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弹力球体的折法

立体构成弹力球体的折法
立体构成弹力球体的折法

立体构成弹力球体的折法(魔术球)

材料:长方形纸(长宽比为2:1)一张(建议纸质硬些,折起来比较容易)

折法:

1、纸的正面朝上,将纸折成32列×16行小格(也可分成40列×20行小格,小格越多,弹力越好);并且横线(15条)纵向(31条)的折痕均为山折线,这样便于下一步操作。

图1

图2

2、图中的斜线,即小格的对角线,除第1和16行为山折线外,其余为谷折线;这步看起来有点复杂,实际上只是会花费一些时间而已,折的时候要有耐心哦。按照图2中的山折线和谷折线,即可折成图5的柱状图,另外,也可以参照下面的具体折法来完成。

具体折法:

①先要折出图2中的所有折痕:

A、将32列分成16组,即两列两列地折;

B、先不管第一行的小格,从第二行开始折:将每个小格的对角线折出来,这些折痕全是谷折线;

C、第3和4行,可以一起处理:将这两行64个小格分成16块,即每4个小格为一个单元(依然是正方形方格,这里就叫“大正方形”吧),折出“大正方形”方格的两条对角线;这些折痕全是谷折线;

D、第5和6行可以一起处理:首先折出第1列两个小方格的对角线,依然是谷折线;后面可以4个小方格为一个单元来折其对角线,折痕为谷折线;

E、第7至14行:将C至D的折法重复两次;

F、第15行:同B的折法;

G、最后处理第1和16行:将每个小格的对角线折出来,这些折痕全为山折线折。

②整理图2中的山折线和谷折线:

先不管第1行的小格,从第2行和第3的小格开始折,依山、谷折线折,这时第4行及以下小格纵向奇数的山折要改为谷折,到折第4行时,再由谷折改为山折;即每折一次结构向下到底的山线、谷线都要变化。第一次折的山线,到第二次折就变为谷线,第一次折的谷线,到第二次折,就变为山线。循环反复到最后完成。

除第1和16行外,其余部分折好如下图所示:

图3:正面

图4:背面

③处理第1行和16行,依图2中所示的山折线折。

3、折好后,卷成筒状,用胶带将首尾连在一起;或交叉两列,可粘,也可不粘,完成后即为图5中的柱状。球体的变化:

将下图5中下方的柱状两端,向中间轻轻挤压,即成图6球状;

将下图6中的球体,上下向中间挤压,直至捏扁,成图7;图7还可以再还原成图5。

图5

柱状(下方的图)

图6

球体

图7

捏扁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 一、点的构成 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 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 点的特征: a.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 b.长度、宽度、高度近似 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 b.创造视觉焦点 c.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 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 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 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 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 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 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 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 a.垒积构造 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 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 (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 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立体构成弹力球体的折法

立体构成弹力球体的折法(魔术球) 材料:长方形纸(长宽比为2:1)一张(建议纸质硬些,折起来比较容易) 折法: 1、纸的正面朝上,将纸折成32列×16行小格(也可分成40列×20行小格,小格越多,弹力越好);并且横线(15条)纵向(31条)的折痕均为山折线,这样便于下一步操作。 图1

图2 2、图中的斜线,即小格的对角线,除第1和16行为山折线外,其余为谷折线;这步看起来有点复杂,实际上只是会花费一些时间而已,折的时候要有耐心哦。按照图2中的山折线和谷折线,即可折成图5的柱状图,另外,也可以参照下面的具体折法来完成。 具体折法: ①先要折出图2中的所有折痕: A、将32列分成16组,即两列两列地折; B、先不管第一行的小格,从第二行开始折:将每个小格的对角线折出来,这些折痕全是谷折线; C、第3和4行,可以一起处理:将这两行64个小格分成16块,即每4个小格为一个单元(依然是正方形方格,这里就叫“大正方形”吧),折出“大正方形”方格的两条对角线;这些折痕全是谷折线; D、第5和6行可以一起处理:首先折出第1列两个小方格的对角线,依然是谷折线;后面可以4个小方格为一个单元来折其对角线,折痕为谷折线; E、第7至14行:将C至D的折法重复两次; F、第15行:同B的折法; G、最后处理第1和16行:将每个小格的对角线折出来,这些折痕全为山折线折。 ②整理图2中的山折线和谷折线: 先不管第1行的小格,从第2行和第3的小格开始折,依山、谷折线折,这时第4行及以下小格纵向奇数的山折要改为谷折,到折第4行时,再由谷折改为山折;即每折一次结构向下到底的山线、谷线都要变化。第一次折的山线,到第二次折就变为谷线,第一次折的谷线,到第二次折,就变为山线。循环反复到最后完成。 除第1和16行外,其余部分折好如下图所示: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一、点的构成 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 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 点的特征: a.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 b.长度、宽度、高度近似 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 b.创造视觉焦点 c.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 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 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 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

素。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 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 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 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 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 a.垒积构造 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 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 (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 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4)为了利于保存,可以用粘接剂将节点固定成刚性节点,但是必须 要求不粘接也能维持形态。 b.椼架构造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

段和方法。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形体材料表面的色彩在各种光线照射下会构成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且由于这些形体材料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构成色彩形象对比,同时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迟、轻重、厚薄、扩张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进行变化的重要方法。任何对比色相都可以通过改变纯度、明度、面积、比例取得对比与调和。 在建筑中,利用材质和色彩达到形体的统一是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建筑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上。相同材料的质地和色彩是一样的,能够将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形式统一起来,不会显得与其他建筑结构形式格格不入。在雕塑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奥登伯格、范布拉根合作创作的《汤匙桥和樱桃》中,汤匙桥极富动感的曲线与樱桃球体构成的方向对比,给人极大的视觉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