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第四课(第一课时)

唐宋诗词鉴赏第四课(第一课时)
唐宋诗词鉴赏第四课(第一课时)

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学案第一课时)

制作人:高亚飞校审:高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当中的思乡人的特点以及常用意象的有关知识;

2、了解由意象构建意境的方法;

3、让学生加深对“乡愁”的体会与理解;

4、提高阅读鉴赏此类诗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静夜思》。此诗生动形象,情真意挚,是中国思乡诗的代表,被誉为一首“无比精粹而不失伟大的东方乡情曲”,它也创造了在中国诗歌中独树一帜的新“月象”——“思乡的明月”。

二、析因(思乡之人)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三、鉴赏要点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四、意象分析(思乡之景)

“景”,“情中景”,特殊意象。月、雁、柳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梦境描写。“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家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声音。芦管声、乌鸦声、笛声、杜鹃声、角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五、具体研读诗歌《望月怀远》

1、走近作者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

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意境深厚,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

2、赏析——意境、意象分析

首联: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积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颔联: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颈联: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尾联: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

六、课堂练习

1、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含考试大纲)

《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含考试大纲).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东南大学“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一、总则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唐宋诗词鉴赏”应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才,以诗育人,在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四牌楼本部曾是六朝皇宫、台城所在地,是“竟陵八友”聚会之所,沈约等便在这里提出“四声八病”说,创作“永明体”诗歌。现在较多的学者认为词起源于六朝乐府,梁武帝萧衍、沈约、萧纲等创作的《江南弄》十多首、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陵《长相思》已具有词的雏形,只是未完全讲平仄格律。这些作品也诞生在东大这块土地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南大学是我国格律诗词的发祥地。在这里弘扬诗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今西风劲吹,母语教育危机重重,以诗词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开展生动形象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系统梳理: 大学生过去也接触过许多唐宋诗词的名篇,但缺乏系统性。本课程按唐诗、唐宋词两条线帮助学生建立起较系统的相关知识体系,对已有知识及信息梳理、更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从诗史、词史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以诗词为媒介,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中国诗歌有“言志”的传统,中国历代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写过不少闪耀思想光辉的诗篇,唐宋更是其高峰,结合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使之关心民生疾苦,具有仁者爱人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同时学习苏轼等人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本课程与大学语文等文学素质课一样,应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情感教育的功能,不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唐宋诗词精品的感染下,使学生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 学生求知往往经历:无知——有知——怀疑——创新和朦胧——较清晰——再朦胧——再清晰的过程。学习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应学习宋以来的“疑古”传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对文学精品,也要敢于白璧求瑕,对大家、名家也要敢于找出其不足。少点迷信,多点独立思考,多点标新立异。这对学生日后在自身学科领域建立开拓创新意识很有好处。 4、“浅化”与“深化”相结合,“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 历来诗词鉴赏均采取注释、赏析、作者介绍相结合的“浅化”模式,我们在“浅化”的同时还适当“深化”教材,通过单元[总论]、[集评]、[汇评]、[本事]、[附录资料]、[真伪考]、[作品综述]等去“深化”教学内容,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部分优秀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也迫使老师去贴近学术前沿。 本课程坚持以课外、课内相结合,要求学生从“不求甚解”——知之较多——渐入佳境,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4第一课时教案

Unit 4 We love animals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动物。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主线人物询问近处或远处不认识的动物(或其他事物)来展开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懂、会说核心句型“—What’s this/ that? —It’s a…”“Cool! I like it.”;能够听、说、认读单词“duck, pig, cat, bear, dog, elephant, monkey, bird, tiger, panda, zoo”。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句型 ·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this/ that? —It’s a…”“Cool! I like it.” 词汇 ·能听、说、认读单词“duck, pig, cat, bear, dog, elephant, monkey, bird, tiger, panda, zoo” 字母与语音 ·能正确听、说、读、写字母Jj, Kk, Ll, Mm, Nn并知道其在单词中的发音 能力目标: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情境的帮助下运用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询问并回答动物的名称 ·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Cool! I like it.”表达赞美或欣赏 ·听到字母能说出它对应的发音 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了解英语中部分动物声音的拟声词 ·能够建立单词音、义、形之间的联系,整体学习单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Part A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二课时: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chant 第三课时: 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 第四课时: Part B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五课时: Part B Let’s learn & Let’s do 第六课时: Part B Start to read & Let’s check & Let’s sing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360doc个人图书馆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360doc 个人图书馆 我非常感谢诸位朋友来听我的演讲,我非常喜欢唐宋诗词,但要讲好这个题目是很难的。它的内容太丰富了,而个人了解很有限。另外受条件所限,不能像课堂那样连听带看。完全听我讲很困难。什么是鉴赏?现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辞书出版社等出了包括唐宋诗词在内的鉴赏词典,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但就其唐宋诗词而言,说自己能鉴赏,那也太狂妄了。我也只能是就唐宋诗词鉴赏问题在这里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先从鉴字说起我们要学会咬文嚼字。古人的唐宋诗词用这个鉴字是

很慎重的,篆书的鑑,右边的左上方是一个大眼睛,右上方是一个弯腰的人,正在看盘字里的东西。鉴字古时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瞪大眼睛弯腰看盘子里的东西。文字发展到楷书后字形变了。现在我们读诗人、词人一千多年前写的那么多的人和事,我掌握的好吗?诸位请原谅,我也鉴赏不好。这个鉴作为名词又当镜子讲。《红楼梦》里不是有风月宝鉴吗?那就是镜子。对古人诗词名篇要鉴要赏。古人说的是什么,针对性如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拿到一首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一读就能鉴赏了,差得远呢。孟子说:诵其诗,读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呼?事以论其是也。 我把孟子这段话浓缩为知人论事。中国的汉字太可爱、太宝贵了。读唐宋诗词要知其人,论其事,真正读懂,有很多先决条件,需要我们挖掘了解。中国古今上下向来喜欢诗,有诗国之称。

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对诗的普遍性、普及性那么深广,对待诗如此注重。原因有三:一是中华民族以人类的智慧创造了汉字文化,全世界大多以拼音字为主。一切鉴赏诗词的心得体会都是由汉字产生的;二是中华民族的审美眼光与他人不同,在看宇宙的一切一切时有自己的审美观。别人看不出的美,我们能看出来,诗人以他特有的审美心灵与之相交汇才产生诗;三是中国诗人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极为独特。以上三点组合起来才构成中华民族高水平、极为美妙的中华诗词。中华几千年历史,从诗的产生发展至今天,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不是偶然的。是民族的大事情。目前诗坛有一个潮流,提倡诗词改革等,我们这里不涉及,只论唐宋诗词。什么是诗人?诗的定义是什么,会写五言、七言、平平仄仄,写现代体、散文体诗就是诗人?那诗人也太好当了。北大一位老教授说:全唐诗有一二千家,几万首诗,我看完后只有1000多首是诗,而

唐宋诗词鉴赏-诗词大全

唐宋诗词鉴赏-诗词大全 【篇一:唐宋诗词鉴赏-诗词大全】 | | | | | | | | | | | | | | > > [经典]唐宋诗词鉴赏大全(五)【1】时间:2015-10-13 来源:网络综合【提要】本篇《[经典]唐宋诗词鉴赏大全(五)【1】》由66test小编特别为需要经典古诗古文的朋友收集整理的,仅供参阅。内容如下: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数:几枝。意思:墙角有数枝梅花。[2]凌,冒着。意思: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 [3]遥,远。意思:远远看去好像是雪。[4]为,因为。 暗香,幽香。意思:幽香飘来才知道那是梅花。 【简析】: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1]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2]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恰当地运用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吟咏,品味写景诗的韵致,体味诗人寄寓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情。 2、了解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感受格律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具体的诗篇,解读古代诗歌的特点。 3、学习诗人运用不同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方法,体会写景诗的层次美、意境美以及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山水风光是诗歌永不衰竭的题材。诗人自由地漫游山川,寄傲林泉,在秀丽的山水风光中,以敏锐的感觉,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表现高逸冲淡的情趣,向外发现了山水的天然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审美和鉴赏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2、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设想: 1、此课为第一讲,要先介绍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 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本课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公选课,介绍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重要流派、诗人词人及其代表作品,重点是名家名作欣赏。 二、唐诗空前繁荣 1、数量之多,是空前的。

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一课时教案

Unit 1 My classroom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新学期开始打扫新更换的教室。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们谈论、打扫教室的情景来呈现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认读核心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Where is it? —It’s near the window.”“Let’s clean the classroom.”“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短语“classroom, window, black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teacher’s desk, computer, fan, wall, floor”。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句型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Where is it? —It’s near the window.”“Let’s clean the classroom.”“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is…? —It’s in/on/under/near the…”询问并回答物品的位置·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Let’s…”“Let me…”提出行动建议 ·能够按意群朗读“—Where is the green book? —It is under the teacher’s desk.”等四组句子 词汇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短语“classroom, window, black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teacher’s desk, computer, fan, wall, floor” ·能够正确使用上述词汇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及设施 ·能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正确书写上述词汇 语音 ·能够掌握a-e的发音规则,即a-e在单词中发长音/e?/ ·能够读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并能够根据读音拼写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 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 ·学习礼貌言行,能够对请求、道歉等行为做出恰当反应 ·具有讲卫生、爱整洁的意识 ·能够根据a-e的发音规则拼读单词,并能够根据a与a-e的发音规则拼写单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Part A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二课时: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第三课时: Part A Let’s spell 第四课时: Part B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五课时: Part B Let’s learn & Let’s play 第六课时: Part B Read and write & Let’s check & Let’s sing

唐诗赏析-精选唐诗的优秀诗歌六首

精选唐诗的优秀诗歌六首 '唐诗三百首这部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署名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选本,作为诗歌启蒙必备读物,说它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委实是一点都不夸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唐诗三百首的六首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相关文章: 1. 2.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_离情别绪含答案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对应学生用书P42] [资料助读] ◎释标题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 ◎知作者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却有非凡的艺术才华。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等,被称为“千古词帝”。 ◎明背景 这首小令相传是李煜亡国之前的作品。有的研究者甚而指出说,它是李煜请求宋太祖放还他的七弟从善而不可得的时候写的。 [精要赏析] ◎赏形象 1.试分析“梅”这个物象的含义。 提示:扣住“梅”的特点及现状思考。 参考答案:“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

◎品语言 2.分析开头“别”字的表达效果。 提示:从“别”的位置及词人的情感考虑。 参考答案: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 3.“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历来被诗家评为写愁之佳句。试作简要分析。 提示:从用词表达技巧等角度去分析写愁之妙。 参考答案: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个词语,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 ◎析技巧 4.试分析“拂了一身还满”一句中的表现手法。 提示:从“拂了一身还满”实指和虚指两方面考虑手法。 参考答案:“拂了一身还满”,以象征(双关)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 [资料助读] ◎释标题 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由西域传入,是当时高昌国语的音译。后用作词牌,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这首词以低回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知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明背景 范仲淹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范仲淹便写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词作。 [精要赏析] ◎赏形象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句选取了哪些意象?共同构造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提示:明确意象,并描摹画面特征。 参考答案:作者选取了碧云、黄叶、绿波、翠烟等秋天的意象,共同构造了一幅色彩斑斓、阔大辽远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

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是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有一百三十首词、过万首的诗和大量的散文。由于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所以他常常为祖国的分裂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陆游的诗篇主要描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思想鲜明,主题深刻,在思想上、艺术上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关键词】:思想爱国特色影响 【正文】:陆游出生在金军灭辽后南下入侵北宋的动乱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幼小的陆游就目睹了金兵的践踏肆虐,国家的严重分裂,百姓的颠沛流离,有志之士的慷慨陈辞。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给他种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全身的血液中无不奔腾着爱国主义的细胞。因此,陆游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他虽然一直受到投降派的打击和迫害,多次被罢黜贬名,他把自己的人生壮志和热情、自己的满腔的热血和悲愤全部倾注到了诗歌当中,因而诗中的激昂慷慨总是和悲愤沉郁结合在一起,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也是他诗歌最为显著的特点。但是这仅是陆游诗歌创作的一个方面,陆游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诗歌的思想和艺术形式方面的拓宽和创新,影响和启迪了当时乃至后世的诗人,意义重大。 一、陆游爱国主义思想在诗歌中的主要表现 (一)、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言征伐恢复事。” 陆游一生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他在诗篇中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古诗《关山月》表达了诗人内心坚决抵抗金兵的强烈愿望。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2018年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资料助读] ◎释标题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县东面的长江边,一名道士洑矶,形势险峻,是六朝时有名的军事要塞。此诗歌咏晋、宋兴亡事迹,慨叹地形之险不足恃,而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终归统一。 ◎知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诗风爽朗,有“诗豪”之称。有《刘宾客集》。 ◎明背景 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精要赏析] ◎品语言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加以分析。 提示:赏析词语一般先从动词找起,从内容和情感方面赏析。 参考答案:“下”和“收”字用得好。“下”,一语双关,既说明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的路线,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析技巧 2.“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依旧”用意何在? 提示:“枕”字已含拟人手法,“依旧”含有“怀古诗”的思想。

参考答案: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悟意旨 3.联系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据此分析诗人写作此诗的用意。 提示:刘禹锡所处背景与诗中所写状况是一致的,其吊古伤今的意蕴自现。 参考答案: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海为家、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资料助读] ◎释标题 史载,汉武帝在建章宫造承露盘,用铜铸成仙人的形状,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露水(据说这种露水掺和玉屑服用可以成仙)。后魏明帝曹叡下令把承露铜人拆迁至洛阳,因铜人太重,难以运输,便留于灞城。 ◎知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号四明狂客。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有《李长吉歌诗》。 ◎明背景 这首诗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镇割据,兵祸迭起,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精要赏析] ◎赏形象 1.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说明李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从所处的封建时代思考。 参考答案: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品语言 2.李贺是有名的“诗鬼”,请根据赏析示例,分析其他关键字的妙处。 提示:根据示例,找准赏析的角度。 参考答案: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800字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800字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范文1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

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范文2 诗,让我感动! 因为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更喜欢读诗,因为它让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教法探究 树德怀远中学刘勇摘要: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文本时,无论是教学思路、教学设想还是教学步骤等方面都有着与必修文本不同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追求,文本的特点给老师们提供了创造性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徜徉领略唐诗宋词艺术魅力的平台。 关键词鉴赏讨论探究教法 辉煌的唐诗宋词,不仅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同时也是各种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学习唐诗宋词能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性智慧。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唐诗宋词的学习都是一个难题。课堂上老师讲得是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是无精打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又怎能提高呢?而高考时,诗歌鉴赏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 高二时,要求学习《唐诗宋词鉴赏》(选修),全书12个章节,89首诗,涉及49个诗人。容量大、时间短、难度大,怎么教?如果全部让学生下课学习,效果不好检查,甚至会无人理会;如果全部上课来教,时间肯定不够,光学完都不行,更不用说再深入讨论和交流了。所以,教什么?怎么教?是摆在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首先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1、联系作品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2、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 3、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鉴赏古典诗词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 4、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 不难看出,其关键字是“理解”“感受”“鉴赏”“探究”,这四步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而在教学参考书上有这样的要求:“把切实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作为课程中心目标,把阅读分析作品放在课程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这本书的编写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的一面。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时作了一些尝试,现整理如下,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专题研究性学习与小组讨论学习法 专题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根据爱好自愿结合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协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选修教材分为“唐宋诗”“唐宋词”两个大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又按诗词内容分为若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家一起来合作》第一课时优秀教案.pdf

《大家一起来合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在一起”是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由《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请帮我一下吧》、《分享真快乐》和《大家一起来合作》四课组成。本单元体现儿童自 主成长的发展脉络,即“乐群”、“互助”、“分享”和“合作”的好习惯,凸 显了“共在”这一核心价值观,满足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需要。《大家一起来合作》是本单元最后一课,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问题而设置,引导儿童体会到有人帮不一样,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合作,从儿童视角呈现合作中出现的矛盾,通过引导学生对矛盾的解决,学会大家一起来做事的规则和技巧,凸显互相谦让愉快相处的品质,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大家一起来合作》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重在体验合作的意义,初步体会合作 中的规则,学会解决合作不下去了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自我意识较强,加上长辈的宠爱,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懂得、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解决困难。再 则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生在出现简单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想到请别人帮助,但在遇到实际困难时能够想到与人合作的非常少。他们缺少合作的经验,除了游戏外,在其他方面合作体验也比较少。 【教学目标】 1.体验合作的意义,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2.在活动中逐步明确合作的规则,初步了解合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难点:明确合作的规则,初步了解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创设情境、活动设计、物品准备、课件等

【教学环节与内容】 活动一——戴铃铛 1.集体游戏:出示没有铃铛的机器猫,让学生发现机器猫的铃铛不见了。出示铃铛,指名请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尝试给机器猫戴铃铛。 预设1:铃铛戴成功,再请一名学生做游戏。 预设2:铃铛没有戴成功,找学生帮忙,指挥学生再次戴铃铛。 2.全班游戏:参照上面同学玩法,同桌俩按要求再玩戴铃铛游戏。 3.小结:看来有人帮就是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有人帮就是不一样,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活动二——一起来造型 1.出示用软陶做的各种各样的典型的脸,学生欣赏这些脸,小组内讨论做一张什么样的脸。 2.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四个人一起来做一张脸,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 3.讨论:要求每个人都要参与该怎么办? 预设:有的人做鼻子,有的人做脸……大家一起来分工合作。 4.随机板书:大家一起来。 5.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作品。教师用手机抓拍学生活动时的表现,并借用投屏软件展示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 预设:重在体验分工合作的过程,不必让学生一定要完成作品。 6.师生回顾制作过程,回忆一起制作中的快乐瞬间。 预设:如果学生出现合作不下去了的事例也可作为下一环节的讨论素材,但不要放在此环节解决,应在活动三完成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直接讨论学生出现问题,影响教育效果。

唐诗宋词精选集

1、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蜀相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5、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6、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7、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8、水槛遣心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9、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李白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3、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唐宋诗词鉴赏大全苏辙5篇

唐宋诗词鉴赏大全苏辙5篇 苏辙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唐宋诗词鉴赏大全苏辙,来欣赏一下吧。 黄州快哉亭记 朝代:宋朝|作者: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

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记叙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 前二段重在描写亭上所见景物及由此生发的历史联想,说透“快哉”的涵义;第三段重在议论,是以推理笔法,印证“快哉”的确切无误;或含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作者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 怀渑池寄子瞻兄 朝代:宋朝|作者:苏辙

语文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全册教学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全册教学案 目录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第二课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第六课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 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第九课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 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 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 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附录:古诗词鉴赏多功能答题模式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对应学生用书P1] [资料助读] ◎释标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题点明的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旧游,老朋友。 ◎知作者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与李白、王昌龄等也都有交往唱酬。其诗清淡幽远,长于描写山水行旅及田园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四卷。《全唐诗》录存其诗267首。 ◎明背景 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作者在游浙江桐庐时所写。 [精要赏析] ◎赏形象 1.前四句中“山暝”“猿愁”“沧江”“风鸣”“孤舟”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把握意象共同点。

参考答案: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 ◎析技巧 2.试分析本诗在情景结合方面的特点。 提示:了解情景结合方式。 参考答案:本诗融情于景。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即景生情,情随景至。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 ◎悟意旨 3.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从题目、意象特点及最后两联切入分析。 参考答案: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 [资料助读] ◎释标题 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襄阳至汉阳流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临眺”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知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明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任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负责岭南、黔中地区六品以下地方官的选拔),途经襄阳时所作。 [精要赏析] ◎赏形象 1.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诗歌的首联、颔联作简要赏析。 提示:从评价入手,抓景物特点,想象画面。 参考答案:首联描绘出汉水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后雄浑壮阔的画面。 “江流”二句,更是诗中有画。作者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