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浙教版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六种局部地形及其地形图。

2、理解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实际坡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认识局部地形,并会辨识局部地形。

2、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六种局部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2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学生已对地形的基本种类和特点有所了解,而且能初步认读等高线地形图,但只是在识记层面,本课着重于地形图绘制的原理和过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东白山的风景照,简介东白山,那里风景宜人,一年四季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假如一位游客想知道从哪边爬山比较省力,他需借助什么工具呢?——借助等高线地形图了解东白山的地形。今天我们学习地形与地形图。

地形的类型

认识地形类型(出示图片)

小结:陆地地形种类:平原、盆地、山地、高原、丘陵

引: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点呢?

海拔: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一点比另一点高出的高度

(图示“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以身高和身高差类比)

地形的特点(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思考:家乡的地形有哪些?对家乡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引:认识了地形后,我们以山地为例,来认识山的各个部位(出示山地模型)

山的部位: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峭壁等。

那么,这么崎岖的山地怎么把它表现在平面地图上呢?——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这样的线条叫等高线。

小结:同一条等高线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相等。

等高线地形图:把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绘制方法:a,画等高线;b,投影

引:如果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座山”摆在你面前,你能画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吗?

活动: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四人小组实验)

步骤一:画等高线

1:把马铃薯想象成一个山峰

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形和地形图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3课时 (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和地形图制作) 高都镇初中薛其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 2、学会用等高线地形来表示地形特征 3、培养学生在分阻制作中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如何制作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等 四、活动情景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地形。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等,为了认识他们,我们借助于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我们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地形模型与真实地形的关系 2、地形中的山峰、山谷等地形中是如何的 五、分组制作 在该制作过程中我们分为13组,每组4人,男女搭配合作。其中由一人担任组长,组织本组同学的制作过程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向老师汇报。 以便能及时处理一些问题。制作后由组长向老师汇报制作情况和制作心得,最后由全班同学对该13组的制作成果作一评价,评价出最佳的制作组给予表扬,通过本次制作培养学生在组内相互制作合作,组间相互竟争,制作完成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写一篇关于制作的小文章。 六、器材准备 橡皮泥、水、直尺、牙签、细钢丝、木板、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等 七、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1、橡皮泥不能加水制作 2、不宜将模型放在阳光下暴晒

3、在山体的不同高度做记号、尺子要垂直摆放 八、制作过程和记录 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1)将橡皮泥堆成山体形状,作出山峰、山谷等 (2)在手上蘸些山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3)在山体旁垂直放直尺,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的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 出高度 (4)用细钢丝沿记号处将山体切开 (5)将切开的山体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 (6)在凉干的山体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分别将取下的山体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并注明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 的等高线地形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高度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 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这样便得到了用分层 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九、制作后讨论 1、制作等高线的关键是? 2、等高线地形图有何特点? 3、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是?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

《地形图》 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知识与技能: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1、多媒体课件; 2、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 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 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 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 C.8999米 D.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图

地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能力目标 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4.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 对比、计算、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 2.绘制图表等投影片、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 第二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 第三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图例和注记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四课时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地形图 第五课时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 1 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地图)对,这节课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

地图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4.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6.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内容点析 1.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因为地图空间有限,在表现地球表面的现象时,一方面必须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另一方面要对地表现象进行选择或综合,保留和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性,显示有用的地理现象,因此地图不是地球的机械缩小。人们阅读地图,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地理事物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变化等内容。 2. 地图比实地要小许多倍。这样,繁多的地面事物不可能全部反映在地图上,只有进行一定的取舍(选择)和概括(综合),地图才有可能清晰、易读。在将详细的地图缩小成更小的比例尺地图时,对原图的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概括。比如,一个居民点,在比例尺较大(例如1∶10 000)的地图上,往往街区和房屋都有较详细的反映;但在比例尺较小(例如1∶100 000)的图上,只能概略地反映它的主要轮廓;在比例尺更小(例如1∶1 000 000)的图上,甚至只能采用一个圆形符号,或者根本不能在图上反映。这种对地图内容的取舍和概括,叫做制图综合。制图综合是绘制地图中最复杂的创作过程。 3.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4. 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的。除了符号,多数情况下还要附加必要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可以有选择地、形象地突出反映地面景物的许多地理特征。因此,要利用好地图语言,必须熟悉地图的图例。 5.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主要是指按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细则编制、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面各种基本要素的地图。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或者根据实测图并参考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包括国家基本地形图和专业生产部门测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等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 6.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高程是从海平面开始量算的。我国地形高程的起算点,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水准原点。自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等高距大小的选择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说来,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代表实地距离40 数字式-1:4000000(1=1000=100000c)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 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地面起伏程度大 s();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练习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地形的类型 1、地球的陆地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形类型海拔(m)相对高度(m)起伏程度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二、地形的变化 1、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 ⑴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表现为: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⑵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地球的外部力量(外力) 思考:什么叫外力? ⑴、降水丰富的地区,????????对地形影响最大。 流水对高山高原地形具有????????作用,对平原地区具有????????作用。 ⑵、降水较少的地区,????????和????????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⑶、高寒地区,????????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小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三、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是指将的各点连成的线。 2、在同一幅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E、峭壁(陡崖): F、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变化的影响 B. 风力的作用 C. 流水的作用 D. 生物的影响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风力 B. 冰川 C. 流水 D. 生物 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 A. 高原、山地 B. 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 D. 丘陵、盆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A. B. C. D. 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 山脉 C. 高原 D. 盆地 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盆地 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A. 盆地 B. 山顶 C. 山脊 D. 陡崖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15.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________;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________;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________。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缓;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共5题;共32分) 16.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 ,③________ 。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________ (填“C”“D”或“E”)处最合适。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七年级科学上册地形和地形图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3课时 (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和地形图制作) 高都镇初中薛其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 2、学会用等高线地形来表示地形特征 3、培养学生在分阻制作中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如何制作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等 四、活动情景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地形。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等,为了认识他们,我们借助于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我们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地形模型与真实地形的关系 2、地形中的山峰、山谷等地形中是如何的 五、分组制作 在该制作过程中我们分为13组,每组4人,男女搭配合作。其中由一人担任组长,组织本组同学的制作过程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向老师汇报。 以便能及时处理一些问题。制作后由组长向老师汇报制作情况和制作心得,最后由全班同学对该13组的制作成果作一评价,评价出最佳的制作组给予表扬,通过本次制作培养学生在组内相互制作合作,组间相互竟争,制作完成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写一篇关于制作的小文章。 六、器材准备 橡皮泥、水、直尺、牙签、细钢丝、木板、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等 七、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1、橡皮泥不能加水制作

2、不宜将模型放在阳光下暴晒 3、在山体的不同高度做记号、尺子要垂直摆放 八、制作过程和记录 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1)将橡皮泥堆成山体形状,作出山峰、山谷等 (2)在手上蘸些山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3)在山体旁垂直放直尺,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的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 出高度 (4)用细钢丝沿记号处将山体切开 (5)将切开的山体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 (6)在凉干的山体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分别将取下的山体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 块边缘描线,并注明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 的等高线地形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高度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 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这样便得到了用分层 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九、制作后讨论 1、制作等高线的关键是? 2、等高线地形图有何特点? 3、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是?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辨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各类型的基本特征; 2.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认识陆地地形,并会辨识陆地地形; 2.能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五种陆地地形的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使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课件播放地球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并进行适当讲解。 提问:同学们,看完刚才老师所放的几张图片后,有什么感觉呀?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地球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而是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呀? 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 (二)讲授新课 1、地形的类型 地形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地说,就是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地形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要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我们首先要知道并理解几个概念。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③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线。 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 等高线的特点为: (1)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3、认识五种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

第三节地形图 1教学目标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2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观看景观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 学生自己学习有困难的: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别坡度陡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3重点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教学过程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4.1.2学时重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进行识别。 4.1.3学时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环节 【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 【教师承转】:地图上显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米,但我们从山脚望向山顶其实没这么高,经登山者测算从珠峰大本营爬到峰顶垂直高度是3643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我们如何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呢?看图思考问题通过珠峰图片以及高度,引出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课题。 【阶段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讲解】: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他们的单位都是米。 【出示图片】:姚明与刘翔合影,突出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发思考】在地图上我们应该采取哪个高度来表示呢?为什么?观看演示文稿思考并回答问题 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将知识内容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独立完成 【阶段一】 学案内容 阶段小结 通过图片和练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得出地图上应采用“海拔”来表示地表某点的高度【阶段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地形和地形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改变家乡的面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形的类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橡皮泥 四、教学预设 (一、教学引入) 复习:1、说说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2、说说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3、说出火山和地震分布的特点。 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二、新课教学) 讨论:地球的陆地表面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哪些地形构成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构成。 展示图片: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师解释: 思考: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属于丘陵。该地形的优点是: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缺点:交通不便,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师:假如我们要在图上把这个山峰表示出来,该怎么表示呢? 思考:那么地形是怎样绘制在地图上的呢? 生思考,(提示:把实地的物体在图上表示出来可以用什么呢?) 师:我们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 活动:两个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做一个山峰,在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依次画上等高线。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问: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 (生:封闭曲线) 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 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确定一个山峰的固定中心点,然后一层一层地把下面部分去掉,依轮廓画。问: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什么形状? 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很小的封闭曲线。 师说明:现在你在图上看到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停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展示图片:等高线地图 师: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 展示图片:等高线地图上所展示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观察地形图,完成表格。 完成表格,请个别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图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益阳市六中初中部门李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知道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换算成实地距 离。 3、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图三要素的基本概 念,未完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等实践活动 进行体验性学习。 2、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往、处理问题的综合素 质。 3、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查找地理事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地图三要素的了解,学生将对地图更加感兴趣,通过学习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及表示方式。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读。 2、在经纬网地图上方向。 教学过程: 预学 发放导学案,要求学生在3分钟之内完成导学案上预学内容。 (老师利用多媒体放送轻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里学习,学生做完导学案,老师对导学案内容统一答案。老师补充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方法,并举例说明。) 探究 要求前后同学之间相互探究导学案上探究题,并写上答案。 精导 1、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见书本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 (2)比例尺三种表示形式是怎样转换的?请举例说明。要求同学上台像小老师一样带领同学转换老师的举例。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课堂主际的作用。

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说课稿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的第7节,安排3课时,今天说的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地形类型和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判读。本课时内容安排在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板块构造之后,按照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的编排顺序;又为八年级气候类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学生在《历史与社会》中已经接触过地形的内容,所以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简化,教学中要防止“零起点”。 (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目标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本课时制度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知道地形的主要类型,能说出各类地形的特点。②能根据等高线特点识别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用途。③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副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地形与等高线之间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②通过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③通过家乡地形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过程。④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体验家乡地形与经济发展讨论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的情感。②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③树立用辨证的发展观看待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地形类型的判读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它们确定为本课时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实际操作不够规范和熟练,因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1、地形及特点的教学,创设情景---讨论教学法。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地形着手---分析地形类型特点---延伸到家乡经济发展政策,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关心家乡发展。 2、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教学,创设悬念---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交流评价----自主学习法。 (二)学法分析: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基点,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科学,自主的建构科学知识;在学以致用的理念引导下,让学生自然的从科学走向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是米,它们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山方案,并分配任务,建议1-2名板书,1-2 课题: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班组名姓名编号12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学会在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识别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2、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表示地形。 3、地形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关系及绘制。 二、学习策略: 导学流程 学习流程与学习内容 第一关:自研自探。 1、海拔是指; 相对高度是指。 学法指导 自研提示、互助策略、展示方案 自研提示 阅读课本P24—28内容。 勾画圈点: 2、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来表示。①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指。等深线是指。将下图连接成等高线图。②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的概念。 ③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概念。 ④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⑤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100100100 互助策略 100 200 1001、地理大组长组织组员核对自研成果。 200 200 2002、重点讨论能力提升中的问题。 100 100 100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 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甲 展示方案 展示内容:能力提升 4、练习:右图中甲地的海拔是米,乙地的600米900米 乙 展示方案:组长根据展示内容,确定展示 海平面 名主讲,其余同学继续互助。 5、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有、、、。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6、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线不同的蓝色),这种地图叫,它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因此,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更直观的是。 7、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高度 地面起伏 第二关: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1、区分山峰与盆地:中间高四周低的是,四周高中间低的是。山谷与山脊的区分: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是。一般在里会发育小河。展示一:合作交流第1题 方案预设: 请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样的地图。并带领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对应的交通图、导游图、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展示二:合作交流第2题 方案预设: 分析北京地图和中国地图,比较两幅地图的范围大小、比例尺的大小及内容的详略,然后总结归纳出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及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如果能举出其他具体例子将额外加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