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中国通识教育中发挥其教化责任_耿利敏

2012第7期

理论界·总第467期·

□耿利敏

论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中国

通识教育中发挥其教化责任

一、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教育

通识教育起源于欧洲的自由教育,自由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培养全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人”。李曼丽博士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其有社会责任感并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1〕

中国大学建立初期就汲取了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不久就提出通识教育的理念。梅贻琦试图通过通识教育赋予人必备的、充足的知识和生活技能,以扫除学生未来生活道路上的障碍。中国通识教育的精华,应主要是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源,而不是照搬西方的教育理念。中国自古就有“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即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从这两点做起。《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成人是根本,成材是功用。既成人,又成材,才是人才———成材不成人,成人不成材都是教育的失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代表了社会对当代中国大学的期待。受经济社会和商品社会的影响,当代大学教育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功利性和商业气,失去了其应用的神圣感,甚至成了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的教育。很多大学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品德和性情的培养。听闻有学生在课堂上公开称自己为“上帝”,把知识本身当成为了商品,将神圣的教育完全等同于商业。马家爵、药家鑫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对中国大学教育现状的反思。

根据通识教育的理念,大学应该首先关注人的培养,其次才是职业人的培养———先通后专。〔2〕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的一生可能会面临多次职业的变迁,每次我们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去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现代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成才的基础。目前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很盛行,很多大学开展了通识教育课程,目的就是矫正现代教育的偏失,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人们对通识教育的期望主要在于弥补在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下的高等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各方面专门人才,在知识、能力、道德、甚至生活情趣的养成上的缺陷。〔3〕

二、大学英语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研究生都在学英语,算起来差不多有将近20年英语学习经历。中国教育对英语的重视可见一斑。大学英语在各个大学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着他们未来择业或者进一步求学,学生们都非常重视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在中国英语还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指标,上大学、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找工作等等,英语是必过的坎。〔4〕“多识一种文字就多识一个世界。”〔5〕英语在中国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各大学为了弥补功利主义和商业社会给大学带来的困扰,培养创新人才,纷纷开展通识教育相关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语言、数学、计算机技术、文字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公民教育等内容。〔6〕通识教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注:本论文是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50147。[收稿日期]2012-06-02

[作者简介]耿利敏(1977-),女,河南鹤壁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言文学研究。

摘要:大学英语一直被看作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英语教师也因此承担着重大的教化责任。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发挥其教化责任,对于中国通识教育的成功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效的融入通识教育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经常阅读中西古典文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通识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师〔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12)07-0209-03

【教育求索】

209

·总第467期·

育的实施,需要多门学科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在通识教育中承担着怎样的使命呢?

英国语言学家W.Rivet认为,外语教学具有两大功能:工具功能和整体培养功能。外语教学的工具功能由于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人们普遍认为外语只是一种工具。但外语教学还有整体培养功能,即外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发展和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7〕因为语言根植于文化之中,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不同文化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生在了解别的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化,可以激起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并更好地理解语言。因此,英语教学的整体培养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

通识教育注重培养人的性情德性,通识教育中人文教育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性情习性非常重要。语言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外语教育也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而培养语言的人文性就成为大学通识外语教育的主要目的。〔8〕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这与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被看作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不少大学都将其列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必修课。不少学者也撰写论文论述了大学英语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2005)认为:“英语教育是整体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英语是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分子。”〔9〕

大学英语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曹勤老师在《材料充实,结论可靠,反映了项目主持人和成员认真负责的研究态度和较高的研究水平,通识教育与英语教学关系研究》这篇论文中论述了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在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0〕那么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有效的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通识教育内容,发挥其教化责任呢?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优秀素质,作出哪些努力才能胜任通识教育赋予大学英语教师的重任?笔者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和通识教育理念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写出了自己的拙见。希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三、大学英语教师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

通识教育强调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11〕而现在大学校园里的英语应试教学违背了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大学英语教师把英语课上成了一门纯语言知识课,只是简单的照课本给学生讲解一些语言点,却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很少提及。这是基于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所限?还是由于缺乏通识教育的认识呢?

注重人文教育,是中国外语教育的优良传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40年代的西南联大外语系,他们都是提倡人文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的“博雅之士”的典范。正是在这样的外语教育理念指导下,才培养出了钱钟书、卞之琳、曹禺、季羡林、王佐良等一批学贯中西的杰出人才。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大学英语教育与外面的英语培训机构应有明显的区别。即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正如许国璋先生所言:“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而培养语言的人文性就成为大学通识外语教育的主要目的。〔8〕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英语的人文教育,将中西方的文学、文化融入日常英语教学中。

通识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便更高效的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在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的创新人才。

首先,教师要阅读中西古典文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大学英语教师不应该是只会听说读写的“四有匠人”,他们自身就应该是道德高尚、中西汇通的博雅之士。〔12〕高校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大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的人格垂范作用是社会公认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很高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才可以引经据典给学生传授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文化。

中西古典教育讲究的都是通识教育,重视培养整全的人。中西古典文化很多是相通的。如西方大学成立之初,古典自由七艺(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算数、几何、音乐和天文)是必修的。中国古典六艺(礼、乐、御、射、书、数)是君子必修的功课。我国儒家强调“礼乐修身,变化气质”。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主张“首先甄别和培养灵魂的品质,然后培养专业技能,通过性情德性的培养来教育成人”。同济大学的柯小刚教授总结了中西古典教育的三个特点“中西古典教育的目的都是成人;而成人的首要途径是修养性情,培养德性;都注重培养整全的人”。这些特点可以矫正现代教育偏重技能培训急于成材的偏失。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只能就语言论语言,就教学法论教学法,很难讲出语言之外的东西,导致大学英语既缺乏文化内涵,又缺乏吸引力。〔13〕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承担起通识教育赋予他们的重任,首先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阅读中西古典文学,了解西方文化历史的古今之变,同时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英语教学。

其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通识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在各个大学英语课主要是安排在大一、大二,在这个时期学生学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国家的四、六级考试。上课时教师也是不断强调其重要性,因此,上课基本采用的是应试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就要改革现在的课程设置,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通识化。

吴鼎民教授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明确提出了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三套车”的教育理念,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造成英语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14〕“三套车”

【教育求索】

210

2012第7期理论界

·总第467期·

理论无疑为建立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根据通识教育理念和“三套车”理论,大学英语学习应该四年不间断,前两年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后两年注重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及一些适用性技能训练。大一、大二学生的英语课应注重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开设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及电影欣赏课。大三、大四时学生的英语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水平,这时根据学生的喜好,可以开设一系列的英语选修课,如技能类选修课,“英语实用写作”、“大学高级英语”、“高级翻译”、“英语视听说”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文化类选修课,如“英美文学赏析”、“英美概况”、“英美文化”、“英语电影赏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未来的择业方向来选择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文化类选修课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教师也要做出适当的引导,教会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免学生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一门拓宽多学科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因此,在高年级的课程设计时,我们要开设双语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科学技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最后,学校应重视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倚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2〕梅贻倚的“大师论”反映了高等教育中师资力量的重要性。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领头羊。教师的作用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大学英语是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化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要重视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支持教师到国外学习培训。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中也指出,改革教学方式,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要引导、支持、鼓励教师赴海外交流学习和培训。

安德鲁·汉密尔顿认为:“大学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大学的质量取决于大学里的人,主要包括学术人员和学生。”每一所大学都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要不断完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教学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教学项目与科研项目、教学成果与科学成果‘三个一视同仁’,加大教师教学责任和教学质量的考核权重,在职务评聘、津贴评定、评奖评优中坚决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有效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大学要重视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在教学中得到学生好评的老师要给以奖励。建立教学和科研并行不悖的考核制度,鼓励教师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好的教师可以破格进行职称评定,激励英语教师重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修养。

国内许多大学都已意识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开设通识教育相关课程。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应该回归人文教育,将通识教育内容融入英语课堂教育。大学英语教师要深入学习通识教育理念,阅读中西古典文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化责任,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

—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梅贻琦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7.

[3]沈骑.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模式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教育文化版.

[4]马彦.大学英语应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现代大学教育,2009(4).

[5]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第1卷.

[6]李小丽.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08(4):63.

[7]张芒.通识教育背景下通用性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8]肖志伟.语言的人文性:外语教育与大学通识教育的接口[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谢克昌.今天如何学外语[N].人民日报,2005-01-14.

[10]曹勤.通识教育与英语教学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3).

[11]王鲜萍.兼论通识教育[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1).

[12]周谷平,李佳.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公共外语课程[J].高等工程教学研究,2007(5).

[13]冯光宇,王世庆.从社会认知角度透视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14]吴鼎民.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5(4).

责任编辑:余弓

【教育求索】

211

2012第7期

理论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