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2

美学原理2
美学原理2

.称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在生活,你的理解。

答: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在生活,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但不能把美简单的定义为生活。

2.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的根源在于?(填空)

答。美的本质是理式,艺术的本质是模仿。

3.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答。直观,想象,情感

4.中国传统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答,儒家社会性,道家自然性,禅宗反映是生活

5.艺术现象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填空)

答,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品,艺术接受

6.亚里士多德对美是如何理解的?

答。肯定现实世界的存在,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真实,通过艺术的模仿能揭示生活现象后面的本质东西,美是有机整体。

7.为什么说艺术美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和外化形态?

物化:形象化外化:观念化

答1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最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

2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

3.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8.为什么说艺术创作是寓教于乐的最好形式?

贺拉斯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把艺术的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结合起来。他认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作用。具有传达神的旨意,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人们带来欢乐等作用,主张诗的道教化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的统一。

在艺术创造的同时,1首先要以健康向上,有利社会的进步发展,的思想观念为创作基础,努力宣扬先进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批判落后的思想,丑恶的人。

2要善于针对人们对现实生活得最强烈的主观愿望。

3要善于制造观念与现实观念的冲突。

4要善于创造新的思想观念。

5艺术创造出的虚拟事件,要符合真实时间的发生情理。虚拟时间在情理上越接近现实,就越是能够针对人们的主管缺憾,从而越容易使人的情感奇观产生“共鸣”

9.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1美学是以人为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的对象的,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

2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审美客体——美的现象;审美主题——主管的美感;以及审美主题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反映。

3研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

10为什么说当代人的生命被机械化?

答法国学者柏格森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的机械化,精神与文化的机械化。

11为什么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使他们的创作冲动和源泉?(论述)

答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1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哪个人在哪个时代创立的?

答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

13论述科学和美学,技术和艺术、作品和产品的区别和联系。(论述)

答科学是用“理性方式”来把握世界,而艺术则用“审美方式”把握世界。前者创造的是概念世界,后者创造的是形象世界。科学是用概念的逻辑体系来表述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可以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由人们加以认证,具有普遍性、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反映。艺术要表达的是个体的审美体验,有鲜明的个性,它用艺术的形象,把历史与生活的真实与艺术家再现的历史与生活的内心情感统一起来,激发人们的美感,弘扬更典型、更普遍、更理想的价值追求。从认知的过程来看,科学是一种理性的提升,保持科学认识特有的严谨、冷静、客观性与真实性。艺术则是一种情

感的提升,包容了个人的人生体验,在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领悟中,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创造,展现个人的才华与魅力。

14审美感觉的主要特征(可能填空,可能论述)

答(填空)审美心理结构中主要包含(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

一。审美觉是对于感觉自身的感觉。一般的感觉总是对于某物的感觉,但审美的感觉不同,感觉不是始终指向感觉物,而是指向感觉自身。因此我们关注审美的感觉主要是看它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是激动的,还是平静的。

第二,审美感觉是构造性的感觉。任何感觉都是感觉自身对于感觉物的一种把握。但有的感觉偏重于客观性,有的感觉偏重于主观性。审美经验就是一种主观性的感觉。因此它的感觉物不是自然自在之物,而是心理构成之物,不是一种物理的时空,而是心理的时空。

第三,审美感觉是整体性的感觉。在日常生活感觉中,人用五官感觉事物的感性特征。在审美经验中,人们不仅外部感觉参与活动,还激起了身体内部的感觉,人的全部的感觉都会发生整体活动。

15 试论,为什么在现当代一书中会出现“技术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其根源何在?

答技术主义:在信仰出现危机时,部分艺术家试图通过对技术与形式的无限期实验与翻新来弥补心灵的空虚,带给艺术的是越来越中庸化、媚俗化、商品化.处理社会生物现象的一种非主体化的,只强调技术的理论形式或思想。

享乐主义:享乐主义,又称快乐主义,是人生观类型之一。它与禁欲主义相对立,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快乐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在西方,最早提出享乐主义的是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斯提浦,伊壁鸠鲁对之作了系统的阐述,其含意与醉生梦死、不思创造的极端享乐有别。

虚无主义:有许多艺术运动如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都被人们批评说有虚无主义嫌疑。另一些艺术运动如达达主义则公开将之奉为信条。广泛地说,现代艺术被认为是虚无主义的。正像在纳粹党的堕落艺术展上的作品一样,现代艺术通常有一种非表现性的本质。

B

1谁被称为美学之父,他有和贡献?

答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

2 艺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填空)

答形象性,审美性,主体性

3 喜剧分那几种类型?

答讽刺性,幽默性,歌颂性

内容上分为,肯定喜剧,否定喜剧,含泪戏剧

1歌颂:创造、造成喜剧性的能力,在肯定型喜剧正面人物身上表现突出,如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鲍细亚。

2讽刺:以夸张的手法对不合理的事务和现象做辛辣的嘲笑和讽刺,多反映否定型喜剧的任务性格,如安徒生通话《国王的新装》

3幽默:理解喜剧现象的能力,幽默从及至出发,同时又蕴涵讽刺,多反映含泪喜剧,如卓别林的《淘金记》。

4 音乐艺术有何审美特征?

答丰富的情感性,意义的象征性,形象的模糊性

5 什么叫做美学,与其他学科有何联系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与哲学

在与美学相关的学科中,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美学本身就是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这是因为: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一个哲学思辨性质的问题。西方现代美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美学与哲学难以分割的关系。表面看西方现代美学拒斥哲学,但它所拒斥的其实只是西方传统哲学,它所依附的仍是西方现代哲学

美学与伦理学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由美与善的关系所决定的,美与善尽管联系密切,但并非可以等同,美并不就是善。美的事物更侧重于人精神的愉悦,因而具有超功利性,而善的对象与人的功利目的往往直接相联。

美学与心理学

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情感、愉悦、想象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美的发生离不开人心理因素的参与。因而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对审美体验和心理功能的强调,各心理学流派对美学研究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美学研究对心理学的依赖。

美学与文艺学

美学与文艺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文学艺术。但美学相对与文艺学而言,更带有一般性,它探讨文学艺术的本源,为后者提供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而文艺学则更多的关注具体的文学艺术经验和现象,它可以为美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

6 何谓社会美(名词解释)

答设会美: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分为人的行象美——指本身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内在美——指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内在世界的美,生活劳动美——指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美,包括生活活动美生活工具美,劳动产品美,社会变革美——指人们在从事推动历史前进的变革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美

7 优美的名词解释

答优美: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一致的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其本质属性是和谐,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8 美感的心里要素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答感觉和知觉、联想和想象、情绪和心境、理解、通感。

9 审美想象的本质和意义

答审美想象是指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不是消极的直接观察对象,而是积极地调动和改造由于审美客体的刺激再现出来的过去记忆中的表象,从而丰富和完善审美对象,或创造出新对象的过程。

意义:a 把以往的审美经验带进当下的审美知觉中来,或充实、丰富它,或削弱、抑制它。

b 它根据把握表象的具体多样性,由牵引理性把握它的统一性使审美经验成为一种由非确定性趋势向确定性的领悟

c 审美想象受审美欲望、情感的激发和推动,同时,又为审美欲望,情感提供媒介,使审美欲望、内在情感得到形式飞处理和剪裁,从而得以清晰、扩展。抒发。

10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的本质含义是?

答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在生活,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认为“任何事物,我们在哪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

11 为什么说审美教育是我门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

答必要性和可能性,是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两个方面,就前者而言,蔡元培从两个层次进行了论述。首先,从宗教的本质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在他看来,宗教并不具备永恒不变的神圣地位,而只是不成熟的一种历史形态,,一种迷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就势必被哲学所取代,其次,进而从宗教失落后遗留的空白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他指出宗教的功能只在于慰藉感情,但无论哪种宗教,却又都具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的偏狭性。往往使感情受到刺激和污染,反而不如美育的情感纯正,相比之下,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因此美育应当从附立于宗教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因为要满足人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使感情勿受刺激和污染,使感情为纯正之感情,就只有舍宗教而取美育,至此,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的论证也就水到渠成。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社会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喝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教育活动。美育的宗旨是每样全面发展自由的人。

美育的任务:

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并从而丰富人的审美情趣,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美的创造立,使人最终能自觉乃至自然地按照没得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喝重塑主观世界,使每个人都以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12

13移情说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命题和内容?并举例加以说明(论述)答移情说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

基本思想和内容:“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它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

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

《美学原理》整理版说课讲解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对 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年。 1750 2【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 文艺对话录 3【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言。 宗白华 4【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对 5【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对 6【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对 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审美活动 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文化大综合 3【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 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4【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 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学科 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错 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对 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他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对 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 王朝闻或王兆文。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 主要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还有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审美设计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错 4【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错

5【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对 6【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 立足于中国文化;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 2.1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李泽厚认为美是主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错 1【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 典型性 2【单选题】狭义的“美”是()。 古希腊式的美 3【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 李泽厚 4【多选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包括()。 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对美的社会性做出合理解释 5【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对 6【判断题】在美学大讨论中多数学者支持朱光潜。错 2.2美的本质的定义 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1【单选题】“慧能”强调的是()。 心物不二 2【单选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 张璪 3【多选题】“象”被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 物色、景色 4【多选题】美带有历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共同性、差异性 5【判断题】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就是指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6【判断题】“物”就是知觉的世界。错 2.3审美意象与审美活动 《美学与哲学》作者是英国的杜夫海纳。错 1【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是美在()。 意象 2【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用()来说明意象的性质。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的七大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七大原则 一、功能原则 在19世纪,美国的著名雕塑家霍雷肖·格里诺提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改变历史性的口号。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路易斯沙利文首先将其引入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即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好的功能,然后再加上合适的形式。设计行为有别于纯粹艺术,其基于功能原则,任何设计行为都有既定的功能要满足,是否达到这一要求,成为判断设计结果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先决条件。公共空间设计的实用性是室内设计问题的基础,它建立在物质条件的科学应用上,如空间计划,家具的陈设,储藏设置及采光、通风、管道等设备,必须合乎科学、合理的法则,以提供完善的生活效用,满足人们的多种生活、工作、学习需求。 二、艺术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体现艺术性,在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能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这也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面临的科技和感情问题。公共空间设计的艺术性较为集中、细致、深刻地反映了设计美学中的空间形体美、功能技术美、装饰工艺美。室内设计通过室内空间、界面线形以及室内家具、灯具、设备等内含物的综合,给人们以室内环境艺术的感受,因此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三、经济原则 任何设计并不是多做就是好,奢华就是好,关键是科学合理。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要的,具有实用和欣赏双重价值。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画蛇添足,造成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有的还有可能给人带来危害。 四、科技原则 现代室内设计所创造的新型室内环境,往往在电脑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室内设施设备从电器通信、新型装饰材料到五金配件等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如:智能大楼、能源自给住宅、电脑控制住宅等。科技含量的增加,也使现代室内设计产品整体的附加值增加。 五、环保原则 人的一生中极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安全、卫生、效率和舒适,人们对室内设计要求更为深入细致,更为慎密,也需要更多地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去考虑。室内设计中,对构成室内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采光与照明、色调和色彩配置、材料质地和纹理,对室内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对室内声环境中的隔声、吸声等的考虑都应周密。 六、文化性原则

美学原理考研复习(2018年整理精华版)

美学原理 (一)、什么就是美学 一、怎样学习美学 1、要认识美学,美学不就是一种靠逻辑推理就能得出得,它就是一种美感经验,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有所得。 2、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与方法论,具体得历史得研究美得现象。 3、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瞧一些艺术史方面得书籍,懂艺术, 并培养提高自己得欣赏能力。 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得能力。 5、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得经验,丰富知识与内心世界。(二)、美得本质及特征 一、美得本质 1、西方关于美得本质得历史探索 西方人重思辩,西方对美得本质得探索一开始就表现出思辩得特点,而且一般就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探索。西方不同派别得哲学家、美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得美得本质理论,例如,古希腊得毕达哥拉斯早就提出“美就是与谐”得观念,并提出了著名得“黄金分割”定律;苏格拉底则提出“美就是有用”即美就是善得观点。其后,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直至康德、黑格尔等等,都对美得本质发表了意见,归结起来不外两大派:唯心主义得美得本质论与唯物主义得美得本论。这两大派别探索美得本质得出发点就是不同得。

2、从精神意识中得探索美得本质 (1)、柏拉图:“美得理式”说 柏拉图提出,美得本质就就是美得理式,既美本身就是脱离个别 美得事物,而独立存在得精神实体。 (2)、康德:“美就是无目得得合目得形式”说 康德提出审美就是一种趣味判。她认为,只有当审美时不带任何欲求与理性概念,而对象呈现得外在形式符合主观得两种心理能力, 即想象力与知解力,并引起这两种心理能力与谐自由得活动,才能产 生审美快感。这种快感就就是判断美得真正原因。就就是说,事物美不美,决定于审美者得心理机制。而这种心理机制又就是天赋得。 (3)、黑格尔:美就是“理念得感性显现”说 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但她说她得理念与柏拉图不同,不就是抽象得,而就是具体得,美得理念就是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得统一,感性形式就是理性内容(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得显现。 黑格尔指出当理念处于绝对得抽象阶段时无所谓美,只有当理念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时才产生美;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时产生自然美,但自然美不就是理想得美;只有当理念发展到社会精神阶段,产生了艺术时,真正得美才诞生,换言之,美就是理念发展到艺术阶段得产物,艺术才就是真正得美。黑格尔用哥特式教堂去说明理念如何显现于感性形式。 (4)、克罗齐:美就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得直觉 克罗齐认为自然无所谓美,自然得美就是直觉创造出来得,同样,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 “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劳动起源说 把劳动看作文学发生的原因,以劳动为中心,并结合其它因素来说明文学起源的过程。这一理论是对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的一种综合,因而比后者包含更多的合理性。 二、问答题 1.为什么审美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感知信号的渠道是多元的,接受评价的角度是多元的,社会参与的结构也是多元的,一般只要涉及对审美发生影响的方面都不是单一角度的,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美学原理笔记 (2)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 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 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 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 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 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 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 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 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 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 叶朗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以上五种看法都有缺陷。 国内很多人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只要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活动;人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美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黑格尔 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美学的特点: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美与真、善是哲学的永恒课题 对美学的误解: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美学等同于美术

美学原理全部答案

《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最新整理美学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美学原理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 梁启超:趣味美学 梁启超曾说:“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人若活得无趣,恐怕不活着还好些,而且勉强活也活不下去”。他又说:“‘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梁启超把趣味主义推广到了整个人生的领域。他的审美观具有鲜明的人生指向;他的人生观在本质上是审美的。由趣味出发,梁启超构筑了一个以趣味为根基、以人生为指向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个体感性生命的自由创化从有责任的“趣味”出发到人生“春意”之体味,是对积极入世与自由畅神、理性追求与生命激扬融合为一的人生胜境的个性化追寻。对于梁启超来说,他既需要生命的感性冲动来激发生活的热情,又需要理性与良知来承担社会的责任。因此,他以个体生命激扬为标的的趣味追寻又是以宇宙运化的责任为前提的,呈现出试图将生命本质的肯定和生活意义的实现相统一的个性化美学思考。概念。 客观地看,中国文化中艺术论的趣味论和西方文化中审美论的趣味论在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中都留下了一定的痕迹。但梁启超又在传承化合中对趣味作出了自己的界定,赋予了趣味以新的理论内涵与理论特质。不放弃对于生命与生活的热情与责任。从整体言,其积极意义当超过消极影响。而在今天,梁启超趣味美学所包孕的对审美与人生、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的实现是以生命力的激活为前提的。没有生命之趣,就没有审美之求;没有美的存在,就没有人生的意义;没有个体与众生与宇宙的迸合,也就没有感性个体的自由创化。这样的人生意境早已超越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其哲理意趣与美学意趣对于今天的人文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启思。 王国维:意境、境界论 后世评价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一般肯定其文学评论价值,认为在美学界并无多大影响。事实上,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创造了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对今天我们建构新的美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以“境界说”为最,因为“境界说”在汲取了西方新精神的同时,熔铸乐“天才说”、“游戏说”、“苦痛说”、“古雅说”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成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交汇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间词话》等着作标举“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王国维说:“境非独指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六)“大家之作,……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人间词话》五十六)“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五十二)这就是说,艺术要“真”、“真切”才有境界,少“真味”则无境界。真就是自然,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言语言情。王国维的“真”和“自然”与庄子的艺术观一脉相承,也受到了歌德、席勒等西方美学家的影响,而且深受明清之际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唯情说和公安派的性灵说强调“真人”、“真心”、“真声”、“真文”的影响。不难看出,王国维在美学上所坚持的审美的无利害性,其直接的肯定意义就是自然与真。 境界的两种形态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对着一对范畴作了界定:其以“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二“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认为“以我观物”一直反观到“动之静时”而达到的“宏壮之美”的境界,“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即“有我之境”是一种“知力”特高、感人独深的精神境界。而“无我之境”是由于“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所谓“以物观物”的“观”正是书本华所谓的“现于直观中时”的“观”。处于这种“直观”中的“我”,“与万物无异”也是空间和时间中的一块“物”,所以说,在“以物观物”时,就“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了。比起“有我之境”来,“无我之境”它是“忘利害”的艺术境界,创造这种境界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就意味着,写“无我之境”需要更高尚的品格、更纯真的性情和更精湛的艺术修养。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一对重要审美范畴,而境界的呈现则表现为“隔”与“不隔”,“不隔”范畴提出的侧重点和切入的角度不同,它强调的是境界的“真”与“深”,“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不隔”有两层内涵,表层指语言的真诚、自然,而深层意蕴指事物的本真、本源。在这个意义上,物的“真”不是指我们眼前所见的无生命的自然,也不是指打上主观烙印的“人化”的自然,而是指充满着原始灵性的自然,艺术上物我两忘的“不隔”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实际上只是一种不可企及的范本。绝大多数的中国艺术都是以景表情。正如袁行霈先

美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任务01、02、03、04任务答案

《美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任务01、02、03、04任务答案 《美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任务01)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20 分。)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美学 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摹仿说 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游戏说 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15 分。) 1.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 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二是想象。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艺术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1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美学原理艺术美四作业

艺术美(四)作业 单选题(60分) 1、不属于绘画六法的是?(3.00分) A.气韵生动 B.经营位置 C.应物赋彩 D.传移模写 2、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B.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C.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D.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这段古诗的意象类型是(3.00分)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4、以下关于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B.关于艺术定义的看法有摹仿说和表现说。 C.意象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D.艺术只具有审美层面。

5、《诗经》中的第一首是?(3.00分) A.《桃夭》 B.《蒹葭》 C.《关雎》 D.《氓》 6、以下对于意境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意境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它除了情景交融还有一般的规定性。 B.意境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C.意境的理论在魏晋时期形成。 D.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是对意境最简明的规定。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 A.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B.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C.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谁?(3.00分) A.谢朓 B.谢灵运 C.谢玄 D.谢赫 9、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3.00分) A.制作目的不同

B.制作程序不同 C.制作依据不同 D.观赏感受不同 10、以下对休闲与休闲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 B.酒文化和茶文化是重要的休闲文化。 C.休闲文化的核心是“吃”。 D.休闲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 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3.00分) A.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D.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1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哪位诗人的诗(3.00分) A.李商隐 B.李白 C.王维 D.陶渊明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 A.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美学原理课程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讲美是理式 1.柏拉图把美本身说成是理式,理式就成为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概念。 2.理式也叫理念。 3.柏拉图认为,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他物有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 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4.物的存在就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理式是对它名下所有个别物的无限概括。 5.相对于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而言,柏拉图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美学观;相对于苏格拉底而 言,柏拉图更将美与善区分开来,并将对美的本质进一步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 第二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异”——柳宗元 1. 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比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此处的翠竹清泉,只能在寂静的空山中自长自流,历经千载而不为人知。 2. 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实际审美过程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客体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真正做到审美主体,主体还必须具备一定能力,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欣赏是在是在审美过程中的创造性想象造成的。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发现、照亮、彰显了自己发现的美。 3. 要建构人与物的审美关系,需要主体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灵心,有自由的个性,有对事物的热爱,需要客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客观环境具有是和人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与体制,有合适的气候与富裕的时间等条件。 第四讲距离说 1. 举例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听说的距离指的是事物与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2. 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他根本否认美的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客观因素的追求,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他认为只有从这个角度研究美,才能不会抹杀美。这里的距离既包括时间上又包括空间上的距离,这两种距离均可给人带来美感。 第五讲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六讲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 第八讲崇高与优美 1.崇高的特征: 崇高的对象往往体积巨大,气势磅礴,力量雄伟。崇高的事物以惊心动魄的途径,刺激人们学习和赶超它,体现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信心,使人们争奇好胜的心理得以满足。因此,产生一种愉悦感。崇高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以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见长。2.优美的特征: (1)主要特征是和谐。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观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的,优美与崇高相反,没有主客体斗争历程的痕迹,不是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达到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与合目的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优美的对象在内容上是对正常发展规律、正常社会实践的肯定。不表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表现为矛盾双方暂时的相对静止状态,它要求用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优美的事物往往以均衡、对称、比例协调等为特点。 (3)优美事物在感性形式往往具有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特点,例如春风细雨小草等。

美学原理2,3,4试卷答案

2286美学原理02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是各种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它的自然性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3.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的静态视角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角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刻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4.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实用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 二、简答题 1.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错。因为人类出现以前,自然事物都在自在之物,它们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已存在,但自然本身不能自觉为美,自然事物的美丑是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 2.对。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 3.对。 三、简答题 1.答: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的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对自然美欣赏,能够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2.答: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为:一、艺术的形象性。二、艺术美的主体性。三、艺术美的审美性。 四、论述题 1.答: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人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 一、因为人的美是一种社会美,它具有功利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自由创造能力在内在美中得到最充分、最直接体现。俗话说“情人眼出西施”,是说人的美不是由外在美决定的,而是由内在品质决定的。 二、外在美往往是人的内在美的显现形式。人的表情、神态、动作、言谈总是不自觉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有些人因为缺乏良好的内在品质,尽管雇有专业的人物形象设计班子,为其设计公众场合的言谈举止,但依旧没有好的风度表现。 三、人的内在美具有持久性,不因人的年龄增大而衰减。罗丹说:“真正的青春,贞洁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歌德说:“外貌只能取悦于一时,内心美才能经久不衰。”人的天生丽质是会随着年龄的流逝而消失的,但是人的精神和性格美却可以通过主观能力厉久弥新,长存不灭。”

美学原理作业

一.什么是美学 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A、《美学散步》 ?B、《文艺心理学》 ?C、《西方美学史》 ?D、《谈美》 我的答案:A 得分: 20.0分 2 【单选题】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鲍姆嘉通 ?D、毕达哥拉斯 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 3 【单选题】集中反映朱光潜先生致力于中西美学融合的是()。 ?A、《诗论》 ?B、《西方美学史》 ?C、《美学散步》 ?D、《判断力批判》 我的答案:A 得分: 20.0分 4 【判断题】 美学由德国哲学家最先提出。()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判断题】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2 【单选题】下列关于审美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可有可无的精神文化活动 ?B、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生存活动 ?C、是人性的一项基本价值需求 ?D、是美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3 【单选题】对人文学科说法正确的是()。 ?A、人文学科是实践的工具 ?B、人文学科可以完善人格 ?C、人文学科没有用 ?D、人学学科有直接的实用性 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 4 【单选题】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5 【判断题】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美学原理资料整理

1、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 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的自由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2、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 时就产生了美。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 3、移情:所谓移情,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知觉、情感外射到外界 的事物上,设身处地的把原来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他也有了感知和情感,从而构成了物我同一,甚至物我两忘的境界。移情说作为一种正式的审美经验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利普斯。 4、美的规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所谓“美的规律” 是指事物之所以具有美的特征,之所以成为美的对象的规律。美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或者说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意思是说任何事物,凡是符合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不符合就是不美的,换言之,凡是美的事物就是符合美的规律,反之就不符合美的规律。 5、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它主要指 (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 (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6、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 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式,是一种崇高的美。 7、有音乐感的耳朵: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 的”。听音乐要有“音乐感的耳朵”,欣赏绘画要有“善于识别形式美的眼睛”,这样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具备了各种必要的素质,欣赏者才会与创造者(或表现者)通过艺术作品达到共鸣—艺术欣赏活动的最高境界。“有音乐感的耳朵” 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说美的形式能够被感官所感知。仅仅具有内在的本质特征或普遍性,而没有得以表现出来的外部现象和个别性,没有凭感官可以直接把握的具体形式,就谈不上美。因此,美首先必须是形象的。 8、净化: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舒缓、疏通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 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 9、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 中的美,即自然事物、自然景观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自然美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的,如原始森林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美,如农田、果园等。 10、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 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1、趣味无可争辩:这句谚语强调了审美趣味的个体性,因为它是人们的个人审 美发展的产物;也强调了审美趣味的主观性,因为它是对审美现实的主观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