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研究进展

细胞的研究进展
细胞的研究进展

细胞工程研究进展

一、诱导干细胞安全性提高

Lineker 2013-01-14 15:38

来自人体皮肤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图片:Shinya Yamanaka

一直以来,对于将病人自身细胞转化为完美匹配替代组织的想法,人们总是满怀希望,但在实际应用时又遭遇了重重困难。不过,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重新讨论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安全性问题,或许能驱散人们心头的阴云。

早在2007年,科学家们就首次提出了人体细胞可以通过重新编程返回类胚胎状态的理论,也就是说,体细胞可以转化成为人体内的任何一种细胞。依据这一理论,医学研究者很快就萌生了这样的构想,即利用这些―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创造出可无限供应的基因匹配替代组织,以此来治疗各种疾病,譬如为糖尿病人准备新生胰腺组织,或为帕金森患者提供新生神经细胞。【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就因在iPS领域的出色成就而获2012年诺贝尔奖医学奖。了解更多,看健康朝九晚五:剥开粘合的细胞之书。】

这一策略似乎也为人类胚胎干细胞利用的复杂伦理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但一系列关于潜在副作用的担忧也随之而来。2011年的一项研究成果更不啻于晴天霹雳,该研究表明,当被注入由自身培育而来的iPS细胞之后,实验鼠会产生免疫反应,这令人们对其关键优势产生了怀疑。

而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否定了上述结论。来自日本千叶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的遗传学家安倍真澄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实验鼠获得了iPS细胞,并将这些细胞重新注入实验鼠体内。为了进行比较,他们还将胚胎干细胞(ES)注入了其他实验鼠的体内。在2011年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iPS 细胞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胚胎干细胞要严重,但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小组发现两组实验鼠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之间不存在差异。此外,他们还将由iPS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生成的皮肤细胞和骨髓细胞分别注入实验鼠体内,结果亦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安倍真澄表示,两类组织细胞所导致的免疫反应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

来自波士顿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干细胞科学家康拉德·霍舍德林格(Konrad Hochedlinger)认为,该研究成果将会平息人们对于iPS细胞的恐惧心理。

此研究是2012年底发表的另一项实证性研究的后续。去年年底的那项研究表明,重新编程过程导致的突变数量比先前预想的要少。耶鲁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弗罗拉·瓦卡利诺(Flora Vaccarino)及其同事利用高分辨率的DNA分析技术,对体细胞及其重编程后的iPS细胞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iPS细胞细胞中的大多数DNA突变在母细胞中就已经存在,而并非是在重新编程过程中出现的。

来自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干细胞科学家徐阳(Yang Xu,音译)是2011年研究论文的合著者,他认为,新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对于iPS细胞引发免疫反应的担忧。

徐阳指出,和临床应用中的细胞一样,这项最新研究中所使用的皮肤和骨髓细胞并非是由体外培养的iPS细胞发育而成。研究者们将iPS细胞混入早期鼠胚胎中,以获得―嵌合型‖胚胎。此后,他们又利用胚胎发育为成鼠之后所获得的诱iPS 细胞来产生皮肤和骨髓组织,以进行移植试验。徐阳认为,有可能实验鼠在发育过程中就排斥了最具有免疫原性的细胞,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研究者在实验过程

中仅观察到有限的免疫反应。他表示,利用来自嵌合鼠的移植组织进行试验,使研究―存在缺陷‖。

明尼苏达大学的临床医学家雅库布·托拉尔(Jakub Tolar)表示,产生嵌合型胚胎是测试实验鼠iPS细胞的标准技术,但在体外培养分化细胞的难度要大得多。托拉尔认为未来iPS细胞疗法所使用的人类细胞在作用方式上可能与鼠细胞相去甚远。―这些研究很有用处,但这与在体外培养细胞是绝对不同的概念,‖他说。

霍舍德林格相信,尽管从实验室到临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但iPS细胞在细胞移植上的应用前景并不亚于胚胎干细胞。相比个体细胞系在培养过程中的发育和分化差异,这两种干细胞之间的差别微不足道。

―根据这次从实验鼠身上所获得的相关数据,‖他说,―我们认为,不管是从应用还是安全角度来看,iPS细胞都不逊色于胚胎干细胞。‖

二、编辑干细胞基因,唤醒人类自愈能力

MyEmily 2011-10-21 17:17

编辑人类基因序列,从而修正干细胞中的基因突变——这种方法结合了干细胞治疗和基因修正。现在科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10月12日发表于《自然》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第一次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对病人自身诱导干细胞(induced stem cell)的基因突变进行修正,修正了一个代谢性肝病患者细胞中的基因突变。这一进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重新调整人自身的细胞,治愈遗传病,而不是靠器官移植或药物治疗。

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 cells) 能转化为任意种类的细胞,它们有潜力转化成需要的细胞,治愈病症。不过,它们也可能发生有害的变异。首先,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也和主人的其它细胞一样,有相同的基因缺陷,所以在利用它们时先要去除这些缺陷。可是,移除可能做不到很精确;现有的基因编辑方法可能产生癌症或其它不良副作用。最近的基因编辑方法进展还不能用于干细胞。

要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必须先非常小心地利用基因编辑方法去除干细胞中不正确的基因序列,然后用正确的序列代替。这是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英国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和剑桥大学的研究者致力于研究一种基因突变,这个基因负责编码肝脏中的一种特定蛋白质。这是个常见的突变,在欧洲血统人里每2000人中就有1个人具有;同时这种突变结构简单,仅有一个基因转位。

研究小组取了患者的皮肤细胞,将其转变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然后,利用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 )剪断基因突变位置的基因序列。剪断基因序列后,研究人员利用PiggyBac(PB)转座子剪切粘贴遗传信息。这样,人们就能修正基因的突变。

一旦修正了干细胞缺陷,研究团队随即将其诱导为肝脏细胞。它们被移植到肝功能失调的小鼠体内。研究人员说,这些细胞会修复肝脏功能。

刊物: popsci网站,2011年10月13日

三、【2012诺贝尔奖】医学奖深度解读:剥开粘合的细胞之书

史军2012-10-09 11:43

图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9014023248.html,。

在电影《终结者》中,有一个邪恶的液态机器人,它可以随意将身体划成水银一般纯纯的液体,在流过狭窄的窗缝之后,又可以再塑人性。我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隐含了编剧对人类形态的一种渴望。人体能否重塑?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问题。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这个问题添加了一个颇有亮色的注解。

从全能到专一

像其他动物一样,人体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也就是说,受精卵这个细胞可以幻化成各种形态的细胞,它所具有这种性质就是全能型。不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逐渐有了自己明确的分工,这中间包括皮肤的表皮细胞、血液的红细胞、脑的神经细胞等等,200多种的不同种类的专门细胞。

细胞在分裂中逐渐趋于专门化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分化‖。就像一块刚刚从炼钢炉里出来的钢锭,它还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一旦变成了不锈钢汤勺,或者桥梁的钢架,亦或是家家门口的那扇防盗门。在这一刻所有的钢锭的形态都被定性了。

不过,纵使钢锭千变万化,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铁,它们的内心还是相同的。细胞也是如此,即使已经发生了分化,细胞核内具有的遗传信息(基因)是不变化的。但是不同细胞中工作的基因是不同的,而我们的人体有25000多个基因,究竟关闭那些,那还要视细胞功能而定。有一个精妙的比喻,细胞所具有的DNA 就像一本书,而分化的过程就像把书中的某些页用浆糊粘住,再也无法翻开。当然了,皮肤细胞和骨细胞和―被粘贴的页码‖是不同的。

全能干细胞的诱惑

比起已经分化的细胞,干细胞―这本没有被粘合书‖显然有更大的吸引力。有了这种万能的阅读书,我们就能轻松地修复损伤的机体,治疗因为神经外伤引发的瘫痪,获得治愈血友病所需要的血液细胞,甚至可以轻松地培养出急需的移植器官。

但是,翻开书页并不简单。正如前文所说,干细胞在分化之后,各自的功能被相对固定了下来。在分化后的细胞中发挥作用那种特定的基因组合主要是通过两种变化被固定下来。一种变化是―组蛋白修饰‖,另一种变化是―DNA的甲基化‖。这两种变化就像是粘贴书页的粘合剂。要找到解除粘合剂的方法,还要将目光投向人体已有的干细胞。

从胚胎干细胞开始

卵细胞有一种―神奇‖的能力,那就是让细胞初始化。受精的过程就是一个最有利的证据,因为精子已经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们的DNA上面满是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粘合书页‖。但是一旦与卵子集合,所有的粘合剂就消失了。实际上,能保持这种全能型的还不仅仅是受精卵。在受精卵分裂6~7次时,会先形成一个具有100个左右细胞的细胞块,这些细胞都有转变成人体任何一种细胞的能力(只是不能发育成胎盘),这就是胚胎干细胞(ES细胞)。

1981年,英国的生物学家马丁?埃文斯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从小鼠的初期胚胎(胚盘胞)的内侧取下一些细胞,在反复尝试后找到了合适的条件,在试管中成功培养出了ES细胞。这些细胞不仅能够无限增殖,还能够转变成除胎盘之外的任何一种小鼠细胞。

在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教授终于又成功地制成了―人体的ES细胞‖。有了这种细胞,从理论上说,就有可能按照需要制造出人体任何一个部分的组织。

不过,看似美好的ES细胞事业,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流产。因为,它的来源是胚胎,从理论上讲这个胚胎完全可以在子宫中发育成人。如果将这种细胞应用于临床,就有为了―救人而杀人‖的问题出现。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途径,去寻找那些维持细胞全能性的因子。

剥开粘合的书页方法

可是要想在找到剥开书本的页码谈何容易。山中伸弥从数据库中筛选出大约100个有可能在ES细胞中特别活跃的基因。再经过近4年的紧张工作,从这100个基因中筛选出24个活跃的可能与细胞初始化有关的基因,并一次性将这24个候选基因全部导入成人的皮肤细胞中,结果梦寐以求的干细胞出现了。

此后,山中教授又逐个检验这24个基因。每次扣留一个基因,将其余23个导入细胞中,看看是否对初始化有影响。如果扣留的基因有作用,那么细胞就不会发生初始化。就这样淘汰了对于初始化不是必需的20个基因,最终将目标锁定在4个基因身上,它们分别是―Oct3/4‖、―Sox2‖、―Klf4‖和―c-Myc‖。将这4个基因导入人纤维芽细胞后,这些细胞不出意外地变成了―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

其中,Klf/4和c-Myc的作用是使纤维芽细胞的分裂变得不受限制,转变成类似癌细胞的细胞。Oct3/4和Sox2的作用则是使细胞获得能够进行多种分化的能力而失去癌细胞那样的增殖性质,从而成为万能细胞(iPS细胞)。

山中伸弥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我喜欢橄榄球和柔道运动,经常受伤,去过好几次整形外科。因为自己要进行整形治疗,所以想到要当整形外科医生。当了医生以后才知道,有好些患者的疾病是很难治好的,如严重的风湿病、瘫痪、脊髓受伤等‖。今天他的iPS细胞为这些严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契机。人类掌握自己的生命的曙光已经露出了地平线。

2012年诺贝尔奖医学奖得主个人简介: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京都大学教授,医学博士。生于1962年,毕业于神户大学医学部。从整形外科医生转向基础医学研究。留学美国回日本后,此前曾经在大阪市立大学和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任职。利用成体的皮肤细胞制作万能细胞―iPS细胞‖,先是2006年在对小鼠实验中取得成功,接着2007年又在人体实验中取得成功,均属于世界上首创成果。现任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中心‖的主任,该中心于2008年1月新建立。

约翰·B·格登爵士(Sir John B. Gurdon),剑桥大学教授。1933年出生于英国Dippenhall,1960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于1972年加入剑桥大学,担任细胞生物学教授和麦格达伦学院院长(Master of Magdalene College)。格登目前工作于剑桥大学格登研究所。

四、卫报:第一次向中风病人脑部注射干细胞

环球科技观光团2010-11-18 17:25

这次接受注射的患者有60多岁,从前是卡车司机,18个月前由于严重中风而生活不能自理。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者向他的脑中注射了近200万个细胞,注射位置是受损神经元附近的一个健康脑区。医生们希望,注射进的这些细胞能够释放出化学物质,激发新的神经元和血管生长,并修复损伤、减缓炎症。

这次注射其实是一系列实验的一部分,研究者希望再治疗11名年龄从60到85岁的男性患者,注射量也将越来越大:500万、1000万、2000万个细胞。

病人们所患的是最常见的缺血性中风(ischaemic stroke),由脑中的血管堵塞引起。病人接下来会接受持续2年的观察。

之前的动物实验表明,这些细胞在治疗脑损伤上是安全而有效的。

人们对干细胞疗法的一个担心就是,会不会造成肿瘤?不过研究者表示,这次使用的细胞应该不会有这个问题,这些细胞来源于美国一个12周大的胎儿,在细胞的这个发育阶段,这些细胞肯定能长成脑细胞。

这并不是第一次向人脑中注射干细胞,2006年就曾有研究向患有贝敦氏病的儿童脑部注射过干细胞。

刊物: 《卫报》11月16日

五、细胞变变变

月月2011-06-03 12:02

(文/Ed Yong)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身份是很困难的,对于组成人体的细胞来说也是如此。细胞有很多种类型,脑细胞、皮肤细胞、肌肉细胞等等。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但是一旦细胞的角色确定,基本上就很难再改变了。

然而,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转化分化的方法将一种细胞彻底改变,转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人们希望利用这项技术来培植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例如,如果有人患有损害神经系统的疾病,我们就可以在他们身上取得皮肤细胞,然后将其改造成新鲜的神经元供体。

许多团队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胰腺细胞转化成了肝细胞,或将皮肤细胞转化成了心肌细胞,等等。但是此前没有人能将其他类型的细胞转化为人类的神经元细胞。如今,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赵志平(Zhiping Zhao)、杨楠(Nan Yang)和托马斯?菲尔布亨(Thomas Vierbuchen)成功的将人体的皮肤细胞转变成了神经元细胞。

这个研究组去年以老鼠作为样本实验,用到的是三种被称为―BAM因子‖的蛋白,包括Brn2,Asc11及Myt11。他们证实了老鼠的皮肤细胞能够转变为神经元细胞,于是,他们就开始了以人体细胞为样本的实验。他们选取了人体包皮细胞,并用病毒将这三种蛋白运送至这些细胞内。短短的一周后,这些细胞看起来就有些像神经元细胞了,它们和神经元形状相同,被激活的基因也正确,但是它们不能像正常的神经元一样携带电信号。

只用BAM无法成功地将人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元,要完成这个过程还需要第四种蛋白NeuroD1。这个研究组最终用这四种蛋白(BAMN)实现了转化的目的。这样转化出的神经元不仅能够携带电信号,而且它们形成了突触,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信号传递。最棒的是,它们能够连成网状。将这些神经元与正常神经元一起培养,它们还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也有其他科学家成功地将皮肤细胞转化成了神经元,但都没有采用这么直接的方式,而是首先将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使其进入干细胞样状态,然后再诱导成为神经元。

这个领域发展速度极快。2008年,鲁道夫?耶尼施(Rudolf Jaenisch)将一只患帕金森症老鼠的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使其转化为神经元,再将这些神经元移植到这只老鼠的大脑,新的神经元整合进来以后,老鼠的症状有所改善。几个月后,凯文?埃根(Kevin Eggan)将一个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的82岁老妇的皮肤细胞重新编程,得到了神经元。

但是要将转化来的细胞用于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近期也有很多研究关注了这种方法的风险问题。这些重新编程的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在基因序列等方面与原细胞存在着差别。2011年5月,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徐阳(Yang Xu)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便老鼠的iPSC与新宿主的基因相同,还是会被免疫系统排斥的。

目前人们尚不清楚这样不经过干细胞阶段,直接地将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是否更好。这项研究的负责人马里乌斯?韦尼希(Marius Wernig)表示,这项技术使用的蛋白不同,但他怀疑它们最终也会遇上免疫排斥和基因差异的老问题。

―但是,这样直接转化有个好处。通常从一个病人身上只能制造出三株以下的iPSC细胞,如果某一株编程不成功,就会前功尽弃。‖但使用直接转化技术,可以同时将许多皮肤细胞转化成神经元。

乔纳森?斯莱克(Jonathan Slack)曾参与将肝细胞转化为胰腺细胞的研究,他表示,主要的问题是这些细胞是不是真正的神经元。他补充说BAMN四种蛋白能启动皮肤细胞里的许多基因,从而使其转化为神经元,结果,这些细胞可能并没有真正进行发育转换。

对韦尼希来说,下一步工作是让这个转化过程的效率更高。他们现在能做到成功转化但是这个过程要用五到六周的时间。一旦能把转化的速度提上去,他们便可以尝试是否能将患有脑部疾病的人的细胞转化成神经元。

斯莱克认为要创造出适合移植的人类神经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他对此表示乐观,―直接地对细胞进行重新编程技术确实能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前景,即制造出病人特异性的移植器官,这样就不会被免疫系统排斥。‖

斯莱克认为目前主要有两个阻碍因素。第一,韦尼希的团队使用了病毒将基因导入宿主基因组中。这是将目标蛋白导入细胞的一个高效的方法,但这也可能增加

癌症的风险。第二,控制生成的神经元的类型也是个问题,因为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有不同的作用。总之前方的路还很漫长。

六、一个细胞的一小步,整个酵母的一大步

摇摇晃晃小姐2011-07-04 20:47

自生命伊始,多细胞生物至少经历过20次进化。最后一次进化大约是2亿年前的事了,只可惜有关这次进化的具体过程我们无从可考。为了深入了解多细胞生物的进化过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威廉·拉特克里夫(William Ratcliff)及同事以实验室里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啤酒酵母(左图)为对象,研究单细胞生物是如何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的。

在短短几周内,啤酒酵母就完成了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进化,并且实现了细胞的分化。这表明,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进化并没那么困难。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酵母置于液体培养基中,每天对培养皿进行一次轻度离心分离,并用离心管底部沉淀的酵母进行下一次接种。正如大颗砂粒沉降速度大于颗粒极小的淤泥一样,细胞群的沉降速度会大于单个细胞的沉降速度。因此,研究小组通过离心法可以有效选择出聚集的酵母菌。

在不到60天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培养了大约350代酵母菌。其中,有10管酵母都进化成聚集―雪片‖。更重要的是,―雪片‖并非是只是一群聚集在一起的细胞,而是由拥有相同基因的细胞分裂形成的。

拉特克里夫表示:―多细胞生物进化的关键步骤是自然选择的对象从个体变为群体。一旦自然选择在种群层面发生,那些聚集细胞就可以算作多细胞生物的雏形了。‖

在某些方面,这些―雪片‖表现出多细胞生物的特性。―雪片‖通过细胞分裂增大体积;当―雪片‖达到一定体积时,有一部分会脱落下来形成子代细胞。这种―生命周期‖与许多多细胞生物的―青年期‖和―成年期‖类似。

经过数百代的自然选择后,―雪片‖开始出现细胞的分化。当―雪片‖达到―成年‖体积后,一些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产生薄弱点,子代细胞得以脱落。由此,―雪片‖整体得以保持足够大的体积迅速沉淀至试管底部存活下来,进而产生更多后代。此外,―雪片‖的世系在不同的进化压力下进化出的生命周期也不同。由于死亡很少对个体细胞有利,死亡是整个生物体各部分相互妥协、协调合作结果,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它表明―雪片‖是一个进化单元。

其他熟悉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都感到很兴奋。―在我看来,实验展现了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进化的基本转变过程,‖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本·克尔(Ben Kerr)表示:―进化的过程发生得那么快,太令人兴奋了。‖

然而,持怀疑态度的人指出,酵母菌的祖先在千万年前或上亿年前是多细胞生物,因此许多菌株会自然形成菌落。酵母菌可能保留了一些细胞粘附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进化机制,从而表现出拉特克里夫实验的结果。

―我敢肯定,曾经是多细胞生物的酵母菌从未完全失去多细胞生物的特性,‖北伊利诺伊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尼尔·布莱克斯通(Neil Blackstone)表示:―我认为如果实验对象的祖先不是多细胞生物,单细胞向多细胞的进化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

拉特克里夫及同事准备对衣藻(一种祖先不是多细胞生物的藻类)进行类似实验,从正面回应反对的声音。他们还在继续进行酵母菌的实验,观察―雪片‖能否进一步进化。

刊物: New Scientist 网站,2011年6月23日

导读者: 摇摇晃晃小姐

原文: 请看这里

图片来源: New Scientist 网站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https://www.360docs.net/doc/9014023248.html,/guokrdigest)

七、科技创业:修改细胞的程序以治疗疾病

紫鹬2010-10-28 23:31

刊物: 《科技创业》9/10月刊

导读者: 杜磊

原文: 请看这里

在日本京都大学学者于2007年宣布发现了将皮肤细胞转化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cells)的方法仅仅数月之后,Jacob Hanna应用这些新类型细胞成功治愈了患有镰刀型贫血症的老鼠,这种疾病是由基因缺陷导致骨髓制造出了有缺陷的红细胞。Hanna,作为怀特海德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从患病的老鼠身上提取出皮肤细胞,重新编排它的基因以制造诱导多能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行为就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可以轻易地转化成体内任意一种细胞。而后,他修正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遗传缺陷,并且刺激它们转化为骨髓干细胞,使之可以制造血细胞。这些健康的细胞被移植回老鼠体内,老鼠的免疫系统将其视为自己的组织。这些被治疗过的老鼠自己开始制造健康的红细胞。

―Hanna的工作是iPS 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的转折点‖,波士顿儿童医院干细胞移植计划主任兼哈佛医学院教授乔治德雷(George Daley)说,―这是一个关于患有人类疾病老鼠的漂亮例证,充分显示出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潜力‖

在iPS细胞可以被用于治疗如镰刀型贫血症等人类疾病之前,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以保证不会带来任何负作用,并且要提高从皮肤细胞到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转化效率。Hanna正在开发模拟以理解细胞重新编程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并且他正在寻找可以便捷地转化为成人细胞的新型人类干细胞。

八、乳腺细胞可返老还童

Sophia 2011-04-16 12:32

(文/Ed Yong)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多已经消散的潜能。从受精卵开始,不同功能不同位置各种不同的成体细胞都来自干细胞这个始祖。最后,发育成熟的各类细胞演变成有功能的神经元、肌肉细胞、上皮细胞等等。随着子代细胞逐渐发挥功效,干细胞慢慢地开始衰退老化,失去演变成功能细胞的能力。

这是干细胞的标准归宿,一个单向的命运之旅,潜能慢慢消失。

其实,故事是错误的。

来自怀特黑德研究所生物医学专业的克瑞斯汀?查弗进行的一项创新研究有新发现,某些成体细胞能逆转发育过程,返老还童,自发地回复到干细胞状态。这让我们以往认为的干细胞单向命运之旅转变为双向之旅。

这是一个很惊人的结果。直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认为成体细胞可以返祖变为干细胞样细胞,甚至很多的科学家花费巨大的努力对成体细胞进行重编程,将成体细胞转变为干细胞样细胞。

而现在科学家发现,成体细胞无需人为操作,可以自发地变为干细胞样细胞。这就好像,你每天在路上都会与一个和你反方向的普通路人擦肩而过,直到某天你才突然发现他竟然是个大人物。

这一切起源于一次简单的观察。查弗某天在显微镜镜下观察乳腺细胞,她发现一小群乳腺细胞在细胞瓶中漂浮起来了,正常来说乳腺细胞会贴在培养瓶壁上生

长。查弗说,通常,在细胞瓶里,细胞漂浮起来表明它已经死了或是快死了。然而,这一次我发现它们看上去健康极了。查弗对此十分关注,因为只有干细胞才具有可以在自由浮动环境中生存的本领。

查弗说,我们怀疑这些漂浮的细胞中可能包含有一定比例的干细胞样细胞。实际上,查弗的猜测是正确的。漂浮的细胞与乳腺细胞不同,漂浮细胞具有三个典型的干细胞独有的遗传学特征。包括,一个被激活的微弱的CD24基因、丢失的ESA基因,以及有强活力的CD44基因。

漂浮细胞表现得很像干细胞。甚至单个的漂浮细胞都可以产生一簇乳瓣组织(也称为微球体)。并且,将这些漂浮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漂浮细胞可以发育成更复杂的组织结构,比如说输乳管。

这些干细胞特征细胞如何发育而来似乎无章可循。查弗发现,开始的时候这些细胞只微弱地表达CD44分子,而其子代细胞逐渐变化,开始表达更多的CD44分子。查弗排除了细胞瓶被CD44高表达细胞污染的可能性,因为CD44高表达细胞比CD44低表达细胞生长速度慢很多,假如是被污染的,那么在随后的培养中CD44高表达细胞很快会被低表达细胞所淹没。所以说,实际上是CD44低表达细胞直接转变为高表达。

这一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实验室的细胞培养瓶中。查弗也发现其他新鲜组织中的细胞也有类似情况。其他成体细胞也可以转变为干细胞样细胞。

这个故事的确很令人惊讶,但是查弗发现乳腺癌细胞其实也能转变为乳腺癌干细胞。癌症干细胞早在14年前就已经被发现,并且各种癌症组织中都可以找到癌

症干细胞。关于癌症干细胞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一点就是,癌症干细胞是否会演变成更多的癌症细胞。人们在接受癌症治疗后可能复发,复发有时在原发部位以外的地方,长出新的肿瘤。

当查弗将漂浮的乳腺细胞转化为乳腺癌细胞后,她发现CD44低表达细胞转化为CD44高表达的癌症干细胞,而癌症干细胞的CD44表达量比正常干细胞高2-5倍。通常这类肿瘤更具有侵蚀性。

这些研究为癌症治疗打开了一扇门。几个研究项目正在尝试以癌症干细胞为靶位治疗癌症。科学家们希望药物能寻找并摧毁肿瘤的核心组织,将其异常的特征纠正回正常的特征。不过,很清晰的是,乳腺癌细胞能转变为癌症干细胞,那么肿瘤肯定很容易复发。

这看上去似乎有些悲观,查弗在医学领域发现一些令人乐观的新闻。许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尝试提高细胞重新编程技术。这些重新编程的细胞可以用于生成新的组织甚至是新的器官,这些组织或是器官可以针对病人不同基因组量身定制。

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风险,一旦定制出现差错,可能导致癌变。不过,如果查弗能找到成体细胞自然转化为干细胞样细胞的机制,那么她也许对再生医疗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无需破坏基因就能直接转化。查弗说,除了乳腺细胞,如果其他科学家能在其他组织细胞中找到相似的情况,那么用病人本身的干细胞治疗退行性疾病可能就有希望了。

图片来自原文

原文看这里

科技名博微博

博主介绍:Ed Yong,著名科学作者。他白天在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上班,晚上回家写他自己的科普博客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他的文章被众多知名刊物采用,包括New Scientist, Nature, the Economist, the Guardian, the Daily Telegraph以及SEED等

九、卫报:用皮肤来造血

环球科技观光团2010-11-11 14:39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 in Ontario)的科学家已将皮肤细胞转化为血细胞,这将能彻底改变癌症和血液病的治疗。人们能利用自身皮肤转化为血液供医疗使用而不用担心排异反应——这是贫血症、白血病患者的福音,也会使得癌症患者摆脱化疗和放射治疗带来的痛苦和副作用(比如破坏造血细胞)。

研究者向成人和新生婴儿的皮肤细胞中添加名为OCT4的基因及其他化学物质(血细胞生长因子),将之转化为血细胞,根据添加物质的不同,能够形成红、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健康的血液,或可根据病人需要转化为某一种血细胞。这项研究成果还属首次,接下来还将有更大进展。马里兰国家心脏、肺和血液学会的Cynthia Dunbar认为这项成果将使得―血荒‖及骨髓移植―成为过去‖。

比如通过皮肤细胞转化来的健康血细胞,能够―战胜‖白血病细胞。更吸引人的是,这项技术能够成为一种健康血源的方式代替传统疗法,为肿瘤的放疗和化疗保驾护航,在放疗化疗清除癌细胞的同时,为被它们误伤的血细胞提供补充。

研究者正在对此技术进行拓展,增加细胞培养量,并寻求长期的冷冻储存方法。

十、时代:生命之带,脐带血公共捐赠方法

小青2010-07-20 18:00

刊物: 《时代》7月26日刊

导读者: 一个人的黎明

原文: 请看这里

脐带血可以用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神经组织退化等等疾病。和胚胎干细胞不同,前者可以转化成人体中的任何一种细胞形式,而大部分脐带血干细胞则已经被规定好了它们的演变方向。但是也有科学家表示,脐带血干细胞可以被重新定义,从而可以用来治疗许多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的疾病,例如癌症、链状细胞性贫血、免疫缺陷、骨髓衰竭以及遗传病等等。

营利性的私人脐带血库收费高昂,而且他们只是为捐献者的家庭内部成员保存和提供脐带血。公共脐带血库则可以向一切足够匹配的人提供脐带血。但目前美国只有19个公共脐带血库,只有在那些和血库有合作关系的医院才可以收集并转移脐带血。

针对这个问题,脐带血公共捐赠方法(Public Kit Donation)应运而生。按照这个方法,妇女们可以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通过邮寄的方法向国家脐带血档案库进行捐赠。妇女们可以得到免费的脐带血收集工具,而医生们可以通过一个7分钟的在线教程学会如何使用这个工具。也有一些医生并不支持这个计划,因为

细胞凋亡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生理性死亡Physiogicalcell death,PCD),是细胞对内外信息刺激的 应答反应,[1]它与细胞的生长、分化一样.属于最基本的 细胞学事件或过程.它决定着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转归.是胚胎发生和个体发育中清除细胞以维持细胞数目正常的调 节机制。 [2]当组织细胞发生异常调亡时,即可引起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讲.凋亡过多会引起退行性变或早衰,调亡过少.易诱发肿瘤。[3] 因此,细胞凋亡近年来引起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仅就细胞调亡的概念及相关因素作一简要的概述。 【Summary】 Apoptosis is a kind of Physiogicalcell death and a reaction of cells to around informations stimulate .[1] It is same as cells’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which belong to the basic cell subject’s incident or process.it decide living things’essential character- Istics ,and used to clear away cells to keep it rgular number’s regulation mechanism in the procees of embryo occur and individual growth.[2]there will couse ill- Ness when the organization cells come into being particularly apoptosis .Generally speaking ,more cell

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_左侠

·综述· 作者单位: 100048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妇产科(左侠,陈蕾);第四军医大学(左侠) 通信作者:陈蕾,E-mail :chenleis@https://www.360docs.net/doc/9014023248.html, △ 审校者 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 左侠,陈蕾△ 【摘要】卵巢早衰(POF )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卵泡功能衰竭。大约80%患者属于特发性POF 。POF 治疗棘手,近年国内外取得了应用干细胞恢复卵巢功能及生育力等方面的动物试验成果,为POF 患者卵巢功能及生育功能的恢复带来了希望。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治疗因其引起伦理争议而受到限制。目前成体干细胞治疗包括生殖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胎儿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干细胞可能通过分化为卵母细胞或通过旁分泌抑制卵泡凋亡来修复受损卵巢。现对POF 的干细胞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卵巢功能早衰;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 Research Progress of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ZUO Xia ,CHEN Lei.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LA Nav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China (ZUO Xia ,CHEN Lei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32,China (ZUO Xia )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Lei ,E-mail :chenleis@https://www.360docs.net/doc/9014023248.html, 【Abstract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refers to failure of follicle function which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causes. About eighty percentages of POF belongs to idiopathic POF.Therapy of POF is very tricky.In recent years ,stem cell therapy has obtained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toration of ovarian function in animal experiments at home and abroad.These achievements bring hope in aspect of recovery of ovarian function and fertility for patients with POF.Stem cell includes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adult stem cells.Study in embryonic stem cell therapy is restricted because of ethical controversy.The adult stem cell therapy includes germline stem cell therapy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e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erapy.Stem cells may differentiate into oocytes or inhibit follicle apoptosis through paracrine to restore damaged ovaries.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stem cell therapy of POF. 【Keywords 】Ovarian failure ,premature ;Stem cells ;Embryonic stem cells ;Adult stem cells (J Int Obstet Gynecol ,2014,41:25-28) 卵巢早衰(POF )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持 续性闭经、性器官萎缩,伴有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 )和黄体生成激素(LH )升高,而雌激素降低的综合征。在国外,普通人群POF 发病率约为1%[1],中国约3.8%,其中特发性POF 约占80%[2]。对于POF 患者来说,现有的临床治疗主要为激素替代治疗(HRT )。HRT 能缓解更年期症状及远期并发症,但长期HRT 有增加乳腺癌、心脏病和中风风险的担忧[3]。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恢复卵巢功能。近10年来,干细胞治疗在动物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为POF 患者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的恢复带来了希望。现就干细胞治疗POF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干细胞的发现、分类及治疗作用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 力的原始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动物的各组织 器官的原始细胞。干细胞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科学家James E.Till 和Ernest A.McCulloch 发现并命名造血干细胞之后。1970年Martin Evans 从小鼠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其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在1998年末,美国两个研究小组成功培养出人类胚胎干细胞,保持了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全能性。造血干细胞是最早被发现的,且研究最多、最先用于治疗疾病的成体干细胞,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干细胞只属于造血系统。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几乎在所有组织中都发现了干细胞,干细胞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工程已成为继人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之后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和最有应用前景的生命学科。 干细胞按发育阶段分为两大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取自囊胚里的内细胞团,而成体干细胞则来自各式各样的组织。目前发现,心

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浅谈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11生科111003015 康明辉 摘要: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关键词:细胞遗传生物学发育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

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目前对细胞研究在方法学上的特点是高度综合性,使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新的结构成分、信号或调节因子的基因分离、克隆和测序,经改造和重组后,将基因(或蛋白质产物)导入细胞内,再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等,研究这些基因表达情况或蛋白质在活细胞或离体系统内的作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的形态定位方法紧密结合,已成为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上的特点。另一方面,用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如重组技术、、同源重组和转基因动植物等,对高等生物发育的研究也取得出乎意料的惊人进展。对高等动物发育过程,从卵子发生、成熟、模式形成和形态发生等方面,在基因水平的研究正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进展。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迅速进展。2000年6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可称之为“人类基因草图”,这个草图实际上涵盖了人类基因组97%以上的信息。从“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部“天书”是怎样写的和用什么符号写的。2001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科学家发布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基本信息”,这说明人类现在不仅知道这部“天书”是用什么

细胞生物学在药学方面的研究综述

细胞生物学在药学方面的研究综述 摘要:细胞是生命的基础,一切生命问题的真正解决都必须在细胞中得到真正解决。细胞生物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药物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理解新的药物靶标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生物学采用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原理与技术,通过揭示细胞生命活动的本质,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药物的吸收、转运与作用机制,来解决新药筛选,细胞工程制药等方面的难题。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药物筛选制药 1.新药筛选 1.1细胞周期与抗肿瘤药物 癌症的进展涉及无休止的基因突变,并通过进化选择成为最具侵袭性的肿瘤表型。这些基因突变形成了癌症的几种特质:漠视增殖、分化停止信号的存在;具备无限增殖的能力;逃避凋亡;侵袭性;新生血管生成的能力。其中前三种特质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并为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1] 林晓钢等人据Hela 细胞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嘌呤以及嘧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应变化引起的光谱变化建立Hela细胞的紫外吸收光谱模型,并且可以通过该光谱模型判读出Hela 群体大致处于细胞周期的哪一时相。[2]通过此项研究可以从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规律。研究细胞周期的规律与调控机制对于探索肿瘤发生机制、抗癌药物的设计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DNA与靶向药物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的基本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许多分子能与DNA结合,破坏DNA的模板作用,影响基因调控和表达功能,从而诱发很多生物效应。因此DNA与靶向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重要领域。DNA与靶向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过程机理、疾病的致病机制,而且可以引导药物的设计与合成、药物体外筛选以及探讨药物的治病机理。另外,对双链DNA(或单链DNA)具有选择性结合或具有序列特异性结合的靶向药物分子可以作为DNA分子杂交与否或识别特定序列

药剂学综述栓剂的研究进展[1]

栓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栓剂是古老剂型之一,栓剂不仅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还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近年来栓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应用筒单方便,效果明显可靠。对近年来栓刺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新型栓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随着新制药技术和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国内外对栓剂的研究及使用也显著增加,出现了很多新型栓剂,如中空栓剂、双层栓剂、泡腾栓剂等,中药栓剂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关键词】栓剂;研究概况;综述;新剂型; 引言:栓剂是古老的外用固体制剂。在我国,汉代时期就已有对栓剂的记载。栓剂系将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随着栓剂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和栓剂生产自动化的实现,栓剂现已生产的品种和数量都显著增加,如中空栓、泡腾栓、微囊栓、海绵栓、凝胶栓等新型栓剂,尤其中药栓剂不断涌现,栓剂的研发热潮仍在进行中。 1 .栓剂概述[1] 栓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 体状外用制剂。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人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栓剂因使用腔道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喉道栓、耳用栓和鼻用栓等。目前,常用的栓剂有直肠栓和阴道栓。这两种栓剂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肛门栓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阴道栓的形状有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尿道栓呈笔形,一端稍尖。 2.栓剂分类 2.1按作用

分局部作用栓剂和全身作用栓剂。 2.2按应用部位 分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脐栓、耳栓等,其中直肠栓和阴 道栓最为常见.Kyong-Hoon Eun等【2】曾用家兔做过栓剂直肠实验。2.3按形状大小 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和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前者多为肛门栓,塞人肛门后,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容易压人直肠内。后者多为阴道栓,亦称阴道弹剂,因相同重量的栓剂,鸭嘴形的表面积较大,因此以鸭嘴形较好。 2.4按基质 1.脂肪性基质,包括可可豆油、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类、乌桕油和氢化油等。 2.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包括甘油明胶、聚乙二醇类、吐温一6l等。 2.5按剂型 分双层栓剂、泡腾栓剂、微囊栓剂、中空栓剂、海绵栓剂、渗透泵栓剂、不溶性栓剂、凝胶栓剂等。【3】 3.栓剂作用特点【4】 栓剂给药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栓剂在腔道内起局部作用;其二为栓剂中的药物经由腔道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全身作用。局部作用主要为润滑抗菌、消炎、收敛、止痒、止痛局麻等作用,例如甘油栓,紫珠草栓及苯佐卡因栓等。这类局部作用是栓剂的特色和长处之所在,因其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病所。所以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全

细胞凋亡蛋白的研究进展

【摘要】细胞凋亡是当前生物学领域中研究的最新课题之一。细胞凋亡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系列蛋白调控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在保证多细胞生物健康生存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个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着重要意义。其中bcl-2家族、caspase 家族、p53蛋白、survivin蛋白都是重要的凋亡调节因子,在细胞凋亡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细胞凋亡.本文探讨了bcl-2家族、caspase家族、p53蛋白、survivin蛋白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关键词】细胞凋亡、 bcl一2家族、caspase家族、p53 蛋白、survivin 蛋白 引言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现象,在多细胞生物去除不需要的或异常的细胞中起着必要的作用。它在生物体的进化、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多个系统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是多蛋白严格控制的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多种细胞凋亡的过程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是迄今为止凋亡过程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凋亡过程的紊乱可能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蛋白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其中caspase家族蛋白、Bcl-2家族蛋白和p53蛋白、survivin等在凋亡的信号转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caspase家族蛋白 1.1 caspase家族蛋白介绍 caspase是半胱氨酸基天冬氨酸一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的缩写。Caspase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家族,也称为ICE/CED-3家族,是美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死亡基因CED-3的同源物。这类蛋白酶与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变化(如细胞膜空泡形成、核膜破裂、染色质聚集和边聚及DNA断裂等)以及一些生化改变关系密切。它们是一组存在于胞浆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其共同特点是特异性断开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到目前为止,在小鼠和人类中,已经发现caspase家族至少有14个成员。细胞中合成的caspase以无活性的酶原状态存在,经活化后方能执行其功能。 1.2 Caspase分类 Caspase分为三大类:凋亡启动因子(apoptotic initiators)、凋亡执行因子(apoptotic executioners)和炎症介导因子(inflammatory mediators),构成了级联放大效应。凋亡启动因子在级联反应的上游,包括Caspase-2、Caspase-8、Caspase-9、Caspase-10等,能在其它蛋白辅助下发生自我活化并识别和激活下游的Caspase。如Caspase-8几乎能激活所有凋亡级联反应下游的Caspase而诱发凋亡。凋亡执行因子在级联反应的下游,包括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7等,作用于其特异性底物并导致细胞凋亡。如Caspase-3,是Caspase家族中的最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主要效应因子。它的活化是凋亡进入不可逆阶段的标志。炎症介导因子包括

细胞研究进展概述

细胞研究进展概述——干细胞技术 20092358 谢芬霏16120901 生物技术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的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的研究也成为了生命科学的热点,本篇就几个干细胞的研究方向的进展展开一些介绍。 关键词:干细胞;多能性;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引言: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干细胞的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胚胎干细胞(Embrtibuc stem cell)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据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在胚胎的发生发育中,单个受精卵可以分裂发育为多细胞的组织或器官。在成年动物中,正常的生理代谢或病理损伤也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再生。胚胎的分化形成和成体组织的再生是干细胞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胚胎干细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而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1 胚胎干细胞 1.1 胚胎干细胞的概念和生理学特性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①全能性,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 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的任何组织细胞。全能性的标志是细胞表面有胚胎抗原和Oct4蛋白【1】。②无限增殖性。胚胎干细胞在体外适宜条件下, 能在未分化状态下无限增殖。③胚胎干细胞具有种系传递的功能。④胚胎干细胞易于进行基因改造操作。⑤细胚胎干胞保留了正常二倍体的性质且核型正常。早在1970年Martin Evans已从小鼠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2】,而人的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直到最近才获得成功。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研究和利用ES细胞是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ES细胞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畸胎瘤干细胞(EC细胞)的发现开始了ES细胞的生物学研究历程。目前许多研究工作都是以小鼠ES细胞为研究对象展开的,如:德美医学小组在去年成功的向试验鼠体内移植了由ES细胞培养出的神经胶质细胞。此后,密苏里的研究人员通过鼠胚细胞移植技术,使瘫痪的猫恢复了部分肢体活动能力。随着ES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生命科学家对人类ES细胞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98年末,两个研究小组成功的培养出人类ES细胞,保持了ES细胞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全能性。这样就使科学家利用人类ES细胞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可能。然而,人类ES 细胞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很大争议,出于社会伦理学方面的原因,有些国家甚至明令禁止进行

牙髓干细胞 研究进展综述

牙髓干细胞 1牙髓干细胞概念 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2000年Gronthos[1]等通过对人牙髓细胞的研究,发现了一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着极其相似的免疫表型及形成矿化结节能力的细胞,细胞中形态呈梭形,可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有着较强的克隆能力。这些由牙髓组织中分离出的成纤维状细胞就称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现在普遍认为牙髓组织中具有形成细胞克隆能力和较强增殖能力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即DPSCs[2]。 2牙源性干细胞 至今,已从人类牙齿相关组织中分离和鉴定出7种干细胞: (1)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1],来自恒牙牙髓;张巍巍等[3]以人牙髓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在体外进行复合培养,表明PLGA 有利于于牙髓干细胞的粘附与增值。Lindroos等[4]得到DPSC与其他间充质源性干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物和骨相关性的标志物的结论,支持DPSC在硬组织再生方面的可能性。从成人第三磨牙牙髓中分离的DPSC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有功能活性的神经细胞,并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神经组织专有的标志物[5],为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DPSCs不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征性蛋白DSP、DMP,则表明DP-SCs尚处于未分化状态[6]。我国学者通过对根髓和冠髓进行比较时发现:DPSCs 存在于全部牙髓之中,在根髓中的密度更高[7]。 (2)人类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 from the pulp of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SHED),来自儿童脱落乳牙的牙髓;Miura等[8]研究发现,正常脱落的乳牙牙髓中的细胞经培养会表现出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其增殖率和群体倍增数均比骨髓基质干细胞(BMMSC)、DPSCs高,于是首次提出了SHED的概念。Shen YY等[9]发现SHED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以表达成骨细胞的标志,如RUNX-2、OCN、BSP,表明SHED在体外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将SHED与人类牙齿切片复合后,在体外培养或是植入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均表达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标志( DSPP,DMP-1,MEPE)[10]。一系列实验表明SHED在体内只能诱导宿主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11],而其自身无法分化为成骨细胞,但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却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SHED 可能还具有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等功能[12]。李丽文[13]等用不同密度接种培养DPSCs,计算细胞产量、倍增次数, 观察细胞形态、检查克隆形成率和钙结节形成能力的方法得到,1.5~3cells/cm2低密度接种培养DPSCs 有利于细胞快速扩增,扩增后的细胞保持较高的增殖和分化潜能。SHED 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效率和钙结节形成能力均优于DPSCs。 (3)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 from the apical papilla,SCAP)[14,15],来自牙根发育未完成的根尖乳头;Abe等[16]从人年轻第三磨牙根末端分离根尖周牙乳头,并采用酶消化法从中分离出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种细胞在低密度下培养时,

白芍总苷的研究进展综述

白芍总苷研究进展的综述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白芍化学成分研究 1.1 单萜及其苷类成分 (2) 1.2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2) 1.3 鞣质类 (2) 1.4 多糖 (3) 二、提取工艺 2.1 回流提取法 (3) 2.2 煎煮法 (4) 2.3 超声提取法 (4) 三、精制工艺 3.1 大孔树脂纯化法 (5) 3.2 联合技术纯化 (6) 四、检识 4.1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6) 4.2 薄层色谱检识 (7) 4.3 指纹图谱检识 (7) 五、含量测定的方法 5.1 高效液相法测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含量 (8) 5.2 其他方法测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含量 (8) 六、药理作用 6.1 TGP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9) 6.2 TGP对神经系统作用 (9)

6.3 TGP对内分泌代谢系统作用 (9) 6.4 TGP对消化系统作用 (9) 6.5 TGP对泌尿生殖系统作用 (10) 6.6 TGP对皮肤及骨骼系统作用 (10) 七、展望 (10) 八、参考文献 (10)

【摘要】: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类化合物, 合称白芍总苷。近年来由于提取工艺以及检测方法的提高,对白芍中的白芍总苷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白芍中的白芍总苷的提取分离、含量等研究作综述。 【关键词】:白芍总苷,提取,纯化,含量测定 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 loraPa ll1 的干燥根, 别名金芍药,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白芍性微寒, 味微苦、酸, 归肝、脾经, 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白芍中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类化合物, 合称白芍总苷( TGP) [1] ,也是白芍的有效部位, 具有镇静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因 此对于白芍总苷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的研究很有必要性。 【 abstract 】: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from ranunculaceae plant peony dry root, including paeoniflorin,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 oxidation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single terpenoids,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are total glycoside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etection method,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research more and more thorough, in this paper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extraction separation, content and research review. 【 key words 】: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from ranunculaceae plant peony Paeonia lactif loraPa ll1 dry root, alias gold peony, mainly produced in zhejiang, anhui, sichuan, etc.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sex small cold, taste slightly bitter, acid to the liver, spleen, liver pain with flat, keep blood to regulate the menstrual function, gathered Yin hidroschesis effect and so on. The main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contain peony glucoside,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 oxidation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single terpenoids,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are total glycosides (TGP) [1], is also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effective parts, have composed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gulation effect. So for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i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the research is a necessity

血液系统肿瘤的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血液系统肿瘤的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变,肿瘤发病率增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血液系统是机体的重要构成部分,该系统的肿瘤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好的選择。但是,该疾病存在复发率较高等现象,亟待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治疗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副作用更低的治疗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基于细胞的治疗策略,可提高对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血液系统肿瘤的细胞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the incidence of cancer increases,threatening people’s health. The bloo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dy.The incidence of tumors in this system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surgical treatment and other methods provide better options for saving the lives of patients and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However,there is a high rate of recurrence of this disease,and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s.Cellular therapy provides patients with blood tumor with less side-effects,prolongs their survival and improves their quality of life.Cell-bas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can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blood tumor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cell therapy of blood system tumo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Blood system;Tumor;Cell therapy 近年来,血液系统肿瘤发病率呈上升的态势,放化疗、外科手术等传统的治疗方式可给部分患者带来一定的益处,然而,诸如高复发、难治愈之类的情况广泛存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面临很大挑战。随着生物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细胞治疗法给血液系统肿瘤治疗提高了有力的手段[1]。细胞免疫治疗,是在体外诱导、增殖免疫细胞,又回输到机体,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抗击肿瘤细胞,治疗肿瘤的作用[2]。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发生、转移等起着重要作用,以细胞免疫疗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下文对血液系统肿瘤的细胞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T淋巴细胞治疗 骨髓中存在一种多能干细胞,当它迁移至胸腺的时候,可被诱导分化成T 淋巴细胞,从而具备了免疫作用。T细胞的表面有复杂的抗原与受体。T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有机会接触多种入侵机体的抗原,提高免疫应答作用。T淋巴细胞治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非特异抗原刺激制备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细胞)、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等;②转基因技术制备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CAR-T细胞等。不同类型T细胞的疗效有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进展

国内外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摘要: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方向之一,干细胞产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干细胞领域投入重金支持基础和临床研究,大力推动干细胞产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比世界干细胞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了中国在该学科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中国干细胞研究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干细胞,研究现状,前景与展望 Abstract: Stem cell research is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fields in biomedicine nowada ys. Many countr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em cell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great s ocial benefits and market potential. USA,EU,Japan,Korea and China have increased the input of capital dramatically to promote th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stem cel l as well as stem cell industry. By comparing the situation of stem cell research at ho me and abroad,we found that,in recent years,an obvi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em cell research, however,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exists.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em c ell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stem cells,research status,prospect 1、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干细胞经适当诱导分化可发育为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成为移植供体的新来源,作为“种子细胞”的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工程的方法在体外发育为各种特异性的细胞供移植和细胞替代所需,并可作为基因疗法的靶细胞用于治疗和研究。由于干细胞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已成为近年来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干细胞(stem cells)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

黄芪研究进展综述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 周春竹 【摘要】黄芪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的根。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现代研兜分析发现其舍有苷类、黄嗣、多糖、氧基酸、亚油酸、生物碱和胆碱等多种有效成分。本文就黄芪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作出综述。【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综述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黄芪用途广泛,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3]。 多年来人们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黄芪新的药理作用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主要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对心脏器官的作用 1.1改善心功能 1.1.1 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对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作用。黄芪皂苷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犬和心功能受抑制犬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4]。王氏等[5]采用B受体阻滞剂心得安诱发麻醉犬体内急性心衰模型的方法,通过血流动力学测定,观察到黄芪注射液增加心输出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的作用。 1.1.2 减轻心脏负荷研究表明[6],黄芪扩血管作用和组胺释放或肾上腺素d、B受体无关,而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O产生,继而激活血

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 1.2保护心肌细胞 1.2.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彭氏等[7]利用培养的心肌细胞造成缺氧模型,发现缺氧30分钟时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细胞显著增高,109/L黄芪对缺血心肌无保护作用,1009/L、10009/L的黄芪使凋亡率分别降低34.96%、37.02%,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抑制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但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且缺氧心肌细胞中TNF-otmRNA的水平和凋亡率都增高,提示TNF.a可能参与诱导缺氧心肌细胞凋亡。 1.2.2稳定细胞膜李氏等[8]观察到一定浓度的黄芪可提高SOD活性,使MDA、CK水平降低,但未恢复正常,该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提示黄芪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和稳定细胞膜来防止细胞受损。 1.3 心脏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外兔心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从器官和细胞2个水平,运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记、RT—PCR、生化学检测等多种方法,发现该药物具有调节抗再灌注损伤的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很可能是其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并且特异性抑制剂并不能减弱黄芪作用,说明黄芪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9]。 1.4对血压的影响黄芪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大鼠体外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上[10],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是由T细胞结合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发挥效应。朱培成[11]等观察到斑秃患者给服黄芪多糖后可显著下调Thl型细胞因子(IFN-y,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逆转斑秃患者Thl型反应,提示APS可抑制斑秃患者转录因子T-bet及Thl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IO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使之向Th2型漂移。蔡小燕[12]通过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发现黄芪治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比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等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来全面保证、控制以及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手段大多包括化学方法来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但是,如今的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的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体外分析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分析发展到联用分析,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从而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门分析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采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光谱、色谱及连用技术,对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药物分析学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梳理并逐步明确了重点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关键的技术和方法,观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分析科学、计算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药物分析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药学学科的发展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药物分析学不仅是静态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而且拓展到对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的动态分析、检测和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新药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物分析学已从以物质为中心转移到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即药物成分和药物活性的相关分析。现就药物分析学的一些较重要发展领域和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手性药物分析 美国药典药名字典所收载的药物中有一半至少含有一个不对称中心。而其中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例如90%抗癫痫药,β-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口服抗凝剂,50%抗炎药和局麻药都以其外消旋体供药用。生物系统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糖脂、多核苷酸、受体等,这些生物大分子都由L-氨基酸和D-糖类构成,因而生物体是一个手性环境。在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分子被引入体内后,具有手性的受体、酶蛋白质将其作为两个不同的化合物处理,因而药物对映体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药理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疗效或毒副作用。另外,一些药物在体内发生手性转化,如S-(+)-布洛芬是优映体,但低活性的R-(-)-劣映体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高活性的S-(+)-体。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使用外消旋体不易控制有效剂量,特别是当肾功能减弱时,S-(+)-优映体易在体内蓄积,通过抑制肾环氧化酶,加剧肾局部缺血,而发生毒副反应。美国等国药品管理部门已要求在申请新手性药物时,提供每一种对映体的药动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并对研制外消旋体而不是单个对映体做出合理的解释。常规的分析方法用于外消旋体药物的药动学、浓度-效应关系研究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对映体选择性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对映体的分离和测定在分离科学上曾被认为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经典的分级结晶、旋光等方法的重现性或灵敏度欠佳。随着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间接法(手性衍生化试剂法,CRD)和直接法。间接法采用手性衍生化试剂与手性胺类、醇类、羧酸类等反应形成非对映体衍生物。非对映体对在常规色谱系统中,根据非对映体分子的手性结构、手性中心所连接的基团、色谱系统的分离效率(包括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