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失守之谜重点

井冈山失守之谜重点
井冈山失守之谜重点

井冈山失守揭秘

摘自:<<血泊罗霄>>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揭秘作者:饶道良

何键当上了“会剿”总指挥

井冈山,犹如一根锋利的鱼刺,卡在蒋介石的喉头,这鱼刺一天不拔去,他就一天不得安生。而更让他头痛的是,试着拔了两次,不但没有拔出来,反而扎得更深了。一开始,蒋介石也曾经以为,朱毛只不过是趁他打盹的间隙纠集了一帮乌合之众在山沟沟里寻个安身之处,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也不足为患;湘赣两省把朱毛说得神乎其神,无非是想向他多要点剿匪经费而已。然而,经过前两次的较量,他已不敢稍存小视之心了。 1928年的冬天,蒋介石一边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周旋,一边又腾出一只手,关注着在井冈山闹得热火朝天的朱毛。权衡再三,蒋介石决定长痛不如短痛,调遣了大量兵力,把一排排长枪短炮,齐齐对准了弹丸之地的井冈山。 1929年1月1日,由何键任代总指挥的“会剿”总部在江西萍乡成立。对于第三次联合“会剿”井冈山的兵力部署、“会剿”计划、“会剿”日期安排,历来以消息灵通著称的上海《申报》详述殆尽。早在1928年11月10日,《申报》就发了一则篇幅不算短的消息:长沙通信:在湘赣边境扰害经年之朱德、毛泽东、袁文才等,经两省军队先后会剿两次,均无效果。盖因两省会剿部队指挥,未能统一,以致进行不能一致。最近鲁涤平、何键又致电朱培德,磋商第三次会剿计划,朱氏已派雷屏周为代表,于月前来湘谒鲁,将一切会剿办法,详切规定,携回南昌,取得朱培德同意。并由朱氏领衔,呈请中央特派何键为湘赣会剿临时指挥官,所有两省会剿部队,统归指挥。会剿经费,两省各自担任。此次会剿计划,对于信号、旗帜、路线、动作规定甚详,大致如下:(甲)会剿部队:赣省为四旅,湘省为六团。赣省部队:已经朱培德派定第五师十四旅周泽源[浑元]、第十五旅刘士毅、第七师二十一旅杨池生、第十二师三十五旅韦杆;湘省部队:经鲁涤平派定何键部二团、吴尚部三团、第二军一团。总共湘赣两省会剿兵力,为四旅六团,人数在三万以上。(乙)会剿计划:刘士毅、杨池生两旅,由遂川向大小五井进剿;韦杵、周泽源[浑元]二旅,由宁冈向井冈山进剿;何键部两团,由桂东向江西大小五井进剿;吴尚部三团,由茶、攸向江西井冈山进剿;第二军之一团,则由醴陵向攸县推进,为吴尚旅预备队。(丙)会剿日期:由何键临时规定。惟各会剿部队,统限11月10日前集中完竣,听候定期同时动员。何键早在衡州,现为布置会剿计划,本月3日特亲往桂东前线,视察一切。同时并电致吴尚,请即销假赴茶、攸指挥(吴尚现在长沙);鲁涤平亦以此次会剿,湘军方面系以吴为主干,故昨早亲往吴宅,敦促赴茶,指挥一切。且吴部两次会剿,均深入井冈,情形较熟,拟即以吴部担任前锋。吴尚初本欲请副旅长熊震前往,兹以鲁、何一再敦促,已允即赴茶攸督剿。至于湘省会剿经费,已由鲁氏请驻常经理分处,于三日内筹齐伙食费洋六万元,又令财厅筹发临时费四万元。湘方军队,吴部早已集中茶、攸,何键部正在桂东开拔,10号以前全部当可集中就绪也。(11月4日)这个报道的数字显得有点保守。其实,两省“会剿”的兵力远不止四旅六团三万余人,而是达十个旅二十八个团之众。

柏路会议:定下了“围魏救赵”的战略方针

何键就任“剿总”的第四天,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是在宁冈县柏路村兼营旅店和杂货的横店召开的。来自前委,红四、五军军委,边

界党团特委,宁冈、永新、遂川、酃县、莲花县委和茶陵特别区委以及二十八团、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五军五大队的代表共六十余人出席了这次井冈山最后一次大型会议。会议首先学习了前两天才收到的中共六大决议案。对于这个姗姗来迟的决议案,前委秘书处使尽浑身解数,才赶在会前油印了数份。接下来,会议进入主题,详细讨论了应付湘赣两省敌人第三次“会剿”的策略。经过三天半的讨论研究,会议通过了以围魏救赵打破敌人的军事进攻的战略方针。红四军主力向外突围,一方面打出去,向外发展,解决红军的经济给养,另一方面牵制进攻根据地的敌军,减少对井冈山的压力;红五军与红四军三十二团(袁王部队)留守边界,一方面对付敌人的“会剿”,另一方面配合红四军主力的突围行动。会议还决定,红四、五军混编,以求指挥的统一与训练的方便。红五军编入红四军内,番号是三十团。彭德怀任红四军副军长兼三十团团长,滕代远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三十团党代表。毛泽东肯定想到了彭德怀初来乍到,守山的困难不少,所以,1月上旬,前委和红五军军委接连在茨坪和下庄召开会议,对今后的行动作了进一步的部署。毛泽东采用的是“掺砂子”的办法。红四军的一批骨干,宛希先、何长工、陈毅安、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邓乾元等留在井冈山。有的在地方上担任领导职务,大部分充实到红五军,同时,整个边界和军队的干部都作了相应调整。从朱毛会师以来一直缠绵病榻的张子清,因其在井冈山的崇高威望,被留在井冈山,一边养伤,一边指导工作。原特委书记谭震林调前委担任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邓乾元接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朱云卿由三十一团团长改任红四军参谋长;何挺颖由三十一团党代表调任二十八团党代表;蔡协民接任三十一团党代表;何长工由二十八团党代表改任宁冈县委书记;伍中豪由三十一团副团长升任团长;袁文才由三十二团调任红四军副参谋长,随红四军主力下山。……

朱毛带着三千六百人离开了井冈山

三月10日,红四军二十八四、三十一团、特务营、独立营,纷纷从宁冈、永新等地撤回,集结在井冈山上的茨坪。 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带领三千六百余人的红四军主力部队从井冈山茨坪、行洲等地出发,分两路踏上了进军赣南的征途。虽然红四军不打算惊动当地的老债,但他们离开井冈山的那天早晨,还是有许多人冒着凛冽的山风来为红军送行。后来,有一首叫做《十送红军》的民歌,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红军离开井冈山时,军民两依依的情景。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三送红军到拿山,山上苞谷金灿灿,苞谷种子红军种,苞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红了天。五送红军过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够捎书信,鸿雁飞到天涯海角,嘱咐咱红军红军啊!捎信多把革命说。七送红军五斗江,江上船儿穿梭忙,千军万马江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早回乡。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红军的手,心像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早日传捷报。十送红军望月亭,望月亭上搭高台。台高十丈百玉柱,雕龙画风放光彩。朝也盼晚也想,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虽然红军要将他们下山的消息瞒住当地的老表,但他们下山的阵势却是大张旗鼓的,那是有意要让敌人知道红军已经离开井冈山了。下山途中,凡是红军走过的地方,人们都可以看到一张张落款为“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的四言体布告。张际春、刘型、宋裕和等人在后来的回忆中都几次提到这张布告。张际春:“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的行动,是在1929年1月中旬开始的。记得在行动以前,毛主席已经在于部中初步传达过党的第六次大会的方针,他还亲自起草了红四军宣言和有名的四言体布告。宣言和布告中通俗地解说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当前任务、政策,号召工人、农民、士兵群众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地主、官僚买办的统治,实现民主革命的任务而奋斗。”刘型:“四言体布

告是主席亲手写的,下山以前就写好,并用石印机印好,在进军途中张贴。进军时,都很紧张,每地差不多都只住宿一晚,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印材料,只能利用下山前的时间印四言体布告。”八月失败后从广东上井冈山的宋裕和最早是在红四军军官教导队学习,下山前夕,调到职工运动委员会,担任宣传农民运动组的组长。1970年6月21日,宋裕和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时重又看到了这份他曾亲手张贴过的布告,他说:“当时石印机在县城里有,下山前《红四军司令部布告》已印好,下山一路就贴。”

血战桐本岭

朱毛率红四军一下山,彭德怀顿感肩上重似千斤。他与党代表滕代远一道,主持召开了五军军委和湘赣边界特委的联席会议。会议就红五军的防守作了如下部署:第五纵队纵队长李灿、党代表刘宗义带领一大队在徐彦刚率领的莲花赤卫队配合下守卫黄洋界哨口;第十大队在彭包才、李克如的率领下坚守八面山和双马石;黄龙率十二大队守卫金狮面;王佐率三十二团守卫朱砂冲、行洲、下庄。守卫桐木岭、白银湖、梨坪一线的,是彭德怀的爱将贺国中。贺国中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后来,调入彭德怀部所在团任湘军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教育长。1928年7月22日协助彭德怀、滕代远发动了平江起义后,又随彭德怀、滕代远上了井冈山。彭德怀曾称贺国中是“虎将”,1929年的夏天,红五军攻打安福县城时,贺国中不幸阵亡,彭德怀止不住地流下了泪水。这年,井冈山下起了百年未遇的大雪,连续四十天纷纷扬扬的大雪把井冈山埋入茫茫的白色之中。 1929年1月26日,步步进逼的湘赣“国军”推进到了以茨坪为中心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的外围,向所有的红军工事发起了猛烈进攻。五大哨口,每个哨口都修有四五道防线。第一道是竹钉阵,那种竹钉不是一般的竹钉,据老人回忆,竹钉用谷壳炒过,用马尿浸过,又用桐油浇过,既坚硬又锋利,凡踩上者,其肉必烂。第二道是五尺宽、五尺深的壕沟。第三道是竹、木编成的篱笆,上面削尖,埋在土里。第四道是运动壕,运动壕前留有炮眼,上面堆有四五尺厚的土。有的哨口还加一道滚木垒石。大战前夕,红五军将工事又加高了一些,这时,天寒地冻,已取不到土了,战士们便将水泼到工事上,一会儿,水便结成了坚硬的冰块,然后,再泼上一层……后来成为共和国中将的姚喆将军,当时是八大队的四班班长,他在桐木岭下的白银湖坚守了七天七夜。他回忆说:“我守卫的地点是桐木岭哨口最紧要的地方。每天上午出操。做工事,下午背粮食,晚上还要削十个做障碍的竹钉。纵队长贺国中都同我们一起筑工事,他是黄埔军校高级班的学生,懂得筑城学,一面做工事,一面对我们讲筑城常识。那时,我们构筑阵地都是就地取材,没有铁丝网、地雷,就砍些有刺的树枝堆在阵地前沿,再钉上几排尖尖的短竹钉,构成阵地前沿的障碍。南方军阀队伍都是穿草鞋,踩到树刺和竹钉上就要大吃苦头。山上很冷,我们没有棉衣棉被,身穿单衣,脚穿草鞋,晚上睡觉,中间烧一堆火,身上盖些稻草。有的同志用夹被装上稻草,就要算是最漂亮的被子了。”井冈山雪大雾也大。在桐木岭、白银湖一带,五十米以外就看不见任何东西了。大雾、大雪在给红军的防守带来困难的同时,也给敌人的进攻造成困难。但是,敌人有优良的武器,人没上去,就用迫击炮、山炮、重机枪往上砸,往上扫。李聚奎上将回忆说:“敌人攻得最猛烈的是黄洋界、八面山、白银湖。我们第九大队守在梨坪,只有一个营的敌人来试探了一下。打了一两天,敌人也没什么猛攻,就撤退了。打得最厉害的是白银湖,整整打了四夭四夜,我们在梨坪的山上,听到白银湖那边的机关枪‘(口扑)噜(口扑)噜……'地打,就像煮稀饭一样,一直不停。”姚喆中将说:“这几天生活非常艰苦。饭菜是十五里以外的后方送上来的,送到时早就冰冷了。整整三天三夜没有送过开水,渴了,我们自己用缸子装上雪,在战壕里烧开喝。最难过的是夜晚,那时是隆冬天气,每天雨雪交加,工事里泥泞四五寸深,坐不能坐,睡不能睡,夜晚又特别冷,大家弄些草铺在泥水上睡,可是睡不到一会儿,上面盖的给雨雪打湿了,下面垫

的给泥水浸透了,上下冰冷,实在难受,许多同志恼火,恨不得冲下去和敌人拼一场。“实际上,我们到桐木岭的时候,敌人也就快要来了。黄洋界和八面山都被敌人打开以后,我们这里还没有敌人。后来,我们派了一个排去侦察,碰到敌人就打了起来,一打起来,这个排就赶快撤回来,敌人也紧跟着追过来了,占领了我们阵地前面的一个小山包。我们一齐向小山包上的敌人开火,敌人被压住,下不来了。那时桐木岭的雾很大,能见度差,敌人上来了也看不清楚,只能听到他们在那边挖工事的声音和活动的声音,但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干什么。”黄洋界和八面山失守以后,红军桐木岭的守军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八面山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中最高的一个,海拔一千四百八十四米,比黄洋界还高出一百多米,这里地处江西与湖南两省的交界线上,控制着湖南酃县通往井冈山的唯一一条小路。站在八面山上,极目远眺,脚下连绵起伏的山峰尽收眼底。 1月26日,湖南“国军”吴尚派三个团同时进攻黄洋界和八面山。守卫在八面山哨口上的是彭包才和李克如率领的不到二百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敌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火力优势,迫击炮和山炮轮番往山头上轰炸,工事被一次次炸毁。最后,红军战士只好用睡觉用的稻草、被褥铺在工事上,并浇上水,使其冻成冰墙,继续坚守在哨口上。当年守卫在八面山哨口上的红军指战员大部分都牺牲了。对于当年战斗的详细情况,我们所知甚少,只能从少数幸存者的讲述中去感受当年残酷的血战。李克如回忆:“在黄洋界失守的第二天,酃县十都方面的敌人用炮架在山头上打,把八面山的工事打塌了。彭德怀同志命令我们用棕皮绷在工事上继续守,敌人兵力虽多,因受地形限制,不可能同时上来。大部队不行时,敌人就采取每天来一个营的办法,轮换着打。我们在这里坚守了一个多星期,后来敌人攻占了八面山阵地,并直接到了大井。我们向茨坪集中的去路被敌人截断了,通向茨坪的那几个口子的吊桥没有搭起来,只好从荆竹山方向出去,向赣南转移。” 1929年1月的最后一天,八面山终于没有挡住白狗子疯狂的进攻……

在一个无业游民的带领下.湘军从小路摸上了黄洋界

自古至今,黄洋界一直是井冈山一个最富有象征意义和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毛泽东的一句“黄洋界上炮声隆”使它名声大振;三十八年过后,“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又使世人对它刮目相看。当年的黄洋界正是以其极其险要的地势,一直成为红军与白军争夺的制高点。平时,红军在黄洋界的常住兵力有一个连,但是,1929年1月,即使敌人大兵压境,只有八百人的红五军也没法再抽出兵力去补充黄洋界了。和其他的四个哨口一样,李灿和徐彦刚同样是在冰天雪地里带领战士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所不同的是,黄洋界的雪更大,冰更厚。守在黄洋界的红军将士在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时,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会被人从背后悄悄地捅上一刀。三天的激战过后,且月29日傍晚,吴尚的部队用二百块银洋在宁冈的斜源村买通了一个叫陈开恩的无业游民带路,沿着黄洋界后面的一条小溪,攀过悬崖峭壁,突然杀向红军的背后……田长江是红五军的号兵,当时也守在黄洋界,他回忆说:“敌人进攻井冈山的那天,大概是在阴历十二月份,已经下雪了。敌人从正面攻不上来,他们就从宁冈找到一个反动富农带路,从黄洋界后面完全没有路的山沟里爬上来。我们在黄洋界守了六天,最后敌人摸上了黄洋界挑水的道路,占领了黄洋界后面。敌人是黄昏摸上来的。天亮后,我从前哨回到黄洋界,到后面洗脸吃饭,刚刚端起碗吃了一碗饭,就听到挑水方向响了一枪,我马上背上号,拿起枪跑到后面山上去,一看敌人从那边过来了,我忙打了几枪,通知前面的部队。这时,敌人一下子就冲了上来,我再也回不去了。”第三次反“会剿”时,冯瑞田是红五军五纵队二大队三中队八班的战士。他当时也在黄洋界,对黄洋界的失守,同样记忆犹新:“1928年旧历腊月,国民党开始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敌人是从茅坪方向来的。我们大队当时是守黄洋界哨口。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开始打,整整打了一个星期。前两天天晴,第三天天气突然变了,雾很大,什么也看不见。二十三日晚上,

我们放了军事哨。我当时担任上士,大队的采买。我背着一枝枪,从黄洋界哨口到散兵壕去看看,走到半路,突然听到三声枪响,我赶紧对放哨的说,你们派一个人去黄洋界哨口报告。随后,我便打枪抵抗。这时我听到下面有好多脚步声,像踩在冰上喀嚓喀嚓直响。后来才发现有好多敌人来了,是由一个反水农民带队从后面爬岭上来的。他们爬的爬,挖路的挖路,边走边砍,爬了三天三夜。上来的敌人太多,我们打不赢,便从源头下到三堡会打游击了。”接到黄洋界告急的报告,彭德怀心里一惊,急忙组织起在茨坪的红军学校的学员,又到小井医院召集了几十名轻伤员,于30日清晨向黄洋界赶去。彭德怀和李灿、徐彦刚采用两面夹击的办法,决心收复哨口,然而,敌人的兵力越聚越多,而红五军的伤亡却不断增加。就在红五军夺回一个山头,正准备向另一个山头进攻时,有战士来报:“八面山和桐木岭失守了!”彭德怀长叹一声,急忙从黄洋界赶回茨坪,组织人马全力以赴地抵挡着疯狂的敌人。可是,与不断增加的敌人相比,红五军的力量实在太小、太小了……最后,幸存的红五军指战员被迫步步后退,集中到了茨坪。

彭德怀带领红五军“跳出了五井”

黄洋界对井冈山太重要了,黄洋界一失守,八面山、桐木岭、双马石三个哨口也相继失守,最后,只剩下了王佐带领的三十二团和遂川县赤卫队坚守着的朱砂冲哨口。一道难题,摆到了彭德怀和滕代远的面前:是带着全军将士与敌人死拼到底。拼到没有一个人,还是带着剩下的人马撤退出去?很显然,如果死拼,即使全军将士阵亡也不可能守住井冈山了。其实,性格刚直的彭德怀头脑一直是清醒的。战斗打响之前在认真地分析过敌我力量的对比后,彭德怀已料到了现在的结局。早在接受前委下达的守山任务时,在进行过守山的动员,研究过守山的计划后,1月上旬,红五军军委和湘赣边界特委还召开过一次联席会议。在这次会上,大家的头脑是冷静的,大家都认识到,经过全体军民的努力,有可能打破敌人的军事进攻,保住井冈山根据地。然而,由于客观的形势和主观的力量所决定,反“会剿”中也会出现种种困难,甚至有可能遭到失利。应该说,这是一次对井冈山实事求是的分析。会议最后决定:在军事方面,五井如被敌人攻破,五军冲出五井,取道敌人薄弱的地方往赣南与四军取得联系,各县地方武装则应尽可能埋藏于各县;政治方面,党不能离开群众,特委、各县委均须留边界指挥工作。这是大家最不愿看到的最后一幕,但残酷的现实还是把井冈山逼到了这最后一步。面对强敌几路夹击的现实,彭德怀果断地决定执行五军军委与边界特委原定的战略方案,跳出敌人密集的包围圈,向赣南转移。然而,经过这场生死之战,红五军能收集起来的也只有八大队、九大队、特务大队和十大队的余部。后来得知,李灿和徐彦刚带领的一大队及莲花赤卫队虽与彭德怀隔山相望,但终被强大的敌人隔断,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李灿、徐彦刚带着幸存的战士用绑腿布和衣服撕成的布条结成长绳,从黄洋界的悬崖上吊下去,转移到宁冈一带打游击,后来与何长工部会合。而守在金狮面的十二大队最终下落不明…… 2月初的一天,彭德怀、滕代远带着剩余的不多人马,踏着茫茫积雪,沿着荆竹山、大汾,向赣南方向突围。李了林在当时还是一名少年先锋队员,但他同样参加了第三次反“会剿”的残酷战斗。对跟随红五军突围的情景,他尤其终生难忘:“农历腊月十九日这天,宁冈方面的敌人找人带路摸进了黄洋界哨口,结果口子被打开了,八面山也打进来了。彭军长组织部队去救援,但力量不多,也来不及了。彭军长和王佐在茨坪就集中了各哨口的红军和医院的伤病员,然后指挥部队于十九日从茨坪撤到下庄,准备从朱砂冲那边冲出去。但前面的路被敌人堵住了,彭军长在下庄把部队停下来。这天下午,天开始下起大雪了。彭军长和王佐就在田菜坪这个村召开大会,参加大会的除了红军之外,还有遂川县委、县政府的人员,有赤卫大队、区赤卫中队、酃县赤卫大队和我们少年先锋队以及红军的伤病员等近二千人。整个村子都坐满了人,人和枪密密麻麻的一片。彭军长骑在一匹大黑马

上讲话。他说:原来决定我们留守后方,但敌人现在打进来了。现在要守哨口是困难的,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我们下决心杀开一条路冲出去,以后找机会我们再回来。这个会开的时间不长,会后,决定王佐带领红四军三十二团分散在井冈山上打游击,彭军长带部队向遂川大汾方向突围。突围之前,为了保守行动秘密,把那些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在下庄的新屋田里用梭镖捅死了。接着开始突围,遂川县政府赤卫大队第三中队在前面带路,我们少年先锋队走在红五军伤病员、县委、县政府机关的后面,遂川县赤卫大队二中队和酃县赤卫大队断后。突围的路线是:由下庄田菜坪到河口,再通河西陇,攀上了老井冈山村,然后到荆竹山的火烧冈,在那里过了夜。二十日清晨我们又继续往前走,翻过大坳背到达上烟、长坪村,经过樟坑,从石门岭的山脚下来到竹坑就天黑了,我们在竹坑又住了一晚。两天一晚的急行军,有时走的是羊肠小道,有时要攀登悬崖峭壁,有时要翻越高山峻岭,真是荆棘载途,道路艰难。我们许多人的衣服撕破了,皮肤划破了,鲜血直流。特别是从突围那天开始,就没吃一点东西,又饿又累,走累了真想坐下来歇一下,但一想到冲破敌人的包围保存革命的力量,我们又一股劲地往前走。竹坑住了一晚后,第二天早上又开始向凉山方向前进。” 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背上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其中,井冈山的失守,成为彭老总的罪状之一。1969年的国庆节后,《人民日报》一篇通讯员文章更使彭老总发指。对于井冈山的失守,彭德怀有自己辩证的观点:守井冈山有正确的,有错误的,然后又是正确的。经过这样的过程:开始以红五军五个大队守井冈山既设阵地,吸引敌人攻坚,疲劳消耗敌人,是为了使我转入外线的红四军能机动打击敌军,配合红五军打退敌人围攻,这是正确的。后因敌情变化,红四军受到李文彬旅的袭击,他们放弃配合保卫井冈山,经赣南出问西。他们当时只有这样做才能摆脱困难,保存自己。这时,红五军就成了孤军固守井冈山,敌军优我三四十倍,那它总会把井冈山打下的。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井冈山就成了错误。我们当时不明了红四军的情况,如能及时了解情况,早一两天突出包围,那就要比较安全些。井冈山有五条要路,三条路被敌人攻破了,五军决定突出重围,保全红军,避免被消灭,然后再图恢复边区和井冈山,这是正确的,这是完全必要的。这样的事,在当时并不是那样容易决断的。如果预先没有一点准备,就很难设想。可是,事过四十年的1969年国庆节后,《人民日报》的通讯员,说这是不要根据地,违反毛主席指示!照他的意思是不要突围,而要同敌人把自己拼光,那才是要根据地,那才是执行毛主席指示?他自己违反毛泽东思想,却自封为毛泽东思想,他是投机分子,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

死村·尸材·火村·绝村

敌人闯进井冈山的那一刻,也就是他们实行大屠杀的开始。“会剿”敌军攻入五大哨口后进入的第一个村庄是小井。很快,他们便在小井掀起了大屠杀的第一个高潮。湖南敌军偷袭黄洋界成功后,从金狮面方向直扑小井。小井红军医院的工作人员和伤病员一百三十多人猝不及防,来不及转移,全部落到了敌人的手中。敌人一把火烧毁了建成不到一个月的红军医院后,又将一百三十多人全部赶到医院旁边的一块稻田里。这时候的井冈山,早就坚壁清野了。敌人闯进小井,没有发现一粒粮食,一根枪支,便把全部的怒火发泄到这些手无寸铁的医务人员和伤病人员身上。但是,几番拳打脚踢和严刑拷打,敌人还是一无所获。他们终于使出了最后一招,架起了三挺机关枪。一阵疯狂的扫射,一百三十多名医务人员和伤病员像风干的稻草一般成排地倒下,尸体堆成了一座小山……由于年代的久远,当事人又无一生还,现在我们已无法全部知道他们的姓名,经过多方的查询,我们只查到了十八个人的名字,他们是:医生:资彬、徐鹄、谢秋月、吴海泉、吴文奎;湖南宋阳籍伤员:李新华、徐新、李玉发、邓颖发;湖南安仁籍伤员:汤新民;湖南湘西籍伤员:彭振辉;湖南浏阳籍伤员:王起荣、李世新;江西永新籍伤员:朱娥龙;江西宁冈籍伤

员:吴鸿录;湖北籍伤员:王梅朵;北方籍伤员:吴凤阁。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些留下姓名的和没有留下姓名的死难者。给我们提供这份珍贵名单的,是当时小井红军医院的管理员董青云。他1928年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一开始在二十八团当战士,在一次战斗中左脚负伤,送到红军医院治疗,脚治好后便留在了医院,开始负责管理第四组红军伤病员的工作。董青云也许是小井大屠杀的唯一幸存的目击者,他说:“敌人袭击红军医院时,轻伤员和工作人员都往山上突围了,只有一百多名重伤病员没有办法突围。这一百多名重伤员,当天被国民党反动派全部拖到小河边一块田里用机枪扫射。我躲在对面山上杂草树林里看得很清楚,先是一个个被拳打脚踢,痛得躺在田里,然后开枪。我流下了眼泪。”小井的屠杀,只是“会剿”敌军闯进五大哨口后的第一幕。接着,他们又在大井、中井、上井、下井、茨坪、荆竹山、白银湖、下庄、行洲等地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屠杀。屠杀的方式,也有多种类型。仅我们现在所知,就有打地雷公、踩杠子、钉四肢、香火烧、艾烟熏、抽脚筋、锁颈骨、挖眼、挖心、剖腹、剥皮、点天灯……等等。光听这些名目就已使人毛骨惊然。据说,点天灯和刀割是最残忍的方法。点天灯是将抓来的人毒打一顿,然后浇上煤油,用绳索吊在高处,点上火活活烧死;刀割是从被害人身上割下一块块鲜血淋漓的肉,强迫被害人自己吃下,这样一刀刀将人割死……正规“国军”屠杀过后,当地的四大屠夫,遂川的肖家壁、酃县的贾少棣、永新的尹豪民、宁冈的肖根光又开始粉墨登场,开始了新一轮的屠杀……还是枯燥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1926年,宁冈县有九万余人,屠杀过后,锐减至三万五千人;永新县原有三十万人,屠杀过后,只剩下二十万零三百七十人;原有二百多人的茨坪,被残杀六十四人;大井村被害人多达一百三十六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在屠杀百姓的同时,百姓辛辛苦苦盖起的民房也被付之一炬。永新的小江地区,被焚烧了七昼夜后,烧毁三分之二的房屋,共计两千五百七十栋;宁冈的茅坪、大陇、乔林等乡,被烧房屋均在半数以上;黄洋界下的源头村,五十多栋房屋全部被烧;坝上村有房屋二十栋,被烧十三栋;成村、周山两村原有房屋三十三栋,被烧二十三栋……在根据地的中心,许多村庄被反复烧杀,大井村被反复烧杀九次,下井村被反复烧杀十三次。五大哨口之内,本来房屋就不满四百栋,烧毁的就达二百多栋。从下庄至荆竹山的五十余里内,所有的民房尽为灰烬…… 1929年2月的井冈山,“万户萧疏鬼唱歌。”

五月的鲜花

井冈山在铁蹄下呻吟,但是,生活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人们却一刻也未停止过对苦难的抗争。掩护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突围之后,王佐把红五军中失散的官兵收拢起来,与三十二团官兵合在一起,又组织起大小五井一带的老表,撤到了深山老林里。走出绿林两年的王佐重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林。尽管敌我力量悬殊、环境非常恶劣,但王佐率领的队伍还是给“会剿”的敌军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与此同时,茶陵、永新、宁冈、莲花等县的地方武装也在各地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敌人。按照五军军委和特委联席会议精神,特委没有离开边界。1929年2月,原特委常委宛希先首先出面,在永新九龙山区召集党的联席会议,产生了以朱昌偕、宛希先、刘珍等人为领导成员的临时特委,指挥边界的一切,并负责清理和收容工作。 3月11日,和彭儒在井冈山躲了两个多月的特委副书记陈正人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也到了永新。终于,在3月14日,召开了边界党特委的扩大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特委,边界党的工作慢慢步入正轨。蒋桂战争让朱毛率领的红四军主力摆脱了追兵,也让井冈山大大松了一口气。井冈山的正规“国军”部队陆续撤走,最后只剩下永新的一个正规团。边界特委没有放过这个有利时机,迅速从宁冈、永新、莲花、茶陵等地抽调人员、武装,加上王佐部队和红五军一部,组成了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由王佐任团长,李灿任副团长,下辖两个营,王佐率一营活动在大小五井、茨坪一带,李灿率领的二营活动在宁冈、

永新一带。 4月,独立一团全歼驻守茨坪的二百多名反动民团,接着又收复了宁冈、莲花等地。井冈山根据地在艰难而逐渐地得到恢复。此外,王佐做的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是在小井除掉了为二百块银洋而出卖黄洋界的陈开恩。 4月初,彭德怀带领突围出去的红五军终于在瑞金与红四军主力会师。 4月8日,前委会议在赣南的于都县城召开,会议决定:红四军留在赣南开辟新的根据地,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恢复井冈山根据地。与突围相比,红五军这次重返井冈山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二十多天后,红五军回到了茨坪。彭德怀又看到了熟悉的井冈山,不过,除了这山这水没变外,他几乎认不出井冈山来了。两个多月没见,他眼下的井冈山已是满目疮痍,面目全非了。按照前委的指示,彭德怀代表前委在茨坪的北桥向大小五井一带的百姓每人发了一块银元,让大家重建家园。这时,湘赣边界红军独立一团编入红五军,为五、六纵队,李灿为五纵司令,王佐为六纵司令,何长工仍任王佐部的党代表。 1929年5月,火红的杜鹃又鲜艳地开遍了井冈山的山山岭岭。

参观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3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参观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3篇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这是一座雄伟秀丽独特而又神奇的山。下面是参观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参观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招标中心领导和党委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井冈山之行虽然只有短暂的七天时间,但我将终生受益。 这次教育活动,使我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不仅感觉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更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加倍珍惜!在井冈山我们吃了南瓜汤、唱了红军歌、走了红军路、听着英雄事,先后参观了革命烈士陵园、红四军军部旧址、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展览馆、井冈山碑林、小井红军医院、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所等地。随着老师讲解,大家追忆着井冈山革命先烈英勇抗敌、顽强斗争的感人历史,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感受着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每到一处参观,都是一次教育、一次熏陶、这次党性锻炼培训使我终身难忘。 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8月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所强调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

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井冈山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既是我们夺取革命胜利的精神法宝,又是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精神法宝。在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的新形势下,我们要通过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移,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党性锻炼教育培训活动有时限,党性修养锻炼无止境。我们已从井冈山返回工作单位,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一定要在工作实践中践行井冈山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时刻坚守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勤政廉洁,把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参观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这是一座雄伟秀丽独特而又神奇的山。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里的一草一木,溅洒过革命烈士的鲜血,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到处留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脚印。 雄伟的井冈山,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形态奇特,峰峦重叠,林木幽深,构成天然险峰。井冈山,它既有华山之险,又有泰山之雄,但比华山更绿,比泰山更雄。过去,我们对井冈山认识片面,了解不全,以为井冈山可能是"穷山恶水"的光山秃顶。其实,井冈山既是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又是风景十分秀美的旅游景区。 伴随着一路的赞叹和惊呼声,沿登山公路盘旋而上,我们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虽然看不到当年红旗飘动,喊杀震天的战斗情景,但我身旁的炮台和身后横竖的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故事。黄洋界上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那门具有传奇色彩的迫击炮了。据介绍,当年它用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毛泽东思想在革命精神上的最初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内涵历史地位当代价值 8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培育和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在当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坚定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它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初体现。井冈山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江泽民2001年6月3日考察江西时进行了高度概括:“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在当时极其严酷的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一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斗志,以惊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始终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之所以不怕牺牲,战胜困难、英勇战斗,并迅速发展壮大,靠的就是无私无畏的忘我奉献精神。但这种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那是由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了头脑,有了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工农大众彻底解放的坚定信念。由此,他们才能无私无畏,立场坚定,英勇作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勇于献身。他们坚信井冈山的红旗一定能够长远打下去,红色政权一定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和秋收暴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势下。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与胆识,带领革命队伍向敌人统治力量较弱、革命基础较好、地势险峻的井冈山进军。毛泽东明确指出: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攻占中心城市已经不可能。而在反革命力量较弱。革命较有基础的农村地区积聚革命力量,建立红色政权,这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而当时,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革命道路模式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面对共产国际的干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各种形式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井冈山的奋斗读后感(一) 那篇文章外咱们可以分明的看到赤军的各类艰难。囊括经济答习题、人力资源答习题、军事艳养答习题、反火答习题、外部抵牾战不合的答习题等等。那些答习题对反动的奋斗形成很年夜影响。 正在其时因为赤军力气的扩充,经济答习题愈加的顾此失彼。毛泽东正在文外说叙:“湖北省委要咱们留意士兵的物资糊口,至长要比普通工农的糊口孬些。如今则相反,除了食粮中,天天每一人只要五分年夜洋的油盐柴菜人民币,借是易认为继。仅仅领油盐柴菜人民币,每个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端赖挨土豪供应。”从外咱们能够看没,其时的反动并无掌握到经济权。出有经济保障的和平无论能否可以取得终极的成功,其历程皆一定是非常艰难的。而取敌手比拟较,其时的国平易近当局以及土豪曾经领有了年夜质的消费材料,有响应的保障。以是毛泽东正在其时以及前面的和平所采纳的次要对策便是“将仇敌的工具变为本人的工具”。那此中不只囊括了经济借囊括了人力。

正在文外,咱们领现此中有年夜质的兵源是去自对圆的俘虏。别的的一些新的兵源也有去自自募,然而因为步队的开展太快,兵源借至关欠缺。果为士兵伤太多、敌军俘虏兵的做用没有年夜、添上新招的士兵军事手艺太差等。而其时赤军的开展速率又曾经惹起了当局战土豪的挨压。正在那样的状况高,又使失步队必需一直天扩充能力让步队可以正在接高去的奋斗外有足够的人力取之抗衡。 戎行的反火答习题也至关重大,囊括外间阶层的反火,另有谋利份子的反火甚至土籍农人年夜局部反火等等。而那样的反火事务的领熟,将使失决议计划者外间会呈现年夜质的对付雷同事物的差别观念战睹解。而那些答习题的孕育发生又会果为得败而回升为外部抵牾战不合。一旦,不合扩充,又将呈现新的得败,从而造成恶性轮回。 因而,工农武拆盘据的存正在战开展,须要具有高列的前提:有很孬的大众;有很孬的党;有至关力气的赤军;有便当于做和的天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井冈山的奋斗读后感(两)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和没有殆”,说的便是对仇敌一切状况的晓得。毛泽东

井冈山精神学习心得

《井冈山精神》学习心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革命力量在农村能否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了必须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仔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1月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科学地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 几代中央领导都对井冈山精神做出精辟的论述: 毛泽东同志说: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邓小平同志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 江泽民同志说: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世纪征途上,全党和全国上下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凝聚力量,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奋斗 ——关于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井冈山革命传统,井冈山革命精神永远不能忘。——毛主席 世界上最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而是坚定信念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正见证了我们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奋斗初期的顽强的的生命力。这就是党的信念,这种信念成就了我们民族的伟业,奠定了中国崛起的不朽基业,并已名垂千秋,光照史册,令我子孙万世敬仰。 1.坚定信仰,咬定青山不放松 信仰的力量,是关乎成败的决定性力量。当初毛主席带领百余人几十杆枪上了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灭土匪,抗白军,在无数无数次的武装斗争中,有无数无数的革命同志敢于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抗击敌人,牺牲自己保护人民,这正是信仰所支撑。信阳一旦确立就毫不动摇,因为我们的信仰是正义的,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是民众所望之根本,是社会变革之最深刻。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始终的,贯穿于中共党史始终的,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民族心,特别是党的为解救人民的心。纵观近代,从南昌起义的两万余起义部队到今天的三百五十万强大的人民军队;从只有五十多人建党,到今天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强大执政党:从当初五万平方公里的苏区,至今天的中国海陆空全境。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由弱至强,我们国家的振兴,靠的就是信念的支撑,特别是党的信仰。由此可知,信仰的力量是关乎中国命运的关键性力量。 意志的力量也是关乎个人事业成败的力量。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重要因

素。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不太懂得珍惜,变得贪图享乐不是那么积极进取。就比如说我们身边的同学,包括我自己,在学校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有时再打打游戏,逃逃课,这样就很容易荒废了我们人生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怎么办我个人以为,利用我们所处的红色资源,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了解井冈山红色文化,解放思想,树立,坚定信念,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寻求自身的改变。 2.勇于担当,敢叫日月换青天 井冈山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就是因为这个红色政权担负的是正义和民心。哪怕是有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所阻挠,哪怕是那艰苦的生存条件,哪怕是有这一切所带来的难以推进的群众工作。总之,就算是有地雷正和万丈深渊,这个红色的团体都敢于担当起民主解放的青天。从个体上讲,秋收起义后部队进攻大城市受挫,毛主席敢于结合实际并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果断带领部队上山,虽违背当时中央方针,却有力地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后来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实践基础。走出了中国人民自己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并担起了这个担子,以敢叫日月换青天的气质,打通了这条道路。 我们所处的时代,道德滑坡日益严重,人际关系渐渐冷漠。我们青年学生必须勇于担当。担当什么四个字:改造社会。现在就是在自己的小生活圈,在小范围内,与人友好相处,并尽可能地用我们的进步促进同学的发展。在将来就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感染我们的社会交际圈,用自己的努力推动和协社会的建成。到了那一天,也许我们有人担当国家各级领导职务,也许我们担当者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主力,也许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基层幸福的生活着。我们都不能忘却我们的根,忘却我们的源,忘却我们小时候喊过的誓言: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到了这一天,正是我们登上历史舞台大干一场,改造日月换青天,英勇肩负起历史使命的光辉时刻。

学习井冈山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井冈山精神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我在党课培训课程中,通过了解老师在井冈山的学体会,了解并学习了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它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它见证了我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擎起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面旗帜,开设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开始,革命的星星之火烧遍了神州大地。 一、井冈山精神的酝酿与形成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其实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革命力量在农村能否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了必须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仔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1月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科学地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  二、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那么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呢?江泽民同志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既是对当年井冈山革命的高度总结,又是对当今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标准。这二十四个字可以说每一个字的提出都倾注了先躯革命者们的心血和契合,深刻体现了当时革命的必然性和现实性,故而也是当时最具实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之作。

井冈山红色学习心得体会

井冈山红色学习心得体会 八天的井冈山红色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首先要衷心感谢市委书记给予的机会,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悉心关照。其次这次学习收获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人生上的宝贵启示。在学习中,更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队互助互信。 一、井冈山之行感悟 (一)体会红色革命 在井冈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验、去感悟。在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慢慢渗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幅幅题字更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在红歌学习中,我们青春飞扬,那些铿锵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诗歌,再一次激起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期望。在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小井烈士墓,四周松柏环绕,庄严肃穆,号角声悠扬深远的想起,仿佛穿越时空,战士们正安详的伏在地上,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但好像又是醒着的,脸上挂着微笑,憧憬着未来社会的美好时光,不,是看见了今天了的和谐社会。 (二)触摸历史的汗水 当我们穿上红军服装,背着斗笠,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的一段,虽然只是一小段,还是让我们大汗淋漓,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在时光美好。×.×公里,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力的小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今天的道路深思。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坚实的脚印好像还镶嵌在这小道上,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重走挑粮小道,不由感慨意志坚定之重要,在物质条件渐渐改善的今天,这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向历史致敬,向历史上辉煌的汗水致敬! 二、对我的启示 (一)思想指导一切 战略层面的决策正确,即使战术层面上暂时和部分的失败也不影响大局。在黄洋保卫战中不仅有地理战略位置和战术的正确选择,还有思想战略上的主导。即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群众。两个连的兵力,抵挡了四个团的围攻,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群众,一夜之间就布好了竹尖阵,加固了防守工事,在激战中,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粮食寄养。这一切归功于那时我党打土豪、分土地,为广大农民谋福利的战略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所以在战争中,取得了根深蒂固的战略优势,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摸不清形式。所以地理上硬的战略优势和思想政治上软的战略优势相结合,注定了保卫战的胜利,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中国的革命就是在政治战略上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并结合一切有利的其他战略战术优势,虽然,在一些战术层面有过失败,但中国取得了全国最终的胜利。 (二)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不是一天两天探索出来的,那是无数的鲜血和战火凝练出来的,革命时代的毛泽东思想,改革潮流中的邓小平理论,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理论思想。以史为鉴,可以预见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并深入开展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一) 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孙中山决定的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了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同时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强

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遇到惨重失败。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数以百万计的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许多地方的党组织被打散了,不少党员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颓唐了,有的人掉队了,有的人丧失了信心,已经发展到六万党员的党只剩下一万多党员,原来蓬勃发展的各地工会和农民协会,被查禁或解散,到处是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经十分暗淡的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义无反顾地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党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相继爆发。当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于9月29日到达永新三湾时,部队人数已从五千减至不足一千,经过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在宁冈会师,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2月10日,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后组建的红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的军队对井冈山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剿”。在频繁而

井冈山红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井冈山红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掌握现在,看清未来。重温井冈山的历史,再次感受经验的宝贵,那是殷红的鲜血、惨痛的失败换来了的,让我们以史为鉴吧,避免重蹈覆辙,谨记! 编辑推荐您关注: 胡锦涛主席在清华校庆上100周年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银行:基层人民银行实行内部绩效审计的思考 学习韦寿增先进事迹有感 银行新员工入职规章制度培训心得体会 本文由编辑精心整理,请大家参考! 八天的井冈山红色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首先要衷心感谢市委书记薄熙来给予的机会,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悉心关照。其次这次学习收获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人生上的宝贵启示。在学习中,更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队互助互信。 一、井冈山之行感悟 (一)体会红色革命 在井冈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验、去感悟。在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慢慢渗

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幅幅题字更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在红歌学习中,我们青春飞扬,那些铿锵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诗歌,再一次激起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期望。在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小井烈士墓,四周松柏环绕,庄严肃穆,号角声悠扬深远的想起,仿佛穿越时空,战士们正安详的伏在地上,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但好像又是醒着的,脸上挂着微笑,憧憬着未来社会的美好时光,不,是看见了今天了的和谐社会。 (二)触摸历史的汗水 当我们穿上红军服装,背着斗笠,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的一段,虽然只是一小段,还是让我们大汗淋漓,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在时光美好。×.×公里,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力的小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今天的道路深思。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坚实的脚印好像还镶嵌在这小道上,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重走挑粮小道,不由感慨意志坚定之重要,在物质条件渐渐改善的今天,这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向历史致敬,向历史上辉煌的汗水致敬! 二、对我的启示 (一)思想指导一切

井冈山精神的现代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现代意义 工程技术部王潇非常的荣幸,可以参加公司在4月26号至30号期间组织的党员同志在井冈山学习,在这次学习中,不仅让我学习了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游览了井冈山美丽的风景,听到了井冈山的一些奇闻异事,体会到了更多的是“井冈山精神”的现代意义。接下来让我一一道来。 26号晚,我们坐15个小时的火车,27日上午来到了井冈山火车站,下了火车首先感到的是井冈山湿润的气候与漫山遍野的绿色给我带来的视觉冲击,因为长时间在北京生活,看到的山上绿色植物不是非常茂盛,然而井冈山给我的感觉是植被繁茂,生机勃勃。经过导游的介绍,井冈山上有约3800种植物,很多还是珍惜品种,如:井冈杜鹃、水杉、银杏等,还有很多珍贵的动物,如华南虎。 我们活动的第一站是井冈山烈士陵园,我们请到了井冈山干部学院的老师,为我们现场教学,在这次教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陈毅安的事迹,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牺牲时年仅25岁,全国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为颁发了人民共和国第九号烈士证。他与妻子李志强的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更是深深触动了我。27日晚,我们听到了来自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授的专题教学《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具体阐述了井冈山斗阵的过程与何为井冈山精神与其现代意义。28日游览了五指峰、杜鹃山、五龙潭,参观了大井毛泽东、朱德的故居、小井医院,并且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宣誓。晚上我们观看了大型革命斗争演出《井冈山》,演出由600名当地的群众演员出演,张艺谋导演组指导。29日参观了八角楼与黄洋界哨口,体验了小学课文中《朱德的扁担》所提到的,朱德挑粮小道,总长20里,体验的时候,据说我们只走了400米,我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朱老总每天两趟挑下来一定非常辛苦,怪不得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晚上我们与红军后代座谈,曾志的故事给我了不小的触动,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像她一样伟大。30日上午观看了专题片《永恒的信念》,是对我们此次行程的最好收尾。下午我们乘车回北京。 井冈山的学习旅程被人称为洗心、洗肺、洗脑。它让我们通过历史重新认识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尤其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中国革命先烈的历史,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反思。 首先,我们应该有信念。很多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当我们纵观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说,我认为中国人更唯物主义了。科技与人文的发展使中国人更加的物质,过多的最求物质生活必然带来精神生活匮乏。那么我认为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为什么做事情,或者做事情有何更深层的意思和影响。这样慢慢建立起来我们自己的信仰,增强我们的信念,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一)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三项纪律六项注意” 就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准备上井冈山的前三天,1927年的10月24日,毛泽东在一个荆竹山的小山村里召集部队讲了话。 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数百名工农革命军官兵整整齐齐地在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毛泽东则站在稻田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毛泽东首先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然后说:“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我给大家宣布三项纪律。” 接着毛泽东掰着手指说:“这三项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不拿农民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正儿八经地当众宣布,把它当作部队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呢?原来,就在昨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战士们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又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伙食担子也跑散了,既疲劳又饥渴,只有300人的队伍行进在山道上,稀稀拉拉地摆了二、三里路长。好不容易看见了一户人家,不知是谁眼尖,发现离屋子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红薯地。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大家听见这个消息,不由得一涌而上,连泥带苗拔出红薯,也来不及找点水洗洗,用衣袖胡乱地揩一揩,就塞进嘴里吃了起来。转眼间,就被挖去了约200多斤红薯。 这时,毛泽东随殿后的队伍也赶上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他很生气,忙问在场的几

位干部:“你们经过了老表的同意没有?” 连长曾士娥难为情地摇摇头,小声地说:“没有。” 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不是军阀的队伍,怎么能随意侵犯群众的利益呢?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和旧军队有什么区别?” 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毛泽东又耐心地说:“几个红薯值不了几个钱,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体现了一支队伍的作风和纪律。过去旧军队已经让群众伤透了心,我们只有做到对群众秋毫无犯,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啊!”说完,他又问战士们,“现在怎么办啊?” “照价赔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好!知错就改,一定要赔足钱。”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那时候,2吊500文钱可以买100斤红薯。曾士娥估算了一下,要大家凑足6吊钱,并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表,很对不起,没经过同意就挖了你地里的红薯。现赔上6吊钱。——工农革命军。”然后用纸包好,又用一块布裹了一层,埋在红薯地边上。 一路上,毛泽东陷入了沉思,由这件事,他想到,一定要制定几项具体的纪律让大家共同遵守,好让大家“有法可依”。于是,工农革命军最早的“三项纪律”就在偏僻的荆竹山应运而生了,那块当年毛泽东站过的、被当地群众称作“雷打石”的大石头,也因此而写进了党史军史中,成为历史的见证物。 稍后不久,根据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又对工农革命军宣布了“六项注意”:一、还门板,二、还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1928年初,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后,到乡下搞调查。他问老表:“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这么久了,有没有战士违反纪律,给老表们找麻烦啊?” 老表听了,都竖起大拇指说:“工农革命军真是一支好队伍,自打我出娘胎,还没见过这样的好部队。历来兵匪一家,哪有军队处处为老表作想的事啊!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不过……”

[原创]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原创]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玉环 序《井冈山有感》 少时常闻井冈山,红色记忆刻心间,当年腥风裹血雨,红军揭竿夺政权。 朱毛会师井冈山,黄洋界上捷报传,谁言寸草微不道,星星之火可燎原。 而今登上井冈山,体悟信念能撼天,先烈为国抛头颅,我辈岂敢坐等闲。 2013年5月25日,我终于来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地方——革命圣地井冈山。从小无数次的听过、学过、读过毛主席上井冈山领导革命的故事,今天终于来到这片红色的沃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当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道前行时,映入眼帘的是井冈山秀丽如画的风景和充满红色气息的氛围。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的短短七天里,我们培训班学员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革命旧址群、小井红军烈士墓、三湾改编旧址、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黄洋界哨口等,聆听老区模范的教导、身着红军服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观看了教学片《井岗丰碑》和《瑞金奠基》并激情唱响革命歌曲,短短七天在井冈山的所见所闻,深深触动我的灵魂,深感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无数的先烈怀着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革命的胜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经过不懈的探索,用血的代价终于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 一、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胜利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篇的丰碑,7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我们党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就是指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过程中所培育和发扬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 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 1、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旺盛。 2、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 井冈山斗争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的,在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3、艰苦奋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建立革命根据地,离开艰苦奋斗精神是无法实现的。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评价井冈山时期的斗争及其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评价井冈山时期的斗争及其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评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祥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影响和意义:冈山精神, 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井冈山的斗争时期用鲜血和生命培有起来的革命精神。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及在当代要利用井冈山精神为支柱,完成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弘扬是必需的,也是急迫的。 1.必须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革命实践、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始终不 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涵。 2.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长期 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3.关心群众疾苦。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时刻密切关心群众疾苦,及时反映群众的 要求. 4.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不是被动地在苦难中挣扎,或者消极地忍受苦难, 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革命斗争性和乐观的进取精神。 对大学生的启示:首先,弘扬井冈山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深刻牢记国家的基本国情,认清祖国的美好未来,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其次,面临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学校的建设中以及社会的建设中,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精神,为创建文明的赣院、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而努力。最后,井冈山精神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引了方向,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的最主要精神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和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正确看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冷静分析和估量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抢抓历史机遇,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居安思危,戒骄戒躁。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在1928年大革命失败,全国处于白色恐怖阶段,红色根据地刚刚发展之际,但是这个时候战争的主导方向仍然是以夺取大城市的城市中心论思想,为了这个目标,红军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毛泽东在当时已经意识到这种危险地局面,为了遏制局势的继续恶化,他从实际出发,以具体的事例来剖析形势,指明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次,文章开头以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为标题,先是分析了工农武装得以存在的条件,继而话锋一转谈到了八月失败的经过以及原因;再分别以割据地区的现势、军事问题等等分开综合论证了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事实完整,事例充分,论证严密。 从这篇文章中我认识到红军初建时期的各种问题。其中较严重的是,由于红军力量的扩大,原本就困难的经济问题更加的捉襟见肘。毛泽东在文中写道: “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现在盐已有卖,但极贵。布匹、药材仍然没有。”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因为党的作用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红军仍坚持下来了,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学习。我们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 另一方面,井冈山时期大量的兵源来自对方的俘虏,当然也有自募军,但是由于队伍的发展太快,使得兵源仍紧缺,且军事素质也是大问题:“因为下级干部死伤太多,敌军俘虏兵往往过来不久,就要当连排长;今年二三月的俘虏兵,现在有当了营长的。”“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军事技术太差,作战只靠勇敢。长时间的休息训练是不可能的,只有设法避开一些战斗,争取时间训练,看可能否。”其中发生白色恐怖下中间阶级反水这样的事,所以井冈山革命的每一步都万分艰难,这更显示出红军强大的生命力。 在土地分配的问题上,毛泽东在书中指出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分配政策,不可以鲁莽行事。对待少数民族,主要是土客籍问题,则应理清思路,区别对待,不能意气用事,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关于革命性质的理解,他也着重从对待资产阶级这个角度来深入分析的,不能生搬硬套,将资产阶级一棒子打死,而应该打击死硬分子,孤立顽固分子,争取中间分子,团结进步分子,鼓励先进分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文章结尾处,毛泽东则机智地批评了当时中央的错误政策,为扭转当时局面起了好的作用。 读罢《井冈山的斗争》,感触很多,已经在上面赘述。那时毛泽东才35岁,已有那样宽广的眼光,那样独到的认识,不禁再次为伟人的魅力所折服。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下去!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对敌人所有情况的知晓。毛泽东也是遵循此道的。他在这篇文章中,深切论证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时,对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就行了极为深入的批判。 他主张工农武装割据,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主张摸清敌人的每一步小动作。从当时情况来看,国内的局面属于他所说的统治阶级稳定时段,各个军阀形成了暂时的妥协,合力进攻红军,使得我军生存状况极为艰难。其他根据地有失败的情况,是贸然出击和讲

井冈山心得体会

井冈山考察心得体会 井冈山这座革命者的圣地,无产阶级老一辈革命家在了革命圣地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与鲜血,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在市委党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同学一起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几天的考察,虽然一路奔波,很辛苦。但受到井冈山精神所感染,无数英烈的忠魂,一次次令我们心灵震撼,几天来一直感觉自己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共和国的诞生来之不易,同时更时刻的体会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作为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中青年党员、后备干部,我们应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成果,努力将井冈山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相结合,熔铸成新的时代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激励我们在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努拼搏、勇于进取! 我们最先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我们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向他们表达了我们的崇敬之情,从山脚一步步爬向山顶,听到了一个个革命烈士的伟大事迹,体会到了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真实地再现了井冈山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颂扬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 在黄洋界,我们重走了挑粮小道,挑粮小道虽然狭窄和弯曲,但它昭示的红色精神却把人们引向康庄大道。古道弯弯,翠竹万顷。这古老的小道,用石块铺成,岁月留痕,剥蚀风化,小道很多地方已经脱坡,石块也已破损斑驳。然而,小道如同血管,在百多年前公路

不通的情况下,它是向井冈山腹地输入盐巴布匹的主要通道。而在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创立之后,小道更成为打破敌人封锁,巩固红色根据地的生命线。重走挑粮小道,在负重中流淌汗水,可以体会到前辈与困难环境搏斗的艰辛。毛朱带头,自己动手,打破封锁,积粮备战。一粒粮食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滴汗水体现一份赤诚之心。在疲惫中品味平等,可以追索到红军官兵一致的氛围,仿佛看到红军将领与普通士兵一样如牛负重,艰难攀爬。一步一步,连起了一条清晰轨迹,那就是上下一心,拼命革命的共同钢铁意志。在行进中回望历史,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意志的坚强。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如果没有超乎想象的忍受力和韧劲,那只能一溃到底,希望破灭。而在坚持、坚持、再坚持的过程中,就如同攀登者一步一步向山顶接近,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在茨坪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旧居,这里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下旬,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时就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旧居,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备委员会旧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军械处等。听说毛主席就是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在朱德的旧居中,我们还看到了一天只有5分钱伙食费的厨房。可以想象,以前这些先辈们在这里过的生活是多么得艰苦。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艰苦精神和革命志气所感动,他们的精神构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新时期的青年人无不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有志的爱国青年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之后,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依山临水,耸立于翠湖公园旁边。博物馆的建筑古朴庄严,大厅门口的馆名是朱德亲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