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

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
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

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

二零一一年三月

目录

编制说明 (1)

第一章基本情况 (2)

第一节煤矿概况 (2)

第二节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 (3)

第三节近几年安全事故及原因分析 (21)

第四节“十一五”期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实施情况 (23)

第五节“十一五”期间煤矿安全改造取得的主要成就 (23)

第二章煤矿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24)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27)

第四章煤矿安全改造重点工作 (28)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 (28)

第二节矿井瓦斯抽采及利用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矿井防突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 (29)

第五节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30)

第六节矿井防治水系统 (31)

第七节矿井降温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矿井防治冲击地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32)

第十节矿井供电系统 (33)

第十一节资源重组小煤矿..............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节其他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投资需求及资金来源分析.. (33)

第六章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35)

附表:

1、XX省(市、区)煤炭企业基本情况表

2、XX省(市、区)骨干矿井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情况表

3、XX省(市、区)煤矿安全改造“十一五”期间中央预算内资金完成情况表

4、XX省(市、区)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项目汇总表

5、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投资汇总表

6、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投资汇总表

7、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投资汇总表

8、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投资汇总表

9、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投资汇总表

10、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投资汇总表

11、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投资汇总表(按系统)

12、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投资汇总表(按系统)

13、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投资汇总表(按系统)

14、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投资汇总表(按系统)

15、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投资汇总表(按系统)

16、XX省煤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投资汇总表(按系统)

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和意义

煤矿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十一五”时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时期,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以及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统筹规划和总体部署。

我矿《安全改造“十二五”规划》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安全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重点工程符合煤炭工业安全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内容细致,具有较高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编制依据

规划主要依据国家、各部委、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相关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各煤矿企业有关基础资料编制。

1、国家有关法律

2、有关部委文件

3、河南省省相关文件

4、企业相关资料

三、编制原则及规划期

1、编制原则

2、规划期

2011-2015年为规划期。

四、涉及的安全改造范围

本规划涉及的安全改造范围包括:矿井通风系统改造、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改造、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矿井防治水系统改造、矿井提升运输系统改造、矿井供电系统改造。

五、规划主要指标

1、主要目标

2、项目规划及投资估算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煤矿概况

一、基本情况

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原属于地方国有企业,矿井始建于1958年,原井址位于现朝川一矿井田内,1968年迁至临宝煤田上部朝川村南1km的蜈绍窝井田,原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主采煤层为二1煤层。

2008年1月编制完成了汝州市蜈绍窝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二立一斜联合开拓,矿井服务年限13.65年。开采煤层一6、二1、三10煤层,开采标高为+80~-250m。

蜈绍窝井田属临宝煤田朝川矿区的一个独立块段,井田南、东起于煤层露头,北部与张村井田有F8断层相隔,西部以F22断层为界与京宝公司雷草沟煤矿相邻,井田面积4.5407Km2,矿井于2008年办理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410000820198 有效期自2008.7—2018年7月,批准开采一6、二1、三10三个开采煤层。现保有储量1268万吨,可采储量360.36万吨。

根据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于2010年6月10日被中平能化集团控股兼并。控股后成立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

新公司成立后被中平能化集团列入本次“十二五”规划之列。该矿“十二五”期间安全改造的主要项目有: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用回风巷的设计施工、供电线路改造、机电设备更新换代、矿井东部资源详查及建设开发等项目。

二、矿区地理位置及煤田分布

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行政区划隶属于汝州市小屯镇,位于汝州市小屯镇朝川村,北距汝州市18km,通往汝阳的公路经过本矿南边,矿区有水泥公路与之相接,交通便利。本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区内季节性冲沟发育,泄水条件较好。

蜈绍窝煤矿始建于1958年,原井址位于现朝川一矿井田内,1968年迁至临宝煤田上部朝川村南1km的蜈绍窝井田。

三、主要经济指标

表1-1-1 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2006~2010年主要财务数据

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2006~2010年主要财务数据表

第二节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

一、概况

该矿井范围南、东、西起于煤层露头,北部止于F8断层。井田范围呈多边不规则形,东西走向长约4300米,南北倾向宽约1400米,面积约4.5407平方千米。开采深度底板标高由80米至-250米。

地质资源储量为勘查查明资源储量的全部。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2007年11月编制的《河南省汝州市蜈绍窝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交并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备案,本矿批准开采的三10、二1、一6煤层共查明资源储量(111b)+(121b) +(122b) +(333) +(334)?1461万吨。其中已动用资源储量(111b)19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68万吨,其中(121b) +(122b) +(333)804万吨。预测(334)?类资源量464万吨。

三10、二1、一6煤层的资源储量分别是:

三10煤层(111b) +(333) +(334)?类资源储量431万吨。其中(111b)类动用储量58万吨,(333)类保有资源储量238万吨,预测(334)?类资源储量135万吨。

二1煤层(111b)+(121b) +(122b) +(333) +(334)?类资源储量960万吨。

其中(111b)类动用储量113万吨,(121b) +(122b) + (333)类保有资源储量536万吨,预测(334)?类资源储量31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33)314万吨。

一6煤层(111b) +(333) +(334)?类资源储量70万吨。其中(111b)类动用储量22万吨,(333)类保有资源储量30万吨,预测(334)?类资源储量18万吨。

经计算,全矿井可采资源储量为360.36万t。其中,二1煤层267.67万吨,三10煤层84.67万吨,一6煤层8.02万吨。

该矿现为技改矿井,2008年由平顶山地方煤矿设计研究所完成《汝州市蜈绍窝煤矿修改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

插图1-2-1 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矿区各煤田分布图。

二、煤田地质特征及煤层赋存情况

(一)、地质特征

1、地层

本矿井属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井田内基岩大部被第四系掩盖,仅在井田东部零星出露寒武系中统及上统、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地层。根据井田内地层出露情况、钻孔、井筒揭露和区域地层资料,本区赋存地层从老到新主要为寒武系(∈)、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和太原组(C2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及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1)、煤系下伏地层寒武系(∈)

分布于矿区南部,构成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根据岩性及古生物资料可分为上、中、下三统。

①、下统(∈1)

上部为石灰岩、泥质灰岩,夹紫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底部罗圈组为灰黄色泥钙质胶结的冰碛砾岩及含冰碛砾岩的砂质泥岩,厚250~300m,本区仅在18-4孔中揭露了上部一部分。

②、中统(∈2)

上段为灰及深灰色厚层状鲕状灰岩,厚49~125m;

下段上部为灰黄色中厚层状及薄层状泥质灰岩,鲕状灰岩,中部为条带状灰岩,夹砂质泥岩及海绿石砂岩,下部为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石灰岩,厚100~150m。

③上统 (∈3)

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具不明显的细鲕状结构,顶部风化后呈灰黑色为其特征,夹紫红色泥质灰岩,总厚94~125m。

(2)、石炭系(C)

井田内有零星出露,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①、上统本溪组(C2b)

为灰绿、紫红色等杂色铝土质泥岩、铝土岩,底部常夹1~2层透镜状及鸡窝状赤铁矿,本层岩性较稳定,但厚度变化大,厚0~10.81m,平均2.82m。

②、上石炭统太原组(C3t)

以开阔陆表海沉积为主,由灰岩、碎屑岩和薄煤层组成,厚5.89~36.95m,平均厚度18.63m,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为一煤段。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三段:下段:下部为深灰色石灰岩,上部为深灰色泥岩,底部为一1煤层,平均煤厚0.21m。

中段:为灰色细粒砂岩,局部为中粒及粗粒砂岩,硅质胶结,坚硬,含原生及次生黄铁矿晶体。层位稳定,部分地段相变为泥岩及砂质泥岩。

上段:由1~3层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一5、一6、一7、一8)组成,其中仅一6煤层为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该段下部为深灰色石灰岩(L5)及泥岩,层位稳定,灰岩下为一5煤层位。一6煤顶板为深灰色厚层状燧石灰岩(L7),显晶质,岩性致密坚硬,含筳科化石,偶夹薄煤层一7煤层,顶部含燧石结核,该层灰岩平均厚约7m,岩性稳定,厚度变化较大,上距山西组二1煤层7m左右,为控制一6煤层的良好标志层。一8煤层顶板为深灰色薄层状石灰岩(L8),有时相变为菱铁质

泥岩或硅质泥岩,该层灰岩之顶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点。

(3)、二叠系(P)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与下伏石炭系整合接触,分为上下两统。

①、下统(P1)

为陆相碎屑沉积,与下伏石炭系上统地层呈整合接触,平均厚度114.81m,分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P1sh):下以深灰色、浅灰色海湾相泥岩之底为界,上以下石盒子组底部厚层中粒砂岩(砂窝窑砂岩)底面为界,岩性由浅灰色砂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一般厚度为40.00~79.98m,平均厚度58.76m。本组含煤1~5层,其中二1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其他煤层均不稳定,仅个别钻孔穿见。二1煤层之上为一层灰~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层理发育,层面富含炭质和较大白云母片,厚度8.55m,常构成二1煤的直接顶板,俗称大占砂岩,为控制煤层的良好标志。该层砂岩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二2煤层之上有一层灰及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俗称香炭砂岩,厚21.50m,层位比较稳定,是控制二煤组的良好标志层,是本区的辅助标志层,下部往往夹一层黑色泥岩,为二3煤层位。香炭砂岩之上可见紫斑状泥岩(小紫泥岩)。盛产植物化石。

下石盒子组(P1x):由细碎屑组成的三角洲体系沉积。主要为粉砂岩、砂质泥岩、煤层和砂岩组成。厚度:248.87~358.63m,平均厚度307.76m,底部以砂窝窑砂岩与山西组分界。分为三、四、五和六4个煤段。共含煤10余层,其中可采与部分可采煤层4~5层,(即三10、三12、四2、四3、六2煤层)。盛产植物化石。

②、上统(P2)

上石盒子组(P2s):该组厚度246-370m,平均厚316.29m。岩性为灰色、绿黄色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砂岩多层,砂岩为细—中粗粒石英砂岩,中粒岩屑及长石砂岩等。主要含薄煤层10—25层,煤层基本都不可采,底界为田家沟砂岩。其中部含海绵骨针化石的硅质泥岩三层。盛产植物化石。

石千峰组(P2sh):平顶山砂岩段(P2sh1):厚度109.23~134.95m,平均厚121.57m。出露于井田北部,岩性坚硬,硅质胶结,不易风化,常以较高的山包地貌出露。平顶山砂岩为灰白色或肉红色,巨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矿物成分单纯,主要为石英(含量70~80%)和长石(含量20~30),并由电气石、镐石、磷灰石等。粒径以0.5~1.00mm为主.中上部夹灰绿色、绿黄色粉细砂岩及砂质泥岩,并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在剖面上,粒度具有自下而上变细的规律。磨圆度较好。岩性较稳定。具水平及大型斜层理。与下伏地层呈冲刷接触。

土门段(P2sh2):厚度126.21~131.30m,平均厚127.54m。由砖红~紫褐色砂质泥岩及细砂岩组成,具绿色斑点,夹透镜状泥岩。砂岩常呈球状风化。层面上富含细小白云母片。具波状及包卷层理。

(4)、第四系(Q)

主要为山坡之残积物、黄土、粘土、沙土及亚沙土和砾石层组成。厚度0~48.61m,平均厚度为13.00m。

2、矿井构造

本井田位于朝川弧形构造带的南部顶端,由于受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区内褶皱和断裂方向多沿近东西向延展,地层走向亦受弧形构造的严格控制。本区西部及浅部由于受挤压应力作用强烈,地层倾角较陡;东部及深部地层倾角较缓。

井田内发育的褶皱断层主要有:

?褶皱

经蜈绍窝煤矿巷道揭露,由于受南北挤压作用,区内东西向的小型褶皱和断裂较为发育,因起伏和落差较小,钻孔不易控制。

?断裂构造

①张村正断层(F8)

位于井田的北部,为井田的北部自然边界,西部起于王李子庄以西的寒武系地层中,向东延经朝川、张村以北、芦店、李湾以南,为第四系所覆盖。走向NEE,

倾向S,倾角60°~65°。北盘上升,南盘下降,落差300~400m。孔13-1、14-25、11-78、12-2、16-76和18-4孔对其控制。控制较可靠。

②F9正断层

张村东和李湾东南分别与F8断层相交,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为一顶部朝南的弧形断裂,倾向S,倾角60°~70°,落差130~230m。孔12-1、14-74、14-75、16-76对其揭露。控制较可靠。

③F10正断层

起于李湾南,交于F9断层,延经李二堂东,为第四系覆盖,走向SW,倾向SE,倾角60°,落差130m左右。仅12-65一孔对其揭露,控制较可靠。

④F13正断层

起于朝川东,与F8相交,延至李庄北,均为第四系覆盖。走向SE,倾向SW,倾角60°,落差40~60m。孔15-4对其控制,控制较可靠。

⑤滑动构造(F19)

本区北部,西自贾岭,东到张村东及半坡阳之间,地表零星出露平顶山砂岩覆盖于二叠系不同的层位之上,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孔19-1、19-4、18-3、17-2、16-76、12-1、12-2、12-66、13-9、13-10和15-8等孔中,在二煤组或三煤组之上,也可看到厚度不等的平顶山砂岩。控制较可靠。

⑥F22正断层

起于朝川西交于F8断层,延至蜈绍窝煤矿西,为第四系所覆盖,走向SE,倾向NE,倾角60°,落差100m左右。17-5孔对其控制,控制较可靠。

⑦F26正断层

起于张村南,延至李二堂村南,为第四系所覆盖,且被F27正断层切割。走向SE,倾向NE,倾角70°左右,落差70~120m左右。13-15、13-13、13-11、14-75和14-71孔分别对其控制,控制程度较可靠。

⑧F27正断层

起于芦店村南,延至李庄北,为第四系所覆盖。走向SW,倾向NW,倾角75°,落差120m左右。13-14、13-15孔对其控制,对回采有较大的影响,控制较可靠。

⑨F29正断层

起于李湾东南,向南延展,为第四系所覆盖。走向SE,倾向E,倾角75°,落差200m左右。11-81孔对其控制,控制较可靠。

⑩ F31正断层

起于李湾东南交于F9,向东南延展,为第四系所覆盖。走向SE,倾向SW,倾角65~80°,落差250m左右。11-82孔对其控制,控制较可靠。

矿井生产中还揭露了一些落差较小,影响范围不大的小断层。

3、岩浆岩

井田内出露有第三系喷出岩——安山岩,但在矿井生产范围内没有揭露安山岩岩体。根据临近矿井朝川矿井下开采时发现有岩浆侵入岩墙。岩体为一沿裂隙薄弱地带切穿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地层的呈连续的岩墙侵入体。岩墙走向与地层走向夹角60°-80°左右。岩墙对二(己)组、三(戊)组煤层总体破坏不大。工作面回采时根据不同情况,一般采用硬推(浅部工作面)或增加改造切眼(深部工作面)甩掉岩墙,即可正常生产,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有限。岩体两侧煤层正常,接近岩体处形成有天然焦。岩浆有沿煤层顶板侵入现象,但岩墙与煤层或顶板、底板接触处未形成导水通道。

室内鉴定,岩墙的岩性为强碳酸化、强粘土岩化的碱煌岩,颜色为灰绿色,由浅向深部变化不大,但硬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二)煤层赋存情况

1、煤层

?、煤层发育情况

据《河南省临汝县临宝煤田朝川矿区蜈绍窝勘探区普查地质报告》,本区为一多煤组多煤层的含煤建造,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煤系地层平均厚度348.20m,含煤19~28层,

煤层总厚度11.94m,含煤系数为3.43%。

?、可采煤层

井田内二1煤层普遍可采,三10煤层大面积可采,一6煤层局部可采,一1、一5、二2、三9、三11、四6、四7及五2煤层偶见可采点。现将矿井采矿许可证限采煤层叙述如下:

①、一6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部,下距石炭系上统本溪组顶界面4.97~19.89m,平均14.27m;上距山西组1.20~15.68m,平均7.69m。上距二1煤层18m左右。以第七层厚层状燧石灰岩(L7)灰岩为直接顶板,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局部底板为一层灰岩。揭露厚度0~1.55m,平均0.46m。该煤层在井田西端和东部不发育,仅局部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属不稳定型煤层。

②、二1煤层:

俗称“大煤”,赋存于山西组下部,大占砂岩之下,上距砂锅窑砂岩35.38~61.48m,平均47.89m;下距太原组顶0~13.70m,平均5.25m。上距三10煤层120~150m。二1煤层直接顶板大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老顶为浅灰~灰色中、粗粒砂岩,含菱铁质颗粒,层面含白云母片和炭质(俗称大占砂岩),平均厚8.55m;煤层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井田内揭露煤层厚度0~8.72m,平均3.11m。局部煤层中含一层夹矸。煤层埋深60~450m,开采标高+80~-250m。根据区内施工的23个钻孔和采掘工程揭露情况,二1煤层控制程度较好,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大,属基本全区可采的较稳定型煤层。

③、三10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下部,下距砂锅窑砂岩45.28~106.77m,平均71.33m。煤层底板为泥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及泥岩。井田内揭露厚度0~6.17m,平均1.52m。煤层含夹矸1~3层,一般2层,夹矸厚0.19~0.69m。煤层埋深80~320m,开采标高+80~-250m。该煤层为大面积可采的薄~中

厚煤层,煤层结构复杂,煤层稳定程度属较稳定型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及顶底板岩性详见煤层特征表1-2-1:

2、煤质

⑴、煤的物理性质与煤岩特征

一6煤层呈条带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充填钙质体和黄铁矿细脉,并常见有星点状及结核状黄铁矿分布,新鲜煤样具有强烈的硫化氢味。

二1煤层呈黑色,油脂光泽.均一状,局部具条带状和鳞片状,组织疏松,内、外生裂隙较发育,硬度仅l~2度,比重小,脆度大,煤的原生结构受后期地质构造影响,煤大部分为粉末状,筛分试验结果,大于13毫米级占25.73%,末煤为72.02%,粉煤为63.38%。宏观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见丝炭透镜体及镜煤条带。镜下鉴定煤粒普遍较破碎,有机组分分布紊乱,凝胶化组分以无结构镜质体为主,呈条带状~透镜状,丝炭化祖分一般呈白~黄白色,多为丝炭化基质,与凝胶化基质紊乱分布。有机质中凝胶化组及半凝胶化组占68.9%,丝炭化组分及半丝炭组分占30.8%,稳定组分偶见,属亮煤型,为焦煤变质阶段。无机物主要为粘土矿物,次为硫化物类及碳酸盐类。粘土矿物一般结晶较好,呈微粒状及透镜状出现,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呈结核状分布。视密度为1.40t/m3。

三10煤层为黑色,条痕褐黑色、沥青光泽.层状构造.节理发育,具阶梯状断口,煤多呈碎块状,易成粉末,据相邻矿井筛分结果表明大于13mm级占31.59%,

末煤为67.86%。粉煤占58.14%。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见少量的镜煤条带。镜下观察凝胶化物质多呈灰色,丝炭化呈碎片状及透镜状分布于凝胶化基质中,稳定组分主要为角质层,小胞子及树脂体。在有机质中凝胶化物质占70.9~75.2%,丝炭化物质占22.1~26.2%,稳定组分占2.7~4.5%。无机质主要为粘土类矿物,多呈浸染状及分散状分布和氧化物,硫化物类少见。视密度为1.60t/m3。

?、煤类确定及煤的工业用途评价

①、煤类的确定

根据《GB5751—86》煤炭分类标准和本矿煤质资料:确定二1煤层属中灰、中硫、中熔点、低磷、高发热量主焦煤种;一6煤层为中灰、高硫、高熔点的主焦煤,适用于炼焦,但由于一6 煤硫含量较高,一般不做炼焦使用,常常做动力用煤。由于矿方缺少三10煤层煤质煤类资料,根据相邻矿井朝川矿三10煤层煤类资料,三10煤层为高灰、高熔点、低硫、低磷的肥煤牌号,可作为动力煤用。矿方在以后的生产中应及时采取三10煤样,进行化验,获得三10煤层煤质煤类资料。

②、煤的综合评价与工业用途

煤质资料主要采用《河南省临汝县临宝煤田朝川矿区蜈绍窝勘探区普查地质报告》和《汝州市蜈绍窝煤矿资源储量计算说明书》中有关的煤质资料,同时结合平煤集团朝川矿煤质资料,确定二1煤层中灰、中硫、低磷、高发热量主焦煤种,适用于炼焦和工业动力用煤;一6煤层为中灰、高硫、高发热量的主焦煤,可用于炼焦,但由于一6煤硫含量较高,一般不做炼焦使用,常常做动力用煤;三10煤层为高灰、低硫、低磷的肥煤牌号,作为动力煤用。

阐述煤层赋存情况:应包括可采煤层赋存情况,煤层顶底板及煤质情况等

三、水文地质特征

1、主要含水层

(1)寒武系崮山组灰岩含水层

主要是中上寒武统薄层状、中厚层状灰岩、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厚94~125m,在矿区西南部有出露。裂隙溶洞发育,含水性强而

不均匀,含岩溶裂隙承压水。井田内揭露厚度1.60~82.12m,一般10m左右,未见漏水现象。井田内没有抽水资料,据朝川矿勘探、补勘抽水试验资料,该含水层渗透系数0.137~14.4m/d,单位涌水量0.0414~23.98L/s.m,属强含水层,由于朝川矿长期疏排二1煤底板岩溶水,水位标高已由开采前的177.03m降至-120m,水质为低矿化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总矿化度为0.3~0.4g/L。该含水层上距二1煤层40m左右,为二1煤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2)太原组灰岩含水层

主要薄层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薄煤层组成,其中发育灰岩2~6层,总厚2.65~12.92m,平均8.64m,尤以L2与L7两层灰岩分布稳定,厚度相对较大,在矿区西南部有零星出露。井田内施工钻孔发生过漏水现象。区内无抽水试验资料,根据张庄井田、三里寨井田本含水层抽水试验资料,该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岩溶发育标高在-200m以上,随深度增加有减弱的趋势。该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00157~55.07m/d,单位涌水量0.000192~17.758L/s.m,水位标高174.73~181.46m可见渗透性能较强,并且又具非均质各向异性特点,水质属低矿化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本层上距二1煤层0~13.70m,平均5.25m,属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由于灰岩厚度变小,含水空间有限,地表呈条带状出露,补给面积较大,其富水性应属中等,但其充水水源主要来自寒武纪灰岩与白云岩强含水层,两含水层间承压水通过断层和裂隙构成统一的富水水体,从而会对二1煤层的开采造成一定水害威胁。

(3)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主要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线)组成,尤以大占砂岩、砂锅窑砂岩、香炭砂岩以中~粗粒砂岩含水层为主,厚10.50~67.66m,平均34.36m。根据朝川矿抽水试验资料,渗透系数0.0147~0.0496m/d,单位涌水量0.0106~0.0265L/s.m。区内各矿井开采二1煤层时,顶板冒落后通常岩石出现滴淋水现象,对矿井影响不大。水质为HCO3—Ca.Mg.Na型,属砂岩裂隙弱含水层,为二1煤层

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4)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石盒子组地层中的中、粗粒砂岩组成该含水层,厚度不稳定,属裂隙承压水,是开采石盒子组煤层的顶板充水含水层。据张村、三里寨、牛庄井田4次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44~0.0484 L/s.m,渗透系数0.0737~0.131 m/d,水位标高183.05~207.27m,为弱含水层。

(5)基岩风化带含水层

煤系地层被风化,构成基岩风化带含水层,一般厚50m左右,三里寨井田7-6孔对该层抽水结果表明,单位涌水量0.00984 L/s.m,渗透系数0.0139 m/d,水位标高191.79m,为孔隙裂隙含水层,属潜水类型,含水性弱。

(6)喷出岩——安山岩含水层

本区煤系地层之上普遍有安山岩分布,喷发时代属第三系,最后可达167m,一般50~100m,东部、东南部分布范围广,厚度亦大,其同心带状构造、气孔状构造的含水性尚不清楚,无抽水资料。但从钻进过程中无漏水现象及矿井顶板水不大这一情况分析,即使含水,水量也不会很大。

(7)第三、四系含水层

主要为黄土、黄褐色粘土、砂岩及砂砾石岩,最厚处达538.60m,一般50~100m,黄土,粘土广布与丘陵,砂、砾石主要沿河岸呈带状或扇状分布,东部厚,北部边缘薄,中部较薄,该层渗水性、富水性较强,雨季接受降水和洪水补给,平时则河水补给地下水。根据三里寨井田3次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508~0.636 L/s.m,渗透系数0.168~3.05 m/d,水位标高172.99~173.94m,水质为HCO3—Ca型,属砂砾石孔隙中—强含水层,为民用供水的主要开采对象。由于与煤层间有隔水层,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要注意季节降雨对矿井的影响。

2、主要隔水层

区内各含水层之间,均富含有相对隔水层,由下至上依次有石炭系本溪组铝土质泥岩,太原组中部碎屑岩段,二叠系中的泥岩和砂质泥岩等,具体为:(1)二1煤层底部隔水层

①铝土质泥岩隔水层:位于太原组下部灰岩段以下,厚0~10.81m,平均2.82m,是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灰岩含水组与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组之间的隔水层,隔水性较好。

②太原组中部碎屑岩段:主要由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厚约10m,为太原组下、上段灰岩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隔水性较好。

③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为砂质泥岩、泥岩,厚约6m,但由于厚度较小且厚度变化大,隔水性能降低,在进行煤层开采过程中要谨防底板突水。

(2)二1煤层煤层顶部隔水层

位于二2煤层之上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保存厚度较大,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砂岩和薄煤层,厚度大,层位稳定,是二1煤层顶板含水层之上的良好隔水层。

在正常的地质条件下,这些相对隔水层可以阻隔各含水层组之间的水力联系,但由于岩相变化、断层及裂隙的破坏,以及采掘活动的影响,若水压太大时,将会产生水力联系。

3、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浅部生产矿井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老窑水以及与断层有关水,井田的充水因素则主要为含水层的富水性及采掘活动等。

?、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矿井充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塌陷裂隙渗露直接进入矿井,而且通过岩层露头区岩溶裂隙和断裂带补给含水层。

?、地表水体

区内主要水体有从井田西南部流过的蒋公河中部的朝川河和朝川水库,一定

程度上会补给地下水,对开采三10煤层和浅部煤层有一定的影响,加之地方小煤矿及老窑采空区,洪水期通过塌陷裂隙和废弃小窑补给,对矿井充水会产生一定影响。

?、老窑水

区内废弃小窑采掘情况大部分无法查证,这些小窑大部分开采浅部煤层,塌陷高度多可到达地面,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必然会沿塌陷裂隙下渗,对开采浅部煤层必然会产生影响。

?、地下水

①直接充水含水层:一6、二1煤顶、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是矿井直接充水

水源,太原组上段灰岩为充水的主要来源,掘进中该含水层水将直接进入巷道而被疏干,对采面一般影响不大。回采时,煤层顶板形成导水裂隙,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出现涌水量最大,但含水富水性弱,水量小,易于疏干。

②间接充水含水层:一6、二1煤底板间接含水层是直接含水层和矿井充水

的补给水源,上寒武统含水层为主要补给来源。岩溶地下水在断层带可直接充水或突水,是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

?、断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本区断层比较多,勘探钻孔23个钻孔见断层,占总孔数的50%,但钻孔穿断层未见漏水现象,无抽水试验资料。邻近井田10-4孔断层抽水,富水性很强,单位涌水量13.504~23.805L/s.m,但也有多数钻孔穿过断层时水很小,即断层破碎带富水性也是极不均匀,不易用钻孔摸清。所以矿井在开采煤层靠近断层、巷道过断层时,要采区探水防水措施,预防突水事故。

4、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综上分析,依据国家标准《DZ/T0215-2002》,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应为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二型,即以底板进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阐述矿区内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底板充水含水层情况,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等。

表1-2-2 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水害基本情况调查表。

四、瓦斯赋存特征

依据该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在本矿区范围内,煤的变质程度较低,煤系地层分布走向长,倾向短,不利于瓦斯保存,构造比较多,受张力作用的影响“开启式”裂隙比较发育,瓦斯容易逸散,因此瓦斯含量较小。在多年的采矿活动中,对瓦斯等级进行鉴定,其相对涌出量均在10m3/d.t以下,从未发现过瓦斯突出现象。为低沼气矿井。另据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文件豫煤安[2007]118号《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2006年度地方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绝对瓦斯涌出量0.15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2.1m3/d.t,该矿为低瓦斯矿井。

阐述矿区内煤层瓦斯赋存情况:包括煤层的瓦斯含量、透气性、煤的坚固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瓦斯压力等参数。并对矿区内可抽煤层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

表1-2-3 河南省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瓦斯鉴定等级表

表1-2-3 河南省汝州市瑞平蜈绍窝煤业有限公司2009年瓦斯鉴定等级表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 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 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发展成就 第二章发展环境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 第四章经济布局 第五章城乡布局 第六章空间布局 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七章农业提升 第八章工业优化 第九章服务业跨越 第十章海洋经济 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 第十一章能源建设 第十二章交通建设

第十三章水利建设 第十四章市政建设 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 第十六章教育优先 第十七章人才发展 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 第十九章文明山东 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 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 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 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 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 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 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 第三十章优化投资 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

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 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2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5440575.html, 2011年04月20日 15:20 来源:广西北部湾办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通过专家评审 规划提出,到2015年GDP要占全区的40%左右 全面推进五个“一体化” 2011年3月1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通过了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科学指引。 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纲要》全面阐明了“十二五”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依据充分、资料详实、思路明确、目标合理、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尤其是提出重点打造“产业发展、港口发展、交通通信、城镇建设、保税物流等五个一体化”,符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实际,对未来五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跨越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予以通过。 评审会专家组由广西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吕余生,自治区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研究员玉丕民,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梁赞安,自治区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唐爱斌及广西交通设计院水运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谢涛等组成。 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瑞贤出席了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杨跃峥以及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北部湾经济区各市有关领导和代表参加了评审会。 根据自治区领导指示精神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于2009年底启动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北部湾管委会主任陈武,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瑞贤多次召开会议,对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杨跃峥多次召集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北部湾办公室及本办各处,对《规划纲要》进行研究和修改。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各方的大力协助下,自治区北部湾办于2010年11月初完成了《规划纲要》(初稿),并两次征求北部湾经济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发表时间:2017-09-06T14:26:21.630Z 来源:《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7期作者:张阔 [导读] 依托电力外送通道,优先存量,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是解决“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的重要补充。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辽宁沈阳 110811 摘要: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时隔15年之后,国家主管部门再次对外公开发布电力发展五年规划。电力规划是指导电力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文件,是布局重大电力项目的重要依据。根据《电力规划管理办法》,电力规划应在建设规模、投产时序、系统接入和市场消纳等方面统筹衔接水电、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各类电源专项规划,形成协调统一的电力规划。 关键词:电力;新能源;规划 1新能源消纳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也是《规划》的一大亮点 1.1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调峰能力,加大调峰电源规划建设力度,着力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是破解“三北”地区存量新能源消纳的主要途径 根据规划,将采取3种途径提高系统灵活性。 (1)加大调峰电源的建设规模。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700万kW,在有条件的华北、华东、南方、西北等地区建设新增天然气调峰电站500万kW。 (2)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力度。“十三五”期间,“三北”地区热电联产机组改造规模达1.33亿kW,常规煤电灵活性改造8600万kW。改造完成后,增加“三北”地区调峰能力4500万kW。 (3)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功率预测和考核,充分发挥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根据“三北”不同地区电源结构及不同因素对于弃风弃光的影响度测算,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力度能够有效缓解东北地区弃风问题;充分发挥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是解决华北(主要是冀北地区)弃风问题的有效途径;西北地区由于电源装机严重过剩,即使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发挥区域内省间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仍难以根本改变弃风弃光局面。 1.2“依托电力外送通道,优先存量,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是解决“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的重要补充 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低,目前采用建设专用电力外送通道、大规模送出“三北”地区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不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主要采用与其他电源打捆方式实现新能源外送。采用与火电打捆外送模式,即使按照理想的送电方式,通道外送新能源电量的比例一般也很难超过1/3,这也是业界一些专家学者对“风火打捆”外送模式不认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条件下,跨省区外送消纳很难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主要途径。《规划》提出,依托电力外送通道,有序推进“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4000万kW。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已建、在建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已基本明确的风电、光伏外送规模已达到4000万kW,也就意味着在“十三五”电力规划中,除已建、在建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没有考虑新开工“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外送输电通道。 2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规划问题的几点探讨 2.1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规划与传统电 力系统规划有哪些异同随着电力系统接入新能源比例的提高,传统的选取典型日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的方法已不再适用,在进行电力平衡时,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按照90%保证率等效约10%~20%的装机比例参与平衡是不合适的。采用时序生产模拟的方法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才能准确刻画风电、光伏发电等波动性电源的消纳状况。随着分布式电源比重的提高,对网供负荷特性的影响较大,加州著名的“鸭形”曲线反映了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后对系统净负荷的影响。 随着配电网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系统净负荷与传统意义的用电负荷差异很大,需要考虑采用净负荷进行系统规划。传统电力规划只必须考虑保证电力供应和经济性最优2个目标,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不仅要保证电力供应和经济性最优,还需要考虑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标。 2.2如何在规划中体现新能源优先发展 新能源优先、优化发展应该首先根据新能源利用目标,考虑95%的有效利用率,确定新能源最小开发规模,根据新能源资源和电网条件确定新能源开发布局,对于接入配电网的分散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是无法纳入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的,应该在净负荷中考虑。新能源优先在省内参与电力电量平衡,按照水电、风电、光伏、核电优先的原则,通过生产模拟的方法确定。按照经济性原则,根据场址、资源等条件确定煤电、气电、抽水蓄能等电源需要新增规模及在系统中的运行小时数,从而确定煤电和气电机组的选型,必要时结合消纳市场考虑外送。在“十一五”、“十二五”电力规划缺位的情况下,“十三五”电力规划更像一个确定电源的规划,在规划中已很难做到新能源优先,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kW以上”也反映了这种无奈。最终导致新能源优先发展的原则无法落实。 2.3如何在电力规划中实现新能源与常规电源的协调发展 风电、光伏发电由于其出力特性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在系统运行中很难独善其身,需要其他电源提供支撑。特别是在以煤电为主要电源的中国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与随机性对煤电机组运行的影响很大。对于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划,对于中国,未来煤电的定位一定是调节电源。那么,在当前强调对存量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的同时,也需要对新增煤电机组提出灵活性的技术参数要求,对于新增煤电机组的技术要求就不再是大容量、高参数,而是调峰能力、爬坡率等。 2.4如何在电力规划中实现新能源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目标不设上限是本次规划的创新。但是,不设上限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如何进行配套电网规划,也给电网规划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电网规划是根据确定电源的规模、布局以及消纳市场确定输电方案,最终形成电网规划方案。但对于新能源,特别是接入配网的6000万kW的分布式光伏和分散风电,在电源规模和布局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配套电网规划的确是个难题。德国是世界上分布式光伏规模最大的国家,从德国的电网适应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被动适应、局部改造和全面升级3个阶段。在分布式发展的初期,配电网规划不考虑分布式电源,主要利用已建成配电网的裕度发展分布式电源,经过电网校核确定并网点;随着分布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贺州市十二五规划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对深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等作出了重大部署,阐明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工作重点,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城镇化、做大做优经济总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攻坚时期。必须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后发崛起。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艰苦创业、爬坡打基础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抓住难得历史机遇,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集中精力打基础、上项目、破难题、促变化,确立并认真组织实施“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四大突破”和“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96.7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130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6.3:34.4:29.3调整为2010年的 21.7:47.6:30.7。“十一五”时期,全市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5%;特色旅游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节能降耗目标如期完成,经济发展阶段已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大幅增加,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34.3%,是“十五”时期的5.7倍。实施交通建设两轮六年大会战,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主框架初步形成。工业区建设成效显著,建成1个自治区级工业区、3个自治区级A 类工业区、2个自治区级B类工业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62万千瓦。水利、电信、城市供排水、城乡电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6平方公里,增加近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新建一批城市道路和一批城市公用设施,城市治理成效显著,城区、县城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重点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或基本建成。重点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森林面积达1.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5%;农村沼气入户率达57.6%。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重点河流、湖库和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标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发展论文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发展论文 行业环境变化下的电力培训新思考 摘要:面对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目标,规范电力培训管理,完善电力培训体系,创新电力培训模式,重视专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电力培训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素质以增强电力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应变力,这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培训体系;行业环境;培训师资;电力培训 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我国的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电网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风电、核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体制快速市场化的趋势,使电力生产、管理等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网的改造、建设及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力系统职工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管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据了解,我国电力职工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一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二是职工整体文化层次偏低;三是专业分布不均,一些专业技术工种,如装表接电、继电保护等人才缺乏;四是无职业技能等级或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种人才现状极大地制约了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制约了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为了适应现代电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才可能管好日益现代化的电网;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只有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应变力,才可能逃脱被市

场无情淘汰的危机。而培训教育是企业在岗职工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最好方式,是企业兼顾职工学习与工作的最佳途径。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为了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提出了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电力培训工作得到重视,各省网公司相继设立了电力培训中心。这些中心为电力系统培训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但对国家电网公司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培训资源缺乏,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第二,培训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 第三,培训评价体系不健全,培训效果无法衡量; 第四,企业缺乏鼓励个人提高的有效机制,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011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出台,这意味着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力资源是决定公司发展质量与速度的最关键因素,面对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如何利用电力培训,改变公司专业人才紧缺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素质,是我们要探讨的紧要课题。 一、规范电力培训机构的管理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电力企业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各企业对培训工作的投入逐年增加,各种电力

山东省造纸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造纸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造纸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产业,纸张消费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省是造纸工业大省,具有发展造纸产业的传统优势。为促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全省消费品产业做优做精,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提升山东造纸工业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我省造纸工业发展很不平凡的历史时期。五年来,全省造纸工业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结构调整突出压力,坚持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联合重组,调整优化结构,全行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十一五”发展成绩。 1.生产和效益稳定增长。2010年全省造纸产量1510万吨,比2005年增长43%;实现销售收入1020亿元、利税10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4%、55%。产量和经济效益规模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并且经济效益增长幅度高于产量增幅,行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广大企业抢抓机遇,逆市扩张,2009-2010年陆续有20条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浆纸生产线投产,年新增木浆产能230万吨、中高档纸及纸板产能166万吨。2011年相继投产的大型浆纸项目有10条,年新增木浆产能135万吨,中高档纸及纸板产能320万吨,推动了我省造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原料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国家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政策支持下,我省木浆产能逐年增长,2010年产量达到280万吨,占自制浆的3/4,比2008年增长115%,原料已由非木材原料为主转变到以木浆、废纸为主。中高档产品比重由60%提高到75%,中高档产品比例明显增大,新产品增多。值得一提的是,行业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高唐泉林的本色浆生活用纸、齐河冠军的环保纸、荣成凯丽的防伪纸均是上海世博会指定用纸,为我省造纸行业赢得了声誉。 3.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提高。我省造纸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晨鸣、华泰、太阳、博汇“四强”企业,2010年省内产量合计679万吨,占全省总量的45%,两年增幅16%,主要是高档文化用纸、涂布白卡纸等中高档品种的产能增长,其中太阳纸业增长34%、博汇纸业增长37%,产业集中度提高和龙头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越来越强。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指南

马列·科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与实践 3.※中国梦的理论解读与实践探索 4.※党的十八大的理论创新 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研究 6.※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研究 7.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坚持与创新 8.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研究 9.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10.关于地方社科力量的整合和发展 11.新形势下社科期刊的困境与出路 12.社科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党史·党建 1.※提高广西党建科学化水平路径研究 2.党的建设与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模式创新研究 3.广西学生军与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研究 4.民主革命时期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5.腐败“零容忍”语境下的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策略研究 6.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研究 8.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9.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研究 10.广西地方党史、人物资料发掘整理研究 法学 1.※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海外投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2.※广西土地征用与农民民生法律问题研究 3.广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4.广西民族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5.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制度区域协调机制研究 6.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打击跨国犯罪中的刑事司法协助与合作问题研究 7.广西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

8.虚假诉讼的防范与规制研究 9.公职律师制度在地方法治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10.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与合作研究 11.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主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12.中国—东盟框架下广西边境开放合作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3.北部湾经济区行政管理权限冲突协调解决机制研究 哲学 1.※关于新形势下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群众观、道德观教育问题研 究 2.※唯物史观与中国道路研究 3.※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哲学基础 5.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6.广西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7.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 8.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9.广西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美学研究 10.广西民族地区医学哲学研究 宗教学、考古学 1.岭南古代佛城研究 2.环北部湾考古文化关系研究 3.广西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研究 政治学 1.※基层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深化桂台合作研究 3.“双核”驱动下的广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府公共政策研究 4.政府职能转变与广西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 5.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7.广西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研究 8.创新管理方式与“城中村”包容性治理研究 9.深化广西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单选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年。 A. 关键 B. 重要 C. 决胜 D. 核心 参考答案: C 2. (单选题)“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为主题,以()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A. 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 B. 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D. 提高经济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 B 3. (单选题)山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其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三大战略的是() A. 两区一圈一带 B. 京津冀协同发展 C. 一带一路 D. 长江经济带 参考答案: A 4. (单选题)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总体上,有基础有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仍是时代主题。 A. 改革和创新 B. 和平和发展 C. 就业和创业 D. 和平和进步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中三个提升指的是() A. 提升经济收入、提升工作目标、提升精神境界 B. 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 C. 提升经济发展、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层面 D. 提升发展杠杆、提升工作要求、提升精神境界 参考答案: B 6. (单选题)“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和(),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A. 计算机资格英语口语资格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广西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广西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提出并实施一系列符合广西实际的重大举措,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指标超过万亿元,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千亿元产业增至10个,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水平提升,“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高铁经济圈和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南宁机场跻身千万旅客吞吐量大港行列,西部首座核电站防城港红沙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工

电力系统十二五规划征文演讲稿6900字

电力系统十二五规划征文演讲稿6900字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客观认识和分析电力发展现状,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必须紧紧围绕调整电力结构、加快电力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促进我国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 、“十一五”电力发展回顾(一)电力快速增长,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仍未摆脱无序发展、大起大落的负面影响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超过×.×亿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亿千瓦,每年平均增长 ×亿千瓦左右,位列世界第二。全国×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达到×万公里,变电容量×.×亿千伏安,分别是“十五”末的×.×倍和×.×倍,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扭转了“十五”末期电力紧张的局面,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电力工业重投入、重规模、重速度,轻规划、轻统筹、轻效益,无序发展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火电、水电、核电、风电轮番掀起热潮,当需求出现波动时,电力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震荡,形成“短缺-过剩-短缺”的恶性循环。2021年金融危

机后,我国电力消费从高速增长一下子进入负增长,新建发电能力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形成巨大浪费。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加大投资力度,重新拉动了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电力装机容量又迅速增长,形成新一周期的大起大落,不仅加大了电力结构调整难度,更加大了对资源环境的制约。 盲目无序发展,导致电力整体结构失衡。电网滞后于电源,配电网滞后于输电网,农村电网滞后于城市电网,电力系统不协调问题突出。 (二)非化石能源发电发展迅猛,电源结构得到初步调整,但电源结构优化仍然任重道远 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5年累计超过×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比重达到×.×%左右。 但是,水电开发存在的项目前期储备不足、移民和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等问题;核电发展面临的投资体制改革滞后、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核心技术未完全掌握、标准认证体系未建立、人才短缺等问题;新能源发电面临的装机容量大而发电量少,发展速度快而效益低,资源、资金浪费严重以及并网难、消纳难、调峰难等问题都难以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都制约了非化石能源的健康发展,优化电源结构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火电装机优化,但煤电运矛盾依旧突出,发电企业亏损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中共山东省委文件鲁发〔2015〕19号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中,要求山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这是对山东工作的极大信任和殷切期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时期,“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省情实际,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全面总结山东“十二五”时期重大成就,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研究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对编制好山东“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效应对新旧动力转换带来的压力和发展转型带来的挑战,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综合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预计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4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500亿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覆盖全省的“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明显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人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为我省“十三五”时期创新前行、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七篇-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教学内容

第七篇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节约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保障,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人居环境领先中西部。 第一章强化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创新资源节约利用机制,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强化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到2015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2.1万公顷,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末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不低于3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下降16%。 第一节强化能源保障和节约利用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做好电、气、油等专项能源发展规划,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适度超前。做好电煤供应工作,保证

火电平稳生产,解决枯水期电力供需矛盾。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天然气、成品油增量供应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新能源,推进生物质能源利用。 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优化电网资源配置。实施“有保有压”的天然气有序供应应急预案。探索天然气梯级定价、峰谷定价,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能源节约的调控机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全方位推进节能。加强高效节能技术应用,实施工业用电设备节电、能量系统优化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节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煤等工程,促进工业节能。加强全过程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妥善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施工新技术,促进建筑节能。优化交通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运输装备技术等级,加强道路运输组织管理,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应用,促进交通节能。 第二节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 优化完善市县乡土地利用规划。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建设基本农田连片保护区,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耕地动态巡查和长效监管机制,调动广大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规范管理各类建设用地,清理和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严格执行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科学规划开发利用旧城土地、未利用土地、低丘缓坡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