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就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大学生情感的启蒙和发展,将大学生情感、态度、情绪、意志、信仰的培养与控制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尊重大学生主观的情感表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帮助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大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塑造大学生人文情感品质,帮助大学生在身心愉悦中体验教育,在良好教育中培养情感。

二、自由教育和职业教育下情感教育的缺失

自由教育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开始指的是“自由人”的教育,是少数人的特权。自由教育建立在身心二元说的基础之上,强调理性的培养,是一种理智的教育。正如纽曼所说:“自由教育本身仅仅是发展理智,它的目标就是要获得杰出的理智”。要想获得理智就需要研究实物,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观察事物。自由教育的目标对于一切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自由教育认为在课程中存在一些永恒的自由学科,即古希腊罗马时代所谓的七艺,它们用来训练人的思维,培养人的理性。从上述自由教育的主张可以看出,自由教育通过传授永恒的知识,训练人的理智,过于强调人的理性的培养。然而人是知情意行的同一,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这种教育观割裂了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它以追求真理为逻辑起点,必然会导致忽视学生的本体地位。这是理性主义思维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表现,它忽视了教育中人的主观性、能动性、感情因素、意志品质等非理性因素。

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相伴随,它是一种为多数人服务的教育。在古代职业教育地位低下。然而,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受到教育,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教育强调人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作的能力。它的目标就是进行职业训练,以便受教育者在将来的生活中获得好的工作。它以有用性作为衡量知识的标准,所选择的学科与现实的生活密切相关。从中可看出,职

业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训练,强调知识的有用性,给学生的学习加上了形形色色的外在目标,学生被灌输了形形色色的专业知识,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训练,看起来更像一个受过很好训练的动物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学到了许多技能却失去了自己。

然而,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学会生存》中也强调培养完人。以这种观念审视自由教育和职业教育,可以发现,而无论是自由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它们都集中在人的某一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同时,由于正统的自由教育显得太过于理性,职业教育过于刻板机械,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忽视了人的情感培养。

三、存在主义教育观下情感教育的重构

存在主义是一种反传统哲学的学说。它的教育观强调学生本位,受教育者自己选择、自己塑造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捍卫个性的教育,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存在主义的教育观对自由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了批判:“学生与其说通过满足政府部门的专业化人才需要来寻求成功和生活保障,不如说将寻求快乐的体验和个人意识的实现;正统的教育或普通教育太过于理性,学生的情感被忽视了。”

存在主义者认为知识和人们的感情相关,只有能引起知者的感情的知识,才是明确的知识。人不仅是理智的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们必须把要认知的事物跟他个人联系起来,必须把知识和个人的真正目的联系起来。知识之所以重要并不是由于知识本身重要,而是因为它能把人从无知和偏见中解脱出来,并使人们看到自己真正的样子,帮助他们取得个人自由。

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二者之间,存在主义更重视人文教育。因为存在主义认为,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比其他学科更深刻、更直接地揭示人的本性及其与世界的冲突。学生掌握这些学科有利于领悟人存在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既定状况。学校在以这些学科为教学内容时,必须使这些科目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理智上和感情上都投入进去,并

变成他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被这些科目所操纵,而由学生来操纵这些学科。至于自然科学的学科,由于它们的客观性和非人格性,与人的主观存在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它们不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从学生主体这一观点出发,存在主义者反对纯粹的职业训练。因为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客观上获得怎样的效果,而在于使人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职业训练只能使学生成为某一类别的人,而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存在主义认为在职业训练方面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个人应该把任何一种职业作为行使其自由的手段,然后才是实际的报酬。训练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应该与实施广博的教育同时进行。

存在主义最注重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允许学生最大限度地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适合这种原则的教育方法就是苏格拉底式的方法,即从学习者那里引出知识,并由学习者自己决定和选择知识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获得的是自己的情感体验。

有关情感教育的论文

有关情感教育的论文 《浅析加强高校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目前高校学 生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就如何加强情感 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情感教育;教育模式;精英教育 随着第一批90后学生步入大学校园,高校学生的教育模式也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在全国各地转变教育观念,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学生思 想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到了高校的情感教育。 一、高校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人数、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精英教育、强调学术、智育优先的理念基本没有改变。大学课程对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介 入甚少,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是不相符合的。当代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是一 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成长起来 的“新新人类”,他们在情感发展上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时代特点。比如:情感需要的多元性;情感体验的矛盾性;情感取向的浅显性和负面情感的普遍性。《中国青年报》2021年 12月曾发表调查,87%的大学生认为网恋是满足情感需求的主要方式。可见当代大学生情 感交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出现了情感危机。而情感危机又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有很多时候没有情趣。冷漠,对生活没有热情;另一种表现方式恰恰相反,就是只 有情趣,这种情趣表现为一种动物式的,是一种发泄,或者说“玩的就是心跳”,这是情 趣过剩的表现。清华学子硫酸伤熊、海南马加爵事件,就是情感问题的典型例证。偏重知 识教育、缺乏情感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由此造成的学生人格缺陷、适应偏差、个性自卑等方面的问题令人担忧,却又客观存在。因此,情感教育是高校教育 急需直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性发展的需要 情感是影响人格和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其核心即是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健康向上的心态去发现美,创造美,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技能水平的发展,更应该包括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管理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对集体、他人、社会的情感等,往往与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人情冷暖密切相关。 有的学生对人生感到彷徨、苦闷,对他人冷漠,不会与人交往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育人”,这是为师者不可回避,并且值得深思的问题。情感教育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纵观中国历史上流存至今还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美德典故,极大地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情感因素在其中。这些都告诉我们情感教育在培育人,在联络人,拉近人的距离,在营造和谐家庭、和谐校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更要为学生做好行为的表率,为人师表就是我们传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我曾经接过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痛的班,这个班纪律散漫,上进心不强,成绩差,对什么都不在乎。有些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专门和老师对着干,有些学生爱起哄,一点点小事他都能夸张的哈哈大笑,弄的班里的风气极度恶劣,乱成一团。我想,对于这样的班级,简单的说教,摆事实,讲道理已经不起作用了。这时候我想到了情感教育,首先,我连续开了几次主题班会,明确了大家的学习目的,接着我带着大家一起制定了班规,班规内容不算太严格,但是只要制定了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我主要从抓落实上下功夫,一开始,

同学们嘻嘻哈哈,抱着观望的态度,但是我要求他们做到的,我每一项都率先做到,而且做的比他们谁都好,并及时发现班里面做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大张旗鼓的表扬,树典型,扬正气。发现快要坚持不住的学生及时提醒,做好单独的沟通,慢慢的,班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班里面有了向上的风气,有了凝聚力。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班由开始的差班变成了每周都争各种流动红旗的班。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以身作则的力量。身教胜于言教,只有你自己首先做到了,你说的话才有力度,才能服众。 二、要确定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 心中有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拥有的职业道德操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好学生。做到心中有爱。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由于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太强,难免会做出出格甚至违法的行为,所以,需要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的教育、引导和关怀,由于他们心理承受差,过重的惩罚会使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刺激和伤害,反而会使未成年人走向极端,或寻短见,或萎靡不振,或对抗社会。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对待不慎失足的青少年,教育比惩罚更重要、更有效果,更能挽救幼小的心灵。 教育改革进行多年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仍然相当严重,说重一点

大学生情感修养

第十一章大学生情感修养 情感(affect)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常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大方面,情感即为其中重要方面之一。事实上,人们在生活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情感活动总会伴随而起。 如何修好爱情这门校园大课 2010-10-31 11:45:24 作者:俞水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莘莘学子告别紧张而青涩的中学时代,怀着对新生活的浪漫憧憬,走进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恋爱不再是过去遮遮掩掩的“地下工作”,而是轰轰烈烈的青春体验。 然而,经历爱情,并非只有浪漫与幸福,迷惑、伤痛甚至悔恨也往往随之而来。当下,面对拜金、开放的多元婚恋观的冲击,面对年轻带来的激情与冲动的诱惑,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对爱怀有困惑。 什么是真爱?应该如何看待性?怎样才能拥有无悔的爱情?如何在爱情中收获成长?大学是学生学习独立生活和充分发展自我的重要阶段,在大学中经历爱情是成长的一部分。既然爱是人一生的功课,对于大学生来说,爱情无疑是一门人生大课。怎样帮助他们修好这门课?这是一道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解答的命题。 大学生情感教育: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0-10-14 16:23:20 作者:小熊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08年4月15日一篇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载的文章《情感教育不足“网上征友”热与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指出,“有关情感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最受欢迎的话题之一,尤其是80后、90后这批个性鲜明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们,当他们离开父母的精心呵护,在大学校园里相对独立地生活的时候,他们比上一代大学生们的情感需求更为强烈。在大学校园这个全新的环境中,父母的关爱暂时缺位,中学教师百般细致地指导也成为了过去,生活上需要独立自理、学习上需要自觉自学,这些无形的压力都使得当代大学生们的感情需求更为强烈。”与之遥相呼应,面对生活中猝不及防的各种情感问题,此次受访的我校大多数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接受系统的、具有指导性的情感教育。 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失恋引起的感情波动。2,人际疏离造成的情感孤独。3,缺乏人生目标导致的情感空虚。4,自控能力弱,陷入情感冲动。如果不及时得到干预,后果很严重。比如会导致学习下降,影响学业;情绪不良,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诱发不良行为,导致犯罪。 健康的情感是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的必要条件。情感教育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情感智力,了解自己的情感、调控自己的情感,进而理解他人的情感 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袁:1,合理安排时间,丰富业余生活。2,学习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树立人生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4,树立正确恋爱观,理性处理恋爱中的问题。5,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方法主要有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转移注意力、建立积极认知和环境改变法。 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

关注学生学习感情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大学生情感与性教育论文

大学生恋爱面面观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大学校园里主要的奋斗目标。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常常成为宿舍里“卧谈会”上久议不衰的主题。 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大学生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对此,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来解决心中的疑惑。 在对各校区院系学生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同学的真实想法,对待爱情,他们各抒己见。 1.使生活丰富多彩,摆脱生活上的寂寞 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特殊关系,这样,在你郁闷的时候会有人陪在你身边,也有人分担你的快乐和痛苦。 “上大学找个朋友,跟自己是一代人,有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可以相互诉说,相互倾听。”有位同学这样说。我觉得这同学说得很对,我们这代人与我们的父辈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代沟,我们两代人所生长的时代背景的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因而我们同代人交往起来往往比与长辈交往起来显得得心应手些。 “人活着是有意义的,爱情故事和现实中的都有人自杀。我感觉他们都是心灵上的苦闷无处诉说或没有找到或失去可以牵挂的人,才会放弃人生。如果打开心灵的缔结,找到值得牵挂的人。就不会如此放手离去。”园艺园林学院的一位学生这样说。可见,人活着是要有所依附的,爱情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依附对象。 另外,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是,你便远离了寂寞。生活也会因他(她)而丰富起来,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精彩。 2.思想比较纯洁,为了寻求真爱 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着你选择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 有60.7%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寻觅真爱,“真爱无敌,真爱无言,真爱无限,真爱无悔。”一个男生说。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在这男生的眼中是多么神圣。 有的同学认为,在大学里如果遇到合适的,绝对不能放过,否则会成为一生中的遗憾,所以他们在选择恋人时也就更希望能找到一个相守一生的人。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处于恋爱中的男生已在考虑将来如何让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过上较好的生活。“没有经济基础,无能力,怎么和她相伴一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们对他们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多么的义不容辞。 3.当学习与爱情相冲突时,该怎么办 高年级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现实。生科院一位大三的学姐说:“太浪费时间了,我想考英语六级,还要考研。马上就进入社会了,学点东西才是最主要的,不要以后后悔。”“现实一点好,先解决好大学里所要做的事。”“有些同学一接触恋爱就变得不理智了,根本就没法学习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讲稿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讲稿)

————————————————————————————————作者: ————————————————————————————————日期:

1.大家好,接下来由我继续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情绪与情感的下半回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所以声音会比较沙哑、语速会比较慢,不能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讲解,真是万分抱歉啊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我有预感讲课这天嗓子会疼的张不开口,于是准备了B计划,于昨晚录下了音频,不能亲自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好讲解,真是万分对不起啊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课,情绪与情感,emoti on and feeling 2.相信刚才大家经过讲解,应该大致清楚了情绪情感的概念, 接下来我的工作就是为大

家讲解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one two three 3.首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4.乍一看上去让人感觉一头雾水,啥是维度,啥是两极性。维度瞅着像描述地球的坐标的纬度,两极性更是让人联想到南北两极。那就看一看它们的定义,来验证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5.情绪的维度:情绪固有的某些特征 情绪的两极性:情绪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看来我们的想法还是比较正确的嘛,这纬度不就是固定的嘛,南北极是对立,看来我们真是聪明呢 而这情绪固有的特征就包括情绪的性质、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复杂性这六个方面 接下来我我就将细致的讲解这六个方面存在的对立状态 6.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 当个体的需要无法满足时,就会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如烦恼、忧愁等 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突然想上厕所,老师如果同意让他去,他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就很愉悦,那要是老师不同意呢,他憋得慌,就会很忧愁 7.同一事物对于个体说来,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所以肯定和否定这一对立的情绪体验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有时可同时或相继出现。我们博大精深的成语就描述了这种状态,如“悲喜交加”、“乐极生悲”、“破涕为笑” 8.戳情绪的动力性

中学生情感教育(范伦东)

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范伦东 (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 2011级4班) 摘要:在社会进步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他接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但是,往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却忽视了一个很大的教育环节——那就是情感教育。 我实习的学校为大足县中敖镇中敖中学,这里地域位置相对较偏,学校中学生几乎都为农村孩子组成。在实习的4个月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生们情感培养方面的匮乏。相应的,性格、品质、学习方法、热情、人生观价值观等和城里学生的差别较大,所以我认为情感教育应该为现代教育环节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自私冷漠、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消沉封闭、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乐观向上、精神饱满,潜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教育所需要的。一位教授一语中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 二、中学生的情感现状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饥渴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需要以获得快乐为主,同时需要倾诉安慰、摆脱孤独与消除紧张、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多数中学生处于紧张、担忧、焦虑和压力等情绪状态之中,他们强烈需要有人理解、渴望向人倾诉。但中学生的成人感又使他们极力想摆脱成年人的影响。于是他们就把被理解的需要转移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上。寻求快乐、渴望得到理解、摆脱紧张感和孤独感就成为中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 (二)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成熟表现

大学生情感论文 摘要

心理学情感论文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客观事物是情感的源泉,人的需要是产生情感的中介。随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的不同,人对客观事物就产生不同的态度。从而是人产生不同的情感。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有一首歌叫《把根留住》,我引申为“把情留住”,因为人世间确有真情在。我们应该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去细心地去珍惜它、体验它、享受它,同时留住它、浇灌它,使情感之花开得更饱满芬香,因为我们只有极其短暂的人生旅途。人的情感是由一定刺激情景引起的主观体验;1.引起情绪的刺激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有时是可见的,有时是隐而不见的。2.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3、情感的产生。 主要字眼: 情感大学生情感特点正确价值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一样。情感的两极性在量上表现为强烈和微弱、紧张和轻松、激动和平静等等。1、情感的强烈和微弱是情感强度的两极。在强弱之间具有强度等级的变化,形成不同状态的情感,如怒可分为愤怒、大怒、暴怒、狂怒等等,喜可分为欣喜、欢喜、大喜、狂喜等。 2、情感的紧张和轻松是情感紧张度的两极。情感的紧张程度取决于活动的性质、意义和认的主观准备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必要的知识、技能。 3、情感的激动和平静是情感兴奋度的两极。激动的情感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体验,常在事件对人具有重要意义或出乎意料之外、超出意志控制能力的情况下产生,如激情、狂喜、绝望等。情感的两极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满意,就无所谓不满意;没有爱,就无所谓恨;没有紧张,就无所谓轻松。情极的两极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大学生,自他们跨进大学课堂的第一天开始,便成了父母的骄傲,家庭的荣耀,同辈人的楷模,便成了社会瞩目、国家期盼的未来精英。大学生活,对暂时还没有机会进人大学的青年朋友而言,是憧憬、是钦羡、是想像,既像水月镜花一般朦胧,也像清风白云一般浪漫。对正在就读的青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其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情感体验迅速强烈,情绪状态情境性较大,一旦激发,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受挫,马上消沉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健康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充足的理解。一般的,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升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教学工作者注意对学生实行健康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成倍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不但能够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促动其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端正理解,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准确理解会产生准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正如洗星海所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自信。”如果理解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提升水平,以能育情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合水平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合水平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锻炼意志,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正如马卡连柯

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一、大学生的情绪心理特点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我国心理学界主张把情绪和情感分开来归类,认为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他们把人的情绪分成四种:(一)应激 这是人对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如突然遇到猛兽、火灾、地震、车祸、塌方、爆炸等意外事件,惊觉了人的整个机体,使机体产生突发性的生理改变,形成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变得极为活跃,在瞬时间内能凭自身所学的知识、经验做出险情判断,采取对策。应激状态下的应急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有人能在应激状态下迅速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容不迫;也有人遇到应激状态则会目瞪口呆,身体麻木,没有反应;还有人承受不了这样紧张的情绪压力,惊吓成重病,甚至当场昏死过去;有心脏病的人更是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应激状态。一般地说,大学生的应急能力比普通青年高,这是从知识、智力和所受教育程度来看。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水平、思想水平和阅历、经验等不足,应急能力又受到较大的限制。如在野游过程中,突然发现有一条蛇横在自己面前,对这样险情的处理就不能像在山区里长大的孩子那样会应付。 (二)激情 这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又短暂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人会部分地失去理智和自控能力,忘了自己,也忘了后果,采取正常情况下所不可能采取的行动。如大笑、大哭、骂人、打人,甚至在狂怒时杀人,绝望时自杀。但是

正常人在激情的状态下,大脑皮质层仍会起主导作用,并没有真正完全失去意识的控制,对于行动的后果也并非完全不知道,所以正常人在激情状态下也不能逃避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负的责任。如激情杀人是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的。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激情往往是通往成功之一跃的巨大动力,需要给予鼓励和支持;消极的激情则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和社会,必须严加控制。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高潮阶段,最富于激情。如果大学生能恰当地利用和控制自己的激情,将对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成才发展,使人生道路免遭曲折起很大作用。 (三)心境 心境是一种宁静而持久的情感体验。与应激和激情比,其显著特点有二:第一,心境是情绪的时间延长。有人戏称“心境是被拉长了的情绪”。第二,心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也就是说,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它是一种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使人的一切语言行动都染上一定的感情色彩,人的心境不同,对外界事物的情感体验也不大相同。如人高兴时看电影,喜、怒、哀、乐都很正常,当人郁闷时,看什么电影都不会有兴趣。人的心境大致可以分为愉快和抑郁心境、平静心境和焦虑心境等,通常用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来表述。当大学生处于良好心境时,在他们的眼里,花儿在盛开都似露出笑脸,办起事来特别有精气神,并感到天下似乎没有办不成的事,甚至有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自己偷着乐。相反,当他们处于不良心境时,特别是考试不及格或遭到别人当众批评时,

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主观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在脑中的反映,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没有情感的支持,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培养“四好”少年,就必须重视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就情感教育的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情感教育要有鲜明的形象性 儿童是按照形象、颜色、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形象能进入人的意识,能够打动儿童心灵,给他们以感染,因此,提供和创造鲜明、生动的各种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我注意了情感教育的形象性。 创造形象,以情感人,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景能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情景中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布置、音乐声响、表情动作、语音声调等,对情感的激发往往有综合作用,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孩子迅速进入“角色”激发情感。如六一儿童节到了,教室里布置得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同学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优美的旋律在教室回荡,同学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开展活动,心情格外舒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重视榜样,以人感人,榜样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往往能够把一种优良品质从动机、情感、意志和行为上有机地、完整地体现出来,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道德要求和了解前进的方向,共产主义道德如能以激动人心的形象展现出来,易为孩子们所接受,一个好的榜样,往往能给孩子们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会常再现于他们的脑海,以情为支柱,给他督促,给他激励,给他导航。在教育中,应把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计划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注意情感的催化,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引导他们学习邱少云、刘文学、张海迪等模范人物,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光辉事迹,受到崇高的思想、献身精神的感染,并导之行,与孩子们的进步结合起来。如天下雨,天气很冷,同学们能够坚持到校,不怕严寒,表扬他们学习边防军叔叔学得好,同学们守纪律,专心听讲,不受外界干扰就表扬他们学邱少云同学得好,同学们积极争取做好事,就表扬他们学雷锋学得好。这样,把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与英雄形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学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情感的连结加强,榜样就在心中树起来了,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激起了学习的志向,加深了道德认识,促进了道德行为的行成。 二、情感教育要有积极的启发性 为了培养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情感,就应当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道理,知之越多,爱之越切,情之越深,讲道理,并不是搞空洞说教,那样会事与愿违。正确的方法是采取 积极的启发,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提高,把情感逐步深化。如儿童对祖国的认识比较模糊,就应从儿童熟悉、了解自己的家乡做起,因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让儿童收集家乡的可喜成绩,名胜古迹以及家乡的著名人物。开展“我们的家乡真可爱”的主题队会,大家积极踊跃发言,以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到家乡确实可爱,由此产生热爱之情。进一步激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品德课给同学们介绍祖国壮丽河山,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杰出的科学家等,使儿童知道我们生长在这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有灿烂文化、丰富自然资源辽阔疆城里的伟大祖国,无比荣幸。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加富强,这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孩子们的激情调动起来了,情感得到了升华。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系列的了解妈妈——祖国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收集祖国之最,进行图片展览。争当祖国好儿童等活动,孩子们得到了启发,逐渐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开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想产生了飞跃,精神得到了充实,“祖国——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您”。这个信念开始在孩子们心坎上扎下了根。 我认为,情感教育只有具有积极的启发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情感的闸门,沟通情感的渠道,使情通、理达,以情育情。 三、情感教育要有强烈的实践性 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陶冶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集体活动中,儿童的情绪相互感染,容易形成情感的共鸣,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对学生多方面的情感的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有的强烈直接,有的潜移默化,效果显著。如“送温暖”“扫红领巾一条街”等活动,激发了儿童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情感。 加强日常行为为习惯的训练,儿童的情感大量是通过日常生活,平凡小事逐渐培养起来的,儿童不善于隐藏造作,他们的思想感情很容易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来。因此,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是培养美好情感的有效途径。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了对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训练,如早上到校见了老师“向早、向好”,放学回家向老师说“再见”坚持打扫公地卫生、排队,课前准备做到“快、静、齐”,鼓励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情感表现是好的,班风受到老师们的好评。 重视个别学生的实践指导,“从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孤僻,有的粗暴,有的勤奋,有的懒惰,有的诚实,有的撒谎,有的谦虚,有的骄傲等。即使是一个学生,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反映,不能只凭集体实践活动来解决的一个孩子的所有问题。当然,集体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的情感的重要的主要途径,但是,离开了个别的实践指导,也是难以完成情感培养任务的。这就需要教师接触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根据各自的情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学生适应表扬,教师发现其闪光点,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其得到老师的信任。有的儿童胆小,应多提问多安排一些工作让他独立完成,使其得到锻炼,在集体里,情感得到了陶冶,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总之,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美好的感情。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意义,把握方法,就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小学) 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 刘兴胜 教育论坛 2011.NO20

教师论文情感教育论文: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教师论文情感教育论文: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摘要: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纽带,是开启学生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诲的金钥匙。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的热爱。作为人民教师,让我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洒下爱的灿烂阳光。 关键词:教师;学生;爱的教育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融为一体,缩短与他们的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亲近你,了解你,也使自己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特长,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其思想脉搏,以利于在工作中对症下药。 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我用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学生思想出了问题,我耐心开导;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释疑解难,指导学习方法;生活上遇到困难,我设法帮助解决。真挚的情感,火热的爱心成为学生行为的动机,也得到学生 爱的回报,他们理解、信任、尊重老师,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1、用爱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是建立在对学生理

解和尊重基础上的。教师要理解学生,善于体察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们着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相互的,只有当教师付出自己赤诚的爱,才能获得学生对教师深沉的爱。 我班有一名男生叫张吟,家住在乡下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外婆抚养,孩子性格孤僻,不与同学相处,总是默默坐在位子上,对老师也爱理不理的。一次,隔壁班的一名女生下课着急上厕所,正好与刚走出教室的张吟相撞,张吟的前额眉毛处被女生的牙齿刮破一个长口子,流了很多血。我得知情况后立刻带孩子上医务室并给孩子外婆打电话,王医生看过后建议去医院缝针,于是我又急急忙忙带着张吟赶往人民医院。一路上我不停关切询问他痛不痛,还有哪里不舒服。他总是摇摇头。当医生给他缝针时,他咬紧牙关可以看出他很疼,我便紧紧握住他的手,鼓励他“坚强点,马上就好了”缝好针拿好药走出医院时,孩子的外婆才赶到,我交待好注意事项后转身对张吟说再见时,他竟充满感激地对我说了一声:“陈老师,谢谢您。”一声谢谢缩短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伤好后,他变得开朗了,总是喜欢围着老师身边帮老师拿东西。因为他知道老师是爱着他的,关心他的。 在教师心灵的天平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砝码,都占有一定的分量。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

浅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2-07-18T11:33:01.4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敏高树平[导读]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张敏高树平(诸城市石桥子初中山东诸城262200)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 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我们可以套用为:教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课堂中教师的饱含真情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俘虏”学生,产生巨大的“震慑力”、“穿透力”使学生为之动脑,为之动情,促其兴奋,促其上进。再者,学生自身本来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只有在外界刺激下才会引发出来。许多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运用富于情感的语言,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吸引学生,使其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共鸣,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运用情感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呢? 1.以心换心,以情育情 教育是一门说理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教育教学有“理”的教化,也有“情”的感化,教师应用情感进行教育。教师跟学生谈话或进行课堂教学,都要善于创设熔炉似的情境,造成关心、体贴、互助、理解、尊重、信任等良好的气氛。教师只有提高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动相互理解之情,只有把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把心交给我们,才能达到心理相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作用,而是通过理性培养起来的一种普遍的责任感,是一种带有献身精神的无私纯净的感情。 2.语言应富有生动性 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的教师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在调动学生运用智力和心理因素的同时,也调动其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加强学生的无意注意,点燃起心灵的火花。教师语言的生动性表现在语言形象的活泼鲜明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抽象化具体,深奥化浅显。教师语言的生动性,还表现在口语修辞的运用上。妥帖的比喻,能诱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精当的设问、反问,能造成悬念,启发学生追根溯源;强烈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一两句机智幽默的插话,也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开启学生智慧的天窗,引发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样学生情动于衷而言于表,既可以获得知识的滋补,又可得到情感的陶冶。教师口语富于生动性,还应加大语言的“含金量”,而且要增多“糖分”,亲切、自然,如话家常,这样语言才具有魅力,具有感染力,学生才会陶醉。思维才会像久壅顿开的泉水汩汩流淌。 3.运用启发性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应富有启发性。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课堂语言很难想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根据课文重点、难点,运用设问、反问、停顿等手段设疑、激疑是许多优秀教师的拿手好戏。启发性的语言不仅可以加强儿童的有意注意,强化知识信息输入,而且可以使“课堂形势”波澜起伏,学生的思维张弛有度。如果缺少启发性的语言,课堂气氛则死气沉沉,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学生的思维必然受到抑制。因此,启发性的语言是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情感潜势的有效方法。 4.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是判断喜剧性特征和现象的一种能力。课堂上恰当的使用幽默性的语言,既不偏离教学中心,又可调节学生的情绪,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十分有益的。比如一次课上,我在讲到一篇文章中The yellow cat is sleeping on the table.有个学生已经趴在桌上打瞌睡了,我说Look! That boy is sleepy.Can you tell 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leep and aleepy, my yellow cat? 全班哄堂大笑,既活跃了气氛,又提醒了那个学生,可谓一举两得。使用幽默性的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 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 黄倩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

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脱

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 08数本(3)班2008224310 许东岳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的群体,自然他们的情感也是最浮动不定的。他们是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更要弄清楚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变化特点,让他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成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着朝气和激情的良好的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上.相对于中学生来讲,大学生的情绪内容趋向于深刻和丰富,情绪的表达趋于隐蔽,情绪的变化也逐渐趋向于稳定.主要表现为:—是大学生随着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情绪状态逐渐趋于成熟,并接近成人;二是大学生在情绪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尚不成熟的方面;三是大学阶段,在情绪上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殊的情绪反应(如矛盾性,两极性和想像性).具体来说,大学生情绪特点主要表现为: (1)外向,活泼,充满激情;大学生整体水平而言,在情绪特点上,表现为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着朝气和激情. (2)情绪延迟性及趋向于心境化。情绪心境化,是大学生情绪的重要特点,中学生时代的青少年的情绪特点,往往是受制于外界情境,随着情境的变化,情绪反应来得快,消失得也快;而大学生的情绪反应的发生,往往不会随着外界的刺激环境的改变而随即消失,而表现为一定的延迟性,趋向于心境化. (3)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各种需要和兴趣的扩展而表现为更加丰富,敏感,细腻和深刻,并更加带有社会内容的情感体验. (4)波动性与两极性。大学生的情绪年龄正处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转变阶段,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