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及其编纂实践范例

“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及其编纂实践范例
“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及其编纂实践范例

摘要文章主要致力于探讨词典类型学新成员――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方式及其编纂实践范例。首先,我们主要探讨意义词典的理论本质,重点在于揭示意义词典的概念化词典本质、其认知语义学基础以及意义词典和释义词典的本质差别。其次,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之一――互动icm结构词汇概念范畴的基本思想,我们确立了意义词典的基本认知编排方式:3个基本互动icm所下辖的22类互动次icm基本可以结构语言所关涉的所有概念范畴。最后,我们例示了意义词典的编纂实践范例。

关键词意义词典释义词典认知编排

一、引言

基于“释义”和“体验意义”的本质区别,我们将词典的基本类型大致区分为两类:释义词典和意义词典。本质上,前者属于用法词典范畴,而后者则属于概念化词典范畴。

本文主要致力于探讨词典类型学新成员――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方式及其编纂实践范例。首先,我们主要探讨意义词典的理论本质,重点在于揭示意义词典的概念化词典本质、其认知语义学基础以及意义词典和释义词典的本质差别。其次,基于互动icm结构词汇概念范畴的基本思想,我们确立了意义词典的基本认知编排方式:3个基本互动icm所下辖的22类互动次icm基本可以结构语言所关涉的所有概念范畴。最后,我们例示了意义词典的编纂实践范例。

二、“意义词典”的理论本质

1.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用法词典本质

词典类型学一直是词典学界的重要论题之一。基于语义学和语用学间的分立,词典学界的共识之一是词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zgusta 1971)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核心工作是处理释义。“释义”的字面意义是“解释(条目)意义”。鉴于词典本质上是一种释疑解惑的语言工具,词典释义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运用和产出各种语言表达式,而并非是为了帮助使用者深入透彻地理解语词所促发的各种概念范畴。因此,从意义描述的本质来说,传统的单语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本质上是意义用法词典,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意义描述词典。换句话说,词典释义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用法区分活动,而非是对语词促发的相关概念范畴的意义的深度刻画或者描述。

2.意义词典的概念化词典本质

与结构主义将各种语言事实或者行为本质上看作“言语”不同,认知语言学本质上把各种语言事实或者行为看作是激活人类概念系统的“提词”(prompt)。更确切地说,认知语言学将每一个基本语言表达式看成是一个个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范畴。概念范畴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所思所想以及我们所置身的物质世界或者环境的简单描述,它们更是对我们的生活经验和世界经验的重构,甚至是再定义。

从词典编纂实践的角度出发,我们把以语义学或者语用学意义上的词义描述作为主要处理对象的词典称作“释义词典”(包括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而把主要致力于描述概念范畴的“体验意义”的词典称作“意义词典”。前者本质上是为了满足读者的语词用法需求,属于用法词典范畴。而后者本质上是为了满足读者的概念化或者概念构建活动需求,属于概念化词典范畴。

3.意义词典的认知语义学基础

如果说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分立直接导致了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分野,那么,认知语义学的兴起则为“意义词典”这一词典类型学新成员的诞生准备了理论基础。

“意义体验观”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经典词典意义观。(王馥芳 2012:116―117)经典词典意义观把“意义”看成是形式逻辑运算的客观结果,是一个抽象的静态常项,其本质是纯理性的;而“意义体验观”则把“意义”看成是各种主观化视/识解机制,如隐喻、转喻(借

代)、范畴化、原型、意象图式、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等的概念化过程,是一个具有动态构建性质的层创过程,其本质是体验性质的。

基于意义体验论,“体验意义”不是语言义和百科义的复合、融合或者整合,“体验意义”被直接等同于语言概念化。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概念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人类概念系统的一切心理视/识解操作行为。“体验意义”在记忆中既不是被例示为特征,也不是被例示为抽象命题,而是一种意象图式表征。这种意象图式被认为是体验性的,它们主要源自对日常物理经验中反复发生的各种模式所进行的感知再分析(perceptual reanalysis)。“体验意义”不是传统词典学意义上的释义,而是由语词所激活或者促发的各种相关概念化过程。

4.意义词典和释义词典的本质差别

意义词典和释义词典类型不同,理论本质迥异:

(1)就处理对象而言,前者关注的主要是对概念范畴之“体验意义”(embodied meaning)的深度描述,而后者所关注的主要是对索绪尔(1959)意义上的“言语”使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前者是真正意义上的意义描述,而后者本质上是“以词释词”的“循环释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意义描述。

(2)就处理对象的理论本质而言,前者所关注的“体验意义”本质上是体验性的,具有主观性和主体间性,而后者所关注的“释义”本质上是一种“抽象语义”或者说“观念语义”。

(3)就基本方法论而言,前者把词汇项目看作是促发词汇概念范畴的“提词”;把意义等同于语言概念化。而后者把词汇项目看成是语义、句法和形态特征的复合性捆包(bundle),把释义看成是各种抽象的内指[1]语义特征的物理加总。

(4)就编纂目的而言,前者主要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构建我们的概念系统,而后者主要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运用和产出语言[2]。(5)就理论目标而言,前者所关注的是对人类概念系统的建构性描述,而后者主要关注的是对语言系统(语文词典)或者世界知识系统(百科词典)的描写性或者规定性[3]刻画。

从“意义词典”与“释义词典”的以上五点不同来看,我们把“意义词典”看成是词典类型学的一个新成员。

三、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

1.互动icm结构“体验意义”

lakoff(1987)认为:思维或者心理结构是由各种理想认知模式[4](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简称icm,包括意象图式、范畴化、原型、概念隐喻以及心理整合等)结构而成的。思维或者心理结构是认知科学家所假定的概念结构。由于词汇概念范畴是思维或者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故词汇概念范畴本质上也是由各种理想认知模式结构而成的。有鉴于此,“意义体验论”基础上的意义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结构各种词汇概念范畴的理想认知模式的心理操作过程的深度理解及其详尽描述或者刻画。

在lakoff & johnson(1980,1999)看来,作为一种心理结构,体验意义主要是由各种理想认知模式结构而成的,而各种理想认知模式的产生则主要源自我们对日常经验中反复发生模式的感知再分析的高度理论抽象和概括。

2.“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依据

和传统“释义词典”惯用的字母顺序编排方式不同,意义词典的编排可以参照分类词典按概念意义分类的做法。有鉴于“意义词典”所处理的主要是“体验意义”,而“体验意义”是由各种互动本质的icm结构而成的,故以“体验意义”为主要处理对象的“意义词典”的词目编排可以按照各种互动本质的icm类型来编排。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icm是一种经验概念化活动。构建icm时所依据的主要是我们对各种框架化知识概念共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从理论上来说,icm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比如

“力动态”这一icm就是对所有与“力互动”有关的概念范畴的概念共性进行理论抽象和概括的结果。

3.互动icm的分类体系

基于主客体二分系统,我们可以把世界万物大致区分为:主体和客体。我们把主体界定为生命体。根据生命体的不同生命特征,可以进一步把主体区分为:1)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施事(如人);2)具有本能驱动性的施事(如各种动物);3)微生命体(如各种昆虫和微生物等)。

我们把客体界定为非生命体和抽象客体。根据非生命体的本质特征,可以把客体进一步区分为:1)自然现象(如风、水、火、地震、泥石流、能量波和场等);2)植物(如花草、树木、各种植被等);3)资源性物质(如贵金属、煤、乌木、矿石等);4)人造物质(如建筑物、棉布、钢铁、家用电器、轻工业产品等);5)抽象客体(如状态、特征、性状等)。

从互动关系来看,世界万物大致有3种主要的互动icm类型:主体―主体互动icm、主体―客体互动icm、客体―客体互动icm。

(1)主体―主体互动icm

基于我们上文对主体和客体的概念化,可以把主体―主体互动icm进一步概念化为以下几类次icm:

1)人―人互动icm: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施事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7个方面的词汇概念范畴:①人:人的身体、一般特征、技能与健康、人与家庭、感觉、情感、态度与知觉等;②人的政治活动:主要是政治体制;③人的经济活动:如耕作、生产、加工、运输和流通等;④人的宗教活动,如各种宗教派别和宗教信仰等;⑤人类律法:法制、制度、规约、规则、规定和各种社会契约等;⑥人际活动:语言、交际或者交流、演讲、辩论、写作等;⑦人类组织:各种政府组织机构、社团组织和其他人类组织架构。

2)人―动物互动icm: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施事和具有本能驱动性的施事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动物养殖、动物驯养、动物赛事、动物产业化、动物商业化、各种动物处置事宜、动物生态、动物保护等。

3)人―微生命体互动icm: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施事和微生命体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人的微生物感染、微生物培养、微生物研究、微生物产业化、微生物商业化和微生物生态保护等。

4)动物―动物互动icm:具有本能驱动性的施事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①动物:动物的身体、本能与健康、动物谱系、动物语言等;②动物的活动:猎食、迁徙等;③动物之间的交互性活动:求偶、交配、繁殖、养育、食物链等;④动物习性:动物种群、丛林规则、动物生态系统等。

5)动物―微生命体互动icm:具有本能驱动性的施事和微生命体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动物的微生物感染、预防、保健和危害等。

6)微生物体―微生物体互动icm:微生命体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微生物、微生物生物链、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变异、微生物危害等。

(2)主体―客体互动icm

同理,我们可以把主体―客体互动icm进一步概念化为以下10类次icm:

1)人―自然现象互动icm: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施事和自然现象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空间、各种自然灾害或者灾荒、灾害或者灾荒的应对和处置、灾后重建、灾害预报、灾害防范等。

2)人―植物互动icm: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施事和植物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植物、植树造林、植物产业化、植物商业化、植物保护、植物培育、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植物生态破坏等。

3)人―资源互动icm: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施事和资源性物质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资源、资源开采、资源保护、资源枯竭、资源产业化、资源商业化、资源再生和再利用等。

4)人―人造物质互动icm: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施事和人造物质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人造物质、产品制造、产品消费、人造物质处置等。5)人―抽象客体互动icm: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施事和抽象客体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状态、特征、性状、理解、了解、明了、知晓、通晓、熟悉、熟知、感同身受等。

6)动物―自然现象互动icm:具有本能驱动性的施事和自然现象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物种灭绝、动物化石、动物灾难、动物灾难应对、动物自然适应和进化等。

7)动物―植物互动icm:具有本能驱动性的施事和植物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食草动物、食物链、由食草动物所造成的植物生态灾害、植物自身对生态灾害的应对等。

8)微生物体―自然现象互动icm:微生物体和自然现象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概念范畴:微生物、水体富营养、水体微生物环境、微生物繁殖和传播等。

9)微生物体―资源互动icm:微生物体和资源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概念范畴:金属腐蚀等。

10)微生物体―人造物质互动icm:微生物体和人造物质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包括如下概念范畴:物质腐蚀、腐败、腐烂、霉变,或者物质分解等。

由于“动物―资源互动icm”“动物―人造物质互动icm”“动物―抽象客体互动icm”和“微生物―抽象客体互动icm”基本没有结构什么重要的词汇概念范畴。故这四个icm不成为人类基本的icm。

(3)客体―客体互动icm

同理,我们可以把客体―客体互动icm进一步范畴化为以下几个次icm:

1)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互动icm:即自然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等级;自然;各种自然现象的产生,如地震、气旋、海啸、季风、飓风、洋流、台风等。

2)自然现象―植物互动icm:即自然现象和植物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植被破坏、森林灾害、植物化石(如乌木等)等。

3)自然现象―资源性物质互动icm:自然现象和资源性物质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矿石风蚀或者风化、金属氧化和资源的化学反应等。

4)自然现象―人造物质互动icm:自然力量和人造物质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词汇概念范畴:城市破坏、各种人造设施损坏等。

5)植物―植物互动icm:植物和植物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概念范畴:植物生态系统等。

6)资源性物质―资源性物质互动icm:资源性物质和资源性物质之间的互动。该icm主要结构如下概念范畴:资源性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由于自然现象―抽象客体互动icm、植物―资源性物质互动icm、植物―人造物质互动icm、植物―抽象客体互动icm、资源性物质―人造物质互动icm、资源性物质―抽象客体互动icm、人造物质―人造物质互动icm和人造物质―抽象客体icm基本没有结构什么重要的词汇概念范畴。故这8种icm不成为人类基本的icm。

四、意义词典编纂实践范例

由于意义词典本质上不属于用法词典,而是一种概念化词典,其编纂目的在于帮助我们

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概念系统,故其对篇幅要求较高,每个词汇概念的阐释需要较大的篇幅,传统的纸质词典难以满足意义词典对篇幅的要求。而巨大的网络空间使得意义词典的编纂成为可能。

在词典编纂实践的层面上,由于意义词典是一种新的词典类型。因此,我们需要在词典的前页材料中花较大的篇幅解释意义词典和释义词典的区别、意义词典的编纂目的、主要目标用户、理论诉求,并且详细说明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方式以及如何使用该词典。

1.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

基于以上讨论,在意义词典的正文中,我们可以把拟收入的所有词条按照3个基本的互动icm所下辖的22类次icm分为22个主题。如“主体―主体互动icm”这个基本icm共下辖6个次icm;“主体―客体互动icm”共下辖10个次icm;“客体―客体互动icm”共下辖6个次icm。我们按这22类次icm分为22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辖词汇概念范畴若干。

如此,我们确立了意义词典的基本认知编排方式:3个基本互动icm所下辖的22类互动次icm基本可以结构语言所关涉的所有词汇概念范畴。这22个互动次icm共结构大约110多个主要的词汇概念范畴。在实际的词典编纂过程中,这些主要的词汇概念范畴还可以被进一步范畴化为更多词汇概念。

2.意义词典编纂实践范例

下面以understand为例,例示“释义词典”和“意义词典”的区别。understand做及物动词用时,《美国传统词典》[5]提供了4个主义项,其中有些主义项有下辖义项:1.(a)领会;知道,知晓,熟知;明了;(b)明白;意识到,认识到;(c)懂;理解。2.了解;通晓。3.(a)以为;推断,猜想;(b)视……为规定;认为……理所当然。4.省略。

通过以上例示,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释义词典,《美国传统词典》给understand这一条目所提供的仅仅是该词在我们概念系统中所促发的相关规约性词汇概念范畴的名称,至于这些词汇概念范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词典并未提供。

基于理想认知模式(icm)结构词汇概念范畴的基本认知语义学思想,我们提出:词汇概念范畴的意义描述取决于我们对结构各种词汇概念范畴的理想认知模式的心理操作过程的深度理解及其详尽描述或者刻画。以understand为例,该词做及物动词用时,主要关涉的是人和客体以及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因此,结构其相关词汇概念的基本icm主要有两个:“主体―客体互动icm”和“主体―主体互动icm”。

基于上文的探讨,虽然“主体―客体互动icm”下辖10个次icm,但是结构understand 这一词汇概念范畴的次icm主要只有5个:即人―自然现象互动icm、人―植物互动icm、人―资源互动icm、人―人造物质icm和人―抽象客体互动icm。同样,虽然“主体―主体”icm下辖6个次icm,但是,结构understand这一词汇概念范畴的次icm主要只有3个:即人―人互动icm、人―动物互动icm、人―微生物互动icm。

从结构understand的两个基本互动icm出发,我们可以区分出两个主义项。每个主义项下辖若干义项。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次icm所结构的义项并非只有一个。在understand这个例子中,“人―抽象客体互动icm”结构了两个义项。也就是说,虽然结构第一个主义项的“主体―客体”icm下辖5个次icm,但是,由于每个次icm所结构的义项往往不止一个,因此,第一个主义项下辖的义项不止5个。

同理,第二个主义项下辖3个互动次icm,但由于人际互动icm异常复杂,其所结构的义项有3个。因此,第二个主义项下辖的义项不止3个。

从互动icm结构体验意义的角度出发,我们试着把understand这一词汇概念范畴的“体验意义”描述如下,我们所使用的是语境描述法:

understand (注音及动词变位略) vt.

(1)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植物相关知识、资源特性或者物质属性的熟知、知晓、

明了、了解(基于主体―客体互动icm)

(a)当客体是自然现象时,意味着明了自然的力量;知晓或者通晓自然规律;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和世界的重要性或者意义:understand natural phenomena or the forces of reality(通晓自然现象或者现实支配力)(基于人―自然现象互动icm)。

(b)当客体是植物时,意味着了解或者熟知植物的形状、性状、生长环境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等:understand the plant structure of orchids(了解或者熟知兰花的植物结构)(基于人―植物互动icm)。

(f)当一个人understand某个语词后面省略了什么语词时,意味着他深谙某种固定的语词搭配或者某种语词使用规则:a verb is understood at the end of the statement “yes,lets.”(我们知道在“yes, lets”这个说法后面省略了一个动词。)(基于人―抽象客体互动icm)

(2)人对人、动物或者微生物的了解、理解;或者容忍、同情、感同身受;或者对其各种行为意图的推测或者猜想等(基于主体―主体互动icm)

(c)当一个人声称其understand另一个人的意图时,意味着他对其行为或者话语意图做出了某种推断、臆测或者假想:i understand you are thinking of marrying.(我看你是在考虑结婚成家了。)(基于人―人互动icm)

(e)当我们说understand微生物时,意味着我们了解或者具备有关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如微生物的形状、性状、分类、繁殖、危害以及与人类和世界的关系等等: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bacteria(了解或者知悉细菌的不同类型)(基于人―微生物互动icm)。

对比《美国传统词典》和我们所提供的意义描述范例,可以看到,我们的意义描述不但涵盖了《美国传统词典》的所有义项,而且还具备以下三个优势:

1)我们揭示了结构或者说构建意义的理想认知模式。我们在描述词汇概念范畴的意义外,解决了意义的生成机制问题。而《美国传统词典》只是罗列意义的不同用法,未能揭示意义用法之间的认知关联或者背后的认知机制。2)我们的义项组织和排列原则非常清晰:致力于遵照互动icm来组织和排列义项。而《美国传统词典》的义项排列原则并不明晰。

3)我们所提供的是understand这一词汇概念范畴所关涉的词汇概念的概念化过程,而《美国传统词典》所提供的仅仅是understand在我们概念系统中所激活的相关词汇概念范畴的名称。

五、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新型词典类型――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方式,并提供了一个编纂实践范例。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1)基于“释义”和“体验意义”的差别,我们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词典类型:释义词典和意义词典。2)提出了“意义词典”独特的认知编排方式:基于“主体―主体”“主体―客体”和“客体―客体”3个基本的互动icm,我们抽象概括出了22类互动次icm。我们指出,这22类互动次icm可以结构语言中所有词目所关涉的词汇概念范畴。3)我们以understand一词的体验意义描述为例,例示了“意义词典”的编纂实践范例。

附注

[1]“内指”意为指向索绪尔意义上的语言系统。

[2]百科词典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世界知识系统。

[3]语言学界描写主义和规定主义的理论对立直接导致了词典编纂实践中描写主义方针和规定主义方针的分野。

[4]icm是定义我们框架化知识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经验概念化。之所以称作“理想认知模式”,是因为它通常和现实不一致,本质上具有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参考文献

1.王馥芳. 认知语义学对词典经典意义观的挑战.∥上海市辞书学会秘书处编.《辞书论集》(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10―121。

[十三经,辞典,历程]《十三经辞典》的编纂历程

《十三经辞典》的编纂历程 摘要文章回顾了《十三经辞典》的编纂过程,并通过编纂实践探讨了编纂文献专书辞典的理论及特点。 关键词十三经辞典文献专书辞典频数词性经义 一、概况 《十三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是一部大型专书辞典,依十三部经书分卷编写。每卷分为辞典正文及词语索引两部分。辞典正文及词语索引均有《部首检字表》《音序检字表》《四角号码检字表》供检索;辞典正文依部首排列,前有该经书的概述,后附该经书原文以及历代研究该经书的参考书目、唐开成石经拓片(缩印件)。每卷前有《辞典》学术委员会顾问、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写的序文。该辞典凡十五册,计三千万字。于2002年12月到2012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缘起 酝酿编写《辞典》,是在1984年。当时《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为《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草案)》中的一种)已脱稿交付出版,二十余名编写人员空闲下来。我们珍惜这支有经验、有干劲的团队,于是寻找新的课题。经过反复权衡、商讨,编写《辞典》的计划逐渐明晰起来。 把编写《辞典》作为首选,是因为“十三经”是传世文献的始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源头、主干。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民为本的治国原则,和谐人际的伦理主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视德操的修身境界等。这些思想、精神中的精华渗透在我们民族的性格与心理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至今仍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文革”之后,一些国民对于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漠、怀疑,甚至误认为这是国家落后的罪恶根源。我们知道,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不可能全盘西化,也不可能割断历史,只能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特质,为我所用。而批判继承的前提是要了解传统文化,知道它是什么;然后要分析研究传统文化,知道哪些是要汲取的精华,哪些是要剔除的糟粕。而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重要地位。把体现儒家思想的“十三经”原原本本地介绍给广大群众,为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建设新文化提供一个平台,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因而编写这样一部辞典,在我们内心形成了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之后,随着读经、编写工作的深入进行,这种感觉愈加强烈,不能自已。这是其一。其二,陕西关中,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带,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经学的发祥地,它亲历了经学的繁荣和发展,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作为三秦大地的子民,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传承任务。凡此种种,激励着我们下决心编写《辞典》,为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做出贡献。 此后刘学林同志翻阅了有关资料,广泛同校内以及各地知名学者、专家交换看法,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对《辞典》的编写做了初步设想,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写了报告。1987年10月通过省新闻出版局、省人民出版社组织的专家论证,决定立项,并

《十三经辞典》的编纂历程word资料9页

《十三经辞典》的编纂历程 一、概况 《十三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是一部大型专书辞典,依十三部经书分卷编写。每卷分为辞典正文及词语索引两部分。辞典正文及词语索引均有《部首检字表》《音序检字表》《四角号码检字表》供检索;辞典正文依部首排列,前有该经书的概述,后附该经书原文以及历代研究该经书的参考书目、唐开成石经拓片(缩印件)。每卷前有《辞典》学术委员会顾问、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写的序文。该辞典凡十五册,计三千万字。于2002年12月到2012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缘起 酝酿编写《辞典》,是在1984年。当时《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为《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草案)》中的一种)已脱稿交付出版,二十余名编写人员空闲下来。我们珍惜这支有经验、有干劲的团队,于是寻找新的课题。经过反复权衡、商讨,编写《辞典》的计划逐渐明晰起来。 把编写《辞典》作为首选,是因为“十三经”是传世文献的始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源头、主干。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民为本的治国原则,和谐人际的伦理主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视德操的修身境界等。这些思想、精神中的精华渗透在我们民族的性格与心理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至今仍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文革”之后,一些国民对于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漠、怀疑,甚至误认为这是国家落后的罪恶根源。我

们知道,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不可能全盘西化,也不可能割断历史,只能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特质,为我所用。而批判继承的前提是要了解传统文化,知道它是什么;然后要分析研究传统文化,知道哪些是要汲取的精华,哪些是要剔除的糟粕。而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重要地位。把体现儒家思想的“十三经”原原本本地介绍给广大群众,为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建设新文化提供一个平台,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因而编写这样一部辞典,在我们内心形成了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之后,随着读经、编写工作的深入进行,这种感觉愈加强烈,不能自已。这是其一。其二,陕西关中,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带,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经学的发祥地,它亲历了经学的繁荣和发展,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作为三秦大地的子民,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传承任务。凡此种种,激励着我们下决心编写《辞典》,为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做出贡献。 此后刘学林同志翻阅了有关资料,广泛同校内以及各地知名学者、专家交换看法,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对《辞典》的编写做了初步设想,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写了报告。1987年10月通过省新闻出版局、省人民出版社组织的专家论证,决定立项,并决定由陕西师范大学辞书编纂研究所负责日常编写工作,同时上报新闻出版署,请求列入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计划。1990年4月该项目列入《1988-2000年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 三、艰难的跋涉

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

作者简介:姜秋霞(1962—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学收稿日期:2001-01-11 2001年第8期 总第148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 2001,№8Serial №148 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 姜秋霞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摘 要:本文着重对比词典文本与文学文本在翻译转换中词义层面的不同选择及不同的语境参照体系,论述了语境概 念中显性语境与隐形语境及其辩证关系,初步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差异。 关键词:词典翻译;文学翻译;转换;显性语境;隐形语境;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involved in dictionary 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mainly in the trans fer 2ence of the meaning of w ords and the context they refer to.S pecifically ,it argues a transparent context and an opaque context ,and presents a discussion of their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K ey words :dictionary translation ,literary translation ,trans ference ,transparent context ,opaque context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1)08-0056-03 无论是词典翻译,还是文学翻译,都涉及词、句的转换, 都有大体一致的准则和要求,即尽可能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内容,尽可能保持形式结构的对等,也就是所谓在译文语言中寻求最大程度的对等语。然而不同体裁的文本在翻译转换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就词典翻译和文学翻译而言,词典文本是以词为核心,以词、短语、句为独立单位存在的;而文学文本则是以篇章存在的,其中的句子甚至段落只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单个的词语则更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临时依附性。词典中各词的释义浓缩性强,涵盖面广,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即词义的共性特征;文学文本中的词、句受特定语境及艺术创作要求的限制,独特性强。词典的例句是以词头为中心生成的句式结构,文学文本中词与句是依据语境的要求发生的,因而两者的信息结构不同。由于两类文本有以上各种差异,致使两种语言文本的翻译在转换中有不同的选择取向。本文试就词义转换在两种不同文本翻译中的差异进行一些对比。 一、词义层面与选择角度 所谓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形式再现另一种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构成的各种信息,如语言符号所负载的概念,句子及篇章的结构意义,语篇的语言风格,以及语言所传递的情感、审美等艺术信息。在所有形式和内容的信息中,词语的转换是最基本的。关于在翻译转换中的词语意义,奈达、巴尔胡 达罗夫等早有过各种分类,大体可归纳为“指称意义” (refer 2ential meaning )、“言内意义”(intralingual meaning )和“语用意 义”(pragmatic meaning )。“指称意义”指的是语言符号所代表 的含义,即索绪尔的“能指”(signifier )与“所指” (signified )的语符关系;“言内意义”是指词语与共存状态下的其他语言成分相互联系所产生的意义,即结构意义;“语用意义”则是指语言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即特定语境下所产生的意义。就词典文本和文学文本而言,词典中的词(尤指词目词)是以能指为主要特性的,语符主要传递其概念意义,所选例证是一组概念按一定逻辑形式所构成的语义,以体现词目词的概念或能指性为主;而众所周知,文学文本是言语(parole )的表现形式,因而主要体现其语用色彩;传递形象意义,主要体现形象性或表现性功能。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两种文本的转换过程中对词义的选择有不同的取向。请看下例: 11A :Her v oice was faint but steady. 她的嗓音低微然而深沉①。 B :Jane was forced to smile com pletely ,...and said in a conscious ,low ,yet steady v oice ,.... (J.Austin :Emma )简再也忍不住了,笑了起来……她心中有数,然而不慌不忙地低声说:……。(张经浩译《爱玛》 )A 为词典文本例句;B 为文学文本例句。对比两个文本 中steady 对v oice 的描述,在译文中是不完全一样的。“深沉 的嗓音”很好地对应了该词条第5义项的“镇定的,冷静的,沉着的”的释义,具有该词在描述声音时最具概念化的表达方式。B 的译文则使“镇定、冷静、沉着”形象为“不慌不忙”。又如: 21A :in the open air 在户外② B :But when she was there beside the sea ,abs olutely alone , she cast the unpleasant ,pricking garments from her ,and for the

《中国翻译词典》序-季羡林

《中国翻译词典》序 现在颇有一些人喜欢谈论“中国之最”。实事求是地说,有五千年文明史是的中国“最”是极多极多的。几大发明和几大奇迹,不必说了。即在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中,“最”也到处可见。、 然而,有一个“最”却被人们完全忽略了,这就是翻译。 无论是从历史的长短来看,还是从翻译作品的数量来看,以及从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之“最”。这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中国先秦时代已有翻译活动。这是很自然的。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内,还是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翻译都是必要的。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就难以前进。 至迟到了东汉末年,印度佛教就传入中国。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中国僧人和印度僧人,以及中亚某些古代民族的僧人,翻译了大量佛典,有时个人单独进行,有时采用合作的方式。专就一个宗教来说,称之为“最”,它是当之无愧的。从明清之际开始,中间经过了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和1919年开始的五四运动,一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其中间有外国人)又翻译了其量极大的西方书籍。各种学科几乎都有。佛典翻译以及其他典籍的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如果没有这些翻译,你能够想象今天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吗? 这些话几乎都属于老生常谈的范畴,用不着在细说了。我现在想从一个崭新的,从来没有人提到过的角度上,来谈一谈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上一些大国中,颇有一些有识之士,在认真的思考谈论人类文化的演变和走向问题。英国学者汤因比可以作为一个代表。他的大著《历史研究》已被译为汉文。他把世界上过去所有的文明分为23个或26个,说明没有任何文明能永存的。我的想法同这个说法相似。我把文化(文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诞生、生长、繁荣、衰竭、消逝。具体的例子请参看汤因比的著作。我在这里声明一句:他的例子我并不完全赞同。 汤因比把整个中华文化(他称之为“文明”)分为几个。这一件我认为有点牵强、机械。我觉得,不能把中华文化分成几个,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 但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既然主张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成为例外呢?为什么中华文化竟能延续不断地一直存在到今天呢?这个问题提的好,提到了点子上。我必须的认真地予以回复。 倘若对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仔细加以分析,中间确能分出若干阶段,中华文化并不是前后一致地、毫无变化地发展下来的。试以汉唐文化同其他朝代的文化相比,就能看出巨大的差别。汉唐时代,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占领导地位,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文化的中心。其他朝代则不行。到了近代,世界文化中心西移,我们则努力“西化”,非复汉唐之光辉灿烂了。 但是,不管经过了多少波折,走过了多少坎坷的道路,既有阳关大道,又有独木小桥,

一个有效的科技翻译操作模式 - 上海交通大学翻译与词典学

一个有效的科技翻译操作模式 ———谈制约科技英汉翻译成功的几种关键技巧 ○冷冰冰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摘 要] 科技翻译是非文学翻译的一种重要实用文体。本文依据法国达尼尔?吉尔的翻译序列模式,对科技英汉翻译实践的四个步骤———建立意义假设、对意义假设进行合理化检查、重新表达及核对译文忠实性,进行了技巧上的探讨,指出考虑到目前科技翻译教学的对象及科技文本的特点,科技翻译教学应强调查找相关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把握科技英语修辞特点和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翻译; 达尼尔?吉尔的翻译序列模式; 背景知识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9)11-0080-0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理工科大学的公共英语改革在不断深化,开展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引起了教学者的广泛关注。从近年来发表的教学论文来看,关于科技翻译教学理念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等方面的文章为数不少,这些论文为科技翻译学科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就翻译技能的培养来说,教师们面对的相当多的文章或是教材却仍缺乏语言学理论指导,多从句法角度、按传统翻译方法进行译例堆砌,重结果轻过程,教学实用性不强。笔者通过本校大学英语科技翻译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将科技翻译的过程仍锁定在传统大学翻译的“理解、表达和校改”三个阶段,不突出查找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势必会使许多不懂专业的译者望而却步;而事实证明译者是一个杂家,许多不懂专业的译者经多年的翻译实践后会成长为该专业出色的译员。 本文将从法国翻译学教授达尼尔?吉尔(Daniel Gile)的翻译序列模式出发,详细谈谈在科技翻译教学中如何借助背景知识运用该模式进行四个步骤的教学。 一、达尼尔?吉尔的翻译序列模式 该翻译序列模式把翻译形式化,使之成为一系列处理“翻译单位”的循环过程,每个过程都必须检验并作出决定,都必须调动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背景知识)。下图所示: 根据图所示,在进行科技翻译实践时,首先,译者从阅读翻译单位、对其所涵盖的意义作出假设入手;如果缺乏足够的知识来建立一个假设,译者便查找书面材料或咨询相关人士,如果建立的这个假设不理想,译者就会作出另一个意义假设并检查其可行性。其次,一旦找到一个可行的意义假设,译者就进入再表达阶段。在这一阶段,首先要用译语组织一个与翻译单位意义相符的语句。如果译者由于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不足,无法完成这一步,他就搜集相关信息。最后,语句完成后,还要检查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忠于原文。 基于这一模式,对一个翻译单位所进行的翻译过程应包括:1.建立意义假设;2.对意义假设进行合理化检查;3.重新表达;4.核对译文忠实性四个步骤。 二、科技翻译的四个必要步骤 (一)建立意义假设 根据达尼尔?吉尔的翻译序列模式,阅读翻译单位,建立一个意义假设,这是翻译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1.恰当的翻译单位;2.借助语言外知识建立意义假设的必要性。 1.恰当的翻译单位。关于科技语篇的翻译单位问题许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09年第11期 [作者简介]冷冰冰,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专门用途英语、科技翻译。

《十三经辞典》的编纂历程

摘要文章回顾了《十三经辞典》的编纂过程,并通过编纂实践探讨了编纂文献专书辞典的理论及特点。 关键词十三经辞典文献专书辞典频数词性经义 一、概况 《十三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是一部大型专书辞典,依十三部经书分卷编写。每卷分为辞典正文及词语索引两部分。辞典正文及词语索引均有《部首检字表》《音序检字表》《四角号码检字表》供检索;辞典正文依部首排列,前有该经书的概述,后附该经书原文以及历代研究该经书的参考书目、唐开成石经拓片(缩印件)。每卷前有《辞典》学术委员会顾问、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写的序文。该辞典凡十五册,计三千万字。于2002年12月到2012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缘起 酝酿编写《辞典》,是在1984年。当时《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为《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草案)》中的一种)已脱稿交付出版,二十余名编写人员空闲下来。我们珍惜这支有经验、有干劲的团队,于是寻找新的课题。经过反复权衡、商讨,编写《辞典》的计划逐渐明晰起来。 把编写《辞典》作为首选,是因为“十三经”是传世文献的始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源头、主干。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民为本的治国原则,和谐人际的伦理主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视德操的修身境界等。这些思想、精神中的精华渗透在我们民族的性格与心理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至今仍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文革”之后,一些国民对于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漠、怀疑,甚至误认为这是国家落后的罪恶根源。我们知道,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不可能全盘西化,也不可能割断历史,只能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特质,为我所用。而批判继承的前提是要了解传统文化,知道它是什么;然后要分析研究传统文化,知道哪些是要汲取的精华,哪些是要剔除的糟粕。而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重要地位。把体现儒家思想的“十三经”原原本本地介绍给广大群众,为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建设新文化提供一个平台,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因而编写这样一部辞典,在我们内心形成了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之后,随着读经、编写工作的深入进行,这种感觉愈加强烈,不能自已。这是其一。其二,陕西关中,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带,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经学的发祥地,它亲历了经学的繁荣和发展,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作为三秦大地的子民,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传承任务。凡此种种,激励着我们下决心编写《辞典》,为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做出贡献。 此后刘学林同志翻阅了有关资料,广泛同校内以及各地知名学者、专家交换看法,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对《辞典》的编写做了初步设想,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写了报告。1987年10月通过省新闻出版局、省人民出版社组织的专家论证,决定立项,并决定由陕西师范大学辞书编纂研究所负责日常编写工作,同时上报新闻出版署,请求列入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计划。1990年4月该项目列入《1988-2000年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 三、艰难的跋涉 1987年底省内立项后,辞书编写的准备工作就全面铺开了。首要问题是筹措资金。由于没有经费,编辞典用的稿纸是学林先生厚着脸皮向校内各机构的熟人、已经留校的学生索要的,所用卡片是学校印刷厂的下脚料裁制的,更不要说购买图书、添置资料了。 第一笔资助来得很意外,来自喜爱传统文化的香港实业家朱恩馀先生及谢玲玲女士。他们得知我们编写《辞典》后,认为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并表示“很想帮助你们”。一个月

附录二:谭载喜主要著述一览_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中译翻译文库 ·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 中译翻译教材 ·翻译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 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 ——认知 ·视角 ·课题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Perceptions, Perspectives and Methodology ???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 /谭载喜著.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11 (中译翻译文库?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 (中译翻译教材·翻译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 ISBN 978-7-5001-3382-7 Ⅰ.①翻… Ⅱ.①谭… Ⅲ.翻译理论-研究生-教材②翻译-研究- 研究生-教材 Ⅳ.①H05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25964号 出版发行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地 址 /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甲4号物华大厦6层 电 话 / (010) 68357328 68359287 68359376 68359303 68359719 邮 编 / 100044 传 真 / (010) 68357870 电子邮箱 / book@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344004.html, 网 址 / http: //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344004.html, 出版策划/张高里 策划编辑/林国夫 责任编辑/袁仁辉 特约编审/谢天振 胡安江 排 版 / 竹页图文 印 刷 / 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 新华书店 规 格/700×960毫米1/16 印 张/23.5 版 次/2012年11月第一版 印 次/2012年11月第一次 ISBN 978-7-5001-3382-7定价:48.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近三十年来国外词典对比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摘要词典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了解国际词典编纂与研究的特点与发展动态,做到知己知彼。文章以《国际词典学》为封闭域,对其自1988年创刊到2014年间所刊载的词典对比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指出国际词典学界的词典对比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欧洲中心”特点,其分析焦点是外向型英语学习词典的对比,汉外词典对比研究则极为薄弱。文章认为,中国要实现从词典古国、词典大国向词典强国的迈进,需要加强汉外词典的对比研究工作。 关键词词典对比词典类型语文词典学习词典《国际词典学》 引言 词典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摸清自己的家底。刘艳春、谢熠、冯晨(2014)分析了《辞书研究》自1979年第1期到2012年第4期所刊载的4603篇学术性文章,对我国当代辞书研究进行了全景式概览,为学界对我国辞书研究特点的整体把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系统性的词典研究需要知己知彼。国内学界同时也需要了解国际词典学界词典编纂与研究的重点和最新发展动态。“把中国的词典发展史置于世界词典演变史的大框架之中阐述……中国词典的学术高度和民族特色也就愈发得到彰显。”(黄建华 2006)本文旨在分析国际词典学界在词典对比研究领域体现出来的特点与发展态势,选取学术期刊《国际词典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为代表性数据源。该刊为欧洲词典学会会刊,始创于198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国际词典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内容涉及词典设计、编纂、使用等各方面,并力图涵盖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词典。如刊名所示,该期刊所刊载的文章,具有国际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本文对该刊自1988年创刊到2014年间所刊载的词典对比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类,分析国际词典学界在词典对比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以期勾勒出国际词典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焦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 从词典类型学视角分析,从1988―2014年近30年间,《国际词典学》所刊载的词典对比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类:同一类型词典间的对比;不同类型词典间的对比。 一、《国际词典学》中同一类型词典间的对比研究 《国际词典学》中同一类型词典的对比研究主要包括通用型词典间的对比研究以及专科词典间的对比研究。专科词典间的对比研究文献仅有pedro a. fuertesolivera & marisol velascosacristan(2001)对两部英西经济学词典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进行的对比,余者针对的是各种类型的通用型词典,因此这是本文的论述重点。通用型词典间的对比研究又可细化为三类:其一是语文词典之间的对比研究;其二是外向型单语学习词典间的对比研究;其三是双语词典间的对比研究。下面分项叙述。 (一)《国际词典学》中语文词典间的对比研究 第三个次类型是关于非英语语种的语文词典间的对比研究。数量同样不多,仅有三篇。fabienne h. baider(2007)分析了三部法语历史词典――《利特雷法语词典》光盘版、《法语宝库》和《罗伯特历史词典》,旨在说明历时词典对语言与历史的建构作用。annamaria de cesare(2003)分析了六部意大利语词典对副词词目的处理。cristiano furiassi(2003)分析了近期的意大利电子词典对“英语假朋友”词汇的处理。这类研究论题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研究焦点。 (二)《国际词典学》中关于外向型单语学习词典间的对比研究 《国际词典学》关于外向型单语学习词典的研究非常丰富,主要分为两个小类,具体如下。 (三)《国际词典学》中双语型学习词典研究 《国际词典学》中关于双语型词典的研究按照语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与英语词典有关的对比研究。计有6篇。nakao(1989)从立目单位的选择、义项的排列与解释、

网上在线翻译字典词典大全

网上在线翻译字典词典大全 翻译类字典词典 英汉类字典词典 ?百度词典搜索——百度词典搜索支持强大的英汉互译功能,中文成语的智能翻译?google语言工具——在线多国语言互译,功能强大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344004.html, 在线翻译字典——在线搜索不重复汉英词条100万,英汉词条103万。 ?爱词霸在线翻译——提供在线词典查询,包含覆盖70多个专业的近百本词典数据,超过1000万词条 ?Yahoo!字典(雅虎中国) ?Yahoo!字典(雅虎香港) ?Yahoo!奇摩字典(台湾) ?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界面简单而实用 ?顏氏美語(繁体)——颜元叔教授主编-网路英英/英汉辞典 ? ?Google 翻译——目前网上最好的翻译工具 ?中国译典@中国在线翻译网——线上最庞大的英汉-汉英翻译语料库 ?金桥翻译中心——支持多国语言在线翻译 ?词博词典——词汇量超过网上其他任何一款词典,搜索结果多元化 ?通联免费在线翻译——免费多语种在线翻译 ?Free Website Translator—— Online Website Translation 网页翻译 汉英类字典词典 ?中国知网英汉-在线汉英词典 ?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繁)——较权威的在线汉英词典,繁体,备有汉字部首索引和汉语拼音检索功能 ?华翼翻译-多语种在线电脑字典——中文,英语,荷兰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瑞典语,匈牙利语 ?太阳雨英汉\汉英词典——汉语输入方式:拼音、简体繁体 ?洪恩双语词典——中英文查询,提供词义、例句、词组、同义词、反义词 英文类字典词典 ?韦氏英语辞典 ?English Dictionary from freesearch_co_uk——例句不错

意念词典·语义词典·机器翻译

意念词典·语义词典·机器翻译 易绵竹薛恩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提要词典或词库建设是研制开发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基 础性工程,它区别于纸版辞书的特征是能存放在计算机系统中供语言信息处理程序使用,它一般以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高密度盘只读存储器)为介质,登录构成句子的词汇单位所负载的词法信息、句法信息、语用信息、概念信息及对译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机器可读词典(Machine Readable Dictionary,MRD)或电子词典。本文将讨论意念词典、语义词典的性质和编纂原则以及它们在语言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意念词典语义词典电子词典机器翻译 1. 电子词典是机器翻译系统工程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据有关文献记载,前苏联工程师П.П.Троянский首次提出了机器翻译设想。1933年9月5日,他在莫斯科登记一项专利,其内容是要求保护“制造一台在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时能选择和打印词汇的机器”的专利,这实际上是一台查字典的机器,其思想已经使计算机介入了语言翻译环节。(ЭСЮФ 1984:214;吴蔚天等1994:224)1946年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之时,就有人考虑将它应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并由此产生了“计算语言学”这一边缘性交叉学科。但是由于受计算机功能和程序设计环境上的制约,当时只能做词条索引及词语系统等方面的工作。1949年,美国工程师W.Weaver(韦弗)提出使用计算机可能“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翻译问题”,其主要方法也是“查字典”:先为源语言中的每一个词查出一个目标语言中的等价词,再按照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来编排每一个词,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林尧瑞等 1996:305)可见,词典在机器翻译的原初设想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计算语言学文献中,电子词典亦称自动词典或机器词典,它被认为是语言工程的支柱和基石,构建信息含量大、功能齐全的电子词典应当成为民族语言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冯志伟先生正确指出:“机器翻译系统的基本信息都来自机器词典,语法语义规则利用来自机器词典中的各种静态信息,运算出表示话语语义特征的各种动态信息来。因此,我们可以说,机器词典是机器翻译的基础,没有好的机器词典,机器翻译就等于做无米之炊,是根本无法进行的。近年来,,机器词典的研制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叫做‘电子词典’(electronic dictionary)。电子词典是机器翻译系统工程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冯志伟1994:231)电子词典是服务于机器翻译的知识库(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аябазазнаний)的重要构件之一(另一重要构件是语法规则库),它构造的是知识库而不是数据库。电子词典的词条是具有完整意义的单词所代表的简单概念或词素(simple concept or lexeme)和具有完整意义的非自由短语(固定词组或句子)所代表的复合概念或句素(complex concept or phraseme/syntaxeme),而由这些概念所形成的层级化、秩序化的语义关系网络,能够充分揭示中外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计算机理解词义、句义及篇章义奠定基础。(姚天顺等1995:215 216)众所周知,机器翻译的逻辑过程通常分为分析、转换和生成3个阶段,而对词汇的处理则贯穿机器翻译的全过程。在分析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语义限制,以便于从源语言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词义,亦即排除词汇歧义:在生成过程中,源语言一个词义往往可用目标语言不同的词来表达,如何选择一个符合目标语言表达习惯的等价词则是选词模块的主要工作:而在转换过程中,主要涉及两种语言词汇的转换和语言表达结构的转换。

翻译学词典术语

1.绝对翻译。Absolute Translation。按照古阿德克的解释,指专业译员为应付不同翻译要求而采用的七种翻译类型之一。According to Gouadec,one of 7 types of translation which can be used by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to respond to the various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2.摘要翻译。Abstract Translation古阿德提出的用以对付不同翻译要求的七种翻译策略之一。One of seven strategies proposed by Gouadec to fulfil the various translation needs which arise in a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3.滥译。Abusive Translation。路易斯用来表示文学翻译中极端做法的一个术语。A term used by Lewis to refer to a radical approach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4.可接受性。Accetability。图里采用的术语,用来指可以从翻译作品中观察到的两种倾向之一。A term used by Toury to denote one of two tendencies which can be observed in translated texts。 5.准确。Accuracy。翻译评估中用来表示译文与原文相符程度的术语。A term used in translation evaluation to refer to the extent to which a translation matches its original。 6.改编Adaptation。传统上用来指采用特别自由的翻译策略而做出任何目标文本的术语。A term traditionally used to refer to any TT in which a particularly strategy has been adopted。 7.充分性。Adequacy。某些译评者讨论源文本与目标文本关系属性时所采用的术语。A term used by some commentators on translation to discuss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 and TT,.按照图里的解释,指翻译过程中与规范相关的连续体的两极之一。According to Toury ,one of the two poles of the continuum relates to the NORM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8.调整。Adjustment。。按照奈达的解释,指《圣经》翻译中使用的一套技巧,旨在于目标语中“产生正确的对等形式”,以帮助译文达至动态对等。According to Nida,a set of techniques used in Bible translation which are designed to “produce correct equivalents”in TL and thus help a translation achieve dynamic equivalences 9.美学诗体翻译。Aesthetic-Poetic Translation:按照卡塞格兰德的解释,指四种翻译类型之一。According to Casagrande ,one of four types of translation。 10.经纪人Agent。塞杰用来指“处于译者与译品最终使用者中间位置”之人的术语。A rerm used by Sager to the person who is “in an intermediary position between a translator and an end user of a translation。” 11.国际会议口译联合会。AIIC(AssoicationIternationale Iterpretes de Conference).为包含会议口译员利益而成立于1953年11月的组织。An organization founded in November 1953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nferences interpreters. 12.类同形式。Analogical form。按照霍姆斯的解释,译者在翻译诗体形式时可以采用的四种途径之一。According to Holmes,one of four approaches which a traslator may use when translating verse form。 13.分析。Analysis。奈达与泰伯用来描述翻译过程三步骤之中第一步的术语。A term used by Nida&Taber to describe the first of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14.应用翻译学,应用翻译研究。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霍姆斯提出的翻译研究领域,与翻译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及描写翻译研究相对应(后两者构成纯翻译研究)。The area of investigation within translation studies constrasted by Holmes with theoretical a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the two of which together make up the field of pure translation studies)

巧用词典学英语

巧用词典学英语 如今英语学习方面的书籍可谓品种繁多,要想找一本适合各种英语水平的人的辅导书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我们手边就有这样一种书,不仅适合各种层次的英语学习者,而且准确、实用,这就是英语词典。 说到词典,任何学习英语的人手边至少会有一本,但今天介绍的“巧用词典学英语”,要推荐使用这样几本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以及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of Synonyms and Antonyms(韦氏的同 义词、反义词词典)。该如何有效使用这几本词典从而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呢?我们除了单词到底还能从中学到什么其他东西吗?下面我就把自己从英语学习以及教学中收获到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利用词典学单词 学习单词,不仅仅是我们为了应试而使用的“背单词”,学单词首先要知道单词的读音、词性、主要中文意思,更深层次的还要去了解单词的用法(包括单复数、分词是否是特殊形式、通常如何用在句子中、是否是旧式用法(即现代英语不常用)、是否是书面语或者口语用法等等)。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以下简称牛津高阶)了。牛津高阶的优点在于它是一部英汉双解词典,而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学习一个单词,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牛津高阶给出的音标而掌握这个单词的美式发音或者英式发音;其次可大致了解这个词可做哪些词性用,如:about这个词,就有副词、介词和形容词三种词性,而通过了解词性,就有利于我们掌握这个词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第三,了解在不同的词性下,这个单词的具体的中英文的解释及用法,还是以about为例,当它做副词使用时,通常有“大约”、“凌乱地”、“闲着、无所事事”、“附近”等7种具体的用法,作为介词时也有“关于”、“目的是、为了”、“从事于”等9种用法,而about作为形容词时,一般只出现在习语be about to do sth(即将、将要做某事)和not be about to do sth(不愿做某事)中。这样一来,

推荐书籍与词典(英译汉)

对英译汉有用的书籍和词典 书籍: 1.《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翻译新论与实践》方梦之青岛出版社1999年6月 3.《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金圣华黄国彬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1998年8月 4.《文学翻译原理》张今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 5.《翻译漫谈》庄译传 6. 《名作精译——《中国翻译》英译汉选萃》杨平主编青岛出版社 2005年3月 7. 《大学英汉、汉英翻译教程》卢红梅主编科学出版社 8.《翻译美学》毛荣贵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9.《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毛荣贵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年7月 10,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作品与评析》译林出版社2008年10月 11, 《译艺:英汉双向笔译》陈文伯编著群言出版社2008年3月 词典: 根据多年学习英语和翻译的习惯,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至少拥有三部中型词典,一本英英词典,一本英汉词典,一本汉英词典。就现有的工具书看,英汉词典可以选择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英英词典可以从英国出版的: A.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B.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C.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D.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E.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以及美国出版的: A.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Webster’s New Collgiat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the American English 等词典中选择一种。另外,最具权威的大型英英词典是美国出版的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汉英词典:《汉英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杂志: 《中国翻译》,《英语世界》,《科技英语学习》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湖北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关于翻译的论文集: 1.《巴蜀译论》四川人民出版社赵洪定主编 2.《译学论集》译林出版社张柏然许均主编 3.《翻译批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姜治文文军主编 4.《翻译论集》(上、下集)罗新璋主编 5.《翻译新论》湖北教育出版社刘学云杨自俭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