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_一个研究框架_崔凤

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_一个研究框架_崔凤
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_一个研究框架_崔凤

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OCE AN U NIVE RSIT Y OF CH INA (Social Sciences E dition )

2009年第3期N O.3.2009

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

)))一个研究框架

*

崔 凤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是极其迅速的,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也极为迅速,那么,海洋发展对中国沿海社会变迁是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呢?影响又是什么呢?因此,开展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开展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要对海洋开发、海洋发展、沿海地区、社会变迁等概念进行梳理和说明,要以环境社会学和发展社会学为研究视角,确定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海洋发展;沿海社会变迁;研究框架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09)03-0024-05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是极其迅速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各省GDP 排名前十名中有7个是沿海省份(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上海、辽宁),人均GDP 排名前十名中有8个是沿海省份(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山东、辽宁、福建)。据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5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6显示,2001年,中国各地区现代化指数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中国已有6个地区(含港澳台)进入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行列,其中沿海地区有2个,即上海、天津;中国有13个地区进入初等发达地区行列,其中沿海地区有6个,即辽宁、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中国有15个地区处于欠发达地

区,其中沿海地区3个,即河北、海南、广西。

[1](P141)

由此可见,截止2001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中绝大多数地区已进入初等发达以上地区行列。另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发布的5中国发展指数(2007)6显示,依据发展指数的不同,200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可以划分为四类:一类地区有2个,其中沿海地区1个,即上海;二类地区7个,其中沿海地区6个,即天津、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广

东;三类地区12个,其中沿海地区4个,即福建、河

北、海南、广西;四类地区10个,其中没有一个沿海地区。由此可见,中国大陆11个沿海省市区多数处在一、二类地区,而一、二类地区是中国综合发展水

平较高的地区。

[2]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政策说,二是环境说,三是文化说。政策说重点分析改革开放政策及其对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影响,环境说重点分析沿海地区的优越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而文化说则重点分析沿海地区传统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综合地看,政策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即如果中国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不对沿海地区实施优惠政策,沿海地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而环境因素则是最为根本的,正是因为沿海地区所具有的地理区位优势,才使得相关的优惠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实践上来看,正是政策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有机结合,才使得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建在沿海,之后又确定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后来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这些战略决策渐次形成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三个重要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珠三角、长三

24

*

收稿日期:2008-10-2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0(06J JD840014)作者简介:崔凤(1967- ),男,吉林乾安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社会政策等研究。

角和环渤海。环境因素对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快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公认的,但是这种环境因素不仅意味着临海,还意味着海洋开发,那么,海洋开发或海洋发展究竟对沿海社会变迁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必将引起新一轮的海洋开发热潮。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开发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20世纪80年代,我国海洋经济以年平均17%的速度增长;90年代,则以每年20%的高速递增;进入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依然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国家海洋局发布的5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6显示,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1%。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4844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0085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4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503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152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6:49。2007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151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个就业岗位。正是看到海洋开发所具有的巨大经济效益,沿海各省市区都非常重视海洋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海上山东建设0、/海上辽宁建设0、/海洋浙江建设0、/海洋福建建设0等纷纷提出并制定实施了各自的战略规划。海洋开发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带动了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引发了各地的社会变迁。那么,海洋开发或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现状如何呢?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与海洋开发密切相关,或者说,海洋开发或海洋发展是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因此,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海洋开发或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

二、研究现状

我们可以将/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0这一研究话题分解为若干个重要的关键词:社会变迁、沿海社会变迁、沿海地区社会变迁、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海洋开发,在分别对每个关键词所代表的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得出/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0的研究现状。

在研究现状的中文文献获取方面,本文将利用/中国知网(http://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622233.html,)0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0、/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0和/中国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0检索论文类文献;将利用国家图书馆(http://w w w.nlc.g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622233.html,)检索系统检索中文图书类文献。

在论文类(含自然科学)文献方面,截止2007年12月31日,检索情况如下表:

检索词

题名总数

(篇)

其中:期刊论文

(篇)

其中:硕博论文

(篇)社会变迁1047925122沿海社会变迁000

沿海地区社会变迁000沿海地区2676262353

海洋发展30300

海洋开发4654641

从检索的情况来看,关于社会变迁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专门研究沿海社会变迁或沿海地区社会变迁的论文还没有,近几年来关于海洋开发与海洋发展的研究论文已经多了起来,但将海洋开发或海洋发展与沿海社会变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论文还是一个空白。

在中文图书类文献方面,截止2007年12月31日,检索情况如下表:

中文普通图书多库检索词是否邻近是否是否

社会变迁1946683791015沿海社会变迁0303

沿海地区社会变迁0202沿海地区48488989

海洋发展166925101

海洋开发35694086

从检索的情况来看,中文图书类文献与论文类文献的情况一样,关于社会变迁的研究较多,但专题研究沿海地区社会变迁或沿海社会变迁的还是一个空白,近几年有关海洋发展与海洋开发的研究日益多起来,但将海洋开发或海洋发展与沿海社会变迁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也是一个空白。

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当今世界,人口日益增多,资源日趋匮缺,环境正在恶化。以高科技为主轴的海洋开发可望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再次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展现了加重海洋研究的发展趋势,许多学科萌芽或生长出新的分支学科点,诸如海洋经济学、海洋政治学、海洋法学、海洋管理学、海洋史学、海洋文化学等。[3]在这些新兴的分支学科点中,由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开创的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对历史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社会变迁有所探究,在其主编的5海洋与中国丛书6和5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6中有部分著作探讨了我国沿海地区的社会变迁,如杨国桢在5闽在海中)))追寻福建海洋发展史6中,/从海洋的视野看厦门社会文化0,重点探讨了厦门港的历史

25

地位、厦门海外交通的文化内涵、心理潜层常沉淀的厦门民俗、反映民间社会活动踪迹的厦门掌故、5鹭江志6中的海洋人文信息等;[4](P165-179)杨国桢在5东溟水土)))东南中国的海洋环境与经济开发6中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与人口增长、向外移民、社会经济转型、临海工业与港市兴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5]张彩霞在5海上山东)))山东沿海地区的早期现代化历程6中对山东半岛的海港兴起与沿海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山东半岛烟台港和青岛港的兴起过程,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如人口流动、职业构成、社会生活方式演变、公共事业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兴起、宗教传播与民教冲突等;[6]杨强在5北洋之利)))古代渤黄海区域的海洋经济6中对海洋经济对海洋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古代渤黄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社会发展的影响,如海洋群体的壮大、海口的开发与港市的崛起等。[7]除了上述5海洋与中国丛书6和5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6中的部分著作外,倪玉平的5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6一书也从海洋开发的角度探讨了沿海的社会变迁,该书在详述清代漕粮海运的产生、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漕粮海运对沿海地区的政治变革、经济演变、社会变动的影响[8]。上述海洋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在历史上人类的海洋开发活动或海洋发展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使了沿海地区的社会变迁,海洋发展或海洋开发对沿海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国内社会学界对海洋的研究明显不足。在已有的研究中,主要局限于海外移民、海洋民俗等领域,而这些研究虽然有社会学的成分,但更多体现的是历史学的学科特色。而关于沿海社会变迁的研究极少,在有限的研究中也缺乏海洋发展的视角。在社会学中,关于沿海社会变迁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整个沿海地区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如沈崇麟主编的5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社会变迁调查(增订本)6一书,该书通过对沿海的六个城市(大连、上海、广州、烟台、宁波、北海)的调查,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城乡社会结构、职业状况与职业流动、城乡居民的工作与生活等进行了描述分析,[9]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项调查并没有体现出/海味0,即没有探讨海洋发展或海洋开发对沿海发达地区社会变迁所形成的影响。二是以某个地区或城市为个案,描述分析该地区或城市的社会变迁,如李友梅主编的5上海社会结构变迁十五年6一书,对上海的社会结构变迁作了描述分析,包括人口与就业、职业结构与白领群体、组织与制度等,[10]但同样令人遗憾的是,这本书也没有体现出/海味0。

三、相关概念

开展/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0,首先必须对几个重要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说明。

(一)海洋开发、海洋发展

自有人类始,人类就开始开发利用海洋,至今人类海洋开发活动的广度、深度和密度正日益扩展。所谓的海洋开发就是人类在一定的海洋观的指导下运用特定的工具与技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实践活动。这样定义的海洋开发具有以下内涵:首先,海洋开发需要海洋观的指导。人类如何认识海洋,会影响到海洋开发的进程与结果。其次,海洋开发需要运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因此,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海洋开发极为重要。再次,海洋开发既是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更是对海洋的有效保护,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而不顾过度与不合理开发利用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损害,我们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要有效保护海洋,即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最后,海洋开发是一项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因为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象)))海洋环境与资源不同于陆地,所以海洋开发需要特定的生产方式以及形成特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文化。

海洋发展是在海洋开发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们很容易将/海洋发展0等同于/海洋事业发展0,虽然在特定语境下,/海洋发展0和/海洋事业发展0可以等同使用,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虽然经常有人使用海洋发展这个概念,但对海洋发展的界定和说明却很少。杨国桢教授曾对海洋发展的内涵作了说明,他认为:/海洋发展的内涵极为丰富。从发展空间来看,它不仅指海洋本身的大气、海面和海底,即-内太空.,还包括以海岸带、领辖海域的岛屿甚至内陆腹地的-海内发展.,以海外国家、地区为对象的-海外发展.;从发展的组织行为而言,它不仅指发展生产力的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还包括向海洋用力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等社会系统及其运作所结成的种种关系,以至海洋政策、理论、战略、观念、心理等人文素质,由此构成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人文三个层面。海洋发展的模式,就是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人文互动组合的方式。0[4](P1-2)刘中民教授曾对海洋开发下过一个简短的定义:/海洋发展是指人类通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海洋发展的历程,是人与海洋的关系从和谐到紧张再到和谐不断协调适应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个体、群体、区域社会、国家之间,围绕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海洋权益分割、分享,从竞争到合作,从冲突到共处,从无

26

序到有序的反复协调适应的过程。0[11]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研究将刘中民教授关于海洋发展的定义作如下的一点扩展:海洋发展是指人类通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和结果。关于海洋发展我们可以作如下的理解:首先,海洋发展以海洋开发为基础,如果没有海洋开发所取得的成就,或者说如果没有人类通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等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海洋发展,因此,海洋发展与海洋开发密切相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海洋发展与海洋开发等同使用。其次,虽然海洋发展与海洋开发密切相关、海洋发展要以海洋开发为基础,但二者还是存在一定的的差别的,海洋开发重点在于关注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直接过程和直接结果,如海洋产业的形成、海洋经济效益的体现、海洋环境的改善等,而海洋发展不仅关注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直接过程和直接结果,而且要重点关注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成果是如何促进社会进步的,因此,海洋开发体现的是人类与海洋的关系,表现为人类与海洋打交道,而海洋发展则是通过海洋开发即通过人与海洋的关系来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也即人、海洋与社会的关系,将海洋开发看作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后,海洋发展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海洋发展不仅关注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过程,而且关注每个过程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只有将海洋发展既看作一个过程,也看作为一种结果,才能避免海洋开发的短期效益,注重长期效益,注重战略性的海洋发展。

(二)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是指拥有海岸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的地理区域,为了操作的方便,往往以行政区划来定义沿海地区。在中国,如果以行政区划来定义沿海地区的话,可以将沿海地区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广义的沿海地区,是指拥有海岸线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1个省市区,这11个沿海省市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五个沿海地区,即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市;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两省一市;海峡西岸地区,只包括福建一省;珠三角地区,只含广东一省;北部湾地区,包括广西和海南一省一区。第二个层次是拥有海岸线的城市,即沿海城市(包括其下属的全部区、县和县级市),全国拥有海岸线的城市共有51个(不含天津和上海两个直辖市)。第三个层次即狭义的沿海地区,是指拥有海岸线的县、县级市、区,全国共有244个。

如果我们将/沿海社会变迁0解释为/沿海地区的社会变迁0的话,考虑到各层次沿海地区的海洋开发能力的不同,本项研究将沿海地区界定为沿海省市区和沿海城市两个层面。沿海省市区主要作为宏观层面来整体描述海洋发展的过程与取得的成就,以及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现状,沿海城市将作为中观层面来分析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调查主要在沿海城市这个层面进行。

(三)社会变迁

在社会学的教材中,社会变迁往往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狭义的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表示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12](P321)本项研究中的社会变迁主要是指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具体包括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由此,本项研究主要是分析海洋发展是如何影响沿海地区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的变化的。

四、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

探讨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可以有两个视角,一是发展社会学的视角,二是环境社会学的视角。

社会结构变迁是发展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发展社会学重点探讨社会变迁的含义、类型、过程与结果、影响因素等。发展社会学认为,自然环境、人口、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等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其中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自然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因而社会变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然资源类型及其开发对于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环境社会学以环境与社会关系为基础探讨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与社会影响,力图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政策建议。环境社会学在探讨环境与社会的关系时认为,环境对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会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内容及职业、人类社会的内部构成、风俗习惯的产生、人的素质、社会结构的变迁等,这一观点可以称为环境影响论。1

27

1环境影响论不同于环境决定论,环境影响论力图阐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影响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依然依赖人的各种活动,从而不否认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把自然环境看作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条件。环境决定论则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的形成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发展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在关于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方面,有着共同的地方,即二者都认为自然环境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这是探讨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到底产生何种影响时的重要指导理论。在发展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就是研究海洋环境因素及其开发、利用对沿海社会结构变迁产生的影响。因此,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开发的过程、成效与影响因素

首先,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海洋开发的过程。

其次,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海洋开发所取得的成效,包括海洋经济的增长、海洋政策法规的制定、海洋观念的改变、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最后,归纳影响海洋开发的有关因素,包括人口增长与陆地资源短缺、海洋观念、海洋政策、海洋科学技术等。

(二)海洋开发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

海洋开发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可以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包括对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进出口、科学技术、海洋教育等的影响;间接影响包括对人口、城市化、环境、对外交流等的影响。

五、研究方法

社会变迁研究离不开对基本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对社会变迁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分为定期性的社会变迁跟踪调查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整理两种类型。由于本顶研究是探讨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因此,定期性的社会变迁跟踪调查很难进行,研究只能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进行。在中国,学术界比较注重定期性的跟踪调查,而对社会发展公共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重视不够,本项研究也试图在社会发展公共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方面作一尝试。本项研究将利用5中国统计年鉴6、各地的5统计年鉴6、5中国海洋年鉴6、5中国海洋统计年鉴6等对有关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由前所述,本项研究中的沿海地区有三个层次,一是沿海省市区(广义的沿海地区),二是沿海城市,三是海岸地带(狭义的沿海地区,也即沿海县市区),从可操作性上看,研究层次定为沿海城市最为合适,因为海洋开发对沿海城市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同时沿海城市的统计数据也较为齐全。全国共有沿海城市53个,其中直辖市2个(上海、天津),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7个计划单列市(即副省级城市)(大连、青岛、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在53个沿海城市中,我们只能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研究。考虑到53个沿海城市的行政级别的差异(既有省级城市,也有副省级城市,但更多的是地级城市),所选取的沿海城市最好是同一行政级别、分布在不同地域且海洋开发效果显著的城市,这样可进行比较研究,因此,本项研究的具体研究对象选取4个沿海副省级城市,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不选取广州、深圳的原因主要是广州、深圳受港澳的影响太大,从而会消弱海洋开发的影响;不选取杭州的原因是杭州不是沿海开放城市,另杭州只是它所属的区市县是沿海的,而杭州市区并不是沿海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

代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中国发展指数(2007)编制成

果及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28-33.

[3]杨国桢.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磨合[J].厦门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6,2000,(1):95-100.

[4]杨国桢.闽在海中)))追寻福建海洋发展史[M].南昌:江西高

校出版社,1998.

[5]杨国桢.东溟水土)))东南中国的海洋环境与经济开发[M].南

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6]张彩霞.海上山东)))山东沿海地区的早期现代化历程[M].南

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7]杨强.北洋之利)))古代渤黄海区域的海洋经济[M].南昌:江

西高校出版社,2005.

[8]倪玉平.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9]沈崇麟.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社会变迁调查(增订本)[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李友梅.上海社会结构变迁十五年[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

社,2008.

[11]刘中民.中国海洋事业发展需要大战略[N].中国海洋报,2005-

07-05.

[1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周延云

28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近五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

#/十一五0期间世界史研究的进展# 近五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 张丽任灵兰 有关/中国海洋史0的记载和论述虽然可以上溯至久远的年代,但中国的海洋史研究却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台湾/中研院0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开始推行中国海洋发展史研究计划,拉开了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序幕。而1996年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6在我国的正式生效,5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6提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开始,中国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才真正开展起来。近年来,中国海洋历史文化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厦门大学的杨国桢教授率先呼吁国内史学界关注海洋问题,并从1998年开始先后主编了5海洋与中国6和5海洋中国与世界6丛书,从中可以窥见这十余年来中国学者在海洋史研究方面的探索和进步。可以说,他们的研究强化了海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拓宽了中国历史研究的领域。 1997年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与其先后成立的浙江海洋学院、湛江海洋大学以及厦门大学海洋研究院等,标志着我国海洋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阵容已基本形成,学科发展初具规模。他们开展的海洋史研究的领域相对比较广泛,囊括了从海洋的历史地理、考古、军事、科技、交通到海洋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功能,从海洋文化建设到渔文化、盐文化、海洋意识、海洋文学艺术、海洋知识教育、海洋旅游、海洋民俗文化、海洋人文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这其中,中国台湾的海洋文化研究也曾一度形成高潮。而之后于2007年成立的武汉大学中国边界研究院,更为重视海洋史的研究,/中国及世界大国海洋战略研究0和/中国东海、南海研究0是其重点研究课题,而其中的历史研究占有重要位置。2009年7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立足历史,面向现实,在区域史、海洋与世界前沿视野下开展海洋史理论探索与学科建设,并将定期出版5海洋史研究6辑刊,这或许可以成为中国海洋史研究的一个新起点。这些研究机构近年来已经培养出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壮大了海洋历史文化研究的队伍。 最近五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出版了一批海洋历史文化方面的论文、专著、文集及丛书。其中较有影响的有:5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61、5中国海洋文化研究66卷文集o、5海洋文化与社会6两部丛书?、5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6?、5海洋与社会:海洋社会学初探6(海洋环境与社会研究文库之一)?、5大国崛起6(丛书)等。此外,还出版了一些会 1o???杨国桢:5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6,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编辑:5中国海洋文化研究6第6卷,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4)5卷,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5海洋文化与社会6系列丛书已于2008年和2009年出版两种。 王日根:5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6,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崔凤:5海洋与社会:海洋社会学初探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海洋现状

中国海洋现状 ——论中国海权 “海权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 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权?简言之,就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 ——张世平《中国海权》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2007年美国《二十一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报告的扉页上用大字印着一句话“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商业运输通过海洋,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离海岸几百英里的地方,这颗星球有近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同样用大字赫然写着的还有“保护海权,美国的生存之道。”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中国是个地理大国,同时也是个海洋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以及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一、边疆告急·呼唤海权 中国的海区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组成,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中国管辖的海域总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现有陆地面积的1/3。然而,目前除了渤海是中国的内水外其他三个海域都存在一定的主权争议。尤其是东海和南海,争议之大,持续时间

之长,都是世界上所不多见得。即所谓的“三海”问题。 “三海”问题主要包括管辖海域划分、岛屿归属、大陆架划分三大问题。其中面临安全威胁的岛屿,一个是钓鱼岛,一个是南沙群岛,一个是黄岩岛,还有西沙群岛。 钓鱼岛列岛位于东海,仅有2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由5个岛屿和三块礁石组成。日本之所以侵占钓鱼岛,有它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企图。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就意味着中国东海海域将有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被日本窃据,钓鱼岛海域所蕴藏的800亿桶海底石油和油气将被日本据为己有,日本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就可以监视方圆400公里至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 南沙群岛是南海的一部分,位于南海的最南端,由230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南海总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也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不仅具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称号,资源丰富,而且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目前,南沙群岛中已有45个岛礁被邻国所占。这些国家为使其所侵占的岛礁及海域“合法”化,把制造驱赶、抓扣我正常作业的渔船渔民,作为宣誓其所谓“主权”、维护其既得利益的主要手段。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其次,地处“两洋”接合部对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再次,南海方向是

和平海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特性与道路抉择

和平海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特性与道路抉择* 1.东西方海洋文化的不同模式与个性 “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缘于海洋环境这种生存和发展条件而创造的精神的、制度的、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在人们一般看来,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地”是陆地,而不是海洋。但是,一方面,就世界范围而言,人类生活其上的地球,总面积的70%多是海洋,陆地被海洋切割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人类社会就是分别居住、生活在“海洋地球”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的,古往今来,无论民族如何迁徙、国家如何变迁,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地区、民族都是沿海或环海的“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另一方面,即使是不沿海的“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历史上也大多与“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发生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疏或密的联系,“海洋”的意识、“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对他们的影响,同样形成了他们的文明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至于在当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地球看作是一个由“海洋”和“岛屿”组成的世界,把整个“陆地”视为一个“大岛”、几个“中岛”和众多“小岛”。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化交通与通讯工具与手段的全球性使用,随着经济贸易与文化传播的全球性流通,“纯粹”的“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已经少之又少,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地区和民族,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与“海洋”密不可分。 就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早期历史而言,其生存环境及其生活资料来源,决定了其早期的文明模式和文化特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类沿海、环海地区的“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是其早期历史上的基本文明模式和文化特性。例如中国先秦时代沿海的齐国地区、燕国地区、吴越地区等1;公元之前先后不等的腓尼基地区、古埃及地区、古希腊地区等,都是这样的海洋文明区域。但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和国家、民族的整合及其文化区域的扩大与演变,多种模式类型的海洋文化区域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期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以沿海、环海的“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为主体所形成的海洋文化区域,和以沿海、环海“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与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凝聚、整合、汇融为统一体所形成的海—陆兼具、互补互动型文化区域,是海洋文化区域的两大主要模式类型。前者以环地中海海洋文明为代表,在西方最具影响力;后者以环中国海海洋文明为代表,在东方最具影响力。 世界不同沿海国家、民族、区域的海洋文化,都既具有其作为海洋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其本国、本民族、本区域的海洋文化个性。 在环地中海海洋文明那里,由于后来埃及文明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各个政教合一派系的争斗和翻来覆去的战争,使得环地中海区域再也没有形成与广大内陆腹地统一的文化版图,因而环地中海海洋文明先是局限于环地中海区域各个较小的、内陆腹地不大的国家和民族那里。但这种“西方海洋文化”由于缺乏与其欧洲大陆统一的陆地资源和市场的先天的不足,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带来“人”的打破“禁锢”后的“自由”、“解放”和为所欲为,尤其是英法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大于人力的非自然生产方式,导致了对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张需求和对外部进而对东方世界的物质资源的贪欲,从而使得欧洲南、西、北部的岛屿和沿海各国走上了拓展海外殖民地的道路。这就是扩张型的、竞争型乃至抢夺型的、畸形的“西方海洋文化”。 在环中国海海洋文明这里,自夏商黧定“九州”,至周“联邦”天下,中原与“四海”形成了统一的中国政治版图与文化版图,九州之中有五州沿海;及至秦、汉帝国以降,更是以中央集权统一中原,以羁縻或封贡的政治形式、礼仪文化和儒家思想统一了中原之外的沿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海上交流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1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地大兴“渔盐之利”,就号称“海王之国”。见《管子??轻重五?海王》。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内容简介 发布时间:2010-6-23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分别以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和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等五大部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海洋事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部分: 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 该部分从国际、地区、国内三个层面,介绍并分析海洋的发展进程、热点问题等。 在全球范围内,海洋发展的趋势是国际社会将加强和改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的海洋规划的实施,遏制海洋资源衰竭和生态健康状况恶化,开拓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国家层面,海洋发展的趋势是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机制,以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涉海规划和活动,实现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和海岸带管理。 中国海洋的发展与周边海洋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生态等方面联系紧密。2009年,中国与海上周边地区既存在经济依存度增大、利于海上局势稳定,同时也面临一些周边国家争夺海洋权益和外部势力介入的挑战,周边海洋开发活动所引发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凸显。 中国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快速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发展海洋事业是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战略任务。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腾飞、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11个省级行政区划,用约占全国12.4%土地面积承载着约占全国36%的人口。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担负着拉动全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任,也面临着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海洋事业和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极大地依赖于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开发利用模式。 第二部分: 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 国际海洋法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海洋开发程度的加深而发展。国际社会积极实践《公约》,促进了《公约》的普遍性。《公约》缔约国大会为有关国家在《公约》框架下讨论海洋法问题提供了舞台。当前国际海洋法实践的重点领域之一是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确定问题。中国等国家倡议并在第18届缔约国大会上通过的关于200海里外大陆架“初步信息”的决议,为促进大陆架制度的实践做出了贡献。至2009年8月10日,沿海国共提交了51份划界案和44份“初步信息”,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结部分划界案并提出“建议”。在制定了锰结核勘探规章以后,经过多年的谈判协商,关于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两种新资源的“勘探规章”呼之欲出(《多金属硫化物勘探规章》已于5月7日通过)。在《公约》体系之外,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等还制定了许多与海洋领域密切相关的重要而有影响的国际公约。

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摘要:海洋曾经是人类的禁区,如今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希望,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大国,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海洋强则国家强的当今世界,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越来越能引起国人的注意和担心。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军事准备 前言 自从中国建国以来,美日,美韩,在我国东海举行了各种军演,这些形形色色的军演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而实质上这些由美国主导的军演都是针对中国,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战略的产物。也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三大海域的紧张局势。如钓鱼岛时间的不断升级。东海问题和钓鱼钓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时刻考验中日领导人的智慧也在考验着中国人民的忍耐力。 相对于东海主要由中日两国的矛盾,南海问题牵涉到六国七方,更是是错综复杂。最近几年美国出于遏制中国战略的需要加快了重返东南亚的步伐,越来越积极的插手南海争端。而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中国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这些因素都使的南海问题变得日益复杂,也使得南海局势变得日趋紧张。 不管是美国航母进黄海,还是中日争端加剧,还是南海局势进一步恶化,都无一例外的影响了我国的海洋安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对中国海洋安全的担心和思考。无论从国际法还是从历史方面看,钓鱼岛、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从东北亚的日韩到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等国为什么要冒着侵犯中国主权和中国对抗的风险去侵占那些主权本属于中国的小岛呢?以下我从我国的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外交政策和外国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薄弱的海洋意识 中国历来是路上大国,重大陆轻海洋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习惯,中华民族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看不到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注意提高整个民族的海洋意识,使得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长期薄弱。而薄弱的海洋意识又导致我国长期轻视对海洋战略的研究,忽视海军的建设,使得国家的海防相当薄弱,海上力量投送能力也相当低。 二、综合国力不强 中国自古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历来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民族独立战争,几乎消耗了中华民族所有的财富。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建设上的失误又是我国失去20年的发展机会。而同时期的欧亚各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时期。这就使得我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国家实力对比中处于下风,而薄弱的国力又不能支持昂贵的海军建设,这就进一步降低我国威慑周边国家保护我国海域的能力。 三、外交政策不当 长期以来,中国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面对海上的各种争端,我国提出“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这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政策,特别是在我国国力较弱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政策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当南海各国无视中国利益,无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南海油气资源做出实际开发,并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情况下,我国还坚持这样的方针只能使南海问题更复杂,也使得以后解决南海问题的成本更大。 四、外国因素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奉行遏制中国的政策,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甚至西化、分化中国的目地。而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也有意引进西方国家的势力以抗衡中国。这就使得中国海上安全形势日益恶化。 而面对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和各种恶化我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各种复杂因素,我认为我国应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层面上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来突破我国面临的海上困境。 一.提高海洋意识,制定科学的海洋战略。 面对当前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无疑是当前最紧迫的工作。至于如何提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媒体全面关注和深入报道东海和南海争端,引导国人对我国海战略的思考,提高国人的海洋意识;二是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宣传和说明我国的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历史和现状,加深学生对我国海洋安全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海洋意识;三、国家应整合和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加强对有争议海域的维权执法力度,并加强立法和行政管理使我国在相关海域的执法有法可依;四是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全面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大力支持和保护国内企业对我国东海、南海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发保护我国渔民在相关海域的海洋产业。 二.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着力解决国内矛盾,全面提高综合国力 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向来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条件。面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一是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全面提高低收人者的收入水平,藏富于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因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降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三是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政治改革,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是要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加强反腐败立法,提高民族的向心力。 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面对我国周边国家不断侵犯我国主权,我国应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武止战。一是要加强军事思想研究,探讨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战法,使我军形成完整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二是加快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武器的装备水平。三是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尤其要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的远洋作战能力、远程机动能力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四.完善和调整外交政策,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面对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的趋向,我国应制定系统的处理办法,以外交为前导,以军事为后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易到难不断化解周边国家在南海、东海问题上与中国的矛盾,各个击破。应避免周边各国形成同盟对抗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等无关国家插手南海问题。

阅读材料3-4: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阅读材料3-4: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一九九八年五月·北京 前言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国际海洋法律原则,维护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安全,已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共同担负的使命。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的开发和保护,把发展海洋事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不断完善海洋法律制度,积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和教育。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系统的海洋事务,推进国家间和地区性海洋领域的合作,并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为全球海洋开发和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中国政府愿借此机会介绍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有12亿多人口,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中国有关方面的统计: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有0.00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全国近年来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陆地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一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中国拥有大陆岸线18000多公里,以及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5000多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还对广阔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的海域处在中、低纬度地带,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比较优越。中国海域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已鉴定的达20278种。中国海域已经开发的渔场面积达81.8万平方海里。中国有浅海、滩涂总面积约1333万公顷,按现有的科学水平,可进行人工养殖的水面有260万公顷,已经开发利用的有93.8万公顷。中国海域有30多个沉积盆地,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约2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8.4万亿立方米。中国沿海共

海洋发展史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海管131 201310114038乔丹 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但在国际上仍面临诸多海洋主权问题。发展海洋力量,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维护我国海洋主权,从把我国建设成真正的海洋强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国际形势和对海洋发展战略的思考,提出制定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些对策和措施,阐述了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关键词:海洋强国战略方针思考 海洋发展史上,不难看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海洋强国。在这个海洋新世纪,各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海洋发展战略,为了成为海洋强国,巩固其海洋力量在做着努力。近代以来,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都无一例外对海洋的战略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都强调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而传统中国重陆轻海的思想和大部分人海洋与海权意识淡薄是中国在国际上面临诸多海洋权益问题的根本原因。中国要改变,就需要培育海洋意识,制定海洋大战略,大力加强海权建设。 1 我国海洋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来看,海洋曾经带给中国人财富和荣耀,也给中国人带来灾难和屈辱,而从现实与未来来看,则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历史上中国也曾拥有成为海洋大国的诸多文化基因。秦汉时期就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明初的郑和曾率60多条军舰、300条商船,约25000多人的庞大船队一路西行。这样的航海规模即使在今天也令人乍舌,比西方地理大发现早了近半个世纪。然而以明、清两朝的“海禁”为代表的闭关锁国政策拱手把广阔的海洋让予了西方列强,而全然不知西方世界却借助海洋开始迅速崛起。从15世纪西方航海大发现开始,葡萄牙、西班牙一度称雄世界。继之而起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把17世纪变成了“荷兰世纪”。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更是凭借其世界第一的海军实力,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成为所谓的“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长达两个世纪。 1840年鸦片战争的打响,显示了西方海权强国的威力,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兴海强国之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倡议引进西方先进的海军

5.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重点项目申请书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重点项目 申请书 项目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

2014年5月 填表说明 一、本表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 二、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英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三、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项目名称一一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主题词一一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工作单位一一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 通讯地址一一按所列4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划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需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主要参加人一一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栏目不够可加附页。 申请经费一一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总小数点位置。申请数额可参阅本年度的项目指南。申请者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若填报失实或违反规定,我将承担全部责任。 申请者(签章): 2014年6月24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国家海洋局发布2010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封面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首发仪式5月11日在北京举行。摄影:人民网军事记者李 杨洋 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致辞 5月11日,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今日上午9时在北京举行《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首发仪式。 《报告》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编制,分别以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和海洋政策

与海洋管理等五大部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海洋事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 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介绍,自2008年以来,课题组以每个自然年度为基本时间节点,有重点地介绍和评述该年度海洋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重点问题予以专门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公众关注的一些海洋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评论和报道。《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根据目前国内外海洋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介绍与评述,力求达到客观反映世界海洋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全面总结我国年度海洋发展的进程和成就,科学分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领域。 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五部分概要: 第一部分: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 该部分从国际、地区、国内三个层面,介绍并分析海洋的发展进程、热点问题等。 在全球范围内,海洋发展的趋势是国际社会将加强和改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的海洋规划的实施,遏制海洋资源衰竭和生态健康状况恶化,开拓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国家层面,海洋发展的趋势是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机制,以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涉海规划和活动,实现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和海岸带管理。 中国海洋的发展与周边海洋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生态等方面联系紧密。2009年,中国与海上周边地区既存在经济依存度增大、利于海上局势稳定,同时也面临一些周边国家争夺海洋权益和外部势力介入的挑战,周边海洋开发活动所引发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凸显。 中国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快速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发展海洋事业是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战略任务。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腾飞、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11个省级行政区划,用约占全国12.4%土地面积承载着约占全国36%的人口。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担负着拉动全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任,也面临着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海洋事业和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极大地依赖于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开发利用模式。 第二部分: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 国际海洋法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海洋开发程度的加深而发展。国际社会积极实践《公约》,促进了《公约》的普遍性。《公约》缔约国大会为有关国家在《公约》框架下讨论海洋法问题提供了舞台。当前国际海洋法实践的重点领域之一是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确定问题。中国等国家倡议并在第18届缔约国大会上通过的关于200海里外大陆架“初步信息”的决议,为促进大陆架制度的实践做出了贡献。至2009年8月10日,沿海国共提交了51份划界案和44份“初步信息”,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结部分划界案并提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转载)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1977年8月,石油、地质两部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地震成果资料,选定的涠西南一号构造带湾1井,1977年9月试获日产原油20t,天然气9 490m3。 开辟珠江口盆地勘查。1974年,区域研究工作认为,珠江口外海域是值得注意的地区,建议作为今后油气勘查的主要战场。1975年进行的区域概查和综合性地球物理普查,证实珠江口外存在一个沉积厚度大、由几个拗陷组成、面积约15万km2的沉积盆地。1975年12月,确定为石油普查重点工区。1977年开始钻探。 评价、探索南黄海。1967年6月~1970年,在浅水部分地球物理试验基础上,对南黄海进行了地震大剖面测量。从1974年开始,利用我国自行设计、改装的双体钻井船,施工钻井7口,取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但未能获得工业油气的发现。 改革开放后,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开发海洋石油采取对外合作与自营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79~1980年,采用双边谈判方式与外国公司签订南海、黄海的南部地球物理勘探协议和渤海、北部湾石油勘探开发合同。1979年8月,南海珠江口盆地珠5井首次突破工业油流关,引起中外各方的关注。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负责对外合作业务,享有合作海区内进行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2020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发布

《2020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发布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6.48万,比2013年增加了1.13万,是2001年回国人数的三十多倍,而留学回国累计 总人数已达180.96万人次,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预计2015年留学回国人数将超过50万. 10月17日下午,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与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 主办的第六届留学人员职业发展公益论坛暨“百城同台”海归人才 招聘会正式举行,据了解,面对留学海归就业市场发生的较大变化,半数海归认为留学划算,65.6%的海归表示5年内可收回成本.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现场发布的《2015中国海归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 总数已达到45.98万人.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 累计已达351.84万人次.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人次, 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图表显示,自2012年起,中国留学 人员回国人数出现了井喷式的拉长,2011年的回国人数是18.62 万,2012年增加到27.29万,2013年再增长到35.35万,预计2015年将突破50万. 2015年七八月间,ccg联合国内知名大型招聘服务企业对海归群体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80后、90后小海归,他们主要留学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海归出国留学的专业中,学商科的人最多,占35.2%,其次是社会科学占20.8%,工学排在第三 位为12.8%,最少的是法学仅占1.6%和农学占0.8%.

在调查中,50%的海归认为留学划算,选择不划算的为20.2%,其余人员大都选择说不清.在被问及预计多久收回留学成本时,7.2%的留学生表示只要1年,22.5%的留学生表示1-3年,35.9%的海归表示3-5年,同时也有10.3%表示需要10年以上. 在海归就业方面,调查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36.1%的海归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26.7%的海归最终在外资企业就职,此外,13.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就职,8.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就职. 海归们认为,他们在就业方面最大的优势是语言和沟通能力,而最大的劣势是国内关系网络断裂.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眼中,海归的优势是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外语水平高和适应能力强.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感觉海归的劣势是,好高骛远、太不稳定易跳槽、盲目自信和团队协作能力差. 现场有招聘企业负责人表示,有的海归由于自身具有优越感,在自我评价方面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存在差别. 而在选择创业城市时,海归考虑最多的是在该城市是否有较好的人脉关系. 海归创业最集中的六大领域分别是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批发/零售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他们认为,国内创业的优势是客户资源、技术资源、政府资源较为丰富,而在国内创业主要会遇到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等问题.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留学回国人员政策,只针对在国外取得硕士以上学历的留学人员,随着留学低龄化趋势加剧,本科出国留学将成为常态和日后的主流趋势.因此,报告建议,规定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并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留学回国人员,等同于在国外取得硕士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等,以此扩大目前留学回国人员政策的受惠面.

1998年白皮书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一九九八年五月·北京 前言 一、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和教育 五、实施海洋综合管理 六、海洋事务的国际合作 前言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际海洋法律原则,维护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安全,已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共同担负的使命。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的开发和保护,把发展海洋事业作为国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不断完善海洋法律制度,积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和教育。中国极参与联合国系统的海洋事务,推进国家间和地区性海洋领域的合作,并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务,为全球海洋开发和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中国政府愿借此机会介绍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有12亿多人口,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中国有关方面的计: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有0.00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全国近年来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陆地矿产资源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一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国民经济要续发展,必须把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中国拥有大陆岸线18000多公里,以及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5000多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还对广阔的大陆架和专经济区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的海域处在中、低纬度地带,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比较优越中国海域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已鉴定的达20278种。中国海域已经开发的渔场面积达81.万平方海里。中国有浅海、滩涂总面积约1333万公顷,按现有的科学水平,可进行人工养的水面有260万公顷,已经开发利用的有93.8万公顷。中国海域有30多个沉积盆地,积近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约2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8.4万亿立方米。中国沿共有160多处海湾和几百公里深水岸线,许多岸段适合建设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沿海地共有1500多处旅游娱乐景观资源,适合发展海洋旅游业。中国海域还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