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超前预报指导书概要

地质超前预报指导书概要
地质超前预报指导书概要

地质超前预报指导书

一、适用条件及目的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隧道施工中一道重要的施工工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目的是采用各种地质分析、物探、超前钻探等手段在隧道施工当中探明前方围岩地质情况,并根据前方地质、水文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从而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设计变更提拱地质依据,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

针对本段隧道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技术要求,隧道施工期地质预测、预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断层及断层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2)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3)岩溶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4)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

5)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6)含水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7)隧道底部溶洞、暗河等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体探测。

8)煤系地层采空区与隧道的位置关系。

重点是隧道突水涌泥可能性的探测和分析判释,隧底基础溶洞的探测等。

三、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应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施工工序进行组织管理。

2、质预测预报坚持隧道洞内探测与洞外地质勘探相结合、地质方法与物探方法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结合、(辅助导坑与主洞探测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3、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应体现出及时性,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使不良地质体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在预报前方地质情况正常的情况下,亦应将预报结果及时通知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使其安排正常施工工序,组织正常施工生产。

4、地质预报结论应有书面报告,并及时交由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对所有预报资料应存档备查。

5、施工过程中应将实际开挖的地质情况与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和改进地质预报工作。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6、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应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级进行,并按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1)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四级:

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以及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B级: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级: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2)不同地质灾害地段的预报方式为:

A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TSP隧道地震波反射法、HSP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首先以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测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TSP或HSP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

B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TSP或HSP,辅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进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钻孔。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时,按A级要求实施。

C级预报:以地质分析法为主。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探异常地段可采用TSP进行探测,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和超前水平钻孔。

D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

7、地质复杂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应编制实施细则,内容包括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分段预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并编制气象、重要泉点、暗河流量等观测计划和观测技术要求。

四、地质预报工作流程

地质预报工作流程见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图”。

五、地质预报的方法和手段

1、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应坚持常规地质法、物理勘探法、钻探法等多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原则。并结合本段工程特点,以及局项目部安排,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如下表:

2、适用范围

1)长距离预报主要采用地质分析法,根据地面测绘和其它基础资料对隧道通过区的地质界线、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围岩级别、储水构造、富水规模、岩溶发育规律及特征、其它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发育情况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测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200m以上,并根据揭示的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正。

2)中长距离预报是在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TSP、HSP、地质雷达、深孔水平钻探等对掌子面前方30~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的预报,如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粗略的预报围岩级别和地下水情况等。

3)短距离预报是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掌子面素描、红外探测、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等方法进行预报,比如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有无水、在哪个方位有水、掌子面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发育情况等,对以上判断可能有突泥、突水和其它有害地质情况的地段进行钻孔验证。

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实施方法

1)地质分析法,包括地质素描法、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法、地质作图法等。地质素描包括正洞、平导和辅助导坑洞壁及掌子面素描,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地质

○1地层岩性,包括地层时代、岩性、岩体产状等;

○2断层,包括断层性质、位置、产状、破碎带宽度及构造岩划分,并进行断层带岩体的稳定性评价;

○3节理,包括节理产状、密度、宽度、延伸情况、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

○4地应力,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岩爆、软弱夹层挤出、探孔饼状岩心等现象;

○5特殊地层,煤层、沥青层、含膏盐层和含黄铁矿层应单独描述;

○6塌方,应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

(2)水文地质

○1出水点位置、出水状态、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砂含量测定,必要时进行长期观测;

○2水质分析,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出水点和地层岩性、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分析;

○4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

○5必要时应建立涌突水点地质档案。

(3)岩溶

包括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充填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

(4)摄像和影像

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像或录像。

2)物探方法,包括TSP隧道地震波反射法、HSP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等。

(1)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是一种新颖、快速、有效、无损的反射地震技术。它是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而专门设计的,其目的在于迅速超前地提供在开挖周围及前方的三维空间的工程地质预报。

TSP方法探测距离远,对大多数岩层,从隧道掘进面起算,其探测范围可以达到前方100米,硬岩层甚至可达200米,最适合长期(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

TSP203现场数据采集包括打接收器孔和爆破孔、埋置接收器管、连接接收信号仪器及爆破接收信号过程等工作。

TSP203系统在围岩较好的地段可测出前方100~200m范围内的岩层分界面、岩层的物理性质、断层破碎带、洞穴、隐伏含水体等;围岩完整性较差时,预测范围在50~100m之间,需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以上。根据局项目部安排,此项

物探方法委外。

原理:通过小药量爆破所产生的地震波信号沿隧道方向以球面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岩层中地震波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在其界面处被反射,并被高精度的接收器接受,获得反映隧道工作面前方的P波、SH波、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提取的反射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各反射层能量大小等成果,以及反射层在探测范围内的二维或三维空间分布。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前方围岩性质、节理裂隙分布、软弱岩层及含水状况等,最终显示屏上显示各种围岩结构面与隧道轴线相交所呈现的角度及距掌子面的距离,并可初步测定岩石的弹性模量、密度、泊松比等参数以供参考。但仪器在作业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若噪声过大则会影响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如下图

探测方法:

①爆破孔布置: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洞内布置的接收器孔和爆破孔不是在掌子面上,而是在掌子面附近的边墙上,一般情况下,它是由两个接收器孔和24个爆坡孔组成。接收器距掌子面约55m,在隧道两侧对称布置,最后一个爆破孔距掌子面约0.5m。爆破孔间距1.5m,孔深1.5m,孔径35~38mm,孔口距隧底约1.0m,向下倾斜10°~20°,接收器与第一个爆破孔间距20m,接收器孔深2.0m,孔径43~45mm,孔口距隧底1.0m,向下倾斜5°~10°。

②埋设传感器杆:埋设传感器前,先清孔,清除孔底虚碴,放入环氧树脂药卷,插入传感器套杆,用钻带动其钻动,保证环氧树脂药卷充分搅拌。待传感器杆固定后,插入传感器,注意传感器方向朝向掌子面。

③连线检查:把传感器、检波器(电脑)、起爆器、同步器连接起来,并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注意此时起爆器不得与雷管相连。

④测量时间:测量时间选在施工交接班时间,要求工作面800m范围内不得有机械作业和作业人员作业,作业前与现场施工员联系,以确定停工时间,此时准备好爆破药卷、电雷管等。

⑤装药爆破:由最里边炮孔开始,逐个依次装药联线,起爆器起爆,装药量根据围岩情况,一般控制在10~40g左右。

⑥成果分析:采用TSP203自带的软件分析系统,剔除一些明显的干扰波,软件自动分析,自动生成图表,反映前方围岩的物理特性,岩层分界线、软弱带、断层的位置等信息。

因此,通过TSP超前地质预报,能够及时地了解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为隧道施工和及时合理地调整支护参数提供依据,有效地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支撑隧道的岩石牢固可靠和施工质量,改善工地的安全,赢得了施工时间,降低成本,提高隧道掘进的进度,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2)地质雷达

当TSP203系统预报前方有溶洞、暗河水体、岩层层面等不良地质时,其规模、形态需要具体了解,就需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加拿大pulseEkkO100型地质雷达在前方岩石完整的情况下,可以预报30m的距离;当岩石不完整或存在构造的条件下,预报距离小于10m。雷达探测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即介电常数,

若介质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大,则探测效果就好。根据局项目部安排,此项物探方法委外。

探测原理:发射机通过发射天线向隧道掌子面前方地层定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传播的路径上当遇到有电性(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异的界面时即发生反射。从不同深度返回来的各个不同时间的反射波由设置在发射天线旁的接受天线接受,另外还最先接受到从发射天线经两天线所在介质的表面传播到接受天线的直达波,取其时间之半,乘以该介质的电磁波传播速度即代表反射目标的深度,再根据反射信息特征(反射强度、反射波组合特点以及横向、纵向变化等)判别反射目标的性质。

探测方法:在开挖掌子面上,以上、中、下水平和左、右为骨架布置若干水平测线和竖线测线向前方探测,每条测线可构成一条剖面,各条剖面上的综合地质信息即构成了前方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地质构造形态。测线的密度可视所探测地段的围岩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探测控制精度选定,围岩越复杂,要求的控制精度越高,则测线密度就越大,反之越小。根据探测资料,首先对各方面剖面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判定前方地质情况并定量确定有关异常体、条、带等位置、深度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再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如断层、节理、裂隙与隧道走向的夹角和倾角及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地压因素(静压、动压和二次平衡压),详细划分和界定围岩类别,以便主动采取超前支护措施。

地质雷达预测的有效长度在完整灰岩地段按25m,在岩溶发育地段根据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不小于5m。

水平测

线

垂直测

线

图4.4.6-1地质雷达测线布

置图

(3)HSP水平声波剖面法

该方法是将声波发射源(电火花源)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入两边墙底部1.5m浅孔中,水耦合,按相错斜交对射的方式进行声波反射探测,

这种方法在开挖面后一定距离的隧倒两边墙底部分别打若干孔,孔深(1.0-3.0m),孔间距视探测大小按1.0-3.0m布置,探测时采用电火花源为发射源,主机采用工程声波探测仪。

(4)红外线探水法

采用 HY-303防爆红外线探测仪进行超前防水预测预报,红外探水见图4.4.6-2所示。

R1 R2

图6.4-5 隧道HSP反射探测示意图

图4.4.6-2 红外探水仪示意图

HY-303防爆红外线探测仪的主要应用范围:

了解掘进前方10-30米范围内是否存在含水断层和溶洞、是否存在含水破碎带。每作一次防水超前探测预报需15分钟。向隧道上方探测掘进时未见到的含水构造。

向隧道下方探测了解底板下方是否存在空洞、是否存在含水岩溶构造、承压水是否以潜在形势向上运移。

向两壁外侧探测了解两壁外侧是否存在隐伏水体、是否存在与隧道走向成小角度斜交的断层、是否存在溶洞。

在隧道施工通过岩溶、岩溶水、断层破碎带可能发生涌水地段每开挖15~30m,对开挖面前方施作一红外线探测技术,对地下水进行预报。

隧道施工进程中应用HY-303型防爆型红外线探侧仪对前方30m 范围内进行含水层的定性探测。探测方式为:

○1掌子面上3X3网格上九个点温度或热辐射数据。

○2掘进后面掌子面方向靠近掌子面50m内左边墙、拱部、右边墙红外辐射场数据曲线,也称为背景趋势曲线。

判别标准:根据经验,一般是利用掌子面上探测数据两点间最大读数差值,参考背景趋势曲线,来判断前方含水可能性。考虑到由于标准方差是刻划随机变量在其中心位置散布程度的数字特征,其反映了偏离均值的偏离量。结合温度场模拟计算和资料分析,根据实地多次探测数据,分别计算其两点间最大读数差值和以下标准方差,在详细分析和统计实际观测出水资料的基础上,选取红外线探测含水安全值判别标准3)钻探方法

钻探法是最直观、可靠的超前预报手段,对来自物探或其他方法认为重点怀疑地段,采用钻孔探测,通过对钻孔取岩芯,并利用岩芯作式样进行试验的分析,钻空钻速测试根据钻机在岩石中的钻进速度和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判断地层变化、岩性差异、地层含水量等信息,根据需要预报的距离远近可采用不同型号的钻机(或取芯、或配合钻孔窥视仪、或根据钻进的速度变化和出水量进行地质分析)。

(1)钻孔布置:一般在施工面布置2~3个超前钻孔,位置位于断面上半部中间。

(2)钻孔方法:水平超前钻孔平行于隧洞轴线。当隧洞某一侧地质条件十分恶劣或有预灌浆要求时,钻孔方位可以有适当偏角。按物探方法预报提供的不良地质里

程位置,在距不良地质10~30m处,停止开挖,在开挖面进行钻孔,钻孔直径φ75mm,钻孔长度为穿过不良地质,必要时并取蕊。钻孔终孔点须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不大于5~7m。其钻孔方向,其钻孔的水平角、倾角以及钻孔在开挖面上的位置须按平面、剖面坐标进行计算,并按设计推算可能见不良地质点位置。

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探口径和钻具规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成孔口径应满足取样、测试和钻进工艺的要求。

○3应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使围岩分界精度符合要求。

○4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

○5当需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75mm口径(N型)双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

○6对富水隧道应及时探明地下水的储量及分布,探水的方法主要采用钻探法,另辅以电法、红外线法等。

(3)钻孔长度:根据现有机具和钻孔经验,钻孔深度取30-75m。

(4)对水平钻探的要求是:(1)钻速快;(2)钻探深度大,以减少钻机的装卸和搬运时间;但同时在施工中要控制实际钻孔深度,避免如重力、弯曲和破碎岩层中的卡钻等;(3)钻孔弯曲小,尽量不要超出隧洞的开挖范围;(4)钻孔时应选择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司机、司钻工操作。

在综合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各种方法中,TSP203作业快,测距长,干扰相对少,可以与多种预测法结合应用,但精度不高,解释难度大,适于作长距离预测;地质雷达可以准确测定短距离内隧道四周和底部的空洞、水体情况,可补充TSP203系统的不足;地质钻探基本可以揭示地下水及围岩物理力学性能,但干扰大,用时长,费用高。而加长炮孔钻探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占用隧道施工时间短,在岩溶地段效果较好。因此施工中应采取多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确保地质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六、预报工作技术要求

1、地质素描,随开挖进行,一般地段10~20m 素描一次,复杂地段每循环进行一次,包括掌子面、左右边墙、拱顶及隧底。

2、超前水平钻孔,需要时施做,一般每循环10~30m ;断层、节理密集带或其它破碎富水地层每循环可只钻一孔;岩溶发育区每循环3~5个孔,当钻到溶洞时可适当增加,以满足溶洞处理所需资料为原则,钻孔应终孔于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5~10m ,孔口按计算应安设一定长度的孔口管;连续预报时前后两循环钻孔应重叠5~8m ;煤层超前探测钻孔按《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执行。

探孔布置示意图

3、TSP 每次预报有效长度A 级地段100m 左右,B 、C 级地段150m 左右,需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 以上。

4、地质雷达在完整灰岩地段有效探测长度应在25m 以上,在岩溶发育地段根据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在5m 左右。

5、HSP 每次预报有效长度应在50m 左右,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大于10m 。

6、红外探测每次预报有效探测距离约为30m ,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大于5m 。

七、 预报资料编制

1、地质分析法,应编制资料:

每个断面设五个超前探水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和探测, 现场施做时可根据围岩情况进行增减和调整位置。探孔隧道中线

探孔探孔探孔探孔

1)掌子面素描图

2)隧道与导坑地质展示图

3)导坑预报正洞平面图

4)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隧道内和地表相关性分析预报图

5)特殊地段纵、横断面图

6)各种监测和测试资料

7)有关摄影和影像资料

8)隧道竣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2、 TSP隧道地震波反射法预报应编制探测报告,内容包括探测工作概况、地质解译结果、分析处理波形图、频谱图、深度偏移剖面图、二维成果显示图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

3、HSP声波反射法预报应编制探测报告,内容包括探测工作概况、地质解译结果、原始记录波形图、经过处理用于解释的波形曲线。

4、地质雷达法预报应编制探测报告,内容包括探测工作概况、地质解译结果、测线布置图(表)、探测剖面图、采集及解释参数。

5、红外探测预报应编制探测报告,内容包括探测工作概况、地质解译结果、掌子面探测数据图、左右边墙及拱顶三条测线的探测曲线图。

6、超前水平钻探预报应编制探测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概况、钻孔探测结果、钻孔综合柱状图。

7、综合分析探测报告及灾害警报,内容包括工作概况、采用的各种预报手段及预报结果、相互印证情况、综合分析预报结论、灾害警报、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建议。

8、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应编制周报、月报、年报。

八、地质预测预报设备、仪器

九、人员及组织机构设置

在局项目部的领导下,我总队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作业队技术负责人为组员的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小组

组长:陈文龙

副组长:胡平、欧阳峰

组员:曾仲清、付怀全、谢光明、董登峰、廖昌林、袁招兵

各隧道施工队成立相应的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小组,并在经理部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责任协调、归口管理各自负责管段内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十、安全措施

1、TSP203现场采集数据使用灵敏度很高的高爆速炸药,危险性较大,应由专业爆破工操作;

2、钻机使用高压风、高压水,管路应连接安设牢固,并应经常检查,防止管接头脱落、管路爆裂高压风水伤人;高压电路接线应由专业电工操作,一般人员不得操作;

3、进洞应带好安全帽、穿防高压电的雨靴,注意操作空间上方、周围有无安全隐患,特别是掌子面附近是否有危石存在。

4、为便于控制超前钻孔揭露岩溶水时的水流及采取措施,孔口应安设孔口管和闸阀,防止水压将孔口管冲出伤人。

5、钻孔时,钻机前方安设挡板,防止泥沙冲出伤人。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实施细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的重要可靠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施工单位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三条本细则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结合银西铁路甘宁段实际制定。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划分 第四条管理机构 银西铁路有限公司建设指挥部成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指挥部总工 副组长:工程分部负责人 组员:专业主管工程师,各标段参建单位项目分管领导 指挥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银西铁路甘宁段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分部,负责组织对重大地质情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 第五条职责分工 铁路隧道地质按复杂程度分为四级:复杂(A),较复杂(B),中等复杂(C),简单复杂(D)。(详见铁建设〔2008〕105号《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附录B)。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涉及建设、设计、施工(含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监理等单位,参建各方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协调配合。 (一)指挥部职责 1.负责制订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细则,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负责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各参建单位并协调处理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负责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或方案,审查监理单位编制的超前地质预报监理实施细则,审核超前地质预报分析成果。

半壁山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新建张唐铁路ZTSG-6标段 (DK356+100~DK365+570) 半壁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中铁四局张唐铁路ZTSG-6标项目部第二项目队 二O一一年三月

新建张唐铁路ZTSG-6标段 (DK356+100~DK365+570) 半壁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编号: 版本号: 发放编号: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 中铁四局张唐铁路ZTSG-6标项目部第二项目队 二O一一年五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地质概况 (1) 4、地质复杂程度分级 (2) 5、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 (3) 6、具体预报方法 (4) 6.1隧道内地质素描 (4) 6.2加深炮孔探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弹性波反射法(TGP206) (5) 6.4超前地质钻孔 (7) 7、仪器设备的配置 (9) 8、超前地质预报人员的配备 (10) 9、预报结果分析处理 (10) 10、超前预报实施保证措施 (10) 10.1、提高预报精度的措施 (10) 10.2、为准确预报提供人员、技术保证 (10) 10.3、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预测预报程序 (11)

半壁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1、编制依据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07)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半壁山隧道相关设计文件 中铁四局张唐铁路项目经理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2、工程概况 中铁四局ZTSG-6标半壁山隧道位于承德市兴隆县境内,进口里程为DK358+835,出口里程为DK361+893,全长为3058m,Ⅱ级围岩755米,Ⅲ级围岩957米,Ⅳ级围岩816米,Ⅴ级围岩530米。隧道进口至DK358+850为10.5‰的下坡,DK358+850至隧道出口为9.5‰的下坡,包含粉砂岩、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粗面岩等多种岩性,局部地段含有基岩裂隙水。隧道里程内包含四个断层破碎带,里程分别为:DK359+342~DK359+370,DK359+990~DK360+054,DK360+602~DK360+635,DK360+770 ~DK360+806, 破碎带长分别为28m、64m、33m、36m,总长161m。半壁山隧道进出口端均有较长的浅埋段,洞口浅埋段使用V级加强复合式衬砌,进口有151mⅤ级浅埋段采用Ⅴ级加强复合式衬砌,出口218mⅤ级浅埋段采用Ⅴ级加强复合式衬砌。隧道进口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曲线上。进、出口洞门均采用翼墙式洞门。 3、地质概况 工程地质特征: ①地层岩性 隧道范围穿越地层较复杂,洞身范围穿越长城系串岭沟组粉砂,长城系常州沟组二段石英砂岩,长城系常州沟组一段含砾砂岩,印支期粗面岩,太古界单塔子群片麻岩。另外山涧沟底部多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角砾土,因洞身未揭露,仅在隧道进口分布薄层,厚1.0~2.0m。 ②地质构造 a.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本隧道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班内造山带)中段,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法及其内容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法及其内容 根据地质情况、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采用不同的超前探测方法,风别为地质调查法、物探法机超前钻探法,现将各方法采用的具体手段及操作分述下: (一)地质调查法 1、内容 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等;(1)地表调查 A、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 B、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其分布。 (2)洞内地质素描:包括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主要内容为: A、地层岩性:描述地层年代、岩性、层间结合程度、分化程度等; B、地质构造:描述皱褶、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等。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 C、岩溶:描述岩溶规模、形态、位置及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充填物成分、形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 D、地下水分布、出路形态及围岩的透水性、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沙含量测定,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必要时长期

观测。 E、水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结构材料的侵蚀性。 F、出水点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暗河等关系分析。 G、岩溶隧道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并建立涌突水点地质档案。 (3)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及初期支护后的变形情况。 (4)地质调查法的相关要求及表格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指南》附表E及附表F、《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附录A办理。 (二)物探法 1、方法类型 (1)地震波反射法 适应于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在软弱围岩地层和岩溶发育地区,每次预报距离采用100m,在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采用150m。其相关技术要求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办理》。 (2)水平声波剖面法 适应于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在软弱围岩地层和岩溶发育地区,每次预报距离采用40m,在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采用60m。其相关技术要求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办理》。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

渭源至武都建设项目WWSY1标 隧道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 1、编制依据 1)铁道部《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 2)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4)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7)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 8)十天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资料; 9)十天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0)其它国家颁布、国家部门颁布、地方颁布的有关规范和规章。 2、工程概况 2.1隧道概况 烟坡里隧道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的油单沟与漳县三岔镇烟坡里村之间的厥头山西侧,隧道采用分离式,洞高7.5m;起止桩号为ZK173+070~ZK176+910 YK173+073~YK176+905,左线隧道长3840m,洞顶最大埋深250m,右线隧道长3832m,洞顶最大埋深248m;隧道进口平面线型为直线,出口段为圆曲线,左右线半径均为R-1400;左线纵面线型为1.38%(坡长637m)和-2.20%(坡长3195m)的人字坡。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门,设置10处行人横洞、4处行车横洞,左右线各设四处紧急

停车带。隧道围岩以IV、V级为主,两端洞口段均为V级围岩。 2.2隧道地质 2.2.1地形地貌 本隧道段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处于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山地交汇过渡地带,总体地形北低南高,隧道所经地段地面高程:2084.5~2273.2m,相对最大高差188.7m,隧道进口段,自然坡度38~40°,坡面呈阶梯状的田地,以构造剥蚀低中山地貌为主,山地海拔较高,主峰顶呈棱状,山坡高峻,河谷狭窄,多呈V字形。自白垩系以来,境内地层一直处于间歇性抬升之中,因此形成了多级不同时期、不同高程的剥夷面。 2.2.2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阶段地勘资料,本勘察区隶属于华北区的陕甘宁盆地分区东南部。隧址区主要出露第四系全新统①-1耕植土(Q4pd)、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②-1粉质粘土(Q4al+pl)、第四系全新统崩滑堆积②-2碎石层(Q4del+c),下伏古近系④-3层强风化砾岩(E)、白垩系上统民和组⑤-1强风化泥质砂岩(K2m)及三叠系上统⑥-1强风化砂岩(T3)、⑥-2中风化砂岩(T3)、⑥-4中风化灰岩(T3)、⑥-4中风化泥质灰岩(T3)和⑥-2中风化钙质砂(T3)。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Q2-3):黄褐色,中密-密实,土质较均,垂直节理少量发育,多分布于洞身段所在地的半山坡,覆盖厚度不大。 2.2.3地质构造与地震

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

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地质超前预报,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完整的施工技术方案。做好技术、物质、机械设备的储备,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使之达到施工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及工期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二、使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隧道黄土Ⅴ级围岩洞身段开挖施工。 三、依据 1、双线客运专线施工技术指南(报批搞); 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铁建设【2005】160号》; 3、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4、甬台温铁路施工图; 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6、《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 四、加强隧道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测量 山后隧道穿越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为粉质粘土、角砾土、粉砂岩及硅质岩层,隧道安全问题为隧道工程施工的重点。为此成立

专门的地质预报小组,工程施工中采用超前TSP-203型地质预报仪及BK2000型地质雷达进行探测预报不良地质,严格按新奥法原则进行施工,采用CRD、CD、台阶法进行施工,并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确保施工安全。 五、超前地质预报 山后隧道根据地质特点,本着以“早预报、早预防”的原则组织施工,本隧道采用地质调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钻孔超前探测、开挖面及其附近的地质观测素描和地质作用等综合手段,预测不良地质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对施工的影响程度。 针对本隧有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和设计阶段地质勘测异常区,采用超前地质预测方法主要有: 地质素描法进行预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进行距离100m~200m的超前预报;采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仪、HSP水平声波反射法和超前地质钻孔进行距离在30m~50m的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及方法分别见图5-1“主要地质预报工作范围图”和表5-2“各不良地质段采取的地质预报方法”。 图5-1 主要地质预报工作范围图

超前地质预报指导书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汕揭高速02项目部叶下桃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二、作业准备 1、内业准备 (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图纸,熟悉技术标准。 (2)、统计设计图中超前地质预报方式和预报里程,建立超前地质预报台帐。 2、外业方面 (1)、由测量人员提供检测面的施工里程。 (2)、根据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式做好现场打孔或机械、人员的配合工作。 三、技术要求 1、隧道爆破开挖后及时查看掌子面地质状况,描绘地质图,通过与设计的对比,提供地质情况预报。 2、隧道施工期的地质预测,应包含以下: (1)、断层及断面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2)、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3)、岩溶的位置、规模及性质。 (4)、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 (5)、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6)、含水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四、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1、超前地质预报施作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 ①采用TSP-203、超前钻探、地质雷达、地质素描法等进行综合探测; ②超前地质预报要对多种手段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相互印证,结合掌子面揭示的地质条件、发展规律、趋势及前兆进行预测、判断。

2、施工工艺 隧道施工过程的地质超前预报,主要是根据地表和已经开挖的隧道的地质调查和各种探测方法取得的资料,以及地质推断法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长度范围内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地面地质调查法、洞身地质素描法、钻速测试法、钻探孔法、涌水量观测、岩体结构面量测和围岩变形观测。物探测试主要有TSP法、地质雷达法。 预测时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综合预报,以工程地质法(包括图析法及地质素描法)进行超前宏观预报为前提,结合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超前探孔、经验法等综合手段,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三个阶段对隧道岩体特征、断层、涌水等不良工程地质进行超前预测预报: 采用TSP系统与地质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长期(长距离)(>80m范围)地质预报; 采用仪器钻孔进行30~80m距离的中期地质预报; 利用台车钻孔和地质雷达相结合,进行距离小于30m的短期地质预报; 采用在钻爆循环中加深(4m)3~5个炮孔进行掌子面前方4m范围的下一循环的探测。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预测法进行掌子面作业影响区域内的当前地质预报。 对物探异常区采用钻孔进行验证,以便指导施工。 五、施工要求 根据隧道地质复杂的特点,本着以“早预报、早预防”的原则组织施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实施细则及表格一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施工单位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三条本细则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结合实际制定。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划分 第四条管理机构 贵阳市域林织铁路第三项目经理部一工区成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雷明深

副组长:陈力 组员: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现场指挥部、设计单位、专业预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 公司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部,归口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专家组由公司工程部、安质部、现场指挥部负责人和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组长由领导小组指定,负责对重大地质情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 第五条职责分工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行施工单位、现场指挥部、公司三级管理制度。施工地质按复杂程度分为四级(A级:复杂,B级:较复杂,C级:中等复杂,D级:简单。详见铁建设〔2008〕105号《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附录B)。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涉及建设、设计、施工(含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监理等单位,参建各方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协调配合。 (一)公司职责 1.负责制订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细则,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负责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各参建单位并协调处理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公司工程部负责日常管理,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管理。 2.负责审批A、B级施工地质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方案、实施细则、预报成果和分析结论。A级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审核,B级由公司工程部组织审核并对A级进行预审,C级由现场指挥部组织审核并对A、B级进行预审,D级由施工单位审核,并报现场指挥部核备。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3)《时速250公里铁路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图号:西成贰隧参03; 4)《隧道施工工法》图号:西成贰隧参09; 5)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和环境、地质条件。 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四川有限公司) 7)《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本 2 工程概况 新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位于陕西省和四川省境内,川陕界至江油线路长165.836Km。西成客专设计为双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km/h;最小曲线半径:3200m;正线线间距:4.6m;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山区不大于25‰。本标段第一项目部管段位于剑阁县、青川县境内,起讫里程:DK431+660(黄家梁隧道进口)~DK446+500(岩边里隧道),全长14.84km,主要工程数量为:桥梁135.35m/1座,占正线总长的0.9%,隧道双线14702m/1.5座,占线路总长的99.1%。 3 工程地质概况 3.1地质构造 我管段位于四川龙门山东北向褶皱带之东翼与四川盆地边缘弧形(华夏式)构造带交界处,龙门山褶皱带的褶皱发育、断裂密布,岩层多陡顷,直立或倒转,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测段属于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地带,位于川西北台陷次级构造与龙门山构造带边缘区。隧区为单斜构造,岩层产状N47~64oE/34~45oSE,受区域构造影响,节理多为闭合或微张型,其延伸较远,,泥岩风化节理普遍发育,裂隙多而细小。 3.2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河流较多、灌溉网密布。沿线基本为山区,山谷河流较多,主要有回龙河、清江河,属于嘉陵江水系。管段内第四系黏性土中含少量孔隙水,河床及低

超前地质预报

XX工程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XX隧道交底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交底部位 一、内容及说明 本交底适用于XX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交底 二、地质预报选用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坚持常规地质法、物理勘探法、钻探法等多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原则。并结合本段工程特点,对应采用不同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 三、隧道地质预报实施方法 1、常规地质法 隧道开挖爆破后通过地质素描手段,及时查看掌子面地质情况。观察后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调查记录表。地质素描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岩性 应说明围岩岩石的名称、颜色、矿物成分、坚硬程度等,各类岩脉也应对其岩性、出露位置、宽度、接触关系、破碎、风化程度进行描述。 ②构造 开挖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延伸性、表面粗糙度、张开性、风化、破碎程度等进行描述,特别是岩体范围内出现的断层、节理、裂隙、软弱夹层等重点进行地质描述。断层应对其位置、产状、性质、破碎特性、宽度等一一观测和描述;节理裂隙,特别是贯通性节理的产状密度、延伸情况、节理面现状等也要仔细量测和统计。 ③地下水 围岩的含水状态、涌水部位、水量、水压、水温、水质等描述并长期跟踪调查是否受季节性影响,特别是大、暴雨后观察涌水部位涌水量有无增减以及该段地表一定

范围内是否有水源补给情况并作好记录。 ④围岩变形破坏情况 开挖段围岩发生坍方、掉块、岩爆等现象的位置、性质、形态、规模作详细记录。 2、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TSP 探测方法: ①钻孔:在距离掌子面50m处钻深度为1.5m的孔,布置传感器;自掌子面起,每隔1.5m钻孔一个,钻孔深度为1.5m,最后一个孔与传感器的距离大于20m。所有钻孔的高度尽可能的在同一标高线上。钻孔完毕后,逐个测量孔的深度和倾斜度,并作好记录。 ②埋设传感器杆:埋设传感器前,先清孔,清除孔底虚碴,放入锚固剂卷,插入传感器套杆,用钻带动其钻动,保证锚固剂卷充分搅拌。待传感器杆固定后,插入传感器,注意传感器方向朝向掌子面。 ③连线检查:把传感器、检波器(电脑)、起爆器、同步器连接起来,并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注意此时起爆器不得与雷管相连。 ④测量时间:测量时间选在施工交接班时间,要求工作面800m范围内不得有机械作业和作业人员作业,作业前与现场施工员联系,以确定停工时间,此时准备好爆破药卷、电雷管等。

各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优缺点分析

各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优缺点分析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就是在施工前期地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围岩的地质条件。超前探测地层岩性、软弱层的位置、岩体完整程度、断裂带位置及宽度、围岩富水性等不良地质以及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为隧道信息化设计、支护参数变更及施工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指导施工顺利进行,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确保施工安全。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小乔接下来将为您介绍目前工程上主要用到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地质调查法、超前钻探法、物探法、超前导坑预报法、数码成像技术等。 1、地质调查法 地质调查法就是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与隧道内地质素描,通过地层层序对比、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内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利用常规地质理论、地质作图与趋势分析等,推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地质情况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优点:地质调查法不占用施工时间,该方法设备简单(地质罗盘)、操作方便、预报效率高、效果好、费用低,且能为整座隧道提供完整的地质资料。 缺点:对与隧道交角较大而又向前倾的结构面容易产生漏报,对操作人员地质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一般要求专业地质人员来完成。 2、物探法 2、1 电磁波反射法

电磁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预报主要采用地质雷达法。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多套地质雷达,地质雷达探测就是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及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反射走时与波形特征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 优点:将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集于一体,具有分辨率高、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实时显示等特点。在地表探测5~30m范围内的地下地层或地质异常体(溶洞、土洞、断裂、空隙等)反射信号还就是比较明显的,也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段。 缺点:仪器密封性差,洞内不易防水、防潮、防尘,易造成仪器损坏,特别就是没有专门的天线,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探测距离太短,一次只能探测5~30m。 隧道内的环境条件与地质雷达的理论基础——半无限空间不吻合,加之洞内钢拱架、钢筋网、锚杆、钢轨等金属构件的影响,探测结果一般不太理想。 2、2 地震波反射法 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洞掌子面前方及 周围临近区域的地质情况,可以检测出掌子面前方岩性的变化,可以在钻爆法或TBM开挖的隧道中使用,而不必接近掌子面。该法有效预报距离100~200m。 优点:适用范围广,适用于极软岩至极硬岩的任何地质情况。 预报距离长,能预报掌子面前方100~200m范围内的地质状况,围岩越硬越完整,预报长度就越大。 对隧道施工干扰小,它可在隧道施工间隙进行。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中铁十一局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项目经理部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长昆项目安质【2010】10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铁十一局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项目经理部建设项目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充分发挥超前地质预报对隧道施工的指导作用,确保隧道工程安全质量,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2007〕102号)、《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沪昆湘工管〔2010〕11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是通过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工程、水文及不良地质等信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 第三条超前地质预报应结合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合理选择预报或监测手段,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部工程管理部负责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归口管理工作,安质部负责检查督促超前预报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项目分部职责及分工 (一)履行合同承诺,组织或委托符合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要求的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进场,对非高风险和极高风险隧道的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地质预报责任主体,由各分部组织实施。

(二)依据隧道风险评估和超前地质预报设计,编制实施大纲,并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对一般隧道超前地 - 1 - 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三)组织超前地质预报知识培训,确保设备操作和数据处理人员持证上岗。综合掌握物探与钻探、长短距离相结合验证方法。 (四)按照设计单位超前预报任务书的要求,做好超前预报工作。向建设、设计、监理及时上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反馈预报工作中发现的地质问题。 (五)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相符合时,及时提出变更设计申请,并完善相关手续。 (六)归档隧道地质预报成果、变更设计文件、有关会议纪要等内容,纳入工程竣工文件移交。 (七)按照项目部《突发事件管理办法》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工作。 (八)做好设计单位超前地质预报的配合工作,及时提供超前预报条件。 第三章超前地质预报管理 第六条实施预报前,提前将预报时间、手段书面通知监理单位,驻地监理在约定时间内到场旁站并做好记录。 第七条对于高度和极高风险隧道,物理探测结束后,设计单位应及时向监理单位提交正式报告,监理单位接到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后,一般在6小时内完成审查程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标段隧道工程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标段×××段范围内隧道及×××隧道洞口地段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具体内容包括:预报内容、预报分级、预报流程及要点。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掌握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所有仪器已经到位,经过校验并在使用有效期限内。 3、技术要求 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重要性,指导、规范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保障隧道安全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做到先探测、后施工,不探测不施工。 所使用的仪器具有合格的出厂证明及使用期限,并按相关要求进行质

量验收,有验收记录,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预报内容 (1)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土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山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气体及高地应力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4)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等的预测预报。 4.2 预报方法 (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按预报原理可分为地质分析法、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 ①地质分析法,包括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全分析、地质作图等。 ②钻探法,包括深水水平钻探、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 ③物探法,包括地震波反射法、声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 ④超前导坑法,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 (2)超前地质预报按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200m)、中长距离预报(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30m)。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介绍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介绍 为保证隧道的顺利施工,避免地下水发育地段突水、突泥的发生, 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失,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预报,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判定超前地质预报内容并纳入工序管理之中。 经过超前地质预报,在开挖后对地质条件再次认知,通过对比反馈信息和分析,逐步提高对围岩的预报判释的准确性。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程序参见图2

图2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程序图 231地质素描 地质素描预测法分为岩层岩性及层位预测法、条带状不良地质体影响隧道长度预测法以及不规则地质体影响隧道长度预测法三种。 对掌子面已揭露出的岩层进行地质素描(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构造特征和特殊标志),给予准确定名,测量岩层产状和厚度。测量该岩层距离已揭露的标志性岩层或界面的距离,并计算其垂直层面的厚度。将该岩层与地表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相

比,确定其在地表地层(岩层)层序中的位置和层位。依据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的岩层层序,结合TSP探测成果,反复比较分析, 最终推断出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即将出现的不良地质在隧道中的位置和规模。 施工过程中,每次爆破后由地质工程师进行地质素描,内容包括掌子面正面及侧面稳定状态、岩层产状、岩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产状、间距、长度、充填物、数量)、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现象、涌水情况、水质情况、水的影响、不良气体浓度等。同时定期对地表水文环境进行观测和监测记录,及时了解隧道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确定施工控制措施,最终做出掌子面地质素描图和洞身地质展不图。 及时对洞内涌水进行水质分析和试验,提交分析和试验结果,对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水质提出处理意见,上报技术部门,以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 3. 2超前探测 主要针对地下水发育地段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岩层接触带、构造及发育带 2. 3. 2.1超前物探 长距离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TSP203地质探测仪(探测距离约200m),对比方法为水平钻孔超前探测。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的地质状况。它是在掌子面后方边墙一定范围内布置一排爆破点(间距1?5米),进行微弱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在隧道前方体内传播,当岩石强度发生变化,界面两侧岩石的强度差别越大, 反射回来的信号、返回的时间和方向差别越大,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的信号也就越强。返回信号被经过特殊设计的接收器接收转化成信号并进行放大,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

2014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大工检测-试验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平台

试题 第1题 弹性波法超前地质预报是以人工激发弹性波,弹性波以球面波形式在围岩中传播,当遇到() 差异界面时,弹性波就会产生回波,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就可以计算出差异界面距离 震源的距离、位置、范围等。 A.波阻抗 B.介电常数 C.电性 D.红外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2题 地质雷达法超前地质预报是由雷达发射天线连续发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差异界面时,回波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可以推断介质的性 质与界面的位置 A.波阻抗 B.介电常数 C.电性 D.红外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3题 高直流电法超前地质预报是以岩石的()差异为基础,对开挖面前方储水、导水构造分布和 发育情况进行预报的一种直流电法探测技术。 A.波阻抗 B.介电常数 C.电性

D.红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4题 ()能量团较均匀,能量按一定规律缓慢衰减,波形均一,同相轴连续,振幅较低。 A.完整岩体 B.断层破碎带 C.富水带 D.岩脉破碎带 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5题 能量团不均匀,能量衰减快、规律性差,波形杂乱,同相轴不连续,振幅变化大。 A.超前普通钻法 B.地质雷达法 C.超前导洞法 D.地表查勘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6题 _________一般用于可能有溶洞、暗河或其他较严重地质灾害的隧道段。 A.超前导洞法 B.超前地质钻法 C.加深炮孔法 D.超前普通钻法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超前地质预报分类

超前地质预报分类 1、洞内开挖,利用凿岩机进行炮孔钻设,炮孔间距,装药量要根据围岩情况不断调整,调整的距离要满足(隧道爆破安全规程)GB6722_2011版。 2、洞内开挖必须参照超前地质预报。必须施作TSP,超前探孔,个别富水段落还要做红外探水。超前地质预报分类 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很多,分类不尽相同。根据《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将几种物探方法及其适用范围介绍如下:其中地震波法超前预报是当前应用的主流。 机械钻探 使用超前地质钻杆在隧道断面的若干个部位进行钻探,依据钻杆内岩土结构、构造及水文地质判定前方围岩的性质。一般取隧道断面的三个点,中上部、左侧、右侧,将钻探出的围岩综合对比分析然后按每两米一个断面记录其围岩状况。超前钻杆的长度不等,一般以20米为主流产品。电法 直流电法超前探测隧道掌子面和侧帮的含水构造 高密度电阻法探测岩溶、洞穴、地质界线 电磁法 甚低频法①.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②.探测岩体接触带;③.探测含水构造及地下暗河等 地质雷达①.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②.探测地下岩溶、洞穴;③.探

测地层划分 地震波法和声波法 折射波法①.划分隧道围岩级别;②.测定岩体的纵波值 反射波法①.划分地层界线;②.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③.探测地下洞穴;④.测定含水层分布 散射波法①.划分地层界线;②.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③.探测地下洞穴;④.测定含水层分布;⑤确定围岩速度 红外线法 红外探水①.探测局部地温异常现象;②.判断地下脉状流、脉状含水带、隐伏含水体等所在的位置 编辑本段地震法超前预报 地震法是当前隧道中长期超前预报的主流方法。它包括:HSP、TSP、TGP、TRT、TST、负视速度等各种方法。 T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在隧道围岩以排列方式激发弹性波,弹性波在向三维空间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声阻抗界面,即地质岩性变化的界面、构造破碎带、岩溶和岩溶发育带等,会产生弹性波的反射现象,这种反射波被布置在隧道围岩内的检波装置接收下来,输入到仪器中进行信号的放大、数字采集和处理,实现拾取掌子面前方岩体中的反射波信息,达到预报的目的。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项目分部管段内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充分发挥超前地质预报对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指导作用,确保隧道工程质量安全,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铁技〔2010〕3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6〕340号)、《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2007〕102号)、《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关于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工管质〔2011〕36号)、《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铁总建设〔2014〕131号)及项目隧道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是通过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工程、水文及不良地质等信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 第三条超前地质预报应按照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合理选择预报或监控手段,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局限而难以探查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

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五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环境和投资控制目标。 第六条本分部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不良地质、地质构造(特别是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等)和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等)。 第七条本办法依据沪昆客专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Xxxx安质〔2014〕XXX号)的文件结合中铁XXXXXXX铁路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八条中铁XXXXXXX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成立Xxxx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分部经理:XXX 副组长:党工委副书记:XXX 项目副经理:Xxxx 安全总监:XXX 总工程师:XXX 组员:XXXXX XXX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XXX铁路项目经理部第二项目分部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环保部,归口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青云山隧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和莆田市涵江区,起点位于永泰县岭路乡后坑垄村,穿越青云山国家4A级风景区和藤山及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隧道处于戴云山脉南段中低山山间地貌,山脉主要走向为北东~南西,山峰林立,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总体地形:DK491+250~DK493+850地形标高65~590m,地形坡度相对较缓,一般20°~40°;DK493+850~DK504+700地形险峻,沟谷幽深,标高为230~1018m,中间最高山峰(对山)1031m。地形坡度一般50°~80°,局部近90°,甚至倒悬。DK504+700~DK513+430海拔标高为580~145m,地形坡度较缓。 1.2 不良地质概况 1.2.1 岩爆地段 青云山隧道最大埋深为900m,隧道埋深较大地段的硬质脆性岩主要为英安质晶屑、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流纹岩、次石英二长斑岩、凝灰质角砂砾岩等。γ=27KN/m3,硬质脆性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取Rc=100MPa。 根据计算,青云山隧道埋深小于260m时,不会产生岩爆,埋深在260~390m范围有岩爆发生的可能或产生轻微岩爆。埋深在390~730范围,会产生中等规模的的岩爆,埋深大于730m时,会产生较强岩爆。 以下几段硬质岩地段:DK492+250~DK493+850、DK494+500~DK495+400、DK495+700~DK498+000、DK499+100~DK500+300洞身埋深730≥H≥390m,属于中等规模岩爆区,DK500+300~DK500+600洞身埋深H≥730m,属于强岩爆区。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新建铁路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XBZQ-2标段小村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和周边围岩情况的探测。 2 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2.1 设计概况 2.1.1 工程概况 小村隧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渭河南岸三级阶地,属秦岭山前黄土塬区;从310国道小村附近山坡进洞,下穿唐家塬,从马尾河右侧山坡出洞,隧道起讫里程DK627+747~DK628+650,全长903m,其中明挖52m,IV级围岩300m,V级围岩551m。最小埋深为16.0m最大埋深为46.0m,为双线黄土浅埋隧道;隧道位于R-8000m圆曲线上,洞内纵坡为11‰和3‰的人字坡。 隧道主体结构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衬砌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初期支护由钢拱架,钢筋网、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成。隧道进口采用台阶式洞门,设置有20m 明洞,洞口段基础采用φ125cm钻孔桩加固地层,并设置钢筋混凝土承台。隧道出口采用斜切式洞门,设置有32m缓冲结构。洞口边仰坡采用拱形骨架护坡,拱形骨架的上缘设排水槽,在拱形骨架内植草绿化。 2.1.2工程地质 隧道通过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及黏质黄土(古土壤),下部为第四系中更 新统风积黏质黄土夹黏质黄土(古土壤),底部为中更新统冲积砂及圆砾土等。无断裂构造。 2.1.3水文地质 隧道通过地段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均不发育。 2.1.4方案设计 小村隧道属黄土浅埋隧道,其不良地质构造主要是软弱土层及断层,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对上述隧道开挖面前方一定距离的浅埋段灾害地质的施工探测,对照勘测阶段的地质资料,预测、预报地质条件变化及其对施工的影响。针对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预报手段,以达到既预报准确又节省有限预报资源的目的。超前地质预报由超前地质预报组来完成。 2.2 编制依据 2.2.1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2.2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10】240号);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方案 (3) 四、资源配置 (3) 五、施工方法 (4) 六、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注意事项 (6) 七、质量要求 (7) 八、安全措施 (8)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新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SG-3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清单和补遗(答疑)书、澄清函等。 (2)招标单位提供的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和设计资料。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9604—2015) (5)《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9217—2015) (6)《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7)《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8)《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技【2010】352号文 二、工程概况 1、工程范围 本标段共有7座隧道,总长7030m,约占正线长度的16.5%,其中新立隧道为本标段最长隧道,长度为3345m。本标段隧道较多,且隧道施工标准要求高以及本标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同程度地存在断层、偏压、顺层等不良地质。隧道存在边坡滑塌、坍塌冒顶、坍塌掉块、突水突泥等风险。详见“隧道主要工程概况表”。

隧道主要工程概况表 三、施工方案 隧道工程属于隐蔽性工程,设计施工中的不可预见性较其他工程大。施工中对可能存在不良地质体的地段必须做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及隧道地质情况,本隧道工程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中充分利用TRT法、Ф110钻探孔等预报方法。TRT一般结合隧道掘进过程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测,来判明隧道前方不良地质存在的位置。当可能出现涌突水吋,结合红外探测法及Ф110超前地质钻探孔进行进一步的精查来探明,并根据各探孔的探测和出水情况,综合判别是否进行提前预注桨堵水加固及预支护等方式处理。 四、资源配置 1、人员安排 项目部成立超前预小组,项目部总工程师任组长,组员为:工程部部长和专业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