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目最新说明书

编目最新说明书
编目最新说明书

目录

1 绪论 ..................................................................................................................................................................... - 4 -

1.1 系统内容介绍 .......................................................................................................................................... - 4 -

1.2 版权说明 .................................................................................................................................................. - 4 -

1.3 符号约定 .................................................................................................................................................. - 4 -

1.4 系统登录 .................................................................................................................................................. - 4 -

2 书目著录 ............................................................................................................................................................. - 6 -

2.1 批次管理 .................................................................................................................................................. - 6 -

2.2 采购编目 .................................................................................................................................................. - 7 -

2.2.1查重 ................................................................................................................................................ - 8 -

2.2.2重书套录 ...................................................................................................................................... - 10 -

2.2.3 MARC 著录................................................................................................................................. - 11 -

2.2.4 MARC编辑屏中常用按钮功能简介.......................................................................................... - 13 -

2.3 编目校改 ................................................................................................................................................ - 17 -

2.4 原始编目 ................................................................................................................................................ - 20 -

2.5 退出 ........................................................................................................................................................ - 24 -

3 规范管理 ........................................................................................................................................................... - 25 -

3.1 规范维护 ................................................................................................................................................ - 25 -

3.2 规范校改 ................................................................................................................................................ - 25 -

3.3 规范发送 ................................................................................................................................................ - 25 -

3.4 规范转入 ................................................................................................................................................ - 25 -

4 目录产品 ........................................................................................................................................................... - 26 -

4.1 校对单打印 ............................................................................................................................................ - 26 -

4.2 典藏移送单打印 .................................................................................................................................... - 26 -

4.3 送书单打印 ............................................................................................................................................ - 27 -

4.4 资源表清单打印 .................................................................................................................................... - 28 -

4.5 规范清单打印 ........................................................................................................................................ - 29 -

4.6 书目卡片打印 ........................................................................................................................................ - 30 -

4.7 标签打印 ................................................................................................................................................ - 31 -

4.8 附件入库单 ............................................................................................................................................ - 33 -

4.9 新书通报 ................................................................................................................................................ - 34 -

4.10 MARC输出 .......................................................................................................................................... - 35 -

5 书目管理 ........................................................................................................................................................... - 3

6 -

5.1 书目转入 ................................................................................................................................................ - 36 -

5.1.1 转入资源表 ................................................................................................................................. - 37 -

5.1.2 转入编目表 ................................................................................................................................. - 37 -

5.1.3 转入典藏表—校改中 ................................................................................................................. - 37 -

5.1.4 转入典藏表—典藏中 ................................................................................................................. - 37 -

5.1.5 转入流通表 ................................................................................................................................. - 37 -

5.2 编目数据管理 ........................................................................................................................................ - 38 -

5.3 主书目管理 ............................................................................................................................................ - 39 -

5.3.1记录修改 ...................................................................................................................................... - 39 -

5.3.2 查看marc .................................................................................................................................... - 41 -

5.3.3 查看馆藏 ..................................................................................................................................... - 41 -

5.3.4 馆藏合并 ..................................................................................................................................... - 41 -

5.3.5 MARC归并.................................................................................................................................. - 42 -

5.4 附件管理 ................................................................................................................................................ - 43 -

5.5 书目发送 ................................................................................................................................................ - 44 -

5.6 主书目数据删除 .................................................................................................................................... - 45 -

6 检索 ................................................................................................................................................................... - 4

7 -

6.1 本地检索 ................................................................................................................................................ - 47 -

6.2 Z3950检索(不确定)....................................................................................................................... - 47 -

7 统计日志 ........................................................................................................................................................... - 49 -

7.1 分类统计 ................................................................................................................................................ - 49 -

7.1.1按大类财产统计 .......................................................................................................................... - 49 -

7.1.2按自定义类型统计 ...................................................................................................................... - 49 -

7.1.3按资料类型单位统计 .................................................................................................................. - 50 -

7.1.4按个别登陆财产统计 .................................................................................................................. - 51 -

7.1.5书目统计 ...................................................................................................................................... - 52 -

7.1.6归并统计 ...................................................................................................................................... - 53 -

7.1.7附件统计 ...................................................................................................................................... - 54 -

7.2 工作量统计 ............................................................................................................................................ - 55 -

7.3 上载统计(不确定) ............................................................................................................................ - 56 -

7.4 典藏分配统计 ........................................................................................................................................ - 57 -

7.5 日志查询 ................................................................................................................................................ - 58 -

7.6 典藏日志查询 ........................................................................................................................................ - 59 -

8 系统维护 ........................................................................................................................................................... - 60 -

8.1 著录模板设置 ........................................................................................................................................ - 60 -

8.2 规范模版设置 ........................................................................................................................................ - 61 -

8.3 系统参数设置 ........................................................................................................................................ - 61 -

8.3.1 卡片设置 ..................................................................................................................................... - 61 -

8.3.2 索书号组成 ................................................................................................................................. - 61 -

8.3.3标签组成 ...................................................................................................................................... - 62 -

8.3.4自定义分类 .................................................................................................................................. - 63 -

8.3.5 参数设置 ..................................................................................................................................... - 63 -

8.3.6详细信息 ...................................................................................................................................... - 65 -

8.3.7 其他参数 ..................................................................................................................................... - 65 -

8.4 编目参数维护 ........................................................................................................................................ - 67 -

8.4.1 拼音表 ......................................................................................................................................... - 67 -

8.4.2 卡特号表 ..................................................................................................................................... - 68 -

8.4.3 排架号表 ..................................................................................................................................... - 69 -

8.4.4 著录方式表 ................................................................................................................................. - 72 -

8.4.5 附件号表 ..................................................................................................................................... - 73 -

8.5 排架号表转入 ........................................................................................................................................ - 74 -

8.6 MARC目录 ............................................................................................................................................ - 75 -

8.7 ISBN表维护 ........................................................................................................................................... - 76 -

8.8 在线状态 ................................................................................................................................................ - 76 -

9 窗口 ................................................................................................................................................................... - 77 -

9.1 水平平铺 ............................................................................................................................................... - 77 -

9.2 垂直平铺 ............................................................................................................................................... - 77 -

9.3 层叠 ........................................................................................................................................................ - 78 -

9.4 级联 ....................................................................................................................................................... - 78 -

9.5 导出到excel ........................................................................................................................................... - 78 -

10 帮助 ................................................................................................................................................................. - 80 -

10.1 连接数据库 ......................................................................................................................................... - 80 -

10.2 显示风格 ............................................................................................................................................. - 80 -

10.3 登录身份 ............................................................................................................................................. - 80 -

10.4 修改口令 ............................................................................................................................................. - 81 -

10.5 关于 ..................................................................................................................................................... - 81 -

编目子系统使用说明书

1 绪论

1.1 系统内容介绍

编目系统主要包括:书目著录、规范管理、目录产品、书目管理、检索、统计日志、系统维护、窗口和帮助等功能模块。

1.2 版权说明

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II)版权为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拷贝使用。

1.3 符号约定

在此说明书当中,【】代表命令按纽,“”代表输入的内容或弹出的提示,[]代表菜单,<>代表系统本身显示的内容如静态文本、静态选择框等。

1.4 系统登录

双击编目系统的图标或快捷方式,进入资编目系统的登录窗口,如图1-1所示。

图1-1 登陆界面

输入用户代码,如“cx”,按回车(Enter键,下同),输入用户密码,如“cx123”单击【确定】或敲

回车键,进入编目系统的主窗口;单击【退出】,可以退出系统登陆。

2 书目著录

书目著录主要包括批次管理、采购编目、原始编目和编目校改四部分功能。西文图书与中文图书的著录过程基本相同,只是著录模板和校验模板要与资料类型相统一,著录字段不同,编目人员可以根据8.6节的MARC目录来完成MARC的著录。下面以中文图书为例介绍书目著录过程。

2.1 批次管理

选择[书目著录]下的[批次管理]进入批次管理界面,如图2-1所示。

2、单击检

1、设置检

索条件

3、单击新增按

钮,出现如图2-2

所示界面

图2-1 批次管理界面

1、选择馆

2、填写编目批次

或选择自动生成

3、保存,返

回图1-1

图2-2 增加批次界面

【重置】:单击并确定后,系统重置窗口内容,返回到最近一次操作之前的状态。

注意:在批次管理界面分别有【采购编目】、【原始编目】和【书目转入】三个按钮,编目人员可以通过点击这三个按钮进行采购编目、原始编目和数据的转入操作。这三个功能将分别在2.2节、2.4节和5.1节进行详细介绍,此处不做赘述。

2.2 采购编目

采购编目主要是对通过采访系统订购、验收、移交的数据以及期刊系统新订的数据进行编目。

选择[书目著录]模块下的[采购编目]菜单,进入采购编目页面,如图2-3,以对书编目为例,步骤如下所示:

2.2.1查重

图2-3 采购编目界面1、选择对书检索

2、填写检索

条件

4、选择编

目批次

3、检索

5、选择编

目数据

6、单击查重按

钮,出现图2-4

界面

图2-4 查重界面

【高级查重】: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查重条件,该按钮的功能与4.7节的组合检索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检索资源表】:与2.3节中的检索资源表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联机编目】:?

注意:如果主书目表和编目表都有查重结果,优先选择编目表的数据,因为编目表的数据可能要比主书目表的全而且新。

1、选择并填写查重条件

2、选择查重范围

3、查重

4、选中并双击,进入图2-5所示界面

2.2.2重书套录

图2-5 MARC 详细信息界面

(1)、【非重书】:非重书说明这两本书marc 相差很大,不是重书,单击该按钮,退出到该本书的marc 编

辑屏,核对并完成marc 的编辑。 (2)、【重书】:说明这两本书是同一种,该书可以作为该种书的一个复本。点击【重书】出现如图

2-6所示,再分配登录号等。

图2-6 重书界面

1、查看marc 信息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书’、‘非重书’、‘套录’

(3)、【套录MARC】:当这两本书的marc相差不大时,可以选择“套录marc”,只修改不同的地方就可以了。

2.2.3 MARC 著录

marc编辑的快捷键

(1)、CN_MARC

Ctrl + u:(定长字段) 000,100,105,110,115,125,126

Ctrl+a(自动生成相关子字段): 010,200,690,692,710,711,710,700,702,712 905

Ctrl + 7: (自动生成团体责任者) 200

Ctrl + p: (自动注音)200,5XX,7XX

(2)、US_MARC

Ctrl + k: 100,700 自动生成卡特号

Ctrl +a:(自动生成):020,245,100,110,111,701,711,710,700,702,712,905

下面以CN_MARC为例:

图2-7 marc著录1、选择校验模版,弹出图2-7所示界面

2、清空空行

3、添加690字段■v

并按ctrl+A生成905

相应子字段

4、全部注音

5、单击‘MARC’

并保存

选择中文图书校验模

板,并单击【确定】

图2-8 选择校验模版

【MARC】之后,编目完成,下一步要将数据发送到典藏系统。

在MARC著录时,如果不确定某字段的各子字段是什么含义,可以将光标定位到该字段,单击右键,就会显示子字段的说明。如图所示。

在编目时,可以为图书分配典藏信息,这一步也可以待数据发送到典藏系统在进行。如图2-9,流程如下:

图2-9 典藏信息界面

2.2.4 MARC 编辑屏中常用按钮功能简介

现在请切换到

marc 编辑屏界面,依次介绍各功能按钮如下图2-10所示。

1、选择图书部门

2、为图书分配属性

3、单击‘MARC ’保存更改

图2-10 marc编辑屏界面

(1、)【显示帮助】:单击该按钮,在marc编辑屏的最左侧会出现一列,对相应的marc字段进行中文提示,此时,按钮变为【关闭帮助】,再次点击,帮助消失。如图2-11所示:

图2-11 显示帮助界面

(2)、【取消锁定】:当用户对已经编目好的marc数据进行编目校改或记录修改时,屏幕处于锁定状态,其他用户不能进行修改,只能查看。这时用户要退出marc编辑屏要单击此按钮,解除锁定才能退出。(3)、【增加字段】:单击该按钮后,marc编辑屏上会出现如图2-11右上角所示的变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输入增加字段的数量和字段名,然后回车,该字段会自动添加到marc编辑屏上。

(4)、【删除字段】:将光标放到要删除的字段上,单击该按钮,字段自动被删除。

(5)、【拷贝字段】:将光标放到要拷贝的字段,然后单击【拷贝字段】,在marc编辑屏的右上角输入字段,回车之后,该字段添加到marc编辑屏上,内容也自动添加上。

(6)【全部注音】:为题名和著者添加注音。在遇到多音字时会有提示,选择正确的拼音,拼音的设置参照8.4.1节。

(7)【清除空行】:单击该按钮删除marc编辑屏上所有空行。

(8)【卡片显示】:显示该书的卡片信息,也可以打印。卡片的显示内容可以参照8.3.1节设置。

(9)【校验模板】:根据图书的资料类型,可以通过点击该按钮修改校验模板,与资料类型保持一致。(10)【MARC】:单击该按钮可以对marc进行保存。

(11)<回溯数据>:

<新增上载>:将本地新增加的数据上传到calis服务器。

<修改上载>:对已经上传到calis的数据进行了修改,然后为了是本地与calis的数据保持一致,讲修改后的数据上传到calis。

<馆藏上载>:将本地的馆藏数据上传到calis服务器。

(12)【编辑屏颜色设置】:用户可以听过此项设置,修改MARC编辑屏的颜色。

(13)、【索书号查重】:单击该按钮,会对索书号进行查重,如果索书号没有重复,会给出提示,这时不需要更改,当索书号有重复时,会出现如图2-12所示。在该界面中可以看到重复数据的marc和馆藏信息。当索书号重复时,要进行索书号表维护后,重新分配索书号。(索书号表维护将在8.4节介绍,此处不做赘述)。

图2-12 索书号查重结果界面

现在将页面切换到marc编辑屏的典藏信息页签,如图2-13所示。

图2-13 典藏信息页签

(14)【查看附件】:选中附件,单击该按钮,可以查看附件的详细信息,并能对部分信息进行修改,最后

保存即可。 (15)【删除附件】:选中要删除的附件,单击该按钮,附件删除完成。 (16)【增加附件】:选中要添加附件的那本书,单击【增加附件】出现图2-14所示界面。此为增加附件的

方式一。

图2-14 增加附件界面

注意:添加附件还有另外两种方式

方式二:在8.3.5节的

MARC 参数设置中,填写附件提取字段和标识内容。如图2-15所示。

图2-15 增加附件界面

方式三:通过原始编目【套录馆藏】,此种情况下,光盘作为单独的资料类型。如图2-16所示。

1、填写附件信息‘*’为必填项

2、单击保存,添加附件完成

图2-16 增加附件界面

2.3 编目校改

编目完成以后,书目发送之前,要做一下编目校改,校对一下编目是否有错误。选择〔书目著录〕下的〔编目校改〕进入编目校改界面,如图2-17所示。

图2-17 编目校改界面

1、设置检索条件

2、单击检索

3、选中待校改的数据双击,进入2-18所示界面

在编目校改过程中,我们要用到【锁定修改】,锁定之后,其他工作人员不能对该纪录进行修改,但是可以查看。

图2-18 编目校改marc 界面

上图中的功能按钮大部分在采购编目的MARC 编辑屏已给出详细介绍,请参照2.2.4节,不

同之处如下所述: 【题名ISN 查重】:根据题名和isn 进行查重操作,可以对重复的书做书目合并。单击【题名ISN 查重】按钮,出现如图2-19所示的界面。

图2-19 校改查重界面

1、查看并校对marc 信息

2、选择校验模版

3、生成marc 并保存

1、设置查重条件

2、选择查重范围

3、单击查重

4、选中查重结果

5、单击查看按钮,出现如图2-20界面

1、核对marc

信息

2、单击该按

钮,两种书合

并为一种

图2-20 书目合并界面

书目合并完之后,讲marc编辑屏上的书目信息合并到右上角所示的记录控制号中的书目信息。

校改完成之后,图书由编目中变为已校改状态。

图2-13中的几个重要功能按钮介绍如下:

(1)【全选】:选中全部检索结果。

(2)【查看】:选中要查看的数据,单击该按钮进入marc编辑屏,可进行编目校改。选中数据双击可代替该按钮。

(3)【回退采编】:将数据返回到待编目状态。

(4)【MARC输出】:选择要输出marc的数据,点击该按钮,选择相应的格式,命名保存即可。

(5)【成批查重】:对多条数据进行查重。选中要查重的多条数据,单击该按钮进入图2-21所示界面。

图2-21 成批查重界面

主书目表和编目表的查重结果会显示在上下两个窗口中,用户可以点击两个窗口右侧对应的【另存为】

按钮,分别对两个窗口的查重结果进行保存。

编目校改完成之后,可将数据发送到典藏系统,参照5.5节。

2.4 原始编目

原始编目是对那些并非从采访系统发来的数据进行编目。可以是他人赠送或者图书馆老师直接采购的。 选择[书目著录]下的[原始编目]进入原始编目界面,步骤如图2-22所示。

1、选择查重条件

2、选择查重范围

3、查重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RB说明书中文版

R B说明书中文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型环保制冷剂R415B (原THR01b) 产 品 说 明 书

目录 1. R415B产品的理化指标 2. R415B产品的主要物性参数 3. R415B产品的环境性能 4. R415B产品的热工性能 5. R415B产品的安全性能 6. R415B产品的直接充灌性能 7. R415B产品的使用技术和充灌指南 8. 技术协助 附表1、充注用R415B的饱和性质表 附表2、充注用R134a的饱和性质表 说明:此版本说明书,系根据近年来实际应用需要,对原说明书作相应的修订和补充。使用R415B时,请以此版本为准。今后还将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地出版新版本说明书。

R415B(原THR01b)可直接充灌于汽车空调中替代R134a。 R415B是美国制冷供暖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授予THR01b的国际编号。 R415B于1998年获美国国家环保局“重要的新替代物”(SNAP)项目的认可。 R415B被我国国家环保总局评为“1999年A类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是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 R415B的主要特点是:⑴环保性能好;⑵安全性能好。无毒、不易燃;⑶热工性能好。节能,制冷性能好,降温速度快;⑷直接充灌性能好。不必改动原 R134a制冷空调系统的部件和生产线,可直接充灌,转轨费用低。 1. R415B产品的理化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不混浊 气味:无异臭 纯度:≥% 水份:≤10mg/kg 酸度(以HCl计):≤kg 蒸发残留物:≤50mg/kg 2. R415B产品的主要物性参数 R415B为近共沸的二元混合物。表1比较了R415B与R12和R134a的主要物性参数,可知R415B的相变汽化潜热大、临界温度高、导热系数大和粘度小等几个特征使R415B的制冷系统充装量更少、制冷速度更快、换热和流动效果更好。 表1 R415B与R12和R134a的主要物性参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User [选取日期]

1.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1.2.历史沿革 (2) 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 1.4.镇区基本概况 (3) 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背景 (4) 2.2.规划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3)《镇规划标准》 (5) (5)《兰州市总体规划》 (5) 2.3.规划指导思想 (5) 2.4.规划原则 (5) 2.5.规划期限 (6) 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3.1.发展条件分析 (6) 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 4.1.总人口预测 (9) 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 4.3.村镇体系规划 (11) 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 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 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 5.1.城镇性质 (14) 5.2.城镇规模 (14) (2)流动人口预测 (15)

5.3.规划范围 (15) 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 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 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 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 6.4.绿地系统规划 (23) (1)、公园 (23) (2)、街头绿地 (24) (2)防护绿地 (24) 6.5.景观系统规划 (24) (2)存在问题 (24) (2)宏观控制原则 (25) (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 (1)山体景观 (25) (2)景观道路 (25) (3)景观节点 (25) ①广场 (25) ②出入口 (25) 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 7.1.道路交通规划 (26) 7.2.给水工程规划 (29) (2)工业用水量 (29) (3)其它用水量 (29) (4)消防用水 (29) (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 7.3.排水工程规划 (30) 7.4.电力工程规划 (30)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精编版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前言(一)物流的含义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到消费的有效流动,存储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我国入世以后,将面临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立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众多城市所追寻的目标。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提高流通效率,使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地点,以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和数量获得产品,才能更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生产商和经营者才能更加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其核心业务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国内主要城市来看,深圳已经将物流与金融、高科技一起列为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并规划发展六大物流园区;上海准备重点发展外高桥、浦东空港

和西北三大物流园区;天津将规划开发区工业物流园、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空港国际物流区、交通局物流货运中心五大物流形象工程;在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中,现代物流成为广州市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南沙、新沙、花都等三大国际性枢纽物流园区。 图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顺应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天津长远目标的战略选择。天津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确立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以物流带动国内外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与人才流,成为物流集聚与辐射中心。发展天津市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金融业、信息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而且还能够优化产业内部的结构。 天津市现代物流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不少部门、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其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提出了以落实天津定位、提高天津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战略目标,依托天津口岸、综合运输网、信息网及其辐射力为总体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高起点构建开放式现代物流体系。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天津现代物流体系雏

经典版说明书(最新修改)

目录第一部分经传·唯信号论 第二部分软件基本操作 第一章软件使用方法 一安装和卸载软件 二启动软件 三指标的调用与切换的方法 四涨跌幅排名和综合排名 五图形组合 六 K线信息的查看 七设置自选股 第二章菜单栏功能 一系统功能 二图线分析 三基础功能 四高级功能 五资讯系统 六帮助 第三部分经传·经典版系列指标说明一慧眼K线 二智能交易

三智能辅助 四海洋寻底 五捕捞季节 六主力统计 七跟风统计 八散户统计 九水手突破 十分类界面 附录 软件基础名词解释 股票投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经传·唯信号论 股市中的中小投资者,为实现股市中的投资梦想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适应市场。面对市场数以万计的资讯、数据、方法等大量信息,如何有效的进行鉴别,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尤为关键。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千里眼、顺风耳早已不是神话。通过网络及广播电视媒体任何有关于市场的信息都能在最快速时间里从地球的一端传送至另一端。谁最先获得了市场的信息那就能在在这个市场中获得领先的位置。古语云:“早知三日便可富甲天下”,经传系列产品将从多个市场中为投资者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及资讯。 经传信息致力于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服务工具,不仅提供庞大的金融市场数据库信息,还将提供一系列识别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强大的运算功能针对行情变化快速提取最真实、有效、及时的市场信息。在经过概率、逻辑、主观的系统分析之后,实现真正的唯信号论、理性投资、长期生存的产品理念。 第二部分软件基本操作 第一章软件使用方法 一、安装和卸载软件 1、软件的安装: 1) 软件安装包(Setup.exe文件)的获得: 方法一、在本公司附送的光盘上即可找到Setup.exe文件。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2005--2020)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TRANBBS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镇化目标 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 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 第四节市域公路TRANBBS交通系统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TRANBBS规划第六章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第七章主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第一节用地布局 第二节对外交通 第三节道路交通 第四节公共设施 第五节居住用地 第六节工业、仓储及物流 第七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节绿地系统 第九节景观系统 第十节岸线利用 第十一节旅游发展 第八章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第二节给水工程 第三节排水工程 第四节电力工程 第五节通信工程 第六节燃气工程 第七节环境保护 第八节环境卫生 第九节防震减灾工程 第十节防洪工程 第十一节消防安全工程 第十二节人防工程 第九章主城区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一节目标与规模 第二节近期发展建设的主要项目 第十章主城区远景规划设想 第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1.市域资源的控制 2.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3.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 4.主城区道路交通 5.主城区公共设施 6.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7.主城区园林绿地 8.主城区给水工程 9.主城区电力工程 10.主城区通信工程 11.主城区燃气工程 12.主城区环境保护 13.主城区环卫工程 14.主城区防震减灾工程 15.主城区防洪工程 16.主城区消防安全工程 17.主城区近期建设 附表1 海口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附表2 海口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总表) 附表3 海口市域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附表4 海口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标准一览表 附表5 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 附表6 海口市区域性主干路一览表 附表7 海口市中心组团次干路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 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 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贺胜桥作为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和的交接地带,同时也处于“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委已将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至、、、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此时机,贺胜桥成为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载体能够很好地把和城市圈部的二线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发挥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城市圈通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 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最新重庆使用说明书精编版

2020年重庆使用说明 书精编版

C类飞机除冰清洗车 —使用说明书 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 2009年6月 一、前言 感谢贵单位使用我们设计制造的产品。能为您服务,是我们莫大的荣幸。为使操作人员能尽快熟练地使用该设备,我们随机配备了内容详尽的用户使用手册。

我们在对用户使用手册的编排上力求内容全面而又简单易懂,使您在短时间内即可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同时可获取基本维护、维修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在第一次使用该设备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使用手册。 在编写使用手册时,如有疏漏之处,请见谅并诚切欢迎您的指正。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 联系人: 谢谢您的合作。 中国民航空大学 中国民航地面特种设备研基地

二、操作面板及各部分旋钮功能介绍 系统设有两处操作面板,主要操作面板在驾驶室内,可实现自动方式下的操作,车体上的外部操作面板主要用来实现紧急情况下的手动操作及相关调试操作。驾驶室内操作面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 ?Skip Record If...? 图1 驾驶室内操作面板示意图 外部控制面板示意图如图2所示: ?Skip Record If...? 图2 外部操作面板示意图 ★各部分旋钮功能介绍 A、驾驶室内操作面板 (一)发电机部分 图3 发电机操作部分示意图 设备启动前,首先要启动发电机为系统供电,如图3所示发电机启动旋钮在驾驶室内,左侧各项参数报警指示,右侧为发电机启动钥匙

孔,启动前,首先把钥匙转至on,2秒后转至“点火”,发电机随即启动。 (二)仪表 驾驶室内的温度、液位等仪表,用来观测系统运行时的状态,其数值与外部操作面板的数值相同。 (三)下方操作按钮 图4 驾驶室面板旋钮示意图 图4为驾驶室内操作面板按钮部分示意图,左侧为系统供电按钮,启动发电机后,按下“闭合”,系统上电,按下“断开”系统断电。 系统上电后,将控制方式拨动开关拨到“准备”,上,系统自动开始运行。 右侧液压部分按钮,功能是为液压系统供电,在系统上电后,按下液压部分“闭合”按钮,液压系统上电,采用发电机为液压系统供电。B、外部操作面板 (一)燃烧器部分 面板上第一排旋钮为一号燃烧器手动控制旋钮,系统共有3台燃烧器,每一路的手动操作相同。以1号燃烧器为例,如图5: ?Skip Record If...?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24p 上传时间:2011-04-08 1.82MB 下载量(31) 收藏次数(0) 推荐次数(0)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目的 第二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原则 第三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依据和规划期限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体系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发展思路和措施 第三节城乡协调发展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第四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三节城区用地布局和组织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五节城区景观风貌和绿地规划 第六节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第七节城区供水工程规划 第八节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九节城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十节城区通信工程规划 第十一节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二节城区供热工程规划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第十四节城区防灾工程规划 第十五节城区环境保护和环卫工程规划 第十六节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规划 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 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节远景规划 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六章附则 附表1市域国、省干道公路规划表

附表2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3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4北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5北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6西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7西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8老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9老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0南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11 南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2 中心城市各级道路功能及规划要求表 附表13 中心城区各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功能划分及规划要求附表14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场站每标车建筑及建设用地指标附表15中心城区用水量预测表 附表16 中心城区水厂规划表 附表17 中心城区各分区污水量预测表 附表18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规划表 附表19城区各层次中水系统功能及管理表 附表20 中心城区远期(2020年)通信业务量预测表 附表21 中心城区燃气量预测表 附表22全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附表23 老城区城市道路现状表 附表24北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5老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6西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7南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8 承德市近期建设规划用地平衡表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2) 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3)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 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3) 一、区域位置 (3) 二、现状概况 (3)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 一、发展定位 (3) 二、发展规模 (3)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 一、产业发展目标 (4) 二、主导产业 (4)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4) 一、土地利用政策 (4) 二、土地利用分区 (4)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 一、空间布局 (4) 二、用地规划 (5)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 一、给排水工程 (6) 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 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 一、环境保护规划 (6) 三、环境卫生规划 (7)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 一、防洪防涝规划 (7) 二、防震减灾规划 (8) 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 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 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8) 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8) 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 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 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 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三、规划范围 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确定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以下称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范围为西起狮子山和乌龟山脚,东至滨经二路和金鳞湖东岸,南起海游港,北至横港河北岸,规划面积866.18公顷。

软件使用说明书模板.最新版本

变电所联网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发展有限公司 2013.04.01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系统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系统网络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监控内容及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1 联网变电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2 监控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四、使用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五、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部分系统功能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1 主菜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2 历史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3 报警查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4 操作查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5 报表查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6 系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2.7 报警确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三部分系统故障及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3.1 系统故障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3.2 使用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河池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概要说明

《河池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说明 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年。其中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次。 ()市域范围 河池市行政范围,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核心内容为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至洛东镇、西至侧岭乡、南至石别镇、北至金城江城区界,包括金城江区的金城江街道、东江镇、拔贡镇、六甲镇、白土乡、五圩镇、河池镇和侧岭乡,宜州区的庆远镇、德胜镇、刘三姐镇、石别镇、龙头乡、同德乡、洛西镇、洛东镇、怀远镇,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大才乡,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 中心城区包括“一城两区”,即宜州城区和金城江城区,总规划建设面积约平方公里,核心内容为编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其中宜州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平方公里,金城江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一城三区”建设(即生态长寿地·三姐文化城、精准脱贫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生态引领、循环驱动的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河·路”经济带基本形成;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国家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居民收入和人民幸福指数迈上新台阶,与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城市性质、职能和规模 ()城市性质 渝桂新南向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国家重要的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桂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民族风情浓厚的世界长寿市。 ()形象定位 生态长寿地,三姐文化城。 ()城市职能 桂西北重要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渝桂新南向通道上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以长寿文化及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全国知名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 以有色金属为主导的生态环保型产业示范基地; 桑茧丝绸和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 山水特色突出的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规模 近期(年):中心城区人口约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平方公里 远期(年):中心城区人口约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平方公里。其中,宜州城区人口约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金城江城区人口约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预测年、年市域人口规模分别为万人、万人,年、年市域城镇化水平分别为、。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构建“一核两副多节点,两带两轴两片区”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核:金宜城市走廊城镇化核心区,完善市域综合服务中心的职能,重点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