ? sin 26y x π?? =- ?? ? cos 26y x π?? =+ ?? ? cos 26y x π?? =- ?? ? 3177cos ,45124 x x ππ π ??+ =<< ? ? ?2sin 22sin 1tan x x x +=-2875-2875 21100-21 100()sin()(0,0)f x A x A ωθω=+>>()f x =π)6x -π )3x -π)3x +π )6 x +ABC ?3=c 045=A =B =a 2

6、(汕头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已知函数①,②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两个函数的图象均关于点成中心对称 B .两个函数的图象均关于直线对称 C .两个函数在区间上都是单调递增函数 D .可以将函数②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①的图像 答案:C 7、(中山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已知,,则 答案: 8、(珠海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则 答案: 9、(珠海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ABC 中,A :B :C =1:2:3,则a :b :c 等于( ) A 、1:2:3 B 、3:2:1 C 、1 2 D 、2 1 答案:C 10、(珠海一中等六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如果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那么a 等于( C ) A. B.- C.1 D.-1 答案:C 二、解答题 1、(佛山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Ⅰ) 求的值; (Ⅱ) 设函数,求的值. 【解析】解法1:(Ⅰ) 因为,所以,……………………………………2分 x x y cos sin +=x x y cos sin 22=(,0)4 π -4 x π =-(,)44 ππ -4 π 2 0π α< <= + )6 cos(π α5 3 =αcos 1 cos 3 ?=- ()0?π<

江苏省12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平面向量

江苏省12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平面向量 一、填空题 1、(常州市2015届高三)已知向量()1,1=a ,()1,1=-b ,设向量c 满足()()230-?-=a c b c ,则c 的最大值为 ▲ 2、(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2015届高三)在△ABC 中,已知3AC =,45A ∠=,点D 满足2CD DB =,且13=AD ,则BC 的长为 ▲ 3、(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直线2y x =-+与圆222(0)x y r r +=>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圆上一点C 满足5344 OC OA OB =+,则r = ▲ . 4、(南通市2015届高三)如图,圆O 内接?ABC 中,M 是BC 的中点,3AC =.若4AO AM ?=, 则AB = 5、(苏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如图,在ABC ?中,已知4,6,60AB AC BAC ==∠=?,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2,3AB AD AC AE ==,点F 为DE 中点,则BF DE 的值 为 6、(泰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在梯形ABCD 中,2AB DC =,6BC =,P 为梯形ABCD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满足DP BP AP 4++=0,DA CB DA DP ?=?,Q 为边AD 上的一个动点,则PQ 的最小值为 ▲

7、(无锡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120BAD ?o ,点,E F 分别在边,BC DC 上, ,BE BC CF CD 恒谦网l l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若1AE BF ?-uuu r uuu r ,则l = 8、(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A (0,1),曲线C :y =log a x 恒过点B ,若P 是曲线C 上的动点,且AB AP 的最小值为2,则a =____ 二、解答题 1、(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2015届高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向量(1,2sin )θ=a ,π(sin(),1)3 θ=+b ,R θ∈. (1) 若⊥a b ,求tan θ的值; (2) 若a ∥b ,且π(0,)2 θ∈,求θ的值. 2、(苏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向量(sin ,2),(cos ,1)a b θθ==,且,a b 共线,其中(0, )2πθ∈. (1)求tan()4π θ+的值; (2)若5cos(),02πθ???-=<< ,求?的值. 3、(无锡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向量3(sin ,),(cos ,1)4 a x b x ==-r r . (1)当时,求tan()4 x p - 的值; (2)设函数()2()f x a b b =+ r r r ,当0,2x p 轾犏?犏臌时,求()f x 的值域.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 3、4 6、2 8、e 解:点(0,1)A ,(1,0)B ,设(,log )a P x x ,则()()1,1,log 1log 1a a AB AP x x x x ?=-?-=-+.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 1 -

2015年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冠词、名词和主谓一致 1.【2015·湖北】21.When he was running after his brother, the boy lost his ___ and had a bad fall. A. balance B .chance C .memory D .place 【答案】A 【考点定位】名词词义辨析 【名师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在特定的语境中辨析名词词义的能力。四个选项都可以跟前面的动词lose搭配。考生应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had a bad fall(重重地摔了一跤)”,不禁会产生疑问:怎么会摔了一跤呢?然后根据搭配l ose one’s balance“失去平衡”锁定正确答案。 2.【2015·湖北】22.He gave himself a new name to hide his ____ when he went to carry out the secret task. A. emotion B. talent C. identity D. treasure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他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时,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来掩盖身份。A项“情绪”;B项“才能”;C项“身份”;D项“财富”。故选C项。 【考点定位】名词词义辨析 【名师点睛】考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secret task(秘密任务)”和“ gave himself a new name(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然后推知肯定是为了“hide his identity(掩藏身份)”,从而锁定正确答案。 3.【2015·安徽】30.There is no need to tell me your answer now. Give it some ______ and then let me know. A. thought B. support C. protection D. authority 【答案】A 【解析】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附答案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题。 1、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C.植物多,吸收盐分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 2、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A.鱼类死亡分解B.植物死亡分解 C.鸟粪、鸟类残体D.珊瑚、贝壳碎屑 开阔水域是指除去海冰区之外的海洋区域。下图为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距平(与多年平均值之差)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007年、2012年和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异常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关

B.人类大规模开采海冰导致 C.北极地区降水减少,太阳辐射增强 D.中纬度的气旋进入北极海域加剧海冰融化 4、北极海域开阔水域面积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有利于北极熊的生存与繁衍 B.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C.增强北大西洋暖流 D.北极海域周边陆地降水减少 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20多年激烈的争论。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由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的新设计方案,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6、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 A.水体污染严重B.工农业过度用水 C.全球气候变化D.三峡大坝的建设 7、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的时段应在() A.1~3月B.4~6月 C.7~9月D.10~12月 下图为纳木错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面积不断扩张,2001~2009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课型:新课 高一地理 主备人:李海初审人:先中乾复审人:龙学军执行时间:2016 年12 月1 日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标准解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 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 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 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 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 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 两方面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 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 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 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 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 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 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上海市各区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分类汇编:三角函数

上海市各区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分类汇编 三角函数 一、填空题 1、(宝山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函数3tan y x =的周期是 2、(虹口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75,60,A B b =?=?=,则c = 3、(黄浦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角α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角α的终边与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半径为1的圆)交于第二象限内的点4 (,)5 A A x ,则sin 2α= .(用数值表示) 4、(嘉定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c C a cos 2cos 3=, 3 1 tan = A ,则= B _________ 5、(金山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方程:sin x +cos x =1在[0,π]上的解是 ▲ 6、(静安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ABC 的顶点)6,2(A 、)1,7(B 、)3,1(--C ,则△ABC 的内角BAC ∠的大小是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7、(静安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αtan 、βtan 是方程04332=++x x 的两根,α、)2 ,2(π πβ- ∈,则 βα+= . 8、(浦东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函数sin y x x =的最大值为 9、(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函数?? ? ??-π=x y 4tan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10、(普陀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32=a ,2=c , 120=A ,则=?ABC S 11、(青浦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函数2cos y x =与2sin(2)(0)y x ??π=+≤<,它们的图像有一个横坐标为 3 π 的交点,则?的值是 12、(松江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函数()sin()3 f x x π ω=+(R x ∈,0>ω)的最小正周期为π,将) (x f y =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2 0(π ?< <所得图像关于y 轴对称,则=? ▲ 13、(徐汇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3 sin 5 θ=- ,则cos 2θ=__ __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通过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预习】 1.自然地理环境由、、、和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地进行和,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 阅读课本知识窗,说出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理环境的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和来实现的。其中,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5.举例说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传输与交换的形式。 6.地球圈层间的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这。植物的和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动手画一画绘制出四大圈层间的碳循环、水循环、氧循环示意图。 【考点对练】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图中若a 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1)――(2)题 (1A 呼吸作用 B 分解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化合作用 (2)如a 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易产生荒漠化 B 易使黄土质地变松 C 易产生水土流失 D 易形成酸雨 二、据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假若上图表示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填出相关内容 (2)生态系统的变化回影响地貌过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市由于 形成的。 (3)从以上两实例看出,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 ① ② 【规律总结】 【巩固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解读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清单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①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光合作用:植物:提供______;大气:提供______和______;土壤、水圈、岩石圈:提供________及________。 (2)平衡功能 含义: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水土流失。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的重要表现形式。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________状态的改变,如植被的破坏。 (2)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________变化。 参考答案 1.大气 土壤 水循环 生物循环 物质 能量 相互联系 合成与分解 叶绿素 有机物动植物的有机残体 无机物 能量物质 化学元素 有机界 无机界 光合作用 生物 2.叶绿素 CO 2 热量 水分 无机盐 3.统一 整体性 4.地理环境 环境 要点精析 要点一: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比较 组成要素:________、水、岩石、生物、________、地形 物质能量交换过程: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物质循环 整体性含义:各地理要素间进行着________迁移和________交换,形成了 一个________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整体性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光能,把CO 2和水及无机盐 合成为________,并且释放氧(O 2)。 分解作用:________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________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 过程 概念:有机质的________过程 意义:使________和________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和________ 生 物循环 早期大气成分:CO 2、CO 、CH 4、NH 3 氧的来源:植物的________ 氮的来源:部分来自________的作用 改造大气圈 改造水圈: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改造岩石圈:生物参与岩石风化与土壤的形成。 结论: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 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生物在地理 环境形成与 演化中的作用 地 理 要素 间进行着物质与 能量的 交换

广东省13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分类汇编:复数

广东省13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分类汇编 复数 一、选择题 1、(潮州市2015届高三)复数()()11z i 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 A .()1,0 B .()2,0 C .()0,1 D . ()0,2 2、(佛山市2015届高三)复数 i 1i 3++等于( ) A .i 21+ B .i 21- C .i 2- D .i 2+ 3、(广州市2015届高三)已知i 为虚数单位,复数z =()12i i +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江门市2015届高三) i 是虚数单位,则=+--)2 321)(2123(i i A .1 B .i 2321+- C .i 2321- D .i 2 321-- 5、(揭阳市2015届高三)设i 为虚数单位,复数()21z i =+,则z 的共轭复数为 A. 2i - B. 2i C. 22i - D .22i + 6、(清远市2015届高三)已知a ,b ∈R ,i 是虚数单位,若a +bi 与2-i 互为共轭复数,则(a +bi )2=( ) A 、5-4i B 、5+4i C 、3-4i D 、3+4i 7、(汕头市2015届高三)我们把复数bi a -叫做复数bi a z +=()R b a ∈,的共轭复数,记作z , 若i 是 虚数单位,1z i =+,z 为复数z 的共轭复数,则1z z z ?+-=( ) A .21+ B .23+ C .221- D .221+ 8、(珠海市2015届高三)若复数z 与23i +互为共轭复数,则复数z 的模||z = A .13 B .5 C .7 D . 13 9、(汕尾市2015届高三)复平面内表示复数(12)i i -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0、(韶关市2015届高三)已知i 为虚数单位,复数(2i)z i -=在复平面对应点Z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动量专题 (2015新课标I-35(2)).【物理—选修3-5】(10分)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B 、C 位于同一直线上,A 位于B 、C 之间。A 的质量为m ,B 、C 的质量都为M ,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 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 和M 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答案】 ( – 2)M m < M 【2015新课标II-35】(2)(10分)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ⅰ)滑块a 、b 的质量之比; (ⅱ)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答案】(1) 8 121=m m ; (2)21 =?E W 【2015重庆-3】. 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mg + mg - mg + mg - 【答案】A 【2015山东-39(2)】如图,三个质量相同的滑块A 、B 、C ,间隔相等地静置于同一水平轨道上。现给滑块A 向右的初速度v 0,一段时间后A 与B 发生碰撞,碰后AB 分别以01 8v 、034 v 的速度向右运动,B 再与C 发生碰撞,

碰后B、C粘在一起向右运动。滑块A、B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同一恒定值。两次碰撞时间极短。求B、C 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 【2015广东-16】16、在同一匀强磁场中,a粒子(4 2He)和质子(1 1 H)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它们的动量大小 相等,则a粒子和质子 A、运动半径之比是2:1 B、运动周期之比是2:1 C、运动速度大小之比是4:1 D. 受到的洛伦兹力之比是2:1 【答案】B 【2015广东-36】36.(18分)如图18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0.5m,物块A以v0=6m/s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道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0.1m,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A、B的质量均为m=1kg(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 (1)求A滑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v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2)碰后AB最终停止在第k个粗糙段上,求k的数值;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进行着相互作用;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认识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及其成因、影响,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联系第二单元所介绍的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明确相伴进行的能量交换;以圈层作用和地球上的碳循环为案例,分析具体过程,明确实际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尝试运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自然界中的碳平衡,防御全球变暖。【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结构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1、从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入手认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回忆前面已学过的大气环流、水循环以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的,最后通过分析厄尔尼诺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所引起的环境效应来印证这一基本 结论。 2、联系海洋与大气、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传输来理解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尤其是生物循环过程中的能量交换。 3、结合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迁移和运动理解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过程和结果,明确碳循环、氮循环等都超越了圈层界线,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纽带和体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几大要素,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内在的联系呢?这也是我们这一节的开头就给出的问题,呈现读图3-2-1,说明先不讨论答案,而请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最后再作回答。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跟踪检测 ] (时间: 4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读图回答 1~2 题。 1.依据图中信息,从①到④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 C.结冰期变长D.无变化 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解析: 1.B 2.B 第 1 题,从图中可知从①到④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第 2 题,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 3~4 题。 3.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到关键的作用

A.③B.④ C.⑦D.⑩ 4.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 ) A.水文B.地貌 C.植被D.气候 解析: 3.A 4.D 第 3 题,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图中起关键作用的应为③。第 4 题,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都是指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5~6 题。 5.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6.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解析: 5.A 6.C 第 5 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 6 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18·牡丹江模拟 )大约在 4 000 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 4 500 m,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下图完成 7~8 题。 7.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

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高三 2015-11-15 12:20 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历史散文 广东饶平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讲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复习建议 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了解世界某些区域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清单 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作用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____、土壤、____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____共同构成的一个____。 2.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____等过程。 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改变____成分;(2)制约____的化学成分及状态;(3)参与____岩的形成、风化,促进____的形成。 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___和____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____的能力。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的演化过程:(1)各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____;(2)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____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____会导致其他____及整个____状态的改变。 三、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___,形成基础是____。 (2)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____变化的方向,由____到____作有规律的更替。 (3)表现:a.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____带、____带、____带.b.中纬度地区受____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自然带不同。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___,形成基础是____。 (2)分异规律:平行于____方向延伸,垂直于____方向更替。 (3)表现:____地区表现极为明显,从沿海向内陆植被呈现出森林带、____、____的有规律变化。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___,形成基础是____。 (2)分异规律:自然景观随____的变化呈现出____分布规律。 (3)表现:山麓与____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____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 4.非地带性规律

高考地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角度训练] 角度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17·东北三省三校二模)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与降水、气温的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B.全球变暖是导致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 C.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 D.湖泊水位变化与高原、山地冰雪融水无关 [解析]年均温持续上升,湖泊水位先增后减,因此A选项错误;全球变暖可以导致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加剧,增加湖泊水的来源,并对湖泊水位造成影响,但不是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B、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选项。 [答案] C 2.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的变化,会导致近期内() A.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B.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 C.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D.青藏高原水循环受影响 [解析]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东部

江河上游水量减少等三个选项内容与湖泊水位变化是并列关系,非因果递进关系,故错误。湖泊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会对湖面水分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水循环,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答案] D 角度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3.(2017·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罗布泊水量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解析]第(1)题,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的地势变化。第(2)题,罗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增加、生产发展对水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3)题,随着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2)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3)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