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煎中药颗粒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免煎中药颗粒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免煎中药颗粒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免煎中药颗粒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

【摘要】目的观察加用免煎中药颗粒调敷脐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拟定腹泻一号方、二号方免煎中药颗粒剂辨证调敷脐部。2组均3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湿热泻总有效率97.2%,寒湿泻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湿热泻总有效率87.5%,寒湿泻总有效率78.6%。2组同证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免煎中药颗粒外敷脐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可靠。

【关键词】敷脐;腹泻;小儿;中药疗法

Observation of administration of umbilicus of Chinese herb powder on pedo-rotavirus enteritis

【Abstracts】 Objective To observe administration of umbilicus of Chinese herb powder on pedo-rotavirus enteritis. Methods 123 children patients with rotavirus ente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was used for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n=60). Combination of umbilicus of Chinese herb powder (including Prescription 1, Prescription 2) and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was used for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n=63). Among umbilicus of Chinese herb powder, Prescription 1 was used for hygropyretic diarrhea, Prescription 1 was used for cold-damp diarrhea. Three days was a course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5.2%)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83.3%,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7.2%) hygropyretic diarrhea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hygropyretic diarrhea control group (87.5%,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2.6%) cold-damp diarrhea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cold-damp diarrhea control group (78.6%,P<0.05). Conclusion Administration of umbilicus of Chinese herb powder is reliable on the treatment of pedo-rotavirus enteritis.

【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of umbilicus; Diarrhoea; TCM therapy

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发于秋冬季节,为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而致病,发病急,且易病程迁延。2004-09—2004-12,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煎中药颗粒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3例,并与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123例为本院儿科住院及门诊的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最小3.5

个月,最大3岁,平均11.5个月;病程最短1日,最长1周,平均4.5日;日大便次数最少5次,最多20余次,平均8次;发热26例;并轻度脱水38例,中度脱水22例,重度脱水3例;中医辨证:湿热泻36例,寒湿泻27例;血白细胞计数均<10.0×109/L,其中血白细胞计数≤4.0×109/L 12例。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3岁,平均11个月;日大便次数最少5次,最多20余次,平均7次;病程最短1日,最长1周,平均4日;发热23例;并轻度脱水36例,中度脱水22例,重度脱水2例;中医辨证:湿热泻32例,寒湿泻28例;血白细胞计数均<10.0×109/L,其中血白细胞计数≤4.0×109/L 10例。全部病例均做大便常规镜检:脂肪细胞0~++,白细胞、红细胞阴性,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1],均有如下特点:①发病于秋冬季节。②起病急,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腹泻次数每日数次或数十次,可伴有发热、呕吐、脱水、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0×109/L;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阴性或有脂肪细胞;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④病程在1周内,年龄在3个月~3岁的腹泻患儿。排除:①重度营养不良,或伴有其他全身疾病者;②其他感染性腹泻或沙门氏菌性肠炎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用病毒唑10~15 mg/(kg·d)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或口服,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散剂)、思密达冲剂口服,并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下:(1)感冒:葱、姜、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2)肠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麦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3)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葱头3根,共捣敷脐。(5)尿闭: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或用鲜青蒿200至300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调后敷脐。【中药敷涌泉】涌泉穴

位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如下。(1)口腔炎:吴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泉穴,12小时后取下。(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2至4天。(3)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小儿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8小时后取下。(5)鼻衄: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涌泉穴,一般1小时左右流血可止。(6)肺结核咯血:大蒜10克,硫磺粉6克,肉桂粉8克,冰片8克,捣匀敷贴双侧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奇效的敷脐疗法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读完想想有道理,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

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修订稿

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 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1) 感冒初期: 主要表现:鼻塞流清涕头痛咽喉不适咳嗽发热恶寒等。 处方: 荆芥 1袋薄荷 1袋金银花 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首日加倍,连服3天。 注; 荆芥: 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薄荷: 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金银花: 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痈、等证,效果显着。 三药均具气味芳香,共奏开窍解表,驱邪解毒。 加减: 恶风恶寒者,加:防风,咳嗽有清痰者,加:法半夏; 发热恶寒者,加:柴胡,发热不恶寒者,加:板蓝根; 头痛恶风者,加:羌活,川芎. (2) 感冒后期: 主要表现:咳嗽、吐痰、咽喉不适、头痛 处方一:

荆芥1袋前胡1袋僵蚕1袋 桔梗1袋百部1袋甘草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每日两次,首日加倍 感冒后期咳嗽(感冒后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咳嗽) 处方二: 党参 1袋生姜 1袋蜂蜜 30g. 用法: 痰多气逆加:化橘红, 微喘加:胡桃肉, 便秘加:玉竹.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连服3天 注: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尾巴,患者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大都不愿继续服药治疗,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党参生姜蜂蜜三味,用于感冒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适。 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则补而不留邪。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主要表现: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加重,咳甚出现喘息,胸闷、气促、水肿等。 属肺阴亏虚,痰湿蕴肺。 治宜:补气养阴,利湿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 矮地茶 1袋灵芝 1袋红景天 1袋

小儿秋季腹泻教学设计

小儿秋季腹泻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

小儿秋季腹泻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秋天马上就要到了.10月中旬到11月之间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此时父母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但疾病的到来往往方步慎防。 第一大症状:发热 宝宝发病初期多先有发热、咳嗽、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现象,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度。有的爸妈误以为宝宝感冒了,给宝宝喂治疗感冒的药物。 第二大症状:腹泻 不久,宝宝便开始腹泻,一天拉稀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多是“哗啦”一下,几乎是从肛门中窜出来。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无特殊腥味及粘液、脓血。爸妈有时不能从尿布上区分出宝宝拉出的是大便还是小便。 第三大症状:呕吐 宝宝频繁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有时不吃也吐,开始时吐清水样的东西,之后吐出黄色的苦水。

1、及时取宝宝的大便去医院查化验,查明原因。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多种,不能凭感觉断定宝宝就是患秋季腹泻,应依靠医生的帮助加以辨别; 2、如果宝宝腹泻一天超过8次,或虽次数不多,但大便量比平时多出两三倍,或排出的全是水,呈喷射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3、秋季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抗菌素治疗没有效果,所以不要动辄使用抗菌素,治疗的关键是补液; 4、如果宝宝腹泻加呕吐,不能补充口服补液盐,或尽管不呕吐,但宝宝就是不喝补液,也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5、宝宝腹泻时,要及时把排泄物处理干净,这很重要。 6、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购买口服补液盐。在疾病初期,使用口服补液盐,配合其他治疗,不但解除了宝宝的痛苦,还避免住院,节约开支; 7、如果宝宝呕吐或喂水后就吐,就不能强迫宝宝喝水,更不能认为喂进了补液盐就不会出问题。。宝宝丢失的液体要比补充的液体明显增多,就必须及时看医生。 小儿秋季腹泻需提早预防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技术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技术 1、中药配方颗粒是如何生产的?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是依据传统中药汤剂的煎煮要求,根据不同品种分别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其基本工艺路线是:优选中药材,炮制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检验。 2、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煎煮方法一样吗?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相似,是在继承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产。主要表现为:(1)中药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是按照传统汤剂的煎药的要求,如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次数、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溶化、另煎、冲服等。结合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优化不同中药品种的提取技术参数。 (2)结合现代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制药最新研究成果,对研究明确的脂溶性有效成分,采用水提取结合乙醇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技术,充分提取有效成分。 (3)对于传统药材粉末入药的品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达到了细胞破壁,快速发挥药效。 (4)在颗粒制造过程中,采用浸膏粉直接干法造粒,不加赋型剂,部分品种确实需要加入赋型剂的,也是尽量少加。因此中药配方颗粒和其他冲剂不同,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冲剂和颗粒剂都是含有较多的糖和辅料,而配方颗粒不含糖,部分品种含辅料也是少量的,保证了中药原有的药性和药效。

3、生产上如何体现“先煎”? 先煎是要求增加药物的煎煮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加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出,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药效。 如石膏、煅自然铜等矿石类;石决明、牡蛎等贝壳类;龟甲、鳖甲等角甲类药物;乌头、附子等有毒的药物;石斛、天竹黄等。该类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是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工艺参数,如石斛需要煎煮2次,共4小时,龟甲砂炒破碎,加水煎煮2次,共10小时,这是家庭煎煮无法做到的。 4、那些品种“先煎”? 先煎的品种主要有:龟甲、鳖甲、石膏、煅自然铜、代赭石、寒水石、龙骨、紫石英、牡蛎、石决明、川乌、草乌、附子、石斛、天竹黄、滑石、磁石、珍珠母、阳起石、赤石脂等。 5、生产上如何体现“后下”? 后下是要求减少药物的煎煮时间,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和免于有效成分分解破坏。 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荆芥、砂仁、广藿香、豆蔻、青蒿等,先蒸馏收集挥发油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再加水提取,挥发油经处理后包裹加入到颗粒中。 不易久煎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采用冷提法萃取。 6、那些品种“后下”?

小儿厌食症也分型中医教你调理小儿厌食症(精)

小儿厌食症也分型中医教你调理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本病的发生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为主要原因。治疗原则应以调和脾胃,恢复运化功能为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分为以下三型进行治疗: 脾失健运型 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不思饮食,甚至拒食。若强行进食后则会恶心、呕吐、腹胀。患者舌质淡,舌苔白不厚或薄腻。中成药可选用曲麦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太子参 12克,茯苓 9克,白术 9克,陈皮 9克,枳实 6克,神曲 9克,麦芽 9克,鸡内金 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胃阴不足型 主要症状为口干多饮、不思饮食、大便干结,有的小儿皮肤干燥。舌苔多为花剥苔或无舌苔。中成药可选用大补阴丸。汤药可选用经验方:玄参 9克,麦冬 9克,生地 9克,沙参 9克,石斛 9克,玉竹 9克,乌梅 9克,山药 9克,甘草 9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脾胃气虚型 主要症状为面色白、无光泽,形体瘦弱,除厌食外,若进食稍多,则大便不通或大便溏泻。患者舌质淡,舌苔薄白。中成药可选用启脾丸、小儿健脾丸。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党参 9克,茯苓 9克,白术 9克,山药 9克,扁豆 9克,砂仁 3克,桔梗 3克,陈皮 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现介绍几种开胃食品供家长选用。 将小茴香苗洗净切碎,稍加食盐、芝麻油、味精,凉拌当菜吃,每日半小盘。也可将小茴香加少许肉馅包馄饨、饺子或包子,让孩子进食。食量要由少增多,不可过量。小茴香健胃,理气化滞,食后可消食除满,增进食欲,实为治小儿厌食的美味佳肴。

鲜橘子皮洗净,切成条状、雪花状、蝴蝶状、小动物状等各式各样小块,加上适量白糖拌匀,置阴凉处一周。小儿用餐时取出少许当菜食之。每日 2次。橘皮药名陈皮,是一种理气、消积、化食的良药。橘皮含有大量维生素 B1、橙皮甙 (C28H34O15等,还有健胃、止呕、祛痰止咳的功能。 鲜玫瑰花摘下后,加白糖适量密封于瓶罐内,一个月后启封。将玫瑰花糖少许加入汤内,让小儿食之。玫瑰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葡萄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等,是芳香健脾佳品。 小儿面黄肌瘦,时常腹泻,可用大红枣 5~10枚,洗净煮熟去皮核食之,也可与大米煮粥食之。大枣温脾健胃,益气生津,可治疗贫血、腹泻。 将山药洗净去皮, 切成薄片先用清水浸泡半天, 加大米少量煮成稀粥, 再放桂圆肉 3~ 5枚用小火煮,加白糖少许食之。山药含淀粉、糖类、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精氨酸与多种矿物质,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长肌肉的良药佳肴。

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05645

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 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1) 感冒初期: 主要表现:鼻塞流清涕头痛咽喉不适咳嗽发热恶寒等。 处方: 荆芥 1袋薄荷 1袋金银花 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首日加倍,连服3天。 注; 荆芥: 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薄荷: 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金银花: 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效果显著。 三药均具气味芳香,共奏开窍解表,驱邪解毒。 加减: 恶风恶寒者,加:防风,咳嗽有清痰者,加:法半夏; 发热恶寒者,加:柴胡,发热不恶寒者,加:板蓝根; 头痛恶风者,加:羌活,川芎. (2) 感冒后期: 主要表现:咳嗽、吐痰、咽喉不适、头痛

处方一: 荆芥1袋前胡1袋僵蚕1袋 桔梗1袋百部1袋甘草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每日两次,首日加倍 感冒后期咳嗽(感冒后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咳嗽) 处方二: 党参 1袋生姜 1袋蜂蜜 30g. 用法: 痰多气逆加:化橘红, 微喘加:胡桃肉, 便秘加:玉竹.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连服3天 注: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尾巴,患者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大都不愿继续服药治疗,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 党参生姜蜂蜜三味,用于感冒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适。 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则补而不留邪。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主要表现: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加重,咳甚出现喘息,胸闷、气促、水肿等。 属肺阴亏虚,痰湿蕴肺。 治宜:补气养阴,利湿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

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疗法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儿推拿穴位治疗312例小儿厌食症,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64例,有效42例,无效6例。结论:中医小儿推拿是目前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有效方法。 标签:厌食症;小儿推拿;中医 厌食症是指小儿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食欲不振,甚至进食极少的一种儿科常见病。病因多为先天脾胃虚弱,及后天喂养饮食不当所致。在儿童备受关爱的今天,厌食症成为很多父母极为苦恼的问题。中医小儿推拿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用于各种儿科疾病,疗效显著,在很多地区深受欢迎,临床中治疗厌食症效果尤佳[1-3]。笔者近年来用中医小儿推拿法治愈大量患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8月-2011年12月治疗的312例病例,其中男170例,女142例,1岁以内36例,1~2周岁102例,2周岁以上174例,平素好呕吐者62例,好腹胀者16例。 1.2方法312例厌食症患儿全部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取患儿左手穴位推拿,除胎毒型配合蓖麻籽、萝卜叶捣烂,纱布包裹外擦,推拿期间不用其它中西药物,禁食寒凉瓜果,肥甘厚腻,忌过饥过饱。 1.2.1脾胃积热型164例。症见面色黄黑,消瘦好动,性格多暴躁,白天不睡,夜睡晚,踹被,易患扁桃体炎或化脓,常流黄眼眵,舌红苔黄,胃阴伤者少苔或无苔,大便干,尿少而黄;推拿取穴:推补肾水7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推清板门500次,推四横纹各100次,揉总筋200次,揉小天心300次,逆运内八卦200次,推清肺金500次,推退下六腑500次,揉二人上马300次。 1.2.2伤食型90例。厌食多发生于某次伤食呕吐后或感冒伤食后,持续厌食。前者症见口臭较重,尤其晨起明显,大便酸臭,夜睡哭闹,舌苔白腻而厚;后者口臭不重,病初可伴有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推拿取穴:揉小天心300次,推清板门500次,逆行内八卦200次,推四横纹各100次,揉合谷100次,揉小横纹500次,推清肺金500次,揉二人上马3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 1.2.3脾胃虚寒型38例。症见面白乏力,好静少动,平时大便多正常,进食寒凉好腹痛或便次增多,气味不大,不好口渴,尿多不黄,舌淡苔白。推拿取穴:推补脾土500次,乙窝风300次,逆运内八卦200次,推四横纹各100次,推补肾水500次,揉外劳宫400次,揉二人上马300次。 1.2.4胎毒型20例。这种类型一般生后即进乳偏少,往往除厌食外很少患病,体格瘦小,按以上3种方法推拿效果不佳。推拿取穴:揉小天心800次,揉乙窝风500次,推补肾水500次,推清板门500次,推补脾土300次,推补上三关300次,逆运内八卦200次,推四横纹各100次,揉合谷100次,揉二人上马300次。有热象者去脾土、上三关。推拿同时用蓖麻籽、萝卜叶捣烂,纱布包裹外擦全身透疹,疹出后要继续擦,直到全身遍出为止,可连续擦2~3周。擦时注意保暖。推拿期间忌惊吓和外感。 1.3疗效标准痊愈:食欲良好,疗效比较巩固;有效:食欲较前好转,但较正常儿童稍差,或不能长时间巩固;无效:推拿后食欲无改变。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 :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 ;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儿科-小儿秋季腹泻的健康教育

儿科-小儿秋季腹泻的健康教育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是一种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哪些孩子容易患秋季腹泻 6个月~3岁的婴幼儿最多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秋季腹泻 常见的四个原因: 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因轮状病毒适合在初秋气温下降这样的温度下滋生),轮状病毒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由于小儿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功能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天气的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有哪些临床症状 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热,病程为自限性,一般病程为5—8天,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 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体温一般为38℃~39.5℃)、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平均一天5至6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所以

浅析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

浅析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9-03-15T09:52:47.8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作者:贾岚 [导读] 分析小儿推拿方法对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选取80例中医诊断为厌食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贾岚 黑河市中医医院 1643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推拿方法对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选取80例中医诊断为厌食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小儿推拿方法治疗40例,对照组40例患儿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厌食;小儿推拿;中医辨证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fantile massage on infantile anorexia. Methods: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80 children diagnosed as anorexia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40 children with massage and the control group 40 children with medica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28 cases were cur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10 cases were effective,2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15 cases were cured in the control group,15 cases were effective,10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The effect of pediatric massage on infantile anorexia is obvious,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 words:infantile anorexia;infantile massage;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小儿厌食症是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症。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者,可使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低下,而易患他病,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转为疳证[1]。小儿厌食症的致病因素较多,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病传药害、外邪直中、情志失调。病机关键是脾胃失健、纳化失和。本文意在分析小儿推拿法与药物治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上的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选取80例中医诊断为厌食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患儿,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3.5岁,年龄最小1.8岁,平均年龄为2.8岁。对照组患儿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大3.8岁,年龄最小2.0岁,平均年龄为3.4岁。患者主要症状为厌恶进食、食量少、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夜寐不安等[2]。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别,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年龄1.5~3岁,诊断符合小儿厌食的诊断[2]。 ②排除标准:因患儿出现外感、内伤慢性病引起的食欲不振。 1.3方法 对照组患儿用中成药治疗,脾失健运证给予保和丸,每次1丸,日2次口服;脾胃气虚证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每次2袋,日3次口服;。实验组用推拿法治疗,推拿方法为取患儿左手穴位推拿,15日为1疗程。基础操作常用穴位为:补脾经、摩腹、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脾失健运证加运内八卦、清胃经、揉板门、揉脾俞、胃俞;脾胃气虚证加揉外劳宫、补肾经[3]。 在两组治疗期间,均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物,鼓励多食蔬菜及粗粮并做到少食多餐。 1.4疗效评价标准 1.4.1痊愈:食欲良好,进食量正常。 1.4.2有效:食欲和进食量明显好转,但较正常儿童稍差。 1.4.3无效:食欲与进食量无改善。 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治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厌食是小儿常见病,患儿长期厌食可导致其它疾病,甚至影响小儿的发育和成长[4]。小儿推拿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方面确有疗效,且显著高于药物治疗。又可以缓解小儿打针、吃药的痛苦,患儿易于接受。 在治疗的同时,患儿家长应注意患儿喂养,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厌食的主要原因,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促使食欲下降;吃零食、时间不规律、情绪变化等都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应努力促进患儿合理进食,在规定的时间逐步添加辅食,培养幼儿自主进食的良好习惯。 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小儿推拿是治疗小儿厌食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教学提纲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下:(1)感冒:葱、姜、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2)肠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麦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3)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葱头3根,共捣敷脐。(5)尿闭: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或用鲜青蒿200至300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调

后敷脐。【中药敷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如下。(1)口腔炎:吴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泉穴,12小时后取下。(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2至4天。(3)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小儿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8小时后取下。(5)鼻衄: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涌泉穴,一般1小时左右流血可止。(6)肺结核咯血:大蒜10克,硫磺粉6克,肉桂粉8克,冰片8克,捣匀敷贴双侧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奇效的敷脐疗法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读完想想有道理,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长夏暑湿当令之时,可使症状加重。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临床尤以1~6岁小儿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农村为高。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较好。但病情迁延不愈,可使气血生化不足,抗病能力下降,而易罹患他症,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而转化为疳证。 本病多见于中医文献所载“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恶食”等病证之中。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厌食的原因,一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的张力下降,消化液的分泌减少,酶的活力降低所致;二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及各种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所致。 1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所引起。其病位在脾胃。盖胃司受,脾主运化。脾胃调和,则知饥欲食,食而能化。诚如《灵枢·脉度》所载:“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若喂养不当、他病伤脾、禀赋不足、情志失调等损伤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致脾胃失和,纳化失职,而成厌食。 1.1喂养失当 为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小儿脏腑娇嫩,饮食不知自节。若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婴幼儿未按期添加辅食,或片面强调高营

养饮食,超越了小儿脾胃的正常纳化能力;或过于溺爱,纵其所好,恣意零食、偏食、冷食;或饥饱无度;或滥服滋补之品,均可损伤脾胃,产生厌食。诚如《素问·痹论》所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1.2他病伤脾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若罹患他病,误用攻伐,峻加消导;或过用苦寒之品损脾伤阳;或过食香燥、辛辣之品而耗胃阴;或病后未能及时调理;或夏伤暑湿,脾为湿困,均可致受纳运化失常,形成厌食。 1.3先天不足 是部分患儿厌食的原因。患儿胎禀怯弱,元气不足,脾胃薄弱,往往生后即表现不欲吮乳。若加之后天失于及时调理,则脾胃益虚,食欲难以增进。 1.4情志失调 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若失于调护,卒受惊吓或打骂;或所欲不遂;或环境突变等,均可致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乘脾犯胃,而形成厌食。 2 辨证论治 本病应以脏腑辨证为纲,紧紧围绕脾胃加以辨证。根据发病原因、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证候特点等区别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之不同证型。本病总由脾失健运所致,治疗当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 2.1脾失健运

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01T15:42:54.4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作者:曹燕萍 [导读] 研究并分析中医推拿法对于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郑州市第一按摩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医推拿法对于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小儿厌食症患者66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小儿推拿法对于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相对于西医治疗来说没有毒副作用,容易被患儿接受,可以作为临床对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的理想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医推拿;小儿厌食症;临床治疗 厌食症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小儿在较长时间内饮食不振或者是出现进食较少等情况,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1]。患者的病因大多是因为先天脾胃虚弱和后天喂养饮食不当而导致的,所以在儿童备受关注的今天为患儿进行治疗时,厌食症开始成为很多父母较为苦恼的一个问题[2]。小儿推拿在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这种治疗被广泛的应用在儿科疾病当中,而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本研究针对于此主要分析中医对于小儿推拿的应用来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结果取得满意成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小儿厌食症患者共涉及到66例,将所有患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均为33例。对照组中患儿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例和17例,患儿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岁和2岁,患儿的平均年龄为(4.2±1.4)岁;观察组患儿当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5例和18例,而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8岁和2岁,平均年龄为(4.6±1.7)岁。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西医药物。观察组患儿选择中医推拿方法进行,及推拿主要选择的穴位为补脾经、大肠经和运八卦。对于四横纹进行掐揉,并同时对于中脘足三里等进行揉捏,并且捏脊。患儿点血的内容主要是对于脊进行捏的过程中,需选择足三里的双侧,同时选择内关肾俞脾俞胃俞和气海等穴位,选择通过拇指对其进行按压。对于食滞伤脾型的患儿,需要对贲门进行轻柔,如果患儿的胃阴不足,那么需要增加分手阴阳,对于三阴交和二马等进行轻柔。对于脾胃虚弱型的患儿,应该推三关以上到七节骨,每个穴位大约进行三分钟左右的推拿,每日为患儿进行一次一个疗程,大约为27天左右。 1.3效果评价 对本研究所有患儿治疗以后,如果患儿的食欲增强,饭量增大,患儿的体质逐渐恢复到正常的范围,表示患儿治疗显效;如果患儿在治疗以后,患儿的食欲和饭量都有所改善,患儿的体质改善,则表示治疗有效;如果患儿经过治疗以后,食欲和饭量没有任何的变化,则表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上厌食症被诊断为小儿长时间食欲不振或拒绝饮食,而中医将这种症状称之为纳呆。产生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脾胃功能出现异常,因为脾胃的主要作用就是以运化水湿为主,所以胃的主要作用是收纳[3]。小儿的体质较柔弱,脏腑并没有完全生长,所以在临床当中称之为“五脏六腑,发育未全”。这种情况会出现喂养不当,极易导致小儿出现脾胃积食等情况,所以最终会导致脾胃功能出现异常。对这种情况来说,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以健脾为主,而小儿的脏腑并没有完全发育,所以会涉及到很多系统的相关疾病,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伤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十分重要。 针对于此的研究,主要分析中医小儿推拿方法对于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主要以穴位为主,并将其延伸到各个经络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了病情治疗的目的。方法当中的捏脊就是对于督脉和足太阳经等进行拿捏,它能有效的实现阴阳调理和通经这一目的,进而能够对患儿的脾胃失常进行调整治疗厌食症,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小儿厌食症和消化腺分泌都较为柔弱,所以在选择推拿穴位的时候应该对足三里和四横纹等穴位进行揉捏,这样就能够对足三里进行轻微的刺激,以达到健脾的效果。本研究当中所提到的穴位,可以协助小儿将胃液以及蛋白酶等进行激活处理,这能够提升血清当中的淀粉和尿淀粉酶的活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手册资料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手册 一、中药配方颗粒概况 1. 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 2. 为什么要研究中药配方颗粒? 3. 为什么说制药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开发方面做了巨大贡献? 4. 哪些人在使用中药配方颗粒? 5. 中药配方颗粒的创新与发展之路如何? 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技术 1. 中药配方颗粒是如何生产的? 2.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煎煮方法一样吗? 3. 生产上如何体现“先煎”? 4. 哪些品种“先煎”? 5. 生产上如何体现“后下”? 6. 哪些品种“后下”? 7. 生产上如何体现“武火”? 8. 生产上如何体现“文火”? 9. 动物类配方颗粒是如何生产的? 10. 矿物类配方颗粒是如何生产的? 11. 阿胶配方颗粒是如何生产的? 12. 生大黄配方颗粒是如何生产的? 13.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 14. 什么是超微粉碎技术? 15. 哪些品种采用了超微粉碎技术? 16. 什么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17. 有哪些产品的生产采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 18. 为什么要采用低温真空浓缩? 19. 为什么要采用喷雾干燥技术? 20. 为什么要采用干法造粒技术? 三、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 1.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成药有什么区别? 2.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是如何把好药材采购关的? 3.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如何把好药材炮制加工关的? 4.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是如何进行质量监控的? 5. 中药配方颗粒的包装是如何选取的? 6. 什么是中药指纹图谱? 7. 为什么要采用图谱技术建立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8.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是否采用了含量测定法?

9. 中药配方颗粒的有效期有多长?如何制定的?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四、. 1. 医院使用配方颗粒有哪些好处? 2. 中药配方颗粒价格与中药饮片贵多少? 3. 为什么个别品种比饮片贵几倍?而有些却只略高于饮片? 4. 小袋装产品的规格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只有单一规格? 5. 为什么产品用小袋装而不用瓶装? 6. 怎样掌握用量?如何开处方? 7. 中药配方颗粒的口感如何? 8. 中药配方颗粒冲服要注意哪些问题? 9. 为什么有些配方颗粒冲服会出现不溶解或难溶解现象? 10. 为什么极个别患者服用配方颗粒后会出现“上火”现象? 11. 为什么部分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名称与医生处方习惯使用名称不一致? 12. 中药配方颗粒是否可用于灌肠和外用? 13. 中药配方颗粒有无添加辅料?糖尿病人可以服用吗? 14. 中药配方颗粒分煎冲服与中药饮片共煎成份有区别吗?疗效比较如何? 五、中药配方颗粒的历史意义 1. 为什么说中药配方颗粒能够推动中医药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 2. 推广中药配方颗粒会带来哪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