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2)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价值。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

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组织讨论: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②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③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4)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表演,学生评议。

(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6)鼓励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讨论,进一步领会作者安排情节的意图。

(7)集体诵读。读出语气、语调。

四、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

1.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

教师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

2.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明确: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3.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问题讨论:(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5)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4.跟录音仿读,体会拟人的妙用和情节的起落。

五、课堂练习

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教师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七、布置作业

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对于《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则古代寓言,提供关键字词提示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自读《智子疑邻》,掌握不能因人废言的寓意;研读《塞翁失马》理解寓言中福与祸的相互转化。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推举想像新颖、合情合理的佳作在班上讲述,大家欣赏、评议。

二、指导自读《智子疑邻》

1.资料助读

投影: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2.放多媒课件,学生欣赏画面,感知寓言。

3.自由诵读,教师提示下列字词:

(1)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偷盗)。

(2)不筑:修补。

(3)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4.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5.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三、师生共同研读《塞翁失马》

1.资料助读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2.听读录音,注意下列字词。

教师提示:

(1)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问。

(3)其马将(jiānɡ)胡骏马而归:带领。

(4)堕(duò)而折其髀(b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5)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8)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畅读寓言,结合提示译成现代汉语,感知文意。

4.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教师明确:

寓言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

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6.集体诵读,深层体味。

四、课堂练习

投影: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孔子的弟子曾参,品德高尚,一贯讲信用,重诺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上去。他幼小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妈妈一起走。妻子哄骗他说:“你不要闹,妈妈从市上回来,就把家里的那头猪杀了给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参真的捉住那头猪要宰杀。妻子急忙阻拦:“这头猪正在长膘,杀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应孩子,要杀掉它吗?”

“唉,你怎么这样死脑筋!我不过哄哄孩子罢了,哪里真的要杀猪呐!”

“不!”曾参坚决地说,“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如果欺骗了他,这不是教他养成欺骗的坏习惯吗?再说,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了。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曾参终于坚持杀了那头猪,实现了妻子许下的诺言。

1.曾参说:“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你认为正确的办法是什么?请大致按曾参这段话的格式把它表述出来。

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寓意。

3.请为这个故事拟个恰当的标题。

参考答案:

1.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要用诚实来教育他,他不就养成了诚实的好习惯吗?再说,母亲有好榜样,孩子就会学着这么去做人了。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2.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3.曾子杀猪

五、课堂小结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国诸子百家著作虽然年纪很老,却是孩子们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让人感悟现实,体会人生。这就是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

(分发讲义资料)

1.大公鸡是那么的漂亮神气,你看它:红色的大冠子,红光发亮带有金色的羽毛,走路挺胸昂头。啼鸣时,总爱站在高处,引颈高歌。

请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中心是揭示公鸡骄傲的害处,使读者受到教育。

注意要符合寓言的特点,题目自拟。

2.阅读语段,完成1~5题。

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取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这是一篇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展开情节内容。

2.文中加粗的“必须”用“必需”替代行吗?试分析两者的异同。

3.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正确理解文中“钓钩”的含义。

4.“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运用,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

5.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话是

参考答案:

1.对话(或语言描写)

2.都有“一定要”的意思,“必须”有强调的意味。

3.致命的陷阱(或“骗局”)

4.最安全的、绝对

5.“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或“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生命。”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层次:宣战交战被俘叹息

(弱)飞→冲→战胜(强)飞→粘→被吃

吹喇叭,唱凯歌

?

?

?→

?

骄者必败被粘住被消灭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活动与探究

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领会它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一匹小马要过河,在路上遇见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河。牛大伯说,水很浅,可以过。小马正要过,忽然听见一只松鼠大叫:“不能过,不能过!水深得很,前天还淹死了我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说的那样浅,又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关于寓言的一则短文,回答问题。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⑤寓言本来是来自普通人的言谈,几乎任何人的一生中都能讲一些聪明话,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诗人和哲学家听见了,就用文字把它们记了下来。历史这个巨人很喜欢这些记载,就把它们珍藏起来。以后,当普通人从书中再看见寓言的时候,忘了这是自己讲的,不禁大为惊讶,叫道:“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珍宝呀,这样光辉灿烂!”

⑥寓言是慷慨的。当童话请它帮助的时候,它就到童话那里去;当小说请它帮助的时候,它就到小说那里去……所以,现在我们从童话、小说、诗歌、戏剧里都可以看到寓言的影子。

⑦寓言又是谦逊的,当一个刊物请它去做客的时候,它就等各种长篇大著都坐下之后,悄悄坐在补白栏里。

⑧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它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它虽然年纪很老,孩子们却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因此,比较起来,它喜欢到儿童刊物那里去做客。当然,它还是同样谦逊,等小说、童话都坐下之后,它才找一个角落坐下。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从不炫耀自己,也不指望从别人手里得到什么。

(1)短文共有八段文字,每一段都谈了寓言的某一种特点,请将这些特点概括出来。

(2)作为一篇解说寓言性质、特点的说明文,本文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①篇幅短小,寓意博深;②通过故事阐明道理;③通过寓言可以认识生活的意义;④寓言能够启发智慧,活跃思想;⑤寓言产生于生活;⑥寓言可以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⑦寓言在刊物中只占不显眼的位置;⑧寓言是儿童的好读物。

(2)短文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拟人的表现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趣味很浓。

●备课资料

一、重温经典

荐读托尔斯泰的寓言

负担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指拿破仑侵俄战争失败——编者)后,两个农夫上街寻找财物。两人中一个聪明,一个愚蠢。他们一起来到城里被火烧毁的地区,发现一些烧焦的羊毛。他们就说:“这些羊毛拿回家就可以派上用场。”

于是他们能拿得动多少,就收集多少,然后动身回家去。路上,他们看见街上有许多布匹。聪明的农夫便把羊毛扔掉,把自己扛得动的那么多布搭在肩上。愚蠢的农夫说:“为啥要把羊毛扔掉?已经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他一点布也没拿。

他们再往前走,看见一些扔在街上的现成衣服。聪明的农夫又把布扔了,拾起衣服搭到肩上。愚蠢的农夫说:“我为啥要把羊毛扔掉呢?已经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绑在我背上了。”

他们继续往前走,看见扔在地上的一些银餐具。聪明的农夫又把衣服扔了,尽可能把银器收拾好带好。但愚蠢的农夫还是不肯丢弃他的羊毛,因为已经把它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

又再往前走,他们看见路上有金子。聪明的农夫扔下银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农夫却说:“把羊毛拿下来有什么好处呢?毕竟它已经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绑在我背上了。”

于是他们往家里走去。半路上下雨了,羊毛被淋个湿透。愚蠢的农夫只好全部扔掉它,就这么两手空空地回家;聪明的农夫却得到金子而富裕起来。

提示:人们已经得到的东西,如果不善于正确对待的话,有时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就像寓言中这个愚蠢的农夫一样。人们总是舍不得丢掉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何况,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像羊毛、布匹、银器和金子那样高下分明,易于辨别。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类似愚蠢的农夫那样的人。泛言之,观念的更新也是如此。只有抛弃一些陈旧的观念和知识,才可以与时俱进。辞旧迎新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篇寓言的启示是值得我们牢牢记取的。

二、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猜读法

又名揣读法,适用于文言文。猜读不是任意的主观臆测,而是从课文实际出发的合乎逻辑的推测。由于人们在阅读一篇文言文时,总有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因而猜读法就告诉读者如何巧妙地运用已知部分去推测未知部分,从而理解全篇的内容。这种方法不求字字落实一清二楚,却能理解全篇大意。猜读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懂得一些文言词语的词义,古汉语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猜读法的要领是:首先统观全文,把未知部分——难词难句找出来,然后根据已知部分,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推断出未知部分的含义。1.从前后的语意关系来推断。2.从前后的因果关系来推测。3.从前后的结构关系来推测,常用于加标点,分层次。4.利用对文互译和六书造字的知识来推测词义。5.根据字词所占的语法位置来推测词性和词义。6.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推测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等。7.根据修辞手法来推测

七年级语文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精品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 者》精品教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选自《伊索寓言》的一个故事,作者是伊索传说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经后人汇集,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统归在伊索名下。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精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精品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每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能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2.让学生了解寓言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点:理解每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每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第一循环 导入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有,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体--寓言,它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前两则。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每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能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2.了解寓言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想象。 自学质疑 1.请你阅读课前导语和P159注释①,快速选记重要信息。 2.轻声自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内容。有生字、生词时及时查阅字典。 3.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投影或黑板显示):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赫耳墨斯的“笑”有什么含义? ③雕像者的回答有什么表达效果?

④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引导学生反思:除了以上学习内容之外,你还有什么疑问?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课本上。 合作释疑 1.提示学生:虚心请教小组伙伴,请他们帮助解决上面剩余的问题和其它疑问。 2.提示学生:小组内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准备展示。 展示评价 1.按预先分工,提示学生:每组号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余学生认真观察各组展示。 2.引导学生评价各组展示结果,最后老师打分,提醒学生边听边修正自己的答案。 参考答案:①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②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③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陡转,给人以巨大的反差,讽喻之意暗喻

智子疑邻原文、注释、翻译、练习及答案

智子疑邻① 宋②有富人,天雨(yù)③墙坏④。其子曰:“不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亦云⑥。暮⑦而果⑧大亡⑨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fǔ)。 课文注解: ①智子疑邻,成语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是韩非(或称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认为……聪明”。②宋:宋国。③雨(y ù):下雨。④坏:毁坏。⑤筑:修补。⑥亦云:也这样说。⑦暮:晚上。 ⑧果:果然。⑨亡:丢失 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下雨)不筑.,必将有盗(修补)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其家甚智.其子(认为……聪明)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要是不修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那家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三、思考:富家被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个富人蠢在哪里? 坏的墙没有及时修补;富家有物可盗。不听劝告;感情用事 四、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1、听取人意见时应听正确的,不能因提意见者的身份、与自己的亲疏远近而有偏见。应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2、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五、试想,若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发挥想像给予续写。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智子疑邻 先秦·韩非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注释 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聪慧,机智。 宋:宋国。 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坏:毁坏,损坏。

筑:修补。 盗:偷盗。动词活用作名词。 富人;富裕的人。 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 暮:晚上。 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 果:果然。 亡:丢失。 父:(fǚ,第3声,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邻居家的老人。 甚:很。 而(疑邻人之父):表示转折关系。15、家:家里的人。 古今异义 1、亡古意:丢失今意:死亡 2、其邻人之父亦云古意:说今意:常做“云朵”讲,在空中悬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体 一词多义 1.暮: 夜晚(暮而果大亡其财) 年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果: 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财)

结果( 未果,寻病终) 3.亡: 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 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4.其: 其子曰(代词;代他的) 其家甚智其子(代词;代这) 5.之: 他/她。(的//语气助词:不译//去、到) 6.而: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承接)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七年级语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 ) 庇护( ) 喇叭( ) ...粘住( ) 溉汲( ) 崩坠( ) ....寝食( ) 中伤( ) 跐蹈(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往晓之( ) .(2)及其家穿井( ) .(3)若屈伸呼吸( ) .(4)闻之 于宋君( ) .(5)国人道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 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 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 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5.阅读前两则寓言.回答问题。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分别是怎样的? (2)《蚊子和狮子》中为什么两次写到蚊子“吹着喇叭”? 6.七年级(1)班准备组织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事先做好如下工作。 5 / 1 七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的名著情况调查表《春水》《繁星》《伊索寓言》名著名称《西游记》《安 徒生童话》8%

52% 20% 人数比例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七年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珍贵而又瑰丽的宝藏.使一代又一代孩子幸福成长。7.班正在开展以“童话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级(3) (1)请你为“童话伴我成长”演讲比赛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面的内容涉及童话相关知识.请你仿照下(2)活动举办了一场《开心辞典》节目模仿秀. 示例.帮助主持人再出一道过关题目。①《打火匣》《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同一位作家的作品吗? B.不是.是 A .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②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 C.王子 A.渔夫 B.皇后 印象最深的一篇推荐给大家。(3)你一定读过许多经典的童话故事.请把你 ________________ 童话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宋之丁氏.丁氏对曰:..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得一人之使..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 (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国人道之( ..) 曰(3)丁氏对 ( . ) ( (4)得一人之使.。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吾穿井得一人 (2)闻之于宋君。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呢?10.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1 5 / 2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课时训练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 庇护()赫耳墨斯()粘()住喇叭()宙斯()凯歌()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其作者相传是(国名)的(人名)。 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 二、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4.点明寓意的句子是哪句话? 5.下面的几个成语是对这段寓言思想内容的概括,正确的答案是() A.自高自大 B.以弱胜强 C.骄兵必败 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6.文中两次写蚊子“吹喇叭”分别表现了蚊子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一、1. bì hè zhān lǎ zhòu kǎi

2.《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 3.说明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那就不会被人尊重。 二、4.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5.C 点拨:蚊子打败了狮子,是因为骄傲才被蜘蛛消灭的。 6.第一次表现了蚊子的勇敢无畏。第二次表现了蚊子洋洋自得。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蚊子得胜后不可一世的骄傲神态。 22《寓言四则》 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2)吾穿井得一人() (3)国人道.之() (4)不若 ..无闻也() (5)有闻.而传之者() (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吾穿井得一人 ( )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3.翻译下列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二、阅读理解

24《寓言四则》2017秋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2017秋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寓言四则》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庇.护(pì)爱慕.(mù) B.俯.视(fǔ)乏.味(fàn) C.惭.愧(cán)妒.忌(dù) D.烟囱.(cōng)矗.立(chù)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2)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3)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4)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读《穿井得一人》,完成下面各题。 3. 解释加点的字词。 (1) 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田、打水 (2)及:待,等到穿:凿通 (3) 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 (4) 得一人之!使:劳动力 4. 翻译句子。 (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浇田。 (2)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 11.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5.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 6. 你从宋君的态度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地考察, 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阅读《杞人忧天》,完成下面各题。 7. 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8. 翻译下面的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依托,因而睡 不着觉,吃不下饭。 9. 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最新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说课稿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说课稿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13级2班胡美玲 一、说教材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本单元主要是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揭示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寓言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寓言以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等细节描写,分析赫尔墨斯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寓意,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三、说重难点 (本单元要求:学习《伊索寓言》时重在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 重点: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等细节描写。

难点:多元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四、说教法 (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点拨法、朗读感悟法 五、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为了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我将运用15分钟完成教学) (一)提问导入(1分钟) 本堂课的导入由“你知道自己值多少钱?”引入本堂课教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分钟) 1、理清故事内容 2、介绍宙斯、赫拉、赫尔墨斯背景 本环节由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故事的内容主干。一方面检验学

生对故事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读细节,合作探究(5分钟) 本环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品味三次对话的不同 2、分析赫尔墨斯的性格特征 (四)多元思考,丰富寓意(5分钟) 明确《伊索寓言》并说明伊索寓言的特点,故事最后的寓意是编者编者添加的。启发学生可以从对角度总结寓言。 (五)读写结合,续写寓言(1分钟) 续写结局 七、说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智子疑邻》读后感(3篇)

《智子疑邻》读后感(3篇) 第一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来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是韩非子的一篇寓言,它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有钱人,有天下雨,他家的墙被雨水泡坏了,他的儿子和邻居都对他说:“如果不修墙,小偷就会来。”可是他没有修,当天晚上果然被偷去了很多东西,通过这件事,富人觉得自己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是小偷。 读完我觉得这位邻居真的很冤枉,为什么明明是想好心提醒一下富人,却被那富人认为自己就是小偷,邻居一定很后悔提醒那富人吧,因为即使提醒了富人,富人不但没有补墙,还把罪过推托在邻居的身上,认为邻居就是小偷。早知如此,何必去当那雷锋,还落得个好人没好报的下场。 看着这寓言突然想起雷锋的死因,据说是在帮部队指挥军车时被撞到头部,也就是说雷锋是在他助人为乐的岗位上牺牲的,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活该,即使他不去指挥,部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远没有失去一个队员的损失大。况且对雷锋其本人更有利。 做好事时最好还是想一想该不该去做那好事,当那好人,这样就不会明明是做好事却被人误解成坏人,好心没好报还得来个恶果了。

第二篇: 赫耳墨斯听了雕像者的话,气的脑袋要爆炸,他想了一会儿,忽然想出一个好主意,于是笑嘻嘻的问道:“如果我给你三个银元买赫耳墨斯的雕像,你愿意把那两个作为添头送给我吗?” 雕像者一听还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转念一想可能是碰上天底下最傻的傻瓜了,就说:“行行行,只要你出三个银元买两个雕像,谁做添头都还不是一回事。” 赫耳墨斯一本正经的说:“不行。我要你告诉我:赫耳墨斯的雕像值三个银元,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才是添头。” 雕像者愣了一下,说:“依你依你,赫耳墨斯的雕像最贵,要值三个银元。只要你出三个银元买他,另外两个你愿意要就拿去,我一分钱也不收;你不要也行,我就当扔了他。” 于是,赫耳墨斯高高兴兴的花了三个银元买下了自己的雕像,心满意足的回到天上去了。雕像者也非常高兴,他乐滋滋的看着手中的银元,自言自语的说:“真是想不到,天底下竟然还有这么愚蠢的傻瓜!”他看看宙斯和赫拉的雕像说:“这两个还可以卖两个银元呢。” 再提供一些续写片断: 一、愤怒生气的赫耳墨斯: 赫耳墨斯听后非常愤怒,气得问道:“他可是你们商人的庇护神,你们怎么能不尊重他呢?难道就不怕他的威力吗?”雕像者答道:“他确实很厉害,但是比起宙斯来,可差远了,更别说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1.古诗三首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表示。 1. 童孙未解供.( gōng gò ng)耕织。 2.彩丝穿取当银征.( zhēn zhē 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í )。 二、辨字组词。 耘()昼()晓() 运()尺()绕() 三、生字辨析。 1.“昼”字读,共画,反义词为。 2.“耘”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3.“桑”是结构,音节是。 4.“晓”的部首是,共画。 四、选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1.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 傍晚② 靠近③ 旁边 2.稚.子.金盆脱晓冰。() ① 皇帝最小的儿子② 幼稚的孩子③ 幼小的孩子 3.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 曲调② 口腔③ 腔调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 “×” )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题目的意思是指四个时候田园里的事。( ) 2.《稚子弄冰》一诗中的“玻璃”是指一种天然玉石。() 3.《村晚》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 六、先解释加点词语,再说说诗句意思。 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绩麻 : 各当家: 诗句意思: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归去 : 信口 : 诗句意思: 七、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根 据意思写出诗句) 2.东南水乡,人们正忙着插秧播种,连小孩儿都在忙着学种瓜。 “

”说得真没错! 3.《稚子弄冰》一诗中,描写儿童在冬天嬉戏的诗句是: 。 八、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诗中一、二两句描绘了,以白描的手法写出 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 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挑战课外阅读。 池上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 不解②藏踪迹③,浮萍④一道开。 【注释】① 小艇 :用竹篙撑,使小船行进。② 解 :明白,懂得。③ 踪迹:走过 后下的痕迹。① 浮萍:一种浮游在水面的植物。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 不解藏. ( cá ng zà ng)踪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寓言四则》同步测试(含答案)

同步检测 一、基础达标 1.填空。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拟人化的________作主人公,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2)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3)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4)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3.选出不是同义词的一项() A.失败——惨败; B.排除——排斥; C.庇护——保护; D.重视——轻视 4.选出不是反义词的一项() A.渺小——伟大 B.增加——降低 C.坚定——坚决 D.冷淡——热情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3)有闻而传之者 ( ) (4)闻之于宋君()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

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6.这则寓言的标题是《__________》,选自《______》一书,相传为古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所作。 7.加点的“这样”一词指代的是______。“这么”指代的是___________。 8.蚊子对狮子说这样长的一番话,是因为() A.蚊子说话太啰唆。 B.意思复杂,没有这多话说不清楚。 C.为了激怒狮子。 D.为了刺激狮子,炫耀自己。 9.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A.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敢于向狮子进攻的无畏气概。 B.两次描写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无畏、果敢;第二次表现蚊子的洋洋自得,不可一世。两相对比,巧妙地点出了蚊子先胜后败的原因。 C.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骄傲自大、洋洋自得的心态。 10.文中“叹息”一词写出了蚊子() A.自负而又自卑的心理。 B.懊悔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C.懊悔而又不服气的心理。 D.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11.用一则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恰当的一个是() A.骄兵必败 B.夸夸其谈 C.自食其果 D.纸上谈兵 (二)课外阅读 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 “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 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浓烟冷笑了一声说:“你这完全是妒忌我。但妒忌也是白搭。你看我的千变万化,你看我越变越大……”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续(10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续(1000字)作文 赫尔墨斯是听完雕像者的话后,气得脑袋都快要爆炸了,可是他还是忍住了。赫尔墨斯说道:难道你就不怕他报复吗?说完也不知道雕刻者在说什么就离开了。赫尔墨斯是回到天上以后,想起刚才那件事,非常生气,决定要教训雕像者一顿,让他不在忽视他的存在。于是他就施了一道魔法给雕像者。第二天,雕像者发现他的雕像被砸的一塌糊涂,他愤怒地说道:这到底是谁干的,呜呜呜&&他开始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想起了一个人的话很奇怪。这时他心里想道:难道是他干的?于是雕像者四处寻找着那个人,可是整怎么也没找到。等他回到家时,门口已经有很多债主在向他追债。雕刻者又想:这些债主平时都不会上门追债的啊,今天怎么就来了呢?正想间,那些债主看见雕刻者回来了,都凶恶的地说道:喂,你什么时候把石料费给我。话音刚落另一个债主又说道:喂,你欠我的钱你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还啊,那些钱我可是借混混的,如果你再不还,我可不敢保证他们会对你做什么。雕刻者顿时没了主意,就急忙跑了,可是那些债主好想和他有深仇大恨一样的,紧追不舍,跑着,雕刻者逃到了一个被废弃的神殿,债主们一进去就变成一个个雕像,雕刻者顿时惊恐万分。雕刻者看着神像,是普罗米修斯的,雕刻者对着神像悲哀的说道:人类的保护神啊,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您为什么这样来惩罚我。雕刻者的话被正好在正在修炼的普罗米修斯听到了,就帮他解除了魔法,普罗米修斯发现这魔法是赫尔墨斯的,于是他不顾被再次锁到高加索山的危险,终于找到了赫尔墨斯。赫尔墨斯很惊讶的说道:你不是被我父亲在到高加索山上的吗?你怎么出来的。普罗米修斯说道:现在没时间跟你解释这个,说,你为什么要伤害一个无辜的人类。赫尔墨斯把那件事情说了一遍以后,普罗米修斯这时才恍然大悟。他语重心长的说道:难道你就没有错吗?你身为商人的庇护神,却没有为他们做几件有益的事情;每一个神使都应该虚怀若谷,你却爱慕虚荣&&别人是否尊敬你你自己知不知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赫尔墨斯听后很惭愧。从此,赫尔墨斯敬职敬责,人们也对赫尔墨斯越来越尊敬。宙斯知道这件事后,发现普罗米修斯把赫尔墨斯教育得如此敬职,心中满是欢喜,不但免除了他的罪名,还让他继续当人类保护神。也从此,普罗米修斯又能造福人类了。六年级:284144798 篇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反思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反思 在七四班上课我一直都很有压力,因为这些学生的思维太活跃,有的时候会问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弄得你手足无措。尤其在阅读教学中。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重讨论,强调“读”、“议”结合。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就课文各抒己见,有什么感受都可以提出来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各个不同角度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揭示课文的思想和寓意。如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有的同学认为赫尔墨斯是过分的自我陶醉,如果他能够把握好这个度,那么有时自我陶醉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呀。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种看法很有见地。我觉得这是得益于他对课文的朗读理解。在教学中,老师可常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讨论,通过讨论辨真伪,知美丑,晓善恶,教师则只需要适当点评。在辩论的过程中,不同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从而使课堂充满着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即“有思考、有感情、有个性的思想的积极”活动。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又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艺术形象和语言手段,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的阅读的自主习惯自然也会形成。

七年级语文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七年级语文上册《xx和雕像者 》精品教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选自《伊索寓言》的一个故事,作者是伊索传说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经后人汇集,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统归在伊索名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精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每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能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2.让学生了解寓言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点:理解每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每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xx和雕像者 第一循环 导入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有,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体--寓言,它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前两则。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每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能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2.了解寓言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想象。 自学质疑 1.请你阅读课前导语和P159注释①,快速选记重要信息。

2.轻声自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内容。有生字、生词时及时查阅字典。 3.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投影或黑板显示): ①xx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xx的“笑”有什么含义? ③雕像者的回答有什么表达效果? ④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引导学生反思:除了以上学习内容之外,你还有什么疑问?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课本上。 合作释疑 1.提示学生:虚心请教小组伙伴,请他们帮助解决上面剩余的问题和其它疑问。 2.提示学生:小组内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准备展示。 展示评价 1.按预先分工,提示学生:每组号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余学生认真观察各组展示。 2.引导学生评价各组展示结果,最后老师打分,提醒学生边听边修正自己的答案。 参考答案:①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②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③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陡转,给人以巨大的反差,讽喻之意暗喻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④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成都龙泉驿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末模拟检测题 新人教版

成都龙泉驿区第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模拟检测七 年级语文题 本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1卷和第2卷,第1卷为选择题,第2卷为其它类试题。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丁丁.(zhēng)半晌.(shǎng) 偌.大(nuò) 骇.人听闻(hài) B.屏.息(bǐn) 倏.忽(shū) 蜷.曲(juǎn) 随声附和.(hè) C.伫.立(zhù) 黄晕.(yùn) 伶仃.(dīng) 踉踉.跄跄(liàng). D.荫.蔽(yīn) 徘徊.(huí) 攲.斜(jī) 仙露琼.浆(qǘn)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棵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B.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C.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D.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 ....的干嘛?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王老师絮絮叨叨 ....地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义的思想政治课。 C.他反反复复地读,终于把内容弄得个滚瓜烂熟 ....。 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命即使短暂,我们也要如蝉一般,好好的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新来的老师的报告。 C.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否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拥有更好的人生。 D.乍一看,那个衣衫褴褛的老年人大约五、六十岁左右。 5.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聪明、聪慧(出自《智子疑邻》) B.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出自《咏雪》) C. 虽.有佳肴(虽然,表转折)(出自《虽有佳肴》) D. 如.其言(按照、依照)(出自《河中石兽》) 6.下面加点的虚词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此之谓乎 B.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罔 C.求石兽于.水中山门圮于.河 D.下车引之.其邻人之.父亦云 7.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寓言四则》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寓言 寓言是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可以是。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性和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时代流传下来的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 韩非及《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国人,著名。他著有《》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4.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又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二、概括寓意 1.试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复述四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你认为四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有怎样的寓意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4)《塞翁失马》: 三、问题探究 1. 探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中的异同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2)

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或几条最主要的信息。如材料一可提取“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可提取“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材料三可提取“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等句分析作答。 (2)此题考查利用平是积累及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立一个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去找课文,课内容要与主题相符。理由的表达,要将内容与关键词结合起来,语言要通顺流畅。如关键词:陪伴。课文题目:《散步》。理由: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人陪伴着你。《散步》一文,作者以自然清新的文字,描写了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孝顺的美德,也告诉我们,母亲曾陪伴我们长大,做子女的应陪伴母亲到老。 (3)跟帖的拟写,一要表达你的看法,二是跟帖的内容要与主题相关。看法可赞同,亦可反对,要做到语言简明扼要,不要长篇大论。如: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208.七年级一班正举行课本剧演出活动。请你根据剧情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下面两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不超过60字。

第三个节目课本剧《皇帝的新装》演出结束……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欣赏第四个节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由第二组同学演出。 【答案】示例:在谎言被天真的孩童揭穿后,一场闹剧也该闭幕了。现在让我们欣赏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体会爱慕虚荣、妄自尊大者的尴尬。 【解析】 【分析】 【详解】 写串词。本题要求把《皇帝的新装》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两个课本剧串联起来。此串词更多的要考虑上下节目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找到这两个课本剧在内容上(形式上)的共同之处或对比之处,用恰当的语言连缀起来。或者承上,或者启下。语言要注意叙述抒情并重,要求语言优美,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风格。 209.学习了本课后,七年级某班打算开展以“小故事大智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赫尔墨斯与雕像者》教学设计完美版

《赫尔墨斯与雕像者》教学设计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宓毓旸 【文本把握】 《赫尔墨斯与雕像者》是《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一个寓言学习的文本。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学习文本,除寓言外,还有童话、神话等。因此,结合单元的学习要求,本课的教学应关注到对寓言文体的了解(寓言的概念、特点等);对寓意准确而丰富多元的把握;还要对寓意的传达方式(如讽刺)及效果有初步的理解。 【设计创意】 1.还原阅读 这则寓言就内容而言非常简单,学生一望而知,学生对寓意的把握也不存在难点,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这样的文本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告诉学生是什么,而在于让他明白为什么,即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得出这样的寓意。 因此通过对故事的还原,还原出这个寓言故事(即“言”)的核心主干:赫尔墨斯问自己雕像的价格。然后对比课文会发现在这个主干的基础上丰富出来的内容更能表现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点,也更容易表现寓意。因此这种还原的过程能让学生清晰地把握作者的创作过程,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细节、情节等将干瘪的故事核心丰富成一个故事,从而和寓意合理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寓意和故事的的关系。 2.对比助读 通过对语言细节的改变设计了比较阅读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品析更有针对性,更能体会人物的心理、品质等。 3.想象助读 抓住赫尔墨斯的“想”设计想象的环节,让学生揣摩想象赫尔墨斯的心理活动,使得学生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赫尔墨斯的心理,把握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寓言文体的相关知识(概念、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品味文本中的细节,理解并感受文本的讽刺效果。 教学难点: 设计一定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多元解读文本的寓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

事物的原貌。 感悟: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要轻信传言,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听别人说很难相处,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了解后,发现这个同学很热情,很善良,不难相处。 【解析】 9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言语,指说出来的话,不是语言文字,故B错误。 95.此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之”的用法可以分为四类: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勇于表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例句:“国人道之”的“之”,代词,这件事。 A.代词,这件事; B.状语后置的标志; C.助词,的; D.助词,的; 故选A。 96.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对:应答,回答;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2)非:没有;有所尤:即被偏见所蒙蔽。 97.考查理解文言文主旨及感悟能力。 第一问:解答此题,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文言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主旨。甲文,叙事了丁氏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但几经传言后却变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这个故事说明,对待传言,要持审慎态度,更不要以讹传讹,要经过辨别考察,才能确定其是非真相。乙文,讲述了从前有个人自己的斧头丢了,怀疑是被邻居的儿子偷走了,于是观察邻居儿子,一言一行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人。后来,那人在山谷里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看邻家儿子,一言一行都不像偷斧子的了。究其原因是在于自己的心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第二问:作答时要结合文言文的主旨,从不轻传闻或遇事不能主观臆断等角度,举出具体生活实例来谈感悟。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 【点睛】 参考译文: 【甲】穿井得一人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

小古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聚集。 B. 公欣然.曰然: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D . 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 A.期待 B.期望C.一起D.约定 2. “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 A.当时 B.时候C.时间D.时期 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 A.理睬 B.顾虑C.回头看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这则小古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