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章课时作业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必修2第一章课时作业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必修2第一章课时作业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高一化学(必修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无锡智学堂教育备课组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Mg 24 Si 28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C A.13Al B.13Al C.13 C D.13 C 2、对于A Z X和A+1 Z X+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A B.化学性质及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3、含6.02×1023个中子的Li+的质量是 A、4 7g B、4.7g C、 7.4g D、 7 4 g 4、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共同特征,可以把 三种微粒归为一类。下列微粒中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5 A.原子半径:.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6、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B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Z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7、H218O和D2O分子中的中子数,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8、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N5+具有34个电子 B.N5+中氮-氮之间是以共价键结合C.化合物N5AsF6中As的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的化合价为-1

9、已知质量为数为A 的某阳离子R n+,核外有X 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B A .A-x B .A-x-n C .A-x+n D .A+x-n 10、与氢氧根具有相同的质子 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C A .CH 4 B .NH 4+ C .NH 2- D .Cl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1、57号镧元素(La)是一种活泼性比铁还强的金属元素,La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 2O 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 的氯化物、硝酸盐均易溶于水,下列 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得到LaCl 3的是 A .La 2O 3+HCl B .La+Cl 2 C .A(OH)3+HCl D .La(NO 3)3+HCl 12、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剧冷却到165K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水相同, 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变小, B 、水由液态变玻璃态,体积膨胀, 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 、玻璃态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13、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 、Y 、Z ,已知X 元素的原子最外只有一个电子,Y 元素的原子M 层上的电子 数是它的K 层和L 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 元素原子的L 层上的电子数比Y 元素原子的L 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的是 A .X 2YZ 4 B .XYZ 3 C .X 3YZ 4 D .X 4Y 2Z 7 14、1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 13C 、15 N 叙述正确的是 A .13C 与15N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 与C 60是同一种物质 C .15N 与14N 互为同位素 D .15N 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5、X 元素的阳离子与Y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 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XY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 16、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NH 4CNO 和CO(NH 2)2 B .CuSO 4.3H 2O 和CuSO 4.5H 2O C .H 2O 和 D 2O D .[Cr(H 2O)4Cl 2]Cl.2H 2O 与[Cr(H 2O)5Cl]Cl 2.H 2O 17、氯的原子序数为17,35Cl 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5Cl 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 B .1/18mol 的1H 35Cl 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C .3.5g 35Cl 2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D .35Cl 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g.mol -1 1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 .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 .砹(At)为有色固体,HAt 不稳定,AgAt 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C .硫酸锶(SrSO 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完整版)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02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1】氢原子光谱可见波段相邻4条谱线的波长分别为656.47、486.27、434.17和410.29nm ,试通过数学处理将谱线的波数归纳成为下式表示,并求出常数R 及整数n 1、n 2的数值。 2212 11 ( )R n n ν=-% 解:将各波长换算成波数: 1656.47nm λ= 1115233v cm - -= 2486.27nm λ= 1220565v cm - -= 3434.17nm λ= 1323032v cm - -= 4410.29nm λ= 1424373v cm - -= 由于这些谱线相邻,可令1n m =,21,2,n m m =++……。列出下列4式: ()2 2152331R R m m = - + ()22205652R R m m =- + ()2 2230323R R m m = - + ()2 2243734R R m m =- + (1)÷(2)得: ()()()2 3212152330.7407252056541m m m ++==+ 用尝试法得m=2(任意两式计算,结果皆同)。将m=2带入上列4式中任意一式,得: 1109678R cm -= 因而,氢原子可见光谱(Balmer 线系)各谱线的波数可归纳为下式: 221211v R n n - ??=- ? ?? 式中, 1 12109678,2,3,4,5,6R cm n n -===。 【2.2】按Bohr 模型计算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分别用原子的折合质量和电子的质量计算并精确到5位有效数字)和线速度。 解:根据Bohr 提出的氢原子结构模型,当电子稳定地绕核做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力与核和电子间的库仑引力大小相等,即: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新版

课题3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种构成物质微粒——分子与原子这。在上节课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节课的学习——离子。因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还不十分熟练,对抽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又缺乏想象力。所以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在学习了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后,自然而然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通过探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离子 1.复习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与原子,引出本节课重点第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即“离子” 2.复习原子的构成,着重原子核与电子的电性,电量。 【活动】画出你想象中原子的结构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在巩固原子结构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原子的样子。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讲授】核外电子的排布 2.设问思考。

(1)既然电子带有负电荷,而原子核含有质子并带有正电荷,那么为什么电子并没有被原子核吸引过来并结合在一起呢? 以太阳系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与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做类比。用发射人造卫星的原理和俄罗斯套娃的模型,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们得出结论,电子具有能量。距离原子核的距离由电子自身的能量大小决定。 (2)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以氧原子与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让学生总结出:“排布规律” 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_________(两个字总结) 排布特点2: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_________电子,第二层最多排_________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排布特点3: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_______的电子层里。 【活动】画出属于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呢? 教师讲述——原子结构示意图 每位学生画出手中元素卡片上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分享 【活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思考:分析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发现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___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___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___个(He是___)。 发现2:再认真观察同一横排(同一周期)、同一纵列(同一族)的原子,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同一周期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同一周期中都是按______元素、______元素、______元素递变。 同一族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同一族原子的______递增。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碱金属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溴单质与水反应比氯单质与水反应更剧烈 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强还原剂 C.若碱金属M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M2O,则M可能为Na D.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3.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 ...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增强 C.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4.下列有关非金属元素的叙述以及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能置换出氯 B.非金属性:BrP,故稳定性:NH3>PH3 D.非金属性:S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典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过程 方法1.通过想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通过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Nacl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张青莲教授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图3-9,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学生猜想,并发表意见: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 好像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运动速度特别快……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阅读】阅读教材P54第1-2自然段和图3-10,并提炼出核心内容。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 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则。倾听,理解: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从里到外,依次记作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L、、N、o、P、Q七个符号表示。倾听,理解,记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 案(第二课时)

设计(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 (5) 电离能的应用 ①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 ②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③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 法、手段、 师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元素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结构决定的,那具体影响哪些性质呢? 讲]元素的性质指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 学与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投影小结]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渐升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讲]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内涵丰富多样,下面,我们来讨论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投影]观察图1—20分析: 学与问]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

最低能量为. 板书](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讲]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上述表述中的“气态”“基态”“电中性”“失去一个电子”等都是保证“最低能量”的条件。 投影] 问]读图l—21。碱金属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有什么规律呢? 讲]从图l—2l可见,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如He、Ne、Ar、Kr、Xe、Rn的第一电离能依次下降,H、Li、Na、K、Rb、Cs的第一电离能也依次下降)。 学与问]1、金属的电离能与碱金属的活泼性存在什么联系? 讲]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去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讲]同周期元素: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短周期元素的这种递变更为明显,这是同周期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但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和原子半径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依次增强的必然结果。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电子。这是因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逐渐减弱。过渡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不太规则,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这是因为对这些元素的原子来说,增加的电子大部分排布在(n-1)d 轨道上,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变化不是太大。 板书](3)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 .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3、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

人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练—原子及原子结构

原子及原子结构 1 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 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D 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 2 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 77 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A 77 B 114 C 191 D 268 3在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 N B F C Mg D Cl 4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BeCl 2B PCl 3 C PCl 5 D N 2 5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 2O B BF 3 C CCl 4 D PCl 5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BeCl 2 B H 2 S C NCl 3 D SF 6 7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 4,有关N 4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 4是N 2 的同素异形体 B N 4 是N 2 的同分异构体 C 相同质量的N 4和N 2 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 N 4 的摩尔质量是56g 8 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 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9 13 6C -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 6 C表示的碳原子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 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10 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 60 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1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A 18O 31P 119Sn B 27Al 19F 12C C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 元素周期表中第1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12 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 比4He多一个中子 C 是4He的同位素 D 比4He少一个质子 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二章《原子结构》word滚动检测

滚动检测(二)原子结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56分) 1.如图1-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的轨迹往下偏,则 (). 图1 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 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 C.若要使电子束的偏转往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D.电子束的轨迹与AB中电流方向无关 解析因为AB中通有电流,所以会在阴极射线管中产生磁场,电子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发生偏转,由左手定则可知,阴极射线管中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再根据安培定则可知,AB中的电流方向应是由B流向A,当AB 中的电流方向变为由A向B,则AB上方的磁场方向变为垂直于纸面向外,电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变为向上,电子束的轨迹会变为向上偏转. 答案BC 2.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就是稀薄气体导电的辉光放电现象 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阴极发出的电子流 C.阴极射线是组成物体的原子 D.阴极射线可以直线传播,也可被电场、磁场偏转 解析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中由阴极发出的电子流,B正确.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C错误.电子可被电场、磁场偏转,D正确. 答案BD

3.氢原子部分能级示意图如图2-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 图2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 ). A .红、蓝-靛 B .黄、绿 C .红、紫 D .蓝-靛、紫 解析 由题表可知处于可见光范围的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1 eV ~3.10 eV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能级跃迁时:E 3-E 2=(3.40-1.51) eV =1.89 eV ,此范围为红光.E 4-E 2=(3.40-0.85) eV =2.55 eV ,此范围为蓝-靛光,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4.若在如图3所示的阴极射线管 中部加竖直向上的电场,则应加什么方向的大小合适的磁场才能让阴极射线不偏转 ( ). 图3 A .竖直向上 B .竖直向下

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2《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答案)

《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 .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 D .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新的变化了 2.下列物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 B .水晶和石英 C .红磷和白磷 D .C 60和金刚石 3.Q 、R 、T 、M 、W 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M 的原子序数是R 的原子序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Q)>r(R)>r(T)>r(M)>r(W) B .Q 、W 的单核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 .五种元素均能形成氢化物 D .W 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最强,说明W 的非金属性在五种元素中最强 4.关于As 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s 很难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 B .As 的含氧酸有34H AsO 和33H AsO C .As 的氢化物有3AsH 、5AsH D .砷的常见化合价有-3,+3,+5 5.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硒(Se)是第VIA 族元素,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 2Se>H 2S B .铋(Bi)与氮同主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硝酸的强 C .钋(Po)(84号元素)与硫同主族,其主要化合价有-2和+6 D .铍(B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 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 事实推测 项 A Li与水反应缓慢,Na与水反应剧烈K与水反应会更剧烈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B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间 IV A族的元素均可做半导体材C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料 D磷酸是弱酸,碳酸是弱酸硅酸一定是弱酸 A.A B.B C.C D.D 7.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能够形成A2B3型化合物的是() A.12和17 B.11和9 C.13和8 D.16和8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 的一半,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Z>Y>W B.化合物M中W的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对应单质的熔点: Z>X>Y D.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9.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 ④1s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 B.下列价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3s23p1,②3s23p2,③3s23p3,④3s23p4,第一电离能 最大的是③ C.①Na、K、Rb,②N、P、As,③O、S、Se,④Na、P、Cl中,元素的电负性随原 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 D.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3+ 10.下列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

第二章原子结构习题及解答

第二章、原子结构习题及解答 一、填空题(在划线处填上正确答案) 2101、在直角坐标系下,Li 2+ 的Schr ?dinger 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 2102、已知类氢离子 He +的某一状态波函数为: () 022-02 302 1e 222241a r a r a ???? ? ?-??? ? ??π 则此状态的能量为 )(a , 此状态的角动量的平方值为 )(b , 此状态角动量在 z 方向的分量为 )(c , 此状态的 n , l , m 值分别为 )(d , 此状态角度分布的节面数为 )(e 。 2103、写出 Be 原子的 Schr ?dinger 方程 。 2104、已知类氢离子 He +的某一状态波函数为 ψ= () 02-02 302 1e 222241a r a r a ???? ? ?-??? ? ??π 则此状态最大概率密度处的 r 值为 )(a , 此状态最大概率密度处的径向分布函数值为 )(b , 此状态径向分布函数最大处的 r 值为 )(c 。 2105、原子轨道是原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 每个原子轨道只能容纳 ______个电子。 2106、H 原子的()υr,θψ,可以写作()()()υθr R ΦΘ,, 三个函数的乘积,这三个函数分别由量子数 (a) , (b), (c) 来规定。 2107、给出类 H 原子波函数 ()θa r Z a Zr a Z a Zr cos e 68120 320220 2 3021-???? ??-??? ? ??π=ψ 的量子数 n ,l 和 m 。 2108、H 原子 3d 电子轨道角动量沿磁场方向分量的可能值 。 2109、氢原子的波函数 131321122101-++=ψψψψc c c 其中 131211210-ψψψψ和,, 都是归一化的。那么波函数所描述状态的能量平均值为(a ) ,角动量出现在 π22h 的概率是(b ) ,角动量 z 分量的平均值为(c )。 2110、氢原子中,归一化波函数

高一化学必修二原子结构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试题 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C.①②③是三种物理性质相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2、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 B. C. D. . 4、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 L16O2和1.12 L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 5、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 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A.2(x+n) B.2(x-n) C.2x D.n+2 6、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C原子核外各电子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原子最容易获得电子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B.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C.F-、Na+、Mg2+、Al3+是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D.既不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已达稳定结构 8、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 A+m (A-N+m) mol B. a A (A-N) C. a A+m (A-N) D. a A (A-N+m) 9、有a X n-和b Y m+两种简单离子(a、b均小于18),已知a X n-比b Y m+多两个电子层,下列关系和说法正确的是 A.X只能是含有三个电子层的元素 B.a-b+n+m等于10或等于16 C.Y是质子数不小于5的元素 D.Y不可能是含有两个电子层的元素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相同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④同一种元素的核素种类由中子数决定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导案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作者:————————————————————————————————日期:

江源区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集备学校:白山市十七中主备教师李航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集备教师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的行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科学分析和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离子的行成 教法讲授法学法指导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二次备课

们知道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很小,如果把一个原子比成操场的话,那原子核就相当于操场中心的一个蚂蚁,那核外的电子是怎么样和原子核构成原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观看课件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模拟动画 过渡:原子核外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分层运动的,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运动时最多能分为七层,如果把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用平面图表示出来的话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引出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练习: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过渡:不同的原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不一样,那核外电子在运动时又遵循什么规律呢?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观察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得出结论:(1)第一层最多排两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电子先排满第一层,再排满第二层,再排第三层。 提问:稀有气体包括哪些? 过渡:稀有气体也叫惰性气体,之所以称之为惰性气体是因为化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案1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点评】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氛围。 【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小(9.109×10-31kg); (2)带负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质疑】我们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 【交流与研讨】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 【简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点评】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尝试运用假说、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哪些

规律? 并派代表回答。 【归纳并板书】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 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讨论】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板书】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远 电子的能量 低 高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 【媒体显示并讲述】尝试运用上述规律,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试一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

【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会不会碰着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 [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象行星围绕 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现在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离核越近能量越低。最外层 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讲解]展示PPT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进行分析讲解。 【过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请看图3-11 【讲解】小圈及小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 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一定的轨道中绕着原子核运动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几种特殊元素的原子结构。看看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同学都知道哪些稀有气体元素呀? [回答]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鼓励]很好,回答正确。 [过渡]通过PPT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觉得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来回答。 [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