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政治

【一】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

一、君主立宪制

1、过程:

新教与天主教的矛盾(涉及宗教的政治改革),国王一般信奉天主教,而贵族一般信奉新教,宗教之争激烈

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曲折性、反复性根本原因(法国大革命也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光荣革命”的革命性实质:国家权利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

2、《权利法案》内容:

——限制王权(立法、财政、司法、军权“你是才君”),议会主权

3、何谓君主立宪制:①由终身、世袭君主担任国家元首(君主制);②君主权力由宪法赋予,并受到宪法和议会监督(立宪制);

易错点:①《权利法案》不是宪法②并不是君主立宪制一确立,英国国王就没权了,直到内阁制形成前,国王还是有相当大行政权(1689C - 1721C国王都直接领导内阁,任命大臣);

二、责任内阁制

1、形成:1721年,沃波尔就任财政大臣,责任制内阁形成。

2、何谓责任内阁制:

(1)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建,国家元首形式上任命;

(2)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集体责任;

(3)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由内阁承担;

(4)议会如果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内阁或者集体辞职,或者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提前进行大选,选出的新议会对内阁仍不信任时,内阁必须辞职;

(5)内阁阁员必须是议会议员,如不是议会议员则必须通过一定程序补选为议员。

(6)国王真正“统而不治”

2.英国议会和内阁易错点区分:

(1)议会是立法机构,内阁是行政机构;

(2)议会老大是议长,内阁老大是首相;

(3)议会议员是老百姓投票选出来;内阁是由议会中多数党主持组建,不需再要选民投票;

(4)英国议会相当于中国的人大,英国内阁相当于中国的国务院;

三、议会改革(1832年选举制改革)

1.背景:工业革命(1760C - C1840 C)基本完成

2.内容:

①取消“衰败选区”议会代表名额,将其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

②降低选举权财产资格限制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

复习与提升(不用抄)——

1.英国近代民主政制的作用

对本国经济政治

——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政治民主化

对别国制度建设

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对工业革命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2、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使政治斗争有序化,对社会的稳定起着巨大作用

3、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其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4、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2.比较18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

(1)性质不同:

英国内阁制——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

(2)内阁权限不同:

英国内阁权限>中国内阁权限

(3)组成方式不同:

英国内阁<——选举

中国内阁——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4)影响不同:

英国的内阁制——>英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内阁制——>强化专制走向衰落,阻碍社会发展

【二】美国1787年宪法与总统共和制

一、美国历史

1.1620年,第一批欧洲人坐“五月花”号到北美,认为是美国历史开端

2.1775年,北美反英独立战争开始(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索,莱克星顿的枪声开始标志);

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4.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北美实行邦联制;

5.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制定通过

6.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

二、1787年宪法

1.制订背景:独立后的美国邦联(邦联政府只能讨要税款,不能征税),地方权力过大(权利地域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国家松散,社会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1787 费城制宪会议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2.原则与制度:

联邦制原则: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妥协性)——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分权制衡(三权分立)

总统共和制,人民民主原则(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总统、国会议员都选举产生(限制政府权利,符合大多数人利益)

易错点: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两党制

3.评价

先进性:

(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最重要政治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保护了民主,防止了决策失误和贪污腐败

(3)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妥协性)、大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不彻底,南北战争),为美国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以后其他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局限性:它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但后来通过修宪解决了这些问题)

三、政治制度

1.联邦制(地方):

①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统领全国军队、对外宣战等权力;

②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

③但联邦政府只拥有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和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人民;

④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前提下可以制订本州法律;

⑤各州自主选举产生本州议会、政府首长,联邦政府不得干涉;

⑥联邦与各州并非中央-地方或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关系;

⑦联邦议会(国会)必有一院(参议院)由各州选派代表组成体现本州意志;

2.总统共和制:

①总统由民众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②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③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

3.三权分立(中央):

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执掌;

②三者独立平等,相互牵制制约

四、政党制度

1.联邦政府成立后,出现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前者主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后者主张扩大州权;

2.1816联邦党解体

3.18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

4.1850年代,自由党分裂,部分加入民主党,部分与北方部分民主党联合创建共和党(1854),

5.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

6.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

思维拓展(不用抄)——

完整理解美国“分权与制衡”

很多同学会把“分权制衡”与“三权分立”混为一谈,其实,美国的“分权制衡”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外,还包括其他(从数学上来说,“分权”除了“三权分立”外,还可以“二权分立”、“四权分立”、“五权分立”……),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分权制衡”的完全涵义:

(1)总统、国会、法院三权分立

(2)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分权与制衡

(3)联邦与地方的分权与制衡

(4)军队国家化(军队中立):军队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党或个人,只属于国家,如果你不再是总统也就不再是三军统帅;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争议中必须保持中立沉默,如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竞争,你不能跳出来说“我坚决拥护共和党XXX的领导”。

(5)文官集团与军队的分权与制衡:如果你是四星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想做国务院的国务卿,那你就得先辞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军队里的所有职务;

(6)政党与政党的制衡:真正能防止贪污腐败、贿选集权的只能是另一个政党(两党轮流执政,不是交替)

(7)媒体独立的分权制衡:美国媒体是独立的,社长主编不是行政任命,刊发播放内容不用事前审查,即便有问题也只接受司法诉讼,不会被行政首长停刊。

(8)司法独立

从“邦联”到“联邦”实际是从松散的国家联合体向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转变,联邦制意义是加强中央集权

【三】法国《人权宣言》和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一、过程

1789 法国大革命→1790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70 普法战争,第三帝国建立→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二、法国大革命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政治:君主专制三级制激化社会矛盾

3.思想:启蒙思想(1600-1700)传播

4.国际:英资产阶级革命、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5.导火线:财政危机迫使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同英国)

三、第三共和国宪法

(1)通过:1875 国民议会一票优势(共和派、君主派)

(2)政体:半总统共和制(议会控制总统)

(3)评价:

①打击保皇派势力,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②最终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③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内容与美国不同处:

①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推断出议会权力大),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权力较小);

②总统和内阁要向议会负责;

③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众议院。

【四】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建立

一、背景

1.封建割据四分五裂阻碍德国发展(为什么要统一)

2.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为什么要立宪)

3.普鲁士等邦国的推动

二、过程

1.俾斯麦“铁血政策”(以结束长期政治分裂为目的,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丹麦、普奥、普法)战争统一德国(完全消除政治上众多小邦的封建割据)

2.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君主立宪政体和联邦制

三、评价

1.促进德国发展,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外战争)残余,留下后患。

易错点:

①德国宰相/政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有主宰议会权力,君权仍重

②德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世爵组成,不是民选,又叫有实权的上议院)+ 帝国议会(秘密选举是好的,作用很小,其法案由联邦议会批准后生效,没有女性,公开直接选举)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思维提升——

1.德国的政体具体来说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2.后续发展:

①一战结束,德意志帝国战败,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因为宪法在魏玛这个地方制订,后世史学家称其为“魏玛共和国”;

②1933年希特勒建立纳粹专政,共和制名存实亡;

③二战后德国分裂;

④1990年重新统一,今天的德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3.容克:德语Junker 的音译。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起源于16 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

4.“历史解释”指:对历史的分析与评价(主观),与之相对的是历史事实(客观,陈述)

——经济

【一】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条件

时间:1400C前后

1、原因(为什么做)

⑴经济: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⑵社会:“寻金热”+《马可波罗游记》

⑶宗教:传播天主教

⑷直接原因(称“商业危机”):1450C奥斯曼土耳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2、条件(为什么能做成)

⑴制度: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⑵科技: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地圆学说),火药大炮武器的进步

二、过程(1500c)

1. 1487C迪亚士(葡萄牙人)葡萄牙支持向东,发现好望角,过大西洋

2. 1492C哥伦布(意大利人)西班牙支持向西(本意去东方),发现美洲(以为自己到了亚洲),过大西洋

3. 1497C - 1498C达·伽马(葡萄牙人)葡萄牙支持向东,到印度,过大西洋、印度洋

4. 1519C -1522C麦哲伦(葡萄牙人)西班牙支持向西,船队环球航行,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顺序:迪哥达麦

葡萄牙支持往东,西班牙支持往西(浦东西西)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的影响:

⑴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

⑵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性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2、对欧洲的影响:

⑴“商业革命”——商业兴盛、流通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规模扩大、商业运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之变(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流入<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地主地位下降,制度发展之变(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

⑵西葡首先强大→最先走上殖民扩张

⑶增加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⑷商贸中心:地中海地区→大西洋沿岸。

3、对美洲、非洲的影响:

弊:(人死资源丢)土著居民被屠杀,资源和矿藏被掠夺;

利: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4、对亚洲的影响:

①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明)

②高产农作物(明朝番薯玉米等)的传入,优化饮食结构,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促进人口增长。

【二】欧洲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三角贸易(殖民掠夺+种族灭绝+黑奴贸易)1500C-1800C:

原因:1.(人死)西班牙等殖民者屠杀、奴役、疾病,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去,缺乏劳动力;

2.(钱多)奴隶贸易利润高

影响:1.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2.对非洲:劳动力丧失、加速落后、贫困;滋生对黑人歧视

3.对美洲:为美洲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美洲开发与经济发展。同时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料产地。

二、殖民掠夺扩张影响

1.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2.对殖民地:A.灾难、落后、贫困;B.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3.对世界市场: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变革)

一、时间:1760 C - 1840 C英国首先完成

二、背景:

1.政治: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689《权利法案》)

2.资金:国内(海外)贸易+海外殖民扩张

3.劳动力: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5.市场:工场手工业已经无法满足海外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市场扩大(是最重要、直接原因,推动力)

三、过程

1.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2.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纺织业\生产领域革命性变化,对原棉需求的增加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只增不减)

3.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万能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美国:富尔顿汽船,英国:火车

四、影响

1.提高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2.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生产方式: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组织方式:手工工场→工厂制(一工革)→垄断组织(二工革)

2.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相继出现,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工业污染、生活条件差)

3.经济\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比重增加。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3.社会关系:产生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资本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各自发起政治运动,要求扩大权力(eg.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中等阶级要求更多参政权;欧洲工人运动)

4.经济思想:从“重商主义”变成亚当·斯密自由主义(1819c)和马克思主义(1848c)诞生

自由主义:1819c,政治自由——迁徙自由,经济自由——政府不干预经济,思想自由——启蒙思想,言论思想自由;促进生活价值观变革,娱乐方式、理性休闲

还有各种主义,eg:1830c女权主义;1840c民族主义

5.1850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6.1850c-1900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 C - 1900 C)

一、时间

开始:1866 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完成:20世纪初

二、成就

1.电的广泛应用(发电厂、输变电技术、电灯、电车、电话、电影)

2.内燃机(燃石油)的创制和使用(煤气和汽油→柴油内燃机;交通领域变革:汽车、飞机)

3.化工技术的发展(化学合成材料)

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四、影响

1.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诞生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3.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主要部分

4.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帝国主义出现

5.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三部分: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

③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文化

【一】文艺复兴(1300C-1600C)

时间:1300C - 1400C(意大利,文学、美术三杰)1400C-1600C(英国,莎士比亚)

关键词: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核心与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力量、欲望。强调人对现世幸福(“幸福在人间”)的追求和人性解放。崇尚理性与科学。反对安于清贫说教,鼓励人创造财富。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外衣,实质是新资产阶级思想

背景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②政治:资产阶级形成壮大,在思想文艺领域展开反封建反教会斗争

③思想:教会的贪腐与思想专制

④历史: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与独特人才结构

代表人物代表作(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

影响

①思想:世界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和理性,解放了思想

②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③科技:推动了科技发展和思想文艺繁荣

④奠基: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

局限性:没有彻底摆脱宗教欺骗束缚;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与社会混乱;未形成完整体系,反封建但没有批判封建制度

【二】宗教改革(1517C-1550C)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反对盲从教皇、教会说教,崇尚精神自由与信仰得救

背景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壮大

②教会:教会的贪腐与思想专制

③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

过程:

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反教皇、反天主教(本意不反被逼的),不反上帝,不反《圣经》,不反宗教

《圣经》是拉丁文,神圣

观点:

①因信称义

②虔诚信仰,灵魂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3每个人可直接阅读《圣经》,不必盲目听从教皇教会说教

○4简化宗教仪式

影响

①同文艺复兴前三点

②削弱了天主教影响力,新教产生,摧毁了教会思想专治;

○3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利于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

【三】启蒙运动1600C-1700C

一、时间:1600C英国;1700C法国、德国

性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理性”为武器的反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背景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壮大

②制度: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

④科技:自然科学(牛顿经典力学)的发展

四、影响

①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思想

②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传播自由平等。

③规划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政治蓝图,如三权分立

④鼓舞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北美、亚洲(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⑤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⑥启蒙思想成为人们思想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动了科技发展和思想文艺繁荣

重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①把“人性”发展到“理性”(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

②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发展到反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③主张建设规范的法治社会(法制保障民主)

○4最大特点:提出未来理想社会的政治蓝图=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民主制度构想=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的体现

——19世纪以来世纪文学艺术

一、各流派产生原因(时间重要):

浪漫主义:1790 C-1830 C,人对新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失望,新社会并没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那样美化,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工人阶级生活悲惨。

现实主义:1830 C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

现代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们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二、各流派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挖掘感情世界,想象瑰丽,手法夸张,想象力丰富,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特点鲜明。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现代主义:反传统反理性,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没有完整清晰的情节,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三、代表人物代表作

浪漫主义

文学: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美术: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音乐:德国贝多芬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蓝色多瑙河》

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

法国比才《卡门》

现实主义

文学: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叶普盖尼》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丹麦:安徒生

挪威:易卜生

美国:马克吐温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

人名为题目

美术:法国米勒《拾穗者》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现代主义

文学: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贝克特《等待戈多》

美术: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音乐:美国爵士乐

补充:

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俄国音乐: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印象画派:莫奈《日出》;凡高《向日葵》

新古典主义画派: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

安格尔的《泉》

四、电影电视发展大事记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诞生电影——甲午战争

1926年英国贝尔德发明电视

1927年有声电影

1928年奥斯卡奖创立

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

1935年彩色电影

1941年彩色电视

导演格里菲斯,著名默片喜剧演员卓别林

——现代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有印象)

1.哥白尼(1473—1543)

①波兰人

②提出日心说

③发起近代天文学革命

2.伽利略(1564—1642)

①意大利人

②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③其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开端

3.牛顿(1642—1727)

①英国(内战活到责任内阁制)

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③形成实验为基础,创立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④该体系对揭示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作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体现理论预见性)

⑤创立近代物理学

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4.瓦特(1736—1819)

①英国

②改良蒸汽机

③促使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④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5.法拉第

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抽象科学与技术进步相联系)

6.达尔文(1809—1882)

①英国

②1859《物种起源》,生物进化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1871《人类的起源》,人类是古猿进化而来,遭到教会围攻

④影响:动摇了封建神学,对欧洲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后来成为中国维新派阐述变法必要性的理论武器。

7.爱因斯坦(1879-1955)

1900初提出相对论()时间与空间概念

利用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

8.普朗克(1858—1947)

①德国

②1900年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诞生。

易考易错点:

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不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9.计算机与互联网

①1946 第一台计算机美国诞生

②1969 美国国防部建成网络

③1990 互联网向公众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