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专业名称:应用化工技术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普高毕业生

项目负责人:杨建民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2月

目录

1 项目简要说明 (5)

2 专业建设基础 (5)

2.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5)

2.2现有基础与特色 (6)

2.2.1 专业定位准确 (7)

2.2.2 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7)

2.2.3 教学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7)

2.2.4 建设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7)

2.2.5 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8)

2.2.6 教材建设成果初显 (8)

2.2.7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8)

2.2.8 专业特色鲜明 (8)

2.3教学条件 (8)

2.3.1 实训条件 (8)

2.3.2 教学团队 (9)

2.3.3 教学成果 (9)

2.4招生与就业 (9)

2.5存在问题与不足 (9)

3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0)

3.1人才培养目标 (10)

3.2专业建设目标 (10)

3.3专业建设思路 (10)

4 建设内容 (11)

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

4.1.1 建设思路 (11)

4.1.2 建设内容 (11)

4.1.3 资金预算 (12)

4.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2)

4.2.1 建设思路 (12)

4.2.2 建设内容 (13)

4.2.3 资金预算 (15)

4.3革新教学内容 (15)

4.3.1 建设思路 (15)

4.3.2 建设内容 (15)

4.3.3 资金预算 (16)

4.4转变培养方式 (17)

4.4.1 建设思路 (17)

4.4.2 建设内容 (17)

4.4.3 资金预算 (18)

4.5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18)

4.5.1 建设思路 (18)

4.5.2 建设内容 (18)

4.5.3 资金预算 (20)

4.6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20)

4.6.1建设思路 (20)

4.6.2 建设内容 (20)

4.6.3资金预算 (23)

4.7建立社会化评价体系 (24)

4.7.1 建设思路 (24)

4.7.2 建设内容 (24)

4.7.3 资金预算 (24)

4.8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25)

4.8.1 建设思路 (25)

4.8.2 建设内容 (25)

4.8.3 资金预算 (26)

4.9社会服务功能建设 (26)

4.9.1 建设思路 (26)

4.9.2 建设内容 (26)

4.9.3 资金预算 (27)

5改革举措 (27)

5.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7)

5.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7)

5.3课程内容实现三融合 (27)

5.4转变培养方式 (28)

5.5打造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28)

5.6校企共建“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28)

5.7构建第三方社会评价体系 (28)

5.8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29)

5.9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29)

5.10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渗透,丰富人才成长途径 (29)

6 绩效指标 (29)

7 保障措施 (34)

7.1制度保障 (34)

7.2机构保障 (34)

7.3进度保障 (35)

7.4人员保障 (35)

7.5资金保障 (36)

8 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36)

8.1建设经费全额预算 (36)

8.2年度执行计划 (36)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 项目简要说明

本项目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建设期为两年,建设总资金54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省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学院配套资金240万元。建设期内,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手段、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社会服务功能、第三方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围绕陕西“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应用化工技术领域的战略部署,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最终建成服务陕西及西部化工行业的产业支撑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有效提升服务陕西及西部产业发展能力,引领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国家级重点专业。

2 专业建设基础

2.1 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陕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藏十分丰富。据2006年我省国土资源公报一份统计结果表明,我省的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三、第七和第二位,位列全国前茅。我省能源不仅储藏丰富,而且品质优良,易于分离,具备发展化工业的良好条件。伴随着近年来能源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化工业已经成为陕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为我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结合区域资源优势,近年来,我省在抓好能源资源开发的同时,重点加快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近年新建年产20吨甲醇、50吨二甲醚项目;陕西神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0万吨甲醇项目,成为我国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仅2007年全省石化产品产量、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等多项经济指标均以40%的速度递增,石化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总产值30%以上、增加值占1/4,实现利税总额占我省八大支柱产业的70%,利润在全省行业中排名第一。

我省在“十一五”期间,到2010年,能源产业已形成年产2000万吨原油、2000万

吨炼油、100亿立方米天然气、2.5亿吨原煤和2300万千瓦电力装机,成为我国重要的能

随着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及化工产业链的延伸,相关轻化工类企业不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出现,急需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实际生产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知识更新慢,技术老化,多数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对化工人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全国大环境来看,目前正是化学工业发展的最好时期,排名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绝大多数都在中国设立了公司,国内民营化工企业也迅速崛起,由此迅速拉动了化工类人才的需求。麦可思发布的《2010届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因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为需求增长型专业,在综合考量下该专业被列入2010年的高职高专“绿牌发展专业”。据最新人才需求指数显示,化工行业成为紧缺人才需求专业之一,其需求量位列第二。

我院地处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的西部经济核心区。作为全国百强示范院校,我院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重任,把化工专业做大、做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立足陕西,面向西北,建设化工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2.2 现有基础与特色

我院1991年开办现已建成省级重点专业的“染整技术专业”,其专业基础为化工大类,为此所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污水处理,助剂等,与应用化工技术一致,伴随着该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在实验、实训环境,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已为办好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我院开办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现有化工类专业在校生已达290余名。

应用化工技术与染整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已成为具有我院办学特色的化工类专业群,课程和技能训练项目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通过深化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将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协调发展。

根据陕西省行业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明确专业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推进校企对接,已与渭河煤化工集团、陕西煤焦化有限公司、延长集团、凯迪西北橡胶有限公司、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端

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为适应陕西化工企业快速发展需要,仍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2.2.1 专业定位准确

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准确定位,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省内外化工、环保、医药、纺织等行业,能胜任大中型化工企业生产一线操作、生产管理及自动控制工作,从事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工作,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2.2 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开办该专业以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校企对接,与企业密切合作,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与渭河煤化工集团、陕西煤焦化有限公司、凯迪西北橡胶有限公司、西安化工厂、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现校企对接,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基础好,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和教学改革;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工学结合、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项目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创设与生产实际过程相接近的真实或模拟环境,利用上机实操结合仿真操作等教学手段,采取“理论知识讲授-认识实习-仿真模拟-校内实训-资格考证-顶岗实习”等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缩短岗位适应期,使学生能快速接受新知识,有效提升职业岗位能力,实现“学岗直通”。

2.2.3 教学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拥有一支业务能力较强、专业基础扎实、敬业奉献、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团队,目前校内有该专业化工类专兼职教师13名,其中专任教学团队中,教授、副教授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占60%,双师型教师10人,占78%。已聘请4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2.2.4 建设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自本专业开办以来,在原有的化工类实验、实训条件基础上,学院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建成了化学实验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仿真模拟实训室、精细化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与渭河煤化工集团等省内外多家知名化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2.5 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根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要求,突出关键岗位技能,整合相关课程,构建了公共学习领域、职业技术学习领域、公共训练领域、职业技术训练领域四大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已建成《化工原理》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2.2.6 教材建设成果初显

伴随着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专业教材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本着教学内容模块化、职业化、技能化的原则,在已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主编、参编6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2.7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2007年以来,与省内渭河煤化工集团、陕西煤焦化有限公司、凯迪西北橡胶有限公司、西安化工厂、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化工企业建立了长效校企合作机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教学和教学改革,接纳学生的顶岗实习,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同时,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职工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等。

2.2.8 专业特色鲜明

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建设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将化工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了“依托企业、紧跟行业技术进步,服务行业企业、培养行业高端技能人才”的专业特色。

2.3 教学条件

2.3.1 实训条件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现有基础化学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精细化工实训室、化工CAD室等实验实训室6个。自2010学院起,我院已开展化工专业调研,计划投入资金完善本专业实验、实训室。拟建油品分析实训室、煤质分析实训室、化工综合实训室、化工仿真模拟实训室等。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积极与化工企业合作,建立起与渭河煤化工集团、陕西煤焦化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满足了学生的认识实习、顶岗生产

实习需要,为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3.2 教学团队

我院现有化工类专兼职教师13名,其中: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占60%,双师型教师10人,占78%,通过近年来的建设,1名教师获化工总控工高级技师,3名教师先后在国内做访问学者或培训进修,3名教师赴国外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或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到对口高校研修。同时聘请4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做为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先后有多人进入企业为职工进行岗位知识培训,参与企业多项技术革新。教学团队专业基础较扎实、实践经验较丰富,综合素质高,是一支团结奋进的教学团队。

2.3.3 教学成果

正在开发《化学分析及应用》、《无机化学》理实一体化教材,在建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等三门课程为网络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团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主持或参与教科研课题16项。

2.4 招生与就业

随着区域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生源充足,招生稳步提升,报到率自开办以来持续提高。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就业岗位对口率达到75%。由于本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大多学生毕业后进入化工、医药、环保、印染等行业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2.5 存在问题与不足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担负着为陕西及西部化工行业培养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以其就业率高,形成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面对陕西省化工行业的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化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原有的教学条件已不能满足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

(1)尚需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建立能反映关键职业岗位的优质核心课程。

(2)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功能还不够完善。急需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建设,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

(3)教学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需加快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4)尚需打造高水平的区域性应用化工技术服务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对区域化工企业的服务能力。

(5)尚无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和制度,需积极调研加快体系和制度建设。

3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3.1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省及西部化工行业的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大中型化工企业生产一线操作、生产管理及自动控制工作,还可从事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工作,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2 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打造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等,以适应职业岗位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工学结合、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将“双证书”融入教学体系,构建面向社会行业企业,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终身教育需要的教学体系;

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师资培训需要的、融“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

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的双师、双构、双带头人的教学团队。3.3 专业建设思路

(1)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通过深化“工学结合、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职业岗位,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环境;

(3)通过“内培外聘、双兼互聘、国内外进修”等方式,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转变培养方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模块,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创设与生产实践过程接近的真实或模拟环

境;

(5)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6)通过政府支持、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及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等,加强校企对接;

(7)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培养面向省内外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建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西部经济发展,具有区域办学特色的精品专业,成为示范性的产业支撑型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打造“陕西化工”高职教育品牌专业。

(8)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辐射带动化工类专业群建设,根据化工类企业的发展实际需要和不同职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建立化工类专业中、高职教育接续专业,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建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

4 建设内容

4.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1 建设思路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特色创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组织教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采取认识实习、仿真模拟、上机实操、顶岗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推进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共育。

4.1.2 建设内容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企业调研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进行研讨,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特色创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三种能力、三种素质”(即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

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岗位能力”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探索模块化进阶式“工学结合、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并融入“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满足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采取认识实习、仿真模拟、上机实操、顶岗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本专业课程体系无论是理论教学体系还是实践教学体系,均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1、2学期为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第二阶段即第3~4学期为专业基础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第三阶段即第5学期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第四阶段第6学期为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全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和实践相融并进,实现“工学结合”,学生经历“认识岗位—模拟岗位—理解岗位—融入岗位”的历练,顺利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达到“学岗直通”的目标。

4.1.3 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见表2。

表2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

2011年10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3年6月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4 /

企业及相关院校调研 5 /

小计9 /

合计9

4.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4.2.1 建设思路

组织专业教师对省内外各大中型化工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建立和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通过对具体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完成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由专业负责人完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每年定期组织校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并对近两年毕业生进行回访,适

时了解新岗位需求,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4.2.2 建设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风向标,是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此,我们按如下流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图所示:

起草

职业岗位

行业、企业专家

反馈修改草案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制定流程

职业岗位能力专业定位、课程设置

草案职业面向及岗位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岗位能力调研

分析研讨征求意见

大、中型化工企业

完成定稿

高职特色定稿

图 建设流程

(1)根据企业调研及对化工生产过程的解析,确定职业岗位

通过对渭河煤化工集团、陕西煤焦化有限公司、陕西神木化学有限公司等化工企业的调研和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析,选择这些企业的10名技术专家进行“工作分析”,确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服务于适合各类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化工操作岗位、检验岗位和设备维护岗位。即化工现场操作岗位、设备仪表维护岗位、化验分析岗位。

(2)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并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 通过职业岗位群所需技能的调研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挖掘职业核心能力、核心知识、核心素质,并以行动领域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重构现行的学科体系,设计专业学习领域,并设定相应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必须的单项技能训练,全程贯穿核心能力的培养理念构建系列课程,形成基于化工生产工作过程、并以熟练从事职业活动能力为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见表3所示。

表3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

现代化企业对一线技术人员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求其有必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综合各方面的能力,考虑学生的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与省内相关中职院校进行交流合作,探索中、高对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完成本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

(4)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对近两年毕业生进行回访,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人才培养方案做进一步论证,适时了解新岗位需求,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岗位群

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支撑课程) 化验分析岗位

原料成分分析

中间产品分析 产品质量检测 化工产品分析与检测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煤质分析(油品分析)

设备仪表维护岗位

化工设备图的识读 化工设备图的绘制

设备识图与绘制

化工制图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设备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化工仪表与自动化 化工操作岗位

化工现场操作岗位

流体输送操作 传热操作

传质与分离操作 化工单元操作

化工原理

煤化工生产技术 (石油化工工艺)

化工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分析

安全环保分析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 化工总控

操作岗位

工艺参数的调节

事故的判断与处理

典型装置DCS 操作

典型装置DCS 操作

化工专业综合实训

煤化工工艺仿真模拟实训(石油化工工艺仿真模拟实训) 顶岗实习

工作任务

学习任务

4.2.3 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见表4。

表4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

2011年10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3年6月

企业或相关院校调研 3 /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 /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1 1

与中职院校交流、学习 1 1

小计 6 2

合计8

4.3革新教学内容

4.3.1 建设思路

面向职业岗位,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原则,整合、序化课程内容,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依据化工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拓展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符合岗位需求,教学内容符合技能培养,且能够满足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

4.3.2 建设内容

以项目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特色创新、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重构课程体系,整合、序化课程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突出高职教学特色。

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原则,整合、序化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以化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目标,基于化工生产过程,挖掘岗位所需职业核心能力,以岗位所需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将原来分散在若干学科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将学生特点及认知规律作为序化的依据,整合、序化课程内容,重新划分各学科界限,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教材体系。

⑵依据化工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

依据对化工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化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过程或针对给定的新任

务的工作训练过程设计教学流程:“认识整体工艺流程—了解主要设备构造—明确加工物系—理解工艺指标—依据规程开车、停车、稳定操作—异常现象诊断—异常现象处理”。整个过程遵循先整体后部分,先感性认识后理性归纳再到实践,改变原来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为辅,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

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拓展课程内容

建立起以化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块,面向岗位,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创设与生产实际过程接近的真实或模拟环境,强化职业岗位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对接,并把“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强化、拓展课程内容。核心课程建设任务见表5所示。

表5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任务分解

课程名称整合序

化内容

制定课程

标准

编写教材

或讲义

精品资源共

享课程建设

多媒体课

件开发

校内责任

合作企业技术

人员

企业合作

合作人员

分析化学ⅤⅤⅤⅤ尚华

纪惠军

西安市惠安化

工厂

黄工

化工原理ⅤⅤⅤⅤⅤ孙琪娟

梁博

渭河煤化工集

杨工

煤化工生产技术ⅤⅤⅤⅤ梁博

路程

渭河煤化工集

冯晓宏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ⅤⅤⅤⅤ

刘迪

尚华

长庆油田石油

助剂厂

魏广春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ⅤⅤⅤⅤⅤ

路程

纪惠军

陕西煤焦化有

限公司

李总

合计门数 5 5 5 2 5

4.3.3 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见表6。

表6 革新教学内容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

2011年10月~2012年6

2012年7月~2013年6月

整合、序化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

开发特色教材(含系列培训指导手册)、

讲义,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优

质专业核心课程

11 5

小计11 5

合计16

4.4转变培养方式

4.4.1 建设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改造提升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搭建校企联合教学平台。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模块,以项目为目标,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创设与生产实际过程接近的真实或模拟环境,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形成“课程实验—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内容实用化,实践教学技能化。

4.4.2 建设内容

(1)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以项目(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创设与生产实际过程接近的真实或模拟环境,“学中做”、“做中学”,形成“课程实验—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

(2) 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模块,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通过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结合仿真软件,模拟设备开车、停车及各种常见事故,通过上机实操、仿真模拟等手段,培养学生对应的岗位技能。实现教学内容实用化,实践教学技能化。

(3)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课程,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4)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的“订单”培养模式,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在实施教育与培训方案中,有针对性,并兼顾适应性,创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的新模式。积极探索与企业联系、合作,试行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订单”培养教育。

4.4.3 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见表7。

表7 转变培养方式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

2011年10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3年6月

“订单”培养 3 2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7 2

小计10 4

合计14

4.5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4.5.1 建设思路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制度,通过各种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通过深入企业锻炼,促进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树立行业影响力;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4.5.2 建设内容

加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到2013年专任专业教师数达10人左右,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3人;兼职教师10人,专兼比达到1∶1,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1)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

一是制定年度师资培训计划;二是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标准;三是制定专职教师管理和考核办法;四是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和考核办法。

(2)专业带头人培养

从现有师资中,选拔2名符合学院专业带头人条件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经过培养,使他们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和课程开发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参与企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论证,在本专业具有较高知

名度。

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

①完成区域内化工行业产品结构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标准制定和教学内容改革等工作;

②赴国外学习进修、考察,学习国外相关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形成学习或考察报告;

③参加教育部主办的高职示范校建设研讨会;到示范校相关专业考察学习;接受课程开发培训;

④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⑤承担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

(3)骨干教师培养

从现有师资中,选拔3名符合学院骨干教师条件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经过培养,使他们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主持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能力,能以真实的生产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课程,主持或参与完成专业教科研课题,在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骨干教师培养措施:

①主持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

②赴国内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参加教育部主办的高职示范校建设研讨会;到示范校相关专业考察学习;

③主持完成院级以上应用技术研发或教科研项目,形成成果;

④企业实践锻炼2个月;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提高专职教师“双师”素质。在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任务,为专业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系统化设计提供资料。三年内,所有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实践不少于2个月。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和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每年安排4~5名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下厂实践锻炼2个月以上,在不同的岗位上参与顶岗实践。

②建立和完善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锻炼制度。

③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考核并获得相关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密切与企业合作,到2013年6月,聘请10名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①兼职教师来源:一是离职或退休不久的企业技师或工程师;二是在职的企业一线业务骨干和行业企业专家。

②兼职教师主要职责:承担校内化工综合性实训指导,参与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与专任教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共同进行技术服务与合作;担任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4.5.3 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见表8。

表8 教学团队建设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

2011年10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3年6月具体内容金额具体内容金额

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 3 1人 3

培养骨干教师1人 2 2人 3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4人 4.5 4人 4.5

兼职教师聘任(包括企业技术人员、行业

企业技术专家)

5人 2 5人 2 小计11人11.5 12人12.5

金额合计24

4.6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4.6.1建设思路

根据“工学结合、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调研论证,新建集煤质分析、油品分析、原料及产品分析与检测、化工仿真模拟、化工单元操作综合训练为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并结合化工企业文化特色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满足学生在校内完成化工生产工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及新产品开发的专业综合实践需要。

4.6.2 建设内容

根据“工学结合、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围绕化工单元操作等核心能力培养,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基础上,优化整合校内实训教学资源,新建化工综合实训室、

湖南省创建标准化财政所文件

湖南省财政厅文 件 湘财乡〔2011〕1号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 创建标准化乡镇财政所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省直管县市财政局: 为加强乡镇财政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增强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推动乡村财政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见》(湘财乡【2009】1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财政所(含街道,下同)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础。乡镇财政所作为财政部门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

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财政所工作,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乡镇财政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乡镇财政所理财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为重点,突出职能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设施建设,着力加强乡镇财政管理, 不断提升乡镇财政效能,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服务农民群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工作,使全省乡镇财政所组织机构更加稳定,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业务基础更加扎实,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办公条件显著改善,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迈入一个新阶段。力争从2011年起的五年内,全省70%以上的乡镇财政所建设成标准化乡镇财政所。 二、创建内容 结合全省乡镇管理工作实际,开展创建活动重点应抓好组织机构、业务工作、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

财务管理专业五年建设规划

财务管理专业五年建设规划 一、建设规模 二、教学团队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现有教师4人,全部具有“双师”资格,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1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2人具有会计师资格,1人具有经济师资格。今后5年,计划投资10万元,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继续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整体职业教育水平。 ⑴全面提升现有教师职业教育水平。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水平,才能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适应学院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因此,我们继续鼓励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进修学习,分批次组织本专业教师到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每年至少安排1名教师到国内或国外其他高校进修学习,以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整体知识更新和职业教学水平的提高。继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双师资格考试,并对通过双师资格考试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⑵积极引进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今后5年,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发展需要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引进1名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骨干教师。 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增加1--2专职实习指导教师,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学生技能考证等工作;另一方面,再聘请1-2名富有长期实践经验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以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分批次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5年内所有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时间至少达到6个月以上。 ⑷加快青年教师培养。我院长期以来实行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师集体备课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使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能尽快成长起来,并胜任相关课程教学和实训工作。今后5年,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仍然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 ⑸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师资交流方式。深化与校外实习基地及其他企业的合作,使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达到3人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委派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与企业人员共同指导顶岗实习,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参与企业生产工作实践,提高自身技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培养教师的实践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以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及选择性相统一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根据本地区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职业教育及培训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训计算机网络型人才。本专业领域技能培养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科学的劳动观及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学校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及培训的机制。学校有关部门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及培训方案,在设备、师资、课程开发上要加强及企业的合作,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

3. 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要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及先进性的统一。 4.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及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业年限:3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铸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为中心,着力设置社会急需的、能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设计

单元三: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单元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威海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之一,借助比邻韩国、日本的地理优势,电子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到2006年6月,威海的电子企业已超过3000家。伴随着电子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国外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行业背景下,现有的和新诞生的电子生产企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这就为我院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并为该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专业发展背景 2005年,我院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作为院级重点专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了高职教育的丰富经验,具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连续三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就业的对口率也在90%以上,就业地区大多位于山东省沿海发达城市,一些大中型中外资企业如青岛海尔、烟台福士康等连续3年

在我院招聘该专业毕业生,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受到了用人企业的广泛欢迎。通过该专业的建设,可进一步带动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形成示范效应,并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重点建设,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示范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三年内建设该专业网络课程5门,优质核心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在实训条件方面,将校内电子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能够满足专业理论和实习实训课“一体化”教学需要,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8个稳定的能够充分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V0.1) 二〇一九年八月

文档版本记录

目录 第1章背景 (5)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在线教育基础环境 (6) 2.2外界了解学校的途径 (6) 2.3家长、学生、老师关心的问题 (6) 2.4在线教育 (7) 第3章总体设计 (8) 3.1设计思路 (8) 3.2建设目标 (8) 3.3设计原则 (8) 3.4设计依据 (9) 3.5总体框架 (9) 3.1建设内容 (10) 第4章网站站群服务 (10) 4.1建设目标 (10) 4.2总体架构 (10)

4.4网站站群系统 (12) 4.5网站界面 (15) 第5章基础数据服务 (16) 5.1系统概述 (16) 5.2系统架构 (16) 5.3功能设计 (17) 第6章在线课程服务 (17) 6.1系统概述 (17) 6.2系统架构 (17) 6.3功能设计 (17) 第7章成绩查询服务 (20) 7.1系统概述 (20) 7.2功能设计 (20) 7.2.1基本功能 (20) 7.2.2服务功能 (21) 7.2.3数据库功能 (21) 第8章在线支付服务 (22)

8.2功能设计 (22) 第9章信息安全 (22) 9.1建设目标 (22) 9.2建设内容 (22) 9.3总体框架 (24) 第10章运维服务 (25) 10.1建设目标和范围 (25) 第11章数据灾备 (26) 11.1.1灾难备份概述 (26) 11.1.2本地灾备 (27) 第12章实施进度计划 (29) 第13章项目组织实施及质量保证 (30) 13.1项目组织与管理机构 (31) 13.2项目实施管理 (31) 13.3过程定义 (32) 13.3.1定义方法 (32) 13.3.2阶段定义 (33)

创建省级标准化财政所汇报材料(修改)

团结务实严谨高效 创建省级标准化财政所 XX街道工委 XX街道办事处 (2013年11月) 街道地处先导区大学城核心区域,东起桔子洲头,西抵岳麓山,南接师大南院,北至湘江一桥,辖区内有风景秀美的岳麓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潇湘八景之一的桔子洲头,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是长沙市“山水洲城”的典型集中缩影区域。辖区总面积16.02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下辖10个社区、3个村,共计312个村(居)民小组,14713户。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全街财政财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荣获“湖南省先进财政所”称号,2010年荣获“长沙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单位”称号,2009年和2010年分别荣获“岳麓区财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一类单位”称号,2011年和2012年分别荣获“岳麓区财源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为进一步加强全街财政基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我街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创建标准化财政所工作的通知》(湘财乡〔2011〕1号)精神,本着“团结、务实、严谨、高效”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标准化财政所创建工作,做到了职能配置更加优

化,业务基础更加扎实,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办公条件显著改善,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职能配置不断优化 1、领导机构健全。街道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标准化财政所创建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工委书记任政委、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经济副职任常务副组长,财政所全体干部、各办所主任、各村(社区)书记、主任、报账员、民主理财小组组长为成员,举全街之力,上下一心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深入。 2、职能职责明确。街道按照国家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对财政工作实施规范管理。目前,街道财政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有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政信息化建设、村级财务监督、协税护税等工作。财政所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干部职责明确、履职充分,做到了严格执行“区街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财政财务收支符合“街财区管街用”和“村帐街代理”的要求,实现了全街财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 3、人员配备合理。采取竞争上岗的形式配齐配强了财政所工作人员力量。目前,财政所共配备9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财政所长1人,副所长2人,专业财政财务人员6人。现有会计中级职称1人,工业经济中级职称1人,40岁以下工作人员5人,在读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2人。街道财政所每月定期召开业务例会,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业务知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说明

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本制度; 2、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公司及员工相关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财务管理细则 一、总原则 1、公司财务实行“计划”为特征的总经理负责制:属总经理已审批的计划内的支付,由相关部门经理的书面授权,财务负责人监核即可办理;属计划外的,必须有公司总经理的书面授权。 2、严格执行《会计法》和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二、财务工作岗位职责 (一)财务经理职责 1、对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核算组织程序等提出方案。同时负责选拔、培训和考核财会人员。 2、贯彻国家财税政策、法规,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

财务模式,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财务核算制度同时负责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监督各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其他相关工作。 (二)财务主管职责 1、负责管理公司的日常财务工作。 2、负责对本部门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选调聘用、晋升辞退等提出方案和意见。 3、负责对本部门财务人员的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 4、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推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等。 5、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各项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6、参与公司各项资本经营活动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决策和管理,做好对本部门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 7、组织指导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财务预决算,并监督贯彻执行;协助财务经理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分析及考核。 10、负责监管财务历史资料、文件、凭证、报表的整理、收集和立卷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手续报请销毁。 11、参与价格及工资、奖金、福利政策的制定。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会计职责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基础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全国及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现状 中国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和开展网络服务已成定势。据分析,到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0.8-1.2万亿元;2020年为3%,达7.6-8.2万亿元。而从事网络服务的人员并不多,2004年全国只有20万多人。在今后的5年中,中国这部分人员的数量预计增加4-6倍,整个行业的需求将达到80-120万人。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 近几年来,江苏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达到1.2万亿元,产业规模是2002年的7倍,5年年均增速48.5%;信息产业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0%,占全国信息产业的比重达21%。而在信息产业中,计算机软件和应用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都将有很大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江苏省网民规模为1757万人,总量居全国第二,全省互联网普及率为23.3%,位列全国第七。江苏省互联网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根据江苏省的人才优势和计算机产业的特点,省委、省政府把计算机相关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第一优先鼓励的产业来加快发展。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计算机产业要实现销售输入上千亿元。 同时,江苏省重点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推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等方案的实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苏州市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现状 近十年来,苏州市经济突飞猛进,仅世界500强就有100多家落户苏州市,近年来每年要新增IT企业300多家,而苏州网络公司也有上百家。现在信息化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苏州市的信息化等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为此,苏州市人事局制定了《苏州市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列为苏州市紧缺专业人才培养项目。针对目前的实际状况,苏州市将用五年的时间,逐步构建一个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训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 (二)需求分析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急需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是:92.5%的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的建设了财务管理软件;73.8%的建设了企业外部网站。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的统计,2007年的江苏人才市场分析,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40%,

培训中心建设思路及方案

辉县市职业中专 培 训 中 心 建 设 思 路 及 方 案 电器专业组

一、培训中心建设的整体目标 培训中心建设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周期,为国家的电子产业培养急需的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和社会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基地。探索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的转变,培养大批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的中、高级层次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日益紧缺的新型电子产业及现代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为原则,进行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的建设,达到培养的人才和社会、市场、企业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能力。 二、培训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电子企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这些能力包括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动手能力、处理不同任务的协调能力、处理偶然事件的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需要更多的是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需要的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践操作训练是培养这些综合性的能力的最好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

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和实训操作能力训练为辅的模式,大胆采用以实训操作训练为主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操作教学模式,即实训操作需要什么知识,理论教学才教什么知识。依据这个原则,对市场进行调查,再依据市场需求建设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 三、我县发展概况 坚持“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思路,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县级热电、重工、冶金工业基地。全县各大企业进入强势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适应企业发展,许多企业职工、社会学员也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培训新技能。 四、培训中心建设及使用现状 学校现有的电工电子培训中心除了示波器、晶体管图示仪、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直流稳压电源、各种仪表等以外,共有5个大型实训室,分别是: ◆电气装配实训室 ◆电工技术实训考核室 ◆维修电工实训考核室 ◆电视技术操作实训室 ◆制冷操作实训室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V0.1) 二〇二〇年五月

文档版本记录

目录 第1章背景 (5)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在线教育基础环境 (6) 2.2外界了解学校的途径 (6) 2.3家长、学生、老师关心的问题 (6) 2.4在线教育 (7) 第3章总体设计 (8) 3.1设计思路 (8) 3.2建设目标 (8) 3.3设计原则 (8) 3.4设计依据 (9) 3.5总体框架 (9) 3.1建设内容 (10) 第4章网站站群服务 (10) 4.1建设目标 (10) 4.2总体架构 (10)

4.4网站站群系统 (12) 4.5网站界面 (15) 第5章基础数据服务 (16) 5.1系统概述 (16) 5.2系统架构 (16) 5.3功能设计 (17) 第6章在线课程服务 (17) 6.1系统概述 (17) 6.2系统架构 (17) 6.3功能设计 (17) 第7章成绩查询服务 (20) 7.1系统概述 (20) 7.2功能设计 (20) 7.2.1基本功能 (20) 7.2.2服务功能 (21) 7.2.3数据库功能 (21) 第8章在线支付服务 (22)

8.2功能设计 (22) 第9章信息安全 (22) 9.1建设目标 (22) 9.2建设内容 (22) 9.3总体框架 (24) 第10章运维服务 (25) 10.1建设目标和范围 (25) 第11章数据灾备 (26) 11.1.1灾难备份概述 (26) 11.1.2本地灾备 (27) 第12章实施进度计划 (29) 第13章项目组织实施及质量保证 (30) 13.1项目组织与管理机构 (31) 13.2项目实施管理 (31) 13.3过程定义 (32) 13.3.1定义方法 (32) 13.3.2阶段定义 (33)

财政所工作汇报

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 全力推进基层财政所规范化建设 ——温塘镇标准化财政所创建工作汇报 温塘镇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西北部,距市区38千米,东与罗水乡、三家馆乡相邻,南与永顺县境隔河相望,西与青安坪乡、罗塔坪乡接壤。全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多为丘陵地区。辖8村1居委会,总户数1716户,总人口6023人,绝大部分人口属土家族、苗族。耕地面积6430亩,盛产稻谷、玉米、油菜、花生、茶叶、水果,淡水鱼中的“岩鱼”以刺少肉香味美而著称。 近年来,温塘镇财政所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省级规范化财政所”为目标,坚持“节俭实用、方便群众、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从硬件及基础建设、软件配备、业务要求和资金流程、文明创建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完善。逐步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财政管理运行新机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财政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落实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 (一)积极开展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人员培训制度。制定了详细的业务培训计划,分类别、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

类教育培训,按要求积极参加上级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测试,定期对分岗位对财政人员进行技能考核和业务比赛,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做到为政清廉、秉公理财,依法办事,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做到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 (二)理顺关系,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考核,落实目标责任制。一是科学设置岗位。设立了独立的财政所,由区财政局和镇政府双重管理;所长任用人员调出、调入,岗位变动等事项都由区财政统一调配或审批。我所现有财政人员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100%以上,90%以上的人员取得了计算机应用合格证书,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科学设置所长、总预算会计、经费会计、惠民资金管理员、国有资产管理员、票据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内部监督员等岗位,实行分工负责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完善了财政人员岗位考核制度,将全年任务量化分解,签订了岗位目标责任书,责任明确到人,并对全年工作优秀的人员向镇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推荐参与评选“岗位标兵”、“先进工作者”,从精神上、物质上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二、以构建科学化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为重点,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办公环境条件。一是办公环

《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会计、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按照2005年度辽东学院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安排,我院《财务管理》课程组织了申报,并通过了学校评审,被列入辽东学院精品课程行列。为了搞好《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特制定了《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一、《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1.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及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在1-2年内将《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成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拥有一流教师队伍;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一流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采用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2.建设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精品课程 《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始终把专业性、复合型和创造性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中心,把课程教育定位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具有深厚的财务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经济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从事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等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技能,并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后,能够娴熟的驾御企业资金运作、成为企业高级财务主管(CFO)的一门专业技术理论课。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如下: 1.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纲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3.推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扩大多媒体教学授课范围。 5.完善网络课程资源,提高网络教育比重;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2018)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xx-xx

目录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2) 2 安全体系设计 (3) 2.1 总体策略 (4) 2.1.1 安全方针 (4) 2.1.2 安全目标 (4) 2.1.3 总体策略 (4) 2.1.4 实施原则 (4) 2.2 安全管理体系 (4) 2.2.1 组织机构 (5) 2.2.2 人员安全 (5) 2.2.3 制度流程 (5) 2.3 安全技术体系 (6) 2.3.1 物理安全 (6) 2.3.2 网络安全 (8) 2.3.3 主机安全 (11) 2.4.4 终端安全 (14) 2.4.5 应用安全 (15) 2.4.6 数据安全 (18) 2.4 安全运行体系 (19) 2.4.1 系统建设 (19) 2.4.2 系统运维 (23)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根据《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范及指导要求,参照GB/T22080-2008idtISO27001: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公司运营系统及办公系统的安全运行及防护,避免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及日常办公系统遭受到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防止因网络安全事件(系统中断、数据丢失、敏感信息泄密)导致公司和客户的损失,制定本网络安全体系。 本网络安全体系是公司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各部门建立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运行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用于贯彻公司的网络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实现网络安全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体现公司对社会的承诺,现正式批准发布,自 2018年 XX月 XX 日起实施。 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网络安全体系的要求,自觉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方针,贯彻实施本安全体系的各项要求,努力实现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总经理: 批准日期:2018-xx-xx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 现有基础与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监控、技术支持、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该专业已为社会培养电子信息人才335人,目前在校生269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和院级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优势共享、资源共享、良性发展的专业群,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日照等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专业现有基础和优势如下: 1.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校内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双师素质教师28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1人。骨干教师先后获得厅级、院级“优秀教师”、“师表奖”、“金牌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另外,在相关的企业中聘请10名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具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了21.7%。 2.建成了模拟生产现场环境的校内实训场围绕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护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应用、物流控制系统、通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在内的16个实训室,仪器设备价值1600余万元。学生的实训按企业实际生产流程进行,使学生得到了准实战锻炼。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及时到位近年来,建立了包括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日照港通公司、东营盛泰集团、兖州太阳纸业、日照比特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2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各实训基地技术力量雄厚,装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企业效益好,具备常年接受学生实习任务的能力。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与这些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根据产学结合协议,这些企业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及教师实践锻炼场所,协助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4.“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专业方向及对应的素质与能力、技能要求,将整个教学周期分成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训练四大模块,各教学模块之间相互

开展创建标准化财政所的实施方案

丰宁满族自治县财政局 乡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大力营造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切实增强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全面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冀政[2011]76号)及河北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对〈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征求意见及报送建设方案的紧急通知》文件,决定在全县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财政所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乡镇财政作为财政部门联结城乡,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财政所,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乡镇财政所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主题,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为重点,突出职能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乡镇财政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服务群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二)总体目标:从现在起到2012年底,通过开展创建标准化财政所工作,使全县乡镇财政所组织机构更加稳定,职能定位更加准确,业务基础更加扎实,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办公条件显著改善,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乡镇财政工作迈入一个新阶段。经过二年努力,全县26个财政所达到标准化管理目标。 二、创建内容 根据乡镇管理工作实际,开展创建活动重点抓好组织机构标准化、业务工作标准化、内容管理标准化、队伍建设标准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 (一)组织机构标准化 1、乡镇财政所按照机构独立的要求进一步标准设置,全县26财政所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县财政局垂直管理。 2、根据工作职能和需要,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每个财政所需设所长、总预算会计、单位会计、出纳、惠农资金管理、税收管理员六个岗位。根据乡镇服务面积和业务量每个乡镇配备4-6名工作人员。 (二)业务工作标准化 1、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职能和职责。目前乡镇财政承担的工作有: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惠农资金的管理和发放、专项资金监管、村级财务监管、乡镇财务管理、乡镇国有资产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最新)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 发展规划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发展规划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预通知”的要求,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应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发展空间大,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前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我系提出重点建设会计专业申请,特制定如下建设方案。 一、会计专业建设基础 (一)区域人才需求 会计专业是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高,人才需求旺盛。全国虽有10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山西省也有30多万从业人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这一数字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社会呼唤高端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学生除对口就业之外,还能胜任商贸、物流、营销、经济管理、文秘、行政事务、文化教育等职业岗位,专业拓展较广,毕业生适应能力强,一专多能,就业面广。会计专业生源充足,学生、家长、社会对该专业充满信心。 会计专业是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面广的专业。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二)专业建设基础 1、符合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以“特色引领”为重点的要求 会计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探索政行教介企“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介企“三主体”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富有成效,专业建设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深受社会欢迎,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能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我系会计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13-2015年) 一、建设背景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建网、管网和用网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高速发展的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已刻不容缓。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一)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必将使本专业特色和优势将更加明显,教学基础能力加强,办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更好地发挥服务行业、企业、跨区域的职业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1、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构建“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和“课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课证融通”

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IT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通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对接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岗位群实际优化专业,实现专业课程设计与项目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职场典型的真实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到课率很高,校内考核合格率98%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95%以上,当年就业率达到95%,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100%以上。 2、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成网络建设与管理1个院级精品课程群,完成1门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出版工作。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开放的形式逐步丰富各种教学资源。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个校内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综合性实训基地,一个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对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本地区一流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鉴定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4、实现师资队伍职称的稳步提高,保证三年内晋升3个副高级职称,晋升5个讲师职称,实现高、中、初合理的职称结构,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教师挂职锻炼模式,实现100%的教师能够在三年内挂职锻炼半年,利用行业企业一线的优质工程师队伍建立校内稳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

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方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对组成零件的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子制造方法已不能满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部门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发设计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同时一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被引进和使用。开发设计、引进和使用这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不仅需要科技开发的研究型、设计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能在生产、制造、管理、维护和服务第一线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针对《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今后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出修改调整: (1)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组织方式,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增加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个性化实验内容和实践项目。 (2)为了满足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等多元化要求,适当增加文化科学基础及人文、社科类教学内容。 (3)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适当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通过增加专业方向,采用模块式课程及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弹性计划以适应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的需要。 (4)为更进一步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从内容、体系、组织方式、训练模式、考评手段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验、实践、实训教学。

标准化财政所建设的实施方案

标准化财政所建设的实施方案

迁西县财政局 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冀政〔2011〕76号),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所职能作用,确保县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财政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财政政策,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特制定我县标财政所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围绕“十八字理财方针”和“四个财政”建设,以“三型”(学习型、高效型、满意型)机关创建为总揽,以“财政管理年”活动为抓手,以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增强乡镇财政服务功能为主线,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立足于高站位、高标准,全县一盘棋,各单位抓落实,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乡镇财政所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效能,把17个乡镇财政所打造成“队伍健全、业务过硬、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作风优良、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财政所,更好地为迁西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总体规划 从2011年8月开始,利用两年时间,使全县乡镇财政所达到“机构隶属全面明晰、职能定位全面精准、业务基础

全面巩固、内部管理全面规范、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办公设施全面改善、整体形象全面改观”的目标,达到《河北省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规范要求》。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工作分两个批次进行。第一批完成9个,分别是:洒河桥镇、汉儿庄乡、罗家屯镇、东荒峪镇、太平寨镇、兴城镇、上营乡、新集镇、新庄子乡财政所,建设工作在2012年2月前完成;第二批完成8个,分别是:三屯营镇、尹庄乡、渔户寨乡、滦阳镇、东莲花院乡、金厂峪镇、旧城乡、白庙子乡财政所,建设工作在2012年8月完成。 三、建设标准 标准化财政所建设达到以下“五个规范”: 1、组织机构规范:按照财政所机构独立、编制单列、机构性质明确的要求设置财政所,实行县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双重管理,人、财、物由县局统一管理。设置所长、总预算会计、单位会计、出纳、专项资金会计、村财乡管会计6个基本岗位。 2、财政业务及基础工作规范:预算管理方面,每年9月底前开始编制下年度预算,编制周期不少于3个月,12月底前将预算建议计划报县财政局审核后形成统一的政府 预算草案,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30日内批复到部门,同时报县财政局备案。实行统收统支体制模式的乡镇,在编制预算时,作为县级的一个预算部门进行管理,按照县局下达的预算指标控制数,按政策要求,结合本乡镇具体情况编制政府预算;实行“分税制”体制模式的乡镇,在编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