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习题教学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过程。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在进行习题教

学时一般都能做到选题典型、重视分析思路的引导、语言精炼准确,解题方法技巧的传授等。物

理习题常见的解题方法有:结论法、分析法、计算法、整体法、作图法、图像法、类比法、比较

法、实验法、累积法等等。求解问题时,灵活地选取解题方法,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时间,还可以

使学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选择题具有题目较小,检查面宽,只要结论,不要过程,解法灵活,答卷简单,评分客观,

批阅方便等优点。选择题的编拟一般都是针对受试者在掌握某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某个环节

上常见的错误设计出的一些具有逻辑性的是似而非的选择支。受试者往往由于掌握知识不牢,概

念理解不清,或者思考问题不全面而掉进“陷阱”;也有些选择题的编拟是为了测试受试者思维

的准确性和敏捷性的,这些题目往往使受试者由于解题的技巧、思维能力和速度的差异而拉开距

离。选择题事先给出一些结论,这一点类似于证明题,但又没有明显的结论,解答时就不一定要

用常规的解题方法,可以解无定法,既要提高速度,更主要的是提高解题质量。为此,本文主要

以力学选择题为例,列举了一些物理解题过程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1.结论法

直接应用推导出的公式或结论解题的方法。

例1: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两个直线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这两

个运动的图线,如图1所示.若平抛运动的时间大于12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线2表示竖直分运动的v t -图线

B.1t 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030

C.1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的正切为

12 D.12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060 图1

解析:图线2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线,也就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图线,A 对; 1t 时

刻,两分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则tan 1α=(α为速度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又tan 2tan αβ

=(β为实际位移和水平分位移的夹角),那么此时,1tan 2β=

、045α=,B 错C 对; 12t 时刻时,竖直分速度为水平分速度的两倍,则,,tan 2,tan 1αβ==,12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

方向夹角为045,D 错。

此题直接应用了平抛运动的结论tan 2tan αβ=(α为速度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β为实际

位移和水平分位移的夹角)。结论法在电学中应用的更广泛。

2.分析法

不需要进行定量计算,直接通过应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

就能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2:如图2所示,小车M 在恒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 图2

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

A.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B.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

D.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

解析:先分析重力和已知力F ,再分析弹力,由于F 的竖直分力可能等于重力,因此地面可能

对物体无弹力作用,则A 错;F 的竖直分力可能小于重力,则一定有地面对物体的弹力存在,若

地面粗糙,小车受摩擦力作用,共四个力作用,B 错;若小车做匀速运动,那么水平方向上所受

摩擦力和F 的水平分力平衡,这时小车一定受重力、恒力F 、地面弹力、摩擦力四个力作用,则

C 对;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当地面光滑时,小车受重力和力F 作用或受重力、力F 、地面摩擦力

作用,选项D 正确。

此题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其受力情况,是一道理论分析题。在受力分析时,要注意

在几种常见的力中,重力是主动力,而弹力、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中弹力存在又是摩擦力存在的

前提。

3.计算法

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的方法。

例3:如图3-1所示,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对小球再施加一个力,使

绳与竖直方向成β角并绷紧,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此力最小为 ( )

A.sin mg β

B.cos mg β

C.tan mg β

D.cot mg β 图3-1 图3-2

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则小球受重力mg 、绳的拉力T F 、施加的外力F ,应有F 与T F 的

合力与mg 等大、反向,即F 与T F 的合力大小为,G mg =。如图3-2所示,在合力,G 一定,其

一分力T F 方向一定的前提下,另一分力的最小值由三角行定则可知F 应垂直于悬线,故sin F mg β=,选A.

根据已知的数据进行计算,是定量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解定量计算选择题不能“小题大做”

否则会耽误太多的时间。本题同时也是一道极值求解的计算题,关键是分析清对应的临界状态,

再列示求解。

4.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取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物理规律求解的方法叫做整体法。

选取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中的某个物理,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物理规律求解的方法叫做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往往结合着使用。

例4: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放置,表面光滑。AO 上套

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有一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

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4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

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F 和细绳上的拉力T F 的变化情况

是 ( )

A N F 不变,T F 变大 B.N F 不变,T F 变小

C.N F 变大,T F 变大 C.N F 变大,T F 变小

解析:设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对P 、Q 环整体,

在竖直方向上有2N F mg =不变;对Q 环在竖直方向

上有:cos T F mg θ=,P 环左移,θ减小,T F 变小, 图4

故选B 。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对多个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运用此种方法时,关键是找准研

究的对象,分析清所研究的对象收到的外力,再列式求解。

5.图像法

应用物理规律(公式),建立有关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像,再

利用图像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求解的方法。

例5:如图5-1所示,在倾角为0

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质量,它受到沿斜

面方向的里F 的作用。力F 可按图(a )(b )(c )(d )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 与mg 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0t =时速度为零,若用1S 、2S 、

3S 、4S 分别表示上述四种情况下物体在3s 内的位

3S 3S 移,则这四种情况下位移最大的是( )

图5-1

解析:本题中如果斜面光滑,力F 就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如果斜面不光滑,力F 可理解为

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而物体还始终受到沿斜面向下重力的分力0sin300.5mg mg =作用。根据力的合成和牛顿第二定律,画出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5-2所示,依次为A 、B 、

C 、

D ,再根据v t -图像和坐标轴所围面积的代数和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大小得A 正确。

图5-2

利用图像法求解此题,另人一目了然,当然还可以运用解析法求解,但要复杂的多,而且很容易出错。

6.作图法

通过作图获得对问题的求解的方法。

例6:半圆柱体P 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 。在P 和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如图6-1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是MN 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 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 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MN 对Q 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 、Q 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图6-1

解析:Q 受力如图6-2所示,

1F 表示P 对Q

的弹力,2F 表示MN 对Q 的弹力,2F 的方向

水平向左保持不变,1F 的方向顺时针旋转,

由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变化可知:1F 与2F 都是

逐渐增大。故选B. 图6-2

用作图法分析力的动态变化,具有直观、便于比较的特点,它一般适用于研究对象受三个力的作用,且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变化。应用时注意明确哪个力大小、方向不变,要把它分解到哪两个方向上;哪个力方向不变;哪个力大小、方向均变化,且它的变化范围。

7.类比法

对于一些陌生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或运动特点,再与我们所掌握的熟悉的物理模型加以比较的方法。

例7:如图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O 点系一长为L 的绝缘细线,线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小球。当沿细线方向加上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后,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现给小球一垂直于细线的初速度0v 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若0v 很小,则小球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时间为 ( )

A. B. C. D. 界于和 之间

解析:由于平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与球的重力是一对

平衡力,对小球运动的快慢没有影响,可以不予考虑。

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还受到绳的拉力、电场力,且电

场力是恒力,这与重力场中单摆的受力情况相类似,

所以我们可把该装置类比于重力场中单摆模型,由单 图7

摆的周期公式2T =可知,g 在这里应该等效为Eq m

,代入公式得T =可见,第

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用的时间为2T t == 有些物理问题,看似陌生,但通过分析可发现它与我们所熟知的物理模型往往是同根生,加以类比很容易发现其规律。

8.比较法

对于两个或多个物理过程,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获得对问题的求解的方法。

例8:如图8所示,一物体从曲面上的A 点无摩擦地下滑,再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BC 后落到地面上的D 点。若使传送带随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仍使该物体从A 点无摩擦地下滑,那么 ( )

A.它将落到D 点的左边

B.它将落到D 点的右边

C.它仍落在D 点

D.它可能落不到地面上 图8

解析:第一次,物体在BC 段受摩擦力的作用做匀减速运动,从C 点以速度ν平抛出去;第二次,皮带逆时针运动,物体在BC 段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和大小仍与第一次相同,物体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通过相同的位移BC 到达C 点时被以同样的速度抛出,故落地点不变。

此题是比较两个不同的运动过程,在应用比较法求解问题时,要把握不同物体或不同运动过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9.实验法

通过实验获得对理论上较繁或理论上计算推导正确,但学生依然是半信半疑问题的求解方法。

例9: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齿轮A 、B ,A 固定不转,B 围绕A 顺时针转动,当B 在A 的右侧时,B 上的标志箭头刚好竖直向上,如图9

标志箭头所指方向是:(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图9

解析:解答此题,只要拿出两枚一样大小的硬币,以硬币上的数字作为标志箭头,按题目中的旋转法轻轻一转,选A ,自然揭晓。

这个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验意识,它不涉及深奥的物理知识,繁琐的计算也用不到,列不出明确的算式,推理说明也显得不充分有力,而且即使讲解了学生也想象不通,采用实验的方法,在学生的一片惊诧声中答案自然揭晓,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意识。

10.累积法

例10:如图10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摩擦因数为u 的水平地面

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他外力及空气阻力),则其中一个质量为m的土豆A受其他土豆对它的总作用力大小应是()

A.g

B.umg

C.

D.

解析:其中一个质量为m的土豆受到周围其他土豆

给它向各个方向的作用力,要直接求它所受的各个

力的总合力,根本没法求解,但是这题利用累积法,

其他土豆对它的总作用力的累积效果是使它和箱子图10

=一起向前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总作用力大小为umg,具有相同的加速度a ug

故选B。

多个个体的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整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上,当然个体也往往能“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与特点。

当然,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如特殊值法、反例法、假设法、排除法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同时,对于同一道习题解题的方法也不确定,如例4可以仅应用隔离法进行求解,再例如例6还可以应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等等。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习题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注重习题的变式教学、学生思维的训练,还要注重教给学生解题的“金钥匙”,即方法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自身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实际效果,创建高效的习题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电场常见问题及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四、电场解题的基本方法 本章的主要问题是电场性质的描述和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解题时必须搞清描述电场性质的几个物理量和研究电场的各个规律。 1、如何分析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电场力和电势能 (1)先分析所研究的电场是由那些场电荷形成的电场。

(2)搞清电场中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含义。 (3)正确运用叠加原理(是矢量和还是标量和)。 下面简述各量符号的含义: ①电量的正负只表示电性的不同,而不表示电量的大小。 ②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是矢量,应用库仑定律和场强公式时,不要代入电量的符号,通过运算求出大小,方向应另行判定。(在空间各点场强和电场力的方向不能简单用‘+’、‘-’来表示。) ③电势和电势能都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用qU =ε进行计算时,可以把它们的符号代入,如U 为正,q 为负,则ε也为负.如U 1>U 2>0,q 为负,则021<<εε。 ④ 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与电荷电势能的增减相对应,W AB 为正(即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小,B A εε>;W AB 为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B A εε<。所以,应用 B A B A AB U U q W εε-)=-(=时可以代人各量的符号,来判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当然 也可以用)-(B A U U q 求功的大小,再由电场力与运动方向来判定功的正负。但前者可直接求比较简便。 2、如何分析电场中电荷的平衡和运动 电荷在电场中的平衡与运动是综合电场;川力学的有关知识习·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对加深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力学的分析方法相同,解题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某个带电体)。 (2)分析带电体所受的外力。 (3)根据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讨论各种情况,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 (4)根据物理过程,已知和所求的物理量,选择恰当的力学规律求解。 (5)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例题4】 如图7—3所示,如果H 3 1 (氚核)和He 2 4(氦核)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同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个部分,广义的隔离法还包括将一个物理过程从其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整体法是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将看上去具有明显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处理。隔离法和整体法看上去相互对立,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之后,还是要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的。 这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受力分析、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中。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 Q ,两环 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 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 A O B P Q

谈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能-模板

谈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能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落实到具体内容上,必然与学生的思维习惯、智力水平、解题方法相关联,再从目前高考的角度,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创新能力成为重点。所以为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创新能力,总结一些解题方法,体会一些解题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技能 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他们都反映物理难学。平时上课都听得懂,公式也记得很清楚, 但是一遇到稍难的题目就不会做,非常苦恼。 经过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我觉得要学好高中物理,首先要能将题目抽象成物理模型, 其次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最后必须有巧妙的解题方法。 一、常用的解题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 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 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拓宽思路。 2.解析法 解析法是综合法的逆过程, 它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推理思维方法,是从局部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优点在于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便于从中找出最主要的,起决定性的物理要素和规律。具体是从待求量的分析入手, 从相关的物理概念或公式中去追求到已知量的一种方法。要求这个量, 必须知道哪些量,逐步寻求直至全部找出相的物理过程和已知的关系, 尔后再由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3.综合法 综合法是通过题设条件, 按顺序对已知条件的物理各过程和各因素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推出未知的思维方法。即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的一种思维过程。此法要求从读题开始,注意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过程或不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解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解法 2012-8-17 图解法,也叫图形法,是一种利用几何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解答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常用图解法。基本法则有平行四边形法则,矢量三角形法则等,图解法的优点是简捷,方便,直观。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解题的效率。 【例题1】 (2012全国新课标).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与N2的合力为定值,与重力反向等大。作图。由图形可 知,当板缓慢转动中,N1与N2的方向便发生如图示变 化,但合力不变,可得答案B 。 【点评】:该题为动态平衡问题,在挡板夹角连续变化中,重力始终保持不变,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做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可以直观看出合力不变,但水平方向的支持力N1连续减小,挡板的支持力也N2始终减小。 【例题2】如图2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 C ) A.mg 3 B.mg 23 C.mg 2 1- D.mg 33 【解析】:将mg 在沿绳方向与垂直于绳方向分解,如图所示. 所以施加的力与F1等大反向即可使小球静止,故 mg mg F 2 130sin 0min = =,故选C. 答案:C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方法专题一:图像法解题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 r=_______ 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 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 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 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例3、如图是额定电压为100伏的灯泡由实验得到的伏安 特曲线,则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多大?若将规格是“100 v、 100 W”的定值电阻与此灯泡串联接在100v的电压上,设 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此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多大? 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

最新最全,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汇总,(附详细例题,与完整参考答案)

最新最全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汇总(附详细例题与完整想看答案) 一、比较排除法 二、特殊值代入法 三、极限思维法 四、逆向思维法 五、对称思维法 六、等效转换法 七、图象分析法 八、类比分析法

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 一是练准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答率. 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充足时间. 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性“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一、比较排除法 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只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 [例1] 如图1所示,宽度均为d 且足够长的两相邻条形区域内,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总电阻为R ,边长为433 d 的等边三角形金属框的AB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金属框从图示位置沿垂直于AB 边向右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取逆时

针方向电流为正,从金属框C 端刚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下列关于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图1 【解析】 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荷量,其中第一象限面积取正,第四象限面积取负.金属框 从进入到穿出磁场,通过金属框的电荷量q =It =E R t =Φt -Φ0R =0,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也应该为零,B 、C 选项显然不符合.金属框在最后离开磁场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越来越大,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来越大,排除D. 【答案】 A 【点评】 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七:逆向思维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逆向思维法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下面通过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几道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 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 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未知到已知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如图1所示, 图1 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由双线圈ab 和cd (匝数都为n 1)、ef 和gh (匝数都为n 2)组成。用I 1和U 1表示输入电流和电压,用I 2和U 2表示输出电流和电压。在下列四种接法中,符合关系1 2212121,n n I I n n U U ==的有: (A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入端。 (B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入端。 (C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出端。 (D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出端。 析与解:一般的选择题,是从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去求解,解出结果与选项比较,哪个正确选哪个。但本题我们不能根据两个公式去求解法,而只能逐一选项讨论哪种解法能得出题干给出的公式。 对(A ),初级ab 和cd 两线圈串联,总匝数为2 n 1,次级ef 和gh 两线圈亦串联,总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完整版)

"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 (完整版)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最新高中物理解题方法+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 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 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 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 有:?F,0,?F,0 。 XY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be carried out in time rust and antirust paint twice. While skeleton construction curtain wall fireproof, antisepsis, mine should be simultaneously, all skeletons complete after the required time and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讲义 杨绪军

第一讲:隔离法 方法简介 隔离法就是从整个系统中将某一部分物体隔离出来,然后单独分析被隔离部分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一个个小问题求解。隔离法在求解物理问题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好隔离法,对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大有益处。 例1: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如图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作用,且F1>F2,则物体1施于物体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F1 B.F2 C.1/2(F1+F2) D.1/2(F1-F2) 例2:如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A上再放一物体B,A、B间有摩擦。施加一水平力F于B,使它相对于桌面向右运运,这时物体A 相对于桌面() A.向左动 B.向右动 C.不动 D.运动,但运动方向不能判断 例3:如图所示,已知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m2,A、B间的摩 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2,在水平力F的推动下,要使A、B一起运动而B不至下滑,力F至少为多大?

例4: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绳连接的A和B两个物体,沿着倾角为α的 斜面匀速下滑,问A与B之间的细绳上有弹力吗? 例5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平 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 B. C. D. 例6 如图所示,AO是质量为m的均匀细杆,可绕O轴在竖直平面内自动转动.细杆上的P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杆的倾角为θ,AP长度是杆长的1/4,各处的摩擦都不计,则挡板对圆柱体的作用力等于。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好高中物理实验的复就至关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1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累积法

爱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放大法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2 解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解题技巧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α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0,∑F Y=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完整版)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 (完整版)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X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二 隔离法

第二讲:隔离法 方法简介 隔离法就是从整个系统中将某一部分物体隔离出来,然后单独分析被隔离部分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 况,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一个个小问题求解。隔离法在求解物理问题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好隔离法,对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大有益处。 例1: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 平推力F 1和F 2作用,且F 1>F 2, 则物体1施于物体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A .F 1 B .F 2 C .1/2(F 1+F 2) D .1/2(F 1-F 2) 例2:如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 ,A 上再放一物体B , A 、B 间有摩擦。施加一水平力F 于B ,使它相对于桌面向右运运,这时物体A 相对于桌面( ) A .向左动 B .向右动 C .不动 D .运动,但运动方向不能判断 例3:如图所示,已知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A 、B 间的摩擦因数为μ1,A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2,在水平力F 的推动下,要使A 、B 一起运动而B 不至下滑,力F 至少为多大? 例4: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绳连接的A 和B 两个物体,沿着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问A 与B 之间的细绳上有弹力吗? 例5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 0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 ,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 ,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 A .mg L L )/1(?+ B .g m m L L ))(/1(0+?+ C .Lmg ? D .g m m L L )(/0+? 例6 如图所示,AO 是质量为m 的均匀细杆,可绕O 轴在竖直平面内自动转动.细杆上的P 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 杆的倾角为θ,AP 长度是杆长的1/4,各处的摩擦都不计,则挡板对圆柱体的作用力等于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常用解题方法(带例题)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对比一下正弦定理) 文字表述: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u=tanα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1、“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12、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1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15、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 物理:其实高中物理不难,它的规律性很强,因此是可以找到通用的解题方法的.首先是力学部分必须学好.每一个物理的计算题其实都可以分解成很多最基本的模型,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包括自由落体),基本受力分析,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等.如果你现在不会做题,那么先问问自己那些基本模型掌握了吗.关键是在大题的训练中学会分析物理现象,找到题设中包含的各个基本模型,这要求大家独立地解决一定数量的题,自己要动脑筋思考,多练习自然就有感觉了。 力学学好了,其他部分只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相信用力学已经掌握的思维解题也可以了.其实很多热学、电学的题也是以力学模型为基础的。 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

而后讨论。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 受力不平衡时 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轻杆或弹簧对物体可以有压力或者拉力。绳子或橡皮筋可受拉力不能受压力,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受力分析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