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胃癌指南解读

2015胃癌指南解读
2015胃癌指南解读

2015 年V1 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2015-05-11

作者:徐泽宽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年5 月第35 卷第5期

【摘要】胃癌诊治领域近年来进展迅速,《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也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以跟进最新的前沿进展。2015 年V1 版《指南》在原来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证据和标准,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修订: (1)更新了“胃癌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标准”;(2)修改了胃癌的风险分析,新增了“肿瘤风险评估”和“遗传学咨询”;(3)修改了局部进展期、局部复发或转移性胃癌的部分化疗方案;(4)修改了胃癌放疗的部分内容。新版《指南》对胃癌的治疗理念更规范化、科学化,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系由25 个世界知名的癌症中心所组成的一个非营利联盟组织,每年发布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和遵循。2015 年1 月,NCCN 发布了2015 年V1 版《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更新内容主要通过Pubmed 数据库检索2013 年6 月27 日至2014 年6 月27 日收录的关于人类胃癌的英文文献,从检索结果中选择Ⅱ期、Ⅲ期、Ⅳ期临床试验和治疗指南、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系统综述及效度研究等文献。引进了新的临床证据和标准,对《指南》进行修订。

2015 年版《指南》在内容上基本与前几版保持一致,但新版《指南》重点突出了个体化治疗和系统化治疗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旧版《指南》的“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medically unfit)”更名为“不适合外科手术的病人(non-surgical candidate)”,包含了“不能耐受手术病人”和“能耐受手术但不愿手术病人”。此类病人的重新分类,使临床治疗更具人性化,充分尊重病人个人意愿,体现了个体化的治疗模式;(2)对于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局部复发或存在远处转移的病人,把旧版《指南》中姑息性治疗方案中的“化学治疗”更改为“系统治疗”,系统治疗包含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等一系列的治疗,这一名称的更改体现了综合治疗的模式;(3)在既往遗传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大幅度修改了高风险综合征的评估标准,同时新增加了“肿瘤风险评估”和“遗传学咨询”的内容,这两部分内容的修订为肿瘤的个体化治

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强调在人群中进行健康教育,努力做到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全民预防肿瘤的意识,逐步降低进展期胃癌的发病率。

本文对比2014 年版《指南》,主要介绍2015 年版《指南》具体内容上的修订并做解读。

1 手术治疗

2015 年版《指南》仍推荐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前应用CT 扫描(胸部、腹部和盆腔)对病变范围进行临床分期,可联合或不联合内镜超声(EUS)。手术的首要目的是达到切缘阴性的完全切除(R0 切除),肿瘤的完整切除需要有足够切缘(≥ 4 cm)。远端胃癌首选胃次全切除术,这种手术治疗的预后与全胃切除术相似,但并发症显著减少[1]。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均适用于近端胃癌,但术后通常发生营养障碍。关于淋巴结的清扫,在亚洲,胃切除术联合D2 淋巴结清扫术是根治性胃癌的标准术式;而在欧美国家,D2 淋巴结清扫术仅作为推荐但并非必须。现已达成普遍共识认为淋巴结的清扫数需达到15 枚或者更多,这样才有利于肿瘤分期。《指南》不推荐行预防性的脾切除及胰腺切除联合D2 淋巴结清扫术,只有当脾门受侵犯时才行脾切除术。随着手术设备的改进及手术技能的提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得到广泛开展。但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根治术仍然存在争议。2015 版《指南》对这一问题仍未作出明确建议,仍然需要大规模的随机临床研究明确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对于R0 切除术后T2N0 的病人,新版《指南》推荐定期观察或对部分病人先给予5-FU±甲酰四氢叶酸或卡培他滨,再辅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放化疗,最后以

5-FU±甲酰四氢叶酸或卡培他滨治疗。部分病人是指具有高风险的胃癌病人,包括:肿瘤分化程度差、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还包括2015 年版《指南》新增的“<50 岁未进行D2 根治术的病人”。对于R0 切除术后T2N0 的病人,2015 版《指南》还新增:“D2 根治术后病人,化疗可作为一种选择”。

2015 年版《指南》在外科手术治疗上重新规范了“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标准”:(1)局域进展期胃癌,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或经活检证实的肿瘤侵犯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瘤侵犯或包绕主要大血管(脾血管除外)。(2)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包括腹水脱落细胞阳性)。

2015 年版《指南》去除“淋巴结第3 站和第4 站(N3、N4)”的概念,因为在2015年版《指南》中把远处的阳性淋巴结(N3和N4 淋巴结转移)认为是肿瘤

的远处转移,不属于局域进展的范畴。Lee 等[2]的研究认为,胃癌病人肝十二指肠淋巴结群不应属于远处转移淋巴结群。研究发现有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但没有其他远处转移的病人5 年存活率远远高于Ⅳ期胃癌病人,同时发现有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的Ⅰ~Ⅲ期病人与没有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的Ⅲ期病人相比,两者在5 年存活率上没有显著差别。

2 胃癌遗传风险评估

2.1 修改了高风险综合征的评估标准包括以下内容[3]:

(1)在家族中有相关胃癌基因的突变。(2)有1 名<40 岁的家族成员诊断为胃癌。(3)在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 名家族成员诊断为胃癌,其中有1 名<50 岁。(4)在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3 名家族成员(不考虑年龄)诊断为胃癌。(5)有1 名<50岁的家族成员同时诊断为胃癌和乳腺癌。(6)有1 名家族成员诊断为胃癌,同时在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又有1 名诊断为乳腺癌,其中1 名<50 岁。

2.2 新增加“肿瘤风险评估”和“遗传学咨询”在评估和咨询过程中应详细询问以下内容:(1)详细的家族史。(2)详细的病史及手术史。(3)直接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4)社会心理的评估及支持。(5)风险咨询。(6)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教育。(7)基因测试的结论。(8)知情同意。

2.3 将“家族性息肉病(FAP)”列为可增加胃癌风险相关的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之一FAP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特点是结直肠内出现大量的腺瘤样息肉,这种息肉在35~40 岁时可进展为结直肠癌。FAP 的息肉在结直肠外表现主要分布在胃、十二指肠及十二指肠壶腹部等上消化道[4]。胃息肉大约90%为良性非腺瘤样胃底腺样息肉,这些病人中大约有50%的病人合并有FAP,然而胃息肉中有10%是胃腺瘤样息肉,最终会演变成为胃癌。这种演变过程常见于亚洲的FAP 病人。有文献报道亚洲患有FAP的病人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 倍,但是西方国家FAP的病人没有类似的胃癌高风险[4]。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胃息肉病人需要进行FAP 的筛查。但是,由于FAP 病人会增加发生十二指肠癌风险,所以,行十二指肠镜检查的同时可行胃检查。如果可行的话,在胃内发现胃腺瘤样息肉或非胃底腺样息肉时,可在内镜下对胃息肉进行处理。如果病人胃息肉不能在内镜下处理且经活检证实为高度异型增生(HGD)或浸润性癌,这类病人应该行胃切除术[5]。内镜应作为监测和处理胃息肉病变的一种方法。

3 全身系统性治疗

2015 年版《指南》对于全身治疗的原则删除了以下内容:(1)对于局限性食管胃或胃贲门腺癌,应首选术前化放疗;(2)术前化疗作为系统治疗的一个可选方案,但不作为首选。

2015 年版《指南》对于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的化疗方案部分进行了修改。

3.1 一线治疗方案“氟尿嘧啶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证据水平从2A 级升至为1 级。基于Guimbaud 等[6]的Ⅲ期的随机开放的临床试验发现,“氟尿嘧啶联合伊立替康(FOLFIRI)”方案对于进展期胃癌和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在治疗失败时间(TTF)上明显优于“表柔比星+顺铂+卡培他滨(ECX)”(P =0.0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OS)和客观反应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LFIRI 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新版《指南》推荐的使用剂量: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注射,第1 天给药,甲酰四氢叶酸400 mg/m2 静脉注射,第1 天给药,氟尿嘧啶400 mg/m2,快速静脉输注,第1 天给药;氟尿嘧啶1200 mg/(m2·d),在治疗第1 天和第2 天持续静脉滴注,以上治疗14 d 为1 个周期[6]。

3.2 二线治疗方案《指南》把“雷莫芦单抗+紫杉醇”作为首选方案进行推荐,证据水平为1 级。雷莫芦单克隆抗体IgG1 作用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能阻止配体结合和受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7]。Wilke 等[8]发表的随机对照双盲的Ⅲ期临床试验(RAINBOW)发现,“雷莫芦单抗联合紫杉醇”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相比,可显著延长中位生存时间(9.6 个月vs 7.4个月,P=0.017),认为其能成为一个治疗晚期胃癌的新二线方案。2015 年版《指南》推荐的使用剂量:雷莫芦单抗8 mg/kg,静脉注射,第1 天和第15 天给药,紫杉醇80 mg/m2静脉注射,第1、8、15 天给药,以上治疗28 d 为1 个周期[8]。

3.3 对于二线治疗方案中的单药治疗方案包括多西紫杉醇、紫杉醇、伊立替康,证据水平从2A 级升至为1 级。

Ford 等[9]发表的Ⅲ期临床试验发现,当食管胃腺癌对铂和氟尿嘧啶产生耐药性时,单药多西紫杉醇可作为食管胃腺癌的一个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与84 例仅接受最佳支持治疗的病人相比,84 例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病人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5.2 个月vs. 3.6 个月)。而且本项研究还显示,接受多西他赛二线化疗者的生活质量优于不接受二线化疗者。2015 年版《指南》推荐的使用剂量:多西紫杉醇75~100 mg/m2,静脉注射,第1 天给药,21 d 为1个周期。

Hironaka 等[10]发表的Ⅲ期临床试验发现,紫杉醇与伊立替康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反应率等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副反应可耐受。认为两种单药都是晚期胃癌的合理的二线治疗方案。2015 年版《指南》推荐的使用方法和剂量:(1)紫杉醇135~25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给药,21 d 为1 个周期;(2)紫杉醇80 mg/m2,静脉注射,第1、8、15 天给药,28 d 为1 个周期。

Sym 等[11]发表的Ⅱ期临床试验发现,伊立替康(CPT-11)单药作为二线化疗药治疗进展期胃癌,其有效性及耐受性与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mFOLFIRI)相似。Thuss-Patience 等[12]发表的Ⅲ期临床试验发现,伊立替康在治疗转移性或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或胃腺癌中,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其能延长总的生存期。2015年版《指南》推荐的使用方法和剂量:(1)伊立替康250~350 mg/m2,静脉注射,第1 天给药,21 d 为1 个周期;(2)伊立替康150~180 mg/m2,静脉注射,第1 天给药,14 d 为1 个周期;(3)伊立替康125 mg/m2,静脉注射,第1 天和第8 天给药,21 d 为1 个周期。

4 放疗

放疗(术前、术后或姑息性放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胃癌术前放化疗的临床价值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行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加以明确。

2015 年版《指南》修改了以下内容:(1)增加了PET 作为治疗前后的肿瘤应答的评估方法。2015 年版《指南》在放疗的治疗原则中提到,对于胃癌病人进行放疗前应尽可能明确肿瘤靶体积(target volume),所以,2015 年版《指南》中增加了PET 检查方法。(2)修改了放疗时对正常组织放疗剂量的限量。①治疗计划中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放疗耐受剂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肝脏:平均接受剂量≤25Gy,如60%体积的肝脏接受放疗剂量<30Gy;肾脏:一侧肾脏的2/3体积<20Gy;脊髓<45Gy;心脏的1/3 体积<40Gy,尽量使左心室的剂量降到最低;肺放射体积与剂量应降到最低。②普遍认为,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可适当超过《指南》推荐的放疗剂量。(3)在治疗剂量中增加了“对切缘阳性的病人应增加放疗剂量使其能增加阳性切缘部位的放射剂量”。《指南》增加的内容只是作为专家推荐,证据级别为2A,所以该结论还需要有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来证实。

随着近几年生物医学及医疗设备和技术的进步,治疗指南也从最初的大众化治疗方式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个体化治疗模式,从以往单一的手术治疗到现今的系统化治疗,这些治疗方式的改变提高了胃癌病人的存活率。我国胃癌的发病率高于世

界其他国家,进展期胃癌所占比例最大,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不但要学习欧美及日本在胃癌诊疗上的先进理念,同时迫切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获得的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制定我国胃癌的治疗规范与指南,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胃癌诊治。

进展期胃癌治疗策略优化之路(一)

2015-05-09

3月28日,中日胃癌治疗高峰论坛围绕着“优化进展期胃癌治疗策略”的主题在上海召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和沈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裕隆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惠绵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燕敏教授共同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多位中日两国的肿瘤内外科专家共同分析临床研究数据、分享临床治疗经验。

季加孚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都是胃癌的高发区域,根据GLOBO CAN 2012统计数据显示,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和日本都为欧美国家的3~5倍。中日两国现共同面临如何提高胃癌诊疗技术,改善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巨大挑战。需要不断增进中日间的学术交流合作,为胃癌综合治疗开拓新路径。

以S-1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贯穿胃癌的全程管理

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马场秀夫教授从胃癌全程管理的角度,全面解读了新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下称《指南》)。该指南是2014年日本胃癌学会(JGCA)在原版指南基础上进行的第4 版修订。更新要点包括晚期一线方案、辅助治疗方案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内容。

晚期治疗对于晚期患者一线治疗方案选择,首先根据患者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进行分类。回顾对于HER2阴性晚期患者的治疗,多项研究证实了S-1用于胃癌晚期治疗的疗效。2014版《指南》基于既往SPIRITS研究和JCOG9912研究数据,推荐将S-1联合顺铂方案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此外,START研究显示,与S-1单药对比,S-1联合多西他赛(DS)方案能延长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OS)期(12.5 个月对10.8 个月,HR=0.83,P=0.031),支持DS方案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G-SOX研究对比了S-1联合顺铂(SP)或

S-1联合奥沙利铂(SOX)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存无显著差异;但SOX组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SP组,为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对于HER2阳性患者,ToGA研究证实化疗基础上联合曲妥珠单抗能改善患者生存。HERBIS-1 研究中,S-1+顺铂+曲妥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高客观缓解率(67.9%)和疾病控制率(94.3%)。因此,《指南》推荐口服氟尿嘧啶类、铂类联合曲妥珠单抗方案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

辅助化疗在胃癌辅助治疗方面,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的ACTS-GC研究数据显示,接受S-1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3年OS率为80.1%,而仅接受手术治疗者的3 年OS 率为70.1%,HR=0.68;2011年《临床肿瘤学杂志》公布的最终数据显示,患者5年OS率在S-1辅助治疗组和手术组分别为71.7%和61.1%,HR=0.669。基于该结果,《指南》推荐S-1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马场秀夫教授对ACTS-GC研究和CLASSIC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后指出,S-1能降低术后患者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能降低患者远处转移风险,但对腹膜转移风险无改善。可见,不同药物所对应的疾病干预类型不同,S-1对预防术后腹膜和淋巴结转移更为有效。另外,分析《指南》的未来发展趋势,马场秀夫对SOX一线方案、雷莫芦单抗二线方案以及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的辅助化疗方案提出预测。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宇红教授对胃癌个体化治疗现状进行了梳理。2014年5月,国际个体化治疗联盟推荐的胃癌个体化治疗靶点主要有以下3个,ERCC1低表达、针对5-氟尿嘧啶(5-FU)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酶)缺陷和胸苷酸合成酶(TS酶)过表达以及HER2。前两者因患者类型罕见临床意义较少,目前胃癌患者实际应用的个体化临床指标仅有HER2。胃癌个体化治疗的探索方向或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已作为很明确的靶点而被研发和临床所关注的方向,另一方面包括已被成功用于其他肿瘤的药物。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4类:MET抑制剂、

免疫治疗、瑞戈菲尼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在当前提出的“精准医疗”的概念下,还需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胃癌腹膜转移的防治,S-1是代表性药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通过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难点、预防手段、治疗方案等进行梳理,探讨了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优化治疗策略。

胃癌腹膜转移主要面临以下3大临床难点。①发病率高。《欧洲外科肿瘤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胃癌腹膜转移发生率较高。接近20%的胃癌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即被诊断有腹膜转移;超过50%的胃癌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腹膜转移。②早期诊断困难。腹膜转移以微转移为主,从腹腔内癌细胞存在到形成肉眼腹膜转移结节需6~8 个月。由于腹膜瘤结体积小、体积密度低,导致早期诊断非常困难。③生存期短,预后较差。有研究表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的5 年OS 率仅为12.3%,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OS 率仅为8.3%。如何解决腹膜转移这一难题?

当前,胃癌腹膜转移防治的关键就是预防。预防主要有3种手段。①外科手术中的无瘤技术。为防止因手术操作造成癌细胞医源性扩散,防止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出现,应充分重视术中的无瘤观念及无瘤技术。②术中腹腔灌注化疗。一类是常温灌注,另一类是温热灌注。腹腔灌注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效杀灭游离癌细胞。③术后辅助化疗。2000 年《英国外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年轻患者、弥漫浸润型、未分化型、浆膜侵润阳性、淋巴结转移、全胃切除等是术后腹膜转移的高风险因素(图1)。对于这部分腹膜转移的高危人群,应选择能抑制腹膜转移的有效辅助化疗方案。

5-FU药物是一类能通过腹膜血浆屏障的小分子量药物,然而由于腹腔内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存在,5-FU穿过腹膜后会被迅速降解,从而无法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而S-1由于包含DPD 酶抑制剂吉美嘧啶(CDHP),可有效阻止血浆、肿瘤及腹腔内5-FU 的分解,从而维持腹腔内有效药物浓度,可见S-1的药理学特性更针对腹膜转移。ACTS-GC 研究证实,Ⅱ/Ⅲ期胃癌患者在D2术后接受S-1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腹膜转移风险31%(表)。《欧洲外科肿瘤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术后接受S-1治疗可改善生存,2年OS率从对照组的13.3%提高到47%。日本胃癌学会(JGCA)更新的胃癌治疗指南也推荐,对于实施了手术切除的腹腔细胞学阳性胃癌患者,优先

推荐S-1单药辅助化疗。因此对于腹膜转移高风险患者,实施S-1辅助治疗将能有效控制腹膜复发转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针对腹膜转移的治疗,日本一项小样本量研究证实,与5-FU静脉滴注治疗患者相比,口服S-1治疗者的生存期显著改善。新近SPIRITS、

G-SOX、START 等多项Ⅲ期研究显示,S-1联合方案安全有效,显著降低腹膜转移患者死亡风险。S-1为基础方案治疗晚期胃癌Ⅲ期临床研究的生存期屡次突破1年,反映了其在东方人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图2)。

此外,张俊教授介绍了日本东京大学对S-1联合紫杉醇治疗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尝试。该团队开展的一项Ⅱ期研究中,纳入40例晚期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S-1治疗;紫杉醇静脉注射50 mg/m2、腹腔注射20 mg/m2(第1 天、第8天),S-1口服80~120 mg/天(连续14天,间隔7天)。结果显示,接受该方案治疗的腹膜转移患者的1年OS率达78%,中位OS 期达22.5 个月。目前日本正在进行大型Ⅲ期PHOENIX-GC研究,旨在探究S-1联合紫杉醇对比S-1联合顺铂用于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该研究已入组完毕,结果将于今年底发表,相信该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指导和优化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案。

进展期胃癌治疗策略优化之路(二)

2015-05-10

3月28日,中日胃癌治疗高峰论坛围绕着“优化进展期胃癌治疗策略”

的主题在上海召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和沈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裕隆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惠绵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燕敏教授共同担任本次大

会主席,多位中日两国的肿瘤内外科专家共同分析临床研究数据、分享临床治疗经验。

......

接续昨日“进展期胃癌治疗策略优化之路(一)”(具体内容请见昨日微信)胃癌术前化疗最新进展,准确界定转化治疗人群

日本岐阜大学医学院的吉田和弘教授围绕胃癌转化治疗的定义、分类及如何延长Ⅳ期胃癌的生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初始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经化疗有效后实施了R0切除即为转化治疗。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有切除可能性的患者,通过实施术前化疗达到降期而降低手术难度,并减少微转移。对于Ⅳ期胃癌,由于腹膜转移患者预后很差,因此可分为腹膜转移阳性和腹膜转移阴性两大类。其中腹膜转移阴性患者还可分2 类。①可切除转移人群。这部分包括少量肝脏转移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少量转移或仅为腹腔细胞学阳性的患者,可给予新辅助治疗,随后行R0手术切除。②转化治疗人群。对腹膜转移阴性的另一类患者,如肝转移灶多于2个或肿块>5 cm及淋巴结转移较多或腹腔外其他脏器转移。这类患者往往直接手术不是优选治疗方案,在给予化学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后可达R0切除标准,因此被划分到转化治疗人群。对于腹膜转移阳性患者,如果病灶未累及其他脏器转移则定义为潜在不可切除患者,而累及其他脏器的转移则定义为不可切除。其中,潜在不可切除患者通过积极化疗存在转化治疗的可能性。随后进一步对肝转移、腹腔细胞学阳性和淋巴结转移中的“少量”进行界定,进一步区分新辅助化疗和转化治疗的人群。

肝转移一项回顾性KSCC1302研究纳入94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结果显示,单病灶肝转移患者的OS明显优于多病灶患者(P=0.001),无进展生存(PFS)期同样更优(P=0.004)。因此,单发的肝脏转移灶被认为是可达R0切除的标准。

腹腔细胞学阳性日本学者等的一项Ⅱ期CCOG0301研究确定了S-1对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的疗效,术中发现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接受S-1治

疗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3.5个月,而既往的对照方案仅为14.1个月。如果这些患者没有其他脏器和腹膜的转移而仅为腹腔细胞学阳性,给予手术后S-1辅助治疗1年将取得良好的疗效。这部分患者也是可切除的人群之一。

淋巴结转移LN 16 a2,b1的淋巴结的患者虽然定义为Ⅳ期,但在手术中仍可被完全切除,因此将此类患者也归纳为可切除人群。JCOG0405研究证实,S-1联合顺铂新辅助治疗后实施手术切除的患者3 年OS 率达59%;此外,探讨S-1+顺铂+多西他赛用于新辅助化疗的JCOG1002研究及S-1+顺铂用于新辅助化疗的JCOG0501研究也正在进行当中。最后,吉田和弘教授指出希望通过国际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去考察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疗效,从而进一步优化晚期胃癌治疗框架,呼吁全世界专家共同参与到正在进行的CONVO-GC-1研究中来。

张小田教授对新辅助化疗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200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MAGIC研究作为胃癌研究的里程碑之一,奠定了围手术期化疗在可切除胃癌当中的地位。目前的循证证据为新辅助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但在适应人群、治疗方案和周期、评价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疑惑。RESOLVE研究从适应证方面展开探索,该研究纳入胃癌分期cT4b/N+M0或cT4aN+M0的患者,研究结果有望为这部分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新辅助治疗的方案一般源于经研究证实的晚期胃癌治

疗方案,我国新辅助研究一般采用SOX为主的围手术期治疗,日本研究还会纳入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韩国也在进行三药联合方案的研究。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COMPASS研究证实,术前4周治疗并未得出优于2周的结果,紫杉醇联合顺铂也未得出优于经典S-1联合顺铂方案的结果,这还有待Ⅲ期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如何分期和评估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将临床分期与患者预后联系起来,对新辅助治疗更为重要。疗效评价应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为基础,推动标准化的病理学评价。

中国胃癌临床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多项研究助力规范化进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分析盘点了我国胃癌临床研究的现状。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胃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发展阶段,与欧美、日本还有一定距离。此外,我国临床研究中仿制药和国外进口药的临床试验数量占绝大多数,而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屈指可数。现阶段胃癌临床研究中,化疗方案优化、腹膜转移防治及病理分型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在优化化疗方案方面,RESOLVE 研究是目前我国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项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无论结果如何,都将会对我国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另一项针对区分病理分型的SOX-DGCA研究也正在进行中,为进一步细化胃癌诊疗提供临床证据。但仍存在的经费短缺、患者依从性差、政策和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及临床试验软件条件不足

等现象,也是我国临床研究发展中的难题。希望中国的研究者充分认识到当前现状,共同努力让尚在起步的中国胃癌临床研究越走越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指出,中国是胃癌发病的大国,世界范围半数的胃癌发生在中国,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总体来讲,我国胃癌临床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进行下去。

本次会议对进展期胃癌的策略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面对中日近年来的胃癌疾病负担,两国都在积极地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其中对于预防腹膜转移治疗,S-1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而发生腹膜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以S-1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虽然我国的胃癌研究和诊疗还暂落后于日韩等国,但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图2 近年来新化疗药物一线治疗Ⅲ期研究总生存结果汇总展、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胃癌临床试验的水平和临床实践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国胃癌治疗策略优化之路必将愈加开阔。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刘芊

2015St Gallen共识: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推荐

2015-05-11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日前《肿瘤学年鉴》杂志发表了“2015St 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中。医脉通对其中的绝经前及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绝经前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

根据最近SOFT和TEXT试验发布的结果,专家为两种具体临床情况进行了治疗推荐。第一种情况是一位42岁女性,淋巴结阴性,2级T1分期,ER阳性的肿瘤患者,未接受化疗。绝大多数的专家将会用单药他莫昔芬治疗这样的患者。第二种情况是一位34岁女性,淋巴结阳性,3级T1分期,ER阳性的肿瘤患者,辅助化疗后仍没有绝经。绝大多数的专家将会建议患者OFS,大部分的专家将会用OFS联合依西美坦,而不是联合他莫昔芬。

更普遍的是,小组成员认为纳入OFS治疗的考虑因素在于:年龄35岁或更低、辅助化疗后绝经前雌激素水平的持续;4个或更多的腋窝淋巴结受累。一少部分的专家会将3级肿瘤或多参数分子标记物检测的不利结果作为OFS的适应症。

考虑采用OFS联合AI而不是他莫昔芬的因素是:4个或更多淋巴结受累(绝大多数);大多数可接受年龄35岁或更小;3级;或支持这种治疗的多参数分子标记物检测的不利结果。对于辅助化疗后绝经前雌激素水平持续的患者是否应该用AI而不是他莫昔芬治疗,专家支持和反对的比例相当。作为一个补充问题,小组成员被问及“如果你决定给予OFS治疗时,你更可能会推荐他莫昔芬还是AI呢?”,大部分的人还是支持使用AI的。

专家小组认为,如果将OFS纳入治疗,这种治疗方案的最佳治疗时间应该是5年。对于绝经前、初始淋巴结阳性或者有其他不良病理因素的患者,应当将治疗方案的整体治疗时间延长到10年。

绝经后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

绝经后患者可以用单药他莫昔芬治疗,关于这一点小组成员的意见几乎是一致的。然而,几乎所有的小组成员认为大多情况下,4个或更多淋巴结受累、病理3级、或高Ki-67是纳入AI治疗的考虑因素所在。同时,大部分专家认为HER2阳性也是纳入AI治疗的考虑因素,但是专家不认为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应该行AI治疗。如果行AI治疗,专家也几乎一致地认为应该对更高危的患者预先使用AI治疗。同时,对于是否所有的患者应该预先应用AI治疗,专家的意见也是一半对一半的。专家认为,如有必要,2年后可以考虑把AI换成他莫昔芬治疗。

专家几乎一致地认为,辅助他莫昔芬治疗5年后,无论绝经状态如何,初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该持续内分泌治疗至10年,但是如果初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就不必延长治疗了。很明显,大多数专家对于3级肿瘤、高Ki-67的患者和在他莫昔芬治疗的5年期间内由绝经前基线变为绝经后的患者是支持延长到10年治疗的。

AI初始治疗5年之后,一半专家建议行3-5年的他莫昔芬治疗,另一半专家建议再行3-5年的AI治疗或不再行进一步的内分泌治疗。

随后,专家考虑了病情更加复杂的患者,这部分患者的初始5年辅助治疗涉及到从他莫昔芬转换为AI的治疗。很明显,大部分专家支持继续AI治疗直到累积AI治疗五年。

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

2014 年第 4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要旨 【摘要】2010 年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以来,对胃癌外科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胃癌治疗更为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近年来,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问世,两次促使“指南”修订、再版。2014 年第 4 版“指南”在原来的基础上,对7 个大的问题进行了修订,引进了新的证据和标准(更新胃手术的定义;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4 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和流程图;确定Ⅰ期胃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为常规性治疗;胃镜下治疗的相关标准;化疗方案推荐度;HER2 阴性、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流程图;M1 胃癌的手术、化疗问题以及术后随访的相关规定)。第 4 版“指南”汲取了最新的科学成就,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概念更为科学化、精准化,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0 年10 月,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极大地改变了胃癌治疗的基本理念,高级别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全新治疗原则使胃癌治疗进入崭新的时代。近年,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指南”的补充、更新迫在眉睫。 2014 年 5 月,日本胃癌学会对第 3 版“指南”进行了修订并发行了第 4 版新的“指南”,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更清晰、更科学化。并确定新的治疗方针,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修订、更新的要点为: (1)更新胃手术方法定义; (2)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长径<4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及其流程图;(3)确定Ⅰ期胃癌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可为常规性治疗;

(4)关于胃镜下治疗,规定含未分化型成分的分化型癌,直径 <3 cm,UL(+),pT1a 适合扩大治愈切除。另外,追加组织学 muc 的处理和 UL 诊断标准;(5)设置了化疗方案的推荐度,记载了 HER2 阴性和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且制成流程图; (6)针对 M1 胃癌能切除时的治疗方针和难以适用标准化疗方案时的化疗问题,设定 7 个临床问题,予以回答和解说; (7)关于胃癌术后临床路径和随诊,制作了模板。 以下具体介绍本次更新的主要内容。 1 胃癌手术定义的更新 手术种类没有变更,仍然为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胃分段切除术、胃局部切除术、非切除手术。但是,对每种类型的手术进行了明确规定。 (1)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 ,T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和幽门(幽门轮)的全胃切除。 (2)远端胃切除术(distal gastrectomy ,DG)含幽门的胃切除术,保留贲门,标准手术为切除胃的2/3 以上。 (3)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保留胃上部1/3 和幽门及部分的幽门前庭部的胃切除术。 (4)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 ,P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的胃切除术,保留幽门。 (5)胃分段切除术(segmental gastrectomy,SG)保留贲门、幽门的胃全周性切除,适合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者除外。

胃癌诊疗常规

胃癌诊疗常规 一、入院处理常规 1、入院初步处理: ●软饭 ●高舒达20mg tid 2、入院检查:(一周内在门诊检查过的项目可以不查) ●血、尿、粪常规+OB ●血型+Rh ●凝血项 ●血生化全套 ●血HBV两对半,如为小三阳或大三阳,查HBV-DNA ●血AFP、CEA、CA19-9、CA50、CA12-5 ●全胸片 ●全腹部CT平扫+增强 ●胃镜+病理(如已查过则不查,如有外院病理须将切片送本院病理科会诊) ●上消化道钡餐 ●心电图 ●心脏超声(年龄>60岁) ●肺功能(年龄>60岁) 3、入院诊断 ●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 ?上、中、或下部(具体描述:如胃窦小弯前壁,胃体大弯后壁等) ?Borrmann分型 注:相关概念见后 4、入院后进一步处理: ●如有上消化道梗阻 ?禁食 ?胃肠减压 ?制酸剂 ◆NS 100ml +奥西康42.6mg / iv bid;或洛塞克40mg / iv qd ?术前3天生理盐水洗胃bid ●如有出血 ?禁食 ?制酸剂 ◆NS 100ml +奥西康42.6mg / iv bid;或洛塞克40mg / iv qd

?如Hb<90.0 g/L,给予输红细胞悬液1~2u/天,并复查血常规 ●如Hb<90.0 g/L,术前3天起根据Hb水平给予输红细胞悬液1~2u/天,并复查血 常规 二、围手术期处理常规 1、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整理好各项检查结果) ●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小结 ●Hb<110.0 g/L 备血(到血库办理) ●病理申请单 ●术中快速病理申请单(必要时) ●术前医嘱: ?××日×时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备皮 ?备血:400~800ml ?青霉素皮试 ?术前晚清洁灌肠 ?恒康正清2盒 ?术晨禁食、水 ?术晨置胃管 ?NS 100 ml ?先锋美他醇2.0g 术前30min(麻醉诱导前) ?备中人氟胺900mg,术中用 ●手术通知单: ?超声刀备血管吊带 ?备法兰克曼60mm、90mm闭合器 ?备法兰克曼26,28mm吻合器 ●手术前谈话重点 ?术中麻醉意外、术后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意外猝死 ?术中、术后出血 ?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 ?术后胃瘫,有可能需要长时间营养支持 ?术后输入、输出袢梗阻可能 ?术后腹腔感染、肠梗阻可能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一、概述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

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 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的可能。③胃肠梗阻的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的重要体征。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也为诊治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充分的临床依据。 (三)影像检查 1.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定位诊断优于常规CT或MRI,对临床医师手术方式及胃切除范围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2. 超声检查(US):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等特点,可作为胃癌患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免疫营养是一种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和炎症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靶向性营养治疗,是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分支,已在手术、放化疗及肿瘤并发症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对各种研究证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复校对,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意见分级标准的证据和推荐水平提出了严格的推荐意见,对《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予以更新,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规范化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背景 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不仅提供能量和营养底物、维持机体氮平衡和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还具有调控应激状态下的机体代谢过程、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过程,以及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抗氧化及直接抗肿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这些营养物质即免疫营养素,主要包括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和益生元等。 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程。手术、麻醉等创伤可导致肿瘤患者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分泌失调,引

起炎性反应综合征等炎性反应,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功能失调;放疗会影响肿瘤局部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如头颈部肿脚放疗会影响进食并造成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盆腔放疗会引起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破坏、菌群失调等并发症,进而导致营养不良、黏膜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紊乱及局部炎性反应;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影响患者的食欲及食物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免疫细胞比例失调等。 免疫营养可以针对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等几个方面,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状态,抑制炎性反应,切断上述因素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 本次《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推荐意见总结如下: 1. 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无论术前营养状况如何,推荐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A,1a) 2. 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瘘管发生率和感染率(A,1a) 3. 膀胱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能够改善炎性反应状态和免疫反应(B,2b) 4. 化疗患者,补充谷氨酰胺能够改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指标(B,2b),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以及免疫功能(B,

胃癌中医临床路径

胃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胃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胃癌,有肿瘤病灶的住院患者。 一、胃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恶性肿瘤(ICD-10编码:。 (二)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和分期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分期:参照AJCC/UICC胃癌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7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胃癌临床常见证候: 脾气虚证 胃阴虚证 血虚证 脾肾阳虚证 热毒证

痰湿证 血瘀证 肝胃不和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癌,并且有肿瘤病灶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胃恶性肿瘤的患者。 2.有肿瘤病灶的患者。 3.患者因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 (3)肿瘤标志物; (4)心电图;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胃镜及病理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基本证型的治则用药如下述;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的治则用药有机组合。 (1)脾气虚证:健脾益气。 (2)胃阴虚证:养阴生津。 (3)血虚证:补血益气。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5)热毒证:清热解毒。

胃癌诊疗规范样本

胃癌诊断规范() 一、概述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胃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国内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约占其中40%。国内初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局限性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普及,初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总体方略是以外科为主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国内胃癌诊断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断水平,改进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胃癌是指胃腺癌(如下简称胃癌),涉及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临床体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体现 初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浮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症状,重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浮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

力。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也许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浮现激烈腹痛胃穿孔症状。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浮现进行性加重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体现为呕血及黑便。⑤其她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少、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症状等。晚期患者可浮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 普通胃癌特别是初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浮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唯一体征。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也许。③胃肠梗阻体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某些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浮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体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重要体征。因而,仔细检

食管癌诊治指南

食管癌诊治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范化诊治流程 3.1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4诊断依据 4.1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体征 4.3.1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4.3.2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4.4 辅助检查 4.4.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食管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食管癌病人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4.4.2 影像学检查: a)食管造影检查:是可疑食管癌患者影像学诊断的首选,应尽可能采用低张双对比方法。对隐伏型等早期食管癌无明确食管造影阳性征象者应进行食管镜检查,对食管造影提示有外侵可能者应进行胸部CT检查。 b)CT检查:胸部CT检查目前主要用于食管癌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和治疗后随访,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CT能够观察肿瘤外侵范围,T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帮助临床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及制订放疗计划;对有远处转移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术。 c)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脏器、腹部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d)MRI和PET-CT:均不作为常规应用, 需要时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MRI和PET-CT有助于鉴别放化疗后肿瘤未控、复发和瘢痕组织;PET检查还能发现胸部以外更多的远处转移。 4.4.3其它检查: 内镜检查:是食管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食管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需的常规检查项目。此外,内镜检查前必须充分准备,建议应用去泡剂和去粘液剂,仔细观察各部位,采集图片,对可疑部位应用碘染色和放大技术进一步观察,进行指示性活检,这是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的关键。提高食管癌的发现率,是现阶段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5食管癌的分段、分类和分期 5.1食管癌的分段: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2009分段标准 5.1.1颈段食管:上接下咽,向下至胸骨切迹平面的胸廓入口,内镜检查距门齿15一<20 cm。 5.1.2胸上段食管:上自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0一<25 cm。 5.1.3胸中段食管:上自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肺静脉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5一<30 cm。 5.1.4胸下段食管:上自下肺静脉水平,向下终于胃,内镜检查距门齿30-40cm 5.1.5食管胃交界:凡肿瘤中心位于食管下段、食管胃交界及胃近端5cm,并已侵犯食管下段或食管胃交界者,均按食管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胃近端5 cm内发生的腺癌未侵犯食管胃交界者,可称为贲门癌,连同胃其他部位发生的肿瘤,皆按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 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

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 级推荐(2B类证据)。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 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胃癌化疗临床路径

胃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癌根治术后(ICD-10:43.6;43.99;63.7)行辅助化疗(ICD-10:25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病理诊断为胃癌。 2.胃癌根治手术(D1、D2、D3)术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胃癌诊疗规》(2012年),《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2年)。 1.术后无化疗禁忌早开始(第三周前后)。 2.I期原则上不辅助化疗,凡Ib期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度高、脉管癌栓、有淋巴结转移、癌面积>5cm、多发癌及50岁以下青年患者。选用药物可单药或二药联合。 3.II期酌情辅助化疗,可单药或二药联合。 4.III期是辅助化疗重点,可二药或三药联合,不用更多药物联合。

5.体力状况差、高龄、不耐受两药联合方案者,考虑采用口服单药化疗。 6.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 1)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4周 奥沙利铂150mg+5%GS-500ml ivd D1 亚叶酸钙120mg+0.9%NS 100ml ivd qd*5 氟尿嘧啶0.5+0.9%NS 500ml ivd qd*5 2)奥沙利铂+替吉奥4周 奥沙利铂150mg+5%GS-500ml ivd D1 替吉奥50mg po bid D1-14 3)DCF 4周 多西他赛120mg+0.9%NS 500ml ivd D1 顺铂20mg+0.9%NS 500ml ivd qd*5 氟尿嘧啶0.5+0.9%NS 500ml ivd qd*5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癌根治术后疾病编码(ICD-10:43.6;43.99;63.7)辅助化疗化疗(ICD-10:251.101)。 2.年龄<75岁。 3.术后体力状况基本恢复正常,KPS≥80分。 4.无全身化疗禁忌症。 5.评估肿瘤需要接受化疗者可以进入路径。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化疗前准备(化疗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生化全套、电解质、肿瘤指标、细胞质胸苷激酶; (3)胸部CT、腹部彩超、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肺功能、PET-CT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为规范我院肿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53号)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与流程。 一、严格遵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二、八个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 1.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3.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4.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5.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6.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7.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8.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三、相关科室成立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组,组长为科主任。在科室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针对本科实际情况,对照指南制订易操作的本科诊疗规范。 四、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 五、药剂科对相关科室提供必要的相关化疗药物信息,为此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

六、在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医务科,医务科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医务科按整改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相关科室。 七、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诊治流程: 1.肺癌规范化

2.肝癌诊断流程 发现肝脏占位 <1CM 1-2CM >2CM AFP ≥ 200ng/ml a AFP <200ng/ml 间隔3月复查超声及AFP b 肿物保持稳定18-24个月 恢复每6个月监测 肿物增大 根据大小进入相应流程 2种动态显像检查c 均为肿瘤典型表现 1种为肿瘤典型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任何1种动态显像检查 典型肿瘤表现 活检d 阳性 阴性 重复活检或影像学随诊 诊断原发性肝癌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详细解读了2020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详情如下。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 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

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级推荐(2B类证据)。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胃癌临床路径

胃癌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胃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 行开腹标准胃癌D2根治术(ICD-9-CM-3:43.5-43.8伴40.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早期无特异表现,随着疾病进展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晚期出现明显的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腹部肿块、左锁骨淋巴结肿大等。 2.体征: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上腹部肿块、直肠前触及肿物、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胃癌晚期或已出现转移的体征。 3.化验:血红蛋白下降、大便潜血阳性、肿瘤标记物升高(CEA、CA199、CA72.4、CA2 4.2等)。 4.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显示充盈缺损;腹部增强CT提示胃壁增厚、与周围脏器组织关系;盆腔超声辅助提示有无盆腔转

移;电子内窥镜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并病理活检提示恶性肿瘤;超声胃镜明确肿瘤胃壁侵润深度。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根据检查结果,评定术前分期; 2.根据术前分期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多学科小组评估,身体状况良好,肿瘤可切除: (1)T分期为T1b,且无远处转移(M0)患者的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 (2)T分期为T2或T2以上,M0的患者,其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放疗+ 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疗+标准D2手术; 3.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术后治疗方案: (1)T1b,N0,M0:临床观察,随访。 (2)T2,N0,M0:临床观察或部分患者给予化放疗,可考虑S-1单药辅助治疗。 (3)T3,T4,或任何T,N+,M0:放疗+同时予以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放疗增敏剂序贯5-Fu或卡培他滨或ECF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胃癌临床路径

胃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胃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 行开腹标准胃癌D2根治术(ICD-9-CM-3:43.5-43.8伴40.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早期无特异表现,随着疾病进展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晚期出现明显的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腹部肿块、左锁骨淋巴结肿大等。 2.体征: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上腹部肿块、直肠前触及肿物、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胃癌晚期或已出现转移的体征。 3.化验:血红蛋白下降、大便潜血阳性、肿瘤标记物升高(CEA、CA199、CA72.4、CA2 4.2等)。 4.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显示充盈缺损;腹部增强CT提示胃壁增厚、与周围脏器组织关系;盆腔超声辅助提示有无盆腔转移;电子内窥镜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并病理活检提示恶性肿瘤;超声胃镜明确肿瘤胃壁侵润深度。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根据检查结果,评定术前分期; 2.根据术前分期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多学科小组评估,身体状况良好,肿瘤可切除: (1)T分期为T1b,且无远处转移(M0)患者的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 (2)T分期为T2或T2以上,M0的患者,其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放疗+ 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疗+标准D2手术; 3.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术后治疗方案: (1)T1b,N0,M0:临床观察,随访。 (2)T2,N0,M0:临床观察或部分患者给予化放疗,可考虑S-1单药辅助治疗。 (3)T3,T4,或任何T,N+,M0:放疗+同时予以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放疗增敏剂序贯5-Fu或卡培他滨或ECF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6胃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食管癌 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 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 食管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 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 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 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范化诊治流程 3.1 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4 诊断依据 4.1 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 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

胃癌诊治指南(权威)

胃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制订

第二部分手术治疗原则 ◆根治性手术 根治术前评估: 建议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或新辅助治疗。有梗阻出血倾向建议手术。腹腔

镜可用于评价是否有腹膜播散情况,以决定是否适合根治性手术和新辅助治疗。 手术方式: ·上1/3:(包括贲门):根据情况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中1/3: 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 ·下1/3:(包括胃窦):首选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 ·脾脏、胰体尾及联合脏器切除:脾门淋巴结转移、胰体尾及结肠受累,酌情联合脏器切除。推荐留空肠营养管。 ·建议切除的近端切缘应距肿瘤边缘5cm,贲门癌食道切缘>3cm,切缘可疑者,应术中切缘冰冻病理检查。 ·切缘有3种情况: R0:切缘阴性; R1:切缘镜下阳性; R2:切缘肉眼阳性。 ·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标准: 腹膜种植或远处转移 无法完全切除 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

·淋巴结清扫范围推荐D2淋巴结清扫: D0: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未完成第一站淋巴结; D1: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站淋巴结; D2: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二站淋巴结。 ◆姑息性手术 一类是患者有梗阻症状而原发灶不能切除,行胃肠道捷径或空肠造瘘手术以解决患者的进食问题。另一类是探查中发现有腹盆腔种植转移灶,已丧失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而原发灶又可切除,则局部病灶的切除可消除肿瘤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可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术后化疗的效果。 第三部分病理诊断原则 原发性胃癌胃切除标本的检查 ?原发性肿瘤* ?外科切缘评估? ?淋巴结评估? 原发性胃癌的组织学类型§

卫生部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011年版试行)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食管癌 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 食管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 食管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 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 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 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范化诊治流程 3.1 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4 诊断依据 4.1 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 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 体征 4.3.1 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4.3.2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4.4 辅助检查 4.4.1 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食管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食管癌病人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4.4.2 影像学检查: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

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

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④HE制片标准:修整蜡块,要求连续切6~8个组织面,捞取在同一张载玻片上。常规HE染色,封片。

胃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胃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胃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 Z51.1 伴 Z85.002)o 2.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Z51.1伴Z85.002胃癌疾病编码。 2.原发灶根治术后、术怎病理分期为Ib期伴淋巴结转移者或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及以上者。无远处转移或准备入院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3.不合并需要特殊处理的合并症,如消化道大出血、梗阻、腹水等。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9天。 (四)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1?3天。 1.基线及每3月复查时检查项目:CEAS胸片或胸部CT、腹部

或/及盆腔超声或增强CT/MRI.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超声。 2.每周期化疗前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心电图。 3.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AFP、CAI99、CA125^ CA724> CA242、H“2 检测; (2)每年复查胃镜; (3)必需检查的项目提示肿瘤有复发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 或MRI; (4)骨扫描: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胃癌患者,应行骨扫描筛查; (5)合并其他疾病相关检查。 (五)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 2.排除化疗禁忌。 3.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六)化疗药物

(七)选择化疗方案 依据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等。 1.推荐使用两药联合方案,Ib期、体力状况差、高龄、不耐受两药联合方案者考虑采用口服氟尿喀唉类药物的单药化疗。 2.术前化疗有效者推荐沿用术前方案或其改良方案。 3.方案包括:5-FU÷顺4?、卡培他滨+奥沙利? (XELOX)卡 培他滨+顺餉、FOLFOK、替吉奥、卡培他滨。 (八)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査项目。 1.血常规:建议每周复查1-2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血像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