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系统解剖(图文)

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3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

(1)硬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可分为硬脊膜和硬脑膜。硬脊膜为厚而坚韧的管状膜,包裹着脊髓,上端附着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延续;下部在第2骶椎水平逐渐变细,包裹马尾,末端附于尾骨。硬脊膜与椎管内的骨膜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内除有脊神经根通过外,还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静脉丛等,隙内略呈负压。硬脑膜坚韧而有光泽由两层合成,外层为衬于颅骨内面的骨膜,内层折叠,深入脑各部之间形成板状结构,起固定和承托作用。

脊髓的被膜

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而与颅底骨结合紧密。硬脑膜形成结构主要有:①大脑镰形如镰刀,呈矢状位伸入大脑半球之间的纵裂内。②小脑幕呈半月形伸入大脑和小脑之间,前缘游离称小脑幕切迹,其前有中脑通过。小脑幕把颅腔不完全地分隔成幕上和幕下两部。随着幕上脑压异常升高,在幕切迹处能发生天幕下疝(如海马钩回疝);反之可发生天幕上疝(如小脑上蚓、脑干疝入幕上)。③鞍隔位于蝶鞍的上方,附着在前床突、鞍结节至鞍背和后床突之间,形成蝶鞍的顶,中央有漏斗通过。④硬脑膜窦是硬脑膜在某些部位分为两层而构成的含静脉血腔隙。主要有位于大脑镰上缘内的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的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的窦汇(由上矢状窦与直窦在枕内隆突处会合而成),位于小脑幕后外缘内成对的横窦,位于乙状沟内成对的乙状窦,以及位于颅中窝蝶鞍两侧的海绵窦等。海绵窦形似海绵,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紧贴海绵窦的外侧壁通过,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穿过。

脑膜的血管亦行于两层硬脑膜之间,最主要的有脑膜中动脉。颞骨骨折时,容易损伤此动脉,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硬脑膜及静脉窦

(2)蛛网膜位于硬膜的深面,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隙内充满脑脊液,此隙在某些部位扩大,称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池在脑部的称脑池;在脊髓末端至第2骶椎平面之间的称终池。终池内有马尾而无脊髓,临床常在此处穿刺抽取脑脊液。

蛛网膜在上矢状窦的两侧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窦内,称蛛网膜粒。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内,回流入静脉。

(3)软膜薄而透明,富含血管,紧贴脑和脊髓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中,按位置分别称为软脊膜和软脑膜。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毛细血管和室管膜上皮共同突入脑室内构成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 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 A.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膜 B.脑膜、蛛网膜和软膜 C.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D.硬膜、脑蛛网膜和软膜 E.以上均错 2.硬膜外隙 A.有脊神经根通过 B.其内充满脑脊液 C.与桥池相通 D.与硬膜下隙相通 E.与硬膜下隙相通 3.硬膜下隙 A.在硬脑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 B.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 C.位于硬膜与脑蛛网膜之间 D.在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 E.其内充满脑脊液 4.脊髓蛛网膜 A.位于软脊膜的内面 B.位于硬脑膜的外面 C.其外面有脑脊液流动 D.与硬脊膜之间有终池 E.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5.终池 A.位于蛛网膜下隙的中部 D.内有马尾, C.在硬膜下隙内 D.自脊髓中部至第2骶椎水平 E.不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 6.软脊膜 A.表面富有血管 B.贴在蛛网膜的外表面 C.表面无血管 D.其内面有脑脊液 E.越过脊髓的沟裂 7.齿状韧带 A.由蛛网膜形成 D.由硬脊膜形成 C.其作用是将脊髓的血管固定在椎管上 D.由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 E.其尖端附于脊髓上 8.硬脑膜 A.与蛛网膜相续 B.由两层合成 C.形成齿状韧带 D.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E.与所有颅骨连接疏松 9.大脑镰 A.前端连于小脑幕的上面 B.位于大脑横裂内 C.深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 D.上缘游离 E.下缘附于胼胝体上方 10.出现小脑幕切迹疝时被挤入小脑幕切迹的结构是 A.小脑扁桃体 B.大脑枕叶 C.海马 D.海马和齿状回 E.海马旁回和钩 11.小脑镰 A.与大脑镰相连 B.其内有硬脑膜窦 C.位于两小脑半球之间 D.位于小脑幕的上方 E.以上都不对 12.鞍膈 A.位于蝶鞍侧面 B.中央无孔 C.张于鞍背下缘与鞍结节之间 D.封闭垂体窝 E.以上都不对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 1脊髓的被膜,从外到内: 1.1硬脊膜: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续。下部在第 2骶椎水平逐渐变细,包裹终丝,末端附于尾骨。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间隙--硬膜外隙,内有结缔组织、脂 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和脊神经根。 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为硬膜下隙。 1.2脊髓蛛网膜:脑蛛网膜直接延续,与软脊膜之间有蛛网膜下 隙,内有脑脊液。此隙下部,自脊髓下端至第 2骶椎水平扩大为终池,内有马尾。 1.3软脊膜:富有血管,紧贴脊髓表面并深入脊髓沟裂中,至下 端形成终丝 2脑的被膜,从外到内: 2.1硬脑膜:颅骨内膜层、脑膜层。某些部位两层间形成静脉窦。 不仅呈套状包被脑,还形成若干板状突起,伸入各脑 部之间,保护脑不至移位。 2.1.1大脑镰:镰刀形,深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上端附于鸡 冠,后端连于小脑幕上面正中线,下面游离于 胼胝体上方。 2.1.2小脑幕:颅后窝的顶,深入大脑小脑之间。附于枕骨横 窦沟和颞骨岩部上缘,上面中线处连于大脑镰。 幕的前内侧缘游离形成小脑幕切迹,与鞍背形

成一环状孔,内有中脑通过。 2.1.3小脑镰:枕骨大孔后方,自小脑幕下面正中深入小脑半 球之间。 2.1.4鞍隔:位于蝶鞍上方,紧张于鞍背上缘和鞍结节之间, 封闭垂体窝,中部有一小孔,容漏斗通过,鞍隔 下面为垂体。 2.1.5硬脑膜窦: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 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出血难止, 易形成颅内血肿。 2.1.5.1上矢状窦:大脑镰上缘。 2.1.5.2下矢状窦:大脑镰下缘,走向同上矢状窦。 2.1.5.3直窦:小脑幕与大脑镰相接处。 2.1.5.4横窦:成对,位于小脑幕后外侧缘附着处的枕骨横 窦沟内,连于窦汇与乙状窦之间。 2.1.5.5乙状窦:成对,位于乙状窦沟处,向前内于颈静脉 孔处延伸为颈内静脉。 2.1.5.6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不规则腔 隙。两侧海绵窦借横支相连. 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展神经穿过 海绵窦外: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 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通过。 2.2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

解剖04-(20)脑脊髓被膜和血管

第二十章脑脊髓被膜和血管 脊髓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 ( B ) A.软脊膜、硬脊膜、蛛网膜 B.软脊膜、蛛网膜、硬脊膜C.蛛网膜、软脊膜、硬脊膜 D.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E.以上均不是 关于硬膜外隙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有脊神经根通过 B. 呈负压状态 C. 与颅内相通 D.内含静脉丛 E. 与脑脊液循环无关 硬膜外麻醉是将药物注入 ( D ) A.中央管内 B.小脑延髓池 C.蛛网膜下隙 D.硬膜外隙 E.终池 临床上进行腰穿是将针头刺入 ( C ) A. 硬膜外隙 B.硬膜下隙 C.蛛网膜下隙 D.马尾 E.以上都不对 终丝 ( D ) A.由神经纤维构成 B.由脊髓下端的白质延伸而成 C. 属脊神经的根丝 D.由软脊膜形成 E. 以上都不对 关于齿状韧带的描述,何者是错误的 ( B ) A. 位于脊髓的两侧 B.由脊髓蛛网膜构成 C.经脊神经前、后根之间 D.外侧附着于硬脊膜 E. 对脊髓有固定作用 脑脊液渗入的结构是 A.硬脑膜 B.软脑膜 C.海绵窦 D.脉络丛 E.蛛网膜粒 脑脊液循环途径中不经过 A. 硬膜外隙 B.蛛网膜下隙 C.蛛网膜粒 D.第三脑室 E.第四脑室 不通过海绵窦内和外侧壁的结构是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眼神经 D.展神经 E.面神经 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不包括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前交通动脉 E. 后交通动脉 大脑大静脉注入 A.直窦 B.上矢状窦 C.下矢状窦 D.横窦 E. 海绵窦 供应纹状体的动脉来源于下列哪条动脉的中央支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前交通动脉 E.后交通动脉

脑与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硬膜外隙:指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窄隙,内呈负压,含有脊神经根、椎内静脉丛、结缔组织等。 2.蛛网膜下隙:指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窄隙,隙内充满脑脊液 3.血脑屏障: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血液与神经细胞之间的屏障性结构,包括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毛细血管基膜和胶质膜。血-脑屏障具有选择性的通透作用,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 (二)填空题 1.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由硬膜、蛛网膜和软膜组成。 2.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3.脑室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三)单项选择题 1.大脑前动脉主要供应( C ) A.大脑前面 B.大脑背外侧面 C.大脑内侧面 D.大脑底面 2.供应纹状体的动脉来源于( B )的中央支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椎动脉 D.基底动脉 3.脑脊液渗入血液经过的途径是( D ) A.蛛网膜下隙 B.上矢状窦 C.正中孔 D.蛛网膜粒 (四)多项选择题 1.参与大脑动脉环组成的是(ABDE ) A.颈内动脉 B.大脑前动脉 C.大脑中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前、后交通动脉 2.脉络丛的组成包括(ADE ) A.软脑膜 B.蛛网膜 C.硬脑膜 D.室管膜上皮 E.毛细血管 (五)问答题 1.试述脑脊液的产生部位与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其循环途径是:左、右侧脑室脉络丛→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2.腰椎穿刺宜在何处进行,为什么?穿刺是进入的部位及依次经过的层次由哪些? 腰椎穿刺宜选择在第3~4腰椎或第4~5腰椎间隙之间,因此处无神经组织,腰椎棘突间隙大,蛛网膜下隙扩大形成终池。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隙,穿刺针依次经过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 A.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膜 B.脑膜、蛛网膜和软膜 C.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D.硬膜、脑蛛网膜和软膜 E.以上均错 2.硬膜外隙 A.有脊神经根通过 B.其内充满脑脊液 C.与桥池相通 D.与硬膜下隙相通 E.与硬膜下隙相通 3.硬膜下隙 A.在硬脑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 B.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 C.位于硬膜与脑蛛网膜之间 D.在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 E.其内充满脑脊液 4.脊髓蛛网膜 A.位于软脊膜的内面 B.位于硬脑膜的外面 C.其外面有脑脊液流动 D.与硬脊膜之间有终池 E.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 5.终池 A.位于蛛网膜下隙的中部 B.内有马尾 C.在硬膜下隙内 D.自脊髓中部至第 2 骶椎水平 E.不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 6.软脊膜 A.表面富有血管 B.贴在蛛网膜的外表面 C.表面无血管 D.其内面有脑脊液 E.越过脊髓的沟裂

7.齿状韧带 A.由蛛网膜形成 B.由硬脊膜形成 C.其作用是将脊髓的血管固定在椎管上 D.由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 E.其尖端附于脊髓上 8.硬脑膜 A.与蛛网膜相续 B.由两层合成 C.形成齿状韧带 D.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E.与所有颅骨连接疏松 9.大脑镰 A.前端连于小脑幕的上面 B.位于大脑横裂内 C.深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 D.上缘游离 E.下缘附于胼胝体上方 10.出现小脑幕切迹疝时被挤入小脑幕切迹的结构是 A.小脑扁桃体 B.大脑枕叶 C.海马 D.海马和齿状回 E.海马旁回和钩 11.小脑镰 A.与大脑镰相连 B.其内有硬脑膜窦 C.位于两小脑半球之间 D.位于小脑幕的上方 E.以上都不对 12.鞍膈 A.位于蝶鞍侧面 B.中央无孔 C.张于鞍背下缘与鞍结节之间 D.封闭垂体窝 E.以上都不对 13.硬脑膜窦 A.内含动脉血 B.窦壁内有丰富的平滑肌 C.损伤后平滑肌收缩能自行止血 D.与颅外静脉无交通 E.由硬脑膜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 14.上矢状窦 A.位于大脑镰的下缘

17端脑、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

五、端脑 (一)端脑的外形与分叶 端脑由左、右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表面凹凸不平 大脑纵裂:两侧大脑半球之间 大脑横裂:大脑与小脑之间 (1)半球的分叶:凹为沟,沟与沟之间凸出为回 外侧沟:自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半球上外侧面的深沟 三条沟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几乎达外侧沟顶枕沟:半球内侧面后部自前下斜向后上 额叶:外侧沟以上,中央沟以前 顶叶:中央沟以后,外侧沟末端与枕叶前缘中点连线以上的部分五叶颞叶:外侧沟以下 枕叶:背外侧面:顶枕沟至枕前切迹(距枕极4cm)连线后部 岛叶:外侧沟深面,被大脑额、顶、颞叶掩盖 (2)上外侧面主要沟回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叶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中央后沟、顶内沟 中央后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顶叶顶上小叶:顶内沟与大脑上缘之间, 顶下小叶:顶内沟以下的区域,主要脑回有缘上回和角回

颞上沟、颞下沟 颞上回:颞上沟与外侧沟之间(颞上回上壁上,有几条短而横行的颞叶回,称颞横回) 颞中回;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 颞下回:颞下沟与大脑下缘之间 (3)大脑内侧面的沟回 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后回向大脑内侧面的延续部分 扣带回:胼胝体沟与扣带沟之间 内侧面距状沟:位于胼胝体后下方呈弓形向后至枕叶后端 楔叶: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 舌回:距状沟下方皮质 ◎边缘叶: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 在大脑与间脑交界处边缘呈环行。(又称穹隆回)边缘叶概念由法国解剖学家Broca于1878年提出。在此基础上衍生为边缘系统 (4)大脑的下面 额叶下面:眶回、嗅球、嗅束、嗅三角 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 枕颞外侧回:枕颞沟与大脑下缘之间 枕颞内侧回:枕颞沟与侧副沟之间 海马旁回:位于侧副沟的内侧 钩:海马旁回前端的弯曲 齿状回、海马——海马结构

脑和脊髓的被膜

第四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的循环 第一节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由外向内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被膜。硬膜由厚而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蛛网膜为紧贴硬膜内面的半透明薄膜,与软膜之间有结缔组织小梁相连,软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和脑的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中。它们有保护、支持、营养脑和脊髓的作用。 一、脊髓的被膜 (一)硬脊膜 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图)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下端达第2骶椎平面逐渐变细,包裹终丝,末端附于尾骨,全长包绕脊髓和马尾。两侧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被膜相连续。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有狭窄腔隙为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硬膜外隙不与颅内相通,此隙上部略呈负压。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 (二)脊髓蛛网膜 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 mater紧贴硬脊膜内面,向上与脑蛛网膜相续,向下包绕脊髓和马尾,下端达第2骶椎平面。蛛网膜向内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蛛网膜因此而得名。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有宽阔的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隙内充满脑脊液。脊髓和马尾周围有脑脊液保护。该隙下部在马尾周围扩大为终池。临床上行腰椎穿刺时,即将针刺入蛛网膜下隙的终池,可避免损伤脊髓。 (三)软脊膜 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紧贴脊髓表面,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软脊膜形成两列齿状韧带,齿尖向外经蛛网膜附于硬脊膜,有固定脊髓的作用。 二、脑的被膜 (一)硬脑膜 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图)由外层的颅骨内膜和内层的硬膜合成。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行于两层之间。一般硬脑膜与颅盖骨结合较松,因而颅盖外伤硬脑膜血管破裂时,易在颅骨与硬脑膜间形成硬膜外血肿;而硬脑膜与颅底骨结合紧密,当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的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的循环 第一节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由外向内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被膜。硬膜由厚而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蛛网膜为紧贴硬膜内面的半透明薄膜,与软膜之间有结缔组织小梁相连,软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和脑的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中。它们有保护、支持、营养脑和脊髓的作用。 一、脊髓的被膜 (一)硬脊膜 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图)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下端达第2骶椎平面逐渐变细,包裹终丝,末端附于尾骨,全长包绕脊髓和马尾。两侧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被膜相连续。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有狭窄腔隙为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硬膜外隙不与颅内相通,此隙上部略呈负压。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 (二)脊髓蛛网膜 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 mater紧贴硬脊膜内面,向上与脑蛛网膜相续,向下包绕脊髓和马尾,下端达第2骶椎平面。蛛网膜向内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蛛网膜因此而得名。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有宽阔的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隙内充满脑脊液。脊髓和马尾周围有脑脊液保护。该隙下部在马尾周围扩大为终池。临床上行腰椎穿刺时,即将针刺入蛛网膜下隙的终池,可避免损伤脊髓。 (三)软脊膜 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紧贴脊髓表面,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软脊膜形成两列齿状韧带,齿尖向外经蛛网膜附于硬脊膜,有固定脊髓的作用。 二、脑的被膜 (一)硬脑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