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专题论述091126

20

考虑到今年第一、二季度经济增速基数较低,即使目前国家对通胀预期进行预警,并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2010年第一、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也很容易达到9.5%

甚至以上,超过9%的潜在经济增速。按照过去经验,经济增速超过9.5%的话,容易导致经

济过热,最终形成通胀,此时不宜再采取刺激政策了……

银行急需要进行大规模融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面对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预期再度抬头等因素,

扩张型政策的退出选择受到了各界关注。与往年在12月份召开不同,今年的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将提前至11月底召开。由于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此次会议比以往更加引

人关注,而首当其冲的即是货币政策的

转向问题。周二,在货币政策可能进行

微调等多个消息影响下,A股市场巨幅

下挫。

周二A股市场午后大跌,收盘时跌

超百点,逼近3200点关口,与此同时,

港股在午后开盘时也瞬间暴跌200多

点。对此,分析认为,A股日前大跌不用担心,有可能是施压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

如果从本周即将要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找原因,那可能就是借此大跌向中央

施压,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进一步加大信贷规模。但从市场来看,A股在3000

点-3400点震荡都是属于正常的,只有跌破3000点,才有可能是真正的破位。

2009.11.2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的政策初探

■洞悉时政■博古通今■旁征博引■指点迷津■

每日·时评

货币政策是进是退,直接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泡沫的大小。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奥巴马访华,中美两国也达成了继续采取经济刺激政策的共识,但最近的一连串数据显示货币政策已是外松内紧。国庆节后,央行已经连续6周从市场净回笼资金过万亿元,在对冲掉到期资金后,净回笼资金达到6630亿元。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则提出,明年上半年有可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而银行这辆开足马力的信贷快车动力不足。今年10月21日,银监会在发布次级债发行新规中提到,主要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其他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否则将限制次级债发行。另据市场消息称,银监会已要求城商行将资本充足率提高至10%,否则将对其市场准入设限。尔后有市场传言,国有大型银行提升资本充足率至13%,11月23日晚,银监会新闻发言人紧急澄清:“银监会没有这样的要求。”先不管银监会的澄清,如果此消息属实,则中、工、建、交四大行均面临筹资需求,因为截至三季度末,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未达到13%。

即使银监会没有继续提升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由于今年急剧放贷,银行也面临放贷瓶颈,不可能再如2009年般宽松。银行大规模再融资说明中国的信贷扩张机器承受压力极大。

目前,银行资产纷纷处于黄色警戒线。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深发展3家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6.61%、6.76%和5.2%,已无法达到7%的监管要求。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虽然在三季报中没有公布核心资本充足率,但这两家银行中期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6.84%和5.9%,已经低于7%。鉴于“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7%”的监管要求,各行不得不通过增发和配股等方式恶补资本金,预计未来两年融资再融资额将高达1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就是如此矛盾,为了明年放贷,银行必须先从市场抽血。抽血规模之大,说明银行风险极高。

货币政策或由积极转为中性

今年前10个月,新增贷款接近9万亿元,预计今年新增信贷有可能超过10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一倍,货币总供应量(M2)也被推高到一个历史高位。大量的货币投放对冲了通货紧缩风险。如今通胀预期上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如何定调明年的货币政策?

方向一:积极转中性

与以往大型会议议期与主题早早确定不同,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现在连何时召开都未公布,这只能说明基调还未完全确定下来,关于明年政策的取向争议还很多。

目前,市场上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基调的预测也出现两大派。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执行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远征表示:“为应付危机而出台的政策相信会在此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来个拐大弯,但不是拐急弯,其中货币政策将由目前的积极转向中性。”

方向二:维稳加微调

另一派的意见是货币政策仍然要维稳。花旗银行中国区资深经济学家彭程表示,由

于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因此政策基调仍是

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实际操作

上会收缩流动性。不过,由于央行回笼资

金和外资不断涌入的两股力量对冲,对市

场流动性的影响不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亦认

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第一目标仍是巩

固并扩大已取得的经济成果,因此,明年

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会防范

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美林证券的研究报告则预计,会议上最大可能是维持现有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面对通胀、资产价格和经济结构问题,相信上述政策将进行微调。

三因素致刺激政策仍需维持

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复苏,庞大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谓是居功至伟。但经济运行有自身客观的规律,在经济低迷时强迫采取外力刺激,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带来些副作用: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正在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

一般来说,在已确认本国经济连续3个月回升之后,就可以考虑经济刺激政策该如何退出。考虑到本轮刺激政策是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下适时推出的,面对的环境前所未有,其退出的时点应相对延长,如2~3个季度。即使是这样,1~3季度我国GDP 单季增速分别为6.1%、7.9%和8.9%,经济回升趋势确立,也已到了退出的时机,但我们认为当前刺激政策还不能退出,主要理由如下:

从全球范围看,刺激政策退出时机还未到。目前虽然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逐渐好转,但复苏仍不平衡,尚有赖于刺激政策支持,高失业率尤为令人担忧。虽然以色列、澳大利亚、挪威等国采取加息政策,印度也上调了商业银行法定流动资金比率,但这些国家情况各异,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小,最重要的是欧美等

主要经济体按兵不动。

从本国范围看,我国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定、不

巩固、不平衡。我国经济虽率先复苏,但很大程度上

是靠政府投资拉动的,从实体层面来看,民间投资和

社会消费还没有被完全带动起来。

从退出的基本条件看,目前除局部存在瓶颈约束

之外,大部分工业品和消费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增长导致实体经济出现全面

高通胀的可能性不大,通货膨胀在我国还不是现实威

胁,至多是属于潜在风险而已,对此无须过度担心。

刺激政策明年年中或可退出

虽然刺激政策目前还不能全面退出,但如果再继续实行的话,将会面临“左右为难”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出于对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坏以及通胀压力加剧的担忧,政府倾向于降低刺激力度;而另一方面,经济内在活力缺失和“保就业”的压力,又使得政府不敢在刺激力度上有所放松。

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左右为难”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兴建的大批基础建设一般为长期项目,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需要后续资金不断地跟进。

因此,未来在财政和货币规模的拿捏上,需要精准到位,过多可能会引发投资过热,进而诱发通胀;过少会导致一些工程成为烂尾工程或半拉子工程,造成资源浪费。

但究竟何时能退出?这将主要取决于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态势、通胀预期及通胀变化情况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情况和宽松政策退出时机等几大因素,其中最具有风向标的是通胀变化情况,也就是CPI的走势。综合判断,我们认为,2010年第二季度末可能是退出的时间窗口:

从自身发展态势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加速回升的态势已确立,第四季度经济增速超过9%没有问题,全年经济增速在8.2%~8.5%之间的可能性较大。明年国内投资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出口会有明显改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加快,全年增速预计会超过9%。

考虑到今年第一、二季度经济增速基数较低,即使目前国家对通胀预期进行预警,

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2010年第一、

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也很容易达到9.5%甚至以上,超

过9%的潜在经济增速。按照过去经验,经济增速超

过9.5%的话,容易导致经济过热,最终形成通胀,

此时不宜再采取刺激政策了。

从国内CPI走势看,10月份物价降幅应会继续

缩小,从而确立回升趋势,年底CPI同比增幅实现

正增长的希望非常大。而2010年,新涨价因素将比

今年多,加上翘尾因素由负转正影响,全年CPI将

重回上升轨道。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退出,也应该是微幅、逐步地退出,避免对经济带来大的冲击,某些政策甚至不用等到明年第二季度,在近期就可以考虑进行某些调整。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呼声甚高

尽管市场预测明年政策方针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但是对于政策的结构性安排,还是存在观望。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速达到33%,成为过去10年来最高水平,投资对GDP的贡献达7.3个百分点。在认可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同时,社会各界对投资增速过高的担忧也越来越多,结构调整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日前透露,目前政府已经开始启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下一步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他说,“中国决心要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有市场分析认为,“稳中有调”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主要内容将涉及“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管理通胀预期”等方面。

在第三季度数据公布后,虽然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已经明确,但是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却愈发严重。在强力财政刺激下,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大幅攀升至95%。而投资高增长带来的对于产能过剩以及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也越来越被关注。为了

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管理层将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已被市场广泛预期。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涉及领域众多,而且必定耗时漫长,因此在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未出台前,市场难以对其有全面和准确的预期。不过,就目前情况而言,至少两方面的结构调整是非常明确的。

第一,促消费。基于投资高增长的不可持续、出口的弱势复苏以及经济的均衡发展等多方面的考虑,促进国内居民消费必将成为扩内需政策的主攻方向。

第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通过科技革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在内的新兴战略产业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政策方向稳定预期下,市场表现会比较平稳,但在经济结构调整下对政策局部调整的预期会激发相关行业的市场表现。

而调结构的两大选择,一是靠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来调结构,二是政府用政策引导、价格信号和市场机制,通过对企业的优胜劣汰来实现结构调整。实际上,政府只需要给一个导向,让企业通过市场来进行优胜劣汰,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税制方面,要达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的目的,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税、环境税,还有已经推出的消费税等区别对待的措施。也就是说,要用改革的方法调动市场自我运行能力,用政策去引导市场按照效益最大化来调整,而不能够由政府直接来调结构。

文/亚博联合咨询上海经济观察员陈大进

本报告是亚太博宇研究员通过24小时连续观察和即时分析,精练解读而制作完成的每日时事经济评论。旨在帮助社会各类机构和经济组织高层决策人员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获取对各类经济事件的分析观点和参考依据,以便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下随时做出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决策。

报告中的分析评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研究结论或投资依据,望善加利用并慎重决策!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欢迎使用亚太博宇决策咨询之专项研究咨询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