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河蚌的解剖

软体动物——河蚌的解剖
软体动物——河蚌的解剖

实验二:软体动物——河蚌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河蚌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结构及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河蚌活体观察外形

(二)河蚌解剖观察

1.呼吸系统:腮4片

2.循环系统:围心腔,一心室,二心耳

3.排泄系统:肾腔(肾体,膀胱)

4.生殖系统:白色精巢,黄色卵巢

5.消化系统:口——食管——胃——肝脏——肠(盘曲在内脏团内)——直肠(穿过心室)

——肛门(开口在后闭壳肌背面出水管附近)

三.作业:绘出河蚌内部结构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6、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六、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 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三角 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 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 河蚌的内部解剖: (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 (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的,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河蚌的系列实验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了解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内容 1.河蚌活体观察。 2.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 3.心脏搏动与水温的关系。 4.河蚌幼体的观察。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活河蚌 (二)用品 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炭末水溶液。 三、操作与观察 (一)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 (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面形。钝圆的一端是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

称为生长线。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 (2)运动与呼吸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入数滴炭末水悬浮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入水孔被吸人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作用? (二)河蚌的解剖 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揭开左贝壳,即可进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三)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1.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内搏动。 2.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人水浴涡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9℃左右。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搏频率)。 4.开始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水温每升高1-2℃

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内容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 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 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 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昆虫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重点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具准备(1)搜集具有动物运动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PPT 集体定教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 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个性补 教

足的种类斧足腹足腕足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 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 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学生积极观察并发言。 二、讲授新课 教具准备: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让学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6 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 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 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 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 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 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 河蚌的内部解剖: (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的,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水流经鳃的过程:外界的水---入水孔---外套腔---鳃小孔---鳃水管---鳃上腔---出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1.下列四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鲍鱼、牡蛎 B.海葵、海蜇 C.乌贼、鱿鱼 D.蜗牛、扇 贝 【考察目的】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B 【解析】选项中的鲍鱼、牡蛎、乌贼、鱿鱼、蜗牛、扇贝都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的软体动物;海葵、海蜇是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的腔肠动物.因此以上动物中不是软体动物的是海葵、海蜇。 2.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 C.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 肺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蝗虫的结构特点与其适应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运动能力较强。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螃蟹、苍蝇 B.羊、牛 C.青蛙、金龟子 D.田螺、水蛭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A

【解析】选项中的羊、牛为哺乳动物,青蛙为两栖动物,田螺是软体动物,水蛭是环节动物。 4.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 ) A.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足和触角都分节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C 【解析】C选项只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群的特征,而其 他节肢动物如虾、蜘蛛等不具有此特征。 5.人们吃河蚌或蛤蛎时,食用的是它们的() A.足和鳃 B.外套膜和足 C.仅仅是足 D.外套膜和它以内 的器官 【考察目的】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 【答案】D 【解析】软体动物可食用的部分是外套膜和它以内的器官,可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等。 s();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

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 实验5河蚌的形态结构与软体动物观察 ※<目的要求> 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名的一般特征 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研究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4、认识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代表。 5※<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活河蚌,蚶、牡蛎、扇贝、蜗牛、田螺、章鱼、乌贼等的浸制标本,贝壳。 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5※<实验步骤> 1、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 1.1 外形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圆形。钝圆的一端是 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 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称为生长线。 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 1.2 运动与呼吸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 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 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人数滴炭末水悬浮 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人水孔被吸人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 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攴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 作用? 2、河蚌的解剖 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 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 镊子柄取出。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揭开左贝壳,即可进 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3、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3.1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 心脏在其内搏动。 3.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

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6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蛭、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河蚌的内部解剖: 河蚌内配结构損式團 1.前阳壳肌; 2.后阳瓷竝; 3.口;电袖唇; 5.沓首:艮胃:7 F:虫肠:g生M : 直肠:IL JHH;12. 13. : 14阖右腔;is. 02 ;16.也房;17,祥足: 1$出水孔;39入水乳;乩外肾孔; 21 .生殖孔 (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 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 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 (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 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 性的,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 组成,夕卜、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水流经鳃的过程:外界的水---入水孔---外套腔---鳃小孔---鳃水管---鳃上腔---出 水管--- 体外(外界)

河蚌

8河蚌 简介 河蚌Anodonta读音:[hébàng]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 河蚌外形呈椭圆形和卵圆形。壳质薄,易碎。两壳膨胀,后背部有时具后翼。壳顶宽大,略隆起,位于背缘中部或前端。壳面光滑,具同心圆的生长线或从壳顶到腹缘的绿色放射线。胶合部窄,无齿。斧足发达。雌雄异体。卵在春季受精,约2个月可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卵若在秋季受精,胚体在母体内越冬,次年春季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后,均需寄生在鱼体上,待发育成幼蚌后脱离鱼体,沉入水底,营自由生活。肉可食,亦为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家畜、家禽的饲料。有的种类可用做淡水育珠。 中国习见种背角无齿蚌(A. woodiana woodiana)壳长可达200毫米,外形呈角突卵圆形,两壳膨胀,后背缘后部有翼,后背部有3条自壳顶发出的肋脉,最下条肋脉位于贝壳中线上。多栖息于淤泥底、水流缓慢和静水的水域,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内。雌雄异体。在江苏3月份性腺成熟,成熟卵在雌体外鳃中受精发育,约在4~5月钩介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寄生于鱼体,待发育成幼蚌后,沉落水底生活。为淡水育珠蚌,但产珠质量次。肉供食用。贝壳为中药药材。 外形和内部结构 外壳 无齿蚌具有两瓣卵圆形外壳,左右同形,呈镜面对称,壳项突出。壳前端较圆,后端略呈截形,腹线弧形,背线平直。绞合部无齿,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壳面生长线明显。 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与壳腹缘并行的外套痕;壳前上方有3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的略呈三角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

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6 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 一、实验目得: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得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得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得 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得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得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得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得浸制河蚌标本 2、河蚌得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得外部形态 河蚌得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得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得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得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得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得左侧,右侧为河蚌得右侧。 3、河蚌得内部解剖: (1)把河蚌得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得刀柄伸进河蚌左侧得壳与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与左侧得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得刀面伸进去,把河蚌得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得贝壳掀起,露出河蚌得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得闭壳肌、缩足肌与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得后闭壳肌与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得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得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得外套膜,露出左侧得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得,反之为雄性得。瓣鳃得结构:由外鳃小瓣与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得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与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得毛细血管,鳃就是河蚌得呼吸器官。 水流经鳃得过程:外界得水---入水孔---外套腔---鳃小孔---鳃水管---鳃上腔---出水管---体外(外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汇总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备课人李建娥时间课型班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四、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养殖业――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疾病传播 教学反思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备课人李建娥时间课型班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五、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 一、课题名称:河蚌系列实验二、文献综述:动物学实验(白庆笙、王英永编著)(高等出版社)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 2.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 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 了解变温动物心博频率与温度的关系。四、实验条件: 1 、实验:活河蚌。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3 、实验药品: 炭末水混合液。五、实验原理和方法: 方式,河蚌是典型的代表;六、实验步骤设计 1 (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钝圆的一端是 2

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 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揭开左贝壳。 从入水口沿鳃上腔边缘至唇瓣至前闭壳肌腹缘剪掉左侧外套膜, 即可进行实验和内部结构。 3 、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1 )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 可见心脏在其周围搏动。 (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 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入水浴锅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 4C 左右。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博频率)。 (4 )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水温每升高1~2C,记录一次心率

4 、内部构造观察⑴ 原位观察 ?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伸足肌、缩足肌?外套膜、外套腔、外套线;入水管、出水管?斧足?呼吸系统:鳃瓣、(从出水口剪开一鳃瓣的鳃上腔)鳃小瓣、瓣间隔、鳃丝、丝间隔和鳃上腔。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操作:沿鳃的上缘 剪掉左侧腮?? ,即 ?? 5 、钩介幼虫的观察 11 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1条1 2 、河蚌的解剖 内部构造的观察(1)原位观察 ?斧足?呼吸系统:鳃小瓣、瓣间隔、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动脉干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学习目标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教学导入:你喜欢贝壳吗?长有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坚硬的贝壳会妨碍它们的运动吗? 自学自练 1.观察与思考p12页,缢蛏的结构有哪些? 2.讨论: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运动?又靠什么呼吸?如何获取食物? 3.软体的主要特征是: 检测自学,教师以缢蛏为列讲解新课。 节肢动物——蝗虫 1.观察与思考:观察图片蝗虫、七星瓢虫、蜻蜓、蜘蛛、蜈蚣、虾几种动物并完成填空。 动物名称 体表是否坚硬 身体是否分节 不同体节有无差别 有无触角 触角是否分节 有无翅 有几对足 足是否分节

2.观察蝗虫:身体分为几部分,运动器官是运动方式为 3.外骨骼的作用是: 4.节肢动物的特征是: 检测自学,以蝗虫为列讲解新课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2)节肢动物的附肢是否分节,身体不分节() 2.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3.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叙述中,正确的是()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食物 B.寄生虫终身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生体内的养料生存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板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缢蛏 缢蛏靠足完成运动,用鳃呼吸,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消化残渣。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节肢动物——蝗虫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膀一对触角,用气管呼吸。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教学反思:

《软体动物》教案.doc

第四节软体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河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概述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多种,其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亦有很大差别。那么,它们为什么都是软体动物呢?这就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即通过具体动物来揭示软体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蜗牛生活在陆地上,而乌贼则生活于海洋中,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这就是都有贝壳和外套膜,而贝壳又是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所以,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共有的和特有的结构,在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强调外套膜这个特殊的结构,并明确它在动物体内的位置,这样会使学生较容易地观察到,无论是河蚌、蜗牛或乌贼,其外套膜都包在内脏团外,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蜗牛生活在陆地上,而乌贼则生活于海洋中,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这是同学们已有的知识。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这一点同学们并不清楚。第四节软体动物,选择常见的河蚌为代表动物,通过对河蚌外形标本、解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在认识河蚌的基础上,揭示软体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和外套膜,而贝壳又是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所以,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共有的和特有的结构,在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强调外套膜这个特殊的结构,并明确它在动物体内的位置,这样会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 12 13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A河蚌 B蜗牛C乌贼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 斧足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进行呼吸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能区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并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1、在生活中你认识哪些软体动物呢?举例说明。 2、软体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和足吗? 3、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用于水产养殖以;可入;用于制作;有一定的危害,如钉螺是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4、在生活中你认识哪些节肢动物呢?举例说明。 节肢动物是最多,最广泛的一类动物。 5、探究实验:观察蝗虫 (1)结合蝗虫模型,根据P15实验观察方法、步骤,分组进行观察(会识图)(3)结合观察结果完成下列讨论题: A:蝗虫的躯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B: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C: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 D: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教师激励】提出疑问,教师解难。 【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 7、观察图2。2——10 填空: (1)蝗虫体表有,身体分、、,头上有,身体胸部长有足,翅。革质, 狭长,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行。 (2)蝗虫足和触角均,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腹部长有,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 (3)蝗虫的运行方式为和。 【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海葵 B珊瑚虫 C水母 D沙蚕 2蚯蚓、沙蚕、水蛭都属于()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线形动物 3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类群是(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 鱼类 D鸟类 4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相同之处是()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足和触角分节 D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5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 A肛门的位置 B体节的多少 C口的位置 D 环带的位置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水螅形态结构特点的是() A身体呈圆筒状 B肛门位于身体的下端 C体壁有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D有口无肛门 7.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 【教学反思】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软体动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软体动物、戒指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教学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问法、分析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法等等。主要是突出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探究式学习,突显重要感念。 教学准备:ppt课件,插图,课程书,教案。 课型课时:新课,1 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他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哪位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2.教师播放PPT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漂亮的贝壳大家都喜欢,但是这些动物属于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与我们大家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相关的知识了。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学生分组,每组分发河蚌,让学生合作并带着问题观察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足以及鳃,回答课本“观察与思考”的问题: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呢? (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 小总结: 软体动物身体的表面有两片坚硬贝壳,贝壳上面有年轮般的花纹,不同的软体动物其贝壳的形态不同。贝壳的内面紧贴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身体有一肌肉质斧足----是运动器官,里面是更柔软的内脏团,在内脏团的两侧是呼吸器官----鳃。。 2、其他软体动物和它们与人类关系 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软体动物,增加学生知识面,有乌贼为了逃避敌害而喷射烟雾的图片,还有很多不同的外形很奇特的贝壳。并且让学生简略的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而让学生形成对于软体动物的概念。并且利用图片出示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学生观察教材P14“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并合作完成p15的讨论题,并展示。 1、观察教材P15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2)能说出蝗虫各部位的名称 (3)根据平常经验,感受触摸蝗虫身体的感觉,蝗虫的外骨骼对其的作用是什么?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讲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试管的蝗虫头部朝下,乙试管的蝗虫胸腹部朝下。提问:甲乙两支试管中的蝗虫哪一只能会更久? 为什么? 学习目标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相关视频、图片和文字的资料,组织学生举例说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题完成课堂小结: 1、你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么样孕育的吗? 2、蝗灾为何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 征有关? 板书设计

实验6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六、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 、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蛭、三角 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 )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 )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河蚌的内部解剖: 河蚌内部结构棋式图 1.前田壳肌;£.后阳壳竝;3.口;电泌卮; 5.音營:?胃:T.肝:艮筋:g. 士殖腺: 10.直肠:薛肛门;12.SSJ 13.肾脏:J4團创腔;15一心荃:述.」创房: 17.祥足;16出永孔;19.入水孔;20.外酌L ; 21 ?生殖孔 (1 )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 )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 (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的, 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 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河蚌解剖及其他软体动物门

河蚌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 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壳顶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 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跟环节动物有密切的关系,软体动物门种类很多。它们的身体柔软而不分节,具有皮肤延伸而成的外套膜,体表有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石灰质贝壳,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软体动物长期适应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的结果。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软体动物。 (2)概括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缢蛏的形态结构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缢蛏、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缢蛏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缢蛏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在

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授课 (一)软体动物 1.初步认识软体动物 刚才说到的这些动物,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下面我们就以缢蛏为例来认识软体动物 2. 缢蛏的形态结构 首先让学生观察缢蛏的形状,再观察缢蛏的解剖视频,边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贝壳能够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接着问“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再观察贝壳内部结构并了解其作用并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其他软体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软体动物形态结构如:蜗牛、河蚌。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板书设计 软体动物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外有外套膜 大多数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2.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a、人工养殖的对象。(我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贝类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 b、可食用。

实验四 河蚌

实验三河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认识软体动物门一些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 二、实验内容 1.河蚌活体观察; 2.河蚌的外形观察及解剖; 3.瓣鳃纲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电脑、投影仪、解剖镜、解剖器具、解剖盘等。 四、使用材料、药品及试剂 河蚌的活体和浸制标本、常见软体动物的示范标本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河蚌生活状态观察

结合你的观察,讨论河蚌的生活方式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二.河蚌解剖 (一)麻醉 将河蚌放入盛有水的锅内,彼此不能相压,然后加温。当水温慢慢地升到35℃左右时,蚌壳逐渐张开,伸出斧足。将水温控制在45℃左右,河蚌就逐渐失去知觉,触动斧足不再收缩时,河蚌已被麻醉。 河蚌被麻醉后的照片

(二)外形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图8-1),确定河蚌的背、腹、前、后、左、右 (三)内部解剖和观察 1.经麻醉的河蚌头端向左,腹缘向上,壳顶部靠在蜡盘上,左手从上向下将其按住。用解剖刀柄插入左侧蚌壳与外套膜之间,仔细地将外套膜与蚌壳分离。在解剖盘上握住河蚌时,解剖刀的用力方向应朝向蜡盘。(视频1) 河蚌的外形 2..将河蚌前端向左,壳顶向外置于蜡盘中,进行内部构造观察。去除贝壳后,所看到的覆

盖在体表的一层膜状结构即外套膜。左右两片外套膜将河蚌的身体包住,并围成一个腔,称为外套腔(mantle cavity)。 3.在身体的前后端寻找闭壳肌。闭壳肌呈圆柱形,乳白色,在切痕处可见到有许多肌肉束的断面。 4.在河蚌的后端,可见该处的左右外套膜合在一起,边缘增厚,色泽变深。用镊子轻轻捏起该处上层外套膜,可见到上、下外套膜之间形成两个稍突出的孔道,背面一个较小的为出水孔(exhalant siphon),腹面较大的为进水孔(inhalant siphon),其周围有乳头状突起。 5.仔细观察铰合部下方的部位,可见一个长囊形的淡色区域,如麻醉适度,此处还在轻微搏动,该处就是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围心腔(pericardial cavity)内,围心腔属于真体腔。围心腔外覆有外套膜和围心腔膜。小心地用尖头镊子捏起外套膜和围心腔膜,将其剪去,可清晰地见到心脏在围心腔内有规则地跳动。(视频2) 心脏由心室和心耳两部分组成。心室一个,位于背面,壁厚,呈椭圆形,包围着直肠。心耳一对,在心室的两侧下方,为呈三角形的薄膜囊。血液从身体的血窦(blood sinus)流入心耳,在心室的前、后端有血管通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