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MS Office考试大纲解读及重难点归纳

二级MS Office考试大纲解读及重难点归纳
二级MS Office考试大纲解读及重难点归纳

序言

本书对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进行解读。按照实际考试中的命题规律和试题特点,归纳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针对性地予以强化。原则上,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以图片展示操作过程以及分步骤讲解的形式予以直观地体现,旨在引领您迅速掌握考试大纲、熟悉操作步骤和解题要点,全面掌握重点和难点,助您考试轻松过关。

二级MS Office考试内容可分为5部分: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及网络基础知识、Word 2010的使用、Excel 2010的使用、PowerPoint 2010的使用。在考核形式上,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选择题,以计算机基础及网络基础知识为主;二是办公软件的上机操作,主要是上述软件的实际上机操作考核。在需要您掌握的知识层面上,大致可分为两类:理论知识,需要考生识记、熟记;操作技能,需要您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属于熟练应用的层次。

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要求在Windows 7操作系统、MS Office 2010办公软件的平台下进行。在指定时间(120分钟)内,完成各项操作:单项选择题20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部分10分、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0分);操作题80分(其中,Word题30分、Excel题30分、PowerPoint题20分)。

因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仍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广大教师和考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时更正。欢迎广大一线教师与我们一起分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可发邮件至xsl2046@https://www.360docs.net/doc/9d14341470.html,与编者交流、沟通。

目录

第1章选择题- 2 -

1.1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2 -

1.1.1 算法与数据结构- 2 -

1.1.2 程序设计基础- 4 -

1.1.3 软件工程基础- 4 -

1.1.4 数据库设计基础- 6 -

1.2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 8 -

第2章操作题- 13 -

2.1 Microsoft Office应用界面使用和功能设置- 13 -

2.2 Word题大纲解读- 15 -

2.3 Excel题大纲解读- 23 -

2.4 PowerPoint题大纲解读- 28 -

第1章选择题

第1章选择题

1.1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包括4大部分:算法及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部分。

1.1.1 算法与数据结构

【大纲解读】算法与数据结构,是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中考核的重点内容,也是占分值较大的一节。学习时,除了要记住一些基本的概念外,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

【学习要点】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和遍历、查找和排序。

【考核几率】50%

【重要程度】★★★

【考试难度】★★

【掌握程度】要理解性熟记这些知识

1.算法

(1)什么是算法

算法是指对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计算机程序本质上就是一个算法,它告诉计算机确切的步骤来执行一个指定的任务。算法的基本特征:具有“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这几个特征;算法的组成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2)算法的复杂度

算法的复杂度是算法规模的度量,一个算法的复杂度高低体现在运行该算法所需要的计算机资源的多少,所需的资源越多,就说明该算法的复杂度越高;反之,所需的资源越少,则该算法的复杂度越低。算法复杂度包括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的概念

所谓数据结构是指由某一数据对象及该对象中所有数据成员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前后件关系。

(2)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反映数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对于电脑上的数据而言,逻辑结构就是能够用眼睛看到的数据形式,包括在屏幕上看到的文本、图片、视频等。

(3)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中存放的方式,包括数据元素的存储和关系的存储。通常,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式存储结构。

3.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表是由n个数据元素组成的有限序列,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数据结构。其中的数据元素有着广泛的含义,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数字或字母,可以是矩阵中的一行或一列向量,也可以是二维表中的一条记录。线性表是一种线性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常用的是顺序存储,也称为顺序分配。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存储空间连续性和存储空间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

(3)顺序表的插入

所谓“顺序表”指的是使用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在顺序表中插入一个新的数据元素,就像是在排队买票的时候进来了一个插队的人。

(4)顺序表的删除

在顺序表中删除一个数据元素,就像是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其中的一个人离开了。在平均情况下,要在线性表中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线性表中一半的数据元素。

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在这种特殊的线性表中,其插入和删除运算都只能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另一端是封闭的,不允许插入和删除数据元素;另一端是敞开的,允许插入和删除数据元素。栈的基本运算有3种:入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解读——重难点归纳

退栈与读栈顶元素。

(2)队列及其基本运算

队列是指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一般采用循环队列的形式。所谓的循环队列,就是将队列的存储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绕到第一个位置,形成逻辑上的环状空间,供队列循环使用。

①入队运算:入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队尾加入一个新元素;②退队运算:退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排头位置退出一个元素并赋值给指定的变量。

5.线性链表

(1)线性链表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称为线性链表。在线性链表中,存储空间上的每一个存储结点都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元素的值,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用于存储该数据元素的存储序号(存储结点的地址,即指向后件结点),称为指针域。

在非空的线性链表中查找指定元素的操作:从头指针指向的结点开始往后沿着指针进行扫描,如果找到要查找的内容,则查找成功;如果没有对应的要查找的元素,则查找失败。

(2)循环链表

循环链表与单链表唯一的不同,就是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中的值不同。单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存放的是一个空指针,而循环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存放的是指向第一个结点的指针。

6.树与二叉树

(1)树的基本概念

树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非线型结构。树中所有的数据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关系。将这种数据结构命名为“树”,是因为其结构看上去像一棵倒长着的树。在树的图形表示中,上端的结点是前件,下端的结点是后件。

(2)二叉树及基本性质

①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是一种很有用的非线型结构。二叉树具有以下两个特征: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每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②满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这就是说,在满二叉树中,每一层上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即满二叉树的第k层上有2k-1个结点,且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③完全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个结点。完全二叉树就是去掉最后一层若干个右边结点的满二叉树。

④二叉树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性质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性质3: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叶子结点(即度为0的结点),总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性质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

(3)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访问二叉树中的结点,每个结点只被访问一次。为了保证所有结点被不重不漏地访问,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①前序遍历(DLR):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也按上述的顺序执行。可见前序遍历二叉树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②中序遍历(LDR):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也按上述的顺序执行。可见中序遍历二叉树也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③后序遍历(LRD):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也按上述的顺序执行。可见后序遍历二叉树同样也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7.查找技术

查找就是从给定的一个数据结构中,找出指定的数据元素。本节中我们只学习对线性表的查找,常用的查找方法有顺序查找和二分法查找。

顺序查找的过程是:从线性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将线性表中的数据与要查找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找到了相等的数据,则查找成功,停止向下查找;如果比较完了线性表中的所有数据元素,没有找到相等的数据,则查找失败。

二分法查找又称为折半查找,只能应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

8.排序技术

排序就是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本节中所指的顺序是非递减顺序(整体上呈升序,但相邻的数据可以相等),基本排序算法主要有交换类排序、插入类排序和选择类排序3大类。

①交换类排序:交换排序就是借助数据元素之间的互相交换进行排序的方法。常用的交换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第1章选择题

②插入类排序:插入排序,就是将无序序列中的各个元素依次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线性表中。常用的插入排序的方法有简单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

③选择类排序:常用的选择排序有两种,简单选择排序和堆排序。

1.1.2 程序设计基础

【大纲解读】程序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概念,内容相对较少,需要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的知识点不多。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做到熟记即可。

【学习要点】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概念、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考核几率】12%

【重要程度】★★

【考试难度】★

【掌握程度】熟记这些知识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程序是一组计算机指令的集合,是程序设计的最终成果。程序设计方法所要做的工作是,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归纳以及对程序进行编排,才能使程序的可读性、稳定性、可维护性、效率等更好。目前,主要有两种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结构化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

结构化程序设计必须遵守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限制使用goto语句的原则。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程序设计的先进方法。实事证明,在程序设计时,只要使用3种程序结构就可以实现所有的结构形式,它们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3)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应用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效率较高,但是在实际设计程序时,应要注意: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顺序、选择、循环等有限的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选用的控制结构只允许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方法,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主流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历经了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和完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1)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础上,以更接近人们通常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软件开发技术。

(2)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①面向对象方法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一系列的对象组成的。对象是现实世界中彼此相关并互通信息的实体。每个对象都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描述对象状态的数据和描述对象行为。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

②类和实例:类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是关于对象的抽象描述,反应属于该对象类型的所有对象的性质。

③消息传递:是对象间通信的手段,一个对象通过向另一对象发送信息来请求其服务。消息机制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一个消息由下述3部分组成:接收消息的对象名称、消息名、0个或多个参数。

④继承类的继承:继承广义地说,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属性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地定义。

⑤继承的传递性:继承具有传递性,如果类A继承类B,类B继承类C,则类A继承类C。

⑥多态性:对象根据所接收的消息而做出动作,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收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为,该现象称为多态性。

1.1.3 软件工程基础

【大纲解读】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对于这些概念只要识记就可以,不需要做深入的理解。

【学习要点】软件危机的概念和表现、结构化分析方法和工具、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软件测试的概念和方法、程序调试的概念和方法。

【考核几率】18%

【重要程度】★★

【考试难度】★

【掌握程度】了解基本概念即可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软件的定义与特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解读——重难点归纳

一般认为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计算机软件应具有的特点: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与硬件的生产不同,软件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软件在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对硬件和环境具有依赖性;软件复杂度高,成本昂贵;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计算机软件按功能可分为3类: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称为工具软件)。

(2)软件危机和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概念的出现源自软件危机。

①软件危机: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出现的,其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②软件工程:为了消除软件危机,通过认真研究软件危机的方法,认识到软件工程是使计算机软件走向工程科学的途径,逐步形成了软件工程概念,开辟了工程学的新兴领域——软件工程学。

(3)软件工程过程与软件生命周期

①软件工程过程:ISO 9000定义,软件工程过程是指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②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整个过程。

(4)软件工程的目标与原则

①软件工程的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②软件工程的原则:为了达到上述的软件工程目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抽象、确定性、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完备性、一致性、可验证性。

(5)软件开发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工程技术鼓励研制和采用各种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环境。工具和环境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维护效率和软件质量。

2.软件分析方法

软件开发方法是指软件开发过程所遵循的方法和步骤,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得到一些工作产品,即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序和文档。软件开发方法包括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方法。

(1)需求分析与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发现需求、求精、建模和定义需求的过程。需求分析的目标是创建所需的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控制模型。

(2)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简单易读符号,根据软件内部数据传递、变换的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描绘出满足要求的软件模型。

结构化分析方法利用图形等结构化的描述方式表达需求,简明易懂,用它们形成需求说明书中的主要部分。这种方法所用的常用工具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判定树和判定表。

(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是需求分析阶段得出的最主要的文档。它通常用自然语言完整、准确、具体地描述系统的数据要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出错处理需求、接口需求、约束、逆向需求以及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3.结构化设计方法

(1)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

软件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表示的过程,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阶段。软件设计的基本目标是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目标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即软件设计是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

软件设计应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建立适用于在软件设计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理和软件设计中的有关概念。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模块独立性。

(2)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又称为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软件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

①设计软件的系统结构。在需求分析阶段,已经把系统分解成层次结构,而在概要设计阶段,需要进一步分解,划分为模块以及模块的层次结构;

②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数据设计是实现需求定义和规格说明过程中提出的数据对象的逻辑表示;

③编写概要设计文档。在概要设计阶段,需要编写的文档有: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集中测试计划等;

④概要设计文档评审。在概要设计中,对设计部分是否完整地实现了需求中规定的功能、性能等要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关键的处理及内外部接口定义正确性、有效性,各部分之间的一致性等都要进行评审,以免在以

第1章选择题

后的设计中出现大的问题而返工。

(3)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的任务就是为软件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某种选定的表达工具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常用的设计工具有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3种。

4.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通常,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

①软件测试的目的: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测试是要以查找错误为中心,而不是为了演示软件的正确功能。

②软件测试的准则:要作好软件测试,必须设计有效的测试方案和好的测试用例。

③软件测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若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若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④软件测试的实施: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使软件测试工作系统化,我们应制定测试流程。所谓测试流程就是软件测试这个过程规定的程序。

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

(1)基本概念

在对程序进行了成功的测试之后将进入程序调试(通常称Debug,即排错)。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2)软件测试方法

调试的关键在于推断程序内部的错误位置及原因。软件调试可以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软件测试中讨论的静态分析方法同样适用静态调试。静态调试主要指通过人的思维来分析源程序代码和排错,是主要的调试手段,而动态调试是辅助静态调试的。主要的调试方法有强行排错法、回溯法和原因排除法。

1.1.4 数据库设计基础

【大纲解读】主要考核一些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其中重点是关系数据库。

【重点难点】数据库相关术语和特点、E-R模型和关系模型、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与特点、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考核几率】20%

【重要程度】★★

【考试难度】★★

【掌握程度】熟记数据库概念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①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计算机中的数据一般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程序仅有短时间的交互关系,随着程序的结束而消亡,这样的数据称为临时性数据,一般存放在计算机内存中;而另一部分数据则对系统起着长期持久的作用,这样的数据称为持久性数据,一般存放在计算机的长期存储设备(如硬盘)中。

②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应用程序所共享。

③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机构,是一个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

④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的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进行管理的人员,称为数据库管理员。其主要工作: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维护和改善系统性能。

⑤数据库系统:是指引入数据库后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⑥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再加上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这三者所组成,具体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界面。

(2)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数据管理发展至今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3个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数据库系统,这里的数据独立性指的是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相互独立。

文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它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

(3)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解读——重难点归纳

数据库技术是在文件系统基础上发展产生的,两者都以数据文件的形式组织数据,但由于数据库系统在文件系统之上加入DBMS对数据进行管理,从而使得数据库系统具有特点:数据的高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高独立性和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4)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系统

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具有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射,三级模式分别是外模式、概念模式与内模式。二级映射则分别是,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射和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射。这种三级模式与二级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

2.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模型(Data Model)研究的就是数据的组织形式及方式。数据库是某个企业、组织或部门所涉及的数据的综合,它不仅要反映数据本身的内容,而且要反映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

(2)数据模型的分类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3种类型,它们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3)E-R模型

概念模型是面向现实世界,它的出发点是有效和自然地模拟现实世界,给出数据的概念化结构。它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著名是E-R模型(或实体-联系模型),它于1976年由Peter Chen首先提出。

(4)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层次数据库系统采用层次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5)网状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非层次关系的,用层次模型表示非树形结构是很不直接的,网状模型则可以克服这一弊病。网状数据库系统采用网状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6)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纵和关系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

3.关系代数

(1)关系代数的基本概念

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操作语言的一种传统表达方式,它是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的。任何一种运算都是将一定的运算符作用于一定的运算对象上,得到预期的运算结果。所以运算对象、运算符和运算结果是运算的三大要素。

(2)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

由于操作是对关系的运算,而关系是有序组的集合,因此,可以将操作看成是集合的运算。

(3)关系代数中的扩充运算

关系代数中除了上述几个最基本的运算外,为操纵方便还需增添一些运算,这些运算均可由基本运算导出。常用的扩充运算有交、除、连接及自然连接等。

4.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1)数据库设计概述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数据库设计即是在一定平台制约下,根据信息需求与处理需求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数据模式。

(2)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

简单地说,需求分析就是分析用户的要求。它是设计数据库的起点。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的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调查的重点是“数据”和“处理”,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如下要求: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3)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是将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①设计概念结构通常有4类方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逐步扩张、混合策略。

②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

③局部视图设计,局部视图设计的具体做法:选择局部应用或逐一设计分E-R图。

④视图的集成,各子系统的分E-R图设计好以后,下一步就是要将所有的分E-R图综合成一个总E-R图。

(4)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第1章选择题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数据库内部物理结构作调整并选择合理的存取路径,以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及有效的利用存储空间。在现代关系数据库中已经大量屏蔽了内部物理结构,因此留给用户参与物理设计的余地并不多,一般的RDBMS中留给用户参与物理设计的内容有索引设计、集簇设计和分区设计。

(6)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是一种共享资源,因此它需要维护与管理,这种工作称为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等工作只靠一个DBMS远远不够,还要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这些人则称为数据库管理员简称DBA。数据库管理一般包含一些内容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重组、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与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故障恢复和数据库的监控。

1.2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

【大纲解读】计算机基础知识在选择题中占10分,考试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Internet基础知识。这里不必进行深入研究,在能力层次上做到“熟记”即可。

【学习要点】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中数据、字符和汉字的编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及Internet

基本应用。

【考核几率】100%

【重要程度】★★★

【考试难度】★

【掌握程度】熟记各个知识点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1)第1台电子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授莫克利(John Mauchley)和他的研究生埃克特(John Presper Eckert)研制成功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ENIAC)。ENIAC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

(2)现代计算机之父

ENIAC本身存在两大缺点:一是没有存储器;二是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电路连线繁琐耗时。ENIAC项目中的另一研究人员美籍匈牙利人冯·诺依曼开始研制自己的EDV AC,即IAS。冯·诺依曼归纳了EDV AC的主要特点。这总结被称之为冯·诺依曼原理和思想,根据这个原理决定了计算机必须有输入、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五大组成部分。根据这一原理和思想而制造的计算机被称为“冯·诺依曼机”。正是由于冯·诺依曼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贡献,因此他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3)计算机发展阶段

从第1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计算机采用物理器件的不同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如表1所示。

著名的摩尔定律:计算机重量和耗电量进一步减少,计算机性能价格比基本上以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上升。

(4)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我国从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发展成就有:1956年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64年研制成功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研制成功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7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微机“DJS050”;1983年研制成功“深腾1800”计算机,运算速度超过1万次/秒;2004年6月,我国自主研发成功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2009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运算速度上排名世界第五。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解读——重难点归纳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由输入、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五大部分组成。

(1)运算器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中枢,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

运算器(AU)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形成信息的加工厂,其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因此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部件(ALU)。运算器的性能是衡量整个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之相关的性能指标包括计算机的字长和运算速度。

(2)控制器

控制器(CU)是计算机的心脏,指挥着计算机中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根据指令计数器中指定的地址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再由操作控制部件有序地控制各部件完成操作码规定的功能。

(3)存储器

存储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存储器分为内存(又称主存)和外存(又称辅存)。一般微型计算机中还配置了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①内存:内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这是两种功能、特点都截然不同的存储器。

②外存:内存容量有限,且不便长期存储。一般数据都是长期保存在外存中的。目前最常用的外部存储器有磁盘、U盘和光盘等。

(4)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也称为外部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连接计算机与操作者的桥梁。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实际上包含输入/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接口两部分。

(5)计算机的结构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部件不是单独存在的,在处理、存储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的结构连接。

直接连接:早期的计算机基本上采用直接连接的方法,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部件互相之间基本上都有单独的连接线路。早在冯·诺依曼研制的IAS计算机上就开始采用直接连接的结构。

总线结构:现代计算机基本上采用总线结构。总线(Bus)就是系统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各部件由总线连接并通过它传递数据和控制信号。按照传输信号的性质划分,总线又分为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分别担任着传递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的作用。常见的总线标准有ISA总线、PCI 总线、AGP总线和EISA总线等。

3.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

(1)数据与信息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达数据。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码,其运算简单、易于物理实现,通用性强,而且占用空间和消耗能力很小,机器可靠性高。

①位和字节: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bit)。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代码只有0和1。采用多个数码(0和1的组合)来表示一个数,其中的每一个数码称为1位。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B)。8个二进制位即1个字节(1B=8bit),此外还有KB、MB、GB、TB等数据单位。

②字长:计算机诞生初期,一次能同时(并行)处理8个二进制位。人们将计算机一次并行处理的二进制位称为该机器的字长,也称为计算机的一个“字”。

(2)进位计数制及其转换

①进位计数制:数的表示规则称为数制。R(其中R是任意整数)进制计数制为“逢R进一”。任意一个R进制数也都可以用“0,1,…,R-1”这R个数来表示。这里R被称为基数,而数制中固定的基本符号称为“数码”。

②R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任一R进制数值都可以表示为各位数码本身的值与其权的乘积之和,称之为“按权展开”。其他进制转十进制就是将其他进制数按权展开。

③十进制转换为R进制:把十进制整数转换成R进制整数的方法是相同的,即“除R取余”法。下面重点介绍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的方法。把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法。

(3)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的字符包括西文字符和中文字符。西文字符包括字母、数字和各类符号;而中文字符指的是所有不能做算术运算的数据。

①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的数据均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表示字符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字符编码。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字符编码有EBCDIC码和ASCII码。IBM系列大型机采用EBCDIC码,微型机一般采用ASCII码。

第1章选择题

ASCII码的全称是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它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其中7位ASCII码是常用的编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共有27=128个不同的编码值,相应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编码。计算机的内部用一个字节(8个二进制位)存放一个7位的ASCII码,最高位置为0。

②国标码和区位码。

汉字信息交换码:我国于1980年发布了国家汉字编码标准GB 2312-80,全称为《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简称GB码或国标码。国标码规定了6763个字符编码,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二级汉字有3008个,按偏旁部首排列。国标码是一个4位的十六进制数,一个国标码用两个字节来表示,每个字节最高位为0。

区位码:为避开ASCII码表中的控制码,将GB 2312-80中的6763个汉字分为94行、94列,代码表分94个区(行)和94个位(列)。由区号(行号)和位号(列号)构成了区位码,区位码最多可表示94×94=8836个汉字。区位码由4位十进制数字组成,其前两位为区号,后两位为位号。

③汉字输入码和内码。

汉字输入码:为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而编制的代码称为汉字输入码,也叫外码。汉字输入码是利用计算机标准键盘上按键的不同排列组合来对汉字的输入进行编码。目前常用的输入法类别有:音码、形码、语音输入、手写输入或扫描输入。实际上,区位码也是一种输入法。

汉字内码:汉字内码是在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存储、处理的汉字代码,它应能满足存储、处理和传输的要求。相对于国标码,一个汉字的内码用2个字节来存储,并把每个字节的最高位二进制位置“1”作为汉字内码的标识,避免与单字节的ASCII码产生歧义。国标码和内码的关系可表示为:内码=将国标码的每个字节加上一个(80)16。

④汉字字形码:汉字字形码又称为汉字字模,其功能是使汉字显示或打印。描述字形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点阵字形和矢量表示方式。

⑤汉字地址码:汉字地址码是指汉字库中存储汉字字形信息的逻辑地址码。

⑥其他汉字内码:GBK码(拓展汉字编码)是对国标码的补充,GB 2312-80中未能收录的汉字使用GBK 编码。2001年我国发布了GB 18030编码标准,是GBK的升级,其编码空间有160万码位,目前已经收录的汉字约有2.6万个。

4.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媒体(Medium)是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内容。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是指能够同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进行采集、操作、编辑、存储等综合处理的技术。

多媒体往往具有特性: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和实时性。

(2)媒体的数字化

①声音:声音通过采集、量化、编码,最终将音频数据量转换成二进制码组。最终产生的音频数据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音频数据量(B)=采样时间(s)×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b)×声道数/8。存储声音信息的文件格式有多种,常用的有WA V、MP3、VOC等。

②图像:图像是多媒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据。图像有黑白图像、灰度图像、彩色图像、摄影图像等。图像可分为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静止图像分为矢量图形、位图图像;动态图像分为视频和动画。

(3)多媒体的压缩

数据压缩可分为两种: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①无损压缩:无损压缩是利用数据的统计冗余进行压缩,又称为可逆编码,其特点是压缩比较低,一般为2:1~5:1,通常用于文本数据、程序以及重要的图形和图像的压缩。

②有损压缩:有损压缩又称为不可逆编码,也称为破坏性压缩,以损失文件中某些信息为代价来换取较高的压缩比,常用于音频、图像和视频的压缩。

5.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点

对计算机病毒进行了明确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几个特点:寄生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隐蔽性。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按照其感染的方式,可分为5类:引导区型病毒:感染磁盘的引导区;文件型病毒:主要感染扩展名为COM、EXE、DRV、BIN、OVL、SYS可执行文件;混合型病毒:既可以传染磁盘的引导区,也传染可执行文件;宏病毒:不感染程序,只感染Microsoft Word文档文件(Doc)和模板文件(Dot);网络病毒(Internet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解读——重难点归纳

病毒):通过E-mail传播,破坏特定扩展名的文件,并使邮件系统变慢,甚至导致网络系统崩溃。

(3)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症状

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症状:磁盘文件数量无故增多;系统的内存明显变小;文件的日期/时间值无故被修改;感染病毒后的可执行文件的长度通常会明显增加;正常情况可运行的程序无法运行;程序加载时间、执行时间明显变长;计算机经常出现死机或不能正常启动等现象;显示器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信息或异常情况。

(4)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如果计算机染上了病毒,最好立即关闭系统。针对已经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机器,应立即升级系统中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全面杀毒。

(5)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移动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网络两大途径进行传播。以下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扫描系统漏洞,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使用前先查毒后使用;分类管理数据,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存;不要随意打开陌生、可疑的邮件;浏览网页、下载文件时选择正规网站;有效管理系统内建的账户、Guest账户及用户自创的账户,包括密码管理、权限管理等;禁用远程功能,关闭不需要的服务。

6.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即以能够互相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1)数据通信

关于数据通信,下面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①信道: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或渠道。信道根据传输介质不同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常见的有线信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有地波传播、短波、超短波和人造卫星中继等。

②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信号可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类。

③调制与解调:将发送端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将接收端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脉冲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将调制和解调两种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

④带宽与传输速率:在模拟信道中,以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带宽是以信号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表示,即频率的范围。频率是模拟信号波每秒的周期数,用Hz、kHz、MHz或GHz为单位。

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存在明确的关系,所以人们也经常用“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是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⑤误码率: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是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一般要求误码率低于10-6。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标准很多。主要的分类标准有根据网络使用的传输技术分类、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根据网络协议分类等。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3种: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3)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要实现互联,就需要以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就叫做“拓扑结构”。通俗地讲,“拓扑”就是表示网络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与网状型。

(4)网络硬件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网络硬件设备。

①传输介质: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缆。

②网络接口卡: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是构成网络必需的基本设备。网络的种类较多,各有适用自己的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

③交换机: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就是局域网交换机。

④无线AP:无线AP也称为无线访问点或无线桥连器,是传统的有线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沟通的桥梁。单纯性的无线AP就是一个无线交换机。无线AP的最大覆盖距离可达300米。

⑤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的主要设备。

(5)网络软件

目前的网络软件都是高度结构化的。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大多数网络都要通过划分层次来提供服务。不同的硬件设备互联使用,要确保其正常使用就必须通过单独的网络软件——协议来实现。TCP/IP协议是当今最流行的商业协议,被公认为是当前的工业标准或事实标准。TCP/IP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4个层次,由高至低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和主机至网络层。

①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数据,为应用软件提供网络接口。应用层包括所有的高层协议,且总是有新协议加入。常用的协议有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等

第1章选择题

协议。

②传输层:为两台主机的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通信。主要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③互联层:确认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主要协议有IPv4(网际网协议版本4)、ICMP(网际网控制报文协议)以及IPv6(网际网协议版本6)等。

④主机至网络层:是TCP/IP参考模型的最底层,规定了数据包从一个设备的网络层传输到另一个设备的网络层的方法。

(6)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LAN)以微波、激光与红外线等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局域网中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实现网络中移动结点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功能。

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由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指定,包括802.11a、802.11b、802.11g等多个标准。

7.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Internet也称“国际互联网”,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在通信、资源共享、信息查询等方面,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我国于1994年4月正式接入因特网。1996年已经形成了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等四大具有国际出口的网络体系。前两个网络用于科研,后两个网络面向大众服务,属于商业性质。

(1)TCP/IP协议

虽然Internet的管理结构是松散的,但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必须遵从一致的约定,即TCP/IP协议。TCP/IP 是一个协议集,它对Internet中主机的寻址方式、主机的命名机制、信息的传输规则以及各种服务功能均作了详细的约定。①IP协议:是协议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将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互联在一起;二是路由选择。②TCP协议:TC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位于传输层。TCP协议向应用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依赖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远程登录协议Telnet、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2)客户机/服务器

在因特网的TCP/IP环境中,联网计算机之间进程互相通信的模式主要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简称C/S 结构。其中,客户机和服务器分别代表互相通信的两个应用程序进程,而不是一种硬件概念。

因特网中常见的C/S结构的应用有Telnet远程登录、FTP文件传输服务、HTTP超文本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DNS域名解析服务等。

①IP地址:一个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网络号和主机号。网络号用于标识互联网中的一个特定网络,主机号用于标识该网络中主机的一个特定连接。

IP协议规定,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这32位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不同类的IP地址,其网络号和主机号的位数均不相同。

②域名:域名的实质就是用一组字符组成的名字来代替IP地址。为避免重名,域名采用层次结构,各层次的子域名之间用圆点隔开,从右至左依次是第一级域名、第二级域名,…,直至主机名。其结构:主机名. …. 第二级域名. 第一级域名

国际通用的第一级域名采用了两种模式,即组织模式和地理模式,见表2。我国的第一级域名是CN,次级域名也分为类别域名和地区域名。

③DNS:域名和IP IP地址,也可以使用它的域名,两者之间的转换由域名解析服务器DNS来完成。

(3)接入因特网

因特网接入方式通常有专线连接、局域网连接、无线连接和电话拨号连接4种。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的非对称性体现在上行、下行速率的不同,高速下行信道速率在1.5~8Mbps,低速上行速率一般在16~640kps。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解读——重难点归纳

第2章操作题

2.1 Microsoft Office应用界面使用和功能设置

【大纲解读】二级MS Office考试中,字处理题、电子表格题和演示文稿题就是考核Word、Excel和PowerPoint这三款软件的操作,以上软件均属于MS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套装,这几款软件

在操作界面、基本操作方面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掌握这些通用之处,在学习完一款软件,

再去学习另一款软件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点难点】无

【考核几率】10%

【重要程度】★

【考试难度】★

【掌握程度】了解即可

打开Microsoft Office 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时,我们会更快地发现,这与我们之前常用到Office 2003相比较而言,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尤其是窗口顶部的菜单栏、工具栏消失了,新的功能区取代了它们的位置!功能区包含了一些选项卡,单击这些选项卡可找到常用的命令,如图1所示为Word 2010的工作界面。

1.功能区和选项卡

Office 2010之前的版本大约有30个工具栏不会显示了,而且命令都是隐藏在功能区中,在各功能区的各类选项卡、分组中。这种变化一时让很多Office 2003用户初步接触下来,确实有很多不适应之处!

但我们要相信,这些变革是为了满足用户更好地使用。一旦学会如何在Word中使用功能区,将会发现,在Excel、PowerPoint、Outlook中的功能区同样易于使用。

2.“文件”选项卡

功能区中一般有8~10个固定选项卡,用于存放最常用的命令。其中最左侧的是“文件”选项卡,看其深蓝色的外观,就有别于其他选项卡,这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选项卡。是的,Office 2010各软件中都有一个“文件”选项卡,且位置都在最左侧,如图2所示的是Word、Excel和PowerPoint各自的“文件”选项卡,从中不难发现:

3.能响应的工具选项卡

功能区中开始选项卡和其他几个选项卡,也被称为主选项卡。而有一种选项卡,只有在可能需要时,为了响应用户执行的某种操作才会出现,即工具选项卡。当鼠标光标置于表格之外,功能区中只有8个主选项卡,如图3所示。

当用鼠标选中表格中若干单元格后,我们发现在功能区最右侧出现了一个工具选项卡——“表格工具”选

图2 Word、Excel和PowerPoint中的“文件”选项卡

图1 Word界面的功能区

功能区

“开始”选项卡

“段落”分组

第2章 操作题

项卡,这其中有“设计”“布局”两个分选项卡,如图4所示。

4.对话框启动器

Office 2003版本中,我们知道简单、快速的操作一般使用工具栏中的按钮、下拉框来操作,较复杂的操作一般通过对话框来启动。在Office 2010中,如何打开对话框呢?在功能区中,单击某些命令可以启动对话框,例如在Word 中,“插入”选项卡“符号”分组中,单击“编号”命令就可以打开“编号”对话框。但我们最常用的“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却找不到对应的启动命令。仔细观察,在某个组的右下角会出现一个小箭头,它就是对话框启动器,如图5所示,单击此箭头就会打开一个带有更多命令的对话框或任务窗格。例如在Word 中,“开始”选项卡“字体”分组中,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可以打开“字体”对话框。

5.选择前的实时预览

在Office 2003版本中做错了,需要花费时间反复地试做、撤销、再试做、再撤销。现在,在Office 2010中,在做选择之前可以看到所做选择的实时预览的效果,可以更快地知道操作的结果,而不必反复试做和撤销了。要使用实时预览,将鼠标指针放在某个选项上即可。在用户真正单击选择之前,文档就会发生改变,以来显示欲将实施的效果。如图6所示,选定“计算机”三字,打开“字号”下拉框,将鼠标指针放在“小二”位置上(此时未单击),文档中“计算机”三字已经呈现出应用“小二号”字体的预览效果。

6.有用的屏幕提示

在日常操作,尤其是计算机考试中,用户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掌握的操作。该使用哪个按钮、哪个命令呢?Office 软件提供的屏幕提示功能其实就是我们解决难题最好的助手,如图7所示。

Office 2010除了传统的屏幕提示之外,还提供了增强型屏幕提示功能,它可显示比屏幕提示更多的描述性文本,并可以具有指向帮助主题的链接,如图8所示。

图7 通过屏幕提示了解其功能 图5 对话框启动器 图8 通过屏幕提示准确地选择 图3 主选项卡 图6 实时预览效果 图4 工具选项卡 处于表格编辑状态 对话框启动器

工具选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 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解读——重难点归纳

2.2 Word 题大纲解读

【大纲解读】Word 2010是Office 2010中重量级的软件,其操作技能点众多,分布较广,能力层次上应

达到“熟练应用”的水平。Word 操作题的考核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类:

Word 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应用文档样式和主题、调整页面布局等排版操作;

文档中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文档中图形、图像(片)对象的编辑和处理,文本框和文档部件的使用,符号与数学公

式的输入与编辑;

文档的分栏、分页和分节操作,文档页眉、页脚的设置,文档内容引用操作;

文档审阅和修订,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批量制作和处理文档;

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文档视图的使用;

分析图文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Word 文档中。

【重点难点】字符和段落格式、使用表格、图片处理、SmartArt 图形、设置页面格式、设置特殊格式、邮

件合并、修改标题样式。

【考核几率】100%

【重要程度】★★★★★

【考试难度】★★★★★

【掌握程度】熟练掌握各种操作,能运用快速操作技巧

下面我们来学习Word 操作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操作步骤。

1.字符和段落格式

设置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有两种方法实现:

方法一:使用“开始”选项卡中各类按钮、下拉列表框、菜单命令等来快速设置,如图9所示。

方法二:通过“字体”对话框(如图10所示)、“段落”对话框(如图11所示),来分别设置。通过单击“开始”选项卡字体分组和段落分组中的对话框启动器,就可以分别启动“字体”对话框和“段落”对话框。

图11 “段落”对话框 图10 “字体”对话框 图9 命令按钮

第2章 操作题

“字体”对话框有两个选项卡。“字体”选项卡中可设置中文字体、英文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

色、下划线类型、下划线颜色、着重号以及添加效果。

“高级”选项卡中可设置字符间距、字符位置等,如图12所示。

“段落”对话框有3个选项卡,涉及到考核的主要是“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和“换行和分页”选项卡。 “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可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大纲级别、左侧缩进、右侧缩进、特殊格式(首行缩进

和悬挂缩进)、段前间距、段后间距以及行距(单倍行距、多倍行距以及自定义行距)。

“换行和分页”选项卡中主要考核的是段前分页设置,如图13所示。

2.使用表格

表格的操作可分为新建及设置表格、复制及链接Excel 表格和设置表格样式3类。

(1)新建表格

新建表格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使用“插入表格”对话框来解决。切换到“插入”选项卡,单击“表格”按钮,在展开的列表中单击“插入表格”命令,如图14所示。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设置行数和列数后即可插入一个新表格。

(2)复制及链接Excel 表格

将Excel 表格复制到Word 中,且保持链接关系,即Excel 表格中的内容发生变化,Word 中表格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其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打开Excel 文件,选择相应的单元格区域,执行复制操作;然后在Word 文档中,将光标置入要插入表格之处。在“开始”选项卡“剪贴板”分组中单击“粘贴”按钮下的下拉按钮,在展开的“粘贴选项”列表中选择“链接与保留源格式”或“链接与使用目标格式”命令即可,如图15所示。

(3)设置表格样式

选中表格或将光标置入表格中任意单元格中,此时会出现“表格工具”,包含两个选项卡“设计”和“布局”,如图16所示。在“设计”选项卡“表格样式”组中单击其中一种表格样式即会修改表格的格式。

图15 粘贴选项 图14 插入表格 图13 “执行和分页”选项卡 图12 “高级”选项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解读——重难点归纳

3.图片处理

(1)插入图片

打开文档,将插入点定位于要插入图片的位置。单击“插入”选项卡中,“插图”分组中的“图片”按钮。此时会弹出“插入图片”对话框,选择需要插入的图片,在右侧“预览窗格”可以预览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2)设置图片

插入图片后,选中图片,此时会在选项卡区出现“图片工具”,“图片工具”中包括一个“格式”选项卡,从中可以对图片进行格式设置,如图17所示。

(3)设置图片背景

①在“页面布局”选项卡中单击“页面背景”分组中的“页面颜色”按钮,在展开的列表中选择“填充效果”,打开“填充效果”对话框,如图18所示。

②在对话框中切换到“图片”选项卡,单击“选择图片”按钮,打开选择图片对话框,选择路径为考生文件夹,选中图片,单击“插入”按钮返回到上一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如图19所示。

4.SmartArt图形

SmartArt提供列表、流程、循环、层次结构、关系、矩阵、棱锥图、图片共8种图形模板,每一种图形模板包括多种不同的布局,如图20所示。用户通过套用这些模板可以快速而轻松地创建自己要表达的方案。

下面以设计一个组织结构图为例,介绍如何使用SmartArt图形。

将光标置入要插入SmartArt图形的位置,在“插入”选项卡中单击“SmartArt”按钮,如图21所示。

图20 “选择SmartArt图形”对话框

图19 “填充效果”对话框

图18 打开“填充效果”对话框

图17 图片工具“格式”选项卡

图16 表格工具

第2章 操作题

打开“选择SmartArt 图形”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选择“层次结构”选项,在右侧列表中的选择“组织结构图”,如图2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在文档中插入一个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是放置在一个绘图画布中,由一组具有级别关系的形状组成。其中,最顶端的形状级别最高,最底端的3个形状是级别最低的。通过组织结构图中的树状结构可以看出各个形状的级别及其隶属关系。

在组织结构图的左侧显示的是“文本”窗格。“文本”窗格相当于组织结构图的导航或目录,可以通过“文本”窗格输入和编辑在SmartArt 图形中显示的文字。在“文本”窗格中添加和编辑内容时,SmartArt 图形会自动更新,如图23所示。

创建SmartArt 图形时,SmartArt 图形及其“文本”窗格由占位符文本填充。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信息替换这些占位符文本。用户可以选中SmartArt 图形某一形状,直接在形状中输入、编辑文本内容,也可以在“文本”窗格中选择该形状对应的位置输入文本,如图24所示。

SmartArt 图形也可以像图形一样设置各类格式。使用“SmartArt 工具”中的“格式”选项卡就可以对SmartArt 图形修改形状、填充、边框等格式。

5.设置页面格式

页面格式设置的主要考核点有两类:一是设置页面尺寸,主要考核:纸张大小及方向、页边距、页眉页脚的距离等,这一类操作主要通过“页面设置”对话框来完成;二是添加页码、添加页眉页脚内容、添加脚注或尾注。

打开“页面布局”选项卡,在“页面设置”分组中,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如图25所示,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在“页边距”、“纸张”、“版式”、“文档网络”4个选项卡中可分别设置,如图26所示。

图25 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图24 新建组织结构图 图23 SmartArt 图形 图22 “层次结构”列表 图21 “插入”选项卡“SmartArt ”按钮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 高级应用考试大纲解读——重难点归纳

a. “页边距”选项卡

b.“纸张”选项卡

c.“版式”选项卡

d.“文档网络”选项卡

插入页眉、页脚和页码的操作主要是在“插入”选项卡的“页眉页脚”分组中完成的。打开“插入”选项卡,在“页眉和页脚”分组中,如图27所示,单击“页眉”按钮在展开的列表中选择一种样式。此时可插入页眉,并进入页眉页脚编辑状态,在页眉区输入页眉内容即可。

6.设置特殊格式

(1)设置分栏

首先选定要分栏的文本内容,打开“页面布局”选项卡,在“页面设置”分组中,单击“分栏”按钮,在展开的列表中选择“更多分栏”命令。打开“分栏”对话框,可设置栏数、栏宽、栏间距,还可以添加分隔线、设置栏宽相等,如图28所示。

(2)设置首字下沉

选定某段,在“插入”选项卡中的“文本”分组中,单击“首字下沉”按钮,在展开的列表中选择“首字下沉选项”命令。打开“首字下沉”对话框,可设置下沉位置、首字的字体、下沉行数以及首字距正文的间距,如图29所示。

图27 页眉和页脚分组 图26 “页面设置”对话框

第2章操作题

(3)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

首先选定文本内容,在“开始”选项卡“段落”分组中,单击“项目符号”按钮右侧的下拉按钮,在展开“项目符号库”中选择一种符号样式即可添加项目符号。单击“编号”按钮右侧的下拉按钮,在展开“编号库”中选择一种符号样式即可添加编号,如图30所示。

7.邮件合并

邮件合并是Word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邮件合并的功能强大,例如当我们需要给多个人写请柬时,需要在相同的位置输入不同人的姓名,最后生成多张请柬(一个姓名一张请柬),如果需要一个个手动填写就比较麻烦,这时如使用邮件合并的功能则会非常简单。其操作方法如下:

(1)首先将光标置入要插入姓名的地方。在“邮件”选项卡“开始邮件合并”组中单击“开始邮件合并”按钮,在展开列表中选择“邮件合并分步向导”,如图31所示,启动“邮件合并”任务窗格。

(2)合并向导的第1步

在“邮件合并”任务窗格“选择文档类型”中保持默认选择“信函”,单击“下一步:正在启动文档”超链接,如图32所示。

图32 邮件合并向导-1

图31 启动“邮件合并分步向导”

图30 设置项目符号

图29 打开“首字下沉”设置

图28 “分栏”对话框

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 考试大纲(2018年版)  基本要求 1.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库等。 4.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3)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4)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5)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 (6)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4.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背景设置和文档分栏等基本排版技术。 5.表格的创建、修改;表格的修饰;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6.图形和图片的插入;图形的建立和编辑;文本框、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 7.文档的保护和打印。 四、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Excel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和退出;数据输入和编辑;工作表和单元格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3.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列宽和行高、设置条件格式、使用样式、自动套用模式和使用模板等。 4.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和复制,常用函数的使用。 5.图表的建立、编辑和修改以及修饰。 6.数据清单的概念,数据清单的建立,数据清单内容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合并,数据透视表的建立。7.工作表的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工作表中链接的建立。 8.保护和隐藏工作簿和工作表。 五、 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关闭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基本操作(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 4.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 5.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 6.演示文稿放映设计(动画设计、放映方式、切换效果)。 7.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六、因特网( Internet)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网络硬件和软件,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应用中常见的概念,如域名、IP地址、DNS服务等。 2.能够熟练掌握浏览器、电子邮件的使用和操作。 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最新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最新版) 基本要求 1.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 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中熟练应用。 6. 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 掌握Excel 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 掌握PowerPoint 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3.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 4.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5.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6.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7. 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Word的功能和使用 1. Microsoft Office应用界面使用和功能设置。 2. Word的基本功能,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3. 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应用文档样式和主题、调整页面布局等排版操作。 4. 文档中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5. 文档中图形、图像(片)对象的编辑和处理,文本框和文档部件的使用,符号与数学公式的输入与编辑。 6. 文档的分栏、分页和分节操作,文档页眉、页脚的设置,文档内容引用操作。 7. 文档审阅和修订。 8. 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批量制作和处理文档。 9. 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文档视图的使用。 10. 分析图文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Word文档中。 三、Excel 的功能和使用 1. Excel 的基本功能,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工作视图的控制。 2. 工作表数据的输入、编辑和修改。 3. 单元格格式化操作、数据格式的设置。 4.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保护、共享及修订。 5. 单元格的引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6. 多个工作表的联动操作。 7. 迷你图和图表的创建、编辑与修饰。 8. 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组显示和合并计算。 9. 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使用。 10. 数据模拟分析和运算。 11. 宏功能的简单使用。 12. 获取外部数据并分析处理。 13. 分析数据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Excel 文档中。

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3.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 4.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5.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6.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7. 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Word的功能和使用 1. Microsoft Office应用界面使用和功能设置。 2. Word的基本功能,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3. 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应用文档样式和主题、调整页面布局等排版操作。 4. 文档中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5. 文档中图形、图像(片)对象的编辑和处理,文本框和文档部件的使用,符号与数学公式的输入与编辑。 6. 文档的分栏、分页和分节操作,文档页眉、页脚的设置,文档内容引用操作。 7. 文档审阅和修订。 8. 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批量制作和处理文档。 9. 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文档视图的使用。 10. 分析图文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Word文档中。 三、Excel 的功能和使用 1. Excel 的基本功能,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工作视图的控制。 2. 工作表数据的输入、编辑和修改。 3. 单元格格式化操作、数据格式的设置。 4.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保护、共享及修订。 5. 单元格的引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6. 多个工作表的联动操作。 7. 迷你图和图表的创建、编辑与修饰。

8. 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组显示和合并计算。 9. 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使用。 10. 数据模拟分析和运算。 11. 宏功能的简单使用。 12. 获取外部数据并分析处理。 13. 分析数据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Excel 文档中。 四、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 1. PowerPoint 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视图模式和使用。 2. 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主题设置、背景设置、母版制作和使用。 3. 幻灯片中文本、图形、SmartArt、图像(片)、图表、音频、视频、艺术字等对象的编辑和应用。 4. 幻灯片中对象动画、幻灯片切换效果、链接操作等交互设置。 5. 幻灯片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输出。 6. 分析图文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PowerPoint 文档中。 考试方式 采用无纸化考试,上机操作。 考试时间:120分钟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7 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2010 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下列各项操作: 1. 选择题(计算机基础知识)(20分) 2. Word操作(30分) 3. Excel 操作(30分) 4. PowerPoint 操作(20分)

201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_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2014年新版)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熟练应用。 6.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掌握Excel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莫克利和他的研究生埃克特开始研制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6年研制成功。 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部件第一阶段 (1946-1959) 第二阶段 (1959-1964) 第三阶段 (1964-1972) 第四阶段 (1972年至今) 主机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 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汞延迟线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 外存储器穿孔卡片,纸 袋磁带磁带,磁盘磁带,磁盘,挂 盘等大容量存 储器 处理速度几千条几万至几十 万条几十万至几百万上千万至万亿 条 计算机的类型: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和模拟计算机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性能、规模、处理能力分: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及服

最新计算机一级考试msoffice考试大纲及试题汇总

2012年计算机一级考试M S O f f i c e考试大 纲及试题

2011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试题(1) (1)第2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答案】A 【解析】第1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第3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第4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除了计算机模拟之外,另一种重要的计算机教学辅助手段是 A)计算机录像 B)计算机动画 C)计算机模拟 D)计算机演示 【答案】C(此题较为模糊,答案C可能不是正确的。我想应该是“D.计算机演示”,但由于此题及答案来自搜狐教育频道。所以不敢贸然更改) 【解析】计算机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深入。主要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 (3)计算机集成制作系统是 A)CAD B)CAM C)CIMS D)MIPS 【答案】C 【解析】将CAD/CAM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可实现设计、制造和管理完全自动化。 (4)十进制数215用二进制数表示是 A)1100001 B)1101001 C)0011001 D)11010111

【解析】十进制向二进制的转换前面已多次提到,这一点也是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采用“除二取余”法。 (5)十六进制数34B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A)1234 B)843 C)768 D)333 【答案】B 【解析】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和二进制一样,都是按权展开。 (6)二进制数0111110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3F B)DD C)4A D)3E 【答案】D 【解析】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整数的方法是:从个位数开始向左按每4位二进制数一组划分,不足4位的前面补0,然后各组代之以一位十六进制数字即可。 (7)二进制数101001010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52B B)D45D C)23C D)5E 【答案】A 【解析】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整数的方法是:从个位数开始向左按每4位二进制数一组划分,不足4位的前面补0,然后各组代之以一位十六进制数字即可。 (8)二进制数1234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A)16 B)26 C)34 D)25

2016年全国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2016年全国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 高级应用考试大纲(2013年版) 基本要求 1.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 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中熟练应用。 6. 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 掌握Excel 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 掌握PowerPoint 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3.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 4.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5.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6.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7. 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Word的功能和使用 1. Microsoft Office应用界面使用和功能设置。 2. Word的基本功能,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3. 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应用文档样式和主题、调整页面布局等排版操作。 4. 文档中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5. 文档中图形、图像(片)对象的编辑和处理,文本框和文档部件的使用,符号与数学公式的输入与编辑。 6. 文档的分栏、分页和分节操作,文档页眉、页脚的设置,文档内容引用操作。

计算机一级考试MSOffice考试大纲及试题

2011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试题(1) (1)第2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答案】A 【解析】第1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第3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第4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除了计算机模拟之外,另一种重要的计算机教学辅助手段是 A)计算机录像 B)计算机动画 C)计算机模拟 D)计算机演示 【答案】C(此题较为模糊,答案C可能不是正确的。我想应该是“D.计算机演示”,但由于此题及答案来自搜狐教育频道。所以不敢贸然更改) 【解析】计算机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深入。主要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 (3)计算机集成制作系统是 A)CAD B)CAM C)CIMS D)MIPS 【答案】C 【解析】将CAD/CAM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可实现设计、制造和管理完全自动化。 (4)十进制数215用二进制数表示是 A)1100001 B)1101001 C)0011001 D)11010111

【解析】十进制向二进制的转换前面已多次提到,这一点也是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采用“除二取余”法。 (5)十六进制数34B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A)1234 B)843 C)768 D)333 【答案】B 【解析】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和二进制一样,都是按权展开。 (6)二进制数0111110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3F B)DD C)4A D)3E 【答案】D 【解析】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整数的方法是:从个位数开始向左按每4位二进制数一组划分,不足4位的前面补0,然后各组代之以一位十六进制数字即可。 (7)二进制数101001010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52B B)D45D C)23C D)5E 【答案】A 【解析】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整数的方法是:从个位数开始向左按每4位二进制数一组划分,不足4位的前面补0,然后各组代之以一位十六进制数字即可。 (8)二进制数1234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A)16 B)26 C)34 D)25

2018年一级MsOffice考试大纲

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 考试大纲(2013版) 基本要求 1、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 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 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库等。 4、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3)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4)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5)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 (6)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多窗口和多

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2018年版)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高级 应用考试大纲(2018年版)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 Point中熟练应用。 6.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掌握Excel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3.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 4.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5.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6.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7.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Word的功能和使用 1.MicrosoftOffice应用界面使用和功能设置。 2.Word的基本功能,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3.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应用文档样式和主题、调整页面布局等排版操作。 4.文档中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5.文档中图形、图像(片)对象的编辑和处理,文本框和文档部件的使用,符号与数学公式的

2 输入与编辑。 6.文档的分栏、分页和分节操作,文档页眉、页脚的设置,文档内容引用操作。7.文档审阅和修订。 8.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批量制作和处理文档。 9.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文档视图的使用。 10.分析图文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Word文档中。 三、Excel的功能和使用 1.Excel的基本功能,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工作视图的控制。 2.工作表数据的输入、编辑和修改。 3.单元格格式化操作、数据格式的设置。 4.工作簿和工作表的保护、共享及修订。 5.单元格的引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6.多个工作表的联动操作。 7.迷你图和图表的创建、编辑与修饰。 8.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组显示和合并计算。 9.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使用。 10.数据模拟分析和运算。 11.宏功能的简单使用。 12.获取外部数据并分析处理。 13.分析数据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Excel文档中。 四、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 1.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视图模式和使用。 2.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主题设置、背景设置、母版制作和使用。 3.幻灯片中文本、图形、SmartArt、图像(片)、图表、音频、视频、艺术字等对象的编辑和应用。 4.幻灯片中对象动画、幻灯片切换效果、链接操作等交互设置。 5.幻灯片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输出。 6.分析图文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PowerPoint文档中。 考试方式 上机考试,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00分。 1.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20分(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10分)。 Word操作30分。 Excel操作30分。 PowerPoint操作20分。

2018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级MS-Office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级MS Office 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 识)。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 的基本操作 和应用 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 MS Word 的基 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 的 基本操作和应用。 6. 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 ternet ) 的初步知 识,掌握IE 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 Express 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 用。 考试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2.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1. 3. 4.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 念和防控。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 库等。 4.Win 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 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 Word的基本概念,Word 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 的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大纲(MS-office).doc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二' 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三' 考试方式 1、公共基础知识不单独考试,与其他二级科目组合在一起,作为二级科目考核内容的一部分。 2、上机考试,10道单项选择题,占10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从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XXXX年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通知中可知,XXXX年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大纲均为XXXX年版;所有教材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基本要求 1.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库等。 4.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3)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4)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5)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 (6)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2017年全国计算机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计算机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由于2017年NCRE继续实施2013年版考试大纲(部分科目有修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 考试大纲(2013年版) 基本要求 1. 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 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Express 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4.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 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库等。 4.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3)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_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重点(最新版)强力推荐考前复习锁定命题范围 针对必考点冲刺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莫克利和他的研究生埃克特开始研制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6年研制成功。 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的类型: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和模拟计算机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性能、规模、处理能力分: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及服务器。 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和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多媒体应用、嵌入式系统 计算机特点: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强大的存储能力 自动功能 网络与通信功能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运算速度(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 字长(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内存储器的容量即内存(内存越大,系统的功能就越强大)

外存储器的容量即硬盘容量 主频 外设配置(输入、输出设备) 软件配置(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数据库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软件、汉纸支持软件及其他应用软件) 3.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 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1、位 (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0和1)每一个数码为一位 2、字节(Byte) 一个字节为八个位 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3、字长 4.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概念:是指能够同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进行采集、操作、编辑、存储等他综合处理的技术。 特征: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实时性 应用:P40 开始 5.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特征:寄生性、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分类:引导区型病毒、文件性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网络病毒 防治:(1)、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安全设置,同时,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并经常全盘查毒、杀毒。 (2)、扫描系统漏洞,即使更新系统补丁 (3)、未经检测过的是否感染病毒的文件、光盘、U盘及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前应首先使用杀毒软件查毒后在使用。 (4)、分类管理数据。 (5)、尽量使用具有查毒功能的电子邮箱、尽量不要打开陌生的可疑邮件。 (6)、浏览网页、下载文件时要选择正规的网络。 (7)、关注目前流行病毒的感染途径、发作形式及防范方法,做到预先防范,感染后及时查毒,避免更大的损失。 (8)、有效管理系统内建的Administrator账户、Guest账户以及用户创建的账户,包括密码的管理、权限管理等。 (9)、禁用远程功能,关闭不需要的服务。 (10)、修改IE浏览器中雨安全相关的设置。

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3.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 4.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5.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6.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7. 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Word的功能和使用 1. Microsoft Office应用界面使用和功能设置。 2. Word的基本功能,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3. 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应用文档样式和主题、调整页面布局等排版操作。 4. 文档中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5. 文档中图形、图像(片)对象的编辑和处理,文本框和文档部件的使用,符号与数学公式的输入与编辑。 6. 文档的分栏、分页和分节操作,文档页眉、页脚的设置,文档内容引用操作。 7. 文档审阅和修订。 8. 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批量制作和处理文档。 9. 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文档视图的使用。 10. 分析图文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Word文档中。 三、Excel 的功能和使用 1. Excel 的基本功能,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工作视图的控制。 2. 工作表数据的输入、编辑和修改。 3. 单元格格式化操作、数据格式的设置。 4.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保护、共享及修订。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2018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精心整理2018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级MSOffice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熟和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库等。 4.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5.表格的创建、修改;表格的修饰;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6.图形和图片的插入;图形的建立和编辑;文本框、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 7.文档的保护和打印。 四、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Excel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和退出;数据输入和编辑;工作表 和单元格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3.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列宽和行高、设置条件格式、使 )。 4.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 5.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 6.演示文稿放映设计(动画设计、放映方式、切换效果)。 7.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六、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大纲

2 0 1 8 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 试 一级MSOffice 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 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Word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 I的基 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 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库等。 4.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3)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4)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5)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 (6)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W 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 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

MS OFFICE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 考试大纲(2013年版) 基本要求 1.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三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三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三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 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三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三 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三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 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三 考试内容 一二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二类型及其应用领域三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二存储与处理三 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三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二特征二分类与防治三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二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三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二原理和应用三 二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计算机软二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三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二功能二组成及分类三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二文件夹二库等三 4.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三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三 (3)掌握文件二磁盘二显示属性的查看二设置等操作三 (4)中文输入法的安装二删除和选用三 (5)掌握检索文件二查询程序的方法三 (6)了解软二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三 三二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三 2.文档的创建二打开二输入二保存等基本操作三 3.文本的选定二插入与删除二复制与移动二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三 4.字体格式设置二段落格式设置二文档页面设置二文档背景设置和文档分栏等基本排版技术三 5.表格的创建二修改;表格的修饰;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三 6.图形和图片的插入;图形的建立和编辑;文本框二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三 7.文档的保护和打印三 四二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Excel的基本功能二运行环境二启动和退出三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二保存和退出;数据输入和编辑;工作表和单元格的选定二插入二删除二复制二移动;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三 3.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二设置列宽和行高二设置条件格式二使用样式二自动套用模式和使用模板等三 4.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和复制,常用函数的使用三 5.图表的建立二编辑和修改以及修饰三 6.数据清单的概念,数据清单的建立,数据清单内容的排序二筛选二分类汇总,数据合并,数据透视表的建立三 7.工作表的页面设置二打印预览和打印,工作表中链接的建立三 8.保护和隐藏工作簿和工作表三 五二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二运行环境二启动和退出三 2.演示文稿的创建二打开二关闭和保存三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基本操作(版式二插入二移动二复制和删除)三 4.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二图片二艺术字二形状二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三 5.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