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生态学答案解析

03-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生态学答案解析
03-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生态学答案解析

生态03年

82.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草原类型是:

A.草甸草原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高寒草原解析:草甸草原处于草原与森林的过渡地带,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草原类型。选择A 83.下列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最高的是:

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温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热带雨林植被覆盖面积最大,植物枝也茂盛,能够最充分地利用功能。选择D 84.连接有机体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

解析:生产者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选择D

85.下列能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是:

A.人口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差为人口增长率,增长率决定了该国家或滴取未来人口增加还是减少。选择D

86.下属哪一个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内容:

A.遗传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C.丰盛的个体数量D.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选择C

87.近年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A.频繁的地壳变动B.北方寒流入侵

C.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D.自然灾害

解析:过度放牧导致植被被破坏,防风固沙能量减弱,因而出现沙尘暴。选择C 88.在这个食物链中:草→鼠→鹰,若将鹰杀绝,那么田鼠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B.缓慢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原来状态解析:鹰被杀绝,田鼠大量繁殖,会超过环境容纳量,所以又会降下来,维持在一个平衡。选择C

89.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

A.农村与工矿区B.城市和农村C.城市和工矿区D.农村水源和土壤污染解析:城市和工矿区是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方,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选择C

90.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选择D 91.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A.老鼠食草籽B.青蛙食害虫C.蛇食青蛙D.鹰食蛇

解析:老鼠是消费者,草籽是生产者。B C D都是消费者。选择A

92.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B.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保持平衡和稳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数量不能简单地说相等,能量金字塔显示生产者总能量最多,不能说

是数量。选择D

93.下列既属于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属于自养型生物的是:

A.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B、分解者C、消费者D、生产者解析: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的生物,而且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选择D

94.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消费者B.草C.太阳光D.水

解析:太阳能是最终的能量来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所以选择C

95.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解析:自然种群是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群或自然组合,具有空间、数量、遗传三个基本特征。选C

96.人类释放到自然界的DDT,一旦进入到生物体内,使处于最高营养级的动物体内,浓度会扩大100,000倍,这在生态学上被称作:

A.分解B.生物累积C.放大D.再循环

解析:生物累积(即生物富集)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随着营养级的级别增大浓度增大。选B 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97.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环绕地球大气的CO2浓度上升B.地球表面的能量反射

C.太阳辐射能量增加D.太阳黑子的作用

解析: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太阳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导致温室效应。选择A

98.能够有效地阻挡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的气层是:

A.大气上层B.臭氧层C.大气下层D.温室效应

解析: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防止地球上生物受到紫外线伤害。选择B

99.在各森林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B.北方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C.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解析:此题要看分解者的分解速率,生物种类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率越大,所以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分解速率越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低。选择B

生态04年

12.地球上生命的能量始源于

A.食物B.水C.太阳D.ATP

解析:地球上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

29.如果你从5平方米的面积中采集了167只蜗牛,计算这种蜗牛的生物量需要的值包括:①总数量②总重量③总面积④总体积

A.①+② B.② C.②+③D.①+④

解析:生物量指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通常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g/m 2 )或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热值(J/m 2 )来表示。

31.湖水表面的冰层对生活在湖泊中鱼类的影响包括

①缺氧不利于鱼生活②降低水温下降的速度③增加了水中的氨④降低了水温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冰层一定程度上将湖水与外界空气相隔离,不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使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湖水与空气的热交换,使水温下降的速度减慢。

45.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有明显影响,而寄生物对寄主种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

A.寄生物不杀死寄主,而捕食者杀死猎物B.寄生物只分泌毒素,而捕食者杀死猎物C.寄生物杀死寄主,而捕食者只杀死老、弱、病、残猎物

D.寄生物有利于寄主生长,而捕食者有利于种群发展

解析: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寄生物从寄主身上获取养料,维持生存,一定程度上对寄主有害,单通常不致死,这是因为寄主一旦死亡,寄生物同时死亡,所以寄生物通常不杀死寄主,这才符合它的最大利益,也是生物长期进化形成的适应性。68.下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型动物的的种群变化情况,哪种关系是正确的?

①果蝇②猴③蛙

解析:Ⅰ型存活曲线早年死亡率极低,晚年在达到生理年龄的最大值时,在很短的期限内一齐死亡。如人类和大型哺乳动物。Ⅱ型整个生命周期内死亡率基本稳定,如水螅、某些鸟类、小型哺乳类、昆虫。Ⅲ型幼龄阶段死亡率极高,一旦过了危险期,死亡率变得很低,而且稳定。许多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如青蛙、鱼虾。选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答案完全正确者得2分;不答或未完全答对且未选择错误答案者得0分:只要选择错误答案本小题得负0.5分。本大题满分40分,最低得分为0分。)

109.下列哪些属于共生关系

A.猪和蛔虫B.地衣C.寄居蟹和海葵D.满江红的红萍和鱼腥藻

解析:猪和蛔虫是寄生;寄居蟹和海葵属于共栖。

生态05年

75 .在动物种群密度测定中常见的方法如(l )粪堆计数法,( 2 )鸣叫计数法,( 3 标志重捕法,( 4 )毛皮收购记录法,( 5 )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和生物量测定法;

中哪个(些)方法属相对密度测定法?

A .以上皆属

B . ( l ) ,( 2 )和(4 )

C . ( l ) , ( 2 ) , ( 3 )和(4 )

D . ( l ) , ( 2 ) , ( 4 )和(5 )

解析:(5)的捕捞量和生物量都不是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所以不是种群密度。选择C

7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

A.北大西洋涛动(NAO )使挪威国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种群数量增加

B.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

C.温带森林中的啮齿类毛色较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浅

D.帝企鹅冬季繁殖时雄鸟集群孵卵

解析:四个答案实际上都和温度有关系,A项涛动引起了温度变化,使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B项生活于寒带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突出部分趋于缩短,有利于保温,;而生活在较热地区的动物体突起部分部位相对较长,利于散热;阿伦定律C项,葛罗定律的实例,生活在干燥地区的动物体色较浅,生活于温暖地区的动物体色较深;D项企鹅集群孵卵为了保持足够温度。题意要求解答的是与“温度生态效应”有关的,换句话说就是动物对环境生态做出的反应。其中ABD都是生物对不同温度环境的反应,包括在存活率、形态以及行为方式上的适应。但C项则更像是一种温度差异在动物外观上的被动表现,作用的主体和方向与其他三项是不同的。故应该选C。

78 .以下关于种群分布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 .在自然界中种群均匀分布不是普遍现象

B .种群密度的变化往往导致分布型的改变

C .成群分布增加了对食物、领域及光线的竞争

D .生境的多样性促进随机分布

解析:生境的多样性使用导致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同,促进生物集群分布。选择D

79 .工业黑化现象(industrialmelanism )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蛾类(如华尺蠖)的灰色类型逐渐被黑色类型所取代的现象。这一过程是------ 的结果。

A .遗传漂变

B .稳定选择

C .定向选择

D .分裂选择

解析:遗传漂变:由于个体偶然死亡或者没有交配,使某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自然选择分三类:稳定选择:选择中间类型而淘汰两极端类型;定向选择:选择种群中某一个极端类型;分裂选择:淘汰中间类型,保持两端类型。选择C

81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A .景观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个体多样性

E .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教材涉及到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之后增加了景观多样性的内容,只有个体多样性不是主要研究内容。所以选择D

83 .检验种群的内分布型时,当方差与均值相等,即A2 / m = l ,该种群属于分布。

A .均匀型分布

B .成群型分布

C .随机型分布

D .随机与均匀型分布

解析:A2 / m = 0为均匀型分布;A2 / m = l 为随机型分布;A2 / m >1为成群型分布;0

84 .下面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请分析后回答

上图中出现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A . A →B→ C→E

B . A →B→ E

C . A→

D D . A→ B→ C

解析:食物链环节数目越多,出现的营养级就越多,就会出现最高营养级。选择A 85.群落空间结构决定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的及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的层片,它们可看作群落的结构单元。

A .种类

B .生活型

C .生态环境

D .生态型

解析: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选择B

86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被广泛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理论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变量来表

述岛屿的生物学特征,这个变量是:

A .岛屿面积

B .物种数量

C .岛屿距大陆的距离

D .物种的灭绝速率

解析:迁入率将随岛屿大小的增加而增加,灭绝率将随岛屿面积大小的增加而减小。选择A 25.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

A.发展期的生态系统,P / R (总生产量/总呼吸量)> 1 ;而在成熟稳定期P / R < 1 . B.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矿质营养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C.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增加。

D.发展期系统内部的熵值明显较成熟期为高

解析:生态系统中当P/R<1时,生态系统处于衰退期;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过程中,矿质元素自给自足更加明显,所以趋于更加封闭;熵值的越大表明改变较大。选择BCD

26.从营养结构上分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

A .非生物环境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解析:非生物环境、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但是非生物环境既不是营养结构,也不是生物成分。选择BD

27.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己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阶段。

A .繁殖体的传播

B .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C .植物地下部分相互交织

D .植物体的定居

E .植物体之间的竞争

解析:群落的演替从生物定居开始,生物必须先到达定居点,这要经过繁殖体的传播,经过繁殖体的传播与植物体的定居之后还要有植物体之间的竞争才能实现群落的演替。选择ADE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B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不单单是捕食关系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解析:因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食物链的环节也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食物网上的生物有可能是竞争的关系。参考答案是CD 应为BCD

生态06年

57.酸雨主要是由——引起的:

A.NO,SO2B.NO,CO2C.CO2,SO2 D.NO,SO2.CO2

解析:NO可进一步与氧气结合形成NO2,在被转化为硝酸。SO2可转化为硫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酸雨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本题内容可参考《基础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等.参考答案:A

生态07年

80.以下关于生态位的术语哪个是不正确的:

A.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B.用来表示栖息地再划分的空间单位C.是一个多维的超体积空间D.是一组生物所占有的环境

解析: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生态位的环境因素(温度,食物,地表湿度,生存环境等)的综合,构成一种多维超体积概念生态位空间。据定义可知,D有误。答案:D

81.生物防治在防治有害生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1957年广东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防

治木麻黄上的吹绵介壳虫,长期以来,澳洲瓢虫已在广东省许多地方定居并持续发挥其控制害虫的作用。试问这属生物防治类型中的:

A.输入B.接种 C.增补D.大量释放

解析:生物防治有四种类型。从另一个地理区域引入一种天敌,经常被称为经典生物防治或输入;预防接种是相似的,但需要防治剂的定期释放,因为它不能持续贯穿在一年中;扩大牵涉到土产天敌的重复释放,以便增补存活的种群;爆发是天敌大量的释放,同时伴随捕杀那些有害生物。答案:A

82.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生产能力最强的是:

A.稀树草原B.温带灌丛C.山地草甸D.热带雨林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力的基石是初级生产量,即绿色植物借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在陆地生产系统中,热带雨林的生物量最大,平均值为45000g.m-2.a-1。答案:D

83.生态等值种具有相同的:

A.栖息地B.食物C.环境D.生态位

解析:哈奇森以多维空间或超体积描述物种的生态位,并称物种能栖息的理论上最大空间为基础生态位,把有竞争者存在而实际上占有的空间称为实际生态位。凡占据相似生态位而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称为生态等值种。答案:D

84.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

A.阿伦规律B.逆热流交换机制 C.产热D.局部异温性

解析:动物对极端低温的适应:在形态结构方面,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增加毛皮厚度和皮下脂肪等隔热性能,外露部分(如四肢、尾、耳朵及鼻)有明显趋于缩小以减少散热;生理生化方面,内温动物增加了逆流热交换;生活在温带及寒带地区的小型鸟兽则依靠增加基础代谢和非擅抖性产热,北方小内温动物有局部异温性,允许有机体局部体温降低以减少热散失。无答案。标准答案:A

85.生活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采取的生活史对策为:

A.r—对策

B. 杂草对策

C.竞争对策D.胁迫忍耐对策

解析:格里姆于1978年曾经根据植物的生活史和栖息地划分为三类:竞争型对策、耐受型对策和杂草型对策。当栖息地的资源丰富,干扰(指人类损害,动物取食和细菌致病)稀少,能建立拥挤的植物种群,有利于形成竞争型对策,它与K-对策相当。当资源丰富,条件不严酷,但干扰频繁,则易形成杂草型对策,它与r-对策相当。当资源稀少,条件严酷(指营养贫乏,光照和气候条件不利),但干扰不常见,就易形成耐受型对策。答案:D 86.北美洲在过去的18000年中,云杉、白桦向北推移的原因是:

A.潮湿气候的区域已经向南推移了B.飓风发生的频率增加了

C.年平均温度升高了D.年均降水量增加了

解析:从南到北变化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温度。答案:C

87.在以下各植物群落中,一般来说,具有最小叶面积指数的植物群落是:A.荒漠B.热带雨林C.草原D.落叶林

解析:叶面积指数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荒漠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其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流沙、泥滩、戈壁分布的地区,植被缺乏。答案:A 88.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其价值主要包括提供产品:水供应、土壤肥力形成和水土保持;抗干扰和调节:传粉、传播种子和生物防治以及休闲、娱乐和文化等。请判断在海洋、海岸、湿地、湖泊河流、森林、草地和农田这7类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价值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A.湿地,农田B.海岸,草地C.森林,湖泊河流D.海洋,湖泊河流E.农田,海洋

解析: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湿地价值最高。农田是以上唯一的人工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单一,抗干扰和调节能力很低。选A

89.盐碱地土壤对非盐碱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导致植物:

A.生理干旱B.同化速度加快 C.呼吸作用增强D.水分消耗过快解析: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很高,会使非盐碱植物脱水,造成其水分缺乏。答案:A 115.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的阶段是:

A.地衣植物群落阶段B.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C.草本植物群落阶段D.灌木植物群落阶段E.乔木植物群落阶段

解析:地衣作为裸岩上的先锋植物开始,进行适应力由强到弱的群落演替过程。答案:ABCDE

116.生态系统发育到成熟阶段时,下列哪些特征是正确的;

A.总生产量大于群落呼吸量B.净生产量高C.食物链以碎屑食物链为主D.物种多样性高E、物种选择压力为K—选择

解析:生态系统发育到成熟阶段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种群数量达到K值,能量的流入量等于流出量,总生产量等于群落呼吸量,净生产量为零,所以A、B有误。答案:CDE

117.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多为统计指标,常被称为初级种群参数的是:

A.增长率B.出生率C.死亡率D.迁入率E.迁出率解析: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多为统计指标,大致分为3类。种群密度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这些参数与种群密度变化相关;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答案:BCDE

118.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韵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1”表示有,“0”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甲瓶是最稳定的B.乙瓶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将维持恒定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

解析: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甲瓶均具备,甲瓶是最稳定的;乙瓶缺乏光照,生态系统将无法维持;丙瓶缺少泥沙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机物沉积较多;丁瓶中的小鱼会消耗氧气。答案:ACD

119.下列有关能量转化说法错误的是:

A.恒温动物的同化率很高,但生长效率极低

B.变温动物的同化效率高,生长效率也很高

C.变温动物的总能量转化效率比恒温动物低D.变温动物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生产者”

E.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能利用较多的初级生产量

解析:变温动物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是“消费者”,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单纯,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酶的活性强而稳定,使身体的生长对于外界环境相对独立。虽然冷血动物把食物转化成生长的效率比恒温动物高,但恒温动物可以连续生长,直至达到成年大小。答案:ADE

生态08年

82.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岛屿和沿海地区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动物的分布区普遍向北或向高海拔地区移动

D.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部分物种因栖息地丧失而绝灭

根据本人的理解,C项错误在于只考虑了北半球的情况。。。

83.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B.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圈中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地球上最大量的碳被固结在岩石圈中,其次便是存在于化石燃料中

84.下列措施中对维持野生动物种群健康发展可能有积极作用的是()

A.狩猎B.圈养C.近亲繁殖D.消灭其天敌A选项通过狩猎增加了选择压力,使种群进化速度增加,对增加种群适合度有积极作用,剩余各项均会导致物种的退化,在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时难以为继

86.仔细阅读以下陆地生物群落类型的描述,选择符合描述顺序的选项()

(1)通常可分为4层,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面层(由草本、蕨类和苔藓组成)

(2)分布在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巴西西北部,垂直结构不发达,水平结构明显

(3)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部,属于严寒大陆气候,季节变化极为明显。常见鸟类有榛鸡、雷鸟、交嘴雀等

(4)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0之间,生活着90%的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

A.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

B.温带针叶林,热带干旱林,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C.温带阔叶林,热带稀树草原,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D.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

高中地理内容,应容易判断,如有疑问可参考《精英教案》生态学部分

87.应该以下列哪一项指标判断一个物种为群落中的优势种。()

A.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B.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

C.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

优势种是指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群落内部的环境条件,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的物种,而与其数量、生物量、生存空间并无直接联系88.下图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以下哪类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可能使图(1)转变为图(2) ( )

A.高的出生率B.低的婴儿死亡率C.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D.高的老年死亡率

人口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的措施是减少出生率的同时稳定或减少死亡率,ABD 三项均会使出生率增加,死亡率降低,与题目要求不符

89.某种群的增长过程如下表,以下阐述中错误的是:()

A .种群所在的环境无食物和空间的限制

B .种群存在内禀增长率

C .种群增长符合方程K N K rN dt

-=dN D .此物种属于r 对策的物种 90.以下哪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属于拟寄生()

A .多鞭毛虫和白蚁

B .杜鹃和大苇莺

C .华肝蛭和淡水螺

D .赤眼蜂和玉米螟 鞭毛虫与白蚁之间关系为共生(对双方均有利),杜鹃让大苇莺孵化自己的卵的行为属于巢寄生,沼螺是华肝蛭的中间宿主,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寄生,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体内的行为属于拟寄生,这种寄生方式在昆虫中间极为普遍

9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急剧地减少。从大气中分离出的碳去了哪里()

A .沉积成为煤和碳酸盐的岩石

B .储存在极地冰盖的二氧化碳气泡中

C .储存在海洋溶解的二氧化碳中

D .逐渐发散到太空中

在泥盆纪末期,由于巨大的地质变迁,使许多的蕨类植物被深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转化成化石燃料和沉积岩

92.下面关于磷循环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几乎没有例外,磷不经过氧化一还原反应

B .除了灰尘,磷不以任何形式进入大气

C .在酸性土壤中,磷是最可被植物利用的

D .在水生系统中磷的流入能够刺激初级生产量

93.没有被食草动物消耗的初级生产进入了下面哪个食物链()

A .食肉动物食物链

B .腐质食物链

C .化石燃料食物链

D .人类食物链 高中内容。没有进入食草动物消耗的植物,当然是会被微生物分解

94.为了研究植物的初级生产,你将某种植物放到恒温(25℃)、透明、配备有能够探测到在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一瞬间的变化的红外气体分析器的实验箱内。首先将叶子完全地暴露在阳光下,测得二氧化碳在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上减少12mg.当用铝箔将实验箱完全覆盖时,箱中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每100cm2的叶面积4mg 的速率增加。那么这种叶子的总生产量是多少?()

A .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16mg 二氧化碳

B .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12mg 二氧化碳

C .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8mg 二氧化碳

D .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4mg 二氧化碳

总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12+4=16

二、多重判断(每小题2分,答案完全正确才能得分,共52分)

106.自然选择总是使动物的觅食效率尽可能地加以改进,因而捕食者能够借助更有效的捕食提高其生存和生殖的机会。这里所说的效率包括以下哪种含义()

A .使某些特定营养物的摄取率最高

B .使能量的瞬时摄取率最大

C .使单位时间内食物的摄取量最大

D .使食物或特定营养物的总摄入率波动最小,以保证整个季节的净摄入量最大

117.下列属于演替过程的有()

A.深水池塘内逐级有挺水植物长出B.弃耕农田中植物的生长

C.草原上灌木丛的比例增加D.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

118.下列关于种群中个体分布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生境条件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分布格局的类型

B.动物对食物资源的利用、对生境的选择和种群内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分布型

C.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往往会导致随机分布

D.种群内个体间的协作关系往往会导致集群分布

E.该种群物种行为与种群分布型无关

1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A.水循环的主要路线是从陆地表面蒸发到大气圈,再从大气圈降水返回陆地表面

B.陆地的蒸发量和大气圈的降水量每年基本持平

C.陆地上的地表径流是水循环的一部分D.水循环带动了大量物质在地球上运动1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C.全球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是人类所面临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意义重大

E.引进外来物种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根本影响

生态09年

46.欧洲的穴兔子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A.种群大发生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种群大爆发

48.种群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下面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dN/dt=rN(K-N)/K表示。方程中N 是个体数量,r是内禀增长率,K是环境容纳量。根据此方程,该种群的平衡数量将决定于:A.只有r B.只有K C.r和K D.N和K E.r和N

49.下列哪几组动物在自然条件具有“III”型(凹型)的存活率曲线图? ‘

①牛、马、菜粉蝶②牡蛎、海洋鱼类、血吸虫③藤壶、蛔虫、乌贼

④野鸡、老鼠、鸵鸟

A.①② B.③② C.④③ D.①⑧

50.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

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51.编制生命表时,涉及不到的是下列哪一项?

A.各年龄死亡率B.各年龄开始存活率C.各年龄适合度D.生命期望52.某地区人口增长率为0.001,人口加倍则约需要:

A.40年B.7年C.1200年D.700年

53.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使南美赤道附近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的异常气候现象是:

A.温室效应B.气候变暖C.拉尼娜D.厄尔尼诺

54.有关种群进化,下列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种群中适合度高的个体越多,进化越快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

C.种群内个体间适合度差异越大,进化越快

D.种群内基因突变发生越频繁,进化越快

55.粘液瘤病毒引进澳大利亚几年后毒力逐渐减弱,其原因是:

A.驯化B.辐射适应C.协同进化D.他感作用

56.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

57.雨影(rain shadow)指降雨量在山脉( )减少,从而导致相对干燥的地表环境条件。A.迎风向一边的;B.高海拔地区;C.背风向一边的:D.低海拔地区

59.为建立赛加羚羊的行为谱,研究者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对一组羚羊的行为逐个进行观察记录,这是行为学研究的哪一种取样方法?

A.连续取样B.扫描取样C.目标取样D.行为取样

解析:A、连续取样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观察该动物的行为,对于这段时间来说就是连续观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扫描取样与连续取样的差别在于它是隔段时间才观察一下.该选项符合题意.C、目标取样是指观察记录某个个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使用该方法时,需预先决定观察的次序.适合研究一群个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行为取样是指要观察前就选好要观察什么行为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二、多重判断

111.物种的地理变异是指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间显著差异。下面哪些项可作为地理变异经典例证?

A.葛洛格规律(Gloger’s) B.阿利氏规律(Allee’s)

C.贝格曼规律(Bergmann’s)D.阿伦规律(Allen’s)

生态10年

草履虫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虫移入l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并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

下图所示为此次实验记录的每日草履虫数量。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1一72小题.

71.(2010,全国卷)下述叙述中哪些是正

确的(2分)

A.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

二裂生殖的情况

B.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

接合生殖的情况

C.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D.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解析:AD草履虫在条件适宜时进行裂殖,条件不适宜时,进行接合生殖。72.(2010,全国卷)下面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2分)

A.在实验最开始时计数草履虫密度,必然是0.67只/ml

B.此次实验中草履虫的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

C.此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约800只草履虫

D.草履虫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增长是由于空间不足

解析:B,从图中可以看出是S型增长,即逻辑蒂斯曲线。K值为800\ML。草履虫不能无限增长可能是营养限制。

73.(2010,全国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下面哪些基本类型(2分)

A.气体型循环B.海洋型循环C.沉积型循环D.大陆型循环解析AC 详见教材。略

74.(2010,全国卷)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分)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都要比初级生产量少得多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解析:B 次级生产量大食物来源可以是初级生产量,也有可能是第二、三营养级75.(2010,全国卷)一般来说,演替成为顶极群落时,它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有哪些(2分)

A.项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B.无机物循环在顶极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C.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D.顶极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解析:ABCD 详见教材,除此外还有演替顶级的群落以碎屑食物链为主,演替中的以捕食链为主

76.(2010,全国卷)哪种类型的群落具有这样的特征①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②优势植物包括蒿属植物、藜属灌木和肉质旱生植物③动物通常会采取冬眠或夏眠的方式来渡过不利季节(1分)

A.寒带针叶林B.热带稀树草原C.苔原D.荒漠

解析:D.略

77.(2010,全国卷)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2分) A.标记重捕法B.灯光诱捕法C.样方调查法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解析:BD 灯光诱捕法适合具有趋光性的蛾类,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一般用于珍稀和濒临灭绝的大型动物。蝴蝶不能触发照相。样方调查可以调查蝴蝶的幼虫,所以可行。78.(2010,全国卷)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1分)

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解析:B明显是幼体比例较小,老年比例较大

79.(2010,全国卷)新热带界包括整个南美、中美和西印度群岛,本界拥有下列哪些动物(2分)

A.食虫目B.贫齿目C.有袋目的新袋鼠亚目

D.灵长目的阔鼻亚目

解析:BCD本界因历史发展情况复杂及景观的多样性,因而形成了丰富的动物区系组成,陆栖动物种类之多,冠于其他各界,并拥有众多的特有类群。此动物区系至今仍残留有许多共同的种类,如肺鱼,走禽类及有袋类等。在第三纪时,本界则完全与其他大陆隔离而孤立存在,因而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动物,如贫齿目、阔鼻猴类及南美有蹄等。至第三纪末,南美和北美的陆地又相连接,两洲动物相互迁移,从北美侵入的有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等许多动物,丰富了南美的动物区系。

80.(2010,全国卷)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验人员做了

如下实验:

(1)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一花盆内,但地上枝叶部分分隔开,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65%;

(2)将两种植物分别种在不同的花盆里,但地上枝叶部分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47%;

(3)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花盆内,地上枝叶部分也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31%。这些实验结果能得到下面哪些结论(2分)

A.这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

B.对阳光的竞争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C.阳光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D.水分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解析:ABC 三个实验分别存在以下竞争

水分,营养物质竞争65%

阳光竞争,47%

阳光,营养物质竞争31% 互不干涉理论值为1*65%*47%=30.55%

对比可知ABC

81.(2010,全国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2分)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储存下不少能量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主要是太阳能

D.如果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立即消亡

解析:BD 能量减少不是因为储存在个体中。断绝能量输入后,生态系统会慢慢分层次消亡

82.(2010,全国卷)存活曲线图是以相对年龄为横坐标,相对应的存活数作为纵坐标。下面关于存活曲线的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2分)

A.呈直线的存活曲线,表示年龄越大的个体死亡率越高

B.凸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各年龄期的死亡率是相等的

C.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高

D.自然界中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就是上述三种之一

解析:C 本题考查存活曲线的三种类型,较简单

生态11年

69.(2011,全国卷)下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哪些属于相对密度调查方法?(2分) A.去除取样法B.单位时间(距离)内记录到的动物数量 C.痕迹计数D.标志重捕

72.(2011,全国卷)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包括下列哪些项? (2分)

A.减弱光合作用,加强呼吸作用B.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

C.破坏酶的活性及使蛋白质变性D.使原生质膜破裂

75.(2011,全国卷)在我国一些地方,人们从宠物市场上买来巴西龟放入当地的河流和湖泊中,结果发现随着巴西龟数量的增加,当地的龟类和鱼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减少,导致巴西龟数量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2分)

A.当地的气候适宜巴西龟 B.当地没有巴西龟的天敌

C.巴西龟繁殖率高D.巴西龟是捕食者

76.(2011,全国卷)在自然环境中,下面各类型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层最厚的是:(1分)

A.温带草地B.北方针叶林C.阔叶灌木林D.热带雨林77.(2011,全国卷)下列可用来判定小兽是否适应缺水生境的最明显性状是:(1分) A.基础代谢水平B.体色C.鼻腔的构造D.褐色脂肪组织78.(2011,全国卷)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很大一部分流向捕食食物链,则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1分)

A.森林生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河流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79.(2011,全国卷)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1分)

A.某一特定年龄个体的数量B.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数量比例C.对种群中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D.种群中处于繁殖期个体的年龄占个体平均寿命的比例

80.(2011,全国卷)加拉帕戈斯企鹅就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其个体较生活于南极洲的阿德利企鹅和皇企鹅小很多。这一现象可作为下列哪些特征的具体实例? (2分) A.竞争性B.适应性C.遗传性和变异性D.应激性81.(2011,全国卷)下列哪些选项可构成生态系统:(2分)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置于阳台上的水箱,内有金鱼、蟹、水草、沙石、水、金鱼食物

C.一块生活有鼠类的草地D.生活有小鱼、大鱼、浮游植物的池塘82.(2011,全国卷)关于逻辑斯蒂增长的数学模型:dN/dt=rN(1一N/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分)

A.如果N趋向于零,则几乎全部空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

B.如果N趋向于K,则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力能充分实现C.当种群N由0逐渐增长到K值,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可实现程度逐渐提高

D.当种群N由0逐渐增长到K值,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83.(2011,全国卷)下列哪些植物不能作为欧亚草原指示种:(2分)

A.针茅属植物B.蒿属植物C.双子叶植物D.羊茅属植物84.(2011,全国卷)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测量的变化中首先降低浓度的是:(1分)

A.二氧化碳B.硝酸盐C.氧D.磷85.(2011,全国卷)云南洱海原有22种野生土著鱼,其中包括名贵的大理弓鱼等8种洱海特有物种。由于人们为追求渔业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向洱海投放了当地原来没有的青、草、鲢等鱼苗。20年后,青、草、鲢等鱼类的产量增加了,但大理弓鱼绝迹了,其它几种优势土著鱼也已灭绝或濒临灭绝。青、草、鲢鱼在洱海发展的这一过程生态学上称为:(1分)

A.生态入侵B.迁移C.蔓延D.再引入86.(2011,全国卷)在印尼苏门答腊群岛火山爆发灾难中,有个人被困在一个岛上,岛上除充足的可饮用水外,很难找到可吃的食物。还好他身边尚有3公斤谷物和一只1公斤重的母鸭。请问要维持最长生存时问,以获得救援,他应该怎样做?(1分)

A.用3公斤谷物喂鸭,吃鸭蛋,然后吃鸭B.先吃母鸭,再吃谷物

C.吃2公斤谷物,用l公斤谷物喂鸭,吃鸭蛋,然后吃鸭D.先吃谷物,再吃母鸭87.(2011,全国卷)在研究田鼠行为的实验中,观察者选定了一个家族群作为观察对象,每天从6:00至18:00按顺序观察每个个体20分钟,观察期间记录全部行为。这种取样方法包括了下列哪些项? (2分)

A.点取样B.扫描取样C.目标取样D.随意取样E.连续记录(取样)

88.(2011,全国卷)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一”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其中③最可能代表的是:(1分)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二氧化碳

89.(2011,全国卷)在分析长白山一棵古树的年轮时,发现年轮间距在某一段异常加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1分)

A.相应年份生长季异常温暖

B. 相应年份降雨量异常少

C.相应年份与该树木相邻的树木死亡,竞争压力减小

D.相应年份对该树木遮荫的上层树木死亡,光照条件改善

90.(2011全国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发育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特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1)

A.成熟生态系统的矿物质营养循环相对更开放

B.成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较高

C.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抗外部干扰能力良好

D.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较低且各物种生态位较宽

91.(2011,全国卷)动物为集群生活所付出的代价有哪些? (2分)

A.竞争随群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B.增加疾病和寄生物传播的机会

C.容易发生近亲交配D.被捕食的机会增大

92.(2011,全国卷)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1分)

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B.捕食食物链在陆地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是处于主要地位的食物链

C.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小

D.在食物网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生态12年

35、如果一项研究,专注于了解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它们的耐受,那么这

个研究属于哪一层次上的研究(单选1分)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解析:个体生态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与环境之关系,特别是对环境的适应。

目的是阐明生物体的生理生态机理,提高人对动植物栖息环境及生存条件的控制能力

36、关于高等动物种群中性别比例,下面论述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

A、大多数种群倾向于使出生性比趋近于1:1

B、老年组往往雌性多于雄性

C、出生的时候,往往雄性多于雌性

D、种群性比与世代长度直接相关

解析:多数种群出生性别比靠近1:1。有些种群雌性个体为主,如轮虫、枝角类等常行孤雌生殖的动物种群。还有一类雄多于雌,常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种群,如蜜蜂。一些营孤雌生殖的昆虫,如蚜虫、蚧壳虫等,大部份时间只有雌性个体存在,雄性个体只在有性繁殖的短暂时期出现。另外有些动物有性转变特点,如黄鳝,幼年全为雌性,繁殖后多数转变为雄。还受生态因子影响,如在食物短缺时,亦眼蜂种群的雌性比率急剧下降,从而可能导致下代种群密度的降低。出生性别比,雄性略多,但由于雄性死亡率高些,到了繁殖期,雌雄个体数目大致均等,到了老年期,则雌性个体多些。世代长度受性成熟速度影响,与性别比无关

37、社会性寄生是指(单选1分)

A、寄生在动物社会中是普遍现象

B、寄生只发生在特定社会等级的动物中

C、社会性昆虫中发生的寄生行为

D、强迫寄主动物为其提供食物或其他利益

解析:不是寄生在生物体之内的,而是以一个种群以另一个种群作为寄生对象,从而达到

养活第一个种群的作用。如长颚蚁经常去劫夺黑蚁的巢穴,把黑蚁的卵抢到自己的巢中孵化,长大的黑蚁就来喂养长颚蚁的起居。杜鹃蜜蜂混进蜂巢内部,杀死蜂王,控制蜂巢,蜜蜂们没有察觉,做起了奴隶。

38、关于外来物种,以下论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所有的外来物种都是入侵种,都是有害的

B、外来物种可以依靠风、鸟、昆虫等自然因素入侵

C、有些外来物种是人类有意引入的

D、入侵物种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长久的破坏

解析:外来物种不都是破坏当地环境的,有些是作为优良品种被引入。

41、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2分)

A、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动物机体的体温,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B、当外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昆虫就停止生长发育,这一温度阈值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C、动物的发育速度总是随环境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的

D、昆虫发育的有效积温是发育历期乘以发育期的平均温度,然后求和

解析:A外界温度不影响恒温动物体温,但影响其生长发育,只不过不如变温动物明显而已。温度常与光照同时起作用。如鸟类生殖腺体积和精子形成过程随环境温度增高和白昼的延长而变得更旺盛。

C动物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超过适宜温度,温度越高,发育反而减慢。

D.仅仅温度达到所需发育起点温度还不足以完成发育和生长,因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为总积温或者有效积温。这就是有效积温法则,它的表达式为:K = N(T - C)

K:完成某阶段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用“日度”表示;N:发育历期,即完成某阶段发育所需要的天数;T: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发育阈温度

42、下列有关水生群落演替的说法中哪个是错误的(单选1分)

A、水生群落的演替一般会依次经历裸底期、浮水植物期、沉水植物期、挺水植物期、湿生草本植物期等阶段

B、在这一演替过程中池底逐渐变浅,最终向陆地变化

C、挺水植物根系往往较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

D、浮水植物的叶子漂浮在水面,影响到水下光照,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

解析:水底裸地→自由漂浮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根生植物群落→直立水生(挺水)植物群落→湿生草本植物群落→陆地木本植物群落。

47、以下属于互惠共生(mutualism)的两种生物是(多选2分)

A、蓝细菌与蕨类植物

B、土壤杆菌与杨树

C、墨鱼与费氏弧菌

D、弗氏放线菌与沙棘

E、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48、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东岸,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少雨而寒冷,年降水量在1000—1500mm,

森林结构简单,高度不高,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为主。这种森林类型是(单选1分)

A、热带雨林

B、北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49、草原田鼠新受孕的雌性若移离原配对的雄鼠,而与其他陌生雄鼠共同生活24小时以上,

会导致孕鼠的妊娠中断。大多数雌鼠会在1周内恢复性周期,与新雄鼠交配,所产仔鼠为第二次所配雄鼠的后代。该实验说明(单选1分)

A、雌鼠以此行为保证其生殖成功最大化

B、草原田鼠的交配制度属于一雌多雄制

C、多次受精可能是增加基因变化和后代适应性的对策之一

D、在生殖过程中,雌性的投资大于雄性

105、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我们称之为(单选1分)

A、物种的均匀度

B、物种多度

C、物种丰度

D、物种的优势度

106、“第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第n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定义的是:(单选1分)

A、消费效率

B、同化效率

C、生产效率

D、林德曼效率

107、在生物地化循环中,不完全的循环是(单选1分)

A、水循环

B、碳循环

C、氮循环

D、磷循环

108、动物集群生活的好处有(多选1分)

A、防御捕食者

B、提高觅食成功性

C、提高种群遗传多样性

D、更容易找到配偶

109、下列哪个方法不能用于测定陆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单选1分)

A、收获量测定法

B、pH值测定法

C、CO2测定法

D、原料消耗量测定法110、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属于(多选2分)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进行性演替

D、逆行性演替

111、下列哪些特征属于群落的基本特征(多选1分)

A、物种多样性

B、优势度

C、年龄分布

D、物种相对多度

112、如果一个种群具有以下哪些特征,我们可以推测这个种群具有指数增长的特征(多选1分)

A、世代分离

B、世代重叠

C、有一个环境最大容量

D、资源充足,没有容纳量的限制

113、盐沼中生长的完全寄生植物菟丝子能严重抑制这一生境中优势物种的生长,这将怎样影响生境中植物物种的组成(单选1分)

A、没有影响

B、提高植物物种的丰富度

C、降低植物物种的丰富度

D、无法推断

生态13年

4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低的是:(单选1分)

A.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温带阔叶林生态系统

48.下列有关长江江豚的生态保育工作方法中,最恰当有效的是:(单选1分)

A.定期追踪、记录种群的数量增减,数量一有减少,便立即补足至原有数量

B.保护其栖息的长江水道与溪流及其周围环境

C.以人工的方法繁殖后,再进行野放

D.将所有的江豚捕捞,放在一个保护区内加以保护

49.目前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国情下的一项基本国策,从种群动态角度讲,决定我国人口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单选1分)

A.出生率与死亡率B.性别比例与迁出率

C.人口密度与年龄结构D.年龄结构与迁入率

50.科学家经过对土壤的检测,发现某块地中营养物质对于某种作物的产量的作用,其中氮可维持400Kg产量,钾可维持270Kg产量,磷可维持550Kg左右,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单选1分)

A.400Kg左右B.270Kg左右C.550Kg左右D.1620Kg左右

解析:最低

51.下列定律或法则中描述植物种内竞争随密度增高而影响到植株存活率的是:(单选1分)A.最后产量恒值法则B.阿利氏法则

C.贝格曼法则D.Yoda氏-3/2自疏法则

解析: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密度如何,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样的。即,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机是个常数Ki 。Y=W*d=ki。出现此规律原因在于高密度下物种间的竞争空间、食物资源更加激烈,物种个体变小了。物种个体数量的增加以个体重量的减小为代价,从而维持着这种自然的平衡。Yoda氏-3/2自疏法则: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同样在年龄相等的固着性动物群体中,竞争个体不能逃避,竞争结果典型的也是使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这一过程叫做自疏(self-thinning)(种间:他疏)。自疏导致密度与生物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在双对数图上具有典型的-3/2斜率。这种关系叫做Yoda氏-3/2自疏法则(Yoda's -3/2 law),简称-3/2自疏法则。而且已在大量的植物和固着性动物如藤壶和贻贝中发现。葛洛格规则:温血动物在温暖地区的个体黑色素增多,在干旱地区则红,黄,棕色为多,在寒冷地区色素逐渐减弱。

利比希定律(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元素。霍普金斯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温带地区,每向北移纬度1°向东移经度5°,或上升约122米,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四天;在晚夏和秋天则各提前四天等等。

贝格曼定律:在相等的环境条件下,一切定温动物身体上每单位表面面积发散的热量相等(寒冷地区动物个体大,热带地区动物个体小) 。阿伦定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如图所示的两种狐狸(请注意它们的耳朵,白色为北极狐,棕色为非洲狐)。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即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阀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又称耐性限度)。种群过密(over crowding)和过疏(undercrowding)都是不利的,都可能产生抑制性的影响,这种规律就叫阿利氏规律.

52.下列关于生命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分)

A.生命表是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B.动态混合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织的生命表

C.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D.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织的生命表

解析:动态生命表适用于世代不重叠的生物,静态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动态混合生命表是将动态静态生命表相结合,它所记载的内容同动态生命表一致,只是该生命表把不同年份同一时期标记的个体作为一组处理,即这组动物不是同一年出生的。

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单选1分)A.S2/m=0 B.S2 /m=l C.S2 /m显著大于1 D.S2/m略小于1

解析:均匀分布:方差/平均数比为0,聚群分布:大于1,随机分布:等于1

54.我国钓鱼岛海域盛产飞花鱼,倘若该海域飞花鱼的环境容纳墨是15000吨,且飞花鱼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为0.04吨/吨/年,请问逻辑斯蒂模型估算该海域要持续获得最大收益,每年捕获的飞花鱼做多不应超过:(单选1分)

A.7500吨B.600吨C.300吨D.150吨

解析:dN/dt=rN*(K-N)/K,r=0.04 ,获得最大收益N=K/2

55.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层次包括:(多选2分)

A.物种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E.遗传多样性

56.下列有关生态位理论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物种生态位可随发育而改变B.互利共生倾向于扩大基础生态位

C.生态位指种群在系统中所处的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D.缺乏竞争者时,物种可扩大其实际生态位

解析: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广度或生态位大小。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当资源的可利用性减少时,一般使生态位宽度增加,例如在食物供应不足的环境中,消费者也被迫摄食少数次等猎物和被食者,而在食物供应充足得到环境中,消费者仅摄食最习惯摄食的少数被食者。即互利共生倾向于缩小基础生态位

57.与种间竞争无关的现象或动物行为是:(单选1分)

A.动物的优势等级(种内)B.动物的领域行为

C.栖息在夏威夷潮间带同一生境的8种芋螺,每种都有自己最偏爱的食物

D.特征替代现象

5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绝大部分的能量。对于光合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多选2分)

A.不同植物可以有不同的色素,可以吸收光谱中不同波段的光,如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蓝紫光(藻类、高等植物)

B.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不能积累干物质

C.在光饱和点以上,增加光强,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非常少

D.在同一株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光饱和点保持稳定不变(改变)

106.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属沉积型循环的是:(单选1分)A.碳和氮B.碳和硫C.氮和磷D.硫和磷E.碳和磷

解析: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因此,没有水的循环,也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命也将难以维持。在气体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联,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凡属于气体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气体的形式参与循环过程。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有氧、二氧化碳、氮、氯、溴、氟等。气体循环速度比较快,物质来源充沛,不会枯竭。主要蓄库与岩石、土壤和水相联系的是沉积型循环,如磷、硫循环。沉积型循环速度比较慢,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化合物主要是通过岩石的风化和沉积物的溶解转变为可被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而海底沉积物转化为岩石圈成分则是一个相当长的、缓慢的、单向的物质转移过程,时间要以千年来计。这些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储库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而无气体状态,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有:磷、钙、钾、钠、镁、锰、铁、铜、硅等,其中磷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它从岩石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海底,转化为新的岩石。107.下列对种群大小调节的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的是:(单选1分)

A.捕食B.竞争C.严寒D.传染病

10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2分)A.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没有差别

D.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低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110.森林里的松鼠数量暴增,将威胁树木增长。下列何种做法符合生态保育原则(多选2分)A.在某些地点架设陷阱,适度减少松鼠数量

B.无论松鼠数量再多,都要加以保护

C.适量增加猫头鹰等松鼠的天敌

D.适度开发狩猎,适量捕捉森林里的松鼠

111.下列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多选2分)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

生态14年

41. 草食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捕食类型,下列中表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分)

A. 被捕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到损害,剩余部分有再生能力

B. 被捕食者没有能力逃脱捕食

C. 被捕食者可以通过改变自身代谢通路实现防卫

D. 被捕食者可以通过行为调节避免捕食

答案:D

解析:草食是广义捕食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

1)被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损害,通常捕食者只采食植物的某一部分,留下的部分能够再生。

2)植物本身没有逃脱食草动物的能力。

绿色植物没有被动物吃尽的原因:

1)食食草动物在进化中发展了自我调节机制,防止作为其食物的植物都毁灭掉。

2)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防卫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的确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调节动物的行为实现趋避。比如上表皮类脂化合物各组分都刺激或阻止昆虫产卵,活动和取食,影响昆虫附着,改变光的反射等等。植物上表皮类脂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这一系列结果将减少捕食者的捕食,行为调节的确是存在的~详见Annu.Rev. Entomol., 1995.40, pl71~194。

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在植食性昆虫寄主植物的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调节昆虫的取食、产卵、交配等行为。另外有同学指出植物有拟态昆虫虫卵防止昆虫产卵其上的现象,也是很好的例子。不过出于普遍性情况的考虑,还是选D最为有把握。

42. 生物多样性中的α多样性一般包含的因素为(单选1分)

A. 物种的相对多度与丰度

B. 物种的相对丰度与均匀度

C. 物种的均匀度与异质性

D. 物种的相对数量与丰度

答案:B

解析:Whittaker(1972)提出了以下三种多样性,并定义为:

α多样性,是指同一地点或群落中种的多样性,是由种间生态位的分异造成的,或者说它是反映群落内部物种和种相对多度的一个统一的指标,是一个仅具数量而无方向的特征。α多样性主要关注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栖息地或群落内部的多样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

β多样性,指在不同地点或群落中物种的更替或转换,是由于各个种对一系列生境的不同反应造成的,或者说它是物种与种相对多度沿着群落内或群落间,在一个梯度上从一个生境到另一个生境变化的速率或范围,它是研究群落之间的种多度关系,属于栖息地之间的多样性。在植被生态学中,β多样性受到较多学者的重视。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试卷

生态学练习(一) I.选择填空: 1.蒲公英、杨树、柳树等植物光补偿点比较高,它们属于()。 【答案】C。 A.阴性植物B.中性植物C.阳性植物D.酸性植物 2.在太阳光谱中,能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光是()。A.蓝、绿光B.紫外光C.红、橙光D.红外光 【答案】C。 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 【答案】A。 4.北半球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 A.喜光、耐湿B.喜热、耐旱C.喜湿、耐阴D.喜冷、耐干 【答案】C。 5.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 hm2黄鼠 C.100个/hm2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 【答案】C。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 【答案】A。 7.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 A.小于K / 2 B.等于K C.等于K/2 D.大于K/2 【答案】C。 8.生态型是()。 A.生物趋同进化的结果 B.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进化出相似适应特征 C.生物趋异进化的结果D.生物适应生态环境的外部形态 【答案】C。 9.以下生态位重叠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生态位之间只发生部分重叠 B.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C.如果两个生态位完全重叠将导致这两个竞争者同归于尽 D.如果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有可能使二者生态位分离 【答案】C。 解析: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一个种终究要灭亡 10.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答案】B。是在一个群落被破坏,但并未完全被消灭的地区所发生的演替。 11.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原物种生存

2010---2015年生物联赛---生态学真题

2010-2015年生物联赛-生态学真题 2010 草履虫(Paramoecium caudaturn)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虫移入l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并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下图所示为此次实验记录的每日草履虫数量。 71.下述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2分) A.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B.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C.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D.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72.下面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 (2分) A.在实验最开始时计数草履虫密度,必然是O.67只/ml B.此次实验中草履虫的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 C.此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约800只草履虫 D.草履虫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增长是由于空间不足 7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下面哪些基本类型(2分) A.气体型循环 8.海洋型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大陆型循环 74.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分)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都要比初级生产量少得多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75.一般来说,演替成为顶极群落时,它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有哪些(2分)

A.项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B.无机物循环在顶极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C.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D.顶极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76.哪种类型的群落具有这样的特征①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②优势植物包括蒿属植物、藜属灌木和肉质旱生植物③动物通常会采取冬眠或夏眠的方式来渡过不利季节(1分) A.寒带针叶林 B.热带稀树草原 C.苔原 D.荒漠 77.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2分) A.标记重捕法 B.灯光诱捕法 C.样方调查法 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 78.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1分) 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 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79.新热带界包括整个南美、中美和西印度群岛,本界拥有下列哪些动物(2分) A.食虫目 B.贫齿目 C.有袋目的新袋鼠亚目 D.灵长目的阔鼻亚目 80.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验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一花盆内,但地上枝叶部分分隔开,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65%; 2)将两种植物分别种在不同的花盆里,但地上枝叶部分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47%; 3)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花盆内,地上枝叶部分也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31%。这些实验结果能 得到下面哪些结论(2分) A.这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 B.对阳光的竞争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C.阳光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D.水分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8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2分)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储存下不少能量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主要是太阳能 D.如果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立即消亡

最新-212生物联赛(生态学)解析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32.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 A.沉水植物阶段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C.沼泽植物阶段 D.富营养化阶段 解析:D 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属于水生演替系列,须经历自由飘浮植物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和木本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和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可合称为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而将最后一个阶段称为森林群落阶段。富营养化阶段不是任何一个属于特定演替。33.在生态金字塔中,哪种不可能形成倒锥形? A.数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能量金字塔D.都不可能 解析:C一棵树上很多虫就形成了倒锥形数量金字塔;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生活史很短,某一时刻调查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常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这时生物量金字塔是倒锥形的。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形成倒锥形。 55.热带雨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A.西双版纳B.海南岛 C.台湾D.上述各项 解析:我国热带雨林基本属于广义的热带雨林,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即滇南)。此外,在西藏等省区也有少量分布。但以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最为典型(如海南尖峰岭国家热带雨林保护区)。虽然,在海南是片断分布,南部为主,但涉及了海南大部分地区,故一般称海南岛为我国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虽有资料称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南部)。故此题没有适合的答案。考试中只能选择勉强选择A选项,个人认为选择B也可视为正确。 56.一种蝴蝶突然展开翅膀露出鲜艳的黑红环纹,这是什么行为? A.拟态 B.警戒色 C.威吓 D.逃避 解析:突然展开翅膀符合威吓定义,应视为威吓行为。警戒色为随时展示,否则必将降低其效力。威吓、警戒色、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等。参考答案:C 57.酸雨主要是由——引起的: A.NO,SO2 B.NO,CO2 C.CO2,SO2 D.NO,SO2.CO2 解析:NO可进一步与氧气结合形成NO2,在被转化为硝酸。 SO2 可转化为硫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酸雨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A 58.求偶行为的作用包括: A.排斥竞争对手B.刺激配偶交配欲望C.防止异种交配D.上述各项 解析:没什么可说的。求偶行为(courtship behaviour)是指伴随着性活动和性活动前奏的全部行为表现。有吸引配偶,排斥竞争对手;防止异种杂交;和刺激配偶交配欲望,使双方性活动达到协调一致;选择最理想的配偶等作用。参考答案:D 82.下面哪种有关生物圈碳循环的说法是错误的? A.海洋储存的碳比大气储存的碳多很多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大致相等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人类排放的碳大致相等 D.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海洋和陆地植物吸收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多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才能将多多余能能量提供给其他生物。参考答案:B 83.硝化作用是指将氨转变成硝酸盐,反硝化作用是指 A.将氨转变成分子氮B.将氨转变成亚硝酸盐 C.将硝酸盐转变成分子氮 D.将亚硝酸盐转变成硝酸盐 解析: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也称脱氮作用,指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参考答案:C 84.亲代抚育对于后代生长有重要意义。下面哪类生物的雄性参与亲代抚育最少?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解析:因胎生、哺乳等特点,哺乳类雄性极少参与亲代抚育。但爬行类雄性参与亲代抚育的资料也不多。本题内容可参考动物行为学等参考答案:D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动植物、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机体:在生物学上再没有比有机体更小的单位了 种群:许多相同的有机体生活在一起 相同资源团:以相同方式利用资源的一组种群 群落:生活于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种群 生态系统: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生物圈:也称全球生态系统,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有机体及其环境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比如光、温度、水分等。 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的影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强度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比如光周期中的日照长短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就是主导因子。 补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依靠

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比如软体动物的在钙不足时,以锶弥补。植物中光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补偿光的影响。 生物钟(BIOLOGCIAL CLOCK):生物有机体对日月变化所形成的周期性适应,包括生理、形态和行为上的变化。也称生物节律。环境:指所在栖息地中对该个体发生影响的全部无机因素和有机因素的总和。 对环境的再定义:Wilson认为,人类已濒近于“进入环境世纪”。而有人则主张应把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正义等都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项目。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生态因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1840):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定律(Blackman,1905):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者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起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Shelford,1913):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该定律反映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同时还考虑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限度。同时允许因子之间的

生物联赛-生态学(02-12)

2000-2012全国生物竞赛真题归类——生态学 第1部分个体生态学 Part 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学概念(讲义839) 1.(2000全国卷58)生态学是研究 A.各类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 B.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C.生物牺居的科学 D.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限制因子(讲义842) 2.(2009全国卷50)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 综合因子 B. 一般生态因子 C. 替代因子 D. 限制因子 3.(2004全国卷30)有人认为限制陆地开发的是水.限制大洋生物开发的因素是 A.矿物质B.氧气C.营养物D.盐含量高 ?温度的生态作用(讲义345) 低温、高温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低温高温的适应,有效积温法则(讲义845、846) 4.(2009全国卷47)关于动物对高低温的耐受极限,下列哪些特征不属于高温致死的原因? A. 酶活性被破坏 B. 脱水使蛋白质沉淀 C. 氧供不足,排泄功能失调 D. 神经系统麻痹 5. (2012全国卷41)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2分) A.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动物机体的体温,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B.当外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昆虫就停止生长发育,这一温度阈值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C.动物的发育速度总是随环境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的 D.昆虫发育的有效积温是发育历期乘以发育期的平均温度,然后求和 6.(2001全国卷26)以下关于动物对温度的适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低温条件下,变温动物的寿命较长,随着温度的增高,其平均寿命缩短 B.温暖地区,变温动物完成发育史比在冷的地区为慢 C.常温动物在低温下保持恒定的体温,而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有相应的变化 D. 温度是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最重要的是地区平均温度 7.(2007全国卷84)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 A. 阿伦规律 B. 逆热流交换机制 C. 产热 D. 局部异温性 8.(2001全国卷71) 判断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生长在我国其他地区的要大的原因。 A.昼夜温差大 B.阳光辐射强烈 C.白天温度高 D.降水多 9.(2001全国卷72)判断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 C.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 D.温度过低 10.(2007全国卷86)北美洲在过去的18000年中,云杉、白桦向北推移的原因是: A.潮湿气候的区域已经向南推移了 B.飓风发生的频率增加了 C.年平均温度升高了 D.年均降水量增加了 11.(2005全国卷7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 A.北大西洋涛动(NAO)使挪威国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种群数量增加 B.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 C.温带森林中的啮齿类毛色较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浅 D.帝企鹅冬季繁殖时雄鸟集群孵卵 12.(2009全国卷111)物种的地理变异是指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间显著差异。下面哪些项可作为地理变异经典例证? A. 葛洛格规律(Gloger’s) B. 阿利氏规律( Allee’s) C.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D.阿伦规律(Allen’s) 13.(2009全国卷53)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使南美赤道附近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的异常气候现象是: A. 温室效应 B. 气候变暖 C. 拉尼娜 D.厄尔尼诺 ?光照的生态作用(讲义343) 14.(2005全国卷82)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我国其它地区生长的要大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 B.阳光辐射强烈 C.白天温度高 D.降水多 15.(2011全国卷72)下列有关生物对光有多种适应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分)(讲义844) A.海洋潮间带绿藻、褐藻、红藻等不同藻类的分布反映了其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B.昼行性动物与夜行性动物的不同反映了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C.昆虫滞育通常是由光周期决定的D.鸟类换羽是由日照长度的变化诱导的 ?水的生态作用(讲义343) 16.(2009全国卷57)雨影(rain shadow)指降雨量在山脉()减少,从而导致相对干燥的地表环境条件。 A.迎风向一边的; B. 高海拔地区; C.背风向一边的; D. 低海拔地区 17.(2011全国卷89)在分析长白山一棵古树的年轮时,发现年轮间距在某一段异常加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1分)

生物竞赛参考书目

大学教材类: 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有很多种版本,但是一般推荐陈阅增版的,对整个生物学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内容也不难理解,可以作为初学的入门教材,也可后期作为复习的线索使用。 植物学: 1. 植物学(上册):植物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上册对植物形态解剖有着较完整而深入的叙述,而且书中几乎处处可以作为考点,为必读之作。 2. 植物学(下册):对植物各个们的分类有着系统的阐述,几乎是一章对应一个门,每一章前面都对这个门的特征等有着充分的讲解,后面讲代表植物等,被子植物门之前的内容都比较简练,但是被子植物门的分类太过于丰富,建议重点掌握要求的分科。 3. 植物学(彩图版马伟梁著):可以算是植物学上下册的合集,彩图不容易让人产生厌倦之情,尤其是分类部分选的科不如下册那么冗杂,而且配有插图,宜用来学习分类。 4. 植物学(周云龙著):整体写的比较简洁明了,也是形态解剖和分类兼而有之,分类部分有一些表格非常实用,而且语言简洁,适宜初学和最后复习使用。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著):植物生理学的最经典教材,对植物生

理学各方面的内容阐述清晰,每一个要点都有必要好好掌握。 动物学: 1.普通动物学(3版):动物学中的首选学习用书,第3版较之第4版可能更能对应于现有的题目,每个门的形态解剖和分类都有必要好好掌握,可适当弱化一下过于小的门类,如腕足动物门等。 2.普通动物学(4版):印刷更加细致,排版也更美观,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可能就某些问题的阐述与第3版有少许冲突,建议两本书可一本用来学习,一本用来复习。 3.无脊椎动物学:对无脊椎动物有着于普通动物学更加详尽的叙述,同时也有些许观点于普通动物学有分歧,可以作为无脊椎部分的补充阅读。 4.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相对于普通动物学,比较解剖的观点更有利于记忆,考题也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为必读书籍。 动物生理学: 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无论是第二版还是第三版都有其可读之处,生理学的经典教材。 2. 动物生理学:内容相对于其他生理学教材来说较简略,但是似乎处理联赛和国赛难度的题目也足矣,而且有关于动物潜水的适应、昆虫振翅原理以及生物电实验的叙述,整体质量还不错。 3. 生理学:也就是常说的医学版,医学版对于人体生理学显然有更深入的叙述,而且许多较深的题目需要查阅此书,建议阅读。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动植物、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机体:在生物学上再没有比有机体更小的单位了 种群:许多相同的有机体生活在一起 相同资源团:以相同方式利用资源的一组种群 群落:生活于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种群 生态系统: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生物圈:也称全球生态系统,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有机体及其环境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 生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比如光、温度、水分等。 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的影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强度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比如光周期中的日照长短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就是主导因子。 补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比如软体动物的在钙不足时,以锶弥补。植物中光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补偿光的影响。 生物钟(BIOLOGCIAL CLOCK):生物有机体对日月变化所形成的周期性适应,包括生理、形态和行为上的变化。也称生物节律。 环境:指所在栖息地中对该个体发生影响的全部无机因素和有机因素的总和。 对环境的再定义:Wilson 认为,人类已濒近于“进入环境世纪”。而有人则主张应把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正义等都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项目。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生态因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 1840):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Blackman, 1905):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者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起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Shelford, 1913):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该定律反映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同时还考虑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限度。同时允许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进化适应、生理适应、感觉适应、学习适应。 生态位 1917年Grinell提出,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Niche来自于法语的Nicher,表示巢穴(nest)的意思。 1927年Elton提出: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也有人将生态位译作生态龛或生态灶。 与栖息地的区别:栖息地指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栖息地一般包括许多生态位并支持许多不同的物种。

全国高中生物联赛竞赛试题和答案

201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纸质试卷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20题21分 1.线粒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其蛋白质来源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线粒体可以独立合成蛋白质; B.线粒体蛋白质的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 C.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为核基因编码,内膜的蛋白质由线粒体编码 D.线粒体编码的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2.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是由于:(单选1分) A.原癌基因Rb基因突变引起的; B.抑癌基因Rb基因突变引起的 C.原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引起的; D.抑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引起的 3.现代生物学研究多从‘全局’出发,研究细胞中整体基因的表达规律即生物组学,按照研究层面可 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组学。下列按照基因表达流程正确排列的组学为:(单选1分) A.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 B.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C.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 D.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 4.下列哪个科学实践可以作为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单选1分) 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C.丹麦科学家Johannsen将‘遗传颗粒’命名为基因 D.Avery等发现遗传物质是DNA; E.孟德尔发现遗传学规律 5.内膜系统处于高度动态之中,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膜融合是必须的过程。下列关于膜融合的描述, 正确的是:(单选1分) A.膜融合是由热力学推动的自发过程; B.膜融合没有选择性 C.膜融合需要特定的蛋白参与; D.膜融合需要指定的脂分子参与 6.人的ABO血型抗原位于红细胞质膜上,它们在胞内合成、修饰和转运的路线可能是:(单选1分)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B.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C.核糖体-内质网-质膜;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7.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细胞凋亡途经都是依赖于Caspases来切割底物蛋白的 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会外泄 C.细胞凋亡是主动地细胞死亡过程 D.细胞凋亡途径是细胞信号网络组成的部分 8.指导分泌蛋白质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除了信号识别颗粒和停泊蛋白外,还有:(单选1分) A.蛋白质中的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 B.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 C.蛋白质C端的信号肽; D.蛋白质中的α螺旋

生物奥赛训练题——生态学

生物奥赛训练题——生态学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第一部动物生态学著作《动物生态学纲要》的作者是 秉志马世俊费鸿年伍献文 、在生态学分支学科划分中,渔业生态学是属哪一类划分类型? 应用生物类群边缘学科栖息环境 、在生态学分支学科划分中,昆虫生态学是属哪一类划分类型? 应用生物类群边缘学科栖息环境 、在生态学分支学科划分中,湿地生态学是属哪一类划分类型? 应用生物类群边缘学科栖息环境 、在生态学分支学科划分中,经济生态学是属哪一类划分类型? 应用生物类群边缘学科栖息环境 、虎甲喜欢生活于土壤排水性好、疏松沙性土、腐殖质少,而且温度、湿度变动小的地方,这种例子最好描述为 最小因子定律环境的综合作用 耐受性定律主导因子作用 、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减少阳光照射充分利用光能 适应低温适应潮湿的环境 、人工栽种人参、三七等中药成功的关键在于 控制适当温度控制充分的水分 控制较弱的光照提供肥沃的土壤 、提高家禽产卵量,下列因素中哪一项影响最大? 食物温度光照强度每日光照时间 、附着生长的植物适合于吸收 光花粉水营养 、影响动物迁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平均温度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减少 日照时间的变化生物钟的作用 、决定水池植物群落层次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温度湿度空气光照 、鸟、兽换羽换毛主要与什么环境因素有关 温度湿度光周期变化空气 、影响神农架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大气水分阳光温度 、在非生物因素中,决定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水分温度空气阳光 、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阳光、温度高度、纬度

阳光、纬度阳光、地形 、花芽分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低温和光周期中温和光周期 温度和光周期肥效和光周期 、在下列实例中,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作用 青蛙冬眠 非洲肺鱼的夏眠 年均水温低于度,珊瑚无法生存 比目鱼在越冬场所集群,相互积叠在一起 、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最重要的非生物因子是 日照水分大气的组成温度 、非洲大耳狐的耳廓比北极狐的大,这种现象可由哪项解释? ’定律规律 ’规律定律 、一种生活在炎热且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可能具有 深色的大叶片,叶的两面有大量气孔 浅色的大叶片,叶只有一面有气孔 浅绿色、有毛、中等大小的叶,只在叶的上表面有气孔 小而厚的叶,只有少量气孔 、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空气逐渐稀薄 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云雾量增加 、最高渗透压(即最负的水势)是哪类细胞的特征 水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盐生植物 、在沙漠中,限制植物的因素通常是 日照时间长土壤盐渍化水分温度 、沙棘有发达的根系和细小的鳞片叶,与此相关的生态因子是 水分阳光空气温度 、下列哪一种情况下,一个湖泊中的氧气浓度最高? 夜间,污染的湖泊夜间,未被污染的湖泊 白天,污染的湖泊白天,未被污染的湖泊 、肺鱼的夏眠是对什么的适应? 缺水高温缺食物阳光 、由气候条件决定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风力和雨量风力和热量 热量和雨量光照和热量 、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鱼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合的是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具有发达的根系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生物竞赛类(生态学)

试卷第1页,总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3-2014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为了估计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先从池塘中捞起100条鱼,挂上标志后放回池塘,数天后,再从塘中捕到这种鱼300条,其中有标志的有10条,在理想状态下,根据标志重捕法推测该池塘中共有这种鱼有( )条。 A .10000 B .30000 C .300 D .3000 【答案】D 【解析】 2.玉米与豆类间作,其关系属于( )。 A .偏利作用 B .互利共生 C .原始协作 D .共栖作用 【答案】C 【解析】 3.初生的灰雁把研究者劳伦兹(Lorenz)看作自己的母亲,时刻跟随,属于哪些行为类型 A .EPiP,行为 B .定型行为 C .保护行为 D .学习行为 【答案】AD 【解析】 4.人类很多活动都对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产生影响。下列活动不会加速地球氮库游离的是( )。 A .陆地耕地开垦 B .湿地耕地开垦 C .工业化生产氮肥 D .作物秸秆燃烧 【答案】C 【解析】 5.在发情季节,红项侏儒鸟的雄性会聚集在相对较小的一个区域中,以特定的步伐和拍翅行为来吸引雌性,从上述特征,可以认定此物种的一雄多雌制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 .保卫妻妾型 B .保卫资源型 C .争夺竞争型 D .求偶场型 【答案】D 【解析】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下面哪些基本类型 A .气体型循环 B .海洋型循环 C .沉积型循环 D .大陆型循环 【答案】AC

生物竞赛(初赛)培训专题测试生态学与行为学部分

专题复习·模块测试 生物竞赛(初赛)培训 专题复习·模块测试(三) 注意事项:1.试题共 150 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2.每小题 1 分,全卷共 150 分; 3.将你的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答题时间 120 分钟。 4.本模块包括生态与动物行为 1.水因子是限制生物分布的生态因素之一。但在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水因子范畴的是A. 年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 B. 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C.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供应 D.水体深度及其含氧量 2.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草场和森林),有一过渡区,这一过渡区中的动物与邻近两个生态系统相比,其特点是 A.动物种类少 B.动物种类多 C.植食性动物多 D. 肉食性动物多 3.下列哪项不是攻击行为 A.两只狗为一块骨头而撕咬 B.两只公猫在繁殖季节的吼叫和格斗 C.一条雌鱼吞食自己的受精卵 D.一只公猫正向一只老鼠发起攻击 4.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哪段曲线中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生长速度的限制 A.E-F B.G—H C.F-G D.F-H 5.海洋捕捞时应在最有利于种群恢复 S 型增长曲线的 A.环境负荷量上 B.环境负荷量的一半的水平 C.S 型曲线即将增长的水平 D.环境负荷量3/4 的水平 6.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 B.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 C.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 J 型增长 7.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乌的种群数量就会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对稳定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8.对于食蜜鸟来说,夏季来临意味着食物更加丰富,它们将开始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据此,你认

十年全国生物联赛分类汇编(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十年全国生物联赛分类汇编(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014年 41. 草食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捕食类型,下列中表述不正确的是(单选l分) A. 被捕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到损害,剩余部分具有再生能力 B. 被捕食者没有能力逃脱捕食 c. 被捕食者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通路实现防卫 D. 被捕食者可以通过行为调节避免捕食 42. 生物多样性中物种的Q多样性一般包含的因素为(单选l分) A. 物种相对多度和丰度 B. 物种相对丰度和均匀度 C. 物种均匀度和异质性 D. 物种相对数量和丰度 43.全球气候变暖可以对动物的生理和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已知的可能产生明显的直接效应是(单选l分) . A.影响鸟类的生殖节律B.影响哺乳动物的共生菌的组成 C.促进动物分布区向北扩展D.影响昆虫的生殖和发生 44.信息的传递是生命成分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以下关于信息流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多选l分)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机制部分归功于信息传递 B.生物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 C.动物以尿来作为存在或领域的一种标记的实质是向外传递化学信息 D.动植物的异常表现和行为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45.我国从l997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来防治棉铃虫,其可能引发的生态风险包括哪些?(多选2分) A.外源基因逃逸到杂草中,产生抗虫杂草 B.棉铃虫产生抗性,影响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效果 C.其它昆虫受到抗虫棉的毒杀 D.F2代棉种产生的植株不具有抗虫性状。 46.集群行为的有利之处包括哪些?(多选2分) , A.易于获取食物或其他资源B.利于繁殖 C.利于防御自然界中的危险和天敌D.易于控制流行病 47.标记重捕法常被用来估计种群数量,先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的比例,可以估计种群的数量,这就是Lincoln指数法。使用该方法无需遵守下列哪条假设?(单选l分) A.种群在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B.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也没有迁入和迁出,或者即使有,但可以计数 C.标记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被捕机会 D.标记需要维持足够的时间,至少在重捕期间不能脱落 49.年龄金字塔是一种分析种群年龄结构的有用方法,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单选l 分) A.年龄金字塔由一系列横柱构成,横柱位置表示不同的年龄组,横柱的高度表示该年龄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 B.增长型种群金字塔呈钟形,上下宽度大体一致 C.稳定型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与死亡率也大致平衡D.下降型种群金字塔基部较为宽阔,而顶部较为狭窄,

最新高中生物联赛《生态学》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生物联赛·<生态学>知识要点总结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生态学是研究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 种群: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群落: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体 生态系统:在同一地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它与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同义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第一部分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和生态因子 1. 概念 ①.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的环境区分为小环境和大环境。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如接近植物个体表面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动物洞穴内的小气候等。大环境则是指地区环境(如具有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的地理区域)、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的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②.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据性质: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捕食、寄生、互惠等)、人为因子 据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等)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土壤、气候等) 据生态因子的稳定程度:稳定因子(地磁、太阳辐射)和变动因子(周期变动因子和非周期变动因子) 2.作用特点 综合性如:阴阳坡景观的差异受光、t、湿度等 非等价性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 阶段性作用如:低温对春化阶段及气候生长阶段作用差异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如:光减弱,但CO2浓度增加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如:光、t等直接;坡向、坡度等间接 二、耐受限度 1. 最小因子法则(李比希):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物种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条件:严格稳定状态,即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平衡;应用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2. Shelford耐受性法则: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 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注意: 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一般说来,若一种生物对所有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都是广的,则此种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也一定很广,反之亦然;各种生物通常在生殖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比较严格;一种生物的耐受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点的适应能力也就越低,相反狭生态幅的生物,通常对范围狭窄的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但却丧失了在其他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很少能够生活在对他们来说是最适宜的地方,而只能生活在它们占有更大竞争优势的地方。

生物竞赛经验总结

生物竞赛经验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生物竞赛经验总结 一、竞赛教练是一个学习者 刚刚参加生物竞赛的同学说的水平很高,说我的大脑像一个图书馆,好像什么都知道,其实我这都是被这生物竞赛逼的。带学生搞竞赛,你不能什么都不懂就去给学生上课吧。 生物竞赛涉及的内容很广,几乎涉及到大学里与生物相关的所有内容,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等。 上课之前,把要上的内容看一遍,然后根据上课的内容制作,然后还要为学生印发习题讲义,在给学生做题之前,自已也要把题做一下,做的不对,要翻书,书上没有,还要到百度上度。这样

几个轮回下来,你的水平想不长也很难。 有一段时间,我一到办公室,就把头埋在办公桌上,干吗,备课吗?不是,我在做生物竞赛题。 记得有一次为学生们上竞赛,因为是天天上,所以必需当天备课,当天讲解。所以我凌晨三点就起床,看书看到七点,然吃点东西,八点为学生讲课。 如果,你不是竞赛教练,你去看那些大学教材干吗?你去看那么多书干吗?你去通晓动物学植物学之后,还要去通晓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还有动物生理学干吗?哪个不想过适服安逸的日子呀。 我们是被竞赛逼得,四十多岁,再过几年就要奔五的人了,还被逼成了一个学习者。 二、竞赛教练是一个组织者 搞生物竞赛,你懂得再多,也没有用,因为最后上考场的是学生,不是你。所以,我认为,作为竞赛教练,最重要的不是你会,而是要学生会。

要想让学生会,这离不开教练的组织。 组织竞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1、宣传鼓动。高一新生刚入校,这时在班里就要开始宣传竞赛,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搞竞赛,让对生物感兴趣的同学搞竞赛。 2、人才选拨。竞赛能不能出成绩,最重要的有没有一流的学生跟着你搞竞赛。所以组织好考试,选出有生物学细胞的人才,特别重要。选好竞赛苗子很关键,如果挑选的是一些成绩很一般,光有激情,没有行动,功利性很强的学生参加竞赛,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坚持到底的。如何选,选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选苗子要把握好这么几个原则,第一,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好。第二,学生的总成绩要好,这样才能学有余力。第三,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强,最后能拿大奖的学生,都是要靠实验。第四,学生对竞赛要有很浓厚的兴趣。此外挑选的面要广。

高中生物竞赛习题动物行为+生态

动物行为学 1.生活在离海边50公里的某种小鸟,每天飞到海边取食时间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这种 现象叫: A.日节律B.潮汐节律C.月节律D.无规律 2.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这一现象属于: A.贝茨拟态B.缪勒拟态C.警戒色D.保护色 3.黑纹石斑鱼是一种雌雄同体动物,即所有个体都具有雌雄两性的生殖器官。它们总是在日 落前2小时内结对产卵。产卵分多次进行,在每次产卵时,每条鱼交替充当雄鱼和雌鱼。 即A鱼先排部分卵由B鱼来受精,然后B鱼再排部分卵,由A鱼来受精,如此反复多次。 在生殖期间这种交互排卵受精的现象属于哪类利他行为() A.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为B.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 C.相互回报式的利他行为D.亲缘选择式的利他行为 4.以下哪些行为不属于动物的防御对策() A.蜥蜴的断尾B.竹节虫的拟态C.涡虫释放杆状体D.黄鼠的报警鸣叫 5.通过奖惩训练使动物作出特定行为反映的过程是: A.习惯化B.行为动机 C.友好行为D.试错学习 6.下列属于动物的社会修饰行为(social grooming)的是: A. 野马舔舐自己的背部 B. 猕猴为同伴清理体毛下的寄生虫 C. 雄狮舔食它捕获的角马身上的血迹 D. 两只画眉互相啄击对方 7.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体形态和职能分工上的高度专门化,在蜜蜂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是哪一种? A. 工蜂 B. 蜂后 C. 蜂王 D. 雄蜂 8.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严格定义行为类型是研究工作的基础。现有一只在黑暗中完全不动 的昆虫,当受到微弱光刺激时便开始微动,光强度逐渐增加并达到一定阈值时,昆虫便活跃起来,光强度进一步增加,昆虫的活动性也随之增加,当光强度达到上限阈值时,昆虫活动便停止。这一行为可以严格定义为 A.反射 B.趋性 C.动性 D.趋光性 9.地松鼠的雄性个体在每年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在广大的范围内到处跑动去寻找发情的雌鼠, 并和多个雌鼠交配。在交配期内,雄鼠的搜寻速度可达5000m2/小时,是平时的5倍。 雄鼠的这种交配模式属于 A.保卫资源的一雄多雌制 B.保卫妻妾的一雄多雌制 C.争夺竞争式的一雄多雌制 D.求偶场式的一雄多雌制 10.昆虫搜寻取食寄主植物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感官基本顺序是 A. 视觉-嗅觉-触觉-味觉 B. 视觉-触觉-嗅觉-味觉 C. 嗅觉-触觉-视觉-味觉 D. 嗅觉-视觉-味觉-触觉 11.以下属于本能行为的是: A.蜘蛛织网B.狗听到吃饭的铃声流口水 C.鹦鹉学舌D.黑猩猩用树枝伸到白蚁洞里掏白蚁吃 12.大熊猫是食肉目动物中罕见的素食者,其食物组成的99%以上是竹子。在秦岭地区大量 分布的可食竹种有两种:较低海拔的巴山木竹和较高海拔的松花竹。每年的夏末,部分大熊猫个体会从较高海拔的松花竹林下迁到巴山木竹林中开始它们的洞穴生活,它们洞穴生活的意义在于() A.冬眠B.产仔和育幼C.躲避敌害D.便于取食 13.下列哪项属于动物个体间化学通讯?

生物竞赛经验总结

生物竞赛经验总结 生物竞赛经验总结 一、竞赛教练是一个学习者 刚刚参加生物竞赛的同学说的水平很高,说我的大脑像一个图书馆,好像什么都知道,其实我这都是被这生物竞赛逼的。带学生搞竞赛,你不能什么都不懂就去给学生上吧。 生物竞赛涉及的内容很广,几乎涉及到大学里与生物相关的所有内容,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等。 上之前,把要上的内容看一遍,然后根据上的内容制作,然后还要为学生印发习题讲义,在给学生做题之前,自已也要把题做一下,做的不对,要翻书,书上没有,还要到百度上度。这样几个轮回下,你的水平想不长也很难。 有一段时间,我一到办公室,就把头埋在办公桌上,干吗,备吗?不是,我在做生物竞赛题。 记得有一次为学生们上竞赛,因为是天天上,所以必需当天备,当天讲解。所以我凌晨三点就起床,看书看到七点,然吃点东西,八

点为学生讲。 如果,你不是竞赛教练,你去看那些大学教材干吗?你去看那么多书干吗?你去通晓动物学植物学之后,还要去通晓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还有动物生理学干吗?哪个不想过适服安逸的日子呀。 我们是被竞赛逼得,四十多岁,再过几年就要奔五的人了,还被逼成了一个学习者。 二、竞赛教练是一个组织者 搞生物竞赛,你懂得再多,也没有用,因为最后上考场的是学生,不是你。所以,我认为,作为竞赛教练,最重要的不是你会,而是要学生会。 要想让学生会,这离不开教练的组织。 组织竞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1、宣传鼓动。高一新生刚入校,这时在班里就要开始宣传竞赛,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搞竞赛,让对生物感兴趣的同学搞竞赛。 2、人才选拨。竞赛能不能出成绩,最重要的有没有一流的学生跟着你搞竞赛。所以组织好考试,选出有生物学细胞的人才,特别重要。选好竞赛苗子很关键,如果挑选的是一些成绩很一般,光有激情,没有行动,功利性很强的学生参加竞赛,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坚持到底的。如何选,选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选苗子要把握好这么几个原则,第一,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好。第二,学生的总成绩要好,这样才能学有余力。第三,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强,最后能拿大奖的学生,都是要靠实验。第四,学生对竞赛要有很浓厚的兴趣。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