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2015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591期)

时代金融

TimesFinance

NO.6,2015

(CumulativetyNO.591)

(下转第41页)

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报告

卢程灏王锋刘靖刘晓静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转移至城市,成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了建设城市和发展工业的主力军,他们虽实现职业转换、地域转换,但身份却没转换,依旧受户籍制度限制和影响,无法与当地市民平等地享受着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些情况不仅会影响着城镇化的推进,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农转非安阳医疗就业

安阳作为一座重要的城市,是处于发展中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安阳,为安阳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出力。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搜集资料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以期寻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及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市民转化的有效对策。

一、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的必要性分析

(一)安阳市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转移人口的支持

安阳市2015年最新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市生产总值1593.2亿元,增长8.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3亿元、支出192.1亿元,分别增长10.9%和7.5%,另外据安阳市统计局2014年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万人,从中说明安阳市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转移人口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促进了安阳经济消费水平的增长。

(二)安阳市工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

安阳市工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2014年谋划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项目9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5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19%;服务业增加值524.3亿元,增长7.6%,在安阳市转型的攻坚克难阶段更加需要更多的劳动力量。农业转移人口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来源。

(三)合理安排农业转移人口也是促进安阳市稳定运行的保证

合理对待农业转移人口有助于安阳市社会稳定,人民和谐,减少无业人员数量,提高社会保障力度,降低城市犯罪率,也有助于安阳市构建和谐文明旅游城市,促进整个社会安定团结,稳定发展。

二、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查实证分析

(一)促使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的原因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得知,在问题“城市对您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大约有46%的人选择了“有更大的发展前途”,20%选择了“机会”,在类似问题“您往城市迁移的原因是什么”时,有46%的人选择了“机会因素”。不难看出,引起这部分人迁移至城市,他们看重的是城市的发展潜力。

(二)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生存现状

1.就业现状。农业转移人口进军城市,无非是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农业转移人口,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都是初中学历及以下,文盲和半文盲文化程度从事建筑业的占81%,初中及小学的大多从事服务业,从事服务业的占46%,高中及中专从事行业相对分散,大专及本科也大多从事脑力劳动,这部分人大多是上学毕业后就呆在安阳企业工作。如何更多留住人才,让他们建设安阳,本地企业如何吸引这些优秀人才都是该思考的问题。

2.收入现状。我们的调查问卷也对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工资状况做了调查了解到有40%人薪资在2000-3000左右,根据安阳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安阳市每月最低工资标准14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3.5元,但是由于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消费项目多,这样的工资对他们来说也并非足够,另外据我们统计结果显示从事服务和生产比例较为广泛,说明他们的收入来之不易,对于整个农业转移人口的工资而言,总体呈现行业差异大,收入存在不均衡,相对而言女性工资低于男性,服务业低于其他行业,同行业工资差别不大的局面,相对而言,我市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工资还是较为健康合理的。

三、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遇到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遇到的问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型过程,需要将宏观思考与微观分析、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为了进一步了解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遇到的问题,我们通过口头询问,得到反馈信息,其中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就学等问题为主要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外来人口医疗保险和安置子女就学,需要政府针对这部分人制定相应对策,与相关部门共同商议。

(二)影响安阳市农业转移人口的制约因素

1.社会因素。由于早期我国实行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制度,在生活工作上都会对个人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户口制度的问题城乡之间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城乡之间的矛盾和差距会对农业转移非农业户口产生一定的影响。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问题中,会产生巨大的差距,所以这也是影响农业转移非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制约人口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由于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享受了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农村的发展速度,并且城市中的居民居多是工人阶级,有着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而农村的居民在转移到城市后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根据安阳市统计局2014年城乡居民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城镇2014年居民生活消费达15203.9元,而农村消费支出只有7253元,在一定的程度上由于农村和城市存在巨大的差距,工作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竞争上优势较弱。

四、对调研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一是政府机关在各乡镇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传达给村民。

二是在推行国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鼓励青少年接受更高教育,教育程度的不同也是未来工资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

三是政府机关在乡镇设立相关在就业培训中心,对文化程度低,技能欠缺的务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帮助更多农村务工人员从苦脏累的工作中解救出来。

四是本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平等对待农转非人口子女,尤其是外来人口子女的享受教育权利,提供给他们良好的择校就学信息,帮助其子女就学。

五是了解当前各区域物价水平,看是否存在个别地区存在乱涨价问题,严格惩治伴借安阳发展哄抬物价的行为。

六是政府机关应完善社会医疗保健制度,切实让百姓生病了有

35

TimesFinance

TimesFinance

2015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591期)时代金融Ti

mesFinanceNO.6,2015(CumulativetyNO.591)(上接第36页

)(上接第35页

)合适的地方看病,有条件看病。

五、总结

农转非是指由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的过程,

或由农村户口从城镇户口的转变。我们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必须

要有远大的发展眼光,及时解决在城市化道路中所遇见的问题,保

证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但是同时我们更要加大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缩小贫富间的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政府要加大管理,真正的做到城乡一体发展,市民村民共同发展,促进农转非得健康和谐发展。

金融.2009(07).

[4]殷官林.风险为本原则:反洗钱监管理念的创新与应用[J].西部金融.2009(01).

[5]高增安.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的反洗钱机制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7(10).

[6]武桂文,周霞玲,陈虎平.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思考[J].

甘肃金融.2011(02).

作者简介:金美玉(1966-),女,吉林珲春人,朝鲜族,供职于中

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会计师,研究方向:支付结算、反洗钱、会计财务。

三、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一)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首先,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国

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基层营业网点、人员配置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其次,要加强和完善金融机构之间的服务协调机制。一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发挥先锋、先导作用,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小企业等瓶颈领域;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应积极补位,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产品丰富的特点,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现金流和发展前景的产业、企业发展;三是发展壮大地方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农信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和组织,充分发挥其贴近城镇、快速灵活等特点,积极做好小微贷款服务。

(二)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首先,创新满足我省农业现代化的信贷品种,金融可为农业龙头等乡镇企业提供农业价值产业链融资,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仓储、农资等环节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针对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银行可开展相关农机设备贷款业务,也可由租赁公司先购买价值较高的机械设备再租给农户使用。第二,加大对人口城市化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保障房建设的信贷投入在规模、利率优惠、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降低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信贷门槛;创新个人创业贷款品种,出台针对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优惠贷款政策,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创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完善失地农民在医疗社会保障、个人财产保险、子女教育基金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体系等。

(三)构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金融服务具有需求量大、结构复杂、需求主体多元等特点,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才能够与之相适应。首先,继续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公益性项目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通过贴息、减免税、信贷担保等途径,采用BOT和TOT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其次,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一是要鼓励并支持优质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企业债券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二是积极发展中小板、创业板和产权交易中心,便于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新兴产业通过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而做大做强;三是可鼓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针对

城镇化建设发起专项私募基金,进而拓宽城镇化融资渠道。(四)完善配套机制和政策措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做保障。

首先,应出台有利于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措施。针对基层金融长期面临的“融资难”的困境,在信贷规模、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的监管政策可适当放开限制,对资本占用放松要求,提高风险容忍度;制定财税激励措施,通过贷款贴息、税收减免、建立偿债风险准备金等方式,对信贷风险损失给予补偿,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支持城镇化作为新业务的拓展领域,提高商业性金融的积极性。其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完善基层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防范道德风险,提升社会信用环境;以政府为主导,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将基层信用体系建设纳入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三,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资源优势、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决策,实现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应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依据法律的保护开发城镇经济的潜在抵押担保资源,解决部分项目、企业和农户还款现金流差、抵押物不充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晓初.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3年8期.

[2]刘奂成.以金融创新助推新型城镇化[J].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37期.

[3]刘运杰.金融支持衡阳新型城镇化的思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3年11期.

[4]李秀萍.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中国商贸,2014年01期.

[5]方显仓.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机制建设研究[J].经济纵横,2013年第12期.

[6]王芳.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5期总第259期.基金项目: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项目来源: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4333。

41

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作者:————————————————————————————————日期:

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法律 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文/岳伟 规划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规划,城镇化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城镇化6年规划发展目标第一项就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那么,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于进城农业人员和新农村人员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当前现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 关键语: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

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发展路线图——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关键语: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 各类城镇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城镇社会保险参保年限等为基准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布,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和选择。 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中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5年。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进城者新待遇——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关键语: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待遇一: 随迁子女进公办学校为主 建立健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提供便捷服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为了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市委的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成员,通过对乡村干部和村民的座谈,查阅资料,走村串户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了解,小纪汗乡农村经济基本发展情况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纪汗乡基本情况 小纪汗乡位于榆林市西北19公里处,纯属风沙草滩地区,全乡辖14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4556户14377人,农村劳力6702人,耕地面积59400亩。该乡工地开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田林草交错,井灌配套,交通便利。是农牧业发展的优生区。近年来,小纪汗乡党委、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农牧业快速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十二五规划开局以来,随着国家各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新兴化农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由过去独家分散式经营模式,向农业企业集团过渡,个体养殖业向专业合作社养殖过度按照十二五规划的

要求,正在引导农民走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二、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基本变化 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农民衣食住行医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升。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用电器基本普及,我们所走访的村民全部用上了彩电,大部分是卫星接收,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使用率几本达到100℅ ,有的还使用太阳能、沼气等。通过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径,我们采访的奔滩村刘福涛老人,他了解很多食品安全等社会焦点问题,多数都是从电视看到的。摩托车已成了农村劳动的代步工具,小车、农用车也在逐渐增加,仅大纪汗村各种车辆77辆,电话普及率达到了100%。电脑也逐渐进入农家,由于网络通讯设施不完善的原因,还未达到普及程度。饮食方面比城里人更环保、安全,吃的都是纯粮食喂养的土蛋和肉质类。生活质量大提高。 2、农民思想有了提高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党建工作,各村开展“升级晋档、争先创优、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创建活动中,农民的文明程度、文化修养有较大提高,村民纠纷少,村民之间和谐互助。通过采访,农民们纯朴、直率的回答,令人欣慰,他们普遍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好,政府对农民很关心,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是现代农产品流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保障。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信息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改变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提高流通效率,使农业发生深刻变化。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的现状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仍然薄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国政府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明显偏少,同时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而使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一方面,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信息、库存信息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率低。有调查显示,几乎

国内比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实际上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大多只是发布信息,展示企业形象,没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大多数农产品网站冷冷清清,即使有了初步的搭建,也形同虚设。并且信息化建设存在重技术轻内容的情况。 3.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在部分地市县没有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少,媒体间在农业信息传播和发布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同时,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没有开展,从而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尤其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方面,很难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4.农产品流通系统各个环节不协调。农产品流通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流通的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一个环节效率、效益的提高有时会降低其他环节的效率、效益,从而导致整体的效率、效益降低。所以一个高效率、高效益运转的流通系统必然是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系统。但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流不顺畅,流通的众多环节各自为战、竞争无序。例如我国许多地方采取大量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策略来提高运输效率,但因与其他环节协调不足,往往出现盲

借鉴美国农业人口转移经验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第20卷第5期唐山学院学报 Vol.20No.5 2007年09月Journal of Tangshan College Sep.2007 收稿日期:2007-06-11 作者简介:吴业勤(1968-),男,讲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的教学与研究。 借鉴美国农业人口转移经验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吴业勤 (中共淮南市委党校党史党建室,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农业人口的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结果。只有农民摆脱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成为现代产业,从根本上消除城乡社会经济的“二元化”,才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除了立足于本国实际,更要借鉴国外农业人口转移的经验,尤其美国的经验,对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农业人口;美国经验;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 (2007)05-0070-03 Dra 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U.S.T ransferring Rural Population Speeding Up the T ransference of China ’s Rural Labor WU Y e 2qin (Division of Party History &Party Building Huainan Party School ,Huainan 232001,China ) Abstract :Rural pop ulation t ransference is t he important way to agricult ure modernization and also t he result.Only if farmers get rid of t he t raditional farming mode to indust rialize agricult ure and eliminate t he dual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ociety and economy once and for all can we say t hat modernization is basically realized.To realize agricult ural modernization ,we should draw on foreign experience of t ransferring rural pop ulation especially U.S.experience in addition to ba 2sing on China ’s reality ,which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speed up t he t ransference of rural pop ulatio n. K ey Words :rural pop ulation ;U.S.experience ;rural labor ;labor t ransference 所谓农业人口的转移,就是指农业人口向农业内部各系统的转移,如种植业转向养殖业;同时也是指向农业系统外的其他部门和行业的转移。它与工业、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紧密相联。综观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只有农民摆脱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成为现代产业,从根本上消除城乡社会经济的“二元化”,才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人口的转移是其关键的一环。美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经验,对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借鉴意义。 1 美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经验 美国农业人口的转移开始于独立战争后,完成于20世 纪中期,持续近2个世纪。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存在许多农民破产,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去做工的这一悲惨的历史事实,但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为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加速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美国农业人口转移的历史事实,展示出许多成功的历史经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美国农业人口的转移形式灵活多样,且因时制 宜,因地制宜 美国农业人口的转移,一般说来,在地域上有两种转移:一是向“农业边疆”的转移;另一种向城市转移。在部门上有三种转移:一是农业内部系统向种植业以外的农业部门转

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共9页

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一、我市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展情况,近年来,随 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各县(区)农民纷纷“跳出农门”,进城打工、经商,或者供子女上学,很多人从农村走进了城市,我市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构成是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城屮村农民、随迁投靠人员、大屮专和高屮毕业生,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40、5%、2 2、8%、 9、8%和 9、6% (详见附表2),我市农业转移人口的数量大,实际落户的很少,有关政策落实的不够,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情况不良, 2、居住条件不佳, 3、子女上学困难, 4、医疗得不到保障, 5、服务不能均等化,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居民,

2、部分农业转移人口不愿转为城市居民户口, 3、城镇承载能力低,政府投资跟不上。 根据安排,我们于今年8月,对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召集市、区人社、发改、教育、农业、公安、住建、规划、民政等部门进行了座谈,深入xxx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展情况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各县(区)农民纷纷“跳出农门”,进城打工、经商,或者供子女上学,很多人从农村走进了城市。特别是XX 年《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进城的农民越来越多。据统计,XX年至XX年6月底,全市农业转移人口293527人,其屮xx年111659人,xx 年124920人,xx年上半年56948人,这些人中,80%以上集中在市、县(区)主城区。其中进神木县城的人数最多,达38344 人,其次是xx城达30811人,也有少数人去北京、西安和南方城市打工、经商(详见附表1)。我市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构成是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城中村农民、随迁投靠人员、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分别占同期农业转移人口的40、5%、2 2、8%、 9、8%和 9、6% (详见附表2)。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一、现状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良好机遇,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提升、求实效,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市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增长,品质不断优化。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1亿斤,分别是1978年、2019年的3.9倍、1.9倍;平均亩产791.4斤,分别是1978年、2019年的3.4倍、1.6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86万亩、总产量居全省第一位,玉米优质率在95%以上。全市有3个县(上蔡、西平、正阳)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百强县,西平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小麦生产重点示范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花生、蔬菜、烟叶、白芝麻、食用菌、花木种植和生猪、肉牛、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都达到一定的规模。2019年,全市油料总产量达到11.19万吨,其中花生总产居全省第一位;肉类总产量达到86.2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拥有4个全国油料百强县(正阳、汝南、泌阳、确山)和2个全国肉类百强县(西平、正阳),正阳、平舆、泌阳县分别成为全国花生、芝麻、香菇生产第一大县。 (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一是高标准粮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7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项目536个,建成高标准粮田243万亩。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125座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工程等项目,打配机电井8.15万眼(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3平方

2019年农村信息中心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信息中心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落后产业,经营场所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生产手段的落后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难以想象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而近年来,中央把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快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我们深入乡镇对农村信 息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区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 阶段。截止,通电话的乡镇39个,行政村448个,电话覆盖率100%,已连接光纤宽带网的乡镇38个,行政村254个,宽带覆盖率57%, 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信息化队伍 整体素质比较低。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凉州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启 动实施,我区第一个与涉农各单位及乡镇相连接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

区上成立了农村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农业信息采集、发布与信息网络建设。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站正式启动。网页内容已全部添加完毕,并对涉农信息能够进行及时地采集、发布,对网页内容定期更新。 目前全区38个乡镇和13个涉农部门已基本建立了农村信息服 务站,各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了信息员。网页内容添加基本完成。下一步争取为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好设备、培训好信息员专兼职信息员、制定好规章制度、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逐步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资源不足,制约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 一是人力资源不足。农村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 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资源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处于初始阶段,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组织体系不顺,影响农村信息队伍的稳定 区农村信息中心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分乡镇对农业信息工作 重视不够,兼职农村信息员调换频繁,农村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三)部门协作不畅,限制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1310521.html, 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 作者:史宏平 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8期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市民化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指出,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压缩饼干”。确实,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速率,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以往历史,同时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轨迹。 尤其典型的是,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分为两个阶段,而非西方国家那样一次性完成,亦即农民工的就业模式,使得身份转变和职业转换相背离(黄锟,2011)。亦正因此,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托达罗的城乡劳动力模型等西方人口迁移理论,不适于中国的人口迁移实践。 国家发改委2016年4月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的人口城鎮化率已经达到56.1%,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比较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比较低,仅为39.9%”。若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全国总人口数13.7亿计,城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的数差约为2.2亿。 由此,继续城市化的进程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成为中国现阶段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任务(刘锐、曹广忠,2014)。“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陆续提出,也正因应于城市化的新命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更特别强调,应“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化工作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经济增长的持续、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公平正义的实现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这也是我们立足中国国情,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必须理清的基本事实。只有把握住市民化的重要性,我们方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明确目标和方向,以达成具象和抽象的有机统一。 职业与身份的相对脱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身份的自由平等,和职业上的殊异分工,两者各不相涉。 但建国后,农民的职业和身份被牢牢困绑,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制度将农民固定在了土地上。改革开放后,此种情形有所好转,但大批离开土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即便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但仍被认定为“农业人口”,“农民工”的称谓即是最好的明证。近年来,全国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形地貌特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川,现有农村人口60.4万人、耕地97.2万亩,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在中央5个“一号文件”的正确指引下,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强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强调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一条符合宜阳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对于在推动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期,我们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全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当前我县农业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县农业发展同全国一样,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200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2.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13万台,农用运输车8500辆,农村用电量24760万千瓦时,农机综合作业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林牧业总产值达到28874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7.3%。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9万吨,人均产量居全市第一。林业总产值1540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

全县共有规模化养殖小区10个,以民正牧业、大壮牧业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以10万亩烟叶、8万亩大豆、8万亩油菜、8万亩花生、2万亩大蒜、2万亩大枣等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基地,以优质肉牛、瘦肉型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养殖基地和以韩城肉牛市场等为代表的农业专业市场。三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7年底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3.5:44.1:32.4,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农村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元化的农村经济体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劳务输出19万人次,年创收9.5亿元。结构调整继续深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2.1%。非农产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5.7%上升到76.5%。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入搬迁扶贫资金8768万元,对20个村1096户4499人实施了整体搬迁。投资3.33亿元,新建村村通公路1003公里,铺设通组入户道路680公里,发展户用沼气32145座,解决安全饮水18.99万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截至2007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庄达到了211个,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二、我县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县农业发展水平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本调研组经过实地考察、咨询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办法,对xx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别脚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咨询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并且,促进xx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咨询题尤为重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所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定挑选,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要紧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信息化尽管还没有一具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关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具别断进展的阶段。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经过信息络把农业生产、治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密切地连接起来,成为一具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研究院(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治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治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尽管目前还别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觉,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要紧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进展动力,信息和技术问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别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日子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治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进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浮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要紧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进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进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xx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基本上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xx,先有xx之说。 关于如此一具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算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进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络铺设事情,电脑普及事情,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事情,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络信息等事情,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

劳动力农业人口转移安置方案【最新版】

精选劳动力农业人口转移安置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特制定贡川镇加快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转移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合理开发利用富余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中心,将加快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转移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主要目标任务 全镇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人。其中:每年向省内大中城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人;省外劳务输出年增30人;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220人。 到XX年,全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力争达1940人,占现有农村劳动力的45%。 工作重点 1、构筑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组建贡川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所,地点设在企业服务中心,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管理。以市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为中心,各村及有关部门配合,力争与年内与市里实现计算机联网,实行统一管理,形成完整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2、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按照要求开展全镇农村劳动力状况调查摸底,建立档案。认真做好示范乡镇的示范工作,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工作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为主,依托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根据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上岗前劳动安全、计划生育政策、公民道德观、法律法规等教育。开展全镇范围农民工培训,加大培训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资的投入机制。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促使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 4、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镇网页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网站,广泛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意义,及时提供和发布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和劳务供求信息。主动与用工企业联合举办用工供需见面会,使农民有目的、有组织、有效益地外出务工,切实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资讯和就业指导,保障农民工的正当权益。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XX年1-3月) 1、3月18日前,建立贡川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所,安排专人负责,各村安排联络人,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所备案。组织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部署当前工作。 2、3月20日前,按上级要求开展全镇农村劳动力状况调查摸底,建立全镇各村每户农村劳动力就业档案。按照市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中央提出城镇化六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居首

中央提出城镇化六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居首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乡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 去年以来,我镇始终按照“建设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和发展定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以产业化经营促发展,以市场化运作创效益,以生态化要求增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11年,我镇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强乡间道路、农田林网、村级渠系配套建设、重点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农村安全饮水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积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路 2011年,全镇有生猪规模化养殖大户3个,建设年出栏头数4万头;生猪年存栏2.8万头;规划完善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大户2个,建设年出笼37.4万只,家禽存笼26.8万只,全镇大牲畜总数达到600头。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特色种植业发展 2011年,全镇温室大棚200亩,绿色水稻种植面积3.8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50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1万亩,水产品淡水养殖面积1.7万亩。

4、搭建营销平台,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2011年,我镇充分利用交通、基地、资源三大优势,做大做强“丹宇”牌粮米加工企业,加快“三袁”、“渔口子”牌大米的市场化动作,走“农户+基地+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区品牌性的农牧业产业加工企业,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和重点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四项工作,全力开启我镇发展现代农业新局面。 1、逐步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夯实“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的重要组织形式。切实落实好扶持政策,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加强资金支持、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合作组织,推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有效对接,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全面推进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以入股、产权联合等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依托龙头企业,吸纳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建立有序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竞争,增强服务功能,维护行业内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地缘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镇走“特色+规模+效益”的路子,培植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道路,着眼于大农业、大市场,特色产业要向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以绿色产品为重点的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瓜果、蔬菜、水产品等绿色、有机、高效、无公害特色产品。

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XXX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在XX委、XX 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X不断加强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突出“三电一厅”信息服务(电脑上网、电话热线、电视节目、信息服务厅)。对加快我X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我X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民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将XXX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巩固X农业信息中心建设 按照建立“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指导思想,围绕“市级抓提升,县级抓巩固,乡镇抓延伸,村级抓典型”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巩固了区级信农业信息平台建设。2006年底,为了使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运行更稳定,多方努力,克服资金张困难,为信息中心配置一台高标准的联想电脑,保证了我X农业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积极引导,推进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了XXX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达到了市里要求的“六个一标准”。即有一间房子,有一套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等),有一条电话线,有一至二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有一套组织(队伍)网络,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不断加强对乡级信息服务站的技术指导,推进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业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奠定基础。 三、坚持多策并举,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依托“三电一厅”平台,坚持多策并举,土洋结合,群众接受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群众需要什么信息,就提供什么

信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服务模式: (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信息意识强,获得信息快,利用息效果好。鼓励“20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信息网站,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XX公司在生产和经营管理环节采用了ERP管理系统,实现销售、生产、物流、质量、库存、财务和成本管理,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XXX及周边地区果农万余户,户均增收400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形势下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加快农业信息传播的快捷途径。大力推广“专业协会+网络信息+农村会员=发家致富”的模式,取得良好实效。XXX协会充分发挥信息灵、购销渠道广、善经营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协会已发展会员310户,带动发展养猪户3000多户,建成百头以上养猪塑膜大棚60个,饲养生猪1.23万头,其中已出栏销售7000余头,户均新增收入2300多元。 (三)种养大户带动。XXX大户XXX网上查信息,网上卖生猪,通过网络把生猪销售到漯河双汇集团,每头生猪的价格比以前要高出30—50元,每年多收入几万元。2006年底,XXX喂养出栏的150头生猪,每头实现利润400元左右,纯收入5万元。目前存栏的160头生猪,按照现在市场行情,也可创利润6万余元。同时,根据网络上提供的饲养技术,XXX在猪场内配备了最流行的“电器”:自采饮水器、高压清洗机、名牌换气扇、紫外线消毒灯和火焰消毒灯。另外,群众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时,随时可以到他家的电脑上进行查询。如今,在他的帮助下,该村新建养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路径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路径 我国特有的城市化进程一般可分为集中化和市民化两阶段,集中化是农村人口实现常住地和工作地的空间转移,完成由农民向农民工的转变。由于户籍制度、教育程度、文化差异等因素的阻碍,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后并不能顺利实现向城市人口的转换,即市民化进程受阻,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保持较大的居民身份、社会保障等福利差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在科学把握我国人口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所实施的一项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非常必要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农业转移人口是现代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满足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需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成为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和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出路。帮助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将会极大刺激国内消费,带来对高档耐用品,对公共设施、金融等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并带来由医疗卫生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保障改革等社

会改革所拉动的巨大内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中国由“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的重要力量。 (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保持我国社会安定的必然选择。 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或明或暗地疏忽和歧视农业转移人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以明确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地位,通过政策和制度来维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确保城乡社会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理性选择。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显著促进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升劳动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增加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结构等,据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000万人可使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约1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的巨大内需,无疑将会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对四大挑战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成本和个人成本巨大。加速市民化进程将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对政府的供给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当地政府为吸纳外来人口需要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9f11310521.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

“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