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向新生代农民工敞开胸怀

城市应向新生代农民工敞开胸怀
城市应向新生代农民工敞开胸怀

iFOCUSl聚焦

哑观点篇]]】

城市应向新生代农民工敞开胸怀◎孙瑞灼

新生代农民工走向市民化,才是他们的归宿,也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但两代农民工之间的明显差异,迫切需要社会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扎根城市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全社会都要积极帮助他们,从政策、观念和实际待遇各方面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根”。

首先。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种种差异及面临的困境,对当下的城市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需要中国的城镇管理政策尽快作出调整,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人融入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农民工,那种将农村作为“蓄水池”的观念已完全过时,那种给农民工的进入设定众多门槛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以感恩、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城市要敞开胸怀接纳农民工,让农民工融入到城市中来,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当前,特别要把发展中小城镇作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出路和归宿的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其次,要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

制度。让农民工获得和城市居民一

样的平等待遇,这比在城市生存更

重要。这就要政府构建覆盖进城务

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享

受与其他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

权利,以逐步达到将他们市民化的

目标。以住房保障为例,2009年出

版的《广东消费蓝皮书》指出,至

今仍有31%的农民工住在集体宿舍,

而住在“像样”住处的则只有11%。

这种“无根”的现实,足以令许多

新生代农民工梦破。显然,农民工

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否则,

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无力在城市安稳

定居。有关部门应当把农民工的住

房问题尽快放上议事日程,将他们

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通过各种渠道

筹集资金,利用城市改扩建、发展小

城镇、建设卫星城等机会,为农民工

市民化提供必须的基本住房条件。

再次。要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多年来,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是

在农民工权利缺失的基础上发展的。

近些年的多种情况已经表明,损害

农民工利益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中击着旧有

的农民工管理方式和待遇机制,他

们不能容忍低工资,不能容忍劳动

条件差、住得不好吃得不好,不能

容忍没日没夜地加班。虽然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力度,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后,

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较上一代

农民工有了明显进步,但从总体来

看,农民工的问题依旧是相当突出。

工资偏低,劳动权益得不到很好的

保障,职业病频发,劳动安全危害

性突出,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养老保

险,医疗、居住问题比较大。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要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现实。

最后。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

并且体面地生存。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学历上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二者面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老一代农民工是在短缺经济阶段进城或者到沿海地区打工的,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是劳动力过剩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局面。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他们显然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先前很多的技术都成了“屠龙之技”,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新的产业结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新的技术,这就要求社会和政府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让他们适合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平等就业。口

(作者系福建省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律师)不解决“半城市化”

聚焦IFOCUSl

就可能出现“贫民窟"

——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

本刊记者周学勤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

任王春光研究员,是我国最早提出

“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学者之

一。对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带来的社

会问题,王春光做了大量的研究。

近日,本刊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和父辈们相比。新生

代农民工有哪些新特征?

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至少有

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大多数人没

有务农阅历,对农业生产知之甚少。

第二,受教育水平总体高于第~代。

第三,对外出务工的期望高,对工

作的要求高,不仅考虑能否找到工

作,更考虑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不

仅要求工资高一些,而且还要求有

较好的工作条件。第四,他们对城

市化有更高的期许,希望外出不仅

能赚到钱,更要改变自己的未来命

运,渴望成为市民。第五,对外部

世界的了解比较多,了解的渠道也

多,可以说更有胆识。这在一定程

度上会使他们更容易适应外部世界,

但是对挫折的容忍性比较低。当然

城市应向新生代农民工敞开胸怀

作者:孙瑞灼

作者单位:福建省总工会

刊名:

农村工作通讯

英文刊名:NEWSLETTER ABOUT WORK IN RURAL AREAS

年,卷(期):2010,""(6)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714254204.html,/Periodical_ncgztx201006006.aspx

授权使用:中国农业大学(zgnydx),授权号:4e9d2172-5403-4c99-a828-9e1d00ad72ef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探讨及对策分析.

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 完成人: 班级: 学制:4 年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04-04 目录 摘要 ··············································(1一、相关概 念 ·······································(1 (一新生代农民工 ·····································(1 (二社会融入 ········································(1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状 ······················(2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2 1. 融入城市的意愿强烈 ·······························(2 2. 文化程度有所提高 ·································(2 3. 自身认知的提升 ··································(3 4. 择业要求提高 ····································(3 (二社会融入的过 程 ··································(3 三、融入城市的阻碍 ·································(3 (一制度障碍 ········································(3 1. 户籍制度 ·······································(3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文献综述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文献综述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农民工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增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兴起。文章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着手,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城市适应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农民工数量在迅速增长,亦农亦工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当今的农民工内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分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出现了与80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近年来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王春光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代际差异,既表现在流动动机上,也表现在他们不同的社会特征上。他将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出打工的人称为新生代(王春光,2001)。而在另一篇文章中,王春光又将新生代农民工量化为“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群体(王春光,2003)。许传新(2007)在2006年的调查中,则将新生代定义为28岁以下的农民工。也有学者受文化研究中断代的提法“80后”的启发,认为可以把新生代农民工在实际操作中量化为在1980年之后出生的一代人。这样做的好处是:分界点特征明确,便于达成共识;可以和其他文化研究中的概念衔接;避免各个研究者在资料使用上因为标准不同而失去可比性(李伟东,2009)。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却没有对其具体的界定。本文比较认同的是李伟东的界定。 作为外来人口的移民群体,进入城市后如何实现与城市生活相互融合,一直是城市研究的经典命题(任远、邬民乐,2006)。当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的现状、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以及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等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注,他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城市融人情况进行了实证或理论的探讨。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 农民工城市融入或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是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越来越多地进人城市,学界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或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的对象也随之转移。 较之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观意愿有所增强。王春光(2001)指出,与第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动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经济型转到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或者生活型。如果用推拉理论来解释的话,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拉力的作用显然远远大于农村生活推力的作用。李涛(2009)通过调查指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大多数人想永久地在工作的城市居住下去,有主动融人城市的要求,而在传统农民工身上的这种渴望就不是这么明显。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外出的动机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维持生计,他们更想通过这种进城的机会来改变农民的身份,融人到城市环境中,成为一个城市人。

新生代农民工之现状

对新生代农民工现状与问题的调查感想 ——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 如果要问中国最不缺的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劳动力,在广袤的中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的资源,然而伴随着近几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频频出现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日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在乡村适应和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双重障碍和困境;他们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已经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型成为逐渐脱离土地和农业,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 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农民工”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兄弟奔波于城市谋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农民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群体,作为一个数量庞大、情况复杂而又对经济与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影响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以下六大问题: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五、对精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了一个辉煌的局面。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为了追逐自己的城市梦,众多农村青年从农村来到城市,燃烧青春的激情。他们的到来,也催生了不少违法犯罪行为,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他们具有农村户口、在城市工作且年龄介于16周岁至30周岁之间。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在他们当中,大多数是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农田等不太熟悉。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但是,因为自身素质和户籍限制等客观因素的种种限制,很难被大城市所接纳,也无法享受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梦想的破灭与现实的残酷使他们心理失衡,有些人更是抵制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据统计,外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有1.5亿人,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占了60%,大约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数日益增多,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逐年上升。以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例,2008年度,该院审结刑事案件1514件,其中审结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518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占全年刑事案件总数的34.21%。2009年度,该院审结刑事案件1556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511件,占32.84%。又如,北京市顺义法院最新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1至10月,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占全部刑案被告人总数的39%,较去年同期增加60.7%。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高发,给人们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纵观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多为侵财型犯罪。新生代农民工高发型犯罪案件主要包括盗窃、聚众斗殴、强奸、敲诈勒索和非法拘禁,其中侵财型犯罪案件所占比重最大。第二,多具有共同犯罪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有从众性和团伙性。第三,犯罪年龄低龄化明显,犯罪时年龄不满25周岁的所占比重最大,有的不到20岁。第四,暴力倾向凸显。暴力化倾向严重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又一重要特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是年轻人,做事易冲动而走向暴力化。如出于对消费的欲求和对财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差异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 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不仅充实 了农民工队伍,提高了农民工队伍的素质,而且为整个农民工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 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于新世纪初加入 农民工大军的行列,他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由于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价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 面貌和未来的发展走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差异 新老两代农民工的界定及涵义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定词汇,主要产生于上世纪 80年代,改革开放之际。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是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 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社会群体,同时也是推动城镇化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对于“农民工”这个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农民工概念的内涵是 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其外延一般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即流动的 农民工——农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回乡务农。广义上说还包括在农村就地被企业或者其 他单位或者个人雇去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农村人口,即非流动的农民工。国务院《中国农民 工调研报告》中的定义为:“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 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广义的 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城内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第一代农民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始进入城市,加入建设城市大军的队伍。他们一般生于50、60年代,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一般从事于建筑行业等低技能行业。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于 90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务工的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又称为新生代流动人口,现了 随时代变迁的新一代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2010年,中共中央在第七个指导“三农”工作 的一号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由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明确 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即第二代农民工。而近年来,随着“90后”一代的迅速成长,年轻的“90后”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的主 力大军,是推动农村发展、农村转型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庞大且充满生命力,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和未来发展的走向,也影响着我国工业化、 城市化的进程。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下,新生代农民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经常都会有新闻发布某地区发生持刀抢劫案;某罪犯在某幼儿园砍人,死多少伤多少;某地区又发生一起强奸案……种种的犯罪,让人不寒而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悲剧的上演?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亨特认为,犯罪取决于群体的理解、伦理和价值观点;美国现代犯罪学家约翰逊认为,犯罪是破坏某一群体的基本礼仪的行为,是对文化的蔑视;还有人认为犯罪是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价值的侵犯。从这个意义上讲,犯罪是一种背叛行为。Rupert(2006)通过建立迭代模型检验财产犯罪率对若干经济变量的弹性。模型假设个人的生命周期为15一65岁。在每个阶段,四种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就业机会是随即分配的,而一旦就业地位确定,则个人便会在从事合法的职业还是选择犯罪之间做出选择。而犯罪则可能被判刑,并且监禁期间的机会成本作为总成本纳入成本一收益分析框架中。文章通过量化各个因素对犯罪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被判刑的概率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显著的影响了财产犯罪率。 张杰飞,李国平和柳思维(2009)在传统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模型和中国现状对流动人口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作者很好的将城乡收入差距内生化,并在赋予劳动力剩余假设的基础上,考虑了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迁移成本,最后通过建立消费者和生产者均衡下的市场均衡状况,通过农民工期望收益和预期成本比较解释了城乡流动的动因。并得出与以往研究类似的结论,即限制城市工资、提高农业水平等一系列措施。 李强(2004)利用“剥夺”的概念,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当前农民工面临的现状,从经济和制度层面揭示了农民工犯罪的根源。他将农民工遭受的剥夺划分为“绝对剥夺”和“相对剥夺”两类,前者指客观经济的被剥夺状态,主要研究由于社会的不公正待遇导致的诸如贫困、安全缺失甚至基本生活得不到满足之类的境遇;而后者则是从主观心里状态出发,认为相对剥夺产生于同地位较高生活条件较好的群体相比较产生的剥夺感,它疏于客观条件水平的影响,更多着重于心理需求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基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 经济1103班张菁指导教师潘晔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农民工这个群体在城市中生活发展状况的相关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社会关注焦点,但根据我的阅读及资料查找中,我发现社会很少具体的对某个单独的农民工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相关深入的调查,再且,对于本身也是90后的自己,我的家乡也有许多早已走入社会工作的同学,在平常的联系与交流中,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多少有个大概的了解,由此,我产生了对他们这个群体做一个严肃的问卷调查与深入了解的想法。以下是我在假期的调查中得出的相关结果,在呈现调查报告中,我将基于他们的基本信息来重点陈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相关内容,以此来了解他们的生活风貌和价值观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针对性的提出我的建议和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调查过程的相关处理: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基本信息、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以及维权方面。问卷总共分发了150份,实际回收67份,考虑到调查样本相对较小的局限而对调查分析有所影响的因素,本文在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以期达到一个对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生存状况的了解和对其存在的问题能提出相应有效地解决措施的目的。 摘要:90后进城务工青年作为现在的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群体将在农民工的队伍中处于不断壮大和上升的趋势,而对于目前经济的发展依旧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而非资本运转的中国来说,90后务工青年的发展与生活风貌将对城市发展及三农问题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社会和政府都应对之进行深入了解和关注,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满足他们在城市生存发展的需求,90后务工青年也应结合当下实际来发展自己,努力使自己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更好。 一、基本信息 1、调查区域的信息 三门坡镇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它的土地广袤而肥沃,土地面积119.2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4万人。目前全镇种植橡胶3.6万亩,荔枝8.3万亩,胡椒3200亩,槟榔9700亩,香蕉11000亩,各种瓜菜130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已初步具有基地化和规模化。另外,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乡镇人民带来了创新性的收入。且三门坡镇地处通往海口、三亚、文昌三叉路口上,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和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使三门坡镇成为琼山区南部较为繁荣的商贸和文化中心。这也为“回乡型”农民工在家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地和产业保证。而对于由于学业不佳放弃求学的90后的青年,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够让自己经济独立的同时能见些世面、学些本领﹑谋求个人的发展,通过在城中的生活来更好的认识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以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另外在城市中打工也是比较受青年们心仪的交际和求偶的方式。当然,不排除由于家庭困难而被迫过早的走入社会的工作岗位的90后青年,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致使年轻的他们离开家乡,离开校园,走进城市打工,通过调查,我发现在不同的工作生活中,他们有着相似的工作生活感受和需

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的认识_王春光

第34卷第2期2010年3月人口研究  P o p u l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V o l.34,N o.2Ma r c h201031 人口与发展论坛 新生代农民工:特征、问题与对策 《人口研究》编辑部 特邀主持人:朱 宇* 背景 自新世纪以来,在与农民工问题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农民工群体内部日趋显著的分化逐渐被引起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正是这种分化所产生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与直接脱胎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因此虽被冠以“农民工”的称号,但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渐趋陌生;他们的就业经历和成年后的生活历程更多地与城市联系在一起,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又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之中。因而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一种更为漂泊不定的状态。令人欣慰的是,对新生代农民工这种困境在学术和道义上的关注已转化为党和政府最高领导层的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对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和所面临问题的深刻了解和准确把握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前提,学术界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为此,本期论坛邀请了包括首次提出“新生代流动人口”(王春光,2001)概念的王春光研究员在内的5位学者,从不同的背景和视角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我们希望以此进一步引起各界对这一农民工特殊群体的重视和讨论,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判断。 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的认识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上世纪90年代末,农民工已开始着换代的变化,这一变动引起了笔者注意,并于2001年率先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和城市融入问题(王春光,2001),在这个人群中新生代农民工占绝大多数。一开始,本人主要是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情况,理由是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在生活阅历、进城动机等方面很不相同,在经历了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他们对家乡和城市的认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对家乡的认同越来越淡漠;另一方面还没有真正确立起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因此他们进入了社会认同的丧失和重构的艰难阶段,有可能成为一群没有认同或认同内卷化了的无“根”漂泊者。没有想到这样的提法,引发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以至于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镇化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出来。* 福建师范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地理科学学院研究员。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 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同时也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相呼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农民工出现后所产生的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Abstract:Central Document No. 1 in 2010 first propose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issue,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this special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care,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o explore the new featur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urban urgency. City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roposed by the context, it is with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echo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 inevitable trend, but also the emergence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have generated a lot of the key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建议及对策 Key words: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tegration, status analysi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正文: 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 1.1新生代农民工界定及特点 1.1.1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第一次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出现。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批人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全面融入城市的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界定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

河北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参考教案之一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 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几年前,当我们说到农民工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皮肤黝黑,扛着蛇皮袋,眼神迷茫的农村汉子的形象,他们奔波在城市中,靠体力吃饭,身上的乡土气息和城市的高楼格格不入。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形象似乎和我们渐行渐远。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取代了第一代农民工,成为进城务工农民的主体。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并对他们给予高度关注,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从此,“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概念进入了更加广泛地公众视野。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从四个方面来走进和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分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和贡献;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发生的重大转变;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和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和贡献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力量。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是我们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前提,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公正与和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全局。 1、新生代农民工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并在具备劳动能力后选择外出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之所以称他们为新生代农民工,一是因为他们出生、成长、受教育、工作的全过程都在改革开放后,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老百姓得实惠最多,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年代;二是因为他们的户籍仍然在农村,但是就业基本上在城市,或者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成长经历和环境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从幼年到少年阶段,在农村受教育,成年后外出到城镇务工的人,他们或许保留着一定的“土地情结”;第二大类是自幼跟随父母外出,甚至在城镇出生、长大、上学,成年后留在城镇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农村已经非常陌生。 社会上有人反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理由是这一称谓具有很强的歧视性。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也不喜欢社会上对他们的这一称呼。但是,从现实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共性问题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因此。无论是从反映时代重大现实问题的角度,还是从有助于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还是从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角度,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群体去命名和研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义乌三地的进 城务工青年的走访调查,以数据分析、研究报告、访谈记录等形式呈现目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旨在引起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问题的了解和重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发现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三 种居住形式。 第一种是在郊区工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杭州, 他们多数是从事服装厂业的工人,这一带的羽绒工业园较多;在温州,从事鞋服制造业的工人较多;在义乌,从事饰品制造业、伞业的较多,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多半是居住在由用工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 第二种是在市区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这类进城务工 青年从事服务业者较多(如餐饮店服务员、洗碗工、发宣传单者等),在杭州和温州,多半是老板为他们提供集体住宿 的旧楼房,或自己与一同打工的同事老乡们合租旧楼房。在义乌,也是如此,但老板一般提供的是商品房,住宿条件较温州好一些。这和义乌市的经济开发模式有关。 第三种是无业游民,人群聚集在义乌市劳务市场一带,

常年以大街或商店门口为居住场所,此类新生代农民工与当地居民隔离程度较深。 一、住房的类型 调查中发现,租房(主要是集中在城郊)和单位宿舍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住房的绝大比例,能够自己购买房子的人数比例为2.60%。 (图4)住房类型 而无论是租房还是住在集体宿舍,新生代农民工周围所居住的人群都是与自己一同打工的同事或者老乡,务工青年的聚居区与城市中的富人区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这两个群体社会、经济关系相隔离的重要屏障和表现形式。 二、住房租金

据统计显示,浙江省务工青年的月工资平均为2297.22元,住房支出为237.56元(包括租金、水电费支出等),居住于单位宿舍的工人则不需要支付费用。可见当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较好,青年农民工们普遍表示与居住条件相较而言,他们更加看重工作待遇和职业环境。 三、居住条件 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居住场所通常为城郊结合部的偏远地区或是市区中较为贫困、缺少管理的旧楼房,居住设施较为简陋。由居住状况、条件而带来的在城市中具有的“身份象征”意义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居民之间的交往造成某种阻碍。对比较为强烈的两种生活方式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造成了某种负面影响。而对于城市中的人们则是习惯了这种优越感,自觉地将自己和农民工人群隔离开来。 表3 居住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因应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行了30多年,农民工也已经历了两代,并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村劳动力。他们与其父辈农民工相比,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在现代社会,他们有着比其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更多和更直接的权利目标和诉求,并更渴望分享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和成果。…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数量的持续增长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劳动力。但也产生了诸如社会保障不力、治安恶化、社会阶层严重分化、社会族群歧视和价值观差异等系列难题,并会因此而引发大规模违法犯罪现象。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 综观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犯罪行为的“自我救济性”。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初,经常面临着工作不稳定、收人低、生活可能无保障的窘境。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最基本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因此而时常遭遇过度劳动、经常性失业、克扣甚至不发工资的困顿。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就要被迫无奈通过犯罪行为实现自我救济。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通常表现为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侵财型犯罪,如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等罪种。 其次是暴力性。与前一代农民工相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多处在青壮年阶段,年轻气盛而性格较为鲁莽暴躁,其行为具有容易冲动,不计后果之倾向,故此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有较为明显的暴力性特征。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手段看,杀人、绑架、伤害致死、甚至持枪作案等严重暴力案件较突出。 三是团伙性。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属于弱势群体,加之新生代农民工多集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中,因此为了相互间的帮助以及照应,容易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性、血缘性、集居性的犯罪团伙,犯罪同伙成员多数是朋友、同乡、网友、同事或者工友。在犯罪活动中,这些人也往往利用同村、同乡、同县等较为有利的地缘、亲缘关系为纽带,拉帮结伙组成松散的或是紧密的团伙进行犯罪,团伙成员依仗人多势众,相互壮胆,因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经济方面之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增多,其职业需求渐趋饱和,而其就业竞争也日渐激烈。据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的一项调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中,只有50%左右能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30%左右只能是短期流动性工作,20%成为城市失业者,而他们都是城市边缘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大批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城市社会难以提供充足的工作机会,导致失业严重。同时,就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即便其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但其社会地位、生存状况却很不容乐观,而被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发生工伤、患上职业病时更是得不到任何社会保障及相关救济,并因此而逐渐沦为城市新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城务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农村外出劳动力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1[1]的数量已经达到14533万人。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通常我们也将其称为“新生代农民工1[2]”,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已经成为制定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迫切需求。 为了全面和准确地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状况,国家统计局在常规的农民工监测调查1[3]的基础上,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1[4],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外的工作、生活状况、主观满意度和城市融入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2)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3)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在“市民”和“农民”的身份认同中处于尴尬境地。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具体情况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和结构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达到8487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 根据2009年对全国31个省的农民工监测调查,在所有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即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占到58.4%。按照2009年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533万人来推算,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8487万人。 从图1所示的人口金字塔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农村人口、农村从业劳动力和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的分布。与农村从业劳动力相比,外出农民工的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在农村从业劳动力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6.4%、19%、25.3%和29.3%;而在外出农民工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8.4%、23.8%、13.1%和4.7%。也就是

东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调研

东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调研 发表时间:2017-05-23T15:22:16.7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作者:文超刘玲艺 [导读] 同时对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会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的融入必须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重视。 广东科技学院财经系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本研究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东莞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社会心理四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对东莞新生代农民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认同三个角度分析城市融入现状。 关键词:东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调研问题研究 一、东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调研设计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6~36岁在东莞务工的外地农业户籍人员。通过前期的网络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在东莞市东城街道、长安镇、麻涌镇和虎门镇共抽取23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回收问卷22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19份,以保障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调查对象尽可能涵盖多行业多种类的人群。 二、东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 1.生产方式的融入。(1)就业情况。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的原因中,3%是被城市较高的收入吸引,48%的农民工是受外出务工的亲戚或同乡的影响而来到城市,2%的人本着学本领长见识的初衷而来,有14%是向往城市生活。在就业工作方面,3%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在东莞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比较容易,有9%的人认为没有困难,此类人数不大于30%,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不小的工作压力。在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职业类型数据来看,9%的人是普通打工者,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占27%,14%是个体经营者,有7%的人是技术人员,有技能等级证书。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工作有所改善,总体上还是处于劳动力市场的低层,多数的工作并不属于正规性的职业,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经济收入并不高,有较小的发展空间。外出以来换过三次以上工作的人数多达76%,有8%的人表示没有换过工作。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最大原因是工资待遇不理想(73%),其次是由于工作性质无聊和发展空间小(13%)。(2)收入与消费情况。据调查,月平均工资在1001~2500元的人数约占49%,大多是普通打工者和商业服务型人员;2501~3000元的人数约占25%,3000元以上的人数大约有12%。工资待遇情况具有差异,只有27%的人满意他们目前的工资收入,67%的人每个月的消费支出占据了工资收入的一半以上,39%的人表示他们的工资收入不够用,18%的人表示完全不够用。68%的新生代农民工无需向家里寄钱补贴家用,需要自己安排生活花费。 2.生活方式的融入。(1)社会交往情况。新生代农民工会花费较大的费用在日常打扮和娱乐消遣上,力求向城市人看齐,达到心理上的平等。其中业余时间最多是用来打麻将、玩手机和上网,部分的人数占据83%,表现出较为狭窄和被动消极的生活状态。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比较经常受到城市人的歧视,26%表示一般,52%表示不经常,17%表示完全没有。在平等问题上,32%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他们与本地城市居民相比拥有平等的待遇,不平等主要源于同工不同酬、社会保障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73%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尽管不认同城乡之间的这种不平等,也无能为力,对此报以消极态度。69%的人认为他们与城市人结婚的可能性不大,且66%的人都偏向于在老乡或其他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中寻找结婚对象。(2)社会参与情况。遇到困难时通常会寻找老乡或同样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同事的帮助人数占据82%,与城市居民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感情关怀和扶持帮助,关系较为薄弱。在日常生活中,12%的新生代农民工加入老乡会,19%的人参与工会的活动,有不到两成的农民工也会偶尔参加党团组、职业联合组或政府组织的活动,其余的农民工皆为没有组织参与经验。71%的人对自己在城市的交际圈子感到不满意,认为圈子狭窄。82%的农民工表示能够基本适应东莞的生活方式,54%的人表示回到农村后反而会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仍有49%的人在东莞会感到自卑和无助。 3.社会认同的融入。42%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份还是一个农民,38%的人不清楚自己目前的身份属性。在与城市人的差距对比中,37%的农民工表示经济收入差距特别大,46%的人感觉差距比较大。其次,认为社会交往对象差距大的占到47%,其余文化水平方面、生活方式方面、价值观上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认为差距并不多。尽管收入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生代农民工普遍表示基础生活条件、亲人关系都比较满意,也有农民工认为自身感情生活一般(62%)、安全感较差(51%)、成就感不好(43%)。安全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可和融入程度的重要衡量因素,当渴望融入城市的愿望与实际融入之间的差距越发加大,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责任感将降低,同时对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会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的融入必须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辉王青青现状与反思,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4,(10),203-207。 [2]何玉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促进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吴适王平安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调研[J].广东农业科学,2012,(08),207-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