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完整版第三章

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完整版第三章
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完整版第三章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考点精析】

1.重点难点剖析

本节包括酶的发现、酶的特性等基础知识以及有关酶的两个探索性实验教学内容。重点是酶的概念和特性,难点是酶的特性的证明。

2.释疑解难

(1)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在活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的酶体系,由于各种酶的高效率和专一性,又互相协调配合,才能保证在生物体内常温常压下,新陈代谢过程中许多化学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酶的缺乏或失活必将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如人类的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就是因为遗传基因控制的某种酶的缺失而造成的代谢疾病。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当存在重金属盐、酸、碱、乙醇、尿素等,或加热至70~100℃,X射线、紫外线的作用可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使酶完全失去活性,既使再恢复至最适状态,酶活性仍不能恢复。低温虽使酶活性明显下降甚至为零,但并未破坏酶分子结构,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恢复直至最大活性。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有pH、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等。最适pH时酶反应速度最大,高于或低于此值反应速度均下降,直至失活。同样。在最适温度时酶反应速度最快。在酶促反应中,如果底物浓度足够大,足以使酶饱和,则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如果酶浓度不变,则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后,反应速度达到一个最大值,不再改变。

3.学法指导

学习中结合实验和一些解释的假说深入理解酶的特性和作用原理。

【经典回放】

1.考查对酶的特性的理解

[考点菜单1](2002年高考上海卷)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

A.肽酶 B.蛋白质 C.脂肪酶 D.淀粉酶

[解题路径]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酶的专一性特性,可知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应为蛋白酶,其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

[答案]B

[点评]解答此题除要掌握酶的特性外,要不被题干迷惑,认识到常见的不同种类酶的化学本质。要注意酶虽是活细胞的产物,但在细胞外,即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2.考查通过实验数据的坐标曲线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考点菜单2](2000年高考广东卷)下图为四种不同的酶(分别1.2 a、b、c、d表示)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变化的曲线。在37"C时酶活性最高的

是( )

A.a B.b C.c D.d

[解题路径] 曲线上的每一点是由横坐标的某一特定的温度值和纵坐标的某一特定的酶活性值决定的。因此,At.37"C处画一垂直于X轴的直线,处于最高处的点,其活性最高。

[答案]D

[点评]一条曲线表示同一种酶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催化效率是不同的。不同的曲线表示不同的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也不相同。

3.考查实验内容

[考点菜单3](2002年高考上海卷)。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 ( )

A.新鲜猪肝 B.煮熟猪肝 C.冰冻猪肝 D.生锈铁钉

[解题路径]肝脏不新鲜、冰冻会降低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效果。肝脏煮熟则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远不如酶。

[答案] A

[点评]本节内容实验占的分量较大,问题一实验一认识的科学探究方法能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复习时需认真对待。

【检测精练】

A《反馈演练)

1.如图所示,往下列4支试管内各加.A.3mL浆糊。另外向A、C内分别注入2mI清水,往B、D内分别注.k.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溶液。保温5min后,再向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碘液,不变蓝色的是 ( )

2.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 至2.O,保存于37"C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3.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 )

4.人在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所吃食物未消化

B.胃没有排空

C.体温超过37"C,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D.体内食物残渣没有排出

5.用蛋清制备一定量的混浊液,然后用其进行下列实验。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1)A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pH环境为__;B酶发挥作用的pH环境为__。

(2)第4管和第8管液体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3)如果第2管反映的是胃内的消化过程,那么A酶是__.蛋清的分解产物主要是__

(4)如果第6管代表小肠内消化过程,FI B酶由多种消化酶组成。其消化产物能否被吸收__为什么? ________

B(拓展演练)

1.在酶的合成过程中,决定酶种类的是 ( )

A.核苷酸 B.核酸 C.核糖体 D.tRNA

2.蛋白酶使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但不能使多肽水解为氨基酸,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特异性

3.下列各结构能产生酶的是 ( )

A.人的皮肤角质层细胞 B.高等植物茎中的导管细胞

C.细菌细胞 D.指甲

4.在甲、乙两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Hz()z溶液,然后在甲试管中加入少许肝脏研磨液,乙试管中滴入几滴FeCI。溶液,发现甲试管最先产生气泡、且产生的气泡最多,这说明了( )

A.酶的高效性 B.酶的专一性

C.酶的多样性 D.以上都是

5.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 )

A.脂肪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 D.氨基酸和核苷酸

6.下图是设想的一条生物合成途径示意图,若把某微生物置于含x的培养基中生长,

发现微生物体内有大量M和L,但没有Z,试分析该微生物可能缺乏哪种酶 ( )

7.下图表示某种恒温动物消化酶的催化反应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8.下图1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生物催化剂后,置于由0"C渐变至80"C的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由80"C渐变至0"C 的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下图2中的 ( )

9.下列各项会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的有 ( )

A.高温 B.低温 C.强酸 D.强碱

1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A.酶是生物催化剂 B.大多数酶能被蛋白酶水解

C.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 D.酶只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11.某酒厂所生产的啤酒、果子酒,放置久了则产生沉淀。使酒浑浊,影响销售。经化验。得知沉淀物是蛋白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两种方案,甲:在酒中加入少量蛋白酶;乙:在酒中加入少量氨基酸氧化酶。请评价这两种方案中哪种方案合理,理由是12.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到几支盛有pH为3~9的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保持30"C温度.结果每一个试管都产生气体。重复,卜述实验,只是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两次实验过氧化氢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问:

(1)萝卜提取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2)为什么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3)A是第次实验结果。理由是 .

(4)如果把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温度足够高.处理后进行第三次实验,结果

是 。这说明__________

13.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 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并回答:

(1)曲线A 表明 。

若改变实验条件,由40~O℃,则曲线发生6一n 的逆转。若80~40℃的改变,结果将是——。其原因是__________

(2)曲线B 、C 说明

试列举人体内符合曲线B 的酶的实例 。随着pH 升高曲线C 将 。其所代表的酶最终将 。

(3)从上述结果分析如下事实:一个细胞内可能会有几百种酶,细胞内的pH 值又是相对稳定的,不同的酶将表现出不同活性,因为其重要意义是 .

14.新采摘的玉米果穗具有甜味,但是放置一段时间甜味便降低了。请回答:

(1)放置一段时间后,甜味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2)如果采摘后想让甜味保留较长时间,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 ,理由是______

15.实验研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 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lcm 。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 约是____。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

(3)请以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____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16.下图是小麦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效率变化曲线,试回答:

(1)在35"C 时,小麦淀粉酶的催化效率____ 。

(2)催化效率最低时,温度是____ 。

(3)当温度从100"(2降至35"C 时,酶的催化效率为____。这说明_______

_

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

【考点精析】

1.重点难点剖析

本节重点为ATP的生理功能、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难点是形成ATP的能量来源与ATP分解所释放能量的去路。

2.释疑解难

(1)搞清生物体生命活动与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和最终能源物质的关系。

(2)正确理解ATP与ADP问的相互转化无论从反应条件上、从能量上、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分析,ATP与ADP间的相互转化都不能看作是可逆反应,应该判断为。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是可逆的”。

(3)把握动物和绿色植物的ATP形成途径的差别绿色植物的ATP形成的能量来源于: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有氧呼吸;③无氧呼吸。动物和人体的ATP形成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①有氧呼吸'②无氧呼吸;③其他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

(4)ATP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机械能、电能、渗透能、化学能、光能、热能等,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3.学法指导

以ATP和ADP转变的反应式为核心,理解其在新陈代谢中的意义。在学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再回过头来,会对本节内容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经典回放】

1.考查ATP的综合知识

[考点菜单1] (高考上海卷)下列对人体细胞中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

B.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ATP转变为ADP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D.细胞内储有大量ATP,以供生理活动需要

[解题路径]我们知道ATP含两个高能磷酸键;ATP与ADP的转化应是可逆的;ATP在细胞内含量并不多。故 B、C、D均是错误的。

[答案] A

[点评]本题考查了ATP的分子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形成途径等知识点。需要注意虽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要消耗大量能量,但细胞内的ATP含量很少,因为ATP在细胞内的转化十分迅速。

2.考查能量的转移和利用方面的知识

[考点菜单2](2000年高考广东卷)人体细胞中AT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当ATP含量较多时,可将能量转移给 ( )

A.脂肪酸B.氨基酸 C.丙酮酸 D.肌酸

[解题路径]在细胞中,脂肪酸、丙酮酸以及氨基酸脱氨基以后的不含N部分,均可作为能源物质,经氧化分解,把能量用于ATP的生成。当ATP在细胞内含量增多时,部分ATP 水解.肌酸通过接受一个磷酸基,贮存从ATP转移过来的能量。

[答案]D

[点评] 区分清楚形成ATP的能量来源及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去处。

【检测精练】

A(反馈演练)

1.细胞内要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有 ( )

A.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B.蛋白质合成

C.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D.红细胞吸收血浆中K+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TP分子聚集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都与磷酸分子有关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往往伴随着物质而循环利用

C.在光合作用中光能以它原来的形式储存于糖类中

D.叶绿体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3.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 ( )

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下列生命活动中,都需要消耗ATP的一组是( )

A.汗腺分泌和多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发生反应

B.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D.DNA的复制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拓展演练)

1.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贮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

A.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B.第二个磷酸根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C.第三个磷酸根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

D.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根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2.下列生理过程中,不需消耗ATP的是 ( )

①暗反应②小肠吸收葡萄糖③蒸腾作用④呼吸运动

⑤肺泡内气体交换⑥有丝分裂⑦根毛区吸水⑧主动运输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⑤⑦⑧ D.③⑤⑦

3.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有( )

A.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B.合成ATP时所需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C.正反应和逆反应进行时的能量来源不同

D.ATP和ADP在活细胞中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

4.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所需能量直接来源于 ( )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三磷酸腺苷 D.肌糖元

5.如右图所示,能表示动物肌细胞内ATP含量与氧供给之间的曲线是

A.a B.b C.c D.d

6.两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数分别是

A.6和6 B.4和6 C.6和4 D.4和4

7.动物细胞内的ATP来源最全面的说法是

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 C.葡萄糖 D.呼吸作用

8.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

A.叶绿体B.核糖体 C.线粒体 D.中心体

9.分析如图曲线,该图不能表示的是

A.pH增大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

B.植物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C.ATP生成量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D.在草一鹿一狼这一食物链中,大量捕杀狼以后,鹿的数量变

化曲线

10.实验证明,当注射ATP给枪乌贼(该乌贼已中毒、不能自己合成ATP)巨大神经细胞时,细胞膜立即开始逆浓度差排出Na’、吸收K’,并且一直持续到ATP用完为止。这说明____________。

11.分析下列关于ATP的数据和实验,回答问题:

(1)经测定,一个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 h将有40 kg的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等的总量仅2~10 mg。为满足能量的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

(2)用”P标记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结果ATP浓度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却已带上了放射性标记。这一事实证明:______________,

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_____ .

12.根据反应式

回答以下问题:

(1)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反应方向向____(左、右),能量来自__。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反应方向向____(左、右),能量用于____

(2)在呼吸作用中.反应方向向___ (左、右).能量来自___。

(3)根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中,反应方向向__(左、右),能量用于__

13.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___。在所经过的一系列能量转移过程中,至少有两次以ATP的形式出现,试分析第一次是___

第二次是_____。

14.据科学研究证实,由精子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变成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和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的线粒体却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颈部。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1)细胞核内含有_____,以便传给下一代。

(2)丢弃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器,可使精子体积__,运动__。

(3)精子快速运动主要依靠的摆动,其运动的动力主要产生于___。

(4)保留全部线粒体的意义在于:线粒体是___场所,通过线粒体的生理活动能形成精子运动所需的______。

第三节光合作用

【考点精析】

l.重点难点剖析

本节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意义,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难点是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释疑解难

(1)叶绿体及其中的色素实验证明,离体叶绿体在适宜条件下能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所以叶绿体是一个完整的光合作用细胞器。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可溶于有机溶剂。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受光、温度、矿质元素等的影响,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低温可抑制叶绿素的形成.N、Mg、Fe、Mn、Cu、Zn等元素缺乏时,也不能形成叶绿素。

(2)光合作用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物质转换关系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4)影响光合作用速度的因素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原料的变化、光的变化、酶活性改变、叶绿体中色素形成受影响等,均可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具体因素如下:

①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速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随之加快。当光强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②光质:白光为复色光,光合作用最强。单色光中红光、橙光作用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③日变化:光合速率在一天中与太阳辐射进程相符合。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前后.由于气孔关闭,C02供给不足。光合速率下降。

④温度: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特别是暗反应中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⑤C0。浓度:是暗反应的原料,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COz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C02浓度达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⑥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⑦矿质元素:作为酶的组成成分(如N)、叶绿素的组成或合成因素(如N、Mg、Fe、Mn)、ATP的组成成分(如P)、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原料,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3.学法指导

光合作用的内容中涉及一些较深较难的分子生物学知识,首先要理解好,抓住反应的条件、结果,以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为记忆的线索,记忆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元素的去向等问题。识记教材上对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史介绍中的主要结论。

【经典回放】

1.考查叶绿体及色素的知识

[考点菜单1](2003年高考江苏卷)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膜上

B.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解题路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这两个阶段均需酶的催化,而光反应特别还需要色素吸收光能。据此不难推出叶绿体中酶、色素的分布部位。

[答案] A

[点评]除可与细胞结构中所学叶绿体亚显微结构联

系外,由功能推结构也是一种解题的策略。

[考点菜单2] (2003年高考江苏卷)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如果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 )

A.绿光区 B.红光区和绿光区

C.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解题路径]叶绿素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当光线透过叶绿素提取液到达三棱镜时.就少了上述波长的光。

[答案]D

[点评]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具体地,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绿光的吸收量最少.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绿体呈现绿色。另外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

[考点菜单3] (2003年高考江苏卷)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 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注:“+”表示加;“一”表示不加。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原因是___。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原因是__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原因是___。

[解题路径] 此题是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方法。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研磨碎叶片时要加SiO2、CaCO3和有机溶剂.加SiO2是为了使研磨充分,加CaCO3是为了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A研钵中有SiO2和有机溶剂,缺少CaCO3,故提取出的色素少、颜色浅。B研钵中缺有机溶剂,色素根本提取不出来,应该几乎无色。C 研体满足提取色素的条件,能提取出大量的色素。

[答案](1)黄绿色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 (2)几乎无色叶绿素不溶于水 (3)深绿色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

[点评]不仅要知道叶绿体中色素的特性。而且对教材上的实验不单会做,还要知道各操作步骤的原理、注意事项。

2.考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过程

[考点菜单4] (2002年高考广东卷)将两个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其中一枝仅保留一张叶片(甲),另一枝保留两张叶片(乙、丙),叶片置于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14C02,装置如图。光照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具放射性的叶片( )

A.仅在甲中 B.仅在甲和乙中

C.仅在甲和丙中 D.在甲、乙和丙中

[解题路径]本题要求考生根据图示装置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它涉及光合作用和同化物运输的有关知识。甲叶和乙叶所处环境中。有光照、“以CO2等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能够合成具有放射性的有机物。丙叶有光照,由于玻璃盒中放置NaOH溶液,并通过无CO2的空气,因此缺乏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哪几张叶片会具有放射性。甲叶和乙叶能制造有机物.肯定能够测到放射性。问题是丙叶.它不能合成有机物,是否一定测不到放射性呢?从学过的知识可以得知.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可供应植物体内需要营养的各个部分。同化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从制造有机物的“源”运输到消耗或贮藏有机物的“库”。乙叶就是合成有机物的“源”,丙叶不能合成有机物,但需要有机物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它是消耗有机物的“库”。同化物自“源”运输到“库”,因此在丙叶中应当能够测到放射性。

[答案] D

[点评]学习个别生理过程的时候,不要忘记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是相互联系的。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供应着植物体的各部,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由根吸收,经茎的运输送到叶片。

[考点菜单5](2000年高考广东卷)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 )

A.CO2的固定 B.叶绿素吸收光能

C.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D.ATP的形成

[解题路径]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可知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参与催化。

[答案] B

[点评]复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时,不要将光反应与暗反应割裂开,可对二者在条件上的异同、彼此间物质上的联系与制约等方面进行联系。

[考点菜单6](2001年高考广东卷)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定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光照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解题路径]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日光能将CO2和H20合成有机物的生理过程。要证明CO2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一定要设计正反两个实验。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供应CO2,有有机物合成;去掉CO2,则没有有机物合成。两者不可偏废,才有说服力。一切科学实验必须要有对照。题目所示的实验方案缺乏对照,这是一个不符合科学逻辑的重要错误。针对题中所列方案中用一杯NaOH溶液,以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光合作用因没有CO2而不能进行,对照就一定要以一杯水代替Na0H。

绿色植物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基本不吸收绿光。因此进行光合作用的

暗室内,安全灯就不能像照相馆暗室内那样用红色安全灯。这是原方案中的第二个错误,必须换用绿色安全灯。

检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无有机物合成.一般检测淀粉。淀粉由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转化而来,临时贮藏在叶片中。原方案中第⑤项“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同学们都做过实验.知道碘一碘化钾是用以检测淀粉的特异试剂,使淀粉呈蓝色。

[答案](1)实验步骤②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此项不改,仅在对照中提到也给分)(2)实验步骤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改为淀粉(3)未设对照。对照的作法是: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0H溶液.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c.重复题干中步骤③、④;d.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

[点评]本题是根据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来的,意在考核考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和实际经验。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大学入学考试着重能力的考核。实验设计、操作、结果分析和推导都是能力考核的几个重要方面。学生如果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验方面的能力的训练,就难以做好这类题目。

3.考查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因素

[考点菜单7] (2003年高考江苏卷)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图中4条曲线(a、b、c、d)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光照非常弱,CO2很少(远小于O.03%).b适当遮荫(相当于全光照的1/25),CO2浓度为O.03%;c全光照(晴天不遮荫),CO2浓度为O.03%;d全光照,CO2浓度为1.22%。请据图回答:

(1)随着光照强度和C02浓度的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以

净光合速率为指标)最适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2)当曲线b净光合速率降为零时,真光合速率是否为零?为什么?。

(3)在大田作物管理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

A.通风 B.增施有机肥

C.延长生育期 D.施碳酸氢铵

[解题路径]根据题意,可知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在a、b、c、d四支曲线中是依序逐渐提高的。四支曲线各自的最高点作一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在四种不同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难看出其中的变化趋势。

根据图中纵坐标所注“净光合速率一真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可知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真光合速率不会为零。

提高真光合速率或降低呼吸速率均可达到提高净光合速率的目的。题中A可增加CO2浓度,B、D可补充光合作用所需的矿质营养,均可提高真光合速率。

[答案] (1)逐渐提高 (2)不为零,因为在b实验条件下,呼吸速率不为零 (3)ABD [点评]仔细读图,将四支曲线在光照强度、C02浓度上的差别找出,(1)就迎刃而解了。做(3)时要用到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方面的知识,不能受题干中提及的三个因素的限制,否则会造成漏选答案。

【检测精练】

A(反馈演练)

1.下列是有关光合作用的几项研究过程,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英国的普利斯特通过实验发现植物能更新空气

②德国的萨克斯用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遇碘变蓝的淀粉

③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H20

④德国的恩吉尔曼证明了0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2.叶绿素不溶于( )

A.水 B.石油醚 C.丙酮 D.苯

3.用三棱镜可使阳光在右侧面a岫、c处形成光谱。如右图所示。

试问将一瓶绿藻置于光谱中的哪一处将会生长不良?()

A.a B.b C.c D.a、b、c 三处

4.将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ram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

25℃O℃25℃25℃

照光不照光照光不照光

A B C D

5.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逐之增加,主要限制原因是( )

A.暗反应受阻 B.光反应受阻

C.COz无法固定D. C.无法还原

6.欲测知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反应,应选用的检测措施是

A.检测植物叶片中是否生成了C6 H1206

B.检测植物叶片中是否生成了淀粉

C.检测植物叶片中是否有O2放出

D.检测植物叶片中是否在吸收CO2

7.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和适宜的光照及充足的CO2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的C3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A.暗反应停止,由于没有[H]和ATP供应,C3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物质,积累了计多C3化合物

B.暗反应仍进行,CO2与C5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C3化合物

C.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

D.光反应仍进行,形成[H]和ATP

8.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烈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并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

B.酶的活性降低

C.气孔关闭,0z释放不出来,抑制光反应

D.气孔关闭,CO2不足,抑制暗反应

9.下图是向日葵幼叶的含水量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幼叶含水多,枝叶挺拔舒展,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B.幼叶含水多,细胞内结合水比例上升,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C.幼叶含水少,大部分气孔关闭,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D.幼叶含水少,叶片温度偏高,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10.下图是改变光照和CO2浓度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C5化合物和C3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仔细分析后回答:

(1)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在CO2浓度降低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在CO2浓度降低时,其含量迅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

(3)由(1)、(2)可见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变化均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但前者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阶段,后者主要影响_____阶段。

11.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环。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节到20~C,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然后将基部套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min内透明袋中的C02吸收量、叶片

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有无影响?

____________

(2)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后30min,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是否有关?理由是__________

COz的吸收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2.某人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使阳光通过棱镜照射到容器A中,容器A盛着葡萄糖溶液。其中生活着大量的衣藻。请分析回答:

(1)衣藻在容器A中是否均匀分布?为什么?

______

(2)在容器中再放人大量的草履虫,这些草履虫是否均匀分布?。为什么?

______

(3)如果以大量的乳酸菌代替草履虫放人,则这些乳酸菌如何分布?为什么?

________

B(拓展演练)

1.下列对叶绿体中色素的功能,确切的叙述是 ( )

A.分解H20、合成ATP B.作为光反应的原料

C.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D.固定并还原C0z

2.一种生活在炎热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可能具有( )

A.浅绿色中等大小的叶

B.叶小而厚,有少量气孔

C.深绿色的大叶,叶两面有大量的气孔

D.深绿色的大叶,叶一面有气孔

3.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几个步骤:①H20的分解②O2的释放③C02的固定④叶绿素吸收光能⑤C3的还原。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⑤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⑤

4.如果将l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H2180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现18O存在于下列哪一组物质中( )

①周围空气的氧气中②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中③周围空气的水分子中④光合作用生成的水中⑤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中

A.只有①是正确的 B.只有①③是正确的

C.除④之外都正确 D.①②③④⑤都正确

5.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与CO2固定有关的物质是( )

A.H2O. B.[H] C.ATP D.C5化合物

6.在光合作用实验中,如果所用的水中有O.20%的水分子含180,二氧化碳中有O.68%的二氧化碳分子含180,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含180的比例为A.O.20% B.0.44% C.O.64% D.0.88%

7.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能生成的有()

A.葡萄糖 B.氨基酸 C.ATP D.脂类

8.如下图所示,曲线表示一种绿色植物制造葡萄糖的数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在四天中每天进行24 h的人工照明,请指出该曲线是( )

9.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 h 测定,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日时间,纵坐标为CO2浓度)( )

10.我国青藏高原农区青稞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B.COz浓度高

C.雨量充沛 D.气温低.水蒸发少

11.下图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的干重与鲜重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鲜重的曲线以及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分别是( )

A.c,M B.a,O C.b.N D.d,S

12.将定量的黑藻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瓶中,距离玻璃瓶一定距离给予一定的光照,黑藻就会排放出气泡。下列各项中能影响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目的有A.玻璃瓶的容积 B.光源与玻璃瓶的距离

C.溶于水的C02量 D.水的温度

13.右图为光合作用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光照强度在B点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升高的因素是() A.光照强度 B.CO2浓度

C.温度 D.水分

14.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品质,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或玻璃)上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止透光率降低②适当地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的不足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⑥冬季温室内温度尽量维持恒定

A.①②④B.①②④⑥ C.②③⑤⑥D.③④⑥

15.右图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滤纸条,请据图回答:

(1)四条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

(2)色素扩散的快慢取决于_____;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_____

(3)通过观察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可知类胡萝卜素的宽度约为叶绿素的__。

(4)相邻色素带距离最大的是____。

16.下图为秋季某晴天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过程曲线图,请从光合作用的过程解释以下问题:

(1)AB段表明,其原因是____

(2)C处因叶片上的气孔关闭直接影响了暗反应中_____的生成,影响有机物的生成量。

(3)DE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

(4)以上曲线说明,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量受_____、____以及温度的影响。

17.O2在水中溶解度很大,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O2 可积累在细胞间,造成叶片的浮力增大。在油菜上选取健壮且叶龄相似的叶片数片.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避开叶脉,打下小圆片60片,采取措施将叶片内的空气逐出,代之以水,将充满水的叶子圆片沉放入水中,把下沉的叶子圆片连同水放置在黑暗处备用。取6只编号烧杯,各倒入20mL凉开水,用玻璃管向3、4、5、6号烧杯内的凉开水各吹气数分钟,再向6只烧杯各放入叶子圆片10片,

杯号光照强度/klx 温度/℃水

l 15 25 冷开水

(2)叶圆片最先上浮的烧杯应是___________

(3)本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

18.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min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O~5min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5~20min,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

(4)加入少量的NaHC0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__

(5)加入NaHC0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______摩尔的氧气。

19.在温度适宜、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提高C0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图表示的是CO2浓度与植物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A点时植物周围没有CO2,为什么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2)AB段随C0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的原因是什么?

(3)BC段为什么随CO2浓度升高光合作用不再加强?

20.为检测光质(不同波长的光)对衣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现提供如下的材料:红、绿、白3种颜色的40W灯泡数个,试管数支、足量衣藻、pH试纸、石蜡、NaHCO3溶液。..请完成右图的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开始步骤为:按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放在20℃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1)写出后面的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请预测并简要分析上述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在不改变实验方法和材料的情况下要提高实验效果就应____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考点精析】

1.重点难点剖析

本节内容包括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合理灌溉。其中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本节重点,难点是渗透作用的概念、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2.释疑解难

(1)扩散与渗透扩散指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渗透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因此,渗透是扩散的一种特殊方式,物质的流动必须通过半透膜。(2)有关渗透装置的两个问题一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体系的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但我们只能从外观上观测水分子双向移动的水分子数的差。二是渗透装置到一定时候,液面便不再上升。这是因为升高的液面产生的静水压与渗透压相等,通过半透膜进出的水分子数相等。而不能理解为此时半透膜两侧的液体浓度相等。

(3)动、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失水的区别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原生质层,可以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当处于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时,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伸缩性不同,就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果质壁分离时间不太长,细胞没有死亡,将其放于比细胞液浓度低的外界溶液中时,水分子渗入,到一定程度细胞将不再吸水,细胞也不会胀坏,即质壁分离复原。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它的细胞膜即是选择透过性膜,也可以发生渗透作用。在过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皱缩变形。在过低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则发生渗透吸水,当吸水超过细胞膜承受能力时,细胞膜则会胀破。

3.学法指导

结合实验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必要条件,弄清渗透作用的概念,并联系生产、社会实践,用渗透作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经典回放】

1.考查细胞吸水、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

[考点菜单1] (2001年高考上海卷)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A.x>y>z B.y>x>z C.z>y>x D.z>x>y

[解题路径]红细胞破裂是由于吸水过多造成,红细胞收缩是由于失水造成,对照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失水的条件即可判断出三种浓度间的关系。

[答案]D

[点评]红细胞虽然是动物细胞,但它的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在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也有渗透作用。

2.综合考查渗透作用、植物体内水分运输、水分蒸腾的知识

[考点菜单2] (2001年高考广东卷)下图是研究植物水分代谢的四个实验装置。

A 30%蔗糖溶液

B 5%蔗糖溶液 C水

图(3)、(4)玻璃管口下封以半透膜

请判断实验开始后,玻璃管内的水是否流动及流动方向(无流动以×表示,流动方向以+、十、一、一表示)。下面四个选项中的符号依次表示四个装置中用括号标示的玻璃管内的水分流动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解题路径]装置(1)是将插有枝条的玻璃管倒置,使茎和叶浸于水中。这种情况下,叶片和茎不可能进行水分蒸腾。而玻璃管另一端又有油滴封住,玻璃管内的水分不能蒸发。所以该玻璃管的水分不会流动。装置(2)植物的叶和茎

通过蒸腾作用将体内的水分散发到空气中。蒸腾作用产生拉力,使水分上升。因此该装置玻璃管内的水分自然会向上流动。装置(3)两个渗透计的半透膜下方是水.上面是蔗糖溶液,都会发生渗透作用。由于两个渗透计中均为30%的蔗糖溶液,因此两上渗透计中渗透作用产生的压力相等,所以连接两个渗透计的玻璃管内没有水分的净流动。装置(4)左侧渗透计内为30%蔗糖溶液,而右侧是5%蔗糖溶液,与右侧渗透计比较,左侧渗透计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大。产生的渗透压大,因此玻璃管内水分自左向右流动。[答案]B [点评]牢固掌握植物水分生理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学会对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导,不要被与教材不同的实验装置图示所迷惑。

【检测精练】

A(反馈演练)

1.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B.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2.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停止后的细胞液浓度与其外界溶液浓度( )

A.基本一样 B.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C.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D.先大于后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3.取正常生活且具有大液泡的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比细胞液的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种细胞的变化是( )

A.均发生质壁分离,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均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乙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均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1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完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安排: 从高三开课开始,进入高三生物一轮复习。2017年1月22日前完成一轮复习。 四、高三复习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高考必须具备的。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较高,当然仅是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还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二)兼顾复习中的点和面:学科内的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同时也要有效避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系统的复习,才能使学生面对考题内容、形式变化而泰然处之。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如课本上的小资料、小问号、课外读等),由于平时疏于复习而往往在高考中失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出得并不难,因此有必要给以关注。 (三)加强能力训练

生物高考的解题能力主要包括: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信息的呈现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图表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月考、周练、限时练习中学会分析:试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怎么考的?从什么角度考的?为什么这样考?还可能怎样考?我的解法错在哪里?我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何差距?应如何消除这种差距?如何破题……通过对解题思维过程的训练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四)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揭示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练:以限时练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规范性等方面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顺应2010年试题难度的要求,题目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五)注重学法、解法指导(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指导并督促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教材;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 2、总结: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从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应试心理等方面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高三生物备考复习计划

2019届高考复习计划 高三年级生物备课组 本阶段为高三上学期,复习内容按必修一、三(前两章)、二的各章节顺序进行,以教材为主,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原理、过程等,并辅以适量的训练题,学生在完成一轮复习后能够理清知识点,构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框架,在复习的同时对以前学习的不足进行修补,而且阶段性的复习总结要跟上,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在高考全国卷中,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重视能力的考查,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科学表述生物学现象及原理,这些能力需要在一轮复习中通过回归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习题的分析训练来培养和加强,恢复参加高考全国3卷考试已有三年全国卷试题整体较稳定。但又体现了一定的变化趋势.只有深入研究历年全国卷考试特点,并充分了解学情和教情,实施正确的策略,方能决胜高考: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 1、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基础知识遗忘率高,主干知识把握不清,反思总结习惯缺失、解题盲目、效率低,对理综考试经验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应试技巧弱。 2、态度决定高度,思维影响行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键,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各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绪,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化解负面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明确一轮复习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名词术语、本质属性(内涵)、使用条件及范围(外延)、例证(正例、反例、特例)、错误概念等、原理过程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概念和原理。 3、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4、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5、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考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生物分为必修和选修,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分为必修和选修,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

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注重训练培养能力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能力培养很重要一环。 2006/2007年高考都是占较高比例,因而预测2008年高考可能还是要占较高比例。因为实验题是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考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加强多种形式的实验训练,尤其是要抓住重点章节的实验题。 关注热点锻炼分析能力 查缺补漏减少误差 在第一轮复习时,考生已经做过大量的练习,最后阶段应该将已做试卷整理分析,静心不断反思,矫正补偿,特别是练习中的错题要重新审视,如果是反复出错的.习题反映出的就是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要结合教材解决知识漏洞,同时利用相关习题加以巩固;如果是审题不严造成的,应提醒自己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有些练习不拿分可能是考生不注意使用生物科学术语回答,画图表、写实验设计不规范严谨,因此考生应有意识地克服这些弊病,减少无谓的丢分和缩小误差。 重视解题培养能力 在一轮全面深入复习的基础上,考生在二轮复习时还应重点培养下面几种解题能力,来提高应考能力。 (3)、分析综合能力在熟知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考生要学会各种生物题型(例如图表与文字转换题、计算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等)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还要定期对错题回头看看。

(4)、把握时间能力二轮复习时有大量的专题测练,所以在平 时训练时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合理分配各科时间,原则上要求考生 在40分钟左右完成选择题,余下的时间完成非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要适当慢一点,压住阵脚,待心情平静下来了,做题速度就可以快 一些。 调整心态沉着应试 生物是最后一天考试,前面考的各门学科是喜也好悲也罢,最后时刻考生更要沉着、冷静,在常态下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使做不出来,你有一个好的心态,思维更清晰,对你的答卷及其它疑难问题的解决很有好处,尽 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就好,所以临阵不慌、沉着应试是很有必要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约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约1/3 组织液 淋巴 2、细胞外液间的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体液环境叫做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渗透压 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约为7.35-7.45。 由人体内的缓冲物质(缓冲对)进行调节,常见的缓冲对为H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等。 3、温度 一般为37℃。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知 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脑、脊髓 周围神经:脑神经、脊神经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纤维:轴突+髓鞘 神经:众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侧包裹着结缔组织的膜。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兴奋 相对静止状态显著活跃状态 外界刺激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概念: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叫做神经冲动。 传导方向:双向。 1、静息电位(未受到刺激):内负外正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内正外负 3、局部电流: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类型 轴突——树突型 轴突——胞体型 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形成 突触前膜 突触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方向:单向。 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doc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小结与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总复习从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共7个月左右时间,要完成二轮的复习工作。内容涉及高中三本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应对面临的高考。目前第一轮复习即将结束,本文就我校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第二轮复习计划的安排作一介绍,供大会交流。 一、第一轮复习小结: 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通过阶段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做到每个考点过关。 1、复习安排: 选择一本较好的复习参考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统一测试,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将高二做过的试卷、习题整理出来,选出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的集中评讲,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知识点逐一过关的目的。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如在复习有丝分裂时,可与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学习,就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染色体行为特征、两种细胞分裂图形判断加以重点讲解,而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将侧重精、卵子形成过程不同点的比较、与遗传学三大定律内在联系等方面,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重复性。 2、第一轮复习暴露出的问题: 我校第一轮复习预计四月初结束,通过几次大型联考的情况分析,经过第一轮复习后, 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面的试题,得分率较高,但在一轮复习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 (1)少部分学生将第一轮复习看作平时上课的重复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定义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决综合题 (如高考题)时失误较多。 (2)不重视课本,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核对答 案、疑难习题的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对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杂合子等概念的理解仍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概念的题型时,错误率较高。 (3)解题能力弱: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做的题多,但对失误的地 方不够重视,缺乏仔细的分析过程,只关注答案,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的问题。 二、第二轮复习策略: 在第二轮复习中注重解决好知识综合、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适应高考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考察。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工作重点。 1、专题的选择:

高三生物一轮知识点

1.病毒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其原因是病毒只能营活细胞寄生生活。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而原核细胞没有。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核糖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 4.细胞学说建立的突出意义是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 1.生物体内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细胞中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细胞核等。 3.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正在萌发的种 子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则上升。 4.哺乳动物的血钙过多,会出现肌无力症状,由此说明无机盐对于维 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可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或苏丹Ⅳ) 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而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1.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共同特点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 4.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由肽键连接氨基酸分子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5.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蛋白质的功能是: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信息传递等功能。 1.核酸的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2.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为五碳糖和含N碱基(T和U)的不同。 3.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三类。 5.脂肪的主要功能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完整版)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试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第Ⅰ卷(本卷共50个小题)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共50分)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重庆卷)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 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安徽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7、(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8、(广东卷)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9、(大纲卷)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10、(课标Ⅰ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1、(北京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 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12、(上海卷)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新版高三生物备考计划

武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备考计划 根据近几次生物考试情况,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 基本概念很不清楚,有些题目反复做,反复错; 2. 知识不成系统,遗忘程度很高; 3. 实验能力薄弱,学生对有关实验的题目产生畏惧感; 4. 答题不规范、不准确,缺乏生物学素养。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2017年考试大纲和历年本省高考真题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背诵和理解记忆,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系统,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三、复习安排: 第一轮:2017年7月1号—2018年3月20号。(二周一考,月考) 第二轮:2018年3月21号—2018年5月10号。(一周两考) 第三轮:2018年5月11号—2018年6月5号。(一周两考) 四、复习策略: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注意个体教学,加强单独辅导。对于尖子生要引导他们加强系统复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适当加大难度,加深深度,拓展宽度。一般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要求比尖子生要稍低一些,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扬。适当给优秀生吃偏饭,在课堂上多提问,多给机会,课下多辅导在复习内容上,练习布置上普通生与尖子生也要有所区别,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复习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有所提高。做到宽到边,深到底,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第二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重点知识。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 第三轮:加强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答理综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五、抓好复习的六个环节 (1)读:预习课本,发现问题. (2)讲: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 (3)练:精选习题,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强调控制数量,讲求质量,不避陈题,特别是经典题。 (4)测:进行单元测试,查漏补缺. (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订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六、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 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 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 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 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 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高三生物第一轮备考复习策略

2019高三生物第一轮备考复习策略 :在高三的同学们进行第一轮复习的重要阶段,精品的高三频道为大家准备了2019高三生物第一轮备考复习策略希望帮助同学们复习高三生物重要的必考知识点,欢迎大家积极参考! 时间匆匆,同学们还来不及回味生物学习中所经历的新鲜、迷茫、困惑、感觉、有点明白的感受,期中考试就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如何能在期中考试中考好生物,在这里,我们先抛开期中考试如果复习的战术问题,来讨论一下战略问题--同学们的心理。 生物作为高二新开的一门课。在刚开始学习时,同学们往往有以下几种观点:一,一些同学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看看书,背背就可以了。二,一些同学认为,生物在高考中占的分数挺多,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刚开始时,就应该好好学,不能落下。三,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生物没有学好,感觉生物知识点挺多,学得稀里糊涂的,在心里留下了阴影,认为生物很难。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很多学校进行了一次月考,经过这次月考,同学们经历了一次对生物的重新认识。持有第一种观点的同学,他们的成绩大多不是很理想。其中相当多的同学感觉上课都能听懂,但考试时确不会做题。所以,月考留下他们的是思考,生物到底应该怎么学。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在后面的考试中有较好的表现。对于第二种观点的同学,他们从一开始学习态度就很认真,月考成绩表现的就会较好,但是这一部分同学同时也是最需要注意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部分学生月考成绩比较好,就会认为生物也不过这样,很容易学的。

于是他们不能静下心好好分析自己在学习上还有哪些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种飘飘然的心态,他们还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没有在用功上更进一步。而这个时候那些经过认真分析成绩不好原因,进而改变学习态度的学生,却在用功学习。俗话说:不进则退。这部分学生往往在期中考试时会感觉到生物考的不是很理想。对于第三种心里有生物阴影的同学,在月考后往往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月考中考得优秀的学生,这时候他们会对生物认识发生改变,生物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我只要好好学,生物一定是可以考好的,这一部分学生找到自信后,学习动力会更足,所以期中考试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会继续优秀。第二种,没有在月考中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认为生物就是难,对学好生物的信心会变得越来越小,学习动力不强,能学好就学好,不能学好就算了。 分析了月考后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对即将到来期中考试,同学应该怎么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第一种观点导致月考成绩不理想,想在期中考试中考好的同学,除了自己分析没有考好原因外,可以多和老师或同学交流,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认识和学习方法,结合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端正态度,认真复习准备期中考试。对于第二种观点的学生,不要被月考的好成绩所蒙蔽,静下心来,认识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有哪些地方要改进,继续保持踏实的学习态度,鼓足学习动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第三种观点但已通过月考找到自信的同学,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再接再厉,认真准备期中考试,考出好成绩。对于没找到自信的同学来说,

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张保华 438600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尤为重要,如何抓好一轮复习备考工作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是摆在我们高三人面前的研究课题。下面就我校生物一轮复习的一些具体做法作简要汇报。 一.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 在今年高考结束后(高二下学期末),年级组要求各科备课组从网上下载不少于五套全国各地高考题,让每位老师认真独立完成,并纳入绩效考核。且强调反复研究,达到第一遍做近距离感受高考考什么,第二遍做体会怎么考,第三遍做思考在今后复习中怎么教。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 二.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一轮复习计划 通过本组充分讨论,结合本年级实际制定出2015届一轮复习计划。时间大致安排为:一轮, 2014.9--------2015.3月(中旬) 二轮,2015.3月-------2015.5月(中旬) 计划安排到周,复习过程中经常与进度安排表对照,及时调整进度改变策略,保证一轮复习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统一思想,明确了一轮复习的任务和目标 1.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一轮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 2.对知识进行梳理,并查漏补缺 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方法是,对照自己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在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查漏补缺。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3.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四.一轮复习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做到了课本与一轮资料并重,且以课本为本的基本方法。 每一讲内容一般都安排一节课让学生看书、看教材,包括本节聚焦、阅读材料、小资料、重要插图、本章小结等,然后对照一轮资料基础知识填空及相关判断题,接着以考点为主线对知识梳理、归纳,帮助学生找出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CO2+H2O H2CO3H+ + HCO3- 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一。指导思想: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

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高三生物备考复习计划

届高考复习计划 高三年级生物备课组 本阶段为高三上学期,复习内容按必修一、三(前两章)、二的各章节顺 序进行,以教材为主,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原理、过程等,并辅以适量的训练题,学生在完成一轮复习后能够理清知识点,构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框架,在复习的同时对以前学习的不足进行修补,而且阶段性的复习总结要跟上,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在高考全国卷中,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重视能力的考查,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科学表述生物学现象及原理,这些能力需要在一轮复习中通过回归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习题的分析训练来培养和加强,恢复参加高考全国3卷考试已有三年全国卷试题整体较稳定。但又体现了一定的变化趋势.只有深入研究历年全国卷考试特点,并充分了解学情和教情, 实施正确的策略,方能决胜高考: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 1、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基础知识遗忘率高,主干知识把握不清,反思总结习惯缺失、解题盲目、效率低,对理综考试经验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应试技巧弱。 2、态度决定高度,思维影响行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键,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各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绪,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化解负面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明确一轮复习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名词术语、本质属性(内涵)、使用条件及范围(外延)、例证(正例、反例、特例)、错误概念等、原理过程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概念和原理。 3、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4、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与建议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与建议 中华中学张鸿亮 新一年高三教学工作开始了,我们需要回顾在上届高三生物复习的得与失,以此指导今年的教学工作。 一、06届高三生物教学工作的回顾 在市教研室领导下,全市高三生物复习做到组织落实、指导到位、教师尽责、学生拼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归纳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一)充分发挥了中心组的集体领导作用 在教研员的直接指挥下,充分发挥市生物中心组的作用,保证了全市生物复习步调一致。在假期中,中心组集中研究全年的总体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各轮复习时间,强调扎扎实实搞好第一轮复习。由中心组老师将复习计划在高三教师培训中向全体教师公布,让每位教师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明确复习的要求。 (二)发挥核心组的指导作用 南京市教研室以高三复习工作作为工作中心,因此前年起,在中心组成员中再选择当年担任高三教学的老师,成立中心组的核心组,使人员集中,针对性强,研究起来更加方便,能够随时根据调研情况,快速作出调整。在各次命题中,核心组成员轮流命题,以试题对各校教学产生导向作用和纠偏作用。在分层次教研讨论中,核心组成员起到召集、凝聚、解惑的作用。在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会上,核心组成员作出质量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复习建议。在考试大纲公布后,由核心组老师进行考试大纲的解读。在高考前最后阶段,由核心组集体讨论研究命题中未涉及的知识点,及时予以补充。 (三)利用多种形式为老师和同学提供帮助 教研室为了给广大同学生物复习提供帮助,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安排市学科带头人在电视台录制各主要专题复习建议和考前指导;组织优秀教师对边远学校进行支教工作;组织优秀教师对学生开设专题复习讲座;组织编写一轮、二轮复习指导用书;向各校免费赠送一轮、二轮复习经典试题汇编的光盘,帮助青年教师备课;分层次组织教研活动;在校内、校际间形成师徒对子,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教师尽责,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 近几年来,我们生物教师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高三还是高二的老师,因不少同学选考生物而变得非常忙碌,有的学校生物教师紧缺,老师超负荷工作。在这样情况下,不少老师还努力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采取进修、读研、与其他老师共同研究,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积极与外市的一些学校进行联考等。老师们认真备课,撰编学案,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大家都感到要对得起选学生物的学生。正是老师们的责任心奠定了成功的基础。虽然各校中选学生物的同学与选学物理、化学的同学相比有差异,但老师们尽心尽责,奋力拼搏,在学校中赢得大家的好评。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要让学生积极学习生物学,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我们老师采取了多种方法,启迪、激发、鞭策同学们,积极关心、热情帮助他们,使同学们在取得好成绩时不骄傲、受到挫折不气馁。不少老师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成绩属于过去,总结是为了再提高,未来需要我们加倍地努力,争取在07年高考获得更好的成绩。 二、生物复习策略与建议 (一)时间安排及主要目标建议 生物复习通常采用三轮复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轮复习,复习中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安排的时间也应该最长,一般从选修结束开始,到明年2月底或3月初。然后用2个月进行第二轮复习,以提高能力为主要目标。高考前20天到1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