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答案第九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九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九章

第九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9-1 把一厚度为d 的无限大金属板置于电场强度为0E 的匀强电场中,0E 与板面垂直,试求金属板两表面的电荷面密度. 分析 对于有导体存在的静电场问题,首先由静电平衡条件分析放入静电场后导体上电荷的重新分布情况,再计算空间电场和电势的分布.

本题中,将金属板放入均匀电场后,由于静电感应,平板两面带上等值异号感应电荷.忽略边缘效应,两带电面可视为平行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 解 设平板两表面的感应电荷面密度分别为σ'和σ'-,如图9-1所示.由例题8-7结果知,带感应电荷的两表面视为带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大平行平面,在导体中产生的场强为0

εσ'='E ,方向与0E 相反,由场强叠加原理,平板中任一点的总

场强为

00εσ'-

='-=E E E E

根据静电平衡条件,金属板中场强0=E ,代入上式得

00

0='-

εσE

则 00εσE =', 00εσE -='-

结果与板的厚度无关.

9-2 一金属球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在球壳内距球心为d 处有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1)试描述此时电荷分布情况及球心O 处电势;(2)将球壳接地后,以上问题的答案;(3)如原来球壳所带电荷量为Q ,(1)、(2)的答案如何改变.

分析 当导体内达到静电平衡后,应用高斯定理可以确定导体上电荷重新分布的情况,然后用电势叠加原理求电势. 解 (1)按照静电平衡条件,导体内部0=E ,在球壳内外表面间作同心高斯球面,应用高斯定理,可知球壳内表面上应有q -的感应电荷,为非均匀分布,如图9-2所示.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和高斯定理,球壳外表面上有+q 的感应电荷,且均匀分布. 点电荷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

d

q V 0=

πε41

球壳内外表面上的感应电荷q -和+q 无论分布情况如何,到球心距离分别为

R 1和R 2,电势叠加原理表达式为标量求和,所以在O 点产生的电势分别为

1

24R q V 0-

=πε 234R q V 0=

πε

O

点电势为 2

1

321444R q

R q d q V V V V 000+

-

=

++=πεπεπε

)

111(42

1

R R d

q +-=0

πε

(2)将球壳接地后,外球面上的感应电荷消失,球面上电荷分布不变,得

)11(

41

21R d

q V V V -

=

+=0

πε

(3)如果原来球壳带电量为Q ,达静电平衡后外球面上电荷Q +q 均匀分布,内球面上电荷分布不变,得

2

2

1

3214)111(

4R Q R R d

q V V V V 00

+

+

-

=

++=πεπε

球壳接地后,结果与(2)相同.

9-3 一无限长圆柱形导体半径为R a ,单位长度带有电荷量λ1,其外有一共轴的无限长导体圆筒,内外半径为分为R b 和R c ,单位长度带有电荷量λ2,求(1)圆筒内外表面上每单位长度的电荷量;(2)a R r <,b c R r R <<,c b R r R <<,

c R r >四个区域的电场强度.

分析 静电平衡条件下,在圆筒导体内场强为零,用高斯定理和电荷守恒定律可求出感应电荷的分布. 解 (1)如图9-3所示,在圆筒形导体内作半径为r ,高为单位长的同轴圆柱形高斯面S ,设导体圆筒内外表面单位长的感应电荷分别为λ'-和λ',由静电平衡条件知导体内0=E , 故有

?=?S E d

0)(1

1

10

='-=

λλεεq

即得半径为R b 的圆筒内表面单位长上的感应电荷为-λ1. 由电荷守恒定律知,半径为R c 的圆筒外表面上单位长的感应电荷应为λ1,加上原有电荷量λ2

单位长上总带电量为12λλ+.

(2)电荷重新分布的结果形成三个同轴的无限长带电圆柱面如图9-3,由于电荷分布具有轴对称性的,产生的电场也是轴对称的,用高斯定理可求出

a

R r <时, 0=E b a R r R <<时,

r

E 0=

πελ21

c

b R r R <<时, 0=E

c R r >时,

r

E 0212πελλ+=

9-4 证明:两平行放置的无限大带电的平行平面金属板A 和B 相向的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相背的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同,如果两金属板的面积同为100cm 2,电荷量分别为C 1068A -?=Q 和

C

10

48

B -?=Q ,略去边缘效应,求两个板的四个表面上的电荷面密度.

分析 根据静电平衡条件,一切净电荷都分布在导体表面,本题中的电场空间可视为四个无限大均匀带电平行平面产生的电场的叠加,金属板A 、B 内任意点场强为零.由电荷守恒定律可以建立各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与两金属板的总电荷量之间的关系. 解 设A 、B 两板的四个表面上的电荷面密度(先假定为正)分别为σ1、σ2、σ3和σ4,如图9-4所示.设向右为正向,由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场强公式和场强叠加原理,考虑到金属板A 、B 内任意点场强为零,得 金属板A 内

022224320

1=-

-

-

εσεσεσεσ

金属板B 内 022224320

1=-

+

+

εσεσεσεσ

解得

32σσ-=, 41=σσ

又由电荷守恒定律得 A Q S =+21)(σσ,B Q S =+)(43σσ

联立解得

2

6

B

A C /m 10

5-41?=+=

=S

Q Q σσ

2

6

1A 2C/m

10

1S

-?=-=

σσQ

2

6

3C/m

10

1-2?-=-=σσ

9-5 三个平行金属板A 、B 和C ,面积都是200cm 2,A 、B 相距4.0mm ,A 、C 相距2.0mm ,B 、C 两板都接地,如图9-5所示,如果A 板带正电C 100.37-?,

略去边缘效应,(1)求B 板和C 板上感应电荷各为多少?(2)以地为电势零点,求A 板的电势. 分析 由静电平衡条件,A 、B 、C 板内各点的场强均为零,A 板上电荷分布在两个表面上,因B 、C 两板均接地,感应电荷应分布在内侧表面上.

解 (1)设A 板1、2两面上带电量分别为q 1和q 2,B 、C 两板与A 相对的两内侧表面3、4 上的感应电荷分别为q 1’和q 2’,如图9-5所示.作侧面与平板垂直的高斯面1S ,两端面处E =0,忽略边缘效应,侧面无电场线穿过,由高斯定理

0)(

1

1

d 110

=+

'=

=

?0

?

S S

q S S

q q ??εεS E

11

q q -=' 同理可得22

q q -='.AB 板间和AC 板间为匀强电场,场强分别为

S

q E 0=

ε1

1 S

q E 0=

ε2

2

又已知AC AB V V =,即

2211d E d E =

因 C 100.3721-?==+q q q 由以上各式,得B 、C 两板上的感应电荷分别为

C

10

0.13

7

11

-?-=-=-='q q q C

100.227

122

-?-=-=-='q q q

(2)取地电势为零,A 板电势即为A 、B 间电势差

V 103.23

1

111?==

==0S

d q d E V V AB A ε

9-6 半径为cm 0.11=R 的导体球所带电荷量为C 100.110-?=q ,球外有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cm 0.32=R 和cm 0.43=R 的同心导体球壳,壳上带有电荷量

C 11

1110

-?=Q ,求:(1)两球的电势;(2)用导线把两球连接起来时两球的电

势;(3)外球接地时,两球电势各为多少?(以地为电势零点.)

分析 根据静电平衡条件可以确定感应电荷的分布,用导线连接的导体电势相等,外球接地后电势为零.

解 (1)根据静电平衡条件,导体球壳内表面感应电荷为-q ,外表面感应电荷为q ,原有电荷量Q .由电势叠加原理,导体球电势为

3

2

1

144R Q q R q R q V 000++

-

4=

πεπεπεV

103.3)(

412

3

2

1

?=++

-

=

R Q q R q R q πε

导体球壳的电势为

V

107.244442

3

3

3

3

02?=+=

++-

=

000R q Q R q Q R q R q V πεπεπεπε

(2)球壳和球用导线相连后成为等势体,电势等于半径为R 3带电量为Q +q 的均匀带电球面的电势,以无穷远为电势零点,得

V

107.242

3

2?=+=

0R q Q V πε

(3)外球接地后,只乘下内表面的电荷-q ,由电势叠加原理内球电势为

V

60442

1

1=-

=

'00R q R q V πεπε

外球壳接地与地等势,即

02='V

另外,求V 1’时还可以用内球产生的电场的线积分计算,即

V

60)11(

4d 42

1

2

22

1

=-

=

=

'0

0?

R R q r r

q V R R πε

πε

9-7 半径为R 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细导线与地相连,在与球心的距离为R D 3=处有一点电荷q +,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 分析 由于导体球接地,其表面上的感应正电荷通过导线与地球内负电荷中和,只剩下负感应电荷在金属球表面不均匀地分布,如图9-7所示.接地后,导体球上各点电势均为零,球心O 点的电势应等于点电荷在该点电势与金属球表面感应负电荷在该点电势的代数和.

解 设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为q ',在金属球表

面不均匀地分布,但这些电荷到O 点距离相等,电势叠加后得

R q V 0'=

πε42

点电荷q 在O 点的电势为 R q V 3410=

πε

43421='+=

+=00R

q R

q V V V πεπε

得感应电量为 3q q -=' 由此可以推证,当nR D =时, n

q q -

='

9-8 如图9-8所示,三个“无限长”的同轴导体圆柱面A 、B 和C ,半径分别为A R 、B R 、C R ,圆柱面B 上带电荷,A 和C 都接地,求:B 的内表面单位长度电荷量1λ,外表面单位长度电荷量2λ之比值21/λλ.

分析 本题与题9-5的解题思路相似.

解 在导体B 内作单位长圆柱面形高斯面,可以说明A 面单位长度上感应

电荷为1λ-.同理,可说明C 面单位长度上感应电荷为2λ-.由高斯定理可知场强分布为

B A R r R <<时,r

E 012=

πελ1,方向沿径向由B 指向A .

C B R r R <<时,r

E 02=

πελ22,方向沿径向由B 指向C .

BA 间电势差

BA V ?

?=

A

B

d 2R R r E ?

=

-

=A B

A

B 11ln

22R R R R r

dr πε

λπε

λ

BC 间电势差 B

C 0

2BC ln

2R R V πε

λ=

B 为等势体,A 、

C 接地,BC BA V V =,从而

)

/ln()/ln(A B B C 2

1R R R R =

λλ

9-9 半径分别为1R 和)(122R R R >的两个同心

导体薄球壳,电荷量分别为1Q 和2Q ,今将内球壳用细导线与远处的半径为r 的导体球相联,导体球原来不带电,并假设导线上无电荷分布,试求相连后,导体球所带电荷量q . 分析 带电的内球壳与导体球用导线相连后,一部分电荷通过导线转移到导体球表面上.两者相距甚远,可以认为两球壳与球的电场互不影响,已假设导线上无电荷分布,利用内球壳与远处导体球电势相等建立方程求解.

解 因两球壳与球的电场互不影响,导体球电势为

2

14r q V 0=

πε

假设导线上无电荷分布,则内球壳上电荷量变为q Q -1,由电势叠加原理,内球壳的电势为

2

21

1244R Q R q Q V 00+

-=

πεπε

内球壳与远处导体球电势相等,即

21V V = 2

21

1444R Q R q Q r

q 000+

-=πεπεπε

解得

)

()(121221r R R Q R Q R r q ++=

9-10 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为150N/C ,方向垂直指向地面,若把地球视为导体,试求地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和地球带的总电荷量.

分析 由于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方向垂直指向地面,可知地球带负电,将地球视为导体,在静电平衡状态下,电荷分布在表面上.

解 设地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为σ,表面附近的场强0

εσ=

E ,则

2

9

2

12

0C/m

10

33.1C/m

)10

85.8150(--?-=??-==εσE

地球半径m 1037.66?≈R ,地球带的总电荷量为

kC

680C 108.6C 410

33.145

2

9

-=?-=10

?6.37

???-==12

-2

ππσR

q

9-11 设有一孤立导体球,半径为R .,(1)试求其在真空中的电容表示式;

(2)若把地球视为m 1037.66?=R 的导体球,它的电容量多大?(3)欲使地球的电势改变1V ,需使其所带电荷量改变多少?

解 (1)将孤立导体球视为与无穷远处的同心导体球面组成的球形电容器,利用球形电容器电容表达式,(9-4)式给出孤立导体球的电容R

V

Q C 0==πε4.

(2)地球电容

F 10

7F 1037.644

6--12

?=??10

?8.85?=πC

(3)欲使地球电势改变1伏特,需使地球电量的改变为

C

10

7110

7ΔΔ4

4

--?=??==V C Q

这个值很大,所以地球带电量的日常变化不会引起地球电势发生明显的改变,这就是通常可以选取地球作为电势零点的原因.

9-12 已知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为V /m 1036?,求处于空气中一个半径为1m

的导体球最多能带多少电荷及能达到的最高电势. 分析 在带电导体球周围的空气形成一种绝缘介质包围着导体球,当导体球产生的电场足够强时,会使其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而成为导体,致使带电导体球放电,通常称为空气被击穿.因均匀带电导体球面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与带电量成正比,为了不击穿周围的空气,带电导体球所带电量要受到限制.

解 由题意击穿电场强度

V/m

1036

max ?=E

而 2

m

a x

m

a

x

4R

Q E 0=πε

C

10

3.3C 11085.8410344

212

6

2

max max --0?=?????==ππεR

E Q

最高电势为 V

103446

max 2

max max max ?===

=

00RE R R E C Q V πεπε

或 V

103V 1

410

3.346

4max

max ?=?10?8.85??=

=

12

--0ππεR

Q V

9-13 收音机里的可变电容器如图9-13(a )所示,其中共有n 块金属片,

相邻两片的距离均为d ,奇数片联在一起固定不动(叫定片),偶数片联在一起可一同转动(叫动片),每片的形状如图9-13(b )所示,求当动片转到使两组片重叠部分的角度为θ时,电容器的电容. 分析 除了最外侧的两片外,每块金属片的两个表面分别与相邻的金属片表面构成一个电容器,如图9-13(c )所示,所以n 块金属片如此连接等效于(1-n )个平行板电容器并联.当两组片重叠部分的角度为θ时,每个电容器有效极板面积为)(θS ,因此电容器的等效电容是θ的函数.收音机调频的电容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3602212

-?

=

r r S ππθ

(n -1)个极板面积为S ,板间距为d 的平行板电容并联时的等效电容为

d

r r n d

S n C ??)

-(-=

-=0360)1()

1(2

1220θπεε

式中θ以度计.

9-14 半径都为a 的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为)(a d d >>.(1)设两导线每单

位长度上分别带电λ+和λ-,求两导线的电势差;(2)求此导线组每单位长度的电容. 分析 因a d >>,可设两导线的电场互不影响,由场强叠加原理可求出两导线间的场强分布,再用场强与电势的积分关系求

两导线间电势差,由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即可求出单位长导线组的等效电容.

解 作两导线组合的截面图,以带正电导线轴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9-14所示.不难看出,正负电荷在P 点的场强均沿r 轴正向,矢量叠加简化为标量和

)-11(

)

(2r

d r

r d r

E E E +

2=

-2+

=

+=0

00-+πε

λ

πελ

πελ

两导线间电势差为

=

-+V r E a

d a

d ??

-?

-0

-+

=

a

d a

r r

d r

d )11(

2πε

λa

a d -=

ln

πε

λ

由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导线单位长电容为

a

a d V C -==

-

+ln

πε

λ

9-15 有两个半径分别为1R 和2R 的导体球放在真空中,两球表面相距为d ,

已知1R d >>和2R d >>,试求两导体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

分析 按题意 2R d >>,可认为当两导体球分别带电Q +和Q -时,彼此电场互不影响,即各球面上电荷分布仍是均匀的,由场强叠加原理可求出两球球心连线上任一点的场,用与上题相似的方法可以求出两球电势差和两球构成的电容器电容.

解 以大球球心为原点,建立如图9-15所示的坐标系,在坐标为r 处的P 点(在连心线上),两球产生的电场均沿r 轴正向,得

2

212

)

(44r d R R Q

r

Q E E E -+++

=

+=00-+πεπε

两带电导体球间电势差为

-+V ?+?=

d

R R r E 11

d ?+0

-+++

=

d

R R r r d R R r

Q 11

2

212

d ])(1

1[

4πε

)1

1

11(

42

1

2

1

R d R d R R Q +-

+-

+=

πε

考虑到1R d >>,2R d >>,可将电势近似表示为

)211(

42

1

d

R R Q V -

+

=

-+πε

此两导体球构成的电容器电容为

d

R V Q C 21R 42

1

-

+1=

=

-

+πε

9-16 两只电容器F 81μ=C ,F 22μ=C ,分别把它们充电到1000V ,然后将

它们反接,如图9-16所示,求此时两极间电势差. 分析 并联电容极板间电压相同,因两电容器电容不等,则反接前两电容器带的电量必定不等.反接后,相连的极板上正负电荷中和,可以计算出中和后电荷量的代数和及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C ,从而求出电势差.

解 反接前,设1C 和2C 带电量分别为1Q 和2Q ,充电电压V 10000=U ,则

011U C Q =

022U C Q =

反接后,正负电荷中和,中和后总电量为

21Q Q Q -=,并联等效电容 21C C C +=,则并

联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为

V

600V 10

21081000

)10

210

8()(6

6

6

6

2

10

21=?+???-?=+-=

=

----C C U C C C Q U

9-17 如图9-17所示,F 0.5,F 0.5,F 10321μμμ===C C C ,求:(1)AB 间的电容;(2)在AB 间加上100V 电压时,求每一个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和电压;(3)如果C 1被击穿,问C 3上的电荷量和电压各是多少? 分析 并联电容器极板电势相等,串联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上电压之和.当1C 上电压超过1C 的额定电压,1C 将被击穿,1C 支路即短路,全部电压就加在3C 上,如超过3C 的额定电压,3C 将被击穿,A 、B 间就发生短路.所以,在设计电容器组合电路时,除应计算等效电容外,还应考虑

分配到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否超过所选电容器的额定电压.

解 (1)1C 和2C 并联电容为21C C C +=',再与3C 串联后,等效电容为

F 75.33

3μ='+'=

C C C C C

(2)等效电容所带电量为CU Q =,串联的电容所带电量相等

C

10

75.34

3-?===CU Q Q

V 75333==

C Q U

V 252

21

121==

=

'

=

=C Q C Q C Q U U

又因 Q Q Q =+21

可解得 C 105.241-?=Q C 1025.142-?=Q

(3)如果C 1被击穿,AB 间电压就加在C 3上,即

V

1003==U U

则 C 1054333-?==U C Q

9-18 平板电容器,两极间距离为1.5cm ,外加电压39kV ,若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为30kV/cm ,问此时电容器是否会被击穿?现将一厚度为0.3cm 的玻璃插入电容器并与两板平行,若玻璃的相对电容率为7,击穿电场强度为100kV/cm ,问此时电容器是否会被击穿?结果与玻璃片的位置有无关系? 分析 加玻璃片后,电场被分成两部分,应分别计算出空气和玻璃中的电场强度,再判断是否有哪种介质中的场强超过了其击穿场强.可以证明结果与玻璃板的位置无关.

解 未加玻璃前平板电容器内场强为

kV/cm

30kV/cm 26V/cm 5

.139<===

d U E

因其量值小于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电容器不会被击穿. 加玻璃后,设电容器极板的电荷面密度为σ,平行板电容器中电位移σ=D .设玻璃和空气中场强分别为1E 和2E ,则有

r

01εεσε

=

=

D E 0

2εσε=

=

D

E

玻璃厚为d 1,则空气层厚为d - d 1,得

U d d E d E =-+)(1211

由以上各式得

kV/cm

48.4)(r

111=-+=

εd d d U E

30kV/cm

kV/cm 4.31)(r

11r

2>=-+=

εεd d d U E

即空气部分首先被击穿,然后全部电压加在玻璃板上,致使玻璃中场强为

kV/cm

100kV/cm 1303

.0391

1>===

'd U E

玻璃部分也会被击穿.

9-19 一平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 ,两板间距离为d ,其间充以相对电容率分别为r1ε、r2ε的两种均匀介质,每种介质各占一半体积,若忽略边缘效应,(1)与两种不同介质相对的两部分极板所带电荷面密度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求:

21/σσ=?(2)试证此电容器的电容为

??

?

?

?+=

2

210r r d S C εεε

分析 忽略边缘效应,电容器中的电场可视为无限大平行平面间的电场,从而可以确定两种不同介质中场强与极板电势差的关系,以及与两部分极板上的电荷面密度的关系,从而可知极板上的总电荷量.另一种思路是将充入两种介质后的电容器视为由两个电容器并联而成,直接应用并联电容器的计算公式. 解1 (1)设电容器端电压为U ,两种介质中场强分别为E 1和E 2,由充满均匀介质的平行板电容器的场强与电压的关系可得

d

U E E =

=21 (1)

设1σ、2σ分别为两种不同介质对应部分极板上的电荷面密度,忽略边缘效

应,电容器中的电场可视为无限大平行平面间的电场,则有

r1

011εεσ=

E r2

022εεσ=

E (2) 代入(1)式可得

r2

r12

1εεσσ=

即两部分极板所带电荷面密度不相等.由(1)和(2)式可得极板上的总电荷量为

)2

(

)(2

r2

r1021εεεσσ+=

+=

d

SU

S Q

由电容器定义得 )2

(

2

10r r d S U

Q C εεε+=

=

解2 由并联电容器公式求总电容

)2

(

222

10201021r r r r d S d

S d

S C C C εεεεεεε+=

+

=

+=

可见第二种方法计算简单,用第一种方法可对物理过程、电场电荷分布有更明确的概念.另外在第一种方法中亦可用介质中的高斯定理求解. 9-20 一球形电容器,在外球壳的半径R 和内外导体间的电势差U 维持恒定的条件下,内球半径R '为多大时才能使内球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最小?并求这个最小电场强度的值. 分析 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与电荷面密度成正比,而当极板间电势差恒定时,极板所带电荷量取决于电容C ,电容器的电容由电介质性质和几何因素决定,根据这些关系可以确定内球半径对内球表面附近电场强度的影响.

解 球形电容器电容为

R R R R C '

-'=

πε4

极板上带电量为

R R U R R CU q '

-'=

=πε4

当外球壳的半径R 和极板间电势差U 恒定时,q 是内球半径R '的函数.内球表面附近的场强大小为

)

(42

R R R RU R q E '-'=

'

=

=

πεε

σ

即E 也是R '的函数.欲求场强E 的最小值,令

0])

(2[

d d 2

2

='-'-'='

R R R R R RU R E

得 2

R R ='

并有2

R R =

'时,

0d d 2

2

>'

R E ,即2

R R =

'时,场强有极小值,且

R

U E 4min =

9-21 图9-21为水蒸气分子O H 2中氧氢原子核及核外电子云示意图.由于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故其为有极分子,电矩m C 102.630??=-p .(1)水分子有10个正电荷及10个负电荷,试求正负电荷中心之距d=?(2)如将水蒸气置于N/C 105.14?=E 的匀强电场中,求其可能受到的最大力矩?(3)欲使

电矩与外场平行反向的水分子转到外场方向(转向极化),问电场力作功多少?这功的大小为室温(300K )水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kT 23

的多少分之一?在室温

下实现水分子的转向极化,外加电场强度应该多大?

分析 由电矩qd p =及已知的水分子电量可计算正负电荷中心之距d .由电

偶极子在外场中受的力矩M E p ?=,θsin pE M =,可知,当p 与E 正交时力矩最大.当电矩与外场平行反向)180(?=θ时,电场力的力矩作功将使θ减小,最后0=θ,注意到在此过程中0d <θ.如果这个功与室温下水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kT

23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那么要使水分子在常温下实现极化,外电场作的功

至少要等于平均平动动能才能克服热运动的干扰,这就要求外电场足够强.本题的目的在于启发在实际问题中综合各种物理因素的分析方法和数量级分析的方法.

解 (1)由题意,水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一个电偶极子,电量 e q 10=, ∴

电矩大小d e qd p )10(==

正负电荷中心之距m 10

9.310

6.11010

2.61012

19

30

---?=???=

=

e

p d

题9-21图中,OH 键距为m 10958.010-?,d 为这个距离的4%.

(2)由电场力作用于电偶极子的力矩M E p ?=,力矩大小为θsin PE M =,

?=90θ,M 达极大.

m

N 10

3.910

5.110

2.626

4

30

max

??=???==--PE M

(3)力矩作功为?=θd M W ,本题中,当转向极化进行时,力矩作正功但

0,

<θd

∴??

-?==-=

18025

10

9.12d sin J PE PE W θ

θ

而T =300K 时,水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J

kT k 21

23

10

2.630010

38.12

323--?=???=

32630=W

k

ε

可见在这样大小的外电场中,水分子的转向极化将被分子的热运动干扰,要实现转向极化,使?=180θ的水分子也转到外电场的方向上 ,电场力作的功至

少要等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k ε,从而外场场强值至少要达到

N/C 10510

2.6210

2.6228

30

21?=???=

=

'=

'--p

p

W E k ε

9-22 平板电容器两级板相距3.0 cm ,其间平行地放置一层0.2=r ε的介质,其位置和厚度如图9-22(a)所示,已知A 板带负电、B 板带正电,极板上电荷面密度为3100C/m 1085.8-?=σ,略去边缘效应,求:(1)极板间各区域的D 、E ;(2)极板间距A 极1cm 、2cm 、3cm 处的电势(设A 板电势为零);(3)绘出x D -、x E -、x U -曲线;(4)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解 (1)作如图9-22(a)所示的高斯面1S 和2S ,由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可以证

明各区域D 相等,得

2

10

c/m

10

85.8-?==σ

D

介质外场强 V /m

1000==

εD

E 介质内场强 V /m

50==

0r

D

E εε (2)以A 板电势为零,则

cm 1=x 处 V x E V 101.0100101=?== cm 2=x 处 V x x E V V 5.1)(1212=-+= cm

1=x 处 V x x E V V 5.2)(23023=-+=

(3)x D -,x E -,x V -曲线如图9.22(b)所示.

C/m

10

425.4)1

1(10

-?=

-

='σεσr

9-23 平板电容器两极间充满某种介质,板间距mm 2=d ,电压600V ,如

果断开电源后抽出介质,则电压升高到1800V ,求:(1)介质的相对电容率;(2)介质上的极化电荷面密度;(3)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 分析 断开电源后抽出介质意味着极板上的自由电荷电量保持不变,电位移σ=D 也不变,但是电场强度改变,电压也会改变. 在计算有均匀各向同性电介质的平行板电容器之间的电场时,电场强度可以表示为0

00εσεσ'-

=

'-=E E E ,即自由电荷的电场和极化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的

叠加,其中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以极化电荷面密度σ'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了空间电场是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共同产生的;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也可以直接表示为r

00εεσ=

E ,其中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以相对电容率r ε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反映

了空间的电场是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共同产生的.这两种表现形式是等效的.

解 (1) 由d

U E 00=

,d

U E =

,得相对电容率为

3600

180000r ==

==

U

U E

E ε

(2)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充满均匀电介质时,忽略边缘效应,得

C/m

10

31.5 )1

1( )1

1(6

00r

r

-?=-

=-

='εεσεσE

(3)极化电荷的分布形成等量异号带电板,忽略边缘效应,得

V/m

1065

?='=

'εσE

9-24 盖革计数器可用来测量电离辐射,它的正极是半径为1R 的金属丝,负

极是半径为2R 的同轴圆柱面,当管内充以低压惰性气体,并使两极间建立起强电场,若有辐射粒子进入器壁时将使气体电离,在电子向正极运动的过程中,又会与其他气体原子产生碰撞电离,这样将有更多的电子到达正极并产生一个信号,记录下该辐射,假设m

10

4.1,

m 10252

261--?=?=R R ,管长m 10162-?=L ,

两级间电势差V 6000=U ,低压惰性气体的相对电容率1r ≈ε,试计算此时阳极上的电荷量和电荷数.

分析

由于12,R L R L >>>>,忽略边缘效应,可以把盖革计数器视为带

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长同轴圆柱面电容器.

解 两级间场强为r

E 02πελ

=

,方向沿径向指向阴极.电势差为

?

=

=

2

1

1

20

ln

2d 2R R R R r

r U πε

λπε

λ

则 1

20ln R R U πελ2=

阳极上电荷量为

)

10

25/10

4.1ln(101660002ln 26

2

2

1

20----12

?????10

?8.85?=

=

=ππελR R UL L q C

9

10

4.8-?=

相应的电荷数为 10

19

910

25.510

6.1104.8?=??=

=--e

q N

9-25 圆柱形电容器是由半径为1R 的导体圆柱和与它同轴的导体圆筒构成

的,圆筒的半径为2R ,电容器的长为L ,其间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 ε的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上圆柱带电荷量为λ+,圆筒单位长带电荷量为λ-,忽略边缘效应,求:(1)介质中的电位移和电场强度;(2)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3)两极之间的电势差U ,从而求电容器电容.

分析 已知电荷分布,由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可知介质中的D 和E ,由场强叠加原理可求出极化电荷的面密度.

解 (1)由于电场具有轴对称性,以半径为r 作高为L 的同轴高斯面,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得 L D rL λπ=?2 r

D πλ

2=

r

r

D

E r 2επελ

πελ

ε

0=

2=

=

(1)

(2)设介质内外表面单位长上的极化电荷分别为λ'和λ'-,在介质内,其内表面极化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的场强为

r

E 02πελ'

-

='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在介质内电场是导体圆柱表面的自由电荷产生的电场和介质内表面极化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的叠加,即

r

r

E E E 00022πελπελ

'

-

=

'-= (2)

由(1)和(2)式解得

)1

1(r

ελλ-

='

介质内外表面单位长的面积分别为22R π,12R π,则极化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1(22r

1

1

επλ

πλσ1

-

-

='-=

'-R R )

1(22r

2

2

επλ

πλσ1

-

=

'

=

'R R

(3)电容器两极板电势差为

=

U ?

?21

d R R r E ?

2=

=

2

1

1

2r

0r 0ln

2d R R R R r

r επελεπελ

电容为 1

2r 01

2r

0ln 2ln 2R R L R R L U

Q C επεεπελ

λ=

=

=

9-26 在半径为R 的金属球外有一层外半径为R '的均匀介质层,设电介质的

相对电容率为r ε,金属球带电量为Q ,求:(1)介质层内外的电场强度;(2)介质层内外的电势;(3)金属球的电势. 分析 本题为球对称场,已知电荷分布由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可求出D 、E 分布.以无穷远电势为零由场强与电势的积分关系或电势叠加原理可求电势分布. 解 (1)如图9-26,作半径为r 的球面为高斯面,由有介质的高斯定理得

Q

D r =2

4π 2

4r

Q D π=

在介质内,R r R '<< 2

r 0r

014r Q D

E επεεε=

=

在介质外,R r '> 2

24r

Q D

E 00

=

=πεε

(2)介质内任一点的电势为

?

?

'∞'

+

=

R r

R r E r E V d d 211??

?

???'+'-=

0R R r Q 1)11(14r επε

(1) 介质外任一点电势为

?

∞=

=

r

r

Q dr E V 0224πε

(3)金属球的电势可由(1)式中令R r =得到,即

??

?

???'+??? ??'-=

R R R Q V 11114r 00επε

9-27 球形电容器由半径为1R 的导体球和与它同心的导体球壳组成,球壳内半径为3R ,其间有两层均匀电介质,分界面半径为2R ,相对电容率分别为1r ε和r2ε,如图9-27所示,求:

(1)当内球所带电荷量为Q +时,电场强度的分布;(2)各介质表面上的束缚电荷面密度;(3)电容器电容.

分析 本题电场为球对称的,已知电荷分布,可由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先求D ,再求E 的分布.束缚电荷分布在内外两层介质的四个表面上,因为各表面的曲率半径不同,束缚电荷面密度也就不尽相同. 由于电介质将电容器沿径向分成了两部分,也可以视为由两个有电介质的球形电容器串联的组合,直接用串联电容器的计算公式求电容.

解 (1)由高斯定理可知,电位移的分布与介质无关,为

2

4r Q D π=

第一层介质中场强为 2

1r 0r1

014r

Q D

E επεεε=

=

(1) 第二层介质中场强为 r

Q

D

E r20r2

024επεεε=

= (2)

(2)设内外两层介质的四个表面上束缚电荷分别为1Q '-、1Q '、2Q '-和2Q ',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在第一层介质中的电场是导体球表面的自由电荷产生的电场和第一层介质内表面极化电荷1Q '-产生的附加电场的叠加,即

2

r112

10144r

Q r

Q E E E επεπε00'-

=

'-= (3)

由(1)和(3)式得

Q

Q )1

1(r1

1ε-

='

同理可得 Q

Q )1

1(r2

2

ε-='

各介质表面上的极化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2

1

r111

4)

1

1(R

Q

πεσ--=' 2

2

r112

41

1(R

Q

πεσ-='

2

2

r221

4)

1

1(R

Q

πεσ--=' 2

3

r222

4)

1

1(R

Q

πεσ-='

(3)两极板电势差为

)]11

(

1

)11

(

1

[

4d d 3

2

r22

1

r12132

21

R R R R Q r E r E U R R R R -

+

-

=

+

=

?

?

εεπε

电容器的电容为 )

()(4r11r23231r3r23

21r2r1εεεεεεπεR R R R R R R R U

Q C -+-=

=0

9-28 两个电容器F 0.9,F 0.621μμ==C C ,在串联和并联两种情况下充电到

1500V 时,求每个电容器上分配的电荷、电压和总能量.

解 (1)串联时等效电容为2

121C C C C C +=

,每个电容器上电荷量相等,为

C

10

4.5C 10

0.910

0.610

0.910

0.615003

6

6

6

6

2

121-----?=?+?????=

+==C C C UC UC Q

V

9001

1==

C Q U V

6002

2==

C Q U

J

05.42

1

212

222

1121=+

=

+=U C U C W W W

(2)并联时电容器上电压相等,同为V

1500=U ,电荷量分别为

C 10

93

11-?==U C Q

C 105.13322-?==U C Q ,

J 875.162

1212

22

121=+

=

+=U

C U

C W W W

可见并联时贮能多.

9-29 把F 0.101μ=C 的电容器充电到V 300=U 然后拆去电源,与另一个

F 0.202μ=C 的未充电的电容器并联,求:

(1)电容器组合的电势差;(2)每个电容器的电荷;(3)并联后能量的改变,并作出解释.

分析 两电容器并联的过程即1C 向2C 放电,直到电势差相等的过程,在此

过程中保持总电量不变.

解 (1)并联前1C 带电荷U C q 1=,设并联后电压为U ',

1C 带电荷U C q '=11,2C 带电荷U C q '=22.并联前后总电量相等,即有

U C C U C '+=)(211

大学物理 马文蔚 第五版 下册 第九章到第十一章课后答案

第九章振动 9-1一个质点作简谐运动,振幅为A,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为() 题9-1图 分析与解(b)图中旋转矢量的矢端在x轴上投影点的位移为-A/2,且投影点的运动方向指向Ox轴正向,即其速度的x分量大于零,故满足题意.因而正确答案为(b). 9-2已知某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a)所示,则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题9-2图 分析与解由振动曲线可知,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A/2,且向x轴负方向运动.图(b)是其相应的旋转矢量图,由旋转矢量法可知初相位为.振动曲线上给出质点从–A/2 处运动到+A处所需时间为 1 s,由对应旋转矢量图可知相应的相位差,则角频率,故选(D).本题也可根据振动曲线所给信息,逐一代入方程来找出正确答案. 9-3两个同周期简谐运动曲线如图(a)所示, x1 的相位比x2 的相位() (A)落后(B)超前(C)落后(D)超前 分析与解由振动曲线图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b)即可得到答案为(b).

题9-3图 9-4当质点以频率ν作简谐运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A)(B)(C)(D) 分析与解质点作简谐运动的动能表式为,可见其周期为简谐运动周期的一半,则频率为简谐运动频率ν的两倍.因而正确答案为(C). 9-5图(a)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运动的曲线,若这两个简谐运动可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位为() (A)(B)(C)(D) 分析与解由振动曲线可以知道,这是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它们的相位差是(即反相位).运动方程分别为和 .它们的振幅不同.对于这样两个简谐运动,可用旋转矢量法, 如图(b)很方便求得合运动方程为.因而正确答案为(D). 题9-5图 9-6 有一个弹簧振子,振幅,周期,初相.试写出它的运动方程,并作出图、图和图.

大学物理教程 (上)课后习题 答案

物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标有红色记号的为老师让看的题) 27页 1-2 1-4 1-12 1-2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2,(1)x t y t ==-,,x y 都以米为单位,t 以秒为单位, 求: (1) 质点的运动轨迹; (2) 从1t s =到2t s =质点的位移的大小; (3) 2t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运动方程消去时间t 可得轨迹方程,将t = 代入,有 2 1) y =- 或 1= (2)将1t s =和2t s =代入,有 11r i = , 241r i j =+ 213r r r i j =-=- 位移的大小 r = = (3) 2x dx v t dt = = 2(1)y dy v t dt = =- 22(1)v ti t j =+- 2 x x dv a dt = =, 2y y dv a dt = = 22a i j =+ 当2t s =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42/v i j m s =+ 22a i j =+ m/s 2 1-4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cos sin ()r R ti R t j SI ωω=+ ,式中的R 、ω均为常 量。求(1)质点的速度;(2)速率的变化率。

解 (1)质点的速度为 sin cos d r v R ti R t j dt ωωωω==-+ (2)质点的速率为 v R ω = = 速率的变化率为 0dv dt = 1-12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运动规律为232()t SI θ=+。求质点在t 时刻的法向加速度n a 的大小和角加速度β的大小。 解 由于 4d t d t θω= = 质点在t 时刻的法向加速度n a 的大小为 2 2 16n a R R t ω == 角加速度β的大小为 2 4/d ra d s d t ωβ== 77 页2-15, 2-30, 2-34, 2-15 设作用于质量1m kg =的物体上的力63()F t SI =+,如果物体在这一力作用 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求在0到2.0s 的时间内力F 对物体的冲量。 解 由冲量的定义,有 2.0 2.0 2.02 (63)(33) 18I Fdt t dt t t N s = =+=+=? ? 2-21 飞机着陆后在跑道上滑行,若撤除牵引力后,飞机受到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 (空气阻力和摩擦力)f kv =-(k 为常数)作用。设撤除牵引力时为0t =,初速度为0v ,求(1)滑行中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2)0到t 时间内飞机所滑行的路程;(3)飞机停止前所滑行的路程。 解 (1)飞机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阻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dv f m kv dt ==- 即 d v k dt v m =- 两边积分,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为 2-31 一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沿一圆形轨道运动,离开地面的高度等于地球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作业解 1-7液滴法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一种简易方法。将质量为m 的待测液体吸入移液管,然后让液体缓缓从移液管下端滴出。可以证明 d n mg πγ= 其中,n 为移液管中液体全部滴尽时的总滴数,d 为液滴从管口落下时断口的直径。请证明这个关系。 证:当液滴即将滴下的一刻,其受到的重力与其颈部上方液体给予的张力平衡 F g m =' d r L F πγπγγ===2 n m m = ', d n m πγ= 得证:d n mg πγ= 1-8 在20 km 2的湖面上下了一场50 mm 的大雨,雨滴半径为1.0 mm 。设温度不变,雨水在此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为7.3?10-2N ?m -1。求释放的能量。 解:由 S E ?=?γ 雨滴落在湖面上形成厚为50 mm 的水层,表面积就为湖面面积,比所有落下雨滴的表面积和小,则释放的表面能为: )4(2 S r n E -?=?πγ 其中,3 43 r Sh n π= 为落下的雨滴数,r 为雨滴半径 J r h S E 8 3 3 6 2 1018.2)110 0.110503( 102010 3.7)13( ?=-???????=-=?---γ 1-9假定树木的木质部导管为均匀的圆柱形导管,树液完全依靠毛细现象在导管内上升,接触角为45°,树液的表面张力系数1 2 10 0.5--??=m N γ。问要使树液到达树木的顶部,高 为20 m 的树木所需木质部导管的最大半径为多少? 解:由朱伦公式:gr h ρθ γcos 2= 则:cm gh r 5 3 2 10 6.320 8.91012 /210 0.52cos 2--?=??????= = ρθ γ 1-10图1-62是应用虹吸现象从水库引水的示意图。已知虹吸管粗细均匀,其最高点B 比水库水面高出m h 0.31=,管口C又比水库水面低m h 0.52=,求虹吸管内的流速及B点处的

《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九章

《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作者:————————————————————————————————日期:

习题精解 9-1.在气垫导轨上质量为m 的物体由两个轻弹簧分别固定在气垫导轨的两端,如图9-1所示,试证明物体m 的左右运动为简谐振动,并求其振动周期。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1和k 2. 解:取物体在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则物体在任意位置时受的力为 12()F k k x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122()d x F k k x ma m dt =-+== 化简得 212 20k k d x x dt m ++ = 令2 12k k m ω+=则22 20d x x dt ω+=所以物体做简谐振动,其周期 12 22m T k k π π ω = =+ 9-2 如图9.2所示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放置一电偶极矩P=ql 的电偶极子,+q 和-q 相距l ,且l 不变。若有一外界扰动使这对电荷偏过一微小角度,扰动消息后,这对电荷会以垂直与电场并通过l 的中心点o 的直线为轴来回摆动。试证明这种摆动是近似的简谐振动,并求其振动周期。设电荷的质量皆为m ,重力忽略不计。 解 取逆时针的力矩方向为正方向,当电偶极子在如图9.2所示位置时,电偶极子所受力矩为 sin sin sin 22 l l M qE qE qEl θθθ=--=- 电偶极子对中心O 点的转动惯量为 2 2 21 222 l l J m m ml ????=+= ? ????? 由转动定律知 2221sin 2d M qEl J ml dt θθβ=-==? 化简得 222sin 0d qE dt ml θθ+= 当角度很小时有sin 0θ≈,若令2 2qE ml ω= ,则上式变为

大学物理(上)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大学物理(上)课后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2

3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P21 1.8 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x =3t +5, y = 2 1t 2 +3t -4. 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⑴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⑵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⑶ 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⑷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 解:(1)j t t i t r )432 1()53(2 m ⑵ 1 t s,2 t s 时,j i r 5.081 m ;2114r i j v v v m ∴ 213 4.5r r r i j v v v v v m ⑶0t s 时,054r i j v v v ;4t s 时,41716r i j v v v ∴ 140122035m s 404r r r i j i j t v v v v v v v v v ⑷ 1 d 3(3)m s d r i t j t v v v v v ,则:437i j v v v v 1s m (5) 0t s 时,033i j v v v v ;4t s 时,437i j v v v v 24041 m s 44 j a j t v v v v v v v v v (6) 2d 1 m s d a j t v v v v 这说明该点只有y 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1.9 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2 26a x ,a 的单位为m/s 2, x 的单位为m 。质点在x =0处,速度为10m/s,试求质点在任何坐标处的速度值。 解:由d d d d d d d d x a t x t x v v v v 得:2 d d (26)d a x x x v v 两边积分 210 d (26)d x x x v v v 得:2322250x x v ∴ 31225 m s x x v 1.11 一质点沿半径为1 m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 =2+33t ,式中 以弧度计,t 以秒计,求:⑴ t =2 s 时,质点的切向和法向加速度;⑵当加速度 的方向和半径成45°角时,其角位移是多少? 解: t t t t 18d d ,9d d 2 ⑴ s 2 t 时,2 s m 362181 R a 2 222s m 1296)29(1 R a n ⑵ 当加速度方向与半径成ο45角时,有:tan 451n a a 即: R R 2 ,亦即t t 18)9(2 2 ,解得:9 2 3 t 则角位移为:32 2323 2.67rad 9 t 1.13 一质点在半径为0.4m 的圆形轨道上自静止开始作匀角加速度转动,其角加速度为 =0.2 rad/s 2,求t =2s 时边缘上各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合加速度。 解:s 2 t 时,4.02 2.0 t 1s rad 则0.40.40.16R v 1s m 064.0)4.0(4.022 R a n 2 s m 0.40.20.08a R 2 s m 22222s m 102.0)08.0()064.0( a a a n 与切向夹角arctan()0.0640.0843n a a

上海交大版大学物理第九章参考答案

版权归原著所有 本答案仅供参考 习题9 9-1.在容积3V L =的容器中盛有理想气体,气体密度为ρ=L 。容器与大气相通排出一部分气体后,气压下降了。若温度不变,求排出气体的质量。 解:根据题意,可知: 1.78P atm =,01P atm =,3V L =。 由于温度不变,∴00PV PV =,有:00 1.783PV V L P = =?, 那么,逃出的气体在1atm 下体积为:' 1.78330.78V L L L =?-=, 这部分气体在1.78atm 下体积为:''V = 0'0.7831.78 PV L P ?= 则排除的气体的质量为:0.783'' 1.3 1.71.78 g L m V g L ρ??==?= 。 根据题意pV RT ν=,可得:m pV RT M = ,1V p RT p M m ρ== 9-2.有一截面均匀的封闭圆筒,中间被一光滑的活塞分割成两边。如果其中的一边装有某一温度的氢气,为了使活塞停留在圆筒的正中央,则另一边装入的同一温度的氧气质量为多少 解:平衡时,两边氢、氧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相同,利用pV RT ν=,知两气体摩尔数相同,即:H O νν=,∴ O H H O m m M M =,代入数据有: 1.6O m kg = 。 9-3.如图所示,两容器的体积相同,装有相同质量的氮气和氧气。用一内壁光滑的水平细玻璃管相通,管的正中间有一小滴水银。要保持水银滴在管的正中间,并维持氧气温度比氮气温度高30o C ,则氮气的温度应是多少

解:已知氮气和氧气质量相同,水银滴停留在管的正中央, 则体积和压强相同,如图。 由:mol m pV RT M =,有: 2222 (30)O N O N m m R T RT M M +=, 而:20.032O M kg =,20.028N M kg =,可得:3028 2103028 T K ?= =+ 。 9-4.高压氧瓶:7 1.310p Pa =?,30V L =,每天用51 1.010p Pa =?, 1400V L =,为保证瓶内6' 1.010p Pa ≥?,能用几天 解:由''pV p V =,可得:761.31030'390' 1.010pV Pa L V L p Pa ??===?, ∴'360V V V L ?=-=; 而:11'p V p V ?=?,有:615' 1.010********.010p V Pa L V L p Pa ????===?, 那么:能用的天数为36009400/L n L = =天 天 。 9-5.如图,长金属管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置于压强为0p 的大气中。在封闭端加热达11000T K =,另一端保持2200T K =,设温度沿管长均匀变化。现封闭开口端,并使管子冷却到100K ,求管内压强。 解:根据题意,管子一端11000T K =,另一端保持2200T K =, 所以,温度沿管长线性分布,设管长为l ,函数关系为: ()200T x kx =+,其中:l k 800 = 。 2 N 2 O

赵近芳版《大学物理学上册》课后答案

1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 t d d r 和 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 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 r ?是位移的模,? 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 2r r -=,1 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 t d d r = =v t s d d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 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 题1-1图 (3) 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 ,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 ,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y x +,然后根据v = t r d d ,及a = 2 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 2 2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大学物理第九章振动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九章 振动学习题 9-1 一小球与轻弹簧组成的振动系统,按(m) 3ππ8cos 05.0??? ? ?+=t x ,的规律做自由振动,试求(1)振动的角频率、周期、振幅、初相、速度最大值和加速度最大值;(2)t=1s ,2s ,10s 等时刻的相位;(3)分别画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解:(1)ω=8πs -1,T=2π/ω=0.25s ,A=0.05m ,?0=π/3,m A ω=v ,2m a A ω= (2)π=8π3 t φ+ (3)略 9-2 一远洋货轮质量为m ,浮在水面时其水平截面积为S 。设在水面附近货轮的水平截面积近似相等,水的密度为ρ,且不计水的粘滞阻力。(1)证明货轮在水中做振幅较小的竖直自由运动是谐振动;(2)求振动周期。 解:(1)船处于静止状态时gSh mg ρ=,船振动的一瞬间()F gS h y mg ρ=-++ 得F gSy ρ=-,令k gS ρ=,即F ky =-,货轮竖直自由运动是谐振动。 (2 )ω== 2π2T ω==9-3 设地球是一个密度为ρ在隧道内做无摩擦运动。(1)证明此质点的运动是谐振动;(2)计算其振动周期。 解:以球心为原点建立坐标轴Ox 。质点距球心x 时所受力为 324433 x m F G G mx x πρπρ=-=- 令43 k G m πρ=,则有F kx =-,即质点做谐振动。 (2 )ω== 2πT ω== 9-4 A =2.0 ×10-2 m ,周期T =0.50s 。当t =0时,(1)物体在正方向端点;(2)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3)物体在x =1.0×10-2m 处,向负方向运动;(4)物体在x =-1.0×10-2 m 处,向正方向运动。求以上各种情况的振动方程。 解:ω=2π/T=4πs -1 (1)?0=0,0.02cos4(m)x t π= (2)?0=π/2,0.02cos 4(m)2x t ππ??=+ ?? ? (3)?0=π/3,0.02cos 4(m)3x t ππ??=+ ?? ? (4)?0=4π/3,40.02cos 4(m)3x t ππ??=+ ??? 9-5 有一弹簧,当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伸长量为9.8 ×10-2 m 。若使物

大学物理(吴柳主编)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吴柳主编) 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说明: 上册教材中,第5,6,7等章的习题有答案; 第1,2,4,8章的习题有部分答案; 第3,9,10,11章的习题没有答案。 为方便学生使用,现根据上学期各位老师辛苦所做的解答,对书上原有的答案进行了校对,没有错误的,本“补充答案”中不再给出;原书中答案有误的,和原书中没有给出答案的,这里一并给出。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第1章 1.4. 2.8×10 15 m 1.5.根据方程中各项的量纲要一致,可以判断:Fx= mv 2/2合理, F=mxv , Ft=mxa , Fv= mv 2/2, v 2+v 3=2ax 均不合理. 第2章 2.1 (1) j i )2615()2625(-+-m; )/]()2615()2625[(45 1151020)2615()2625(s m j i j i t r v -+-=++-+-=??= (2)52m; 1.16m/s 2.2 (1) 4.1 m/s; 4.001m/s; 4.0m/s (2) 4m/s; 2 m.s -2 2.3 3m; m 3 4π ; 140033-s .m π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1.0m/s 方向沿切线方向 2.5 2π (m); 0; 1(s) 2.6 24(m); -16(m) 2.8 2 22 t v R vR dt d +=θ 2.10 (1) 13 22 =+y x (2) t v x 4sin 43ππ-=;t v y 4 cos 4π π=;t a x 4cos 1632ππ-=;t a y 4sin 162ππ-= (3) 2 6= x ,22=y ;π86- =x v ,π82=y v ;,2326π-=x a 2 322π-=y a 2.12 (1) ?=7.382θ,4025.0=t (s),2.19=y (m) (2) ?=7.382θ,48.2=t (s),25.93=y (m)。 2.14 (1) 22119x y - = (2) j t i v 42-=;j a 4-= (3) 0=t 时,j r 19=; 3=t 时,j i r +=6。(4)当9=t s 时取“=”,最小距离为37(m )。

大学物理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0-1 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 )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会发生变化 (D )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不带电的导体B 相对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由于带正电的带电体A 移到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时,在导体B 的近端感应负电荷;在远端感应正电荷,不带电导体的电势将高于无穷远处,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2 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 (A )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 (C )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所有的感应电荷入地 题 10-2 图 分析与解 导体N 接地表明导体N 为零电势,即与无穷远处等电势,这与导体N 在哪一端接地无关.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3 如图所示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导体球附近,点电荷距导体球球心为d ,参见附图.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在导体球球心O 点有( ) (A )d εq V E 0π4,0= = (B )d εq V d εq E 02 0π4,π4== (C )0,0==V E (D )R εq V d εq E 020π4,π4= = 题 10-3 图

分析与解 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处处各点电场强度为零.点电荷q 在导 体球表面感应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导体球表面的感应电荷±q′在球心O 点激发的电势为零,O 点的电势等于点电荷q 在该处激发的电势.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4 根据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这个曲面所包围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没有自由电荷 (B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C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不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有极化电荷 (D ) 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表明电位移矢量仅仅与自由电荷的分布有关 (E ) 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分布有关 分析与解 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积分等于零,表明曲面 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电介质会改变自由电荷的空间分布,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与位移电荷的分布有关.因而正确答案为(E ). 10-5 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 ) 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B )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C ) 在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D )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εr倍 分析与解 电介质中的电场由自由电荷激发的电场与极化电荷激发的电场迭加而成,由于极化电荷可能会改变电场中导体表面自由电荷的分布,由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仅当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在电介质中任意高斯面S 有 ()∑??=?=?+i i S S ε χq 0 1 d d 1S E S E 即E =E 0/εr,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6 不带电的导体球A 含有两个球形空腔,两空腔中心分别有一点电荷q b 、q c ,导体球外距导体球较远的r 处还有一个点电荷q d (如图所示).试求点电荷q b 、q c 、q d 各受多大的电场力.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

《大学物理》练习题 No .1 电场强度 班级 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 说明:字母为黑体者表示矢量 一、 选择题 1.关于电场强度定义式E = F /q 0,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B ] (A) 场强E 的大小与试探电荷q 0的大小成反比; (B) 对场中某点,试探电荷受力F 与q 0的比值不因q 0而变; (C) 试探电荷受力F 的方向就是场强E 的方向; (D) 若场中某点不放试探电荷q 0,则F = 0,从而E = 0. 2.如图1.1所示,在坐标(a , 0)处放置一点电荷+q ,在坐标(a ,0)处放置另一点电荷q , P 点是x 轴上的一点,坐标为(x , 0).当x >>a 时,该点场强 的大小为: [ D ](A) x q 04πε. (B) 2 04x q πε. (C) 3 02x qa πε (D) 30x qa πε. 3.图1.2所示为一沿x 轴放置的“无限长”分段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分别为 ( x < 0)和 ( x > 0),则xOy 平面上(0, a )点处的场强为: [ A ] (A ) i a 02πελ . (B) 0. (C) i a 04πελ . (D) )(40j +i a πελ . 4. 真空中一“无限大”均匀带负电荷的平面如图1.3所示,其电场的场强 分布图线应是(设场强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 [ D ] 5.在没有其它电荷存在的情况下,一个点电荷q 1受另一点电荷 q 2 的作用力为f 12 ,当放入第三个电荷Q 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f 12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 q 1所受的总电场力不变; (B) f 12的大小改变了,但方向没变, q 1受的总电场力不变; (C) f 12的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 但q 1受的总电场力发生了变化; -q -a +q a P (x,0) x x y O 图1.1 +λ -λ ? (0, a ) x y O 图1.2 σ -x O E x 02εσ O 02εσ-E x O 0 2εσ-E x 02εσO 02εσ -O E x 02εσ(D)图1.3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 f x λ 2=? 代入数据得 mm x 461.510 1.0101.54610 5023 9 2 =????=?---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m a μλ 26.70872 .0108.6325sin 9 =?==-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011 5.234.0sin 5 2 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 475 .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2 ) 12(sin λ θ+=k a 依题意有 2)122(2)132(2 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 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习题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 x =2t,y =4t 8-。(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 y=4t 2-8 可得: y=x 2 -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 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 i j v i j a j =+=+=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速 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 解: kv dt dv -=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 t k e v dt dx -=0 dt e v dx t k t x -?? =0 00 )1(0 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 t 3 /3+10 (SI) 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 d r t ,d d v t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1h y -= 式(2) 201 ()(h -)2 r t v t i gt j =+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 0d -gt d r 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 0d -2g h d r v i j t = d d v g j t =- 2 202y 2x )gt (v v v v -+=+= 21 20 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

大学物理教程 上 课后习题 答案

物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标有红色记号的为老师让看的题)27页 1-2 1-4 1-12 1-2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2,(1)x t y t ==-,,x y 都以米为单位,t 以秒为单位,求: (1) 质点的运动轨迹; (2) 从1t s =到2t s =质点的位移的大小; (3) 2t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运动方程消去时间t 可得轨迹方程,将t = 或1= (2)将1t s =和2t s =代入,有 11r i =u r r , 241r i j =+u r r r 位移的大小 r ==r V (3) 2x dx v t dt = = 2x x dv a dt = =, 2y y dv a dt == 当2t s =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22a i j =+r r r m/s 2 1-4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cos sin ()r R ti R t j SI ωω=+r r r ,式中的R 、ω均为常量。求(1)质点的速度;(2)速率的变化率。 解 (1)质点的速度为 (2)质点的速率为 速率的变化率为 0dv dt = 1-12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运动规律为232()t SI θ=+。求质点在t 时刻的法向加速度n a 的大小和角加速度β的大小。 解 由于 4d t dt θ ω= = 质点在t 时刻的法向加速度n a 的大小为 角加速度β的大小为 24/d rad s dt ω β== 77 页2-15, 2-30, 2-34,

2-15 设作用于质量1m kg =的物体上的力63()F t SI =+,如果物体在这一力作 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求在0到2.0s 的时间内力F 对物体的冲量。 解 由冲量的定义,有 2-21 飞机着陆后在跑道上滑行,若撤除牵引力后,飞机受到与速度成正比的 阻力(空气阻力和摩擦力)f kv =-(k 为常数)作用。设撤除牵引力时为0t =,初速度为0v ,求(1)滑行中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2)0到t 时间内飞机所滑行的路程;(3)飞机停止前所滑行的路程。 解 (1)飞机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阻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即 dv k dt v m =- 两边积分,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为 2-31 一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沿一圆形轨道运动,离开地面的高度等 于地球半径的2倍(即2R ),试以,m R 和引力恒量G 及地球的质量M 表示出: (1) 卫星的动能; (2) 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的引力势能. 解 (1)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地球引力作为向心力,有 卫星的动能为 212 6k GMm E mv R == (2)卫星的引力势能为 2-37 一木块质量为1M kg =,置于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m g =的子弹以 500/m s 的速度水平击穿木块,速度减为100/m s ,木块在水平方向滑行了20cm 后 停止。求: (1) 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2) 子弹的动能减少了多少。

大学物理17章答案.docx

第17章量子物理基础 17.1根据玻尔理论,计算氢原子在斤=5的轨道上的动量矩与其在第一激发态轨道上的动量矩之比. [解答]玻尔的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认为电子绕核动转的轨道角动量为 L =mvr =n — N2TC , 对于第一激发态,n = 2,所以 厶仏2 = 5/2? 17.2设有原子核外的3p态电子,试列出其可能性的四个量子数. [解答]对于3p态电子,主量子数为n = 3, 角量子数为/=1, 磁量子数为mi = - 1), I -1, 自旋量子数为m s = ±1/2. 3p态电子的四个可能的量子数(斤丿,叫叫)为 (3,1 丄1/2), (3,1,1,? 1/2), (3丄0,1/2), (3,1,0,-1/2),(3,1,?1,1/2), (3,1,-1,-1 ⑵. 17.3实验表明,黑体辐射实验曲线的峰值波长九和黑体温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即入』=b = 2.897xl(y3m?K?实验测得太阳辐射波谱的峰 值波长九= 510nm,设太阳可近似看作黑体,试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解答]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为 T_ b _ 2.897X10-3 ~ 510x10—9 =5680(K)? 17.4实验表明,黑体辐射曲线和水平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M (即单位时间内从黑体单位表面上辐射出去的电磁波总能量,称总辐射度) 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必=〃,其中^=5.67xl0-8W m_2 K-4.试由此估算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太阳表面温度可参见上题). [解答]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大约为 A/=5.67xl0-8x(5680)4 = 5.9xl07(W-m-2)? 17.5宇宙大爆炸遗留在宇宙空间的均匀背景辐射相当于3K黑体辐射.求: (1)此辐射的单色辐射强度在什么波长下有极大值? (2)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多少? [解答](1)根据公式UT=b,可得辐射的极值波长为 九=b/T= 2.897X10_3/3 = 9.66x104(m). (2)地球的半径约为7? = 6.371x10%, 表面积为 5 = 47T T?2. 根据公式:黑体表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为M = al4, 因此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 P = MS= 5.67x 1 (T8x34x4 兀(6.371 x 106)2

大学物理(上) 第九章 静电场 习题答案

第九章静电场和稳恒电场 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 (B)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 (C)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 (D)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 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场强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 (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 (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 (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 9-3电荷面密度均为 +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证、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 9-4两个点电荷所带电荷之和为Q ,问他们各带电量为多少时,相互间的作用力最大? 解:20)(41 r q q Q F ?-?=πε 极限条件0=dq dF 得:2 Q q = 且0212022<-=r dq F d πε,故各带2Q 时,相互作用最大

9-5一半径为R 的半圆细环上均匀地分布电荷Q ,求环心处的电场强度。 解:取dl 电荷元,其所带电量为: θπ θππd Q Rd R Q dl R Q dq =?== θπεπεd R Q R dq dE 20200441 =?= x 轴上x E 的对称为零, ∴??-==α θsin dE E E y 202020224sin R Q d R Q επθεπθπ -=?-=? 9-6一均匀带电线段,带电线密度为λ,长度为L ,求其延长线上与端点相距d 处的场强和电势。 解:)11(4)(40020L d d x d L dx E L +-=-+=? πελπελ d d L L d d x d L dx V L +=+-=-+=?ln 4)1ln 1(ln 4)(40000πελπελπελ 9-7设均匀电场的电场强度E 与半径R 的半球面对称轴平行,试计算通过此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 解:2R E dS E S π?=?=Φ? 9-8一个内外半径分别1R 为2R 和的均匀带电球壳,总电荷为1Q ,球壳外同心罩一个半径为3R 的均匀带电球面,球面带电荷为2Q ,求各区电场分布。 解:利用高斯定理?∑=?0q d S E ,有 ∑=?024επq r E 1R r <,∑=0q ,01=E (1分)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17-2一单缝用波长为λ1和λ2的光照明,若λ1的第一级衍射极小与λ2的第二级衍射极小重合。问 (1)这两种波长的关系如何? (2)所形成的衍射图样中是否还有其它极小重合? 解:(1)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212λλ= (2)依题意有 11sin λθk a = 22sin λθk a = 因为212λλ=,所以得所形成的衍射图样中还有其它极小重合的条件为 212k k =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 f x λ 2=? 代入数据得 mm x 461.510 1.0101.54610 5023 9 2 =????=?---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m a μλ 26.70872 .0108.6325sin 9 0=?==-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 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011 5.234.0sin 5 2 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 475.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2 ) 12(sin λ θ+=k a 依题意有 2)122(2)132(2 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 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解:(1)据爱里斑角宽公式,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为 rad d 4 3 9109.110 0.71055044.244.22---?=??==λ θ (2)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为 mm l d 34104.423109.1 2--?=??==θ (3)细胞数目应为3.2105.14 )104.4(52 3=????= -πn 个 17-8 在迎面驶来的汽车上,两盏前灯相距120cm 。试问汽车离人多远的地方,眼睛恰能分 辨这两盏前灯?设夜间人眼瞳孔直径为5.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解: 38.9101.22l L l L l D L m λδθλ ????==?设两灯距为,人车距为。人眼最小分辨角为, =1.22=D 17-9 据说间谍卫星上的照相机能清楚识别地面上汽车的牌照号码。(1)若被识别的牌照上的字划间的距离为5cm ,在160km 高空的卫星上的照相机的角分辨率应多大? (2)此照相机的孔径需多大?光的波长按500nm 计算。 解:装置的光路如图所示。 S 15cm S 2 160km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